果蔬采后病理复习资料
果蔬——精选推荐

《果蔬采后病理学》复习提纲2012-9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呼吸失调:在不恰当的气体浓度环境中,正常呼吸代谢受阻而造成呼吸代谢失调果蔬衰老:果实采后生理变化过程,也是贮藏期间常见的一种生理失调症气调处理:用二氧化碳短时间处理和采用低二氧化碳和高二氧化碳的贮藏环境条件对许多采后病害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营养失调:作物体内的某些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和出现生理障碍的现象。
呼吸跃变:指某些肉质果实从生长停止到开始进入衰老之间的时期,其呼吸速率的突然升高细菌溢流:除了菌原体引起的病害以外,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的病部,无论是维管束系统受害的,还是薄壁组织受害的,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有很多细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称为喷菌现象植物保卫素:是由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或植物遭到机械损伤或物理、生理刺激后,由植物产生的抗生物质热处理:利用贮藏前将果蔬置于热水、热空气、热蒸汽等热环境中处一定时间以延长果实保鲜期诱导抗病性: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预先处理植物,从而改变植物对病害反应,使原来感病部位产生局部或系统的抗性拮抗微生物:通过产生一种抗生菌素来抑制病菌的生长冷链运输:指在运输全过程中,无论是装卸搬运、变更运输方式、更换包装设备等环节,都使所运输货物始终保持一定温度的运输植物精油:是萃取植物特有的芳香物质,取自于草本植物的花、叶、根、树皮、果实、种子、树脂等以蒸馏、压榨方式提炼出来的。
食品的辐射保藏:就是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病程相关蛋白: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非生物因子刺激后产生一类水溶性蛋白冷害:0 C以上的不适低温伤害柑桔(炭疽病、溃疡病、青霉和绿霉病)(1)柑橘炭疽病:幼果受害,初呈暗绿色油渍状不规则病斑,后扩展全果,天气潮湿时病果产生白色霉状物及粉红色粘液状物,以后病果腐烂干缩成僵果不脱落。
病原物:炭疽菌属、胶孢炭疽菌防治措施:加强栽培管理①提高果树生长势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及时做好排灌及防虫等工作②降低果园湿度适时修剪,秋梢抽发前15~20天,修剪树冠中无果的衰弱枝条,改善树冠通风透光,使植株长势健壮。
果蔬采后病理复习资料

果蔬采后病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潜伏侵染:病原侵入寄主不即刻发病,而是潜伏至某一时期后才表现症状的现象。
孢囊孢子:是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以原生质割裂方式产生再孢子囊内,不具鞭毛有细胞壁。
拮抗菌:有的细菌是通过产生一种抗菌素来抑制病菌的生长。
呼吸跃变:指某些肉质果实从生长停止到开始进入衰老之间的时期,其呼吸速率的突然升高。
冷害和冻害:冷害是指0°C以上的不适低温伤害。
冻害是指冰点温度以下的低温伤害。
食品的辐射保藏:就是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低氧伤害:当贮藏环境中氧浓度低于2%时,园艺产品正常的呼吸作用就受到影响,导致产品无氧呼吸,产生和积累大量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如:乙醇,乙醛,甲醛等),毒害组织细胞,产生异味,使风味品质恶化。
气调处理是用高CO2短时间处理,和采用低O2和高CO2的贮藏环境条件对许多采后病害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特别是高CO2处理对防止某些贮藏病害和杀死某些害虫都十分有效。
新鲜水果和蔬菜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可归纳为:生理(果蔬自身生理衰败)、病理(病原微生物致腐)、物理(机械损伤、环境温湿度不适宜)以及三者协同作用。
细菌软腐病菌浸解组织的原因?软腐病细菌的致病作用与其分泌胞壁降解酶,包括果胶酶和蛋白酶有关。
果胶酶降解寄主细胞间的中间层(果胶层),使细胞分离,组织崩溃呈软腐状、水分外渗。
蛋白酶降解寄主细胞壁和膜上的蛋白质。
在腐烂过程中还可遭受其他腐败细菌的破坏,分解细胞蛋白质,产生吲哚,因而病部发出臭味。
芒果蒂腐病症状和病原物?病原物:小穴壳属芒果小穴壳菌、球二胞属可可球二孢菌、拟茎点霉属芒果拟茎点霉属症状:初时果蒂处出现水渍状黄褐斑,温湿度较大时,该病发展迅速,病果迅速腐烂。
湿度低时,病果皮上出现黑色小粒。
低温诱导抗冷害的原因?某些酶的活性能被低温诱导而增强,在低温条件下,作物的蛋白质合成模式和mRNA水平发生了改变。
果蔬采后病理

因此,侵染性病害发生必须具有3个基本因素, 即病原物、易感病的寄主和适宜的环境条件。 三者缺一不可,这三个因素称为植物病害的三 角关系。
一、侵染途径: (1)表皮 (2)自然孔道入侵 (3)伤口入侵 (4)生理损伤组织
病害传播途径 (1)水媒 (2)借风、雨、虫传播 (3)接触传播 (4)土壤传播
第七章 果蔬采后病理
教学要求
要求掌握主要病害及防治原理;熟悉病害分类; 了解病害侵染特点
重点内容:主要病害及防治原理。 难点内容:主要病害及防治原理。
新鲜水果、蔬菜采后腐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一般在果蔬贮运过程中约有25%的产片不能利 用,有些甚至达到30%。
引起果蔬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1.果蔬组织生理失调或衰老 2.病原微生物侵染 3.的微生物是链格孢属, 灰葡萄属,炭疽菌属,球二孢属,链核盘属, 青霉病,拟茎点霉属,根霉属,小核菌属,以 及欧氏杆菌和假单胞菌细菌。
从分类上来看:主要可以分为真菌和细菌
与果蔬微生物侵染有关的真菌有很多,大约有 25种,但是每种果蔬仅受相对较少的几种真菌 或细菌侵染。且在不同的环境中,果蔬的腐烂 程度也有所不同。
果蔬产品采后病理学

概况
引起果蔬采后主要损失的微生物是链格孢属 (Alternaria)、灰葡萄属(Botrytis)、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球二孢属(Diplodia)、链核盘 属(Monilinia)、青霉病(Penicillium)、拟茎点霉 属(Phomopsis)、根霉属(Rhizopus)、小核菌属 (Sclerotinia);以及欧氏杆菌(Erwinia)和假单胞 菌(Pseudomonas)细菌。
二、致病细菌
细菌主要危害蔬菜,可能与蔬菜细胞pH较高有关。 最重要是欧氏杆菌中的一个种:胡萝卜欧氏杆菌 (Erwinia carotovora)使大白菜、辣椒、胡萝卜等蔬菜 发生软腐。另外主要危害菌是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和黄单孢杆菌(Xanthomonas)。
三、病原菌的侵染特点
(一)、菌源: 1、田间无症状,但已被侵染的果蔬产品。 2、产品上污染的带菌土壤或病原菌。 3、进入贮藏库的已发病的果蔬产品。 4、广泛分布在贮藏库及工具上的某些腐生菌或弱寄
生菌。
(二)、侵染过程 :一般分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 及发病期。
采前侵染:在采前侵入,成熟和衰老时,本身抗病 性下降,病菌开始扩散。炭疽病、蒂腐病等。
(二)、接合菌亚门:根霉属、毛霉属(Mucor)。 (三)、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Glomerella)、长
嚎壳属(Ceratocystis)、囊孢壳属(Physalospora)、间 座壳属(Diaporthe)和链核盘属。
(四)、半知菌亚门:危害果蔬产品的真菌最 多。灰葡萄属,青霉属,镰刀孢霉属
(Fusarium),链格孢属,拟茎点霉属,炭疽菌 属。另外有曲霉属(Aspergillus)、地霉属 (Geotrichum)、茎点霉属(Phoma)、壳卵孢属 (Sphaeropsis)、球二孢属(Botryodiplodia)、聚 单端孢霉属(Trichothecium)、小核菌属、轮枝 孢属(Verticillium)等。
果蔬产品采后病理学ppt课件

第一节 病害分类和侵染特点
一、 致病真菌:分五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 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一)、鞭毛菌亚门:疫霉属 (Phylophthora)和霜 疫霉属(Peronophythora)。 (二)、接合菌亚门:根霉属、毛霉属(Mucor)。 (三)、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Glomerella)、长 嚎壳属(Ceratocystis)、囊孢壳属(Physalospora)、间座 壳属(Diaporthe)和链核盘属。
2019
-
3
概况
绝大部分微生物侵染力很弱,只能侵入受伤 的产品。 只有少许病菌,例如炭疽菌属 (Colletotrichum)能从完好的产品中侵入。 寄主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一般是专一的。例 如青霉病(Penicillium digitatum)只侵入柑桔, 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只侵入苹果和 梨,而不会侵入柑桔。 经常存在一种或少数几种微生物侵入并破坏 了组织,很快导致其它很多的侵入能力弱的 微生物入侵,从而造成腐烂损失。
2019
-
21
第二节 主要病害及防治原理
一、影响微生物侵染的因素 1、环境 :温度、湿度、气体环境; 2、寄主组织状况:pH、成熟度等; 3、采后处理:愈伤处理、包装。
2019
-
22
二、果蔬免遭传染病的特点 按其危害的时间和地点可分为三组。 1、微生物对果蔬的危害只发生在贮藏 期--靠细胞壁木栓质化的强度抗拒; 2、生物是在植物生长晚期传染果蔬 --靠本身组织产生的诱导抑制剂杀死 微生物; 3、微生物只损害生长着的健壮的植物 --利用外部措施进行控制。
16
苹果轮纹病病斑及病 部剖面呈柱体状扩展
采后处理复习重点

9. 固酸比:园艺学特别是在柑橘栽培学上作为果实品质或成熟度常用的参考指标之一。
这里的“固”是指可溶性固形物,22.采后生长:部分果蔬采收以后,其分生组织利用体内的营养继续生长和发育的过程。
59.冷链系统:在园艺产品采后的一系列处理(采后处理、流通、贮藏、销售)中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条件下,这种采后低温冷藏技术连贯的体系被称为冷链系统感官指标:主要指其色、香、味、形和质地等。
理化指标: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质和量。
味感阈值(CT)阈值是指能感觉到该物质的最低浓度(mol/m3,%或mg/kg)。
一种物质的阈值越小,表明其敏感性越强。
(3)酸味定义:酸味是因舌粘膜受氢离子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味感,因此,凡是在溶液中能解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有酸味,包括所有无机酸和有机酸。
4.园艺产品之苦味苦味是四种基本味感(酸、甜、苦、咸)中味感域值最小的一种,是最敏感的一种味觉。
5.园艺产品之营养素:糖类、纤维素、脂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水分和各种矿物质。
7.园艺产品之质地:果胶物质的质和量,细胞壁构成物的机械强度,细胞的大小形状和紧张度。
成熟是指果实生长的最后阶段,在此阶段,果实充分长大,养分充分积累,已经完成发育并达到生理成熟。
完熟:是指果实达到成熟以后,即果实成熟的后期,果实内发生一系列急剧的生理生化变化,果实表现出特有的颜色、风味、质地,达到最适于食用阶段。
衰老:代谢从合成转向分解,导致老化并且组织最后衰亡的过程。
10.果品蔬菜的呼吸作用的意义:1)呼吸作用过强,则会使贮藏的有机物过多地被消耗,含量迅速减少,果蔬品质下降,同时过强的呼吸作用,也会加速果蔬的衰老,缩短贮藏寿命。
2)此外,呼吸作用在分解有机物过程中产生许多中间产物,它们是进一步合成植物体内新的有机物的物质基础。
3)呼吸作用是果蔬采后具有生命活动的重要标志,是果蔬组织中复杂的有机物质在酶的作用下缓慢地分解为简单有机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果蔬采后生理期末复习

果蔬加工工艺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果蔬加工2、质地因子3、花青素4、果蔬败坏5、烫漂6、果蔬罐藏7、商业无菌8、TDT值9、D值10、杀菌效率值(F值)11、杀菌规程12、排气13、速冻食品14、重结晶15、果蔬干制16、水分外扩散17、水分内扩散18、回软19、果蔬糖制20、返砂21、糖的转化22、同型乳酸发酵23、异型乳酸发酵24、罐头的初温二、不定项选择题1、从营养角度讲,果蔬能提供给人类下列哪些营养物质()A、维生素B、矿物质C、淀粉D、蛋白质2、构成果蔬涩味的主要物质是()A、单宁B、糖苷C、有机酸D、含硫化合物3、构成果蔬苦味的主要物质是()A、单宁B、糖苷C、有机酸D、含硫化合物4、构成果蔬鲜味的主要物质()A、氨基酸B、酰胺C、肽D、油脂5、构成果蔬质地因子的主要物质是()A、蛋白质B、水C、果胶物质D、纤维素6、果蔬败坏的主要原因有()A、寄生虫败坏B、微生物败坏C、酶败坏D、理化败坏7、生长最适温度为25~36.7℃,引起罐头败坏的主要细菌的是()A、嗜热细菌B、嗜冷细菌C、嗜盐细菌D、嗜温细菌8、影响罐头杀菌的因素有()A、微生物种类数量B、杀菌介质C、原料性质、成分D、传热方式、速度9、引起果蔬罐头的败坏的因素有()A、理化因素B、微生物因素C、容器损坏D、容器腐蚀10、水的冻结包括哪两个过程()A、降温B、相变C、放热D、结晶11、果蔬冰点是果蔬中的水分开始形成冰结晶的温度。
冰点低于纯水,一般果蔬冰点在()A、-1~1℃B、0~ -5℃C、-1~ -5℃D、-10~ -1℃12、果蔬冷冻食品的解冻方法有()A、空气解冻B、水解冻C、电解冻D、真空蒸汽解冻13、甘蔗糖和甜菜糖属于果蔬糖制过程中用到的()A、白砂糖B、饴糖C、淀粉糖浆D、蜂蜜14、果蔬糖制方法有()A、蜜制B、泡制C、煮制D、干制15、下列哪些腌制品属于发酵性腌制品。
()A、酱菜B、榨菜C、冬菜D、酸菜16、下列哪些腌制品属于非发酵性腌制品。
第六节 果蔬采后病理

2. 次生代谢物质
许多植物组织被真菌、细菌、病害侵 染后,特别是侵染的局部组织和过敏性反 应组织累积大量的酚类、黄酮类、萜类、 类固醇等次生代谢物质。 某些次生代谢物质在病原侵染植物组 织前就存在,但主要在病原侵染和损伤以 后,才大量累积并显示抑菌活性。抑制病 原孢子发芽,钝化病原菌分泌的水解活性 或促进细胞壁木质化。这些因病原物的侵 染而在植物组织内产生并累积的,具有抑 菌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称为植物保护素。
一.果蔬采后的主要寄生病害 果蔬采后的主要寄生病害
1.鞭毛菌亚门
5.半知菌亚门
2.பைடு நூலகம்合菌亚门
真菌
4.担子菌亚门
3.子囊菌亚门
1.鞭毛菌亚门
2.接合菌亚门
3.1 子囊菌亚门
3.2 子囊菌亚门
4.担子菌亚门
5. 半知菌亚门
2.细菌 细菌 细菌:最主要的是欧文氏杆菌属, 其次是假单胞杆菌属。 欧文氏 菌属侵染大白菜、甘蓝、生菜、 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引起软腐 病。假单胞杆菌引起的软腐症状 与欧文氏杆菌很相似,但不愉快 的气味较弱。
第六节 果蔬采后病理
不同的果蔬在其生命过程的 不同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并不是都 能侵入到活细胞和紧密的植物组 织内,大约只有25中真菌和细菌 具有侵染采后果蔬并进一步引起 腐烂的能力.每种果蔬仅受少数几 种真菌和细菌的侵染.
一、果蔬采后的主要寄生病害 1.真菌 2.细菌 二、寄主植物的病害生理 1. 呼吸变化 2. 次生代谢物质
二、寄主植物的病害生理
1. 呼吸变化 受到病原微生物侵染的植物组织,其呼吸强度 增高是一个普遍反应。无论是寄生或兼寄生的病原 细菌或真菌,采前或采后均引起呼吸上升。因此, 病原物侵染植物组织呼吸强度上升是非特异性反应。 呼吸强度增高通常与病状出现同时发生或在症状出 现之前上升。在形成孢子时,呼吸达到最高值,以 后逐渐下降。 受真菌原侵染的植物组织在呼吸强度增加的同 时,“巴斯德效应”消失,也就是说感病植物组织 由无氧条件移至又有条件时,发酵作用并未受到抑 制,对呼吸底物的消耗增多,但不能将糖全部分解 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有氧发酵,而产生乙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潜伏侵染:病原侵入寄主不即刻发病,而是潜伏至某一时期后才表现症状的现象。
孢囊孢子:是接合菌的无性孢子,以原生质割裂方式产生再孢子囊内,不具鞭毛有细胞壁。
拮抗菌:有的细菌是通过产生一种抗菌素来抑制病菌的生长。
呼吸跃变:指某些肉质果实从生长停止到开始进入衰老之间的时期,其呼吸速率的突然升高。
冷害和冻害:冷害是指0°C以上的不适低温伤害。
冻害是指冰点温度以下的低温伤害。
食品的辐射保藏:就是利用电离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低氧伤害:当贮藏环境中氧浓度低于2%时,园艺产品正常的呼吸作用就受到影响,导致产品无氧呼吸,产生和积累大量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如:乙醇,乙醛,甲醛等),毒害组织细胞,产生异味,使风味品质恶化。
果蔬的衰老:衰老是果实采后的生理变化过程,也是贮藏期间常见的一种生理失调症,如苹果采收太迟,或贮藏期过长要出现内部崩溃。
诱导抗病性:利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预先处理植物,从而改变植物对病害反应,使原来感病部位产生局部或系统的抗性。
病程相关蛋白:病毒、细菌和真菌侵染能诱导寄主产生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鲜切食品:是对新鲜食品进行分级、清洗、整理、去皮(去核)切分、浸泡、包装等处理,是产品保持生鲜状态的制品。
(网)
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网)
热处理:果蔬贮藏前的热处理是指利在贮藏前将果蔬置于热水、热空气、热蒸汽等热的环境中,处一定的时间,以延长果实的保鲜期。
二、问答题
低温冷藏保鲜的原理?
低温可以明显地抑制病菌孢子萌发,侵染和致病力,同时还能抑制果实呼吸和生理代谢,延缓衰老,提高果实的抗性。
但是,采后贮藏温度的确定应以该产品不产生冷害的最低温度为宜。
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课降低水果的呼吸代谢、病原菌的发病率和果实的腐烂率。
达到抑制组织衰老、延长果实贮藏期的目的。
热处理保鲜的原理?
采前或采后热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治果实的某些采后病害,利于保持果实硬度,加速伤口的愈合,减少病菌侵染。
同时,在热水中加入适量的杀菌剂或CaCl2还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热处理的方法分为热水浸泡和热蒸气处理。
使用的温度和时间因不同水果和处理方法而异。
气调处理概念和原理?
气调处理是用高CO2短时间处理,和采用低O2和高CO2的贮藏环境条件对许多采后病害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特别是高CO2处理对防止某些贮藏病害和杀死某些害虫都十分有效。
新鲜水果和蔬菜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可归纳为:生理(果蔬自身生理衰败)、病理(病原微生物致腐)、物理(机械损伤、环境温湿度不适宜)以及三者协同作用。
细菌软腐病菌浸解组织的原因?
软腐病细菌的致病作用与其分泌胞壁降解酶,包括果胶酶和蛋白酶有关。
果胶酶降解寄主细胞间的中间层(果胶层),使细胞分离,组织崩溃呈软腐状、水分外渗。
蛋白酶降解寄主细胞壁和膜上的蛋白质。
在腐烂过程中还可遭受其他腐败细菌的破坏,分解细胞蛋白质,产生吲哚,因而病部发出臭味。
芒果蒂腐病症状和病原物?
病原物:小穴壳属芒果小穴壳菌、球二胞属可可球二孢菌、拟茎点霉属芒果拟茎点霉属
症状:初时果蒂处出现水渍状黄褐斑,温湿度较大时,该病发展迅速,病果迅速腐烂。
湿度低时,病果皮上出现黑色小粒。
低温诱导抗冷害的原因?
某些酶的活性能被低温诱导而增强,在低温条件下,作物的蛋白质合成模式和mRNA水平发生了改变。
采后非侵染性病害有什么特点?
①病害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表现同一症状;②病害无逐步传染扩散现象;③病株病果上无任何病征,组织内分离不到病原物。
如何提高拮抗酵母防治采后病害的效果?
1、拮抗菌与外源物质的混合使用
将拮抗菌与一些特殊的物质结合使用以提高拮抗菌的抑菌能力,就是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定的盐溶液可以增强酵母拮抗菌的防治效果。
2、几种拮抗菌的混合使用
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减少病原菌因选择压力的存在而对一种拮抗菌产生抗性。
拮抗菌的混合使用必须保证拮抗菌之间具有相容性,不会产生相互竞争,它们能够在相同的生境下能够很好的生长并发挥其拮抗效能。
3、拮抗菌与水果采后常规处理措施的综合利用
拮抗菌只有适应贮藏条件下的温度、湿度以及气体组成,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拮抗能力。
所以生物拮抗菌对低温贮藏环境的适应能力将极大的影响其抑菌效果。
将拮抗菌与化学杀菌剂混合使用防治病害,可以提高拮抗菌的抑菌能力。
拮抗酵母生防采后病害的机理有哪些方面?
1、营养或空间的竞争;
2、与病原菌的直接寄生作用;
3、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
荔枝霜疫霉病症状和病原是什么?
病原:卵菌门霜疫霉属荔枝霜疫霉菌
症状:症状为果蒂开始出现不规则,无明显边缘的褐色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霉层,病斑扩展迅速,全果变褐,果肉发酸成浆,溢出褐水。
果实灰霉病症状和病原?
病原:无性半知菌类葡萄孢属灰葡萄孢菌、有性子囊菌门葡萄孢盘菌属富克氏葡萄核盘菌病症:侵染组织呈浅褐色,病斑软化,迅速扩展,上面产生灰褐色的孢子,有时有黑色的菌核出现主要病原菌有Botrytis cinerea和Botrytis alli,病菌可通过伤口、裂口或自
果蔬感病后有哪些生理变化?
病原物产生哪些酶和果蔬病害发生有关?
1、果胶酶
果胶裂解酶:内果胶溶解酶、外果胶溶解酶
果胶酸裂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2、半纤维素酶:内木聚糖酶、外木聚糖酶、木聚糖苷酶
3、纤维素酶
4、蛋白质分解酶
5、角质酶
三、果蔬病害知识点(症状、病原和防治方法)
果实软腐病
镰刀菌引起果实腐烂
柑桔酸腐病
病原:Oospora citriaurantii ex Persoon 半知菌类
病症:病菌从蒂部或伤口侵入,病斑初期圆形,水渍状,后迅速蔓延至全果,病部变软多汁,呈黄褐色,似开水烫过状,轻擦果皮,其外表皮很易脱离,以手触之即破。
后期病部生出白色菌丝,稀薄覆盖于果面,有酸臭气味,最后成为一堆溃不成形的腐物。
防治:除强调采摘质量、尽量减少机械伤口外,还应采用有效的杀菌剂浸果灭菌防治。
目前市场上的苯并咪唑类(托布津、多菌灵)、咪唑类(万利得、施保克、戴挫霉等)对酸腐病的防治都无效,只有双胍盐类的百可得是防治酸腐病的有效药剂。
因此,柑橘采收后24小时内(最好边采边浸果)选用“百可得”加咪唑类混用,对综合防治柑橘贮藏期的各种病害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荔枝酸腐病
【病原】本病菌学名为Geotrichum candidum Link., 属半知菌
【为害症状】此病多为害成熟果实,一般常在蒂端开始发病,病部初呈褐色,后渐变暗褐色,病部逐渐扩大,最后导致全果变褐腐烂。
果肉腐烂酸臭,流出酸水,外壳呈暗褐色硬化。
其上生白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农业措施:①在采收、运输时,尽量避免损伤果实和果蒂;②采收后,果实用抑霉唑+2,4-D浸果。
化学防治:喷药防治荔枝蝽象和果蛀蒂虫。
在清明前后蝽象交尾期
喷射80%敌百虫800~1000倍液。
香蕉炭疽病
病原:香蕉盘长孢(Gloeosporium musarum Cooke et Mass),属半知菌亚门。
症状:本病属真菌性病害,由香蕉刺盘孢菌引起。
果实被侵染后,在成熟果实的果柄和表皮上出现褐色圆形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展并相互连结成不规则形的大斑点,2~3天内整个果实变黑腐烂,病部上着生许多粉红色粘状物。
未成熟的果实其病斑明显凹陷。
外缘呈水渍状,中部常纵裂,露出果肉。
果柄和果轴上的病斑为不规则形,严重时变黑干缩或腐烂,表面着生许多红色小点,即病原物。
防治:1、选种高产、优质的抗病品种和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生势,提高抗病力。
[3] 2、搞好蕉园卫生。
及时清除和烧毁病花、病轴和病果,并在结果始期进行套袋,可减少病菌侵染。
3、适时采果。
当果实成熟度达七、八成时采果最好,过熟采收易感病。
采果以晴天进行为宜,切忌雨天采果。
在采果、包装、贮运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果皮机械伤。
4、果实采后进行防腐保鲜处理,可大大减少发病率。
常用的防腐保鲜杀菌农药,为特克多和朴海因等。
5、对贮运工具和场所应进行消毒处理,果箩和贮运场所可用5%福尔马林喷洒;或用硫磺熏24小时,以消除病源。
番木瓜采后病害有哪些,病原物各是什么,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