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酸锂技术检测报告--

合集下载

青岛新正锰酸锂LMA-30实验评估结果汇总.jsp

青岛新正锰酸锂LMA-30实验评估结果汇总.jsp

电池编号正极比容量正极压实密度电解液残留量0.5C 容量电池内阻电池重量电池厚度体积能量密度质量能量密度单位mAh/g g/cm3g mAh m Ωg mm Wh/L Wh/kg 平均78.0 2.56 2.5256562.417.44 3.81240123最大79.8 2.64 2.5858179.817.52 3.95248126最小72.4 2.47 2.4252451.417.36 3.75220115通过标准>95>2.8>2.3g >770<50无<4.5>320无结果判断不合格不合格合格不合格不合格合格合格不合格合格1、电芯参数(SM454061 23JL ,1C=550mAh )青岛新正锰酸锂LMA-30实验评估结果汇总30%40%50%60%70%80%90%100%110%151101左上方编号12#左上方编号13#容量剩余率容量恢复率恢复厚度膨胀率85℃厚度膨胀率平均值81.04%88.44% 1.64% 3.66%通过情况容量剩余率容量恢复率容量剩余率85℃厚度膨胀率平均值69.79%77.43% 3.62%10.35%通过情况容量剩余率容量恢复率恢复厚度膨胀率85℃厚度膨胀率平均值93.60%97.50% 1.02% 3.30%通过情况容量剩余率容量恢复率容量剩余率85℃厚度膨胀率平均值98.26%104.67% 1.19% 5.75%通过情况通过电池编号凝胶态电池通过电池编号液态电解液电池电池编号液态电解液电池通过(2)、90℃贮存4小时测试数据(1)、85℃贮存48小时测试数据电池编号凝胶态电池通过(1)、85℃贮存48小时恢复容量≥初始容量50%,不允许发生漏液(2)、90℃贮存4小时恢复容量≥初始容量50%,不允许发生漏液测试项目通过标准3、高温储存性能。

锰酸锂测试方法

锰酸锂测试方法
称取39g硫酸亚铁铵溶解于硫酸595中并硫酸溶液595稀释至1000ml使用wwwdocincom33分析步骤称取试样03000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润湿试样加入20ml盐酸11加热溶解试样并按试液体积浓缩至3ml左右取下冷却加入10ml硝酸比重142煮沸除尽氮的氧化物加入15ml磷酸比重169继续加热至微冒磷酸烟取下立即加入2g硝酸铵摇匀静置得氮的氧化物逸尽后冷却5060加入80ml水摇匀冷却至常温后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樱桃红转变为亮黄色为终点
在与标准溶液同时同条件下,将B溶液于原子吸收光谱上测量其吸光度,在工作曲线上查出钠的浓度.
5.3.2工作曲线的绘制
移取0、1.00、2.00、3.00、4.00、5.00毫升钠标液(5.2.3)于一组50ml容量瓶中,加入2ml盐酸(5.2.1),以
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于原子吸收光谱上与试样同时同条件测定其吸光度,以钠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
5.3分析步骤
5.3.1测定
称取试样2.0000g置于250ml烧杯中,加少量水润湿试样,加入25ml盐酸(1+1),盖上表面皿,加热溶解,待
试样分解后,取下稍冷,加入10ml硝酸继续加热溶解,蒸发至体积5ml左右,取下稍冷,加入20ml水煮沸,取下
冷却,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1ml盐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试液为B溶液,以备钙镁锌铅钠铜量的测定。
6.2.5镧盐溶液:La 20mg/ml【5%(V/V)盐酸溶液】;
6.3测定
6.3.1移取20.00ml试样溶液(5.3.1 B溶液)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0.5ml镧盐溶液(6.2.5),加入2ml盐酸
(6.2.1)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于原子吸收光谱仪上分别测定钙镁吸光度,于工作曲线上查出钙镁的浓度。

试验报告-镍锰酸锂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锰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202012

试验报告-镍锰酸锂化学分析方法 第2部分:锰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202012

镍锰酸锂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锰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法试验报告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2020年12月镍锰酸锂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锰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法一、方法简述本标准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镍锰酸锂中质量分数为40.00%~50.00%的锰含量。

本方法采用盐酸溶解试料,在pH 6.0~7.0的焦磷酸钠溶液介质中,用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进行电位滴定测定试料中的锰含量。

根据滴定消耗的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来计算试料中的锰含量。

二、实验部分1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合GB/T 6682要求的实验室三级水及以上纯度的水。

1.1 盐酸(ρ1.19 g/ml)。

1.2 盐酸(1+1)。

1.3 碳酸钠溶液(50 g/L)。

1.4 焦磷酸钠饱和溶液:称取200 g焦磷酸钠(NaP2O7·10H2O),置于2000 mL 锥形瓶中,加入约1000 mL温水,不断搅拌。

放置24 h后使用。

1.5 溴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0.4 g/L)。

1.6 锰标准溶液A:称取2.0000 g金属锰(w Mn≥99.95%)于400 mL烧杯中,加入50 mL水和20 mL硝酸,低温加热至溶液清亮。

冷却后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1 mL含2 mg锰。

1.7 锰标准溶液B:称取1.0000 g金属锰(w Mn≥99.95%)于400 mL烧杯中,加入50 mL水和20 mL硝酸,低温加热至溶液清亮。

冷却后移入10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此溶液1 mL含1 mg锰。

1.8 高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

1.8.1 配制:称取1.65 g高锰酸钾于2000 mL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水溶解,放置7天后,用G4漏斗式过滤器抽滤,滤液保存于棕色玻璃瓶中,混匀。

1.8.2 标定:移取20.00 mL 锰标准溶液B (1.7)于500 mL 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250 mL 焦磷酸钠饱和溶液(1.4),用盐酸(1.2)或碳酸钠溶液(1.3)调节溶液pH 为7.0[用pH 计或溴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1.5)]。

锂电材料观察实验报告

锂电材料观察实验报告

锂电材料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比较不同锂电材料的性能差异,并观察其在实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实验所用材料及仪器: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钴酸锂(LiCoO2)、锂铁磷酸锂(LiFePO4)、锂锰酸锂(LiMn2O4)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3. 锂离子电解液:锂盐溶液4. 电池外壳5. 外部电源和电压表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观察仪器实验步骤:1. 制备三个锂电池的正极:将锂钴酸锂、锂铁磷酸锂和锂锰酸锂分别与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并涂覆在导电片上,然后通过烘干固化。

2. 制备三个锂电池的负极:将石墨与导电剂和粘结剂混合,并涂覆在导电片上,然后通过烘干固化。

3. 将正极和负极叠放在一起,并以适当的间隔密封在电池外壳中,形成电池单元。

4. 在实验条件下连接外部电源和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

5.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锂电池材料的微观结构。

6. 在一定周期内重复第4和第5步骤,观察电池的电压变化和材料结构的演变。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实验观察,以下是对不同锂电材料性能的比较和分析:1. 锂钴酸锂(LiCoO2):此材料具有较高的充电电压和能量密度,但同时也存在较高的成本、不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

2. 锂铁磷酸锂(LiFePO4):与锂钴酸锂相比,此材料具有较低的成本、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由于其较低的电导率和较低的放电电压,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

3. 锂锰酸锂(LiMn2O4):此材料在成本和安全性方面都具有优势,但相对于锂钴酸锂和锂铁磷酸锂,其电导率和循环寿命较低。

根据SEM和TEM观察,我们还可以更详细地了解不同锂电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变化情况。

例如,锂钴酸锂通常呈现出颗粒状结构,而锂铁磷酸锂和锂锰酸锂的结构则更为均匀和紧密。

结论:根据本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不同的锂电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选择合适的锂电材料应考虑成本、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方面因素的权衡。

锰酸锂试验报告

锰酸锂试验报告

试验总结
过筛情况:正常。

固含量: 69~70%
4.2 拉浆
拉浆厚度:双面厚度:225- 230卩m 极片颜色:正常。

活性物粘附情况:良好。

4.3 制片 刮片难易:好刮。

压片厚度:140土 2卩m 极片延伸:正常范围。

极片柔韧性:柔软性好。

4.4 注液: 9.0± 0.1g 注液情况:注液正常。

化成情况: 有少量电解液出来
4.5 化成分容:
按正常工艺制作,无异常
1、试验编号
2、 3、 4、 试验名称: 用 10%锰酸锂的替代 10%钴酸锂(使正极材料中钴酸锂的含量占 试验目的:降低生产成本 试验经过:(试验电池型号为 085065A )
4.1 配料:
配料配比; LiMn 2O 4: LiCoO 2: 碳黑:PVDF(10:90:3:3) 配料经过: ① PVDF+NMP 2档 2 小时 ②加碳黑 2档
1 小时 ③加 LiMn 2O 4
2 档 1 小时
④加 LiCoO 2 2 档 2 小时
200407002 浆料粘性: 配料粘附性能良好。

锰酸锂试验总结。

改性动力锰锂电池性能检测报告

改性动力锰锂电池性能检测报告

100 90 80 70 60 50 40
循环次数 1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Cycle number / k cycles
6.2 寿命测试
6.2.1 寿命测试方法 电池模块采用如下的测试方法评估寿命: (1) 进行模块容量和 HPPC 测试; (2) 1C(16A)电流恒流充电直至使电池模块达到 65%SOC; (3) 6C(96A)电流恒流放电至 20%SOC; (4) 6C(96A)电流恒流充电至 65%SOC; (5) 重复(3)—(4)步 1000 次; (6) 再次回到(1)开始进行模块容量和 HPPC 测试,如此往复,累积循环次数。 6.2.2 寿命测试结果 6.2.2.1 容量保持性能 采用 6.2.1 所示方法, 即在电池模块 20~65%SOC 范围内, 采用 6C 充放电循环, 每 1000 次循环后的 1C 容量如图 4 和下表所示。在 8000 次 45%DOD 6C 电流充放电循环后,电池模 块的容量仍保持 87%以上。 由此推算, 电池模块容量剩余 70%时, 能完成大约 20000 次 45% DOD 的循环,这意味着累积放电容量相当于约 9000 次 100%DOD 的循环。电池模块展示出
Capacity retention %
55℃ 0.5C cycle-550@80%
0
100
200 300 400 Cycle number/ N
500
600
图 3 8Ah 电池高温下 0.5C 循环曲线
6. 电池模块性能测试
6.1 模块基本参数
SPIM08HP(单体) 额定容量 / Ah 标称电压 / V 能量密度 / Wh/kg 尺寸 / mm 重量 / kg 8 3.6 100 9×142×190 0.30 SPIM08HP-2P7S(模块) 16 25.2 60 180×145×220 6.8 kg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制备、分析和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制备、分析和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制备、分析和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锂离子电池是当前最为流行的充电式电池,其性能优异,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锂离子迁移的主要场所,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锰酸锂(LiMn2O4)作为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良好的循环性能和高比电容等特点,在电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锰酸锂的制备技术和性能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锰酸锂的电化学性能仍有待改善,同时制备过程中的材料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制备、分析和性能研究,探索锰酸锂的制备过程、材料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以期提高锰酸锂电池的性能。

2. 研究内容(1)锰酸锂的制备本研究使用氢氧化锰和碳酸锂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锰酸锂正极材料。

通过对反应条件、原料配比、热处理工艺等因素的优化,得到高纯度、均一性好的锰酸锂材料。

(2)锰酸锂材料结构分析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锰酸锂的结构进行分析。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其晶体结构、晶格参数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貌和表面结构。

(3)锰酸锂的电化学性能研究通过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恒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锰酸锂的电化学性能,如放电比容量、循环性能、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等。

同时,分析锰酸锂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 预期成果(1)成功制备高纯度、均一性好的锰酸锂正极材料。

(2)对锰酸锂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等特征。

(3)了解锰酸锂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为锰酸锂电池的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4)通过研究锰酸锂电池的性能,为其在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支撑和指导。

锰酸锂电池的制备与检测

锰酸锂电池的制备与检测

设计实验题目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Li+化学扩散系数的测定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材料化学.班级材料化学1402 .姓名曾依男. 学号***********二〇一六年十月十五日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Li+化学扩散系数的测定一前言21世纪,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化石能源逐渐走向枯竭,石油资源的危机迫使人们去寻找新的替代能源。

人类的生存需要储能电池的进步,其中锂离子电池作为新一代性能卓越的绿色环保、可再生的化学能源,目前正以其它电池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占领了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小型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电动工具、电动汽车等应用领域,并有可能取代镉镍和氢镍电池用于航天领域。

正极材料是制造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

其具有高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好,无记忆效应、自放电低和环境相容性好等优点。

主要构成为电解液、隔膜、正负极材料等几部分。

其中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占有较大比例(正负极材料的质量比一般为3:1--4:1),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主要受到正极材料的影响。

正极材料的成本在电池的生产中所占比例交高,达到了40%左右。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发展受到其正极材料研发进展的制约,所以,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成为锂离子电池的研究热点。

目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面临许多挑战,比如价格因素、安全问题、能量密度、使用寿命等问题,促使人们研发出性能更加优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1锰酸锂材料1.1.1锰酸锂材料简介锰酸锂主要为尖晶石型锰酸锂,尖晶石型锰酸锂LiMn2O4是Hunter在1981年首先制得的具有三维锂离子通道的正极材料,至今一直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及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它作为电极材料具有价格低、电位高、环境友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是最有希望取代钴酸锂LiCoO2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锰酸锂是较有前景的锂离子正极材料之一,相比钴酸锂等传统正极材料,锰酸锂具有资源丰富、成本低、无污染、安全性好、倍率性能好等优点,是理想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但其较差的循环性能及电化学稳定性却大大限制了其产业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大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技术检测报告
锰酸锂DXM-108
该材料振实密度高、粒度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循环性能,可做为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

适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工具以及其他对循环性能有较高要求的用电设备动力电池的生产。

DXM-108XRD衍射图
DXM-108激光粒度分布曲线
DXM-108 SEM
锰酸锂DXM-118
该材料具有较高比容量,充放电效率高,循环性能好。

可适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
移动通信工具、数码产品等以及对容量有较高要求的用电产品或设备电池的生产。

DXM-118XRD衍射图
DXM-118激光粒度测定
DXM-118 SEM
负责人: 审核:
甘肃大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质量检验部
2011年7月2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