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锂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8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一、锂离子电池是实现商业化应用的二次电池电池按工作性质可以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一次电池是不可循环使用的电池;二次电池则以多次充放电、循环使用,如先后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
锂离子电池是指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能可逆地嵌入与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正极与负极的二次电池。
电池充电时,正极的锂原子电离为带正电荷的锂离子和电子。
带正电的锂离子从正极出发,穿过薄膜后来到负极,并在负极与电子合成锂原子。
电池放电时则完全相反,锂离子从负极材料表面电离为锂离子和电子,其中带正电荷的锂离子从负极出发,穿过薄膜后来到正极,并与电子合成锂原子。
相对于传统的二次电池(如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充放电性能好、使用电压高、无记忆效应、污染较小和安全性高等优势。
锂离子电池经过多年的发展,工艺已经趋于成熟,价格逐步下降,加上国家政策助推,导致锂离子电池在电池行业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锂离子电池的终端应用包括消费电池市场、动力电池市场及储能电池市场。
其中,消费电池市场是最大的终端应用,2016年在锂离子电池的终端应用中占到49.84%。
动力电池市场是锂离子电池的第二大终端应用,2016年在锂离子电池终端应用中占比达到45.08%,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领域。
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最重要的原材料构成之一,与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合称锂离子电池的四大原材料。
根据统计数据,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材料成本中占比为10%左右。
锂电池材料成本占比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二、全球锂离子电池行业高速发展随着锂离子电池在消费电池市场得到广泛普及,并在汽车领域逐步得到应用,锂离子电池全球市场规模自2009年以来始终保持正增长。
201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达到约215亿美元。
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统计与预测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张,其规模的相应迅速扩张带动了整个锂离子电池隔膜产业的高速增长。
2018年锂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锂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锂需求分析:新能源汽车放量拉动高增长 (4)一、新能源汽车锂资源需求:政策推动国内高增长,海外有望超预期放量 (4)二、3C产品领域锂资源需求:整体稳中有降,智能手机为增长点 (12)三、其他工业领域锂资源需求:挂钩全球经济,稳中有增 (13)第二节锂供给分析:锂资源紧张 (14)一、“四湖三矿”:2017年增量主要为GalaxyResource与RIM (15)二、新兴锂矿多远期产能,具备不确定性 (20)三、国内资源开发较为稳定 (21)第三节供需平衡分析:锂资源紧张,涨价进行时 (23)第四节部分相关企业分析 (24)一、赣锋锂业:突破资源瓶颈,量价齐升 (24)二、天齐锂业:资源为王 (24)三、雅化集团:锁定原料供给,氢氧化锂产量有望提升 (25)图表目录图表1: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快速增长 (6)图表2:全球锂资源分布情况 (15)图表3:Orocobre公司自投产以来产量(LCE)情况 (18)图表4:锂资源开发周期示意图 (21)图表5:全球主要碳酸锂产地生产成本概览 (22)表格目录表格1:全球锂资源需求表 (4)表格2: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梳理 (5)表格3:2014年-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及预测 (7)表格4:2016年全球各主要国家能源汽车销量情况 (7)表格5:2015年-2020年全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及预测 (8)表格6:2012年-2020年特斯拉销量及预测 (9)表格7:2015年-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预测 (10)表格8:不同正极材料的比容量与能量密度 (10)表格9:不同正极材料单位电量对碳酸锂的需求量 (10)表格10:国内2016年-2020年国内单车电量假设与三元材料占比假设 (11)表格11:全球2015年-2020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对锂资源消费情况 (11)表格12:全球2012年-2020年3C产品出货量情况及预测 (12)表格13:全球2012年-2020年3C产品单位锂资源消费情况及预测 (12)表格14:全球2012年-2020年3C产品领域锂资源消费情况及预测 (13)表格15:全球2015年-2020年全球盐湖矿山供给情况及预测 (14)表格16:2010年-2016年SQM经营生产情况 (16)表格17:ALB目前产能及未来规划情况 (17)表格18:新兴锂矿公司及项目进展情况 (20)表格19:全球锂资源供需平衡表 (23)第一节锂需求分析:新能源汽车放量拉动高增长受益新能源汽车放量,未来锂资源需求量保持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全球锂资源需求预计约为22万吨,同比增长约9%。
2018年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锂离子动力电池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3月目录一、行业管理 (4)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4)(1)行业主管部门 (4)(2)自律性组织 (4)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5)3、行业补贴政策 (8)(1)国家补贴政策 (8)(2)各地补贴政策 (11)4、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影响 (12)(1)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注重扶优扶强的政策导向,有利于龙头公司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12)(2)政府支持电池回收产业,有利于锂电池回收利用业务发展 (15)二、行业发展概况 (16)1、锂离子电池 (16)(1)行业概况 (16)(2)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 (16)2、动力电池 (17)(1)全球动力电池市场 (17)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 (17)②全球动力电池市场 (18)(2)中国动力电池市场 (19)①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19)Ⅰ.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19)Ⅱ.新能源商用车市场 (20)②中国动力电池市场 (20)3、储能电池 (21)(1)储能市场规模 (21)(2)储能市场发展趋势 (22)4、电池回收 (23)(1)电池回收概述 (23)(2)电池回收市场 (23)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24)1、全球市场 (24)2、中国市场 (24)3、市场化程度 (25)四、行业主要企业情况 (25)五、行业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 (26)六、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27)1、技术壁垒 (27)2、品牌壁垒 (28)3、规模壁垒 (28)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9)1、有利因素 (29)(1)宏观经济稳定增长 (29)(2)能源紧张和环保要求提高加速行业发展 (29)(3)国家政策有利于行业发展 (30)(4)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进步,成本具备市场化的竞争力 (30)(5)智能化成为汽车下一步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车先行一步 (31)(6)储能市场潜力巨大 (31)2、不利因素 (31)(1)目前新能源汽车成本不具优势,可选车型少 (31)(2)配套体系有待完善 (31)(3)公众认知度有待提升 (32)一、行业管理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1)行业主管部门锂离子电池制造业的主管部门是发改委和工信部。
2018年锂行业专题分析报告

2018年锂行业专题分析报告投资要点:●锂被誉为“21世纪”能源金属锂具备重量轻,质地软,比热大,负电位高等的一系列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空调、医药、农业、电子技术、纺织以及金属的焊接和脱气等领域。
由于锂的重要战略价值,特别是在近几年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锂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
●锂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新兴领域占比不断提高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锂资源消费结构已由润滑脂等传统工业领域为主,转变成以锂电池等新兴领域为主,预计随着新能源车的推广,锂资源的消费结构有望进一步改变。
●锂资源需求量快速增长动力锂电池有望成为主要动力2016年,全球锂资源消费结构中,锂电池领域消费占比达到了41.01%。
而在我国,锂电池领域中锂资源消费占比更高,2015年就达到了51%。
而受新能源汽车产销市场的带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出货量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态势。
在下游锂电池出货量的带动下,正极材料以及电解液出货量迅速增加,进而促进了锂资源需求的增长。
因不同的正极材料以及电解质六氟磷酸锂的锂含量不同,对碳酸锂的需求量也不同,致动力锂电池有望成为锂资源需求的主要动力。
●锂资源供应短期难以大规模增加据统计,2018年全球碳酸锂新增产能近6.7万吨,主要是盐湖卤水类和锂辉石类,其中6层多为矿石锂。
从长远来看,各大锂资源公司都规划了中长期的锂资源扩产计划,但由于大部分项目仍在建设中,2018年仍非产能释放的高峰期。
预计到2020年左右,诸多锂资源公司的新建碳酸锂产能将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期。
●中期锂资源供需基本面仍会处于紧平衡状态价格仍有望保持高位伴随着锂电池出货量的增加,全球锂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供需基本面在2015年起出现了紧张局面。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2016年,全球锂资源供应量约38,000.00公吨,主要供应国包括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等,而全球锂资源需求量约38,500.00公吨左右,供需紧张。
由于19年前,锂资源供应量难以规模释放,而同期需求量的不断增长,致供需基本面在未来一两年内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2018年锂电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8年锂电池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正文目录1. 消费电子领域:高端电池产品存在结构性紧缺 (5)1.1 需求:体积密度仍为消费电子电池首要攻克技术指标 (5)1.2 现状及问题:续航时间仍然是消费电子一大困扰 (6)1.3 解决方案:高压钴酸锂和硅碳负极为提升电池体积密度的良药 (8)2. 动力电池领域:万亿市场奔“池”而来 (9)2.1 需求:动力电池创造万亿市场需求 (10)2.1.1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爆发之势已立 (11)2.1.2 强混和轻混48V系统释放高倍率电池需求 (11)2.2 现状及问题:续航里程和成本是新能源车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14)2.3 解决方案:电极材料和结构优化需同行 (15)2.3.1 高镍+硅碳负极是动力电池提升能量密度的不二之选 (15)2.3.2 A00等部分低端车型在退补后会重新考虑磷酸铁锂 (16)2.3.3 电池结构:铝壳电池优势在结构优化中进一步凸显 (18)3. 电池产业链对比及下一代电池 (18)3.1 锂电池符合国家发展高端制造的规划 (19)3.2 锂电池四大核心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 (19)3.2.1 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快速放量高镍三元和高压钴酸锂存在结构性紧缺 (22)3.2.2 锂电池负极:人造石墨占比逐年增高硅碳负极已处量产前夕 (25)3.2.3 锂电池电解液:六氟磷酸锂已实现国产化替代未来技术难点在添加剂 (30)3.2.4 高技术壁垒隔膜加速国产化 (32)3.3 锂电池生产环节具有工艺复杂、行业集中度高、研发投入大等特点 .. 333.4 下一代电池需及早布局 (34)4. 相关建议 (35)5. 风险提示 (36)图目录图1:铅酸、镍铬、镍氢到锂电电池体积密度依次增长66%、188%、106% 6图2:钴酸锂充电截止电压每上升0.5V对应放出电量增加7%左右 (7)图3:note 7爆炸被迫停产并召回 (8)图4:IPhone X迫于无奈放置两块电池 (8)图5:消费电子电池总体增长趋缓 (9)图6: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电池近3年及未来13年CAGR (11)图7: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区别 (12)图8:卡罗拉、雷凌当月销量及与纯电动(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汽车之和的比值 (12)图9:48V系统主要部件及功能 (13)图10:万向A123 48V电池主要参数及照片 (13)图11:满足《路线图》油耗要求需生产混合动力汽车数量 (14)图12:混合动力汽车对应电池市值预测 (14)图13:乘用车不同代正极材料保持约10%容量增长率 (16)图14:A00&A0新能源汽车电池近3年及未来13年CAGR (18)图15:高端制造锂电池产业链比铅酸电池多衍生出来一批新型材料企业 (19)图16:锂电池材料构成 (20)图17: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占锂电池成本 (20)图18:锂电池直接原材料毛利率(%)对比 (21)图19:锂电池正极材料种类 (22)图20:量产正极材料特性参数表 (22)图21:中国正极材料产能预测 (24)图22:全球三元及磷酸铁锂增速均低于中国 (24)图23:中国三元和磷酸铁锂在全球出货占比持续攀升 (25)图24:锂电池负极分类 (26)图25:人造石墨综合性能优于天然石墨和钛酸锂 (26)图26:锂电池负极近3年及未来8年CAGR (27)图27:人造石墨占比逐年提高 (27)图28:硅负极容量衰减的三条原因 (28)图29:硅碳核壳结构示意图 (28)图30:核壳结构硅碳循环1000次容量未见明显衰减 (29)图31:硅或非核壳结构硅碳负极仅循环50次容量衰减至零 (29)图32:硅碳负极容量与硅含量成正比市场上已有容量为1000mAh/g的样品29 图33:电解液的组成 (30)图34:电解液近3年及未来8年CAGR (31)图35:国产化进程和供需影响六氟磷酸锂价格走势 (31)图36:锂电池隔膜分类 (32)图37:隔膜近3年及未来8年CAGR (33)图38:湿发隔膜占比逐年提高 (33)图39:锂电池行业集中度高且向更高方向靠拢 (34)表目录表1: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5)表2:不同种类电池能量密度和体积密度参数对比 (6)表3:三星提升note7电池容量引发爆炸惨局 (7)表4: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方向 (10)表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对纯电动(B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电池的要求 (11)表6:电动车型重量、续航里程和价格相比传统车仍有差距 (15)表7:2018年不同能量密度电池可领取的补贴金额及假设2019年能量密度门槛提升幅度 (17)表8:不同车型切换为磷酸铁锂电池降本金额和补贴差价对比 (17)表9:磷酸铁锂具有更优良的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 (18)表10:《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通知对新型锂离子电池的要求 (34)1. 消费电子领域:高端电池产品存在结构性紧缺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最看重电池的体积密度。
2018年锂电池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资料来源:Wind,高工锂电,广证恒生
13
2. 细分行业:安全、高性能与降成本驱动
2. 细分行业:安全、高性能与降成本驱动 2.1 安全、高性能与降成本是产业链核心驱动
资料来源:Wind,高工锂电,广证恒生
增长,对新三板锂电产业链营收贡献最为主要
2017上半年新三板锂电池产业链各主要细分领域营业收入及增速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上游原料 锂电材料 锂电池成品 锂电池设备及配件 新三板公司207H1营收(亿元) 2017H1增长率 25.90 32.46% 9.09 20% 0% 72.57% 26.27 55.70% 60% 40% 57.84 112.05% 100% 80% 120%
资料来源:中汽协,高工锂电,OFweek锂电网,广证恒生
6
1.1 锂电池&新能源汽车行业产销小结
2018年补贴再退坡确定性较高,11、12月新能源汽车的冲量效应依旧 显著,尤其是客车的销售,在这两个月销量占比均为第一。
6 5 4 3 2 1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乘用车销量 客车销量 专用车销量
磷酸铁锂, 49.51%
磷酸铁锂, 72.07%
资料来源:中汽协,高工锂电,广证恒生
9
1.2 锂电池产业链资本市场概要
2017年以来,锂电池产业链投融资热度高企,根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 共计71个项目,投资金额合计644亿元。
2017年1月至今锂电池产业链重要资本项目 (单位:亿元) 细分领域 上游原料 锂电材料 锂电池 成品 锂电池设备 及配件 总计 项目数目 28 16 18 9 71 项目金额 318.22 124.97 165.5 34.89 643.58 2017年1月至今锂电池产业链重要资本项目 各细分领域投资金额占比
2018年锂离子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锂离子电池行业分析报告2018年7月目录一、消费电子领域:高端电池产品存在结构性紧缺 (5)1、需求:体积密度仍为消费电子电池首要攻克技术指标 (5)2、现状及问题:续航时间仍然是消费电子一大困扰 (7)3、解决方案:高压钴酸锂和硅碳负极为提升电池体积密度的良药 (9)(1)材料方面:提高材料容量 (9)(2)结构方面:优化结构,减少电池结构件的体积和重量 (9)二、动力电池领域:万亿市场奔“池”而来 (10)1、需求:动力电池创造万亿市场需求 (11)(1)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爆发之势已立 (12)(2)强混和轻混48V系统释放高倍率电池需求 (13)①我国强混汽车发展状况 (14)②我国48V系统发展状况 (14)2、现状及问题:续航里程和成本是新能源车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16)3、解决方案:电极材料和结构优化需同行 (17)(1)高镍+硅碳负极是动力电池提升能量密度的不二之选 (17)(2)A00等部分低端车型在退补后会重新考虑磷酸铁锂 (18)(3)电池结构:铝壳电池优势在结构优化中进一步凸显 (20)三、电池产业链对比及下一代电池 (21)1、锂电池符合国家发展高端制造的规划 (22)2、锂电池四大核心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 (22)(1)锂电池正极材料:三元快速放量高镍三元和高压钴酸锂存在结构性紧缺 (24)(2)锂电池负极:人造石墨占比逐年增高硅碳负极已处量产前夕 (27)(3)锂电池电解液:六氟磷酸锂已实现国产化替代未来技术难点在添加剂 (29)(4)高技术壁垒隔膜加速国产化 (31)3、锂电池生产环节具有工艺复杂、行业集中度高、研发投入大等特点 (33)(1)锂电池生产工艺复杂 (33)(2)行业集中度高 (33)(3)研发费用高 (34)4、下一代电池需及早布局 (34)四、相关企业 (37)1、消费电子领域 (37)2、动力电池领域 (37)五、附录 (38)1、锂电池领域缩写 (38)2、锂电池需求发展史 (39)(1)手机电池发展历程 (40)(2)电动汽车电池发展历程 (41)受高性能需求引导,电池将向高压化、高镍化、高硅化三“高”方向发展。
2018年中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2016年锂离子电池产业进一步加快了发展步伐。
产业规模方面,2016年全球锂电池电芯产值达到2088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33%,连续6年保持25%以上的年均增速。
同时,我国锂电池电芯产值达到1032亿元,动力锂电池成为最重要的增长极。
产业布局方面,中国、日本和韩国是全球锂电池三大生产基地,当前三国企业合计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95%,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分布并不集中,华东地区产业分布较为集中,达到53%,华南、华北和华中地区产业分布比较平衡。
从企业动态看,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企业间收购兼并风潮涌起,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又使得跨国企业间采取更多的合作举措,以确保国际产业地位的稳固。
从产业技术进展看,国际锂离子电池产业的技术突破均为实验室概念性技术突破,技术进展集中于超级电容技术和微电池技术。
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仍然在技术、管理、制度、标准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从提高产业集中度、引导合理布局、规范行业监管制度和注重生产安全等四个方面入手,推动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
目录摘要 (2)一、产业发展及动态 (4)(一)产业规模 (4)(二)区域布局 (7)1.全球布局 (7)2.国内布局 (9)(三)企业动态 (10)二、产业技术进展 (13)三、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 (16)(一)存在的问题 (16)(二)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17)图表目录图表 1 2005~2016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与需求量 (5)图表 2 2011~2016年中国锂电池产量及增速 (6)图表 3 2011~2016年中国锂电池三大应用终端需求量及预测 (6)图表 4 2011~2016年中国锂电池三大应用类型产量 (6)图表 5 2016年全球锂电池企业竞争格局 (7)图表 6 2016年全球动力锂电池企业竞争格局 (8)图表7 2016年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企业市场份额排名 (9)图表8 2016年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企业区域布局 (10)图表9 2016年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十大收购兼并事件汇总 (12)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全球性能最好、应用最广泛、发展最快的动力电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锂电池行业分析报告
摘要
作为第三代电池技术,锂电池凭借着储能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无污染等优点已经在电子产品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随着电动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容量的动力锂电池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全球锂电池发展迅速,2011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可充电的二次锂电池)市场规模达到153亿美元,同比增长29.7%,预计到2018年锂电池产业的产值将达到约320亿美元,其中电动汽车锂电池产值将占50%以上,超过160亿美元。
2011年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增速,2011年达到了3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全年锂电池产量达到29.7亿颗,同比增长28.6%。
保守估计,2018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可达到了900亿元人民币。
锂电池巨大的市场潜力除了归功于其性能优点,也离不开近年来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国家多次明确支持锂电池技术的研发,并且制定了具体的奖励措施,例如国家对锂离子电池出口退税从13%上调至17%。
同时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对于电动汽车发展的鼓励政策也直接刺激了对动力锂电池的需求。
目前全球锂电池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和韩国三国,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韩国企业发展迅速,去年三星已经取代日本三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制造企业。
中国锂电池制造业基地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天津等地。
主要企业有比亚迪、欣旺达电子、天津力神电池等。
锂电池的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门槛极高。
其核心材料主要是正极
材料、电解液和隔膜。
其中正极材料是锂电池中最关键的原材料,决
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能否大型化,约占锂电池电芯材料成本的
三分之一。
目前,正极材料主要是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钴镍锰
酸锂、磷酸铁锂等,负极材料为石墨。
正是因为锂电池技术门槛高,该行业存在很高的利润水平。
整个行业的毛利润率水平在50%以上,其中,隔膜和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利润率最高。
采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电池普遍为业内看好,在磷酸铁
锂电池领域,国内领军企业比亚迪已经制造出了全球首款基于磷酸铁
锂电池的电动汽车F3DM。
目录
摘要 (1)
一、................ 锂电池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产业政策4
(一)行业界定 (4)
(二)行业主管部门 (4)
(三)相关产业政策 (4)
二、行业基本情况 (6)
(一)行业概述 (6)
(二)市场容量 (10)
(三)行业竞争格局 (12)
(四)行业特点与前景 (16)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力因素和不利因素 (18)
(一)有利因素 (18)
(二)不利因素 (20)
四、本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20)
(一)产业链概述 (20)
(二)上游供应市场分析 (22)
(三)中游产业分析 (22)
(四)下游产业分析 (26)
表目录
表 1 锂电池的分类 (10)
表 2 不同锂电池的比较 (10)
表 3 2003-2009年全球锂电池市场格局 (13)
表 4 2009年1-11月中国锂电池主要企业产量及份额对比.14 表 5 锂电池产业各环节企业 (21)
表 6 锂电池产业竞争力比较(以磷酸铁锂为例)错误!未定义书签。
表 7 主要正极材料生产企业 (23)
表 8 主要负极材料生产企业 (24)
表 9 主要隔离膜生产企业 (25)
表 10 主要电解液生产企业 (26)
表 11 二次锂电池的应用领域 (27)
一、锂电池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产业政策
(一)行业界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锂电池行业属于锂离子电池制造(C3841),指以锂离子嵌入化合物为正极材料电池的制造。
(二)行业主管部门
锂电池行业的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China Industrial Association of Power Sources —CIAPS) 是电池行业的自律组织,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注册登记的国家一级行业协会,接受工信部的业务指导和民政部的监督管理。
协会成立于 1989年12月,现有300多家会员单位,下设碱性蓄电池与新型化学电源分会、酸性蓄电池分会、锂电池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干电池工作委员会和电源配件分会等六个分支机构。
(三)相关产业政策
1.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
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中,公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