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思考 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思考

[摘要] 多数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素养不够支撑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上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最终放弃对孩子的期待,干脆将孩子托付给学校一放了之。用学校教育来替代必必不可少的家庭教育,把孩子必须的家庭教育看成一种累赘,并开始放大学校教育的万能性,将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放弃了自身的文化修养,最终导致放纵型和粗暴型教育。农村学生的家长必须成为学习型、知识型和智慧型家长,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和孩子一起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关键词] 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思考

高尔基说过:“单单是爱孩子,母鸡也会这样做。可是善于教育他们,却是一件伟大的事业。从事这一事业,必须具相当的才能,必须具备广博的生活知识,必须谨慎从事,因为这是一种艺术。稍有不慎,就会窒息儿童的求知欲。”

高尔基的话告诉我们:我们不论是从事教育的人,还是家长们,都要以孩子的发展和成长为中心,必须采取适合孩子本身、孩子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由于城乡学生家长在受教育的程度和对教育的理解上的不同,最终导致了教育上的城乡差别。对于这种差别,结合本人在教育实践中的思考,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与各位老师商榷。

初中生的教育在整个教育链条中分成了若干的环节,但是,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产生误解,最容易造成不良后果的就是中学生

的家庭教育的这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上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偏低,或是不够支撑孩子的中学环节的教育需要,这种城乡差别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提升,人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对教育的需求,也会相应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进步而进步。反应在教育上就是对学生的教育和对施教者的要求也会相应地提高,尤其是对孩子的家长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的要求也会相应的提高。但是多数农村学生的家长在经济发展和对文化素养的高要求的今天,文化素养的提高却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提升的要求。有些家长甚至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要求,因此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出现方法不对、教育偏激、盲目跟进等等现象。笔者接触过的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给我的印象是文化素养和个人

修养的不到位。这样的家长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上是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的。在孩子的教育中产生极大的不可逆转的不良影响,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产生不可估量的阻碍作用。

许多农村孩子的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上由于受到地方传统风俗和环境氛围的影响,尤其是自身综合素质素养的制约,在家庭教育上往往会选择极端的做法,不是过热,就是过冷。在孩子刚刚上小学的时候,他们也像城市孩子的家长一样,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殷殷期待。在小学阶段时,他们还有能力驾驭和辅导孩子,而随着学龄的增长和所学知识的加深,孩子思想的逐步成熟,这种文化方面的先天营养不良现象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制约着家长对

孩子的监控和辅导。笔者曾经听到许多家长这样无奈地说:我们也不会,也不知道怎样辅导孩子,只好这样了,不行初中毕业打工算了。对于家长这样的的话孩子会怎样想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日常教学中,学生会在家长的懈怠中开始自我放弃,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放弃自己原本宏大的人生目标。

针对这样的情况,农村孩子的家长不是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将所有的不对和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强加到孩子的身上。最后许多家长还在自身素质的决定下,最终放弃对孩子的期待,干脆将孩子托付给学校一放了之。用学校教育来替代必须的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看成一种累赘,并放大学校教育的万能性,将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人为地将自己拒之在家校合作的大门之外。

农村家庭教育,其实就是家长的自身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具体表现,是对学生整体教育的补充。当家长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和时代对家长提出更高的要求时。他们就会以自己为例,来解释自己对孩子家庭教育和文化教育的看法。像初中文化照样养家糊口之类,这种看法乍听好像有理,但是仔细分析这确实是货真价实的新版读书无用论。这种思想可能在初级阶段还不能对孩子产生不太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思想久而久之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直到最后放弃学业。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能回避自身的文化素养的不够和自己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当你把孩子送到学校的那一刻起,你就必须开始在学习上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和求

知上进的学习楷模,即使我们已不能非常的到位地辅导学生,但是起码要让孩子看到你对学习的态度是何等的端正,对待求知是何等的渴求,这样总比怨天尤人好得多。家长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搞好家庭教育,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的家长,给孩子的教育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这才是人间正道。

家长文化素质的不高,也会在家庭教育中产生家庭暴力问题。育子和养子是两个不同的社会概念,而这两个概念有时又如此的不可分离。当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后,我们除了“养”之外还要有及时到位的“育”。育也就成了孩子成长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是无所不能的,也正是这些因素家长就义不容辞的成为了孩子在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那么怎样当好这第一任老师,就成了摆在家长面前的必须思考的问题。打造知识型的家长和学习型的家长就成为农村家长必须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知识型的父母,同样和孩子的交流也需要一个知识丰富思想睿智的家长。今天我们许多农村学生的家长往往抱怨,孩子不听话,不好管,不像小时候乖巧等等。这样,我首先要问那些抱怨的家长,你们自身的文化素养的提高是不是应顺了时代的要求?是不是符合了社会的发展的要求?如果不是就请不要抱怨孩子。在养和育中,我们和孩子沟通了多少,思想交流了多少?针对孩子和家长在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上的差异,家长的思想依旧停留在固有的社会习俗和偏低的文化层次上,这势必给交流造成障碍和阻力。受到文化素养制约的家长们,打就成了另一种“教育”

方式。我不反对家长对孩子的适当惩戒,但是如果把自身的文化素养的低下,归咎于孩子的不好管理上,这实在是一个不能令人信服的理由。

在现实中许多家长在和孩子谈话时,往往是简单处置、粗略地进行。原本是动机很好而到头来落得个孩子不领情,好心办不成好事。更有些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中针对具体问题不是分析问题原因,寻找解决问题办法,提出今后的注意,而是严重家长制,不容孩子解释。殊不知这个时期的初中生逆反性极强,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在思想上产生对峙。所以当家长的文化架构在孩子面前不足以以理服人的时候,打似乎就成了唯一的处理问题的方法了。虽然这种情况不是天天发生,但是他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有些家长希望孩子有所作为,在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偏差和无意过失时,往往会失去耐心和理智。轻者对其谩骂一顿,重者拳脚相加,一旦双方都产生这样的思维定式,家庭教育就会成为一个空洞的理论名词。

中学生家庭教育中,无论是放纵式教育还是粗暴式教育,都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大障碍。要想解决这种障碍,家长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孩子的成长积累推动力,做学习型家长或者是知识型家长,实在不行就做一个智慧型的家长,用你的聪明来引导孩子,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和孩子一起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