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城市自来水厂的设计 课程设计
城镇给排水课程设计某市新区地表水水厂工艺设计

1.1基本资料 (1)1.2设计内容 (2)2、给水厂的总体设计2.1给水水源水质的分析 (4)2.2净水工艺流程的选择 (4)2.3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的选择 (4)3、给水处理厂的工艺计算3.1投药工艺计算 (6)3.2混合设备计算 (6)3.3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设计计算 (7)3.4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8)3.5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10)3.6消毒工艺设计计算 (14)4.1工艺流程的布置 (14)4.2平面布置 (15)4.3水厂绿化及道路 (15)1、概述1.1基本资料编号项目单位分析结果附注1 色度度202 浑浊度mg/L200-15003 嗅和味度合格4 pH值7.75 总硬度mg/L250 以CaCO3计6 铜mg/L0.87 锌mg/L0.28 锰mg/L0.019 砷mg/L0.00210 细菌总数个/L28011 大肠菌群个/L731.2设计内容1、根据水质、水量、地区条件、施工条件和一些水厂运转情况选定处理案和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2、拟定各种构筑物的设计流量及工艺参数。
3、选择各构筑物的形式和数目,初步进行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在此基础上确定构筑物的形式、有关尺寸安装位置等。
4、进行各构筑物的设计和计算,定出各构筑物和主要构件的尺寸,设计时要考虑到构筑物及其构造、施工上的可能性。
5、根据各构筑物的确切尺寸,确定各构筑物在平面布置上的确切位置,并最后完成平面布置。
确定各构筑物间连接管道、检查井的位置。
6、水厂厂区主体构筑物(生产工艺)和附属构筑物的布置,厂区道路、绿化等总体布置。
7、绘制本设计任务书中指定的水厂平面、工艺流程,单体构筑物(平面、剖面,主要材料表)工艺设计技术图纸2张(1#图)。
8、写出设计说明书及计算说明书。
2、给水厂的总体设计2.1给水水源水质的分析从所给原水水质资料来看,原水浊度最大为1500mg/l,最低浊度为200mg/l,超过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中的规定,故需去除浊度。
城镇净水厂课程设计

城镇净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镇净水厂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流程,掌握水质净化的关键步骤。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与水净化相关的科学术语,如过滤、沉淀、消毒等。
3. 学生了解城市供水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分析净水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和模型来解释水净化过程,培养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的净水模型,提升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树立节约用水和环保的责任感。
2. 学生通过学习净水技术,增强对现代科技改善生活质量的信心。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本课程设计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注重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城镇净水厂的科学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明确和分解,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支持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城镇净水厂的工作原理和流程,结合以下教材章节进行组织:1. 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水的净化处理技术”- 净水厂的作用和重要性- 水净化的基本步骤:预处理、沉淀、过滤、消毒- 各步骤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2. 教材第四章第四节:“城市供水系统”- 城市供水系统的组成- 净水厂在供水系统中的作用- 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意义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 引入:介绍城镇净水厂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水净化过程的好奇心。
2. 理论学习:讲解水净化的基本步骤及相应设备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的净水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案例分析:分析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实际问题,讨论解决方案。
5. 小组合作:分组设计并实施净水模型,展示成果并进行评价。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给水水厂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运行管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给水工程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及水质标准;(2)掌握给水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3)熟悉给水厂的运行管理及水质监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给水厂的运行状况,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具备给水处理工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水质采样、分析检测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给水工程的设计和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给水的基本概念:水源保护、水质标准、给水厂的组成及功能;2.给水处理工艺: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基本工艺及其组合;3.给水厂的运行管理:运行模式、水质监测与控制、设备维护与检修;4.给水工程设计计算:水量计算、工艺选择、设备选型及工程造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给水水厂的运行管理和设计计算;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给水工程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给水工程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活动;5.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自来水厂课程设计

自来水厂课程设计
课程主题:自来水厂。
一、课程目标:
1.了解自来水厂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和水质安全控制方法。
3.了解自来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
1.自来水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和水源选择。
3.自来水的水质安全控制方法。
4.自来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
三、教学活动:
1.实地考察自来水厂,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和设备结构。
2.分析自来水的水质标准和控制方法,了解水质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3.让学生了解自来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例如饮用水、洗浴水、清洁水等。
4.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四、教学评估:
1.进行课堂测验,测试学生对内容的了解程度。
2.进行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测试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和演示能力。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要求

《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要求《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及要求《给水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某城市给水厂初步设计二、课程设计内容1.给水厂设计的用水量分析与总用水量计算,或由教师给定的水量作为本设计的设计水量。
2.根据取水河床断面水位,设计吸水井和一级泵房。
3.根据所给水质情况,进行工艺比选,确定处理工艺流程。
4.根据混凝实验结果选用混凝剂并决定其投量(也可参考设计手册比照相似情况选用),设计计算溶药池、溶液池的溶积、设计投药系统及药库并进行相应的平面布置。
5.设计计算混合池(混合器)、絮凝池、沉淀池(或澄清池),并在设计说明书中绘出它们的工艺流程图(单线图)。
并绘出其中一个单体构筑物工艺图(3号工程图,根据设计时间需要,如果设计时间不够,可以不画)。
6.设计计算滤池(包括根据筛分资料,将滤料改组成所需d10=0.50mm,K80=1.8或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并绘出工艺图(3号工程图)。
7.设计计算加氯间、氯库。
清水池的容积按最高日用水量15%计算。
8.水厂平面图的布置,设计计算各构筑物之间的联接管道(包括水头损失值)及高程图的设计。
9.绘出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图(3号工程图)。
10.水厂的工程概预算及经营成本分析。
11.设计说明书与计算书的编制。
三、基本资料(1)设计规模20__年该市现状人口37.5万,根据该市城市总体规划,20__年城市口为50万人,(内插计算)20__年为42.42万人。
最高日综合用水定额以20__年的387L/cap.d为基数,20__年~20__年城市用水年均增长率按2%计,则20__年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定额为435L/cap.d,20__年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定额为510L/cap.d。
表1序号123项目年份现状或规划人口(万人)最高日城市综合用水定额L/cap.d供水普及率(%)表21 20__年42.424359920__年505101序号12345678910项目年份20__年20__年备注综合生活用水定额(L/cap.d) 规划人口(万人)综合生活用水(万m/d)工业企业用水(万m/d)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万m3/d)管网漏损水量(万m3/d)未预见水量(万m/d)消防用水(万m3/d)供水普及率(%)最高日城市用水量(万m3/d)33317442.427.384.92+51.852.831.410.2899.0018.312045010.206.80+52.043.812.280.32100.0025.46生活/城市综合=4:6(3+4+5)×20%(3+4+5)×10%(3+4+….+7+8)×10注:水厂设计水量应按城市最高日用水量加上水厂的自用水量计算,自用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5%算。
城市给水厂课程设计

城市给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给水厂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掌握城市给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了解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学生能了解城市给水厂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城市给水厂的运行状况,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给水处理流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询等途径,收集和分析城市给水厂的相关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城市给水厂在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给水事业的尊重和热爱。
2. 学生能够关注城市给水厂的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科学实践活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城市给水厂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城市给水厂概述- 了解城市给水厂的定义、作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学习城市给水厂的分类及主要组成部分。
2. 给水处理工艺- 掌握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基本工艺流程。
- 学习各类工艺的原理及其在给水厂中的应用。
3. 城市给水厂环保措施- 了解城市给水厂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如污泥处理、臭气处理等。
- 探讨城市给水厂在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责任。
4. 给水厂运行与管理- 学习城市给水厂的运行原理,了解其日常管理和维护。
- 探讨提高给水厂运行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5. 实践活动- 实地考察城市给水厂,了解实际运行情况。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

给水水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给水水厂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重要性。
2.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流程,了解其功能及作用。
3.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认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给水水厂运行过程中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的给水处理流程和设备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水资源保护,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给水水厂的基本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实践操作,但需加强引导,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给水水厂概述:介绍给水水厂的定义、分类及功能,使学生了解给水水厂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详细讲解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主要工艺流程,使学生掌握各环节的作用及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3. 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分析我国水资源现状,探讨水资源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4. 给水设备与操作:介绍常见的给水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5. 给水水厂运行与管理:讲解给水水厂的运行原理、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要求,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6. 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给水水厂,进行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完整版)自来水厂设计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班级:学号:序号:xxx大学城建学院给水排水系2015年9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设计任务 (2)1.1 工程概况 (2)1.2 设计资料 (2)1.3 设计任务书 (3)第二章水厂工艺方案确定及技术比较 (4)2.1 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方案的选择及确定 (4)2.2 拟设计方案流程图 (6)第三章混凝工艺计算 (11)3.1 水厂规模及水量确定 (11)3.2 混凝剂投配设备的设计 (14)3.3 混合设备的设计 (14)3.4 往复式隔板絮凝反应池设计 (14)第四章沉淀工艺计算 (15)4.1 设计参数 (16)4.2 平面计算 (17)4.3 进出水系统 (18)第五章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20)5.1 设计参数 (21)5.2 设计计算 (21)第六章消毒和清水池设计 (22)6.1 加氯消毒 (22)6.2 清水池计算 (22)第七章二级泵站的设计 (23)7.1 设计参数 (23)7.2 设计计算 (24)第八章水厂总平面布置 (25)第一章工程概况及设计任务1.1 工程概况本设计主要是给水处理厂的设计,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湖北某县城原有水厂水厂能力已不能满足水质水量的要求。
为解决城市越来越严重的缺水问题,当地市政府部门研究决定新建一座自来水厂,以补充城市供水能力。
本设计主要是给水处理厂的设计,规划处理水量为10万立方米/天,近期设计规模为5万立方米/天。
该厂的水源为湖北某县城水域,水源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二级水质标准,原水水质其中的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的要求,需要处理的为水源的浊度、残渣及细菌的灭活。
由于水源水质良好无需预处理及深度处理,所以该水厂的处理工艺流程为常规处理工艺。
即:原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用户。
主要构筑物为:絮凝池、沉淀池、滤池和清水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城市自来水厂的设计绪论本设计是关于某城市自来水厂的设计,该设计包括水厂规模的确定,水厂规模的设计,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水厂的平面布置,以及水厂的高程布置等。
水厂规模根据设计人口的人均最高日用水量标准计算城市生活用水量,并根据一般工业用水占用的比例,计算一般工业用水量,根据三产用水比例,确定三产用水量,大型工厂按所提供的资料作为集中流量。
根据所确定的水厂规模和原始资料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选择了三种方案进行技术比较,确定最佳方案。
根据所选方案,对单体构筑物进行计算,确定平面尺寸,高程尺寸,各细部尺寸。
确定单体构筑物尺寸后,按照尽量以直线方式放置的原则放置构筑物,并且根据水厂规模确定附属构筑物的尺寸,合理规划生活区,并使水厂达到一定的绿化面积。
第一章水厂设计基础要求1.1 水厂设计要求a. 确定水厂的设计规模,进行厂址确定及方案论证。
b. 确定水厂的设计工艺方案二到三个,进行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并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根据原水水质和处理达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c. 根据确定的工艺,进行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附草图。
d. 进行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水厂平面布置包括处理构筑物及附属构筑物的位置大小,主要生产管线及控制阀门,其他管线布置,厂区道路,构筑物之间道路,绿化等也要相应确定。
高程图要根据地形特点,确定水厂地面标高,并进行土方平衡,一般清水池的水面标高在地面上0~0.5m,依此确定水厂高程。
而合建式清水池则不按此方式确定。
高程图要标明构筑物名称,管径,池顶标高,各水面标高。
水厂平面图要列表表明各工艺名称,数量,尺寸,构筑物位置一般采用坐标标明其位置。
e. 进行个单体构筑物的平面图、剖面图及大样图的绘制。
1.2 水厂设计步骤水厂设计和其他工程设计一样,一般分两阶段进行: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对于大型的或复杂的工程,再扩初设计之前,往往还需要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或所需特定的实验研究。
可行性研究经有关专家评估并得到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初步设计。
以上提到的可行性研究内容仅就一般情况而言,不同工程项目,研究内容和要求也往往不同。
大型工程或复杂工程所涉及到的问题很多,每一个问题(当然不是细节问题)均需在可行性研究中得到解答。
简单的小工程,可行性研究比较简单,甚至可直接进行扩初设计。
扩初设计是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进行的,内容和要求比可行性研究更具体一些。
在扩初设计阶段,首先要进一步分析研究调查和核实已有资料。
所需主要资料包括:地形、地质、水文、水质、地震、气象、编制工程概算所需资料、设备、管配件的价格和施工定额,材料、设备供应状况,供电情况,交通运输状况,水厂排污问题等。
需要时,还应参观了解类似水厂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经验。
在此基础上,可提出几种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这里所提的方案比较是在可行性研究所提大方案下的具体方案比较。
最后确定水厂位置、工艺流程、处理构筑物型式和初步尺寸及其他生产和辅助设施等,并初步确定水厂总平面图布置和高程布置。
在水厂设计中,通常还包括取水工程设计。
因此,水源选择、取水构筑物位置和型式的选择以及输水管新等,都需经过设计方案比较予以确定。
初步设计的最后成果一般包括设计说明书一份和若干附图等。
设计说明书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设计要求概述,方案比较情况,各构筑物及建筑物的形式、尺寸和结构形式等。
有关设计资料也应附在说明书内。
附图数量应按工程具体情况决定,但至少应包括:水厂总平面布置图,高程布置图及主要处理构筑物简图等。
1.3水厂设计原则有关水厂设计原则,在设计规范中已作了全面规定。
重点提出以下几点:a. 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原水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及沉淀池或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自用水量取决于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构筑物类型及原水水质等因素。
城镇水厂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必要时应通过计算确定。
b. 水厂应按照近期设计,考虑远期发展。
根据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等因素,对近期工程既可做分期建造的安排。
对于扩建、改建工程,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原有设施的效能,兵营考虑与原有构筑物的合理配合。
c. 水厂设计中应考虑各构筑物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及部分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用水要求。
例如,主要设备(如水泵机组)应有备用量。
城镇水厂内处理构筑物一般虽不设备用量,但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可在涉及允许范围内提高运行负荷。
d. 水厂自动化程度,应本着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可靠性,降低能耗、药耗,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原则,根据实际生产要求,技术经济合理性和设备供应情况,妥善确定。
e. 设计中必须遵守设计规范的规定。
如果采用现行规范中尚为列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则必须通过科学论证,确证行之有效,方可付诸工程实际。
但对于确行之有效、经济效益高、技术先进的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应积极采用,不必受先行设计规范的约束。
1.4水厂选址厂址选择应在整个给水系统设计方案中全面规划,综合考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在选择厂址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a. 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
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b.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
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c. 水厂应尽可能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并考虑沉淀池排泥及滤池冲洗水排除方便。
d. 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远时,厂址选择有两个方案,一是将水厂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另一是将水厂设置在离用水区较近的地方。
前一种方案主要优点是:水厂和取水构筑物可集中管理,节省水厂自用水(如滤池冲洗和沉淀池排泥)的费用并便于沉淀池排泥和滤池冲洗水排除,特别对浊度较高的水源而言。
但从水厂至主要用水区的输水管道口径要增大,管道承压较高,从而增加了输水管道的造价,特别是当城市用水量逐时变化系数较大及输水管道较长时;或者需在主要用水区增设配水厂(消毒、调节和加压),净化后的水由水厂送至配水厂,再由配水厂送至管网,这样也增加了给水系统的设施和管理工作。
后一种方案优缺点于前者正好相反。
对于高浊度水源,也可将预沉构筑物与取水购筑物建在一起,水厂其余部分设置在主要用水区附近。
以上不同方案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结合其它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二章设计基本资料及任务要求2.1设计基本资料设计人口14.6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240SS最高/(mg/l) 580SS平均/(mg/l) 380最大日时变化系数 1.20工厂A(万m3/d)0.3工厂B(万m3/d)0.9工厂C(万m3/d) 1.7工厂D(万m3/d)0.6 一般工业用水占生活用水%180%第三产业用水占生活用水%80%未预见用水及漏水系数取% 水厂自用水系数取% 15%10%2.2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原水水质情况序号名称最高数平均数备注1 色度40 152 PH值7.5 7.03 DO溶解氧9.6 6.384 BOD5 1.5 0.75 COD 3.2 1.66 其余均符合国家地面水水源I级标准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1、河流水文特征最高水位5.20m,最低水位1.10m,常年水位3.50m2、气象资料历年平均气温:16℃,年最高平均气温:32℃,年最低平均气温:0℃。
年平均降水量:1056mm,年最高降水量:1765mm,年最低降水量:870mm。
常年风向:东南风,频率:12.8 %。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20cm。
3、地质资料第一层:回填、松土层,承载力8kg/cm2,深1~1.5m;第二层:粘土层,承载力10kg/cm2,深3~4m;第三层:粉土层,承载力8kg/cm2,深3~4m;地下水位平均在粘土层下 0.5m。
4、平均地面标高:7.0m2.3设计任务1.确定水厂建设规模、位置;2.水厂方案确定及方案比较;3.水厂工艺设计计算,完成水厂平面布置图、高程图(完成设计图2 张以上,其中手工图1张以上);4.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第三章水厂设计规模确定1.近期规模已知:该地区现有人口14.6万,人均用水量标准(最高日)为240L/cap d 工厂A:0.3万m/d;工厂B:0.9万m/d工厂C:1.7万m/d;工厂D:0.6万m/d一般工业用水量占生活用水量的180%第三产业用水量占生活用水量的80 %最大日时变化系数为1.20可得:Q生活= 14.6×240L/cap d= 3.504(万m/d)Q集中= 0.3 + 0.9 + 1.7+ 0.6 = 3.500(万m/d)Q生产= Q生活×180% = 3.504×180 % = 6.307(万m/d)Q三产= Q生活×90 % = 3.504×80 % = 2.803 (万m/d)Q生活+ Q生产+ Q三产+ Q集中= 16.114(万m/d)考虑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计水量(系数1.15~1.25)考虑水厂自用水量(系数1.05~1.10)9.875×1.15×1.10 = 20.384(万m/d)近期水厂用水约为21.000(万m/d)2.水厂设计规模为:近期规模21.000万m3 /d.水处理构筑物按照近期处理规模进行设计.水厂的主要构筑物分为3组,每组构筑物类型相同。
每组处理规模为7万m3 /d.近期建造3组。
第四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水处理构筑物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原水水质,处理后水质要求、水厂规模、水厂用地面积和地形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初步选定三套方案如下:方案一:取水→一级泵站→管式静态混合器→往复隔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消毒剂方案二:取水→一级泵站→管式扩散混合器→折板絮凝池→平流沉淀池→V 型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消毒剂方案三:取水→一级泵站→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消毒剂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类别管式静态混合器管式扩散混合器机械搅拌澄清池优点构造简单,安装方便。
混合快速均匀管式孔板混合器前加装一个锥形帽,水流合药剂对冲锥形帽后扩散形成剧烈紊流,使药剂和水达到迅速混合。
不需外加动力设备,不需土建构筑物,不占用地处理效率高,力度大。
对原水浊度的适应性强,处理效果较稳定。
将混合,絮凝和沉淀分离工艺放在一个构筑物中进行,节约占地及建造费用。
缺点混合效果受水量变化有一定影响1.水头损失稍大2.管中流量过小时,混合不充分需要有一套机械搅拌设备,耗电,费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