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看鸽眼栉膜

合集下载

【信鸽小知识】栉膜鉴别

【信鸽小知识】栉膜鉴别

【信鸽小知识】栉膜鉴别
词语释义:快速鸽的栉膜窄长、有人用“宝剑”来形容,栉膜质地有的平滑,有的粗糙。

主要特点:爆发力强、速度快的鸽子,一般栉膜平滑,耐力鸽、长距离鸽的栉膜粗糙、斑驳。

色彩的饱和度越高,即色彩倾向越明显,黄的黄、红的红、蓝的蓝,价值越高,栉膜的色彩深、浅与其特性品质有关。

不同分类:
1、栉膜亮带:栉膜中间出现像荧光灯般发出亮光的线,亮带越长,价值倍增。

这种鸽子为超级赛鸽,常常独领风骚。

很多优秀种、赛鸽都有长长的亮带,可惜的是,这种鸽子不适合恶劣气候与超长赛线,而且这种特性不易遗传。

2、栉膜黑线:生在栉膜中间出现一两条黑线,它具理想的定向能力和坚强的意志。

这种黑线与亮带同时出现在栉膜上,这种鸽子为超级种赛鸽,此鸽一定为你带来荣誉。

3、栉叶亮点:分布在栉叶上,使整个栉膜像一棵挂满彩灯的“圣诞树”,亮点越亮越好,这是一羽不可多得的好种鸽。

尽管它放飞不错,但不应该让它进放飞笼,遇到这样的种鸽机会不会太多,绝不能失之交臂。

它的后代不但擅长远程比赛,有时也会在中、短程赛中折桂。

挑选鸽子从鸽眼入手

挑选鸽子从鸽眼入手

挑选鸽子从鸽眼入手
鸽子
挑选好的鸽子,首先就要看他们的眼睛。

好的鸽眼应该有神,给人感觉非常敏锐、清晰,那样才能在飞行中对一些异常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

1、眼角膜明亮,眼砂清晰,色泽秀丽。

整个眼球能摆动,虹膜能作大幅度收放,巩膜紧结,结缔组织发达。

2、眼球位置略偏于头部的后上角,眼球上方头额骨宽而有轮廓。

3、虹膜上的眼砂分布,要求层次分明,各层的色泽各异。

眼砂丝粒通透清晰、沉积、边缘高度集中。

这部分眼砂,有的呈丝状堆积,有的呈块状沉结在眼底上;也有的呈粒状沉积在底板上,砂边层比较厚。

同时,砂边向瞳孔呈梯度逐渐减少,一般呈网状的梯度层较多,但也有的梯层砂面中有明显粗长的丝纹或较大的粒结,这部分眼砂要求紧紧粘结在虹膜底板上。

4、虹膜收口处是括约肌组织。

一般呈黑色或锅锈色,并呈不规则的圆形或新月形,荡前角圈比较好。

鸽子在飞翔时,主要观察前下角方向,要求这个部位的括约肌发达,才有利于对方位的视力调节。

5、瞳孔深凹在虹膜中,整个眼砂分布起聚光作用。

要求瞳孔愈黑愈好,在放大镜下透过瞳孔的晶体能看到脉络层边缘。

同时,瞳孔要发达,越厚越宽越好。

一般呈锯齿形和荷叶边形为佳,因为晶体是由它托附的。

1/ 1。

鸽眼图讲解

鸽眼图讲解

鸽眼图讲解:1.瞳孔:位于眼球最中间,呈墨黑状的水晶体。

2.内圈(内线口或品性圈):位于瞳孔外缘一圈或半圈,内圈的外缘是外线口。

3.外线口(眼志或相互联系圈):它内缘是内线口,外缘是底砂(或面砂)。

4.底板:从眼的正上方(z轴正方向)往下看,面砂在最上层,下面是底砂,底砂下边就是底板,它的颜色为黑色。

5.面砂(上层砂或浮砂):它是由血管组成的。

颜色一般为红。

6.底砂:在面砂下面,呈黄色或白色的砂。

7.脚砂:外线口外缘与底砂接合处的底砂或面砂内缘处与外线口、面砂与底砂内缘接合处的面砂。

8.空砂:透过面砂和底砂可以看到底砂或底板的砂,最显著的部位在面砂的外围一圈。

9.距离线:环绕在外线口内外的以瞳孔为圆心的弧线为距离线,它可以是黑、黄、白。

10.速度线:外线口中有线段由瞳孔往外辐射,主要在嘴的前部出现。

广义讲,面砂、底砂的射线射向瞳孔也为速度线。

以上术语的位置:瞳孔在眼睛的中心,内线口的内侧为瞳孔;外侧为外线口:外线口的外侧为面砂,面砂的外侧为空砂的一部分外封砂。

要从眼睛的下面往上讲就是:底板在最底层,上面覆盖着是底砂、底砂上面是铺着面砂。

鸽眼无论它怎样的千变万化,总离不开砂眼、黄眼、牛眼三大类,而它的色光都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混合而成的,故称这三种颜色为三原色,色光有加色混合和减色混合两种。

1.加色混合:使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成另一种新色,叫加色混合。

如红色十绿色=黄色;红色十黄色=品红色;绿色十蓝色=青色;红色十绿色十蓝色=白色。

因此,黄色、品红色和青色是三补色。

2.减色混合:从白光中减去若干单色光而得另一种新色,叫做减色混合,如:黄色=白色一蓝色=红色十绿色,品红色=白色一绿色=红色十蓝色,青色=白色一红色=绿色十蓝色。

以上色彩的共性也是人们从实践中总结归纳的,当然物体的三原色为红、黄、蓝,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鸽眼的色彩不能完全以以上的颜色加、减来定论,它所含的每一种颜色所占的百分比的不同而产生的效果则不同,只有靠经验去判断和推测。

鉴鸽“秘密武器”(图)

鉴鸽“秘密武器”(图)

鉴鸽“秘密武器”(图)我从少年就喜欢养鸽,断断续续养了20多年,一直为鉴鸽的方法头疼,眼砂鉴鸽是刚开始养鸽时的方法,神秘又飘渺,成功少失败多。

不过以前受条件限制,只局限于用放大镜看鸽子的面砂,底砂,眼志等。

随着鸽龄的增加,悟得只有训放比赛才是检验鸽子好坏的最佳方法,但是辛苦一年又一年,在时间和财力上对于工薪鸽友浪费巨大。

这也是广大鸽友共同的经历“养鸽难啊”。

北京张洪宾老师无私公开详细的讲解,他养鸽三十多年的“秘密武器”:看鸽子瞳孔的“神经带团”,鸽眼脉络膜的颜色、形状、大小等鉴鸽方法,多年冠亚军沉甸甸的奖状,使我醍醐灌顶感慨万千。

感动的是张洪宾老师的大气无私,将深奥的鸽眼学以绘图方式,简洁准确易懂地讲解给广大鸽友,捅破了神秘的鸽眼论面纱,这种有趣的方法一出现,就引起了我和广大鸽友的兴趣,如同走夜路见到了黎明的曙光。

如果此法确实可行,绝对是鸽界鉴鸽的捷径,其优点在于可视性和早期预见性,为赛鸽育种竞翔,早期淘汰优劣提供较成熟技术。

同时希望随着网络信息的发达,会有更多的专家把自己的鉴鸽育种心得公布出来,与大家分享学习。

说明:(1)板面的颜色对应赛鸽的品质:黄——耐翔、意志坚定、速度较快。

白(挂霜)——遗传、定向、速度快。

棕——稳健。

棕偏红——抗恶劣天气、阴云、有雾。

棕偏黄——抗一般恶劣天气、耐翔。

黑——晴天。

(2)板面颜色单一纯正、质地细腻——血统纯正、品质优良(即使宽一些也好),如板面色彩多且杂,一般为杂交鸽。

(3)板面清晰明亮——状态健康。

(4)板形窄、长——速度快、飞程远。

(5)板形宽、短——稳定、速度一般、飞程近。

(6)板面凸起或局部凸起——遗传优秀。

(7)栉膜整体抖动频繁、幅度大——活力、机警、敏感。

在赛鸽界领域里多一些知识与实践,就会多一些成功与自信。

巧看鸽眼鉴鸽的基本功

巧看鸽眼鉴鸽的基本功

巧看鸽眼鉴鸽的基本功1眼志;2内圈;瞳孔收缩快是扩肌发达的表征,收缩幅度愈大着适应佳,不怕强烈的阳光,内圈细小者反应差,为终止遗传最好淘汰,随着年龄加大,很多老鸽此部分都呈锯齿状。

3外圈;又称第5圈与眼志相同,目的是给鸽眼输入血液,一般赛鸽并不明显较小,外圈宽育种能力愈强。

4彩虹距离线;眼底与彩虹之界线,使彩虹呈带状起伏,眼色红白或红黄分明,好的詹森雌鸽常此特征。

5距离线;环绕眼志周围的距离线,愈完整愈好,如同戴眼镜似的,愈明显的愈有价值,能飞长距离,属高级育种眼,近来詹森本家作出的鸽子,许多在此部分呈退化状。

6金母型;内圈极发达,比全能型和粗索型更宽,占眼志宽度的 2分之1,会出现在雌鸽之中,极有可能成为育种上的宝贝,正常羽色鸽眼中由此特征,比出现在异色鸽中更珍贵。

7比赛圈;靠嘴的方向眼志较宽,若有突出侦察圈更好,类似黑或脏的东西会是好的赛鸽。

8绳子型;内圈不粗呈细绳状,许多冠军雄鸽均属此型,年龄增加弯曲弧度会变大。

9皱纹型;此型内圈呈粗索状,虽然赛绩不是很好,应留为种鸽,与其他任何类型交配,可强化鸽子的归巢能力,是一羽超级种鸽。

10;全能型;内圈及宽或厚重,不论比赛或育种都好,可作出素质很高的赛,种鸽。

11;珠泡型;内圈呈佛珠状詹森鸽中最常见,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也会是好种鸽,若珠泡小而密,是竟翔能手,是赛鸽中的运动家。

12;双层型;内圈滴珠状太发达,阴影散入眼志中,看起来内圈好像有2层,绝对是一羽全能型赛鸽,恶劣气候也能有绝佳表现,育种能力也非常好。

13;瓶盖型;内圈像酒瓶盖有很多锯齿,倒射入瞳孔或散入眼志,是好的赛鸽和种鸽,是值得你信赖与重视的材料。

14;育种圈;眼志完整全园,呈前窄后宽状,尤其出现在全黄眼志或紫色眼志中,大部分是一流种鸽。

15;同心圈;较常出现在雌鸽眼志中,层次愈明显愈好,飞速极快能飞恶气侯,也是最高级的育种鸽。

16;育种线;眼志在嘴的反方向,靠脑壳区有线纹或隆突阴影者,有突出繁殖能力,或彩虹中靠嘴的方向有1,2条黑线,很多是超级种鸽。

鸽眼解码-齿状带

鸽眼解码-齿状带

鸽眼解码-齿状带鸽眼齿状带是一个新鲜的事物。

对齿状带的研究必须建立在与其他条件相匹配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即不能只通过单方面,而是要通过各个方面所构成的一个体系才能进行。

本文对齿状带的分析均是建立在赛鸽的肌肉、健康等条件一切正常的条件下才得出的。

(1)齿状带的位置齿状带位于玻璃液中,用高倍放大镜看瞳孔时,会看到瞳孔内部有一条如同随海水飘动的海带一样的带子上下漂浮,末端连在视网膜底部的视神经略上,并且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上下飘动。

一位四川的“师伯”将它命名为齿状带。

(2)齿状带的功能笔者认为齿状带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进入瞳孔的光线强弱,避免光线太强而灼伤视网膜,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

(3)齿状带的形状齿状带的形状包括++形、++++形、++++++形等。

(4)齿状带与赛飞的关系具有++形齿状带的鸽子在20~50公里的训飞中容易丢失,具有++++形齿状带的鸽子则在训放300公里左右时易丢失,而拥有++++++形齿状带的鸽子在放500公里时会当日归巢,1000公里时次日中午归巢,迟者十多天后也会归巢,即使放丢的鸽子也能飞到700公里左右。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具有++形和++++形齿状带的鸽子视网膜上有芝麻状的点及地板砖状的小块。

视网膜上有地板砖状小块的鸽子飞不了几十公里,视网膜上有芝麻状小点的赛鸽也只能飞到300多公里,而视网膜上一马平川没有任何痕迹的赛鸽至少能飞得到500公里。

但这些结论是在肌肉和血统与赛距相符合的情况下得出的。

如约翰逊鸽的体形、骨骼、肌肉、羽翼决定了它可赛飞的空距。

即使约翰逊鸽有非常好的眼睛,拥有最准确的判断力,但它就是飞不了几千公里的空距,甚至连500公里都飞不了。

(5)齿状带的优劣判断随着光线的变化,齿状带飘动敏捷者为优,慢者为劣。

鉴鸽绝技—信鸽的眼底“视团

鉴鸽绝技—信鸽的眼底“视团

鉴鸽绝技—信鸽的眼底“视团好一个深邃的目光最近有藏友留言让整理一篇与“鸽眼视团”相关的文章,说实话08年前后我也买过一个眼底镜,起初都是趁着夜色抹黑入鸽舍抓鸽来看,要不就是白天把鸽子装笼连人躲进一间小黑屋一通瞎看。

也许当时看的只限自家的鸽子一来数量太少,二来自己也更为相信有成绩的鸽族和更多依靠鸽眼这种无需借助仪器的外在参考,可以说对于“鸽眼视团”我学艺不精。

但依靠我脑子里残存对过往那些好种鸽“视团”的记忆配合下文的内容,再加上看到文末作者的两位门生发文为其背书。

所以下面这篇文章也可以作为鸽眼“视团”爱好者入门参考之用,篇幅确实有些过长,没时间的可以收藏或是看字体加粗部分即可。

在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信鸽事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壮大。

我国信鸽协会从十几个,增加到几十个,会员从几万增加到几十万,饲养的信鸽从几万增加到几千万只。

在每次强手如林的比赛中,每一个信鸽爱好者,都希望自己的信鸽在竞翔中胜利归巢,并希望取得好名次,这种心情是很正常的,但是赛后的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

有些人的鸽子是年年参赛,总是有去无归。

若从种、养、训做得都不错,血统是超远程的名血和前名次归巢鸽,可是出的鸽子就是放不动。

一代、二代、三代,一岁、二岁三岁都不行,原因何在?以前我也十分不解,后来使用了眼底镜,对种鸽进行了选配,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人要观己必须借镜,要想看到信鸽眼底,神经带团,必须借助眼底镜,请大家注意,神经带团是信鸽的一个器官,尤其又生长在眼睛里,就更不能忽视。

下面将我使用眼底镜的一点体会奉献给大家。

1、初学眼底镜最早我们在眼科医师的帮助下,使用眼底镜对鸟类眼底作了观察,发现都有这样的带团并对信鸽眼睛,作了解剖后了解到,鸟类眼睛上属栉膜型,无血的视网膜,营养来于栉膜它起保护眼球、调整血流,排泄废物,保持眼内压的作用。

因它象带状,圆形又起供养血作用,所以我们在这里叫它神经带团。

(时下称为节膜或视团)我们在近八年里,对信鸽、野鸽、肉鸽、观赏鸽的神经带团作了大量的观察比较,发现它们的神经带团差别很大。

赛鸽栉膜的观察与实践

赛鸽栉膜的观察与实践

赛鸽栉膜的观察与实践用栉膜理论鉴别赛鸽品质的方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人们把栉膜叫做“视团”或“磁团”,后来才以生物学的术语“栉膜”一词冠名。

因栉膜是禽类特有的生理现象,它能预先反映出很多有关赛鸽内在的生理特性,从而引起鸽友的关注和探索。

经过鸽友们多年的观察、统计、总结、实践,以栉膜表现来鉴别赛鸽品质的技术,已日渐成熟,为赛鸽爱好者淘汰劣质、选择良种、把握赛事、繁殖育种,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帮助。

当然,栉膜鉴别要在血统、个体都过关的前提下才有意义。

赛鸽栉膜鉴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鉴鸽方法,其优点在于它的可视性和早期预见性。

与认识自然一样,在赛鸽领域里,多一些知识,多一种实践,也许会让你的赛鸽生涯从此与众不同。

一.鸽眼的结构(插图1)通常赛鸽的眼房水是无色透明的(体弱、衰老、病变时除外),当阳光透过瞳孔进入内眼时(以瞳孔为界),栉膜(脉络膜)受自身组织结构的感光特性,与视网膜(血管)的感光特性综合反映出不同的背景颜色;同时栉膜也因感光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不论背景的色彩,还是栉膜的色泽,从生理上反映出赛鸽的光敏特性。

也就是说,栉膜是赛鸽用来感知外界景物,协助飞行的重要器官。

它对某种光谱的敏感性,决定了这只赛鸽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飞行(即不同的天气时)的适应能力,栉膜表面的颜色、形状以及与它相关连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赛鸽的品质。

经广大鸽友长时期的观察、统计、总结,从栉膜的外观表现中,得到了许多认知赛鸽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赛鸽的选择、比赛、育种,其准确程度,越来越高。

但对栉膜理论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越来越多的鸽友去探索、充实和完善。

因眼底镜光源的光谱与阳光的光谱不一样,在观察时会有差别,现在只能以眼底镜反映的色彩为准。

二.栉膜的观察将医用检眼镜(以下简称眼底镜)固定在桌面上,周围光线尽量暗一些,打开眼底镜开关,将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刻度20档(察看栉膜表面和背景光)。

一手按正常抓鸽子的方法,尾上头下与水平成45度角,将鸽子身体固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看鸽眼栉膜近年身边一些鸽友对眼底视团津津乐道、情有独钟,好象找到了传说中的“葵花宝典”,已掌握武林秘藉一样,让我们这些门外汉感到眼底视团即神秘又好奇。

最近在网上查找相关内容,自己备了一个医用眼底镜边学边实践了一番,感觉在看万花筒,越看越糊涂。

现将部分相关内容(来源于网上搜索)节选与大家探讨:栉膜的优劣标准是什么?鸽眼栉膜有无科学依据?一、如何去观察眼底视团我们将医用直接检验镜(以下简称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的20,一手按正常抓鸽子的方法,尾上头下与水平成45度角,将鸽子身体固定;另一只手的拇指与中指轻轻抓住鸽嘴,食指轻轻搭在鸽子的嘴、鼻、头的中部将鸽子的头固定,使鸽眼与眼底镜水平照射的光线成45度角;鸽眼与眼底镜之间间隔3-4厘米,掌握鸽子头部的手可以随时调整头部的角度、远近,这样眼底视团便可尽收眼底。

视团,其学名称栉膜。

二、视团可分成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板、叶。

首先,我们来谈谈‘板’。

通过眼底镜可观察到鸽眼瞳孔里面(底部)自鸽子的脑部开始至嘴角有一逐渐走宽的带状物,不同的鸽子起宽窄、色泽、长短不同。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这一带状物称做-板;在板的两侧对称(也有一些不对称)长着类似树叶的,我们称其为-视叶。

信鸽视团的板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但我们依据其共性将其分成两类:即单齿、双齿。

1、所谓单齿,是指板的两侧是平的,视叶与板连接的地方没有凸起,仿佛春天树枝刚刚发芽。

双齿就是指板的两侧形状类似锯齿,无论大齿、小耻还是钝齿、利齿统称为双齿,双齿的视叶长在齿尖上,左右对称。

不论单齿、双齿,靠近脑部的我们称之为根,靠近嘴部的我们称之为头。

板的颜色我们按其特征将其分成四类即:金、银、铜、铁。

有时回出现纯白色的板,但十分罕见,属珍品。

2、‘视叶’的种类较多,,按其象形分为三类:高粱状、菜花状、菊花状;按其大小分为:大叶(发达)、小叶(不发达);按其颜色,有些视团板和叶的颜色浑然一体,有些板和叶的颜色不同,但主要的颜色同板的颜色大同小异。

3、从整个视团来讲,无论是单齿板、还是双齿板;宽板、还是窄板;长板还是短板;还有颜色等,其视叶可以是任何一种。

三、视团的种类以上将视团的板和叶进行了分类,但是整个视团究竟以什么标准去分类呢?1、以板的共性-单齿、双齿及宽、窄为依据划分较为简洁,这样,可以将视团划分为两大类即:单齿、双齿。

2、以自己参赛的项目为依据划分,目的性强,可将视团划分为三类:短程、中距离、中远程。

3、以天气的好坏为依据划分,较为稳妥、注重实战,也应分成两类:晴好天气、能见度高和阴雨、风天。

4、以其是否具有育种价值去分类,可分为三类(当然废鸽不在此列):赛鸽型、种鸽型、种赛两用型。

本人在《科学养鸽》2007年第4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观测鸽眼栉膜是鉴鸽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的文章,得到了广大鸽友的关注和喜爱。

文章发表后很多鸽友来电询问关于栉膜观测的种种问题,还有一些鸽友邀请我到他们家作客,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位北京鸽友和一位江苏鸽友不远千里来到家中访问。

为了让更多的鸽友对鸽眼栉膜有所了解,我在本文中将结合多年来观测鸽眼栉膜的心得体会与认识,以问答的形式回答广大鸽友普遍关心的、有疑问的问题,以报答广大鸽友对我的关心和厚爱。

问:使用什么工具来观测鸽眼栉膜?在哪里可以买到此工具?答:观测鸽眼栉膜所使用的工具叫做检眼镜,它是眼科医生用来检查病人眼睛的专门工具,是由光学医用仪器厂制造,在各个医疗器械门市部都有售。

问:如何使用检眼镜?答:检眼镜最好能固定在暗室或光线较弱的地方。

在检眼镜上有不同放大倍数的刻度,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进行调整。

根据镜子摆放位置的不同有以下两种观测方式:(1)竖立式,即将镜子头朝上固定,人坐在镜子前从前往后平视观测;(2)平躺式,也就是将镜子头朝人体平放在桌面上,人坐在镜子前从上往下观测。

问:什么是鸽眼栉膜?它在鸽眼的什么位置上?答:鸽眼上的栉膜是鸽子用来采集光线的一种器官,长在鸽眼的瞳孔里面(见示意图1),每羽鸽子都具有此种器官。

问:栉膜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它又是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的?答:栉膜的结构见示意图2,它就像是一根中间具有粗杆,两边长有对称树叶的树枝一样。

中间的杆部叫栉杆,栉杆从头到尾由宽变窄,尾部尖细。

栉杆两边像树叶似的结构叫栉叶,一般情况下是近似对称的,从头部开始由大到小整齐排列至尾部。

栉膜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在瞳孔里边有规律地、不停地抖动。

问:栉膜分几种颜色?答:具我观察,栉膜的颜色主要有三种:黄色、黑色和褐色。

另外还有黄栉叶黑栉杆的,黑栉叶黄栉杆的,栉叶边黄内黑的,栉叶边黑内黄的,栉杆上出现黄黑、黄褐等不同颜色。

问:拥有什么样栉膜的鸽子比较优秀?答:①壮--就是栉膜的栉杆和栉叶都要给人以壮实的感觉。

这样的鸽子比赛时发挥比较稳定,作种时可配性比较强;②直--就是栉膜的栉杆和栉叶都要直;③密--就是栉膜的栉叶间排列要紧密,同时栉叶和栉杆的连接也要紧密;④深--就是指栉膜在瞳孔里的位置要深一些;⑤柔--就是指无论栉膜是什么颜色,都要像玉石一样给人以柔和的感觉;⑥透--就是透亮的意思,也就是说不论栉膜是什么颜色,它越透亮鸽子就越优秀;⑦抖--是指鸽眼栉膜的抖动。

栉膜抖动频率越大,抖动力度越大,抖动幅度越大,鸽子就越好,其中抖动的力度是重中之重;⑧够--这是指鸽子栉膜上栉杆的亮线要够宽、够亮、够长。

亮点要够亮、够多。

脊要够长、够宽、够凸。

霜要够亮、面积够大。

栉叶上的亮点与霜的标准和栉杆上的相同。

以上是我对鸽眼栉膜做的简要概述,其中第6个问题阐述了我多年来的心得体会,一家之言仅供鸽友参考。

虽然这样简单明了的回答有些浅薄,但如果能让初学者一目了然,看得懂,容易接受,能使广大热爱鸽眼栉膜研究的初学者快速入门,而尽一点我的微薄之力,我就感到莫大的欣慰啦!最后,再次向广大鸽友对我的厚爱和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鸽眼初探之四赛鸽栉模的观察与实践李建著(作者简介:退伍军人,师级干部。

北京市信鸽协会办公室成员、海淀区信鸽协会秘书长。

曾在某公棚任总经理三年。

对鸽眼研究十多年,有理论有实践,如此之深的研究造诣来自其刻苦的钻研精神。

本文曾公开发表在鸽刊并转载在各大网络。

现转载具有仍有指导意义。

)用栉膜理论鉴别赛鸽品质的方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人们把栉膜叫做“视团”或“磁团”,后来才以生物学的术语“栉膜”一词冠名。

因栉膜是禽类特有的生理现象,它能预先反映出很多有关赛鸽内在的生理特性,从而引起鸽友的关注和探索。

经过鸽友们多年的观察、统计、总结、实践,以栉膜表现来鉴别赛鸽品质的技术,已日渐成熟,为赛鸽爱好者淘汰劣质、选择良种、把握赛事、繁殖育种,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帮助。

当然,栉膜鉴别要在血统、个体都过关的前提下才有意义。

赛鸽栉膜鉴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鉴鸽方法,其优点在于它的可视性和预见性。

与认识自然一样,在赛鸽领域里,多一些知识,多一种实践,也许会让你的赛鸽生涯从此与众不同。

一、鸽眼的结构插图1通常赛鸽的眼房水是无色透明的(体弱、衰老、病变时除外),当阳光透过瞳孔进入内眼时(以瞳孔为界),栉膜(脉络膜)受自身组织结构的感光特性,与视网膜(血管)的感光特性综合反映出不同的背景颜色;同时栉膜也因感光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不论背景的色彩,还是栉膜的色泽,从生理上反映出赛鸽的光敏特性。

也就是说,栉膜是赛鸽用来感知外界景物,协助飞行的重要器官。

它对某种光谱的敏感性,决定了这只赛鸽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飞行(即不同的天气时)的适应能力,栉膜表面的颜色、形状以及与它相关连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赛鸽的品质。

经广大鸽友长时期的观察、统计、总结,从栉膜的外观表现中,得到了许多认知赛鸽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赛鸽的选择、比赛、育种,其准确程度,越来越高。

但对栉膜理论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越来越多的鸽友去探索、充实和完善。

因眼底镜光源的光谱与阳光的光谱不一样,在观察时会有差别,现在只能以眼底镜反映的色彩为准。

二、栉膜的观察将医用检眼镜(以下简称眼底镜)固定在桌面上,周围光线尽量暗一些,打开眼底镜开关,将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刻度20档(察看栉膜表面和背景光)。

一手按正常抓鸽子的方法,尾上头下与水平成45度角,将鸽子身体固定。

另一只手的拇指、中指与食指将鸽子的头部固定,使鸽眼与眼底镜之间的距离3~4厘米左右,先看清楚面砂,再用掌握鸽子头部的手调整头部的角度、远近,使眼底镜的光线照向瞳孔内部的下后方,这样信鸽栉膜的外观特征,便可尽收眼底。

1.背景当我们看清栉膜时,会看到在栉膜周围有非常漂亮的色彩,如同舞台灯光产生的背景,栉膜则是台前的表演者。

这是赛鸽眼内栉膜和眼底视网膜因感光产生的综合效果,它反映了赛鸽对天气的适应能力。

(1)日光色(参见插图4)色如温暖的阳光,明亮柔和,适应天气范围较宽,可朔性强。

常见于大多数赛鸽。

(2)晚霞色(参见插图5)色如夏日的晚霞,呈浓烈的红色、橙红色或橘红、橘黄色,适应晴好的天气。

常见于中短程快速赛鸽。

(3)月光色(参见插图6)色如清冷幽兰的月光,柔和清澈,适应天气能力极佳。

常见于远程、超远程赛鸽。

说明:1)根据太阳光是由七色光谱组成的理论,从而推断不同的赛鸽个体对阳光光谱的敏感程度和感觉深度不相同,即赛鸽眼内的光敏物质不同。

有的对红光敏感,有的对黄光敏感而有的则对兰光敏感等等。

这也可以从赛鸽眼内栉膜因感光后会有不同色彩的反映中得到佐证,存在着对阳光(七色光谱)的吸收、排斥或灵敏、迟钝的区别。

所以赛鸽在靠阳光定向导航时,在同样的光照情况下,为什么赛鸽们会有不同表现的原因。

2)由于眼底镜的光源不同于太阳光源,单靠颜色鉴别赛鸽的品质,其结论会有一些偏差。

所以根据背景色来判断赛鸽对天气的适应能力,只能是个概率的统计结论。

如要求准确还要参考其它因数。

2.栉膜栉膜由栉干、栉脉、栉叶、栉头、栉尾有机地组成一体,它们各部分的细节及整体的颜色和形状,经长期的观察、统计、归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赛鸽的品质,即快慢、远近、做种、比赛、近亲、杂交、遗传等等,是鸽友们观察的重点。

插图2(1)栉干(板)就其整体的颜色,大致有金、银、铜、铁四种(以通体颜色而论);就其整体外形有宽窄、长短、平凸之别;就其感光程度有明亮、清晰、暗淡之分。

①金板其通体颜色呈橙黄色。

也有酱黄、黑黄、棕黄。

是非常好的赛鸽,抗恶劣天气,有耐力,意志顽强,为多关赛和公棚赛所优选。

做种也很优秀,由高品质的纯系鸽相互杂交所得。

(参见插图3)②银板极少有通体为云白色栉膜。

一般通体颜色呈青灰色,有深有浅,只是在栉板和栉叶的表面,有大面积视神经外露的现象, 俗称挂霜。

在栉叶表面挂霜的,俗称“圣诞树”。

凡有这种特征的是非常好的种鸽,有“种精”之称,一旦拥有,冠军辈出。

由高品质的纯系鸽近交所得。

(参见插图4)③铜板其通体颜色呈棕色,有深有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