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平均数的奥秘。

(板书:平均数)二、探索新知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师:读情境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

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生: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

师:那有什么方法能使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呢?生: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

师: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能知道平均数吗?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总复习(4份打包)-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总复习(4份打包)-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总复习 (4份打包)人教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总复习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高兴能够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教案。

下面是我对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到第六章,分别是两位数乘法、三位数乘法、除法的运用以及分数的加减法。

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实例讲解和随堂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巩固和掌握两位数乘法、三位数乘法、除法的运用以及分数的加减法等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乘法、三位数乘法、除法的运用以及分数的加减法。

而教学难点主要是学生对于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的理解,以及对于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如购物、烹饪等,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白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点讲解:我会通过PPT和黑板,详细讲解两位数乘法、三位数乘法、除法的运用以及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每个知识点后,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进行练习,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两位数乘法、三位数乘法、除法的运用以及分数的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九单元所学知识,巩固基本概念;2.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3.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技能;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数学运算方法;2.理解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3.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点;4.掌握题型解题技巧。

三、教学内容1. 复习基本概念•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乘除法;•百分数的应用;•四则混合运算。

2. 解决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推理论证解决问题。

3. 知识点总结•分数运算规则;•百分数的意义;•数学运算规律;•知识点联系运用。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复习与导入(15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基本概念。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与练习(40分钟)•根据课本内容,逐一讲解本单元重点知识点。

•设置相关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3. 问题解决与拓展(20分钟)•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课堂总结与反馈(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重点知识点。

•学生提问与解答环节,帮助学生澄清疑惑。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2.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本次课程围绕数学第九单元进行了综合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的美妙与实用。

未来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更多的互动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为本次教案内容,敬请学生们认真学习,定期复习,不断进步!。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下数学教案,主题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今天我们将复习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也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比如纸板和积木,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面积 = 长度 x 宽度正方形面积 = 边长 x 边长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计算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 长方形:长度为5米,宽度为3米。

2. 正方形:边长为4米。

答案:1. 长方形面积 = 5米 x 3米 = 15平方米2. 正方形面积 = 4米 x 4米 = 16平方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讲解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PPT 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公式的运用。

在讲解过程中,我注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以及清晰的图表和示例,以确保学生们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记忆公式。

学生们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一些随堂练习,给学生们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们可以进一步巩固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并且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板书设计中,我清晰地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有助于学生们在课堂上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给出了两个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们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位置与方向2.测量3.加法与减法4.乘法与除法5.面积6.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本册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位置与方向(1)引导学生回顾本册关于位置与方向的旧知识,如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等。

(2)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方向的判断。

(3)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测量(1)回顾本册关于测量的旧知识,如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等。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

(3)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测量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加法与减法(1)引导学生回顾本册关于加法与减法的旧知识,如整数加法、整数减法等。

(2)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律。

(3)设计一些综合性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4.乘法与除法(1)回顾本册关于乘法与除法的旧知识,如乘法口诀、除法法则等。

(2)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乘法与除法的运算规律。

(3)设计一些生活中的乘法与除法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面积(1)回顾本册关于面积的旧知识,如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等。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3)设计一些有关面积的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回顾本册关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旧知识,如统计表、条形图等。

(2)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

(3)设计一些有关数据的实际应用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本册知识的掌握情况。

2.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1、熟悉时间单位年、月、日,进一步巩固它们之间的关系。

2、巩固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熟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4、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知道八个方向,正方形及长方形的面积,以及用24时计时法熟练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课件 【情景引入】1、师:一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顾本学期学习的内容,你都学习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和提高?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数与代数方面的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时间单位——年、月、日。

空间与几何方面的内容:位置与方向(一);面积。

统计与概率方面的内容:复式统计表。

3、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方面的内容。

【整理复习】1、师:关于“位置与方向”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你是怎样梳理的?2、学生整理、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位置与方向:会辨认8个方向,在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西和北之间的方向西北、东和北之间的方向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东南、东和北之间的方向东北;会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4、(出示社区示意图)师:说一说在这幅图中,方向是怎样规定的?5、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师:按方位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7、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明确:观察点和小清家周围分别有什么。

8、师:关于“面积”我们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是能简单地梳理一下吗?9、学生整理、交流,教师引导分析明确:面积的意义: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第1课时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108页总复习、第110页第2题、第111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3题、第114页的“思考题”。

【教学目标】1.整理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及笔算、除法估算,灵活选择估算策略解决问题。

2.学会一些简单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回顾知识,有序梳理1.今天,我们来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请你来想想这部分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知识整理出来。

学生反馈,教师课件梳理。

课时教案[教师专用] 三年级数学下·新课标(人教)2.梳理计算方法。

①口算:400÷2= 360÷4= 4000÷5= 8400÷4=想一想:口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小结:被除数有几个0,商的末尾就写几个0,另外需要注意特殊的情况。

②笔算:想一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应注意什么。

486÷2= 249÷3= 506÷5= 780÷6= 327÷3= 635÷6=小结: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最高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③验算:怎样检验除法计算是否正确呢?验算的依据是什么呢?尝试验算下面两道题: 524÷4= 708÷7=④估算:PPT课件出示估算题目。

600÷19 5600÷69小结方法:除法估算时,先看成与所给数接近的整百、整十的数再进行计算。

二、综合练习,提升能力1.出示教材第110页第2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总复习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总复习教案一第一课时除数是-位数的除法教学内容: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

(课本第11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l、口算练习。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

(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估算练习。

79×30 14×39 35×19 61×8079÷4 12÷3 83÷9 430÷7要求:(l)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

比如除法中121÷3。

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数。

)3、笔算练习。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l)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乘法计算中:(1)要注意进位问题;(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除法计算中: (1)商的书写位置;(2)除数与商的积的书写位置(数位对齐);(3)被除中间有o的除法计算;(4)商的中间,末尾有的除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导读:本文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八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

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

本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

可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第112页的第1题,既复习了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北、南、东或西)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同时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另外,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如第112~
113页的第2、4题,第2题设计了估算和笔算3个家庭平均每月用电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如第113页的第5题,既复习了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也复习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同时渗透了环保教育。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

如第114页的第7、8题,既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也复习了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5.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115页的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

复习时,对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复习,教师应了解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还有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其他内容的复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对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内容要重点复习,使学生都能够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如果有机动时间,教师可适当安排时间对第一学段(前六册教材)的内容按照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适当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全面完成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2.复习位置与方向时,结合教科书第112页的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用八个方向词语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然后再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怎样识别方向和用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看懂简单的路线图。

教师可以在图上加几条公共汽车路线,丰富情境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重新绘制简单的地图,让学生描述。

3.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通过让学生做第112页的第2题,了解学生计算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通过反思自己纠正;还应注意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

4.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结合第113页第3题复习口算,结合第4题复习估算和笔算。

教师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再通过练习二十五中的有关练习或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全体学生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5.复习统计时,让学生分析第113页第5题中的数据,对近年来该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让学生谈谈感想,有什么办法减少沙尘天气,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6.复习年、月、日时,要注意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知识,可借助表格进行系统整理时间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7.复习面积时,结合第114页第7题,让学生结合实例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第114页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估计,再合作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让估计得比较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让估计得不够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误差出现在什么地方,从而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测量的能力。

8.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除了结合第115页的第9、10题外,还可用一些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小数与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数的联系。

9.复习解决问题时,可结合第115页的第11、12题,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正确列式计算。

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
求。

注意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不要求一个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10.关于练习二十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3题,先让学生估算,再用笔算。

有的学生可能估算的结果与笔算的答案不同,如把58看成60,11看成10,估算结果是600,答案是不能一次送走这批人;实际情况是58×11=638,一次能送走这批人。

上面的估算方法按照一般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却得出了相反的答案。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实际问题时怎样选择比较合适的估算策略,才能解决问题。

上面的估算方法问题出在:1辆车能坐58人,如果把11看成10,等于少运了58人,58相对于620人来说误差较大。

因此,估算时计算60×11=660比较合适。

因为把58看成60,1辆车多运2人,10辆车才多运20人,误差相对较小。

这样就能得出“一次能送走这些人”的正确答案。

第5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对人均消费粮食的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

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供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所以人均消费粮食越来越少。

第9、13题,教师注意结合题目进行环保教育。

练习二十五最后的思考题,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到第三学段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要用到这种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下。

由题中的条件可知:
3杯水+空瓶=440,
2杯水+3杯水+空瓶=600,
所以2杯水+440=600,2杯水=600-440,得出1杯水=80克。

空瓶=200克。

三年级作文一件高兴的事8篇
一件高兴的事一:一件高兴的事
哈哈!星期六一早,唠叨的妈妈竟放我大假--跟爸爸钓鱼去。

不做家庭作业了,能不快乐吗?
我跟爸爸带上渔具出发了。

一路上,春风拂面,心里的快活劲儿甭提了。

在一个僻静的水塘边,爸爸叫我在细小的鱼钩上小心翼翼地穿鱼饵。

一小段红蚯蚓挂在鱼钩上,他会引鱼上钩的吗?爸爸见我有点犹豫笑了笑说;‘放心吧,这儿的鱼馋的很。

待会你就明白了吧,’我轻轻地一甩鱼竿,鱼钩悄无声息的没入水中,几只白色小浮子漂浮在水面上,我学着爸爸的样子,盘着腿儿坐在旁边静静地等着。

嘿!浮子沉下去了。

鱼竿轻轻抖了一下,我眼急手快,猛地向上提起鱼竿。

哇!一条小鱼在鱼钩上挣扎着呢,鱼真的会上钩,我快活极了。

我终于学会了钓鱼了,我们晚上吃了一份“鱼大餐”,可香了。

二:一件高兴的事
从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就想要一台电脑,可爸爸、妈妈总是说我还小,等我长大些再买。

转眼间,我已上三年级了。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妈妈把我从梦中叫醒说:“吃过早饭去买电脑”。

我一听高兴极了,我问妈妈:“是真的吗?”妈妈说:“那是当然了!”我心里乐开了花,骨碌一下从床上爬了起来。

“买电脑去喽!我也有电脑喽!”
吃完早饭,我们就去买电脑。

一路上我心里乐得像吃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

想着电脑那丰富的知识,五彩缤纷的图片,还有我喜欢的动画片,有趣的游戏都对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想着想着,我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

来到电脑专卖店,经过我们的细心挑选,最后选了一部全黑色的,更显得它很神秘。

中午电脑被送到了家里,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奋兴地摸摸键盘、按按鼠标。

我现在还不会用,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电脑,让它成为我学习的好帮手。

三:一件高兴的事
快要我生日了,爸爸帮我订蛋糕,还帮我订了我最喜爱的故事书。

6月26日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很高兴。

爸爸起床了,爸爸急忙刷牙、洗脸后,爸爸对我说:“今天是你的生日爸爸要为你买蛋糕和你最喜爱的故事书好不好。

我说:“爸爸谢谢您,您是我的好爸爸。

下午,爸爸开车去为我买蛋糕,不久,爸爸回来了,我高兴极了。

爸爸问我:“你今天高不高兴,我说:“我非常高兴。

爸爸说:“晚上才吃蛋糕好不好,我说:“好啊。

终于挨到了晚上,爸爸和妈妈都说:“祝你生日快乐!”然后,爸爸拿出了蛋糕说:“你说漂不漂亮!我说:“哇好漂亮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