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费罗

合集下载

朗费罗

朗费罗

朗费罗朗费罗,H.w.(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1807年2月27日出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城一个律师家庭。

1822年进入博多因学院,与霍桑是同班同学。

毕业后去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地,研究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学。

1836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讲授语言,文学长达十八年,致力于介绍欧洲文化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

183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夜吟》,包括著名的《夜的赞歌》、《生命颂》、《群星之光》等音韵优美的抒情诗。

1841年出版诗集《歌谣及其他》,其中有故事诗《铠甲骷髅》、《金星号遇难》,也有叙事中含有简朴哲理的《乡村铁匠》、《向更高处攀登》等。

诗中充溢了淬质奋发的精神和乐观情绪。

这两部诗集在大西洋两岸风靡一时,他从此以诗人闻名于世。

朗费罗于1845年发表诗集《布吕赫钟楼及其他》,因收有《斯普林菲尔德的军火库》、《桥》、《努伦堡》和《布吕赫钟楼及其他》等佳篇而为人称道。

《海边与炉边》(1849)包含了诗人向读者宣告创作意图的《献辞》以及通过造船的形象讴歌联邦的缔造的长诗《航船的建造》1850年发表了《李君裕的悲惨命运》。

[编辑本段]主要创作朗费罗的主要诗作包括3首长篇叙事诗,或“通俗史诗”:《伊凡吉林》(1847)、《海华沙之歌》和《迈尔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

1854年辞去哈佛大学教职,专事创作。

次年发表《海华沙之歌》。

这是采用印第安人传说而精心构思的长诗,写印第安人领袖海华沙一生克敌制胜的英雄业绩,以及他结束部落混战,教人民种植玉米,清理河道,消除疾病等重要贡献。

在美国文学史上这是描写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诗,但诗的素材主要来源于斯库尔克拉夫特的著作,作者缺乏直接的生活体验;诗的韵律完全模仿芬兰史诗《卡勒瓦拉》,当时虽然受到了读者的赞赏,却遭到后代一些评论家的责难。

朗费罗的简介

朗费罗的简介

朗费罗的简介
朗费罗(Leonardoda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发明家之一。

他的才华横溢,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工程学、解剖学、天文学、地质学、数学和音乐等领域。

朗费罗出生于托斯卡纳大区的维因斯普雷,他的父亲是一位富有的公务员,母亲则是一位农民。

朗费罗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对各种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自学和观察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在绘画领域,朗费罗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雕塑家,他的作品包括《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维特鲁威人》等。

他的绘画风格独具特色,注重细节、透视和表现力,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科学领域,朗费罗是一位卓越的发明家和研究者,他的创新包括飞行器、潜水艇、直升机、炮车、机械手臂等。

他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也非常深入,包括解剖学、天文学、地质学等。

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科学的进步,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朗费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作品被收藏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

他的影响力也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和科学领域,他的思想和哲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名言“艺术和科学并行,互相促进”成为了后世人们追求全面发展的信条。

朗费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才华和成就远超过了他所处
的时代。

他的精神和思想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朗费罗名言名句

朗费罗名言名句

朗费罗名言名句
朗费罗(Roberto Lerfoly)是一位巴西作家和教育家,以其智慧的名言和警句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朗费罗的名言名句:
1. 知识是唯一的财富,它不会被偷走或减少。

2. 教育的目的不是填满一个桶,而是点燃一把火。

3. 一个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真正地摆脱贫困和无知的束缚。

4. 学习是环游世界的船票,它能带领你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5. 教育是通向自由的大门,它能解放你的思想和潜力。

6. 真正的力量来自于知识,而不是武器或财富。

7.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权接受公正和优质的教育,无论他们的背景如何。

8. 教育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它与年龄无关,而与心态有关。

9. 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品格和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10. 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伟大的人,教育只是开启这个潜力的钥匙。

朗费罗的名言名句鼓舞着人们追求知识和教育,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解放的力量。

他的话语提醒我们,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变得更好,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花自飘零 雪落人间——朗费罗的《雪花》解读

花自飘零 雪落人间——朗费罗的《雪花》解读

花自飘零雪落人间——朗费罗的《雪花》解读
《雪花》是一首抒情优美、韵律流畅的诗,出自朗费罗之手。

这首诗描绘了雪花从高台飘落、洁净而又无声的优美景象。

大量细腻逗趣的字句,是朗费罗精心把握、巧妙处理的情节,将超自然的世界和人间完美结合在一起。

从朗费罗的描写可以看出,雪花是和谐与安宁的象征。

雪花的轻盈无比的真实形象,如同想象中的一片洁白的白色花海,表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宁静。

它轻抚着大地,作品中叙述了这一切出乎意料的美景。

作者利用超然的图像,来描述芬芳扑面而来的雪花,所激起的感情象是雪花的优美和轻盈无比。

同时,在雪花落人间的过程中,作者也借鉴了众多的文学论据,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当铺陈的雪花像是被细雨洗涤后的花朵一样,略带凄美,令人感动。

在这片白色的花海中,雪花令大地化身成洁净的美景。

雪花的漂流在景色的交错中,给世界增添了浪漫、美好和无穷的惊奇。

由此,朗费罗在文学上展示了一种独特的感悟和表达,突显了自然和人道的永恒联系,展现了人们对接受自然之禅的赞赏。

总而言之,朗费罗的《雪花》是一部隽永的抒情诗,它温暖人心,也激发人的智慧和艺术精神,值得细细品读。

朗费罗最真情的十句话,即使一次次失望,也要坚定信念

朗费罗最真情的十句话,即使一次次失望,也要坚定信念

朗费罗最真情的十句话,即使一次次失望,也要坚定信念
1. 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系于自己。

2. 在人生的道路上,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的时候,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3. 在个性、举止、风度和一切一切上,最好是朴实。

4. 人生的道路和归宿,不是享乐也不是忧愁。

努力啊,为了每一个明天,每个明天都比今天胜一筹。

5.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6. 有所尝试,才能有所作为。

7. 有些人很像民歌,仅在一时流行。

8. 星期天——把一周时的时光卷轴,掐在一处的黄金日子。

9. 青年是多么美丽!发光发热,充满了彩色与梦幻,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

10. 很多人都有天赋,但如果不加以发挥,天赋就只好被埋没了。

朗费罗简介知识讲解

朗费罗简介知识讲解

朗费罗简介
朗费罗,H.w.(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 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1807年2月27日出生于缅因州波特兰城一个律师家庭。

1822年进入博多因学院,与霍桑是同班同学。

毕业后去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等地,研究这些国家的语言和文学。

1836年开始在哈佛大学讲授语言,文学长达十八年,致力于介绍欧洲文化和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成为新英格兰文化中心剑桥文学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

信息
1839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夜吟》(Voices of the Night),包括著名的《夜的赞歌》、《生命颂》(即《人生礼赞》A Psalm of Life)、《群星之光》等音韵优美的抒情诗。

1841年出版诗集《歌谣及其他》,其中有故事诗《铠甲骷髅》、《金星号遇难》,也有叙事中含有简朴哲理的《乡村铁匠》、《向更高处攀登》等。

诗中充溢了淬质奋发的精神和乐观情绪。

这两部诗集在大西洋两岸风靡一时,他从此以诗人闻名于世。

1845年发表诗集《布吕赫钟楼及其他》,因收有《斯普林菲尔德的军火库》、《桥》、《努伦堡》和《布吕赫钟楼及其他》等佳篇而为人称道。

《海边与炉边》(1849)包含了诗人向读者宣告创作意图的《献辞》以及通过造船的形象讴歌联邦的缔造的长诗《航船的建造》1850年发表了《李君裕的悲惨命运》。

2主要创作。

读朗费罗

读朗费罗

绪” 。 诗的表达 是那样 生动 ,让年轻 的读者
感同身受 。此诗朴实无华 ,却谆谆教诲年轻 人如何生活,如何 奋斗,如何使人生 富含意 义 ,得到 了读 者尤其 是 青年 读者 的极 大共 鸣。它一经发表 ,好评如潮 ,被称作是 “ 美
国 良知 的 心脏 搏 动 声 ”和 “ 行 动 时 代 的道 德
寻 常 事 、 人 人 皆 具 有 之 寻 常 情 来 体 悟 契 证
向上 的精 神 ,反 映 了时代 的 需要 。他 生活 在1 9 世纪美 国社会和经济蓬勃 向上 的发展 时 代 ,一个年轻 国家 的生机显然感染 了思想敏
锐 的 诗 人 。坚 忍 不 拔 ,知 难 而 进 ,乐 观 主 义 成 为 他 的 诗 作 的 主 旋 律 。被 收 入 《 夜 吟 》 集
我 向 空 中射 一 支箭 ,/不知 它 落到 哪
里 ;/ 它 飞得 好 快 呵 , / 眼 睛跟 不 上 它 的 踪
迹 ,或 许 我 们 某 一 挚 爱 /航 行 在 茫茫 的人 生
大海 , / 遇 险搁 浅 , 绝 望 中看 见 它 , / 勇 气就
同样 是 “ 人 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一 主题 , 多少 文人 墨客无不 为之感慨万千 。中国古代三 国时的

石 都 渗透 着 他 的情感 和 思想 ,富 于浓 郁
的 情 趣 和 隽 永 的哲 理 。
读 一 首优 美 的诗 ,如 品一杯 茗 茶 ,馨 香绕怀 ,如痴如 梦,久久难 忘;读一首感悟
人 生 的诗 ,如 与诗 人 对 话 , 智 慧 之 光 辉 映 身 心 , 仿 佛 进 入 了 一 个 美 妙 的 境 界 , 流 连 忘
歌 声的 飞翔?/ 很久很久 以后 ,在橡树上/ 我

生命的礼赞——评述朗费罗之诗三首

生命的礼赞——评述朗费罗之诗三首
l6 3
在那与爱人一起度过 的日子里, 爱人的喜怒哀 乐左 右着诗人 的心境 , 只需爱 人一个微 笑 , 就能 消除 他 的一切烦忧 , 他觉 得 苍天 、 地 、 洋也 在 一起 让 大 海
微笑 。可是爱 人 的长眠使得 现在 的诗人完 全丧失 了 微笑 的 力 量 , 因此 , 痛 欲 绝 的他 不 断 呼 喊 “ 来 悲 醒 吧 , 来吧 , 的爱人 ” 醒 我 。
特 的艺 术魅 力 。
关键词 : 爱情; 友情 ; 人生 ; 礼赞 中图分类号 :16 2 I0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18 (00 l—0 3 —o 17 - 50 2 1 ) l 16 4
亨 利 ・沃 兹 渥 斯 ・朗 费 罗 ( er Wa s o h H ny dw r t I nflw,8 7~18 ) 87年 出生 于美 国缅 因州  ̄ g l 10 eo 8 2 10 的波特 兰市 , 其父 是一 位名律师 , 渴望 子承父业 。然
灵 洗涤 , 更加钦佩 作者 的独具 匠心 。 朗费罗 深爱 着他 的妻 子弗 朗西斯 ・ 爱普 勒 顿 , 经过长 达 7年 的求 婚 , 终 于迎 娶 到他 心 仪 已久 的 才
新娘。狂喜的诗人禁不住在他的十四行诗《 夜星》 中写道 :哦 , 的爱人 , 的长庚 星 !/ 的爱 的黎 “ 我 我 我 明, 我的爱 的夜星! 在爱妻意外 去世 以后 , ” 他几乎 精神崩溃 , 漫长流逝的岁月也始终没有使他从妻子 去世 的 阴影 中摆脱 出来 , 正是 这 段刻 骨 铭心 的爱才
使 他得 以写出如此感 人至 深的美妙 诗行 。
二、 箭与歌
由此可见 , 这首《 爱情和渴望之歌》 是诗人投入 全部生命 以唤醒永眠的爱人的泣血之歌 , 打动 了无 数读 者 的心 。它本 身具 有 感人 的艺术 魅 力 , 领读 引 者不 知不觉地 进人一 个忘我 的境界 。面对诗人 发 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ks
• Voices of the Night (1839) <夜籁集> -- first collection • Evangeline (1847) <伊凡吉林> -- his narrative poem • The Song of Hiawatha (1855) <海华莎之歌> • Michael Angelo 〈迈克尔.安吉洛〉-- most conspicuous dramatic work • “A Psalm of Life” 人生礼赞 / 人生颂(P214) • “Excelsior” 向更高处攀登 • “The Village Blacksmith” 乡村铁匠 • “My Lost Youth” 我逝去的青春
Life
Hornors
• He was the first American poet tal reputation. • He was given a private audience by Queen Victoria. •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Longfellow was definitely the most popular American poet.
• • • • • • • •
Tell me not in mournful numbers, 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 For the soul is dead that slumbers And things are not what they seem. Life is real! Life is earnest! And the grave is not its goal Dust thou art , to dust returnest, Was not spoken of the soul.
Thank you!
A Psalm of Life
• It was first published in Voices of the Night. • It is the first English poem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 The poem was written in 1838 when Longfellow was struck with great dismay: his first wife died in 1835, and his courtship of a young woman was unrequited. However, despite all the frustrations, Longfellow tried to encourage himself by writing a piece of optimistic word.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07—1882) 亨利.华兹沃斯.朗费罗
• • • •
Life Hornors Works
A Psalm of Life
• Longfellow was born on February 27, 1807 in Maine. • Longfellow was enrolled in a dame school(由老妇人主 办的家庭小学) at the age of three and by the age of six he was enrolled at the private Portland Academy. • In the fall of 1822, the 15-year-old Longfellow was enrolled at Bowdoin College(鲍登学院) where he was a classmate of Nathaniel Hawthorne (纳撒尼尔· 霍桑). • After graduation in 1825, Longfellow went to Europe to study. • In 1829 he returned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be a professor to teach European languages at Bowdoin first and then in Harvard in 1836. • In 1882,at the age of 75, he died at Cambridge ,America .
• The poem reminds us that life is not a dream, but very real,and urges us to live it to the full and not sit around waiting for death. • It says that the purposes of life is not to have fun or indeed to suffer but to do something. • It also reminds us that although mankind has lived a long time our own individual time on earth is limited and will pass very quickly,with each heartbeat a further step towards the grave. So try , like great men of the past, to make something of yourself in your short time on earth and leave behind something by which to be remember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