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课件

合集下载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结构分析软件SAP20
适用范围
SAP2000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构 分析,包括高层建筑、大跨度结
构、桥梁、工业厂房等。
特点
SAP2000具有强大的建模功能, 支持多种类型的结构形式,能够 进行线性、非线性及动态分析, 同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库和连接
模型。
应用案例
SAP2000在许多大型工程项目中 得到广泛应用,如上海中心大厦
抗震加固的方法与技术
增大截面法
通过增加原结构的截面面积来 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
外包钢加固法
在结构的外侧或内侧包裹一层 钢板,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 延性。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
将碳纤维布粘贴在结构的表面 ,以提高结构的抗剪、抗弯和 抗拉能力。
增设支撑和拉杆法
通过增设支撑和拉杆来改变结 构的动力特性和传力路径,提
03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理
建筑结构的震害分析
01
02
03
结构整体倒塌
地震时,建筑结构整体倒 塌是由于结构整体性差、 延性不足或构造措施不当 等原因所致。
节点和连接破坏
节点和连接的破坏会导致 结构失稳,影响结构的承 载能力和稳定性。
墙体破坏
墙体在地震中容易发生开 裂、断裂、倒塌等现象, 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 性。
05 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
抗震加固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安全性原则
加固后的结构应能够承受可能 出现的各种地震作用,确保结
构安全。
适用性原则
加固后的结构应满足正常使用 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耐久性原则
加固后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耐 久性,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要
求。
经济性原则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第3章第4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第3章第4节
X ni
i2
m1
i振型上的惯性力在
j振型上作的虚功
X1i
m2
mn
X X
2i ni
i2
m
X
i
Wij m1i2 X1i X1j m2i2 X2i X2 j L
i2
X
T j
m
X
i
2.主振型的正交性
i振型上的惯性力在 j振型上作的虚功:
Wij
i2
X
2k m2 k12
0
k k m2
m2
EI1
k2 m1
EI1
k1
X
1
1 1.618
X 2
1 0.618
(2k 2m) k 2m k2 0
1.618
0.618
1 0.618 k / m 2 1.618 k / m
X11 1 ; X12 1 X 21 1.618 X 22 0.618
y1 y2
X1 sin(t ) X2 sin(t )
k11 X1 k21 X1
k12 X 2 k22 X 2
m12 X1 0 m22 X 2 0
(
k11 k21
k12
k22
m1 0 0 m2
2
)
X1 X2
=
0 0
(k2 m)X 0...366
k2 m 0...(3 69)
i) i)
质点上的惯性力为:
X 21
m2
X
2i
2 i
I1(t) I2 (t)
m1 y1 m2 y2
m1
X
1i
2 i
sin(
i
t
i
m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第3章(下)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第3章(下)
1)引起结构产生扭转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规则结构如何考虑扭转效应的影响? 3)需要进行扭转计算的结构: j振型时第i层质心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公式Fxji(Fyji、Ftji); 考虑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时,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扭转效应)Sx(Sy)的计算方 法;
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效应时,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计算方法,0.85的物理意 义。
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是显著的:
根据地震计算分析,对于高层建筑、高耸及大跨结构,竖向 地震影响显著。结构竖向地震内力NE/与重力荷载产生的内力NG 的比值沿高度自下向上逐渐增大,烈度为8度时为50%至90%,9 度时可达到或超过1;335m高的电视塔上部,8度时为138%;高 层建筑上部,8度时为50%至110%。
2、考虑扭转影响的水平地震作用
M D&& CD& K D M D&&g (t)
1
M
cos
D
1n1
1
D&&g (t)
d&&g (t)
M
sin
D
1n1Leabharlann 0M0n1
d&&g (t) ---地面运动加速度 D ---地面运动方向与x轴夹角
3n
设 D(t) X i qi (t) Aq(t) i 1 D&(t) Aq&(t)
Ftji j tj ri2 jiGi
Fx ji
Ftji x
分别为j振型i层的x方向、y方向和
Fy ji
转角方向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j振型i层质心处地震作用
思考题
1、底部剪力法的计算步骤是怎样的? 1)底部总剪力计算 2)高阶振型影响如何考虑? 3)屋顶突出屋面附属建筑鞭梢效应的考虑及计算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ppt课件

b. 9度地区,可采用下沉式天窗;
c. 突出屋面的钢筋砼天窗,侧板与柱宜采用螺栓连接。
(5) 支撑系统
(6) 柱 单层砖柱房屋:
6、7度地区可采用十字形无筋砖柱; 8度地区Ⅰ、Ⅱ类场地采用竖向配筋组合砖柱; 8度地区(Ⅲ、Ⅳ类场地)和9度地区的中柱采用钢 筋砼柱。 单层钢筋砼柱厂房:
厂房中的各种柱采用钢筋砼柱。 a. 截面形式和尺寸:矩形、工字形、双肢形、管柱形等。
排架的侧向柔度d11按下式计算:
11

F


a 11
11

F
(1
-
x1
)


a 11
11
F=1
x1
11
11
F=1
x1
11
x2
11
a11
F=1
⑵ 两跨不等高厂房
采用能量法计算并考虑KT影响,计算自振周期:
T1 2kT
Gi ui2
K i ui2
式中
u1、u2-将结构简图转动900,将G1、G2视为垂直于 杆件的荷载,在G1、G2处产生的水
e. 在满足有关抗震构造措施时,规范规定下列建筑 可不进行抗震计算:
(a) . 7度地区Ⅰ、Ⅱ类场地内的柱高不超过4.5m且 两端均有
均有 2.
(b). 7度地区Ⅰ、Ⅱ类场地内的柱高不超过10m且两端
山墙的单跨及等高多跨钢筋砼柱厂房。 设计计算内容 自振周期的计算; 内力计算; 强度计算。
3. 厂房质量集中系数的确定
平位u移1 。 11G1 12G2 u2 21G1 22G2
⑶ 三跨不对称带升高中跨的厂房结构:
T1 2KT
G1u12 G2u22 G3u32 G1u1 G2u2 G3u3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件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件

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 = -1.040 (度)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课件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国家精品课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件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 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 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9度时的高 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第2章 结构抗震计算
§2-1 计算原则 §2-2 地震作用 §2-3 设计反应谱 §2-4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5 底部剪力法 §2-6 时程分析法 §2-7 竖向地震作用 §2-8 结构抗震验算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课件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国家精品课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件
结构抗震计算的基本步骤
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X,Y 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
振型号 周 期 转 角
平动系数 (X+Y) 扭转系数
1 1.5059 178.50 0.65 ( 0.65+0.00 ) 0.35
2 1.3294 0.56 0.37 ( 0.37+0.00 ) 0.63
3 1.1881 89.33 1.00 ( 0.00+1.00 ) 0.00
不规则结构——平面不规则
位移比: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 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 位移)平均值的1.2倍。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课件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国家精品课程《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件
不规则结构——平面不规则
凹凸不规则
控制凹凸不规则就是控制房屋局部的外伸长度。 结构平面上的两端相距太远,地震时由于输入相位差容

重大社202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3版)》教学课件4

重大社202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第3版)》教学课件4

4.2 抗震概念设计法介绍
介绍 定义及内涵 场地 结构体系 规则性 非结构构件 材料及施工
(6)构件层面:结构构件及连接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延性),避免脆性破坏 利用延性,不仅使设计更为经济,且 能吸收更多的地震输入能量而有利于 抵御结构倒塌的发生。
砌体:约束条件 混凝土:避免脆性破坏(剪
切、混凝土压溃、粘结) 预应力:配置足够非预应力
➢ 抗震结构的分析模型应尽可能与实际相符。 通常情况下,宜采用空间分析模型; 当楼屋盖为刚性且质量和刚度分布接近对称时,可采用平面分析模型; 复杂结构的多遇地震反应分析,应取两个以上力学模型进行互相校验;当结构
层间位移较大时还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 对于采用计算机程序计算的分析结果,须经过判断确认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
不规
不连续
换构件(梁、桁架楼等层向承下载传力递突变

楼层承载力突变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不规则类型
扭转不规则定义
平面不扭规转则不规则
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 端弹性水平位移凹(凸不或规层则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凹凸不规则 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木结构房屋
地震作用传递途径,清晰?可靠?
4.2 抗震概念设计法介绍
介绍 定义及内涵 场地 结构体系
(2)具有多道防线
➢若干分体系:框架+墙(筒体) ➢设置屈服区:如耗能支撑。
规则性 非结构构件
材料及施工
上海金融寰球中心
形式:多重延性分体系组成(框剪、框筒、框撑、框墙、筒中筒);
单一体系(框架结构“强柱弱梁”)
大量震害表明,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与地形地貌对建筑物震害有显著影响。(地表 错动、地裂、液化、地基不均匀沉降、滑坡) 场地选择的原则:选择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不在危险地段建设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全套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全套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全套课件第一部分:建筑抗震设计概述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设施日益增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巨大。

因此,如何设计出能够抵御地震影响的建筑结构,是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抗震设计是指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和用途等因素,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使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抗震设计的原则1. 以预防为主:在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地震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而不是等到地震发生后才进行补救。

3. 材料选择:应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

4. 施工质量: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四、抗震设计的步骤1. 地震烈度评估: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活动历史和地质条件,评估地震烈度。

2. 结构设计:根据地震烈度、建筑类型和用途等因素,进行结构设计,包括结构体系、构件截面尺寸、材料选择等。

3. 抗震措施: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如设置防震缝、增加支撑体系、采用减震隔震技术等。

4.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结构设计的实现。

五、抗震设计的未来发展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抗震设计的具体方法1. 静力设计法:这是一种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主要考虑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平衡。

设计时,需要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并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 动力设计法:这种方法考虑了地震作用的动力效应,通过计算结构的动力响应来评估其抗震性能。

动力设计法需要考虑地震动的频谱特性、结构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等因素。

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这种方法以建筑结构的性能目标为导向,通过选择合适的性能指标和抗震措施,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达到预定的性能要求。

抗震PPT幻灯片课件

抗震PPT幻灯片课件
地下采空区属于危险地段。
不利于抗震的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 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 层(含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 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
15
1.2 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 有利地段:一般是指位于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中硬 场地土。 在选择高层建筑的场地时,应尽量建在基岩或薄土层上,或应建在具 有较大“平均剪切波速”的坚硬场地土上,以减少输入建筑物的地震 能量,从根本上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
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 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楼板局部不连续 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
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
b 0.5B
大大不足,率先破坏;3.水平地震作用下,柔而长的楼板产生可观的竖向运动等。
19
20
地震区的高层建筑,平面以方形、矩形、圆形为好;正六边 形、正八边形、椭圆形、扇形也可以。
不宜采用有较长翼缘的L形、T形、U形、H形、Y形等平面形状。 高层规程的规定:
设防烈度 L / B
6、7度 ≤6.0
l / Bmax
Ki3
Ki2 Ki1 Ki
Ki 0.7Ki1
Ki

0.8( Ki1

Ki2 3

Ki3 )
沿竖向的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软层)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25
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规则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8年亚美尼亚地震造成的新鲜断崖
1976年7月28日,在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 级强烈地震,唐山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 重伤,仅唐山市区终身残废者达1700多人,倒塌民房530 万间。唐山地区总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公共设施 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大举世罕见。
1.4 工程抗震设防
1级Biblioteka 微震,人们无感觉。2~4级 有感地震
5级以上 破坏性地震
7级以上 强烈地震
8级以上 特大地震
现记录到的最强地震为8.9级。
唐山地震7.8级
▪ 1.2.2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某一地点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由
地面建筑的破坏程度,人的感觉,物体的振动及 运动强烈程度而定。现在主要由地面震动的速度 和加速度确定。
▪ 1.4.2 抗震设计方法
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原则上应满足上述 “三水准” 的抗震设防要求。在具体做法上,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采用了简化的“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设计: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 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 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
第二阶段设计: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 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烈度:
一次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
度,简称为烈度。用I表示。
注意与震级区分。
烈度与震级的关系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 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 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 外,还与震源深 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 等因素有关。
烈度表
分为1-12度(不同的国家的分度方法不同)
(纵波)
(面波) (横波)
地震波记录图
▪ 1.1.3 地震动
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通常称为地震动。
为什么地震时人的感觉是先颠后晃?
地震时,震中及其附近的人们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然 后感到前后或左右摇晃。这是因为地震发生时,地震波主 要有两种,一种是纵波,它传播的速度快,可达5—6Km/ 秒;另一种是横波,它的速度较慢,达3—4 Km/秒。因为 纵波先到,使人们产生上下颠簸的感觉;而横波后到,让 人们感到水平摇晃,对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是横波。人们在 感觉到“颠”的时候,要马上就地避震,因为大的破坏力 马上就要到了。
▪ 1.4.1 抗震设防的目的和要求 ▪ 1.4.2 抗震设计方法 ▪ 1.4.3 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
▪ 1.4.1 抗震设防的目的和要求
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目的
通过抗震设防,减轻建筑的破坏,避免人员 死亡,减轻经济损失。
许多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都趋向于以“小震 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到”作为建筑抗震设 计的基本准则。
陷落地震: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然发生大规模的陷落 和崩塌所引起小范围的地面震动。
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或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面震动。
※在工程抗震设计中仅考虑构造地震的设防问题
构造地震的成因和分布成因:
断层说 在自然界,大规模
的破裂面被称为地质 断层。一条断层的两 侧可以逐渐地并难以 察觉地互相滑过;也 可以突然破裂,以地 震形式释放能量。
Ⅸ(9)度:坐立不稳行动的人可能摔跤 ;严重破坏, 墙体龟裂,局部倒塌,复修困难 ;严重破 坏,墙体龟裂,局部倒塌,复修困难;加 速度500厘米/秒²。
Ⅹ(10)度: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 摔出几尺远,有抛起感;大部倒塌,不堪 修复;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的拱 桥破坏,大多数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加速度1000厘米/秒²。
▪ 1.4.2 抗震设计方法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该标准主要以 地震中和地震后房屋的损坏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的 程度大小,将建筑分成4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类
设 防 乙类 分 类 丙类
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 灾害的建筑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需尽快恢复的建 筑
垂直于震源的地表为震中
体波:
纵波:P波,为压缩波 ,速度快,产生颠簸。vp=1.67vs 横波:S波, vs为剪切波,速度稍慢,产生摇晃。
地震P波(纵波)和S波(横波)运行时弹性岩石运动的形态
面波:有勒夫波和瑞利波,vR=vL=0.9vs ,能量大,
破坏大,产生颠簸摇晃。
勒夫波和瑞利波传播过程中近地表岩石的运动
魏格纳假定一个超级大陆于3亿年前破裂,其碎块漂移出 去形成现今的大陆。作为证据,他指出不同大陆的大型地质 构造,如非洲西海岸和南美的东海岸似乎可以吻合。这一原 理能够解释许多地质学问题,在以后几十年代中成为辩论的 主要焦点。
板块学说的佐证
由洋中脊,海沟和转换断层构成边界的主要构造板块 美洲板块,欧亚板块,印澳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等
▪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分为:
外核(厚2100Km)处于液态 内核(厚1400Km)处于固态 地核主要构成物质是镍、铁。
(观测发现:地震横波不能通 过外核(即不能通过液体)。
▪ 1.1.1 地震类型与成因
按其成因分
构造地震:由于地球内部岩层构造变化引起的地震。 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出地面起。 (我国没有,日本有)。
“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简称为:“小震不坏,
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 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 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 继续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 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 重破坏。
▪ 地球的构造 地壳由各种不均匀的岩石组成。
地面为沉积岩,地壳 上部为花岗岩岩层,地壳 下部为玄武岩岩层(海洋 下只有玄武岩岩层)。
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地震都 发生在这一薄薄的地壳内。 (地壳岩石长期积累的变性在 瞬间内转换为动能而产生地震)
地幔主要有质地坚硬的橄榄岩组成。
地幔是地壳运动的根源,其原因:
(设防烈度)
度左右
(罕遇烈度)
设计地震分组
6度近震
设计地震分组是新规范新提 出的概念,用以代替旧规范设计 近震、设计远震的概念。 6度远震
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 条件下,处于大震级远离 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 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 情况严重的多。
7度近震 7度远震
设计地震分三组
对于Ⅱ类场地,第一、二、三组的 设计特征周期分别为:0.35s、0.40s、0.45s.
辽宁省各地震设防地区多属第一组。
▪ 规范规定: ▪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
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3 地震灾害概说
▪ 1.3.1 中国地震背景 ▪ 1.3.2 地震的破坏作用
▪1.3.1 中国地震背景
本世纪以来,全世界破坏性强的地震平 均每年18次,造成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 126万人死亡,近千万人严重伤残。
查尔斯·里 克特(1900~
用标准的地震仪在距震中100km19处85年记) 录 最大水平位移A(以µm=10-6 m计)。
震级M=logA
按着这个定义,对一个100千米外的地震, 如果标准地震仪记录到1厘米的峰值波振幅 (即1‰毫米的104倍),则震级为4级。
震级与能量的关系 logE=11.8+1.5M 震级差一级,能量差32倍之多。
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不断释放能量, 地球内部的温度也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地下 200Km到700Km其温度由600℃升至2000 ℃ , 在这一范围内的地幔中存在着一个厚约几百公 里的软流层。因温度分布不均匀,就发生了地 幔内部物质的对流;另外地球内部的压力也是 不均衡的,在地幔上部约900MPa,地幔中部为 3700MPa。
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震易倒塌的建筑、有明显 薄弱层的建筑,不规则的建筑等
第一阶段的设计,保证了第一水准的承载 力要求和变形要求。第二阶段的设计,则旨 在保证结构满足第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 如何保证第二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尚在研 究之中。目前一般认为,良好的抗震构造措 施有助于第二水准要求的实现。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 啸,造成周边国家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度洋 海啸造成近30万人遇难。
1.2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 1.2.1 地震震级 ▪ 1.2.2 地震烈度 ▪ 1.2.3 基本烈度与地震区划
▪ 1.2.1 地震震级
震级是一次地震强弱的等级。 现国际上的通用震级表示为 里氏震级。(Richter)
中国地震烈度表
分项:人的感觉,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其他现象, 加速度(水平向)厘米/秒² ,速度(水平向)厘米/秒
I度:为无感觉,损坏一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缝; 河岸和松软土上出现裂缝。
VI (6)度:惊慌失措,仓惶逃出;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 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加 速度63厘米/秒² 。
多遇地震烈度
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出现的 频度最高的烈度。也称为常遇烈度、小震烈度,用 Is表示。其超越概率为63.2%,重现期为50年。
罕遇地震烈度 建筑所在地区在设计基准期(50年)内具有超
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也称为大震烈度,重现 期约为2000年。
(多遇烈度)
.55度
1.1 地震与地震动
▪ 概述 ▪ 1.1.1 地震类型与成因 ▪ 1.1.2 地震波 ▪ 1.1.3 地震动
▪ 概述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地球每年平 均发生500万次左右的地震,其中,5级以上的强 烈地震约1000次左右。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 聚居区,就会造成地震灾害。为了抗御与减轻地 震灾害,有必要进行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与 抗震设计。
VII(7)度:大多数人仓惶逃出;轻度破坏,局部破坏、 开裂,但不妨碍使用;河岸出现塌方。饱 和砂层常见喷砂冒水。松软土上地裂缝较多。 大多数砖烟囱中等破坏 ;加速度125厘米/秒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