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对环境影响
水工建筑物的特点

水工建筑物的特点水工建筑物是指为了调节、控制、利用水资源而建造的各种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包括水库、堤坝、水闸、水电站、引水渠道等。
水工建筑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保障人们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清洁的能源,支撑着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水工建筑物的特点。
一、水工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水工建筑物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型规模水工建筑物通常需要处理大量的水资源,因此它们的规模通常都非常大。
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水坝之一——三峡大坝,高度达到了185米,长度达到了2.3公里,蓄水量达到了3.84亿立方米。
这种大型规模的建筑物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和技术来建造,因此建造成本也非常高昂。
2. 强度要求高水工建筑物需要承受来自水压力和地震等外部力的巨大压力,因此它们的强度要求非常高。
建筑物的结构需要经过专业的设计和计算,采用高强度的材料和特殊的构造方式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防水性能好水工建筑物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以防止水资源的泄漏和渗透。
建筑物的结构需要采用防水材料,如沥青、聚氨酯等,以确保建筑物能够有效地防止水的渗透。
二、水工建筑物的运行特点水工建筑物的运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需要持续的维护和管理水工建筑物的运行需要持续的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建筑物需要定期进行巡检和维修,以保证它们的结构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水工建筑物的管理也需要严格的制度和规范,以确保建筑物的运行符合相关的法律和规定。
2. 对环境影响大水工建筑物的建造和运行对环境影响非常大。
建筑物的建造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建筑物的运行也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如改变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影响鱼类的生存等。
因此,在建造和运行水工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因素。
3. 对水资源的利用率高水工建筑物的建造和运行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为人们提供清洁的能源和灌溉用水。
水工建筑的特点与失事原因分析

水工建筑的特点与失事原因分析摘要:水利工程中水工建筑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因其都是与水有关所以其自身的物点也比较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在施工前一定要对建筑的稳定性、安全性、持久性进行考察分析然后再作好详尽的规划。
关键词:土石坝;混凝土坝;水工隧洞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233-11 水工建筑物的特点(1)工作条件复杂。
水工建筑物的地基有岩基,也有土基,在岩基中经常会遇到节理、裂隙、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地质构造;在土基中,可能会遇到压缩性大的土层,也可能会遇到流动性较大的细沙层。
这些地质条件必需认真进行地基处理。
水工建筑物的形式,受地形、地质、水文、施工等条件的影响,每个水工建筑物都有其自身的特定条件。
由于水位差,水工建筑物一般要承受相当大的水压力作用,因此水工建筑物及其地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
在多泥沙河流中,水工建筑物将长期受泥沙淤积产生的淤沙压力作用,同时在泄洪或发电时,还会受到泥沙的磨损作用,严重时将影响建筑物的正常工作甚至影响其寿命。
(2)施工难度大。
在河道中修建的水工建筑物,需要首先解决好施工导流和截流工作,施工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
截流、导流、渡汛需要抢时间,争进度,而且往往是在水中施工,施工程度、施工强度和施工组织出现丝毫疏漏,将延误工期,并造成损失。
水工建筑物的工程量一般都比较大,建筑物往往需要开挖一定深度的基坑,还要做一些相当复杂的基础处理。
另外,水工建筑物中的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面临必须解决混凝土的施工及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措施问题。
水工建筑物往往是水下工程、地下工程多,施工条件差,施工干扰多,施工期限长,施工场地狭窄,交通运输困难,施工难度相当大。
(3)环境影响大。
水工建筑物,尤其是大型水利枢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如蓄水区的土地淹没、移民、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建筑物上游泥沙淤积、下游河道冲刷、诱发地震等问题,需要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
水库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6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27SCI EN CE &TECHN OLOG Y I NFOR M A TI O N 能源与环境兴修水利工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旨在兴利除害,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然而由于人们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不强,对水利工程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在工程的规划设计中,没有全面研究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从而使水利工程在带来利益的同时,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水利建设事业和其它经济建设一样,出现的环境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对环境的影响1.1对水土流失的影响①地表植被破坏。
项目主体工程、临建工程、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修建道路等通过地表剥离、塌陷、压占等方式,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土壤涵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②弃土、石、渣堆放。
施工场地平整、主体工程清基、大坝施工、孵化池弃土等产生大量需处理的弃土、石、渣,其中大部分为疏松的砂、砾石,这些弃土、石、渣任意堆放,遇到雨水后极易导致水土流失发生。
③采石取土。
水库枢纽工程规模巨大,需要土料较多,采石取土的过程不仅破坏了地表的植被,破坏了原地貌的水土保持功能,而且表层土被运走后,留下来的是土壤母质、易风化岩石风化壳,由于表层结构的变化和没有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这层风化壳抗蚀性、抗冲性迅速降低,降雨时大部分地表水转化为地表径流,从而引起大量的水土流失。
④水库浸没。
水库蓄水后,改变了河谷岸坡的自然平衡条件,引起地表形状及稳定性变化,特别是水库水面在风力作用下会形成一定的波浪,冲掏库岸,形成坍塌,造成水土流失。
⑤人为破坏树林。
施工期间,大量民工聚集在施工场地,其生活中居住、取暖、做饭等,大多就近上山砍伐树木来解决,而水库工程施工期一般都比较长,经过长时期的人为破坏,附近林木被砍伐一空,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电站对水生生物的影响1.绪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河流上大规模筑坝拦截河流水量(发电,灌溉,控制洪水等),是河流生态环境受人为影响最显著、最广泛、最严重的事件之一.根据世界大坝学会的统计,目前全世界有36000座大中型水坝在运行,控制着全球20%左右的径流量。
在中国,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的梯级水库正快速进行,部分河流缺乏有效管理引起河流断流、水体污染等,严重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大坝建设人为改变了河流原有的物质场、能量场、化学场和生物场,直接影响生源要素在河流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生源要素输送通量、赋存形态、组成比例等),进而改变河流生态系统的物种构成、栖息地分布以及相应的生态功能。
鉴于筑坝造成河流生源要素、河流和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变,国内外科学家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响应过程广泛重视,成为目前河流生态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水电设施及运转过程给生态带来压力,值得重视的主要影响来自两个过程,一是筑坝过程,二是取水过程。
这两大过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整体性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自然水文过程,不同程度地切割生境,隔断河流廊道系统的空间连通性;二是对河流廊道在时间尺度上的自然动态造成严重干扰.两方面的胁迫影响都会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除了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外,对其他临近水电站的生态系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水电站大坝截流造成上游大面积农田、林地被淹没,河道鱼类的活动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阻碍了鱼类的繁衍和其它野生动物的正常活动。
大坝下游出现了大面积河道干枯,致使下游鱼类生存面临灭绝危机,野生动物饮水、迁移受到严重威胁。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阻断了河流的天然连续,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情势,破坏了鱼类的栖息环境,对鱼类的影响非常严重.如,根据近些年调查统计,长江干支流四大家鱼产量在逐年下降;根据2001年对长江监利段的监测,四大家鱼产量与1981年相比,平均下61。
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对策(1)

论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对策作者:董玲吴英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6期摘要: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及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要合理规划水源保护工程,确保水库不受污染;科学开展水库移民安置,做到健康安居;加强施工规划和管理工作;实行动态跟踪,做到因地制宜。
以有效防止和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
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相当的影响。
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任务艰巨。
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它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
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
1.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方面也有不利方面:有利方面:如有效地调节水径流量,减少洪灾发生,水力发电能够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属于清洁能源,对周边农业生态环境也能有一定帮助;不利方面:除施工中会给当地居民带来噪音污染;空气污染外水利水电工程还会带来土地资源减少;森林资源及其衍生的动植物资源受损;移民安置;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资源流失;对渔业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等诸多影响。
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要考虑诸多因素,慎重实施。
2.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特点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
不同的工程所处位置不同,造成的环境影响也不同。
水利水电工程虽然不产生直接的污染,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却颇大。
如库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库淹没和周围移民的安置等方面,还有生物、水质、景观等方面,坝区下游的影响则主要是源于大坝蓄水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如水质、水温、湿地资源、社会经济等因子的影响。
水工建筑物破坏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水工建筑物破坏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水工建筑物破坏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水工建筑物指的是水利工程中用于调节水流的各种建筑。
这些建筑比较复杂,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破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水工建筑物破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一、水工建筑物破坏的原因1. 天气因素天气因素是水工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降雨会让水库的水位上升,压力变大,导致大坝国际上产生裂缝,水库的泄洪口、溢流口也容易受到水的冲击而损坏。
2. 材料老化水工建筑物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水闸是由钢筋、水泥、木材、钢板等多种材料组成的。
不同材料的年限也不同,这些材料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受到了水的冲击、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老化的现象,导致水工建筑物的破坏。
3. 环境因素水工建筑物的周围环境因素也会对建筑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比如,河流发生洪水时,水流的冲击会对堤坝、河道的稳定性产生破坏,土壤受到风化、泡水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建筑物的破坏。
4. 设计问题水工建筑物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其稳定性。
若设计不当,比如承受不住大量的水流,存在结构缺陷,或者设计不符合环境要求等都会导致建筑物破坏。
二、水工建筑物破坏的解决措施1. 建筑物及构造物的加固在建筑物或构造物破坏前,应通过实施各种工程手段进行加固,避免其出现破坏。
比如,在水库坝体的基础上设置加固墙,增强坝体受力能力,在钢闸中使用更耐腐蚀、更强度的钢材可有效防止破坏。
2.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的检查维护可有效降低水工建筑物破坏的风险。
尤其是钢筋连接部分,应定期检查是否有生锈现象,若有应及时处理。
此外,维护过程还应包括清洗构造物、清理積石、植物、泥沙等物质,以保持其服役状态。
3. 针对环境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水工建筑物既要适应环境,也要能够抵御环境的影响。
在设计时,应考虑环境因素的因素,若在河道建造堤坝或者建筑水闸,就需要考虑河道的水位、水流、洪水来袭等因素,采用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水利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鲁布革水电站为例

水利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鲁布革水电站为例毛霞;赵爱菊【摘要】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行为的效应,水利工程建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鲁布革水电站位于云南省罗平县和贵州省兴义市境内,云贵两省交界的深山峡谷之中,它的建成必然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本论文主要介绍鲁布革水电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一些应对措施.%Environmental impact refers to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s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consequent effects on human social behaviors.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will have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Lubuge Hydropower Station is located in the mountains and valleys at the junction of Yunnan and Guizhou province (Luoping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and Xingyi City, Guizhou Province). Its completion is bound to have a series of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influence of Lubuge Hydropower Station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2页(P182-183)【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鲁布革水电站;措施【作者】毛霞;赵爱菊【作者单位】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昆明650300;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昆明65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50 引言鲁布革水电站所在水域为南盘江支流黄泥河。
探讨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及措施

探讨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及措施【摘要】如果不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而不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那么无疑会产生灾难性的结果。
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表面上似乎矛盾,但只要合理的策略,他们可以互补。
换句话说,一个合理的选择,水利工程的实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创建一个新的环境的平衡。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改善措施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取决于顺利。
近年来,中国水利建设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利建设项目不仅提供服务的社会,和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会对当地的气候,影响水质,地下水水位,物种。
因此,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生态和环境问题,争取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保持甚至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功能。
1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的水利工程项目,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和程度不同。
1.1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水利工程不直接产生污染问题,属于非污染生态项目。
其建设可以为区域提供发电、防洪、航运、灌溉、供水、水产养殖等方而的综合效益。
水利工程的建成可以在汛期发挥蓄滞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又可以增加枯水期流量,提高抗御洪、涝、旱、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危害程度,为人民提供了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为防洪、灌溉、发电、城乡生活和工业用水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安全保障。
在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中,水电开发工程占有绝对优势的比重。
水电是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有着较低的环境开发成本,可以取代化石燃料。
与建火电站相比具有不污染环境、减缓温室效应和酸雨危害的优势,还可以减轻北煤南运的运输压力。
水利枢纽工程中核心部分是水库的建设。
水库抬高水位可以有效改善水库上游的天然水运运输系统,与陆运系统相比,水运可充分发挥具有运输成本低、少占地或者不占地的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节水工建筑物对环境影响水电水利工程的环境问题,包含环境对水工建筑的影响,也包括水工建筑物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水工建筑物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既有防洪、净化水质,改善库边四周小气候等正面作用,也有水库淹没移民、脱水段人民生活用水及环境供水、库尾地下水位抬高、下游河道冲淤与海水倒灌等负面作用。
环境对水工建筑物影响包括环境水侵蚀、混凝土碳化、碱骨料反应、坝基排水孔析出物等。
这此负面作用往往是安全评价和劳动卫生的内容。
鉴于该问题日益严重,分两节陈述,即第9节为水工建筑物(除水库浸没、水库淤积外)的环境影响,和第10节环境对水工建筑物影响。
一、案例(一) 水库移民1.9.1 三门峡水库移民和矛盾三门峡工程位于黄河中下游河南三门峡市和山西省平陆县交界河段,初步设计推荐正常高水位360m,相应总库容647亿方,淹没耕地325万亩,迁移人口87万人,该工程淹没范围主要在陕西和山西境内。
由于水库淤积及移民问题,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工地主持会议,决定将正常蓄水位由360m降至350m,相应库容360亿方,要求淹没耕地不超过200万亩,移民60万人。
要求初期运行水位335m,相应库容96亿方,淹没耕地96方亩,移民28.73万人。
1959年按国务院规定,三门峡近期最高洪水位不超过333m,移民高程线为335m,实际淹没耕地90万亩,竹林1.5万亩,淹没居民点356个,受淹人口37.3408人,拆除房屋28.86万间,潼关县、朝邑县、平陆县、永济县、灵宝县和陕县六座县城全部或部分拆迁,淹没了部分铁路、公路、电讯线路,也淹没了国家重点保护的元代永乐宫,其中陕西淹没面积为总淹没面积的80%。
当时移民方针为:(1)采取后靠近迁及远迁两方法安置移民,远迁人员13.7万人,安置于甘肃敦煌和宁夏银川两地及省内,以集体安置开垦荒地为主,后靠人员14.6万人,安置在县内及水库岸边。
安置费人均:陕西省422元、河南347元、山西477元。
陕西、河南、山西三省实际支出迁安费1.67亿方(2)县城迂移:除陕西朝邑县与大荔县合并为大荔县外,其余建新城:三门峡市、灵宝新县城、潼关新县城、平陆新县城和永济新城。
由于原库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气候适宜、条件优越,新移民区多为早塬、土地瘠薄、水土流失和盐碱严重、干旱缺水、农业产量低且不稳定、生活困难、再加上新到一地后受到岐视排挤,移民陆续不断返回库边。
水库运行后,由于改变运行方式,降低运行水位,大量己征用的土地,实际己位于库水位之上,部队在库岸边大片肥沃土地上兴建了三座农场和训练基地,移民看到自已故土被他人耕种,激起返库情绪,1957年从自发返库发展成大规模有组织返库,返库次数和人数逐年递增,绝大多数人已返回库区。
由于当时对移民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再加上又遭遇困难时期,矛盾冲突不断,成为渭南地区的不安定因素。
1984年国务院组织调查组,1985年5月8日中央办公厅发文,规定部队和国营农场退出30万亩土地用于安置返库移民,并安排一定的安置费,其中陕西省拨2.0亿元重新安置。
但由于新安置点底子薄、起点低、人民生活比较艰苦、上访群众不断。
1986年7月28日国务院再次下发关于抓紧处理水库移民问题的通知,1987-1994年国家又拨2.4亿元用于库区移民发展经济…….1.9.2 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安置珊溪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浙江省温卅市境内,飞云江干流中游河段上,该工程由珊溪水库和赵山渡引水工程二部分组成,其中珊溪水库库容12.91亿m3,装机200MW,本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32.5m)、溢洪道、泄洪隧洞、发电引水系统、发电厂房、开关站、牛坑溪排水系统组成,赵山渡引水工程接发电尾水,向温卅市自流供水36m3/s。
该工程任务以灌溉和城市供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
本工程1997年1月开工,2000年6月下闸蓄水。
本工程共移民32888人,主要为文成、泰顺、瑞安三县农民。
鉴于温卅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特别是个体经济比较活跃,就业途径较广,在当时较为宽裕的移民政策基础上,采用农业安置、非农业安置、自谋职业、自谋出路四种型式安置移民。
2006年6月河海大学硕士生以<珊溪水库移民安置现状调查>为题目,对其中自谋出路和自谋职业的移民现状进行调查,其结论为:(1)鹿城区移民926户,自谋职业移民770户,占移民总户数83%,自谋出路移民156户,占移民总户数16.84%,即本地无农业安置和非农业安置移民。
(2)移民失去土地,被安置于鹿城市区,但只有极少数移民,进入诸如制鞋业等企业务工,绝大数移民即使赋闲在家中打牌,也不愿务工,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或依靠房屋出租、或出卖苦力蹬车、或参与一些违法犯罪活动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3)自谋职业移民统一由国家拨宅基地,由移民自已建房,这部分移民不存在住房问题,但自谋出路移民,被调查对象的70%,未能解决住房问题,住房条件极为恶劣。
(4)自谋出路移民家庭平均年收7574元,严重低于当地居民家庭平均收入。
(5)大部分移民后,收入水平急剧下降,与鹿城区人民反差很大,移民心理极不平衡,加上部分人鼓动,移民对政府和当地居民仇视情绪较大,出现移民围攻市政府事件。
该报告分析出现上述情况除移民的主观原因外,还有下述几个原因:(1)淹没补偿标准仍然偏低,移民发展资金不足,由于缺乏资金不能经商办厂。
(2)移民长期生活于山区,思想较为封闭,生活习裕较为落后,缺乏谋生技能和能力,移民进厂务工困难。
(3)自谋出路人员无户口、无选举权、计划生育无人过问,政府管理重搬迁轻安置,责任缺失。
建议:①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移民素质,加大移民生产技能培训。
②加大移民后期资金扶持力度③加强政府管理,维护移民权益。
(二) 断流对河边生态影响1.9.3 温卅南溪江引水式电站断流及其纠纷2001年浙江省温卅地区永嘉县政府为招商引资,与温卅一位开发商联合,计划在楠溪江上修建一座中型引水电站,3km引水隧洞引水发电,将造成3km 河段脱水。
该河段中部有一个历史悠久的镇子,数千人居民、经济十分繁荣。
当地居民得知该电站即将兴建,该镇附近懒以生存的楠溪江即将断流,不仅繁荣的经济即将萧条,而且人民的生活用水将很难保证,联名上告中央政府,最终该电站因修改方案赔偿大,经济评价差,投资商利益不大,招商引资计划被废除。
(三) 对下游河道影响1.9.4 滩坑电站下游河道变化滩坑水电站位于浙江省青田县瓯江支流小溪河,距大小溪汇合口26km,距海边约90km。
库容41.9亿方,拦河大坝162m,装机600MW,本工程任务以发电、防洪为主。
小溪河多年平均流量120m3/s,多年平均径流量37.8亿方,水库建成后通过发电、泄洪对水资源实施调配。
水库建成后,下泄流量较天然情况明显变小,平均为85.0-150 m3/s,年内径流分配趋于均匀,枯水期流量增大,径流日变幅加大(93.6-482.9 m3/s),远大于天然河道日变幅。
瓯江河口段原最大洪峰流量23000 m3/s,最小枯水流量10.6 m3/s,平均流量449 m3/s,由于流量变幅大,潮水上溯和潮位变动较大,最大潮位5.55m,最低潮位-3.49m,平均潮差4.50m,从瓯江河口至青田温溪78km河段为强潮河道。
由于大溪小溪河上建设紧水滩、石滩、滩坑等水电站,由于电站担负调峰任务,径流与咸水上溯在时间、强度等差异,咸潮的影响发生变化,青田第二自来水厂取水口水质受到咸溯影响,为保征下游各取水口水质,滩坑电站与紧水滩、石滩电站实施联合调度,在咸水上溯较强烈时和下游有特殊用水要求时,提前下泄一定顶潮流量,以控制咸水上溯。
(四) 对景观影响1.9.5 三里坪电站坝型选择三里坪电站位于湖北房县汉江支流南河上,神龙架自然保护区内,库容4.95亿方,双曲薄拱坝坝高133m,装机70MW。
工程任务防洪、发电为主。
初步设计阶段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和混凝土堆石坝进行比选,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好,不存在制约建设130m级混凝土面板坝和混凝土拱坝的因素,两种坝型均可修筑,且投资差距不大,后考虑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土石填筑量316.46万方(实际需开挖量约1000万方),弃碴量153.46万方,计划在左坝肩附近,削掉一个山头,并在附近设三个弃碴场,该方案远较混凝土拱坝方案,(土石开挖弃碴量42.13万方,人工骨料开挖30万方)对环境景观破坏大,相应环境恢复工程量也大,对神龙架自然保护区影响更大,最终综合考虑工程投资、施工等条件,决定选择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方案。
1.9.6 周公宅坝型选择周公宅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樟溪河,库容1.18亿方,双曲拱坝坝高125m,装机6MW,工程任务为城市供水。
初步设计中对混凝土面板坝和混凝土拱坝两方案进行比选,两方案投资、施工工期均相当,考虑到周公宅水库属于浙东旅流区,业主提出选择拱坝方案。
(五) 对生态影响1.9.7 三门峡库区生态调查据潼关、芮城、平陆、灵宝、大营韩寨、三门峡六个气象站资料统计,三门峡水库蓄水后,库岸5-15km范围内极端最高气温上升0.20C,极端最低气温升高0.90C,年气温变幅减小。
据1955-1965年实测资料表明,三门峡水库3-6月升温期间,库水温较水库建成前同期温度低2.5-4.80C,8-12月降温期间,库水温较水库建成前同期温度高1.7-2.90C。
出库水温,3-6月升温期间,出库水温度较入库水温低2.1-6.10C,8-12月降温期间,出库水温度较入库水温高1.1-2.80C。
据1958-1988年水质分析资料统计,三门峡水库建库前,黄河水质为一级,水库建成后由于周围污染源增加156个,排放污水5.9亿吨,排放生活污水1.97亿吨,库周水质严重污染,超过三级质量标准,其中大肠菌群为6.02万个/每升,但由于水库水量大、经泥沙吸附稀释和分解,1988年前出库水质仍为一级。
水库建设对周边气温、水温、水质、水鸟鸭类均有一定正面作用,但对陆上动物饮水有一定影响,对于回游渔类影响甚大。
三门峡原有鱼类68种,其中回游鱼类占当地鱼类的10%。
水库兴建后切断回游路线,蓄水10年库区鱼类发生较大变化,从未捕到海河回游类和季节回游类鱼类,如日本鳗鲡、青鱼、鯎鱼、黄尾鲴、班条刺鲅、翅嘴红鮨、编鱼、红鳍鮨,吻鮈、粗唇鮠、青鱂、刺秋等13种回游鱼绝迹。
1.9.8 东江水电站环境长期监测东江水电站地处湖南省东南部耒水河上游,库容81.2亿m3,工程任务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供水、水库养殖等任务。
枢纽工程由混凝土双曲拱坝、两岸潜孔滑雪道式溢洪道、引水道、坝后式电站厂房、左右岸放水洞、过木设备等六部分组成,下游9km还有小东江反调节水库。
东江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157m,装机500MW。
本工程1986年8月2日下闸蓄水,1990年建成,从1983年起,即开始对当地气候、水文、水质、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社会经济、人群健康、土地利用等环境调查工作,1986年下闸蓄水后,又增加水温、水土流失、农业生态等跟踪监测,共设置117个环境监测站,取得大量实测数据、图片和文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