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质量分析
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4例 。 0
12 方 法 .
患 者 出院前 向本 组 每位 患 者发 放 院 内 自制 调 查 问卷 . 请
患 者 填 写 对 手 术 室 护 理 质 量 的 满 意 与 否 ,并 如 实 填 写 年 龄 、
一
个 手 术 患 者 , 好 每 一 项 工 作 , 时 护 理 人 员 应 注 重 加 强 做 同
动哭 闹 , 减少 刺 激 感 和 防止 损 伤 肛 门 皮肤 , 管 时 动 作 要 为 插 轻柔 , 查完 毕 后 立 即清 洁 肛 门 , 检 以协 助 患儿 家 长 更 换 衣 物
以预 防感 冒 。
323管道 护理 护 士应 妥 善 固定 各种 管 道 ,并保 持 其 通 畅 。 .- 为避 免 患儿 将管 道抓 扯 脱 出 ,可将 患 儿上 肢 用 约束 带 束缚 。 为预 防 留置 尿管 期 间发 生尿 路 感染 , 理人 员 应 每 日严 格按 护 无 菌 操作 步 骤更 换尿 袋 , 络 合碘 消 毒尿 道 口, 日 2次 。 用 每 另 外, 置管 期 间护 士需 详 细 观察 并记 录引 流管 的通 畅情 况 及引
次 , 续 1 4周 , 据患 儿 大 便颜 色及 肠 的恢 复 情 况 来确 定 连 ~ 根 具体洗 肠 的 时间 。 据 患儿 年 龄 和病情 确定 1 ~ 8F的引 流 根 2 1
果 :9 2 6例患 者 中 , 意 2 8例 , 意率 为 9 .%。患者 手术 前对 手术 的 惧怕 及离 开 手术 室 时的疼 痛 是影 响患 者对手 满 6 满 05 术 室护 理质 量 的满 意度 的 主要 因素 。结 论 : 临床 护理 工作 中应加 强 心理 护理 , 改善 患者 对手 术 室护 理质 量满 意度 的 影 响 因素 , 提高 患者 对 手术 室护 理质 量 的满 意度 。 以
手术室护理质量检查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手术室护理质量检查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手术室是医院的核心部门,承担着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手术治疗的重要任务。
护理质量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
为了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医院会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护理质量检查。
本文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手术室护理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手术室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复杂,护理工作繁重。
然而,手术室护理人员配备往往不足,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难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
2. 护理操作不规范手术室护理操作要求严格,规范的操作能够降低患者感染风险,确保手术安全。
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存在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如无菌观念不强、操作流程不熟练等。
3. 护理记录不完善护理记录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护理记录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然而,部分护理人员在记录时存在漏记、错记现象,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4. 护理沟通不足手术室护理工作涉及多个环节,有效的沟通能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然而,部分护理人员在沟通时存在问题,如与医生、患者及家属沟通不畅,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
5. 护理安全管理不到位手术室患者病情危重,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但部分护理人员在患者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疏忽,如患者坠床、压疮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手术室护理质量检查整改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配备医院应根据手术室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
2. 规范护理操作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无菌观念的认识,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流程,确保护理操作规范。
3. 完善护理记录医院应制定完善的护理记录制度,指导护理人员正确记录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护理记录的完整性。
4. 提高护理沟通能力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确保信息传递准确。
手术室第二季度护理质量分析报告

手术室第二季度护理质量分析报告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为了持续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本报告对手术室第二季度护理质量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第二季度手术室护理质量概况1. 护理人员配备第二季度,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30人,其中包括主管护师2人,护师15人,护士13人。
所有护理人员均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具备相应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2. 护理工作量第二季度,手术室共完成手术1000例,其中包括普外科手术、心胸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等。
手术室日均手术量约为30例。
3. 护理质量控制第二季度,手术室严格执行护理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手术室感染控制、手术安全核查、护理文书管理、急救药品及设备管理、护理人员培训等。
4. 患者满意度第二季度,手术室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平均满意度为90%。
三、存在问题分析1. 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对某些手术的护理流程不够熟悉,导致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
此外,部分护理人员对新型医疗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影响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2. 护理文书管理不规范在护理文书管理方面,部分护理人员在记录患者信息、手术记录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如字迹潦草、记录不完整等。
这可能导致在患者出现问题时,无法及时找到相关资料进行追溯。
3. 护理人员培训不足虽然手术室已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但培训内容多为理论性知识,缺乏实践操作培训。
这导致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四、改进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针对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手术室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培训内容应包括手术护理流程、新型医疗设备操作等。
同时,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培训班,拓宽知识面。
2. 规范护理文书管理手术室应制定统一的护理文书管理规范,要求护理人员在记录患者信息、手术记录等方面做到清晰、完整。
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

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工作区域之一,也是最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之一。
护理安全在手术室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个小的疏忽可能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在介入手术室中,护理安全隐患尤为突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对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1.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在介入手术中,使用的器械消毒不彻底是一个常见的安全隐患。
如果手术器械未经过彻底的消毒处理,可能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安全。
2.手术间环境卫生不达标手术间是手术进行的场所,如果手术间的环境卫生不达标,可能会引入细菌或者其他病原体,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
3.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也是一大隐患。
比如在手术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医护人员忘记戴手套或者戴上已经破损的手套,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感染。
4.手术间设备故障手术室中的各种设备是手术过程中的重要保障,如果这些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操作不当,有可能对手术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对策分析1.加强手术器械消毒管理对于手术器械的消毒管理,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包括对器械的分类、清洗、灭菌和储存等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够达到位,消除器械消毒不彻底的隐患。
2.严格手术间环境卫生管理手术间的环境卫生管理是保障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要加强对手术间环境的定期清洁消毒,确保手术间内的空气质量和表面卫生达标,防止细菌滋生。
3.加强医护人员操作规范培训医护人员在手术中的操作规范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对医护人员操作规范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以及对卫生安全的认识,避免因操作不规范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4.定期维护手术设备手术设备的定期维护是保障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确保手术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免因设备故障而影响手术质量。
三、结语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护理安全隐患,切实加强管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手术室护理质量分析

2017年9月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分析总结表二、手术室9月护理质量检查不达标目标分析二、检查存在问题三、原因分析:1、护士的培训效果未落实。
2、手术室护士做术前访视时患者不在病房。
3、工作流程会做,表达不详细。
4、手术室优质护理工作未全面开展。
5、护士对相关制度的学习存在临时记忆,未落实到工作中。
四、整改措施1、术前访视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与手术医生沟通,提醒患者术前一天下午尽量不要离开病房,方便术前访视工作和术前健康宣教。
2、加强患者手术全期的安全管理,对高龄、老年人、肥胖、消瘦、幼儿、麻醉苏醒期间等压疮、坠床风险较高时,及时告知并在术中正确安置体位,做好防护措施。
3、加强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培训和实施,真正做到保障患者的安全。
加强护士岗位职责和各班工作流程的学习,做到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强化核查工作。
4、科室将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通过组织学习、理论考试、提问等方式加强。
5、加强输血患者的身份识别,要求护士熟练掌握输血反应的观察、记录、处理,科室组织应急演练,护士掌握应急处理流程。
6、组织学习抢救车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及列表出来,便于护士记忆,提高用药安全。
7、加强突发应急预案的处理,组织批量伤员手术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8、奖金分配方案医院下发在OA平台,不知晓护士对其进行了解。
9、全面落实手术室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体现在术前术后健康宣教、手术全期的护理、加强护士业务学习、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等四方面。
10、院感质控员加强科室环境工作的检查,指导保洁员做好手术后的清洁消毒工作,巡回护士负责检查本台手术后体位垫的清洁,被子、约束带要求一用一更换一清洗消毒。
11、强化护理核心制度的培训,科室加强质控,要求护士熟悉掌握,并按制度要求执行。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各月份护理质量检查分析记录[1]
![各月份护理质量检查分析记录[1]](https://img.taocdn.com/s3/m/020d6e4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4.png)
各月份护理质量检查分析记录[1] 手术室一月份护理质量检查分析记录护理质量分析:本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考评,各项护理工作均能达到护理质量标准,现将存在问题总结分析如下:一、手术间管理:个别手术间物品放置凌乱,不规范,手术间卫生处置不够不清洁。
二、急救药品、物品:无过期,数量和目录一致,有时候未及时清点记录。
三、技术操作:有5名护士考核静脉穿刺置管术,存在问题:棉签蘸消毒液过饱和,一次排气不成功,未记录信息。
四、消毒隔离:对4个班次进行检查考评,未发现存在问题。
五、护理文书:检查3人次,存在问题:安全核查表右漏签名;手术护理记录单有缺项1次。
六、整体护理:检查病人及家属3人次,调查手术医生3人,存在问题:个别病人对手术室环境及手术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个别护士对所管病人信息内容了解不全面;个别护士术中配合时注意力不集中。
整改措施: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发现后及时进行整改,并在护士会上进行总结分析,查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使每个护士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主观上有正确的认识。
手术间管理质量有所提高,但仍未达到质量要求,应做好解释工作,督促巡回护士术毕将物品整理好,做好个手术间的清洁卫生处置,用物归回原处。
护士长要加强监督检查;技术操作要反复练习,减少失误;护理文书的书写较上月有明显进步,存在问题人次减少,仍需改进;整体护理及健康教育、术前术后随访要保持连续性,反复强化,但个别病人及家属因文化层次所限,对宣教内容接受程度差,需改变教育方式。
护士长签名:董青2013年1月25日手术室二月份护理质量检查分析记录护理质量分析:本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考评,各项护理工作均能达到护理质量标准,现将存在问题总结分析如下:一、手术间管理:个别手术间物品放置凌乱,不规范,手术间卫生处置不够不清洁。
二、急救药品、物品:无过期,数量和目录一致,有时候未及时清点记录。
三、技术操作:有5名护士考核无菌操作技术,存在问题:打开无菌包的方法不规范,无菌持物钳使用方法不规范。
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宜昌44300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采取PDCA循环管理法的应用价值。
方法:本院90例手术患者分析,研究时间起始点范围:2018.12-2021.12,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45例患者)、观察组(PDCA循环管理法、45例患者),统计两组各项指标(管理方式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操作能力)分析。
结果:在管理方式满意度项目中,观察组各项工作开展后实际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
在护理质量项目中,观察组各项工作开展后实际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
在护理操作能力项目中,观察组研究结果呈现出升高趋势,且实际数据高于对照组,P<0.0。
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期间通过予以PDCA循环管理法具有提高护理操作能力、护理质量及管理方式满意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PDCA循环管理法;护理质量;满意度;应用价值在临床中,手术治疗是常用治疗手段,具有明显的效果。
随着的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手术室护理干预是重要内容,提高了对围术期护理的重视程度[1]。
在实际护理管理期间,采取常规管理效果不佳。
予以PDCA循环管理法,涉及新概念和新理论,可全面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从而保证手术顺利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成功率[2]。
本文选取手术患者(研究时间起始点范围:2018.12-2021.12)进行分析,观察PDCA循环管理法的实施效果和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选取手术患者分析,本次研究一共选择90例,研究时间起始点范围:2018.12-2021.12。
其中,观察组45例男性人数、女性人数比重为27:18,年龄所在范围下限值、上限值为25岁、75岁,平均(50.41±2.78)岁。
对照组45例男性人数、女性人数比重为26:19,年龄所在主要范围最低、最高为26岁、74岁,平均(50.62±2.69)岁。
手术室不良事件分享分析

手术室不良事件分享分析
导言
一、我院手术室不良事件分析
1、手术室不认真操作,给患者带来不可接受的危害。
经调查,由于手术室护士给患者使用的药物不到位,造成患者并发症
危险增加,从而影响患者康复。
此外,手术室的护士和工作人员在操作手
术中粗心大意,不认真检查设备,铺好台垫,没有充分准备手术准备工作,给患者带来了不可接受的危害。
2、护理操作不当,影响患者康复。
由于护理操作不当,在输血时,病人的体温未能及时控制,未能及时
给予病人正确的营养支持,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3、护理效果不佳,影响患者康复。
在护理操作中,由于个别护士未能认真履行护理职责,完成护理任务,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二、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1、管理不到位。
由于我院手术室管理不到位,没有真正落实手术前的质量管理流程,
如手术准备问题、药物管理、设备管理、护理管理等等,从而导致这些不
良事件的发生。
2、护理水平不够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9月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分析总结
表二、手术室9月护理质量检查不达标目标分析
二、检查存在问题
三、原因分析:
1、护士的培训效果未落实。
2、手术室护士做术前访视时患者不在病房。
3、工作流程会做,表达不详细。
4、手术室优质护理工作未全面开展。
5、护士对相关制度的学习存在临时记忆,未落实到工作中。
四、整改措施
1、术前访视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与手术医生沟通,提醒患者术前一天下午尽量不要离开病房,方便术前访视工作和术前健康宣教。
2、加强患者手术全期的安全管理,对高龄、老年人、肥胖、消瘦、幼儿、麻醉苏醒期间等压疮、坠床风险较高时,及时告知并在术中正确安置体位,做好防护措施。
3、加强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培训和实施,真正做到保障患者的安全。
加强护士岗位职责和各班工作流程的学习,做到正确识别患者身份,强化核查工作。
4、科室将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通过组织学习、理论考试、提问等方式加强。
5、加强输血患者的身份识别,要求护士熟练掌握输血反应的观察、记录、处理,科室组织应急演练,护士掌握应急处理流程。
6、组织学习抢救车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及列表出来,便于护士记忆,提高用药安全。
7、加强突发应急预案的处理,组织批量伤员手术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8、奖金分配方案医院下发在OA平台,不知晓护士对其进行了解。
9、全面落实手术室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体现在术前术后健康宣教、手术全期的护理、加强护士业务学习、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等四方面。
10、院感质控员加强科室环境工作的检查,指导保洁员做好手术后的清洁消毒工作,巡回护士负责检查本台手术后体位垫的清洁,被子、约束带要求一用一更换一清洗消毒。
11、强化护理核心制度的培训,科室加强质控,要求护士熟悉掌握,并按制度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