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

(每小题4分,共40分)1.在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有().A.﹣1B.3.14C.√2D.15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8的立方根是()A.﹣2B.﹣12C.12D.24.用式子表示16的平方根,正确的是()A.±√16=±4B.√16=4C.√16=±4D.±√16=45.根据下列描述,能确定准确位置的是()A.某影城3号厅2排B.经十路中段C.南偏东40°D.东经117°,北纬36°6.点P在第二象限内,P到x轴的距离是5,到y轴的距离是3,则点P的坐标为()A.(﹣5,3)B.(﹣3,﹣5)C.(﹣3,5)D.(3,﹣5)7.与点P(2,b)和点Q(a,﹣3)关于y轴对称,则a+b的值是()A.﹣1B.﹣5C.1D.58.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2+√3=√5B.2×√3=√6C.3√2-√2=3D.√12÷√3=29.如图,已知小华的坐标为(﹣2,﹣1),小亮的坐标为(﹣1,0),则小东的坐标应该是()A.(﹣3,﹣2)B.(1,1)C.(1,2)D.(3,2)10.已知直线MN∥x轴,M点的坐标为(1,3),且线段MN=4,则点N的坐标为()A.(5,3)B.(3,5)C.(5,3)或(﹣3,3)D.(3,5)或(3,﹣3)二.填空题。

(每小题4分,共24分)11.如果用有序数对(1,4)表示第一单元4号的住户,则第二单元6号住户用有序数对表示为 .12.36的算式平方根是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1)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a+1,a -1)在x 轴上,则a= . 15.对于任意不相等的两个数a ,b ,定义一种运算如下:a ×b=√a+b a -b,如3×2=√3+23-2,那么6×3= .16.已知a ,b 都是实数,若|a -2|+√b -4=0,则√ab a= . 三.解答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4|+=0,则c的值可以为()A.5B.6C.7D.8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直角B.三角形的中线是射线C.三角形的高是线段D.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外部3.下列各图中,正确画出△ABC中AC边上的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4.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 ≌△ADC,这样就有∠QAE=∠P 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5.如图,点A、D、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EF,AB=EF,∠B=∠F,AE=10,AC =6,则CD的长为()A.2B.4C.4.5D.36.若一个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44°,则这个正n边形的所有对角线的条数是()A.7B.10C.35D.707.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B于点E,△ABC的面积为7,AB=4,DE =2,则AC的长是()A.4B.3C.6D.58.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 ≌△CDE.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9.如图,点B、E在线段CD上,若∠C=∠D,则添加下列条件,不一定能使△ABC≌△EFD的是()A.BC=FD,AC=ED B.∠A=∠DEF,AC=EDC.AC=ED,AB=EF D.∠ABC=∠EFD,BC=FD10.如图,已知AB=AC,AE=AF,BE与CF交于点D,则对于下列结论:①△ABE≌△ACF;②△BDF≌△CDE;③D在∠BAC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是()A.①B.②C.①和②D.①②③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如图,自行车的三角形支架,这是利用三角形具有性.12.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4cm,则它的周长为.13.若△ABC的三个内角满足,则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14.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15.如图,点F、C在线段BE上,且∠1=∠2,BC=EF,若要使△ABC≌△DEF,则还须补充一个条件.(只要填一个)16.如图,D为Rt△ABC中斜边BC的中点,过D作BC的垂线,交AC于E,且AE=DE,若BC=12cm,则AB的长为cm.17.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18.下列说法:①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②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③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④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⑤两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有.(填序号)19.如图,△ABC≌△CDA,AD、BC交于点P,∠BCA=40°,则∠APB=(度).20.如图,△ABC中,点A的坐标为(0,1),点C的坐标为(4,3).如果要使以点A、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那么点D的坐标是.三.解答题(21题10分,22题12分,23题12分、24题12分、25题14分,共60分)21.(10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少180°.(1)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和内角和;(2)从该多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则所作的对角线条数为,此时多边形中有个三角形.22.(12分)如图,已知AD∥BC,AF=CE,AD=BC,E、F都在直线AC上,写出DE与BF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23.(12分)如图,△ABC中,∠ACB=90°,DC=AE,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点C作CF⊥AE,垂足为点F,过点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点D(1)求证:AC=CB;(2)若AC=12cm,求BD的长.24.(12分)如图,AC平分∠BCD,AB=AD,AE⊥BC于E,AF⊥CD于F.(1)若∠ABE=60°,求∠CDA的度数.(2)若AE=2,BE=1,CD=4.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25.(14分)在数学探究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的探究问题,请你一起来探究:已知:C是线段AB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AB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CE和BCD,联结AD、BE交于点P.(1)如图1,当点C在线段AB上移动时,线段AD与BE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当点C在直线AB外,且∠ACB<120°,上面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不成立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APE的大小是否随着∠ACB的大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若变化,写出变化规律,若不变,请求出∠APE的度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若a、b、c为△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4|+=0,则c的值可以为()A.5B.6C.7D.8【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b的值,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从而确定c的可能值;【解答】解:∵|a﹣4|+=0,∴a﹣4=0,a=4;b﹣2=0,b=2;则4﹣2<c<4+2,2<c<6,5符合条件;故选: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直角B.三角形的中线是射线C.三角形的高是线段D.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外部【分析】根据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一个直角,错误;B、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错误;C、三角形的高是线段,正确;D、锐角三角形的高总在三角形的内部,而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则不一定,错误;故选:C.3.下列各图中,正确画出△ABC中AC边上的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分析】根据高的定义对各个图形观察后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三角形高线的定义,AC边上的高是过点B向AC作垂线垂足为E,纵观各图形,①②③都不符合高线的定义,④符合高线的定义.故选:D.4.如图,小敏做了一个角平分仪ABCD,其中AB=AD,BC=DC.将仪器上的点A与∠PRQ的顶点R重合,调整AB和AD,使它们分别落在角的两边上,过点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PRQ的平分线.此角平分仪的画图原理是:根据仪器结构,可得△ABC ≌△ADC,这样就有∠QAE=∠P AE.则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分析】在△ADC和△ABC中,由于AC为公共边,AB=AD,BC=DC,利用SSS定理可判定△ADC≌△ABC,进而得到∠DAC=∠BAC,即∠QAE=∠P AE.【解答】解:在△ADC和△ABC中,,∴△ADC≌△ABC(SSS),∴∠DAC=∠BAC,即∠QAE=∠P AE.故选:D.5.如图,点A、D、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EF,AB=EF,∠B=∠F,AE=10,AC =6,则CD的长为()A.2B.4C.4.5D.3【分析】先证明△ABC≌△EFD,得出AC=ED=6,再求出AD=AE﹣ED=4,即可得出CD=AC﹣AD=2.【解答】解:∵AB∥EF,∴∠A=∠E,在△ABC和△EFD中,,∴△ABC≌△EFD(ASA),∴AC=ED=6,∴AD=AE﹣ED=10﹣6=4,∴CD=AC﹣AD=6﹣4=2.故选:A.6.若一个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44°,则这个正n边形的所有对角线的条数是()A.7B.10C.35D.70【分析】由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44°结合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即可得出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n的值,将其代入中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一个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44°,∴144n=180×(n﹣2),解得:n=10.这个正n边形的所有对角线的条数是:==35.故选:C.7.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DE⊥AB于点E,△ABC的面积为7,AB=4,DE =2,则AC的长是()A.4B.3C.6D.5【分析】过点D作DF⊥AC于F,然后利用△ABC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过点D作DF⊥AC于F,∵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DE=DF=2,∴S△ABC=×4×2+AC×2=7,解得AC=3.故选:B.8.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 ≌△CDE.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已知条件与全等的判定方法对选项一一进行分析论证,排除错误答案.【解答】解:∵AD是△ABC的中线,∴BD=CD,又∠CDE=∠BDF,DE=DF,∴△BDF≌△CDE,故④正确;由△BDF≌△CDE,可知CE=BF,故①正确;∵AD是△ABC的中线,∴△ABD和△ACD等底等高,∴△ABD和△ACD面积相等,故②正确;由△BDF≌△CDE,可知∠FBD=∠ECD∴BF∥CE,故③正确.故选:D.9.如图,点B、E在线段CD上,若∠C=∠D,则添加下列条件,不一定能使△ABC≌△EFD的是()A.BC=FD,AC=ED B.∠A=∠DEF,AC=EDC.AC=ED,AB=EF D.∠ABC=∠EFD,BC=FD【分析】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HL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添加BC=FD,AC=ED可利用SAS判定△ABC≌△EFD,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添加∠A=∠DEF,AC=ED可利用ASA判定△ABC≌△EFD,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添加AC=ED,AB=EF不能判定△ABC≌△EFD,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添加∠ABC=∠EFD,BC=FD可利用ASA判定△ABC≌△EFD,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10.如图,已知AB=AC,AE=AF,BE与CF交于点D,则对于下列结论:①△ABE≌△ACF;②△BDF≌△CDE;③D在∠BAC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是()A.①B.②C.①和②D.①②③【分析】如图,证明△ABE≌△ACF,得到∠B=∠C;证明△CDE≌△BDF;证明△ADC ≌△ADB,得到∠CAD=∠BAD;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AD;在△ABE与△ACF中,,∴△ABE≌△ACF(SAS);∴∠B=∠C;∵AB=AC,AE=AF,∴BF=CE;在△CDE与△BDF中,,∴△CDE≌△BDF(AAS),∴DC=DB;在△ADC与△ADB中,,∴△ADC≌△ADB(SAS),∴∠CAD=∠BAD;综上所述,①②③均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1.如图,自行车的三角形支架,这是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解答.【解答】解: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这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为:稳定性.12.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6cm、4cm,则它的周长为16cm或14cm.【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两种情况:①当腰长为6cm时,②当腰长为4cm时,解答出即可.【解答】解:当4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6,4、6、6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6(cm);当4为腰时,其它两边为4和6,4、4、6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4(cm).综上所述,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4cm或16cm.故答案为:14cm或16cm.13.若△ABC的三个内角满足,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分析】由于,则∠C=3∠A,∠B=2∠A,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B+∠C=180°,即∠A+2∠A+3∠A=180°,然后分别计算出∠A、∠B、∠C,再根据三角形的分类进行判断.【解答】解:∵,∴∠C=3∠A,∠B=2∠A,∵∠A+∠B+∠C=180°,∴∠A+2∠A+3∠A=180°,∴∠A=30°,∴∠B=60°,∠C=90°,∴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14.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75°.【分析】根据三角板的常数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1的度数,再根据直角等于90°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如图,∠1=45°﹣30°=15°,∠α=90°﹣∠1=90°﹣15°=75°.故答案为:75°15.如图,点F、C在线段BE上,且∠1=∠2,BC=EF,若要使△ABC≌△DEF,则还须补充一个条件AC=DF.(只要填一个)【分析】要使△ABC≌△DEF,已知∠1=∠2,BC=EF,添加边的话应添加对应边,符合SAS来判定.【解答】解:补充AC=DF.∵∠1=∠2,BC=EF,AC=DF∴△ABC≌△DEF,故填AC=DF.16.如图,D为Rt△ABC中斜边BC的中点,过D作BC的垂线,交AC于E,且AE=DE,若BC=12cm,则AB的长为6cm.【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先证明△DBE≌△AB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来求AB的长度.【解答】解:连接BE.∵D为Rt△ABC中斜边BC的中点,∴BD=BC=6cm,∵过D作BC的垂线,交AC于E,∴∠A=∠BDE=90°,在Rt△DBE和Rt△ABE中,,∴Rt△DBE≌Rt△ABE(HL),∴AB=BD=6cm.故答案为:6.17.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270°.【分析】根据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可得∠1+∠2+∠A+∠B=36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90°,进而可得∠1+∠2的和.【解答】解:∵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和为90°∴∠1+∠2=360°﹣(∠A+∠B)=360°﹣90°=270°.∴∠1+∠2=270°.故答案为:270°.18.下列说法:①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②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③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④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⑤两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有①⑤.(填序号)【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分类、正多边形、三角形全等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①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正确;②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错误;③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错误;④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错误;⑤两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正确;故答案为:①⑤19.如图,△ABC≌△CDA,AD、BC交于点P,∠BCA=40°,则∠APB=80(度).【分析】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出∠BCA=∠DAC=40°,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APB=∠BCA+∠DAC=80°.【解答】解:∵△ABC≌△CDA,∴∠BCA=∠DAC=40°,∴∠APB=∠BCA+∠DAC=80°.故答案为80.20.如图,△ABC中,点A的坐标为(0,1),点C的坐标为(4,3).如果要使以点A、B、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那么点D的坐标是(4,﹣1)或(﹣1,3)或(﹣1,﹣1).【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A、B、C的坐标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符合题意的有3个,如图,∵点A、B、C坐标为(0,1),(3,1),(4,3),∴D1的坐标是(4,﹣1),D2的坐标是(﹣1,3),D3的坐标是(﹣1,﹣1),故答案为:(4,﹣1)或(﹣1,3)或(﹣1,﹣1).三.解答题(21题10分,22题12分,23题12分、24题12分、25题14分,共60分)21.(10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少180°.(1)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和内角和;(2)从该多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则所作的对角线条数为(n﹣3),此时多边形中有(n﹣2)个三角形.【分析】(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3倍少180°,而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因而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900°.(2)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设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n,就得到方程,从而求出边数,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1)360°×3﹣180°=1080°﹣180°=900°.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和内角和是900°;(2)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内角和为180°(n﹣2),依题意得:180(n﹣2)=360×3﹣180,解得n=7,则从该多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则所作的对角线条数为(n﹣3),此时多边形中有(n ﹣2)个三角形.故答案为:(n﹣3),(n﹣2).22.(12分)如图,已知AD∥BC,AF=CE,AD=BC,E、F都在直线AC上,写出DE与BF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分析】结论:DE=BF,DE∥BF.只要证明△ADE≌△CBF(SAS),即可推出DE=BF,∠AED=∠CFB,推出180°﹣∠AED=180°﹣∠CFB,推出∠DEF=∠EFB,可得DE ∥BF.【解答】解:结论:DE=BF,DE∥BF.理由:∵AF=EC,∴AF﹣EF=EC﹣EF,即AE=CF;∵AD∥BC∴∠A=∠C.在△ABC和△DEF中,,∴△ADE≌△CBF(SAS),∴DE=BF,∠AED=∠CFB,∴180°﹣∠AED=180°﹣∠CFB,∴∠DEF=∠EFB,∴DE∥BF23.(12分)如图,△ABC中,∠ACB=90°,DC=AE,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点C作CF⊥AE,垂足为点F,过点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点D(1)求证:AC=CB;(2)若AC=12cm,求BD的长.【分析】(1)由“AAS”可证△DBC≌△ECA,可得AC=BC;(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中线的性质可求解.【解答】证明:(1)∵DB⊥BC,AE⊥CD,∴∠DBC=∠ACE=∠AFC=90°,∵∠DCB+∠ACF=90°,∠ACF+∠EAC=90°,∴∠DCB=∠EAC,且DC=AE,∠DBC=∠ACE=90°∴△DBC≌△ECA(AAS)∴AC=BC(2)∵AE是BC边上的中线,∴CE=BE=BC=AC=6cm,∵△DBC≌△ECA∴DB=CE=6cm24.(12分)如图,AC平分∠BCD,AB=AD,AE⊥BC于E,AF⊥CD于F.(1)若∠ABE=60°,求∠CDA的度数.(2)若AE=2,BE=1,CD=4.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分析】(1)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证得AE=AF,进而证出△ABE≌△ADF,再得出∠CDA=120°;(2)四边形AECD的面积化为△AEC的面积+△ACD的面积,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结论.【解答】解:(1)∵AC平分∠BCD,AE⊥BCAF⊥CD,∴AE=AF,在Rt△ABE和Rt△ADF中,,∴Rt△ABE≌Rt△ADF,∴∠ADF=∠ABE=60°,∴∠CDA=180°﹣∠ADF=120°;(2)由(1)知:Rt△ABE≌Rt△ADF,∴FD=BE=1,AF=AE=2,CE=CF=CD+FD=5,∴BC=CE+BE=6,∴四边形AECD的面积=△AEC的面积+△ACD的面积=CE•AE+=×2×5+×4×2=9.25.(14分)在数学探究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的探究问题,请你一起来探究:已知:C是线段AB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分别以AC、BC为边,在AB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CE和BCD,联结AD、BE交于点P.(1)如图1,当点C在线段AB上移动时,线段AD与BE的数量关系是:AD=BE.(2)如图2,当点C在直线AB外,且∠ACB<120°,上面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不成立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APE的大小是否随着∠ACB的大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若变化,写出变化规律,若不变,请求出∠APE的度数.【分析】(1)直接写出答案即可.(2)证明△ECB≌△ACD即可.(3)由(2)得到∠CEB=∠CAD,此为解题的关键性结论,借助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ACE、△CBD均为等边三角形,∴AC=EC,CD=CB,∠ACE=∠BCD,∴∠ACD=∠ECB;在△ACD与△ECB中,,∴△ACD≌△ECB(SAS),∴AD=BE,故答案为AD=BE.(2)AD=BE成立.证明:∵△ACE和△BCD是等边三角形∴EC=AC,BC=DC,∠ACE=∠BCD=60°,∴∠ACE+∠ACB=∠BCD+∠ACB,即∠ECB=∠ACD;在△ECB和△ACD中,,∴△ECB≌△ACD(SAS),∴BE=AD.(3))∠APE不随着∠ACB的大小发生变化,始终是60°.如图2,设BE与AC交于Q,由(2)可知△ECB≌△ACD,∴∠BEC=∠DAC又∵∠AQP=∠EQC,∠AQP+∠QAP+∠APQ=∠EQC+∠CEQ+∠ECQ=180°∴∠APQ=∠ECQ=60°,即∠APE=60°.第21 页共21 页。

八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人教版-25年初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八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十二章】人教版-25年初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0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5.难度系数:0.85。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6,2,3B.3,3,3C.4,3,8D.4,3,72.如图,生活中都把自行车的几根梁做成三角形的支架,这是利用三角形的()A.全等形B.稳定性C.灵活性D.对称性3.如图,CM是△ABC的中线,AB=10cm,则BM的长为()A.7cm B.6cm C.5cm D.4cm4.画△ABC的BC边上的高AD,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A.B.C.D.5.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540°,则它的边数为()A.4B.5C.6D.86.请仔细观察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等于已知角∠AOB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的图形的全等这一章的知识,说明画出∠A′O′B′=∠AOB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7.如图,△ABE≌△ACF,若AB=5,AE=2,则EC的长度是( )A.2B.3C.4D.58.如图,若要用“HL”证明Rt△ABC≌Rt△ABD,则还需补充条件()A.∠BAC=∠BAD B.∠C=∠D C.AC=AD D.BC=AD9.如图,在Rt△ABC中,∠C=90°,∠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点D,CD=3,则点D到AB的距离是()A.6B.2C.3D.410.如图,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C,则∠1+∠2的度数为()A.210°B.250°C.270°D.300°11.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方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②③去12.如图1,∠DEF=20°,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直线EF折叠成图2,再沿折痕为BF折叠成图3,则∠CFE 的度数为()A.100°B.120°C.140°D.160°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3.在Rt△ABC中,∠C=90°,∠A=40°,则∠B= .14.如图,CD是△ABC的高,∠ACB=90°.若∠A=35°,则∠BCD的度数是.15.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1的度数是.16.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6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17.如图,BP 是△ABC 中∠ABC 的平分线,CP 是∠ACB 的外角的平分线,如果∠ABP=15°,∠ACP=50°,则∠P=°.18.如图,在射线OA,OB上分别截取OA1=OB1,连接A1B1,在B1A1、B1B上分别截取B1A2=B1B2,连接A2B2,…按此规律作下去,若∠A1B1O=α,则∠A2023B2023O=.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计算:|―2|―6×―+(―4)2+8.20.(6分)解不等式组2x+1>x―123x―1≤5,并写出它的所有正整数解.21.(8分)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0,OA=OC,OB=OD,求证:DC//AB.22.(8分)如图△ABC中,∠A=40°,∠ABC=∠C.(1)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点D(用直尺和圆规按照要求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求∠BDC的大小.23.(10分)某校学生处为了了解全校1200名学生每天在上学路上所用的时间,随机调查了30名学生,下面是某一天这30名学生上学所用时间(单位:分钟):20,20,30,15,20,25,5,15,20,10,15,35,45,10,20,25,30,20,15,20,20,10,20,5,15,20,20,20,5,15.通过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到如下不完全的统计图.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条形统计图;(2)这30名学生上学所用时间的中位数为______ 分钟,众数为______ 分钟;(3)若随机问这30名同学中其中一名学生的时间,最有可能得到的回答是______ 分钟;(4)估计全校学生上学所用时间在20分钟及以下的人数.24.(10分)中央大街工艺品店销售冰墩墩徽章和冰墩墩摆件,若购买4个冰墩墩徽章和2个冰墩墩摆件需要130元,购买3个冰墩墩徽章和5个冰墩墩摆件需要220元.(1)求每个冰墩墩徽章和每个冰墩墩摆件各需要多少钱?(2)若某旅游团计划买冰墩墩徽章和冰墩墩摆件共50个,所用钱数不超过1150元,则该旅游团至少买多少个冰墩墩徽章?25.(12分)如图,已知△ABC中,AC=CB=20cm,AB=16cm,点D为AC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AB上以6cm/s的速度由A点向B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C上由点B向C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APD与△BQP是否全等?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APD与△BQP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B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A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26.(12分)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为BC的中点.点E是直线AB上的一动点,连接DE,作DF⊥DE交直线AC于点F.(1)如图1,若点E与点A重合时,请你直接写出线段DE与DF的数量关系;(2)如图2,若点E在线段AB上(不与A、B重合)时,请判断线段DE与D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点E在AB的延长线上时,线段DE与D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满足上面(2)中的结论?请利用图3画图并说明理由.。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1.如果AD是△ABC的中线,那么下列结论:CB; ②AB=AC; ③S△ABD=S△ACD.其中一定成立的有() ①BD=12A. 3个B. 2个C. 1个D. 0个2.若一个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44∘,则这个正n边形的所有对角线的条数是()A. 7B. 10C. 35D. 703.已知a,b,c是△ABC的三条边长,化简|a+b−c|−|c−a−b|的结果为()A. 2a+2b−2cB. 2a+2bC. 2cD. 04.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开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不可能()A. 都是直角三角形B. 都是钝角三角形C. 都是锐角三角形D. 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5.把一个多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截下一个三角形后,变成一个十八边形,则原多边形纸片的边数不可能是()A. 16B. 17C. 18D. 196.在△ABC中,,则此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7.画△ABC中AB边上的高,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A. B.C. D.8.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A. 6<L<15B. 6<L<16C. 11<L<13D. 10<L<169.如图,在△ABC中,∠BAC=90°,BD平分∠ABC,CD//AB交BD于点D,已知∠ACB=34°,则∠D的度数为()A. 30°B. 28°C. 26°D. 34°10.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 ∠A=2∠B=3∠CB. ∠B+∠A=∠CC. 两个内角互余D. ∠A:∠B:∠C=2:3:511.如图,三角形纸片ABC中,∠A=65°,∠B=75°,将∠C沿DE对折,使点C落在△ABC外的点C′处,若∠1=20°,则∠2的度数为()A. 80°B. 90°C. 100°D. 110°12.如图,有一条等宽纸带,按图折叠时(图中标注的角度为40°),那么图中∠ABC的度数等于()A. 70°B. 60°C. 50°D. 4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13.如图,△ABC中,∠A=55°,将△ABC沿DE翻折后,点A落在BC边上的点A′处.如果∠A′EC=70°,那么∠A′DB的度数为______.14.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是BC、AD、CE的中点,且S△ABC=4,则S△BEF=.15.如图,小林从P点向西直走8米后,向左转,转动的角度为α,再走8米,如此重复,小林共走了72米回到点P,则α为______.16.已知AH为△ABC的高,若∠B=40°,∠ACH=65°,则∠BAC的度数为______°.17.如图,木工师傅做完门框后,为了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所示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图中的AB、CD),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及答案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及答案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C D.2. 如图,ABC DEF ≌△△,若100A ∠=°,47F ∠=°,则E ∠的度数为( )A. 100°B. 53°C. 47°D. 33°3. 如图,ABC DEF ≌△△,点D ,E 在直线AB 上,4BE =,1AE =,则DE 的长为( )A. 5B. 4C. 3D. 24. 等腰三角形一边为4,一边为3,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A. 10cmB. 11cmC. 6cm 或8cmD. 10cm 或11cm5. A 、B 、C 三名同学玩“抢凳子”游戏.他们所站的位围成一个ABC ,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凳,谁先抢到凳子谁获胜,为保证游戏公平,则凳子应放的最适当的位置是在ABC 的( )A.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 三边中线的交点C. 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D. 三边高的交点 6. 如图1,已知三角形纸片ABC ,AB AC =,50A ∠=°,将其折叠,如图2所示,使点A 与点B重.的合,折痕为ED ,点E ,D 分别在AB ,AC 上,那么DBC ∠的度数为( )A. 10°B. 15°C. 20°D. 30°7. 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36cm ,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 ,OD BC ⊥于点D ,若3cm OD =,则ABC 的面积是( )A. 248cmB. 254cmC. 260cmD. 266cm8. 如图,点P 为定角AOB ∠的平分线上的一个定点,且MPN ∠与AOB ∠互补,若MPN ∠在绕点P 旋转的过程中,其两边分别与OA OB ,交于点M N ,,则一下结论:①PM PN =恒成立;②OM ON +的值不变;③四边形PMON MN 的长不变;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个A. 1B. 2C. 3D. 4二、填空题9. 如图,已知AD BC =,要使ABC CDA △△≌,还要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______.(只需填上一个正确的条件).10. 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BC AB AC ,,上的点,若B C BF CD ∠=∠=,,54BD CE EDF =∠=°,,则A ∠=________.11. 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条ABCD 沿EF 折叠,若154∠=°,则FGE ∠=_______.12. 如图,在3×3的方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则1∠与2∠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13. 如图所示.A ,B ,C ,D 是四个村庄,B ,D ,C 在一条东西走向公路的沿线上,1km BD =,1km DC =,村庄A 与C ,A 与D间也有公路相连,且公路AD 是南北走向,3km AC =,只有A ,B 之间由于间隔了一个小湖,所以无直接相连的公路.现决定在湖面上造一座斜拉桥,测得 1.2km AE =,0.7km BF =,则建造的斜拉桥长至少有____________km .14. 如图,在ABC 中,4AB =, 5.5AC =,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则AMN 的周长为_________.15. 如图,ABC 的面积为212cm ,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点P ,则P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2cm .16. 如图,射线OA OB ,上分别截取11OA OB =,连接11A B ,在11B A 、1B B 上分别截取1212B A B B =,连接22A B ,…按此规律作下去,若11A B O α∠=,则20232023A B O ∠=______.17. 如图,7cm AB =,60CAB DBA ∠=∠=°,5cm AC =,点P 在线段AB 上以2cm/s 的速度由点A 向点B 运动,同时点Q 在射线BD 上运动,当点P 运动结束时,点Q 随之结束运动,当点P Q ,运动到某处时有ACP △与BPQ 全等,则Q 的运动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cm/s .18. 如图,在ABC 中,BA BC =,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点M N 、分别为BD BC 、上动点,若4BC =,ABC 的面积为6,则CM MN +的最小值为_______.在的三、解答题19. 如图,在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画出与ABC 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的A B C ′′′ .(2)A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3)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在答题纸上图中标出),使PB PC +的长最短.20. 如图,已知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E =,AC DF =,BE CF =,AC 与DE 交于点G .(1)求证:ABC DEF ≌△△;(2)若50B ∠=°,60ACB ∠=°,求EGC ∠的度数.21. 麒麟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数学知识测一池塘的长度,他们所绘如图,点B ,F ,C (点F ,C 之间不能直接测量,为池塘的长度),点A ,D 在l 的异侧,且AB DE ∥,A D ∠=∠,测得AB DE =.(1)求证:ABC DEF ≌△△;(2)若100m 30m BE BF ==,,求池塘FC 的长. 2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BC CD =,AC DE =,90B DCE ∠=∠=°,AC 与DE 相交于点F .(1)求证:ABC ECD ∆≅∆(2)判断线段AC 与D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3. 如图,在ABC 中,DM EN 、分别垂直平分AC 和BC ,交AB 于M N 、两点,DM 与EN 相交于点F .(1)若CMN 的周长为15cm ,求AB 的长;(2)若70MFN ∠=°,求MCN ∠的度数.24. 如图,已知ABC ,点P 为BAC ∠的平分线上一点,PE AB ⊥,PF AC ⊥,垂足分别为E 、F(1)求证∶ PE PF =(2)若BE CF =,求证:点P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25. 如图,已知ABC (AC AB BC <<),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完成下列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如图1,在AB 边上寻找一点M ,使AMC ACB ∠=∠;(2)如图2,在BC 边上寻找一点N ,使得NA NB BC +=.26. 如图甲,已知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说明ADC CEB △≌△.(2)说明AD BE DE +=.(3)已知条件不变,将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乙位置时,若3DE =、 5.5AD =,则BE=_____.27. 阅读理解:【概念学习】定义①: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等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那么称这两个三角形互为“形似三角形”.定义②: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来三角形是“形似三角形”,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巧妙分割线”.【概念理解】(1)如图1,在ABC 中,36A ∠=°,AB AC =,CD 平分ACB ∠,则CBD △与ABC ______(填“是”或“不是”)互为“形似三角形”.的(2)如图2,在ABC 中,CD 平分ACB ∠,36A ∠=°,48B ∠=°,求证:CD 为ABC 的“巧妙分割线”;【概念应用】(3)在ABC 中,45A ∠=°,CD 是ABC 的巧妙分割线,直接写出ACB ∠的度数.28. 在ABC 中,,8AB AC BC ==,点M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A 移动,同时点N 从点C 出发沿线段AC 的延长线移动,点M ,N 移动的速度相同,MN 与BC 相交于点D .(1)如图1,过点M 作//ME AC ,交BC 于点E ;①图中与BBBB 相等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②求证:DME DNC ≌;(2)如图2,若60A ∠=°,当点M 移动到AABB 的中点时,求CCCC 的长度;(3)如图3,过点M 作MF BC ⊥于点F ,在点M 从点B 向点A (点M 不与点A ,B 重合)移动的过程中,线段BF 与CCCC 的和是否保持不变?若保持不变,请直接写出BF 与CCCC 的长度和;若改变,请说明理由.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C. 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逐项分析判断即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详解】解:选项A 、B 、D 均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所以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2. 如图,ABC DEF ≌△△,若100A ∠=°,47F ∠=°,则E ∠的度数为( )A. 100°B. 53°C. 47°D. 33°【答案】D【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00D A ∠=∠=°,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ABC DEF ≌△△,100A ∠=°,∴100D A ∠=∠=°,在DEF 中,47F ∠=°,∴18033E D E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 3. 如图,ABC DEF ≌△△,点D ,E 在直线AB 上,4BE =,1AE =,则DE 的长为( )A. 5B. 4C. 3D. 2【答案】A【解析】 【分析】由ABC DEF ≌△△,可得DE AB =,由点D ,E 在直线AB 上,可得DE AB AE BE ==+,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ABC DEF ≌△△,∴DE AB =,∵点D ,E 在直线AB 上,∴5DE AB AE BE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4. 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4,一边为3,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A. 10cmB. 11cmC. 6cm 或8cmD. 10cm 或11cm 【答案】D【解析】【分析】分边4是底边和腰长两种情况讨论,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然后求解即可.【详解】解:若4是底边,则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3、3,能组成三角形,周长43310=++=,若4是腰,则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3,能组成三角形,周长44311=++=,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周长是10或11.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并判断是否能组成三角形.5. A 、B 、C 三名同学玩“抢凳子”游戏.他们所站的位围成一个ABC ,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凳,谁先抢到凳子谁获胜,为保证游戏公平,则凳子应放的最适当的位置是在ABC 的( )A.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 三边中线的交点C. 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D. 三边高的交点【答案】A【解析】【分析】为使游戏公平,要使凳子到三个人的距离相等,于是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可知,要放在三边中垂线的交点上.【详解】解: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要放在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上.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能力,要注意培养.想到要使凳子到三个人的距离相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 如图1,已知三角形纸片ABC ,AB AC =,50A ∠=°,将其折叠,如图2所示,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ED ,点E ,D 分别在AB ,AC 上,那么DBC ∠的度数为( )A. 10°B. 15°C. 20°D. 30°【答案】B【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根据50A ∠=°,AB AC =可求得180652A ABC °−∠∠==°,结合折叠的性质,得到50ABD A ∠=∠=°根据15DBC ABC ABD ∠=∠−∠=°,选择即可.【详解】.∵50A ∠=°,AB AC =,∴180652A ABC °−∠∠==°, 折叠的性质,得到50ABD A ∠=∠=°, ∴15DBC ABC ABD ∠=∠−∠=°,故选B .7. 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36cm ,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 ,OD BC ⊥于点D ,若3cm OD =,则ABC 的面积是( )A. 248cmB. 254cmC. 260cmD. 266cm【答案】B【解析】 【分析】过点O 作OE ⊥AB 于点E ,OF ⊥AC 于点F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得OD =OE =OF =3cm ,再由ABC ABO CBO CAO S S S S =++ ,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过点O 作OE ⊥AB 于点E ,OF ⊥AC 于点F ,∵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 ,OD BC ⊥,∴OD =OE ,OD =OF ,∴OD =OE =OF =3cm ,∵ABC 的周长是36cm ,∴AB +BC +AC =36cm ,∵ABC ABO CBO CAO S S S S =++ ,∴()21111136354cm 22222ABC S AB OE CB OD CA OF AB BC AC OD =⋅+⋅+⋅=++⋅=××=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上点到角两边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 8. 如图,点P 为定角AOB ∠的平分线上的一个定点,且MPN ∠与AOB ∠互补,若MPN ∠在绕点P 旋转的过程中,其两边分别与OA OB ,交于点M N ,,则一下结论:①PM PN =恒成立;②OM ON +的值不变;③四边形PMON 的面积不变;④MN 的长不变;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个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作PE OA PF OB ⊥⊥,,可得PE PF OE OF MPE NPF == ,,≌,由此可判定①②③,连接EF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判定④,由此即可求解.【详解】解:∵点P 在AOB ∠∴AOP BOP ∠=∠,如图所示,过点P 作PE OA ⊥于点E ,作PF OB ⊥于点B ,∴90PEO PFO ∠=∠=°,PE PF =,OE OF =,∴在四边形PEOF 中,180EOF EPF ∠+∠=°,∵180AOB MPN ∠+∠=°,∴MPN EPF ∠=∠,即MPE EON EON NOF ∠+∠=∠+∠,∴MPE NPF ∠=∠,∴()MPE NPF SAS ≌,∴PM PN =,故①正确;由①正确可得,ME NF =,∴22OM ON OE EM OF NF OE OF +=++−==,故②正确;由MPE NPF ≌可得MPE NPF S S = ,∴MPE EPO OPN EPO OPN NPF PMON PEOF S S S S S S S S ++=++== 四边形四边形,∴四边形PMON 的面积是定值,故③正确;如图所示,连接EF ,由上述结论可得,PM PN PE PF ==,,MPN EPF ∠=∠,PM PE >,PN PF >,∴MN CD ≠,即MN 的长度发生变化,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③,共3个,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旋转的性质,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掌握添加合理的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9. 如图,已知AD BC =,要使ABC CDA △△≌,还要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______.(只需填上一个正确的条件).【答案】AB CD =(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求解,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ABC 与CDA 中,∵AB CD BC AD AC CA = = =,在∴()SSS ABC CDA △≌△,∴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AB CD =,故答案为:AB CD =.10. 如图,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BC AB AC ,,上的点,若B C BF CD ∠=∠=,,54BD CE EDF =∠=°,,则A ∠=________.【答案】72°##72度【解析】【分析】由“SAS ”可证≌BDF CED ,可得BFD CDE ∠=∠,由外角的性质可得54B EDF ∠=∠=°,可求解.【详解】解:在BDF 和CED △中,===BF CD B C BD CE∠∠ ,∴()SAS BDF CED ≌ ,∴BFD CDE ∠=∠,∵FDC B BFD FDE EDC ∠=∠+∠=∠+∠,∴54B EDF ∠=∠=°,∴54C ∠=°∴180180545472A B C ∠=°−∠−∠=°−°−°=°,故答案为:72°.【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11. 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条ABCD 沿EF 折叠,若154∠=°,则FGE ∠=_______.【答案】72°##72度【解析】【分析】先证明154DEF ∠=∠=°,AEG FGE ∠=∠,由折叠可得54DEF GEF ∠=∠=°,利用平角的含义可得18025472AEG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154∠=°,AD BC ∥,∴154DEF ∠=∠=°,AEG FGE ∠=∠, 由折叠可得:54DEF GEF ∠=∠=°,∴18025472AEG ∠=°−×°=°,∴72FGE ∠=°.故答案为:7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熟记轴对称的性质与平行线的性质求解角度的大小是解本题的关键.12. 如图,在3×3的方格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则1∠与2∠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答案】1290∠+∠=° 【解析】【分析】证明ABC DEF ≌△△得出2DEF ∠=∠,根据190DEF ∠+∠=°即可得出1290∠+∠=°. 【详解】解:根据网格特点可知,90ACB DFE ∠=∠=°,EF BC =,AC DF =,∴ABC DEF ≌△△,∴2DEF ∠=∠,∵190DEF ∠+∠=°,∴1290∠+∠=°.故答案为:129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3. 如图所示.A ,B ,C ,D 是四个村庄,B ,D ,C 在一条东西走向公路的沿线上,1km BD =,1km DC =,村庄A 与C ,A 与D间也有公路相连,且公路AD 是南北走向,3km AC =,只有A ,B 之间由于间隔了一个小湖,所以无直接相连的公路.现决定在湖面上造一座斜拉桥,测得 1.2km AE =,0.7km BF =,则建造的斜拉桥长至少有____________km .【答案】1.1【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SAS)ADB ADC ≌ ,进而得出3km AB AC ==,这样可以得出斜拉桥长度.【详解】解:由题意知:BD CD =,90BDA CDA ∠∠==°,∵在ADB 和ADC 中, DB DC ADB ADC AD AD = ∠=∠ =, ∴(SAS)ADB ADC ≌ ,∴3km AB AC ==,故斜拉桥至少有3 1.20.7 1.1km −−=,故答案为1.1.【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根据已知得出(SAS)ADB ADC ≌ 是解题的关键. 14. 如图,在ABC 中,4AB =, 5.5AC =,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则AMN 的周长为_________.【答案】9.5【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平行线的性质和可得ME MB NE NC ==,,进而求解. 【详解】解∶BE 平分ABC ∠,,ABE EBC ∴∠=∠MN BC ∥,MEB EBC ∴∠=∠,MEB ABE ∴∠=∠,MB ME ∴=同理可得∶NE NC =,9.5AMN C AM AN MN AM AN ME EN AM AN MB NC AB AC ∴=++=+++=+++=+= 故答案为∶9.5【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15. 如图,ABC 的面积为212cm ,AP 垂直B ∠的平分线BP 于点P ,则P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2cm .【答案】6【解析】【分析】延长AP 交BC 于点D ,根据角平分线和垂线的定义,易证()ASA APB DPB ≌,得到12ABP DBP ABD S S S == ,AP DP =,进而得到12ACP DCP ACD S S S == ,即可求出PBC △的面积. 【详解】解:如图,延长AP 交BC 于点D ,BP 平分ABC ∠,ABP DBP ∴∠=∠,AP BP ⊥ ,90APB DPB ∴∠=∠=°,在APB △和DPB 中,ABP DBP BP BPAPB DPB ∠=∠ = ∠=∠, ()ASA APB DPB ∴ ≌,12ABP DBP ABD S S S ∴== ,AP DP =, ACP ∴△和DCP 等底同高,12ACP DCP ACD S S S ∴== , ()1122DPB DCP ABD ACD ABC PBC S S S S S S ∴=+=+= , ABC 的面积为212cm ,21126cm 2PBC S ∴=×= , 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知识,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16. 如图,在射线OA OB ,上分别截取11OA OB =,连接11A B ,在11B A 、1B B 上分别截取1212B A B B =,连接22A B ,…按此规律作下去,若11A B O α∠=,则20232023A B O ∠=______.【答案】20222α【解析】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用α表示出22A B O ∠,依此类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1212B A B B = ,11A B O α∠=, 2212A B O α∴∠=, 同理332111222A B O αα∠=×=, 44312A B O α∠=, 112n n n A B O α−∴∠=, 2023202320222A B O α∴∠=, 故答案为:20222α.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图形的变化规律,依次求出相邻的两个角的差,得到分母成2的指数次幂变化,分子不变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17. 如图,7cm AB =,60CAB DBA ∠=∠=°,5cm AC =,点P 在线段AB 上以2cm/s 的速度由点A 向点B 运动,同时点Q 在射线BD 上运动,当点P 运动结束时,点Q 随之结束运动,当点P Q ,运动到某处时有ACP △与BPQ 全等,则Q 的运动速度是 ________________cm/s .【答案】2或207【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由ACP △与BPQ 全等,分两种情况:AC BP =①,AP BQ =,AC BQ =②,AP BP =,建立方程组求得答案即可,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应用及分情况分析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s t ,点Q 的运动速度为cm /s x ,则2AP tcm =,()72cm PBt =−,cm BQ xt =,①若ACP BPQ △≌△,则AC PB =,AP BQ =,可得:572t =−,2t xt =,解得:2x =,1t =;②若ACP BQP △≌△,则AC BQ =,AP PB =,可得:5xt =,272t t =−, 解得:207x =,74t =; 综上:Q 的运动速度为2cm /s 或20cm /s 7, 故答案为:2或207. 18. 如图,在ABC 中,BA BC =,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点M N 、分别为BD BC 、上的动点,若4BC =,ABC 的面积为6,则CM MN +的最小值为_______.【答案】3【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BBB 垂直平分AC ,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CM AM =,由此可得CM MN AM MN +=+,又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可得当A M N 、、三点共线且AN BC ⊥时AM MN +最短,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AN 的长,即CM MN +的最小值,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如图,连接AM ,∵在ABC 中,BA BC =,BD 平分ABC ∠,∴BD AC ⊥,AD CD =,∴BD 垂直平分AC ,∴CM AM =,∴CM MN AM MN +=+,如图,当A M N 、、三点共线且AN BC ⊥时, CM MN AM MN AN +=+=,此时AN 最小,即CM MN +的值最小,∵162ABC S BC AN =×= , ∴1462AN ××=, 解得3AN =,∴CM MN +的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3.三、解答题19. 如图,在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 、B 、C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中画出与ABC 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的A B C ′′′ .(2)A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3)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在答题纸上图中标出),使PB PC +的长最短.【答案】(1)图见解析(2)72(3)图见解析【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作图,三角形面积计算,轴对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1)先作出点B 、C 关于直线l 对称的点B ′、C ′,然后再顺次连接即可;(2)利用割补法求值三角形的面积即可;(3)连接BC ′,交l 于P ,点P 即为所求.【小问1详解】解:如图所示,A B C ′′′ 即为所求. 【小问2详解】解:111372412131481222222×−××−××−××=−−−=. 故答案为:72. 【小问3详解】解:连接BC ′,交l 于P ,点P 即为所求.连接PC ,根据轴对称可知:PC PC ′=,∴PB PC PB P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当B 、P 、C ′在同一直线上时,BP PC ′+最小,即PB PC +最小.20. 如图,已知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E =,AC DF =,BE CF =,AC 与DE 交于点G .(1)求证:ABC DEF ≌△△(2)若50B ∠=°,60ACB ∠=°,求EGC ∠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 (2)7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是解此题的关键.(1)由BE CF =得出BC EF =,再利用SSS 证明ABC DEF ≌△△即可;(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50DEF B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小问1详解】证明:∵BE CF =,∴BE CE CF CE +=+,即BC 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 AC DF BC EF = = =,∴()SSS ABC DEF ≌;【小问2详解】解:如图:,∵ABC DEF ≌△△,∴50DEF B ∠=∠=°, ∴180180506070EGC GEC GCE ∠=°−∠−∠=°−°−°=°.21. 麒麟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数学知识测一池塘的长度,他们所绘如图,点B ,F ,C (点F ,C 之间不能直接测量,为池塘的长度),点A ,D 在l 的异侧,且AB DE ∥,A D ∠=∠,测得AB DE =.(1)求证:ABC DEF ≌△△;(2)若100m 30m BE BF ==,,求池塘FC 的长. 【答案】(1)见解析 (2)FC 的长是40m【解析】【分析】(1)利用“ASA ”即可求证;(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小问1详解】证明:∵AB DE ∥,∴ABC DEF ∠=∠,在ABC 与DEF 中,ABC DEF AB DEA D ∠=∠ = ∠=∠∴(ASA)ABC DEF ≌ ;【小问2详解】解:∵ABC DEF ≌△△∴BC EF =∴BF FC EC FC +=+,∴BF EC =,∵100m30m BE BF ==, ∴100303040FC =−−=m .答:FC 的长是40m【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相关定理内容是解题关键.2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BC CD =,AC DE =,90B DCE ∠=∠=°,AC 与DE 相交于点F .(1)求证:ABC ECD ∆≅∆(2)判断线段AC 与D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 (2)AC DE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HL 即可证明ABC ECD △△≌.(2)根据ABC ECD △△≌得到BCA CDE ∠=∠,结合90B DCE ∠=∠=°得到90DFC ∠=°,即可得结论.【小问1详解】解:在Rt ABC △和Rt ECD △中AC DE AB EC== , ∴ABC ECD △△≌..【小问2详解】解:AC DE ⊥.理由如下:∵ABC ECD △△≌,∴BCA CDE ∠=∠,∵90B DCE ∠=∠=°,∴90BCA ACD ∠+∠=°,∴90CDE ACD ∠+∠=°,∴180()90DFCCDE ACD ∠=°−∠+∠=°, ∴AC DE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常用的判定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等,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3. 如图,在ABC 中,DM EN 、分别垂直平分AC 和BC ,交AB 于M N 、两点,DM 与EN 相交于点F .(1)若CMN 的周长为15cm ,求AB 的长;(2)若70MFN ∠=°,求MCN ∠的度数.【答案】(1)15cm AB =(2)40°【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的应用及整体思想的应用.(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M CM =,BN CN =,然后求出CMN 的周长AB =;(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求出 MNF NMF ∠+∠,再求出A B ∠∠+,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 ACM ∠=∠,B BCN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小问1详解】解:∵DM 、EN 分别垂直平分AC 和BC ,∴AM CM =,BN CN =,∴CMN 的周长CM MN CN AM MN BN AB =++=++=,∵CMN 的周长为15cm ,∴15cm AB =;【小问2详解】解:∵70MFN ∠=°,∴18070110MNF NMF ∠+∠=°−°=°,∵AMD NMF ∠=∠, BNE MNF ∠=∠,∴110AMD BNE MNF NMF ∠+∠=∠+∠=°,∴909018011070A B AMD BNE ∠+∠=°−∠+°−∠=°−°=°,∵AM CM =,BN CN =,∴A ACM ∠=∠,B BCN ∠=∠,∴()180218027040MCN A B ∠=°−∠+∠=°−×°=°. 24. 如图,已知ABC ,点P 为BAC ∠的平分线上一点,PE AB ⊥,PF AC ⊥,垂足分别为E 、F(1)求证∶ PE PF =(2)若BE CF =,求证:点P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解析】【分析】(1)通过证明APE APF ≌△△,即可求证;(2)连接PB 、PC ,通过证明BPE CPF △≌△,得到BP CP =,即可求证.【小问1详解】证明:∵点P 为BAC ∠的平分线上一点∴BAP FAP ∠=∠∵PE AB ⊥,PF AF ⊥∴90PEA PFA ∠=∠=°在APE 和APF 中BAP FAP PEA PFA AP AP ∠=∠ ∠=∠ =∴()AAS APE APF ≌∴PE PF =【小问2详解】证明:连接PB 、PC ,如下图:由(1)可得:90BEP CFP ∠=∠=°又∵PE PF =,BE CF =∴()SAS BPE CPF ≌∴BP CP =∴点P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25. 如图,已知ABC (AC AB BC <<),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完成下列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如图1,在AB 边上寻找一点M ,使AMC ACB ∠=∠;(2)如图2,BC 边上寻找一点N ,使得NA NB BC +=.在【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1)利用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作图即可;(2)作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N 即可.【详解】解:(1);(2).【点睛】此题考查作图问题,关键是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解答. 26. 如图甲,已知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说明ADC CEB △≌△.(2)说明AD BE DE +=.(3)已知条件不变,将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图乙的位置时,若3DE =、 5.5AD =,则BE=_____. 【答案】(1)见解析 (2)见解析(3)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垂线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点并灵活运用是解此题的关键.(1)由垂线的定义得出90ADC CEB ∠=∠=°,再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BCE =∠∠CAD ,最后利用AAS 证明ADC CEB △≌△即可;(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 CE ,BE CD =,即可得证;(3)由垂线的定义得出90ADC CEB ∠=∠=°,再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BCE =∠∠CAD ,最后利用AAS 证明ADC CEB △≌△,得出 5.5CE AD ==,BE CD =,即可得解.【小问1详解】证明:∵AD MN ⊥于D ,BE MN ⊥于E .∴90ADC CEB ∠=∠=°,∴90DAC ACD ∠+∠=°,∵90ACB ∠=°,∴90BCE ACD ∠+∠=°,∴BCE =∠∠CAD ,∵AC BC =,∴()AAS ADC CEB ≌;【小问2详解】证明:∵ADC CEB △≌△,∴=AD CE ,BE CD =,∴AD BE CE CD DE +=+=;【小问3详解】证明:∵AD MN ⊥于D ,BE MN ⊥于E .∴90ADC CEB ∠=∠=°,∴90DAC ACD ∠+∠=°,∵90ACB ∠=°,∴90BCE ACD ∠+∠=°,∴BCE =∠∠CAD ,∵AC BC =,∴()AAS ADC CEB ≌,∴ 5.5CE AD ==,BE CD =,的∴ 5.532BE CD CE DE ==−=−=,故答案为:2.27. 阅读理解:【概念学习】定义①: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等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那么称这两个三角形互为“形似三角形”.定义②: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来三角形是“形似三角形”,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巧妙分割线”.【概念理解】(1)如图1,在ABC 中,36A ∠=°,AB AC =,CD 平分ACB ∠,则CBD △与ABC ______(填“是”或“不是”)互为“形似三角形”.(2)如图2,在ABC 中,CD ACB ∠,36A ∠=°,48B ∠=°,求证:CD 为ABC 的“巧妙分割线”;【概念应用】(3)在ABC 中,45A ∠=°,CD 是ABC 的巧妙分割线,直接写出ACB ∠的度数.【答案】(1)是;(2)证明见解析;(3)90°或105°或112.5°【解析】【分析】(1)由题意推出36BCD ∠=°,72ABC ∠=°,72BDC ∠=°,从而得出结论; (2)根据题意,通过计算得出BCD △是等腰三角形,36A A ∠=∠=°,48ACD B ∠=∠=°,96ADC ACB ∠=∠=°,从而得出结论;(3)根据题意,分为当ACD 是等腰三角形和BCD △是等腰三角形两类,当ACD 是等腰三角形时,再分为:AC AD =,AD CD =,AC CD =三种情形讨论;同样当BCD △是等腰三角形时,也分为三种情形讨论,分别计算出ACB ∠的度数即可.【详解】解:(1)∵在ABC 中,36A ∠=°,AB AC =, ∴180722A ABC ACB °−∠∠=∠==°, ∵CD 平分ACB ∠, ∴1362BCD ACB ∠=∠=°, ∴18072BDC BCD B =°−−=°∠∠∠,∴BCD A B B BDC ACB ===∠∠,∠∠,∠∠,∴CBD △与是互为“形似三角形”,故答案为:是;(2)∵在ABC 中,36A ∠=°,48B ∠=°,∴18096ACB A B =°−−=°∠∠∠,∵CD 平分ACB ∠, ∴1482ACD BCD ACB ===°∠∠∠, ∴18096ADC A ACD B BCD =°−−°=∠∠∠,∠∠,∴A A ACD B ADC ACB DC DB ====∠∠,∠∠,∠∠,,∴ACD 与ABC 是互为“形似三角形”,且BCD △是等腰三角形,∴CD 为ABC 的“巧妙分割线”;(3)(Ⅰ)当ACD 是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是“形似三角形”时,①如图1所示:当AD CD =时,则45ACD A ∠=∠=°,90BDC A ACD ∴∠=∠+∠=°,此时,C ABC BD 、△△是“形似三角形”,可知45BCD A ∠=∠=°,∴9045B BCD A =°−=°=∠∠∠,∴90ACB ∠=°;②如图2所示:当AC AD =时,则1804567.52ACD ADC °−°∠=∠==°, 此时,C ABC BD 、△△是“形似三角形”,可知45BCD A ∠=∠=°,4567.5112.5ACB ∴∠=°+°=°;③当AC CD =时,这种情况不存在;(Ⅱ)当BCD △是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是“形似三角形”时,①如图3所示:当CD DB =时,45B BCD ∠=∠=°,同理可知90ACB ∠=°;②如图4所示:当BC BD =时,BDC BCD ∠=∠,此时,ABC ACD 、是“形似三角形”,可知ACD B ∠=∠,45BCD BDC ACD A ACD ∴∠=∠=∠+∠=∠+°,在BCD △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可知2180B BDC ∠+∠=°,得()245180ACD ACD ∠+∠+°=°, 30ACD ∴∠=°,45230105ACB ACD BCD ∴∠=∠+∠=°+×°=°;③当CD CB =时,这种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ACB ∠的度数为90°或105°或11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28. 在ABC 中,,8AB AC BC ==,点M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A 移动,同时点N 从点C 出发沿线段AC 的延长线移动,点M ,N 移动的速度相同,MN 与BC 相交于点D .(1)如图1,过点M 作//ME AC ,交BC 于点E ;①图中与BBBB 相等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②求证:DME DNC ≌;(2)如图2,若60A ∠=°,当点M 移动到AABB 的中点时,求CCBB 的长度;(3)如图3,过点M 作MF BC ⊥于点F ,在点M 从点B 向点A (点M 不与点A ,B 重合)移动的过程中,线段BF 与CCBB BF 与CCBB 的长度和;若改变,请说明理由.【答案】(1)①CN 、EM ; ②见解析;(2)CCBB 的长度为2;(3)保持不变;BF +CD =4.【解析】【分析】(1)①根据移动过程分析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②由平行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等边和等角转换,最后运用AAS 即可证明结论;(2)由(1)的结论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等量转换即可得解;(3)首先过点M 作ME //AC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BF 与CD 的长度保持不变.【详解】(1) ①∵点M 、N 同时移动且移动的速度相同,∴BM =CN ,∵AB =AC ,∴∠B =∠ACB又∵ME//AC,∴∠N=∠DME,∠ACB=∠MEB,∴∠MEB=∠B,∴BM=ME,故答案是:CN、EM;②∵BM=ME,BM=CN∴ME=CN,∵MN与BC相交于点D,∴∠MDE=∠NDC,在△DME和△DNC中∠MDE=∠NDC,∠DME=∠N,ME=NC ∴△DME≌△DNC(AAS);(2) 如图:过点M作ME//AC,交BC于点E ∵∠A=60°,AB=AC,∴△ABC是等边三角形,∴∠B=∠ACB=60°∵ME//C,∴∠BEM=∠ACB=60°,∴△BEM是等边三角形,∴BE=BM.∵M是AB的中点,∴1122 BE BM AB BC ===∴BE=CE=4.由(1)可证△DME≌△DNC ∴DE=CD,∴CD=12CE=2,∴CD的长度为2;.。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5 B.6 C.11 D.162.适合条件∠A=∠B=∠C的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3.如果CD平分含30°三角板的∠ACB,则∠1等于()A.110°B.105°C.100°D.95°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少于60°B.三角形的中线不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C.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相等的两部分D.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5.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A.SSS B.SAS C.AAS D.ASA6.下列说法:①全等三角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③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其中正确的说法为()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7.如图,∠BAC=40°,AD平分∠BAC,BD∥AC,则∠D的度数为()A.20°B.30°C.40°D.50°8.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A.180°B.220°C.240°D.300°9.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135°,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5 B.6 C.8 D.1010.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的度数是()A.72°B.60°C.58°D.50°11.在△ABC和△FED中,已知∠C=∠D,∠B=∠E,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A.AB=ED B.AB=FD C.AC=FD D.∠A=∠F12.如图,一副分别含有30°和45°角的两个直角三角板,拼成如下图形,其中∠C=90°,∠B=45°,∠E=30°,则∠BFD的度数是()A.15°B.25°C.30°D.10°13.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A.15°B.20°C.25°D.30°14.△ABC是格点三角形(顶点在网格线的交点),则在图中能够作出△ABC全等且有一条公共边的格点三角形(不含△ABC)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15.如图,△ABC中,∠B=∠C,BD=CF,BE=CD,∠EDF=a,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a+∠A=180°B.a+∠A=90°C.2a+∠A=90°D.a+∠A=180°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6.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比为5:2,则它的边数是.17.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若∠B=26°,∠DAE=24°,则∠C=.18.如图B点在A处的南偏西45°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北偏东80°方向,则∠ACB=.19.如图,在Rt△ABC中,∠ACB=90°,AC=5cm,BC=12cm,则其斜边上的高CD为cm.20.如图,△ABD,△ACE都是正三角形,BE和CD交于O点,则∠BOC=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5 B.6 C.11 D.1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设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x,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x的取值范围,找出符合条件的x的值即可.【解答】解:设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为x,则10﹣4<x<10+4,即6<x<14,四个选项中只有11符合条件.故选:C.2.适合条件∠A=∠B=∠C的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和∠A=∠B=∠C,可得∠A+∠B+∠C=2∠C=180°,得∠C=90°,故该三角形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解答】解:∵角形内角和为180°.∴∠A+∠B+∠C=180°.又∵∠A=∠B=∠C的.∴2∠C=180°.解得∠C=90°.故适合条件∠A=∠B=∠C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项A错误,选项B错误,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3.如果CD平分含30°三角板的∠ACB,则∠1等于()A.110°B.105°C.100°D.95°【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到∠ACD=45°,然后在△ACD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1的度数.【解答】解:∵CD平分∠ACB,∴∠ACD=×90°=45°,在△ACD中,∵∠1+∠A+∠ACD=180°,∴∠1=180°﹣30°﹣45°=105°.故选B.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少于60°B.三角形的中线不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C.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相等的两部分D.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分析】分别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少于60°,故本选项正确;B、三角形的中线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故本选项正确;C、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故本选项正确;D、直角三角形有三条高,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5.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A.SSS B.SAS C.AAS D.ASA【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图象,三角形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根据“角边角”画出.【解答】解:根据题意,三角形的两角和它们的夹边是完整的,所以可以利用“角边角”定理作出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故选D.6.下列说法:①全等三角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③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其中正确的说法为()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考点】全等图形.【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可得答案.【解答】解:①全等三角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说法正确;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说法正确;③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④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说法正确;故选:D.7.如图,∠BAC=40°,AD平分∠BAC,BD∥AC,则∠D的度数为()A.20°B.30°C.40°D.5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BAC=40°,AD平分∠BAC可得∠BAD=∠CAD=20°,由BD∥AC可知∠D=∠CAD,从而求得∠D的度数.【解答】解:∵∠BAC=40°,AD平分∠BAC,∴∠BAD=∠CAD=20°.又∵BD∥AC,∴∠D=∠CAD.∴∠D=20°.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选项C错误,选项D错误.故选A.8.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A.180°B.220°C.240°D.300°【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本题可先根据等边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求出两底角的度数和,然后在四边形中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求出∠α+∠β的度数.【解答】解:∵等边三角形的顶角为60°,∴两底角和=180°﹣60°=120°;∴∠α+∠β=360°﹣120°=240°;故选C.9.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是135°,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5 B.6 C.8 D.10【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已知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35°,就可以知道每个外角是45度,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就可以求出多边形的边数.【解答】解:多边形的边数是:n==8,即该多边形是八边形.故选:C.10.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的度数是()A.72°B.60°C.58°D.50°【考点】全等图形.【分析】要根据已知的对应边去找对应角,并运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得答案.【解答】解:∵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与a,c与c分别是对应边,那么它们的夹角就是对应角∴∠α=50°故选:D.11.在△ABC和△FED中,已知∠C=∠D,∠B=∠E,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条件()A.AB=ED B.AB=FD C.AC=FD D.∠A=∠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有AAS,SSS,SAS,ASA四种.根据题目给出的两个已知条件,要证明△ABC≌△FED,需要已知一对对应边相等即可.【解答】解:∵∠C=∠D,∠B=∠E,说明:点C与D,B与E,A与F是对应顶点,AC的对应边应是FD,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当AC=FD时,有△ABC≌△FED.故选C.12.如图,一副分别含有30°和45°角的两个直角三角板,拼成如下图形,其中∠C=90°,∠B=45°,∠E=30°,则∠BFD的度数是()A.15°B.25°C.30°D.1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先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BDF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Rt△CDE中,∠C=90°,∠E=30°,∴∠BDF=∠C+∠E=90°+30°=120°,∵△BDF中,∠B=45°,∠BDF=120°,∴∠BFD=180°﹣45°﹣120°=15°.故选A.13.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A.15°B.20°C.25°D.3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BED=∠CED,∠ABD=∠EBD=∠C,根据∠BED+∠CED=180°,可以得到∠A=∠BED=∠CED=9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ADB≌△EDB≌△EDC∴∠A=∠BED=∠CED,∠ABD=∠EBD=∠C∵∠BED+∠CED=180°∴∠A=∠BED=∠CED=90°在△ABC中,∠C+2∠C+90°=180°∴∠C=30°故选D.14.△ABC是格点三角形(顶点在网格线的交点),则在图中能够作出△ABC全等且有一条公共边的格点三角形(不含△ABC)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和△ABC全等,那么必然有一边等于3,有一边等于,又一角等于45°.据此找点即可,注意还需要有一条公共边.【解答】解:分三种情况找点,①公共边是AC,符合条件的是△ACE;②公共边是BC,符合条件的是△BCF、△CBG、△CBH;③公共边是AB,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但是顶点不在网格上.故选D.15.如图,△ABC中,∠B=∠C,BD=CF,BE=CD,∠EDF=a,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a+∠A=180°B.a+∠A=90°C.2a+∠A=90°D.a+∠A=18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可证明△BDE≌△CFD,则∠BED=∠CDF,由∠A+∠B+∠C=180°,得∠B=,因为∠BDE+∠EDF+∠CDF=180°,所以得出a与∠A的关系.【解答】解:在△BDE和△CFD中,,∴△BDE≌△CFD,∴∠BED=∠CDF,∵∠A+∠B+∠C=180°,∴∠B=,∵∠BDE+∠EDF+∠CDF=180°,∴180°﹣∠B﹣∠BED+a+∠CDF=180°,∴∠B=a,即=a,整理得2a+∠A=180°.故选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6.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比为5:2,则它的边数是7.【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设内角的度数是5x°,则外角是2x°,根据内角与相邻的外角互补,即可求得外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外角和是360度,即可求得边数.【解答】解:设内角的度数是5x°,则外角是2x°,根据题意得:5x+2x=180,解得:x=,则2x=,故多边形的边数是:=7.故答案为7.17.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若∠B=26°,∠DAE=24°,则∠C=74°.【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AD,再求出∠BAE,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C,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AD⊥BC,∴∠BAD=90°﹣∠B=90°﹣26°=64°,∵∠DAE=24°,∴∠BAE=∠BAD﹣∠DAE=64°﹣24°=40°,∵AE平分∠BAC,∴∠BAC=2∠BAE=2×40°=80°,在△ABC中,∠C=180°﹣∠BAC﹣∠B=180°﹣80°﹣26°=74°.故答案为:74°.18.如图B点在A处的南偏西45°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北偏东80°方向,则∠ACB=85°.【考点】方向角.【分析】根据方向角的定义,即可求得∠DBA,∠DBC,∠EAC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AE,DB是正南正北方向,∴BD∥AE,∵∠DBA=45°,∴∠BAE=∠DBA=45°,∵∠EAC=15°,∴∠BAC=∠BAE+∠EAC=45°+15°=60°,又∵∠DBC=80°,∴∠ABC=80°﹣45°=35°,∴∠ACB=180°﹣∠ABC﹣∠BAC=180°﹣60°﹣35°=85°.故答案是:85°.19.如图,在Rt△ABC中,∠ACB=90°,AC=5cm,BC=12cm,则其斜边上的高CD为cm.【考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的长,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出CD长即可.【解答】解:∵AC=5cm,BC=12cm,∴AB==13(cm),=AC•CB=AB•CD,∴S△ACB∴5×12=13×CD,解得:CD=,故答案为:.20.如图,△ABD,△ACE都是正三角形,BE和CD交于O点,则∠BOC=120度.【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判定△DAC≌△BAE,得出对应角相等,再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得出∠BOC=120°.【解答】解:∵△ABD,△ACE都是正三角形∴AD=AB,∠DAB=∠EAC=60°,AC=AE,∴∠DAC=∠EAB∴△DAC≌△BAE(SAS)∴DC=BE,∠ADC=∠ABE,∠AEB=∠ACD,∴∠BOC=∠CDB+∠DBE=∠CDB+∠DBA+∠ABE=∠ADC+∠CDB+∠DBA=120°.故填120.。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综合测试卷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考试范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是无理数的是( )A.-13B.4C.3.141 592 6D.-π2.下列几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A.1,2,3B.0.3,0.4,0.5C.15,8,17D.35,45,1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16=±4B.3-27=-9C.(-3)2=-3D.94=324.已知下列各式:23,0.1,35,12,6,其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有( )A.2个B.3个C.4个D.5个5.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表示数3-7的点应在( )A.A ,O 之间B.O ,B 之间C.B ,C 之间D.C ,D 之间6.国庆假期中,小华与同学去玩探宝游戏,按照探宝图,他们从门口A 处出发先往东走8 km,又往北走2 km,遇到障碍后又往西走3 km,再向北走到6km 处往东拐,仅走了1 km,就找到了宝藏,则门口A 到藏宝点B 的直线距离是( )A.20 kmB.14 kmC.11 kmD.10 km7.如图,一场暴雨过后,垂直于地面的一棵大树在距地面5米的C 处折断,树尖B 恰好碰到地面,经测量树尖B 与树桩A 相距12米,则大树折断前高为( )A.13米 B.17米 C.18米 D.22米8.如图,是一种筷子的收纳盒,长、宽、高分别为4 cm,3 cm,12 cm,现有一长为16 cm 的筷子插入到盒的底部,则筷子露在盒外的部分h (cm)的取值范围( )A.3<h<4 B.3≤h ≤4 C.2≤h ≤4 D.5≤h ≤69.把两块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放置,其中一块的锐角顶点与另一块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且另三个锐角顶点B,C,D在同一直线上,若AC=22,则CD的长是( )A.3B.5C.25+2D.23+210.如图,有一根高为2.1 m的木柱,它的底面周长为40 cm,在准备元旦联欢晚会时,为了营造喜庆的氛围,小明将一根彩带从柱底向柱顶均匀地缠绕7圈,一直缠到起点的正上方为止,小明需要准备的这根彩带的长至少为( ) A.1 400 cm B.350 cm C.840 cm D.300 cm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 写出一个在3和4之间的无理数:12.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可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将五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一样的大正方形,则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 .13.若m,n为实数,且m=1―n+n-1+8,则mn的立方根为 .14 .如图,有一块一边长为24 m的长方形绿地,在绿地旁边B处有健身器材.由于居住在A处的居民践踏了绿地,小颖想在A处立一个标牌“少走 步,踏草何忍”,但小颖不知应填什么数,请你帮她填上.(假设2步为1 m)15.有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经过一次“生长”后,在它的左右肩上生出两个小正方形,且这3个正方形所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经过一次“生长”后,变成了如图,如果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枝繁叶茂”.请你算出“生长”了2 021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 .三、解答题(共8小题,共75分)16.(8分)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227,π5,0,3.14,-5,0.313 131…,38,-64,7.151 551…(相邻两个1之间5的个数逐次加1).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17.(每小题3分,共12分)解答下列各题.(1)(x+5)2=16(2)8(x-1)3=-1258(3)48-27+13 (4)(-2+6)(-2-6)-(3-13)2.18.(8分)如图,一个梯子AB,顶端A 靠在墙AC 上,这时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高度为24米,若梯子的顶端下滑4米到E 点,底端则水平滑动8米到D 点,求滑动前梯子底端与墙的距离CB 是多少.19.(8分)如图,在四边形ABDC中,∠A=90°,AB=6,AC=8,BD=5,CD2=125.(1)连接BC,求BC的长;(2)求△BCD的面积.20.(8分)已知a-2的平方根是±2,a-3b-3的立方根是3,整数c满足c<12<c+1.(1)求a,b,c的值;(2)求a2+b2+c3+17的算术平方根.21.(10分)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某镇政府采用了移动宣讲的广播形式进行宣传.如图,笔直公路MN的一侧有一报亭A,报亭A到公路MN的距离AB 为600米,且宣讲车P周围1 000米以内能听到广播宣传,宣讲车P在公路MN 上沿PN方向行驶.(1)请问报亭的人能否听到广播宣传,并说明理由;(2)如果能听到广播宣传,已知宣讲车的速度是200米/分,那么报亭的人总共能听到多长时间的广播宣传?22.(10分)八年级某班开展了手工制作比赛,每个同学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件手工作品.陈莉同学制作手工作品的前两个步骤如下:①如图,先裁下一张长20 cm,宽16 cm 的长方形纸片ABCD;②将纸片沿着AE 所在的直线折叠,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F 处.请你根据①②步骤分别计算FC,EC 的长.23.(11分)小明在解决问题:已知a=12+3,求2a 2-8a+1的值.他是这样分析与解答的:因为a=12+3=2―3(2+3)(2-3)=2-3,所以a-2=-3.所以(a-2)2=3,即a 2-4a+4=3.所以a 2-4a=-1.所以2a 2-8a+1=2(a 2-4a)+1=2×(-1)+1=-1.请你根据小明的分析过程,解决如下问题:(1)计算:12+1= .(2)计算:12+1+13+2+14+3+…+1100+99.(3)若a=12-1,求4a 2-8a+1的值.参考答案12345678910DCDBBDCB DB11.1112.513.214.1615.2022解析:6.D 如图,过点B 作BC⊥AC ,垂足为C,过点N 作NM⊥AC ,垂足为M.由题意可知AC=AF-MF+MC=8-3+1=6(km),BC=2+6=8(km),在Rt△ACB中,AB=AC 2+BC 2=62+82=10(km).解析:9.D 如图,作AF⊥BC 于点F,∵△AED 和△ACB 是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C=22,∴BC=AD=4,∴AF=12BC=2,BF=CF=2,∴DF=AD 2-AF 2=42-22=23,∴CD=DF+CF=23+2.三、解答题16.有理数集合{227,0,3.14,0.313 131…,38,-64,…};无理数集合{π5,-5,7.151 551…(相邻两个1之间5的个数逐次加1),…};正数集合{227,π5,3.14,0.313 131…,38,7.151 551…(相邻两个1之间5的个数逐次加1),…};负数集合{-5,-64,…}.17.(1)x=-1或x=-9.(2)因为8(x-1)3=-1258,所以(x-1)3=-12564,所以x-1=-54,所以x=1-54,所以x=-14(3)原式=43-33+33=433.(4)原式=4-6-(3-2+13)=-2-43=-103.18.∵AC⊥BC ,∴AC 2+CB 2=AB 2,CE 2+CD 2=DE 2,由题意知AB=DE ,AC=24米,AE=4米,BD=8米,∴CE=24-4=20(米),CD=CB+8,∴242+CB 2=202+(CB+8)2,解得CB=7(米).答:滑动前梯子底端与墙的距离CB 是7米.19.(1)∵在△ABC 中,∠A=90°,AB=6,AC=8,∴BC 2=AB 2+AC 2=100,∴BC=10.(2)在△BCD 中,BC=10,BD=5,CD 2=125,∵BC 2+BD 2=102+52=125=CD 2,∴△BCD 是直角三角形,且∠CBD=90°,∴△BCD 的面积为12BD·BC=12×5×10=25. 20.(1)根据题意,得a-2=4,a-3b-3=27,所以a=6,b=-8.12=23≈3.46,所以3<12<4,所以c=3.(2)由(1)知a=6,b=-8,c=3,所以a 2+b 2+c 3+17=62+(-8)2+33+17=144.因为122=144,所以a 2+b 2+c 3+17的算术平方根为12.21.(1)报亭的人能听到广播宣传.理由:∵600米<1 000米,∴报亭的人能听到广播宣传.(2)如图,假设当宣讲车P 行驶到P 1点时,报亭的人开始听到广播宣传,当宣讲车P 行驶过P 2点时,报亭的人开始听不到广播宣传,连接AP 1,AP 2.易知AP 1=AP 2=1 000米,AB=600米,AB ⊥MN ,∴BP 1=BP 2=1 0002-6002=800(米),∴P 1P 2=1 600米.∵1 600÷200=8(分),∴报亭的人总共能听到8分钟的广播宣传.22.∵ 将纸片沿着AE 所在的直线折叠,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F 处,∴DE=FE ,AF=AD.在Rt△ABF 中,由勾股定理,得BF 2=AF 2-AB 2=202-162=144,∴BF=12 cm .∴FC=20-12=8(cm).设CE=x cm,则EF=DE=(16-x )cm .在Rt△CEF 中,由勾股定理,得EF 2=FC 2+CE 2,即(16-x )2=82+x 2,解得x=6,∴EC=6 cm .23.(1)2-1 解法提示:12+1=2-1(2+1)(2-1)=2-1.(2)原式=(2-1)+(3-2)+(4-3)+…+(100-99)=100-1=10-1=9.(3)因为a=12-1=2+1(2-1)(2+1)=2+1,所以a-1=2.所以(a-1)2=2,即a 2-2a +1=2.所以a 2-2a=1.所以4a 2-8a +1=4(a 2-2a )+1=4×1+1=5.。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3,4,8.B. 5,6,11.C. 1,2,3.D. 5,6,10.2.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且第三边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长最小值是()A. 14.B. 15.C. 16.D. 17.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A. 直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D. 不确定。

4. 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A. 80°.B. 50°.C. 40°.D. 20°.5. 如图,在△ABC中,∠A = 60°,∠B = 40°,则∠C等于()A. 80°.B. 70°.C. 60°.D. 100°.6. 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直角三角形。

D. 平行四边形。

7. 在△ABC中,∠A:∠B:∠C = 1:2:3,则∠C的度数为()A. 30°.B. 60°.C. 90°.D. 120°.8. 如图,已知AB = AC,AD = AE,欲证△ABD≌△ACE,须补充的条件是()A. ∠B = ∠C.B. ∠D = ∠E.C. ∠1 = ∠2.D. ∠CAD = ∠DAC.9. 如图,△ABC≌△DEF,若AB = DE,∠B = ∠E,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AC = DF.B. ∠A = ∠D.C. BC = EF.D. ∠C = ∠D.10. 已知△ABC≌△A'B'C',且△ABC的周长为20,AB = 8,BC = 5,则A'C'等于()A. 7.B. 8.C. 5.D. 15.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8︒
C
B A
初二数学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1.在下图所示的四个汽车标志图案中,属于轴对称图案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9
4的平方根是3
2 B.-2是4的一个平方根 C. 10的平方根是±10 D.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1 3.若三角形三边分别为5,12,13,那么它最长边上的中线长是 ( ) A. 1.7 B. 5 C. 5.5 D. 6.5 4.如果三角形一边的垂直平分线经过三角形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不能确定 5.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 ( ) A .三边高线的交点
B .三条中线的交点
C .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 .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6.如图,在下列三角形中,若AB =AC ,则能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 )
(1) (2) (3) (4)
A.(1)(2)(3)
B. (1)(2)(4)
C.(2)(3)(4)
D. (1)(3)(4)
7.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 ,正方形A 的边长为6cm 、 B 的边长为5cm 、C 的边长为5cm ,则正方形D 的边长为 ( )
A .
14cm B .4cm C . 15cm D . 3cm
90︒
C
B A
45︒
C
B
A
36︒
C B
A
8.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BD ⊥于点O ,AE BC DF BC ⊥⊥,,垂足分别为E 、F ,设AD=2,BC=4,则梯形ABCD 的面积是( )
A .18
B .9
C .8
D .12 二、填空题
9.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 10.81的平方根是 。

11.已知一个正数a 的平方根为2m -3和3m -22,则a= . 12.比较大小15 3.8 (填>或=或<)
13.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则第三边的长为 。

14.如果等腰梯形的腰长为6cm ,上底长2cm ,下底长8cm ,则该等腰梯形的较小内角
是___________0
.
15.如图,DE 是AC 边的垂直平分线,AB =5cm ,BC =4cm 。

那么△BEC 的周长是 16.如图,在△ABC 中,∠C=90°,AD 平分∠CAB,CD=4cm,AB=8cm ,那么ADB
S
=_________cm 2.
17.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点C 落在点C ′处,折痕为EF ,若∠ABE =20°,那么∠EFC ′的度数为 度.
18.如图,在一个长为2米,宽为1米的矩形草地上,如图堆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 它的棱长和场地宽AD 平行且大于AD ,木块的底面是边长为0.2米的正方形, 一只蚂蚁从点A 处,到达C 处需要走的得最短路程是 米.
三、解答题
(第17题)
D
C
A
B E F
O
(第15题) (第16题) D B
A (第18题)
19.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 (x+1)2
=25 (2)27x 3
=-8
20.计算或求值
(1
|1
(2)y x y y x y x 8,09632
-=+++-求满足、实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

21.如图,在△ABC 中,AB=26,BC=20,边BC 上的中线AD=24, 求AC.
B A
D A
C A
2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请在所给网格中按下列要求画出图形.
(1)从点A 出发的一条线段AB ,使它的另一个端点落在格点(即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且长度为8;
(2)画出以(1)中的AB 为边的所有等腰三角形ABC ,使点C 在格点上,并在所画的图上标出除线段AB 外其他两边
AC .BC 的长度.
(3) 在图2中利用网格线作图:在AB 上找一点P,使P 到BC 和AC 的距离相等;在射线CP 上找一点Q,使QB=QA .
23.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C=60°,AD ∥BC ,且AD=DC ,E 、F 分别在AD 、DC 的延长线上,且DE=CF ,AF 、BE 交于点P. (1)求证:AF=BE ;
(2)请你猜测∠BPF 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D B
C A P E
(第23题) (1) (2)
24.(1)观察与发现:小明将三角形纸片ABC (AB >AC )沿过点A 的直线折叠,使得AC 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D ,展开纸片(如图①);再次折叠该三角形纸片,使点A 和点D 重合,折痕为EF ,展平纸片后得到△AEF (如图②).小明认为△AEF 是等腰三角形,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2)实践与运用:将矩形纸片ABCD 沿过点B 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BE (如图③);再沿过点E 的直线折叠,使点D 落在BE 上的点D ′处,折痕为EG (如图④);再展平纸片(如图⑤).求图⑤中∠α的大小.
25.如图,D 是等边△ABC 外一点,DB=DC ,∠BDC=120o ,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

试说明:(1)AD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

(2)若ED 平分∠BEF ,则FD 平分∠EFC 吗? (3)若∠EDF=600,则EF=BE+CF.
A C D B
图① A C D B 图②
F
E E D C
F B A
图③ E D C A B F G C ' D ' A D E C B G α 图④ 图⑤ (第24题)
26.探究题:
㈠小明在玩积木游戏时,把三个正方形积木摆成一定的形状,正视图如图①,
问题(1):若此中的三角形△DEF为直角三角形,P的面积为9,Q的面积为15,
则M的面积为_______。

问题(2):若P的面积为36cm2,Q的面积为64 cm2,同时M的面积为100 cm2,则
△DEF为_______三角形。

㈡图形变化:Ⅰ.如图②,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向三角形外作三个半圆,你能找出这三个半圆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请说明理由。

Ⅱ.如图③,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4,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为直径作半圆,你能利用上面中的结论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