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两种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PPT

1C 1.60 1019 C
/
个
6.251018 (个)
五、导体和绝缘体
(你知道吗?):在输电导线外层为 什么有一层塑料?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纯水不导电
一、电荷
课堂小结
1、摩擦起电现象。 2、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
③两种不同物质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质容易 失去电子,显 正 电性;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质容 易得到电子,显 负电性。
元电荷(e): e=1.6×10-19 C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少个电子所带的 电荷量是1C?
解析: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1.6×10-19C,
∴所求的电子个数为:
设计实验: 的塑料吸管,观察实验现象。
②、让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电 的塑料吸管,观察实验现象。
橡胶棒与塑料吸管相互排斥。
实验现象:
玻璃棒和塑料吸管相互吸引
实验结论:它们带电是不一样的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练习:如图是A、B、C三个轻质小球的相互作 用情况,已知A带负电,则(D )
阅读课本P33第3、4段,了解 验电器的构造及其工作过程
1、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2、电子是最小的带电粒子,所带电荷 为1.6×10-19C,摩擦后的玻璃棒带电量 约为10-7C
电荷量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符号是Q。 2、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第十五章 第一节 两种电荷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学习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会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学习重点:通过摩擦起电现象认识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学习难点:对电荷的认识。
知识点一:两种电荷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1)正电荷:与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为正电荷。
(2)负电荷: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板所带电荷相同的为负电荷。
(3)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为库仑,简称库,4、验电器:(1)作用:实验室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2)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例题讲解:例1、用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用丝线悬挂着的通草小球,如果小球被吸引,则小球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解析:因为用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能吸引带负电的物体,所以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答案:带负电或不带电例2、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若甲排斥乙,乙吸引丙,丙吸引丁,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丙带电,丁带电。
解析: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因为甲、乙、丙、丁四个带电体发生如上所述的作用,且甲带正电,甲排斥乙,故乙带正电;乙吸引丙,故丙带负电;丙吸引丁,故丁带正电。
答案:负正跟踪练习:1、(2011江苏盐城)如下图是用带电小球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符合事实的是2、(2013•枣庄)现有A 、B 、C 三个轻质小球,已知A 带负电,A 和B 互相吸引,C 和A 互 相排斥,则( )A 、B 一定不带电,C 带正电 B 、B 可能带正电,C 带正电 C 、B 一定带正电,C 带负电D 、B 可能不带电,C 带负电3、(2013•日照)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斥,由此 可鉴定( )A 小球一定带正电B 小球一定带负电C 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带正电D 小球一定不带电答案:1、解析:对于A 选项两球带有异种电荷,应该相互吸引;对于B 和D 选项两球带有同种电荷应该相互排斥;所以A 、B 、D 选项都是错误的C 2、D 3、B知识点二:原子及其结构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2、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等量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电子在原子核的引力作用下绕核高速旋转。
1两种电荷PPT课件(人教版)

学习目标;
思维激发
1.初步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 相互作用。
2.认识原子的结构,知道摩擦起电的实 质。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1.电荷
摩擦过的棒吸引纸屑
用毛皮摩擦过的 棒吸引轻小物体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
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使用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铜线
自由电子与钨原子相撞
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 缚,而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 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巩固所学内容:
1、物体具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 体带了 电 ;或者说带了 电荷 。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所带电荷叫 正 电荷;经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 带电荷叫 负 电荷。
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想一想: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被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一样吗?
(2)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 摩擦过的 玻璃棒
带
正电荷 +
被毛皮 摩擦过的
橡胶棒
带
负电荷 -
不要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靠近我
++
同种电荷
+ჷ
-
- -
异种电荷 互相吸引
+ 不带电
2.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1856-1940)发
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掀
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第一节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五章第1节两种电荷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两种方法:a用摩擦的方法是物体带电(能吸引轻小物体)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静电;b物体不通过摩擦也能带上电,例如用接触的办法,让一个不带电的物体接触带电物体,则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上了电。
3、两种电荷: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规定为正电荷,正电荷用“+”表示。
实质上是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②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负电荷用“-”表示。
实质上是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①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②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③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①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②单位:库仑(C)1e=1.6×10-19C③元电荷 e6、导体①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②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③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④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7、绝缘体①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②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③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8、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二、重、难点重点:两种电荷积淀和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1、验电器的工作;2、原子及其结构。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子只由一个原子构成。
但原子也不是最小微粒。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课件: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共23张PPT)

锈钢条,这样做的不原锈因钢是条将摩擦带的电荷导走
;
在加油站,我们看到一些“禁止用塑料桶装运油”等类似的
警示牌,这样做的原因是
防止油和塑料桶摩擦产生的电荷,由于不能导走而发生放电
现象,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
20
三、实验探究题(12分) 19.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之后,小乐同学大胆的猜想,电 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与两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它们之间 的距离有关呢?于是他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做起了实验。Q是一 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细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 、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
23
13
11.摩擦产生的带电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人们带来了很多 麻烦。下列各现象中,不是由于摩擦起D 电引起的是( ) A.买食品时,装食品的薄塑料袋粘在手上甩不掉 B.印刷机里出来的纸张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C.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D.冬天用湿手去摸室外的铁棒,手容易粘在铁棒上
14
12.(2016·广州)如图所示,无风条件下卡通造型铝箔气球两次 均向带电棒靠近但未接A触,气球( ) A.不带电 B.带正电 C.带负电 D.带电情况无法判断
15
13.(2016·重庆)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D在这个 过程中( ) A.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16
14.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 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C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物理第一节两种电荷的笔记

物理第一节两种电荷的笔记一、电荷。
1. 摩擦起电。
-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例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 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2. 两种电荷。
-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 负电荷: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如,两个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时会相互排斥,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时会相互吸引。
二、验电器。
1. 构造。
- 验电器主要由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部分组成。
2. 工作原理。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有一部分电荷会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上,使金属箔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金属箔就会张开一定的角度。
金属箔张开角度的大小反映了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三、原子及其结构。
1. 原子结构。
- 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 原子核带正电,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 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周围绕核高速运动。
-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四、导体和绝缘体。
1. 导体。
-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例如,金属(如铜、铝、铁等)、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在金属中,这些自由电荷是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自由电荷是正、负离子。
2. 绝缘体。
-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例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都是绝缘体。
- 绝缘原因: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或分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容易导电。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两种电荷(人教版)

第1节:两种电荷知识点精析一、电荷1.物体带电:摩擦过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电。
带电物体(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后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如图所示。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物体带电多少(带电多,金属箔张开角度大)。
(3)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量单位是库仑,简称为库,符号是C。
元电荷(e):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元电荷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常数之一,常用符号e表示。
基本电荷e =1.6021892×10-19库仑,是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铅笔芯)、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含杂质的水。
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课件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A
现有三个轻质小球,实验发现其中任意两个小球相互靠近 (未接触)都相互吸引.由此可判断( )
A. 两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带正电 B. 两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
C
C. 一个小球带正电,一个小球带负电,一个小球不带电 D. 一个小球带电,两个小球不带电
已知A球带负电,如图所示现象可知,则B、C球带电情况为B 球 ______ ,C球 ______ .
知识点总结
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
01 挤,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每种
电荷都能吸引轻小物体。
03
橡胶棒在毛皮上摩擦过 后,橡胶棒带负电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物
05
体中是否有大量容易自由
移动的电子
02
玻璃棒在丝绸上摩擦过 后,玻璃棒带正电
04
摩擦生电的原因----电子的转移
06
导体绝缘体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转化。
两种电荷
世界上只有两种电荷-正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挤,1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每种电荷都能吸引轻小物体
验电器
工作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挤,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创造正电
玻璃棒在丝绸上摩擦过后,玻璃棒带正电。
创造负电
橡胶棒在毛皮上摩擦过后,橡胶棒带负电。
正电如何形成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负电荷减少正电荷不变 所以物体现正电
负电 正电或者不带电
如图,将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小 女孩头发会飘起来.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D A. 气球带电,头发不带电
B. 头发带电,气球不带电C. 气 球和头发带同种电荷
D. 气球和头发带异种电荷
-1
负电的形成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学习活动2:阅读书本p33“原子及其结构”部分内容,了解原子结构, 回答下面问题
1、原子由 电,
和
两部分组成。
带负电。
2、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为
C.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什么情况下原子不带电?
什么情况下原子带正电?
什么情况下原子带负电?
带正 。
链接
学习活动3:观察p34面实验,了解电荷的移动
1、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
,
例如 ,
,
等。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
做
,例如 ,
,
等。
2、解释1-4中B的金属箔为什么不张开?
解释1-5中B的金属箔为什么张开?
3、实验说明了什么?金属为什么可以容
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构造
绝缘垫 金属箔 接线柱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罩
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链接
链接
氢原子示意图
锂原子示意图
, 。
学习活动1: 1、演示实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阅读书本p32—33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自主评价:
1、自然界中有
电荷?
· ·叫做正电荷·
叫做负电荷
2、同种电荷之间相互· ·,异种电荷之间相互· ·。
3、电荷的多少叫
,其单位是
,符号是
。
4、验电器的作用是· ·,它的工作原理是· · 链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做一做
第一节 两种电荷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书和实验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间的相互 作用
2.通过看书了解原子结构,电荷量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了解电荷的移动,能初步区分导体和
绝缘体
摩擦起电实验演示:认识摩擦起电现象
思考: 带电物体能够吸引 摩擦起电现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