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地域文化网考复习题教学内容
电大行管本科《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期末考试资料

电大行管本科《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期末考试资料一、课程考核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各专业本科全体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由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试即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80%。
(三)、形成性考核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形成性考核由平时书面作业和平时上网学习两部分组成,各占10%。
形成性考核中的4次平时书面作业,由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布置;各教学点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课程责任教师按时收取并详批详改,公平公正地给出成绩,并及时将批改后的作业返还学生,同时要进行作业讲评,要求学生对做错的题目予以改正。
省电大对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
上网学习成绩由各教学点课程责任教师根据学生平时上网情况给出具体分数。
各教学点教务人员对课程责任教师所给学生成绩进行检查、汇总,经省电大教学指导中心责任教师审核后报教务处登记。
(四)、终结性考核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考核形式及答题时限期末考试采用开卷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由省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2.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是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中原文化概论》(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0年)。
3.考试要求教材中有关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进行。
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有所认知。
理解: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重点掌握:要求学员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同时能运用有关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命题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限于“地域文化•中原文化”的教学大纲、本考核说明和文字教材范围之内。
既考核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又考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卷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10%左右,理解占50%左右,掌握占40%左右。
电大:地域文化网考复习题

)。
A、仁者爱人
B、协和万邦
C、尊长敬神 D、居住禁忌
26、“萨满”的职能是(
)。
A、以精神疗法和药物结合,达到给人治病的目的。
B、为族群主持重大祭祀活动。
C、主持氏族成员的重大人生礼仪,如生育、婚礼、寿礼、葬礼等。
D、培养新萨满,传承本氏族的祭乐、法器、神像、神谱、神服以及氏族的族史。
27、萨满文化的主要观念是(
C、束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
D、濊貊族系的夫馀、高句丽
3、在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中,高峰是(
)。
A、渤海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金源文化 D、龙口文化
4、中原文化进入黑龙江主要是通过历代(
)。
A、移民
B、流民 C、士大夫 D、士兵
5、“闯关东”文化的影响( )。
A、“闯关东”铸就了黑龙江人独有的性格特征
A、躲避战乱进行移民
B、明朝移民屯垦戍边
C、清政府的“移民实边”
D、民国政府支持下的移民垦荒
35、“闯关东”精神除了天灾人祸,被迫迁徙外,还有(
)。
A、“闯”字当头,为生存自强不息
B、立足异乡、永不服输的铮铮铁骨
C、以和为贵、互相扶持的仁爱之风 D、一次中华文化的融合
36、黑龙江移民的贡献(
)。
A、使东北人口的民族构成和主流构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A、气运说
B、灵魂说
C、九天三界说
D、道统说
28、物质形式存在的萨满文化遗存主要有(
)。
A、萨满饮食
B、萨满服
C、萨满鼓
D、萨满面具
29、非物质形式存在的萨满文化遗存主要有(
)。
A、萨满神话
B、萨满神舞
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最新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100%通过2015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地域文化》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1.广义的中原指(2.00分)A.黄河中上游地区B.河南省C.黄河中游地区D.黄河中下游地区2.“南宋四家”属于中原画家的是(2.00分)A.李唐B.刘松年C.马远D.夏圭3.被南阳人称为“杜母”的杜诗所属的朝代是(2.00分)A.东汉 B.西汉C.唐朝D.隋朝4.被后人称为“商圣”的是(2.00分)A.张衡B.张仲景C.吴道子D.范蠡5.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称谓是(2.00分)A.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B.审美文化遗产C.无形遗产D.伦理文化遗产6.《祭十二郎文》的作者(2.00分) A.白居易 B.韩愈 C.元稹 D.元结7.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的作者是(2.00分)A.李迪B.吴道子C.李唐D.荆浩8.洛阳首作为国都的朝代是(2.00分)A.东周 B.西周C.东汉 D.西汉9.山水画论《林泉高致》的作者是(2.00分)A.李唐B.李迪C.郭熙D.吴道子10.《驴山公九锡文》的作者是(2.00分)A.谢灵运B.范缜C.谢朓D.袁淑11.画家宗炳所属的朝代是(2.00分)A.宋B.东晋C.西晋D.唐12.《壮悔堂集》的作者是(2.00分)A.史可法B.侯方域C.王铎D.彭而述13.中原被称为“楚风豫韵”的文化区域是(2.00分)A.豫东B.豫南C.豫北D.豫中14.被称为“北方书圣”的书法家是(2.00分)A.孙过庭B.锺繇C.郑道昭D.褚遂良15.被称作“红杏尚书”的诗人是(2.00分)A.程颐 B.宋祁C.程颢 D.宋庠16.被称为“行书鼻祖”的书法家是(2.00分)A.蔡邕B.刘德昇C.褚遂良D.锺繇17.被称为“成周”的城市是(2.00分)A.登封B.商丘C.开封D.洛阳18.书法理论著作《九势》作者是(2.00分)A.刘德昇B.蔡邕C.蔡文姬D.锺繇19.被后人称为“字圣”的是(2.00分)A.褚遂良B.锺繇C.吴道子D.许慎20.《治安策》的作者是(2.00分)A.贾谊B.李斯C.蔡邕D.韩非子1.制定《大衍历》人物的是(2.00分)A.慧可B.竺叔兰C.僧一行D.玄奘2.庄子所属的时代是(2.00分)A.战国时代B.秦朝C.西汉D.春秋时期3.下列人物不属于法家的是(2.00分)A.李悝B.曾参C.管仲D.商鞅4.下列法家人物提倡“重术”的是(2.00分)A.子产B.商鞅C.申不害D.慎到5.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的弟子是(2.00分)A.子夏B.曾参C.子张D.子贡6.《礼记》的作者是(2.00分)A.戴圣B.子思C.子夏D.戴德7.弦歌台位于(2.00分)A.今淮阳县B.今许昌市C.今濮阳市D.今汤阴县8.儒家文化在中原传播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2.00分)A.唐朝B.东汉C.西汉D.北宋9.下列儒家人物被誉为汉景帝“智囊”的是(2.00分)A.张兴B.晁错C.魏满D.尹敏10.说出“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人物是(2.00分)A.子产B.商鞅C.邓析D.申不害11.孔子还乡祠位于(2.00分)A.今永城市B.今睢县A.范仲淹B.辛弃疾C.岳飞D.李觏9.《天文》的作者是(2.00分)A.甘德B.石申C.僧一行D.范蠡10.《美芹十论》的作者是(2.00分)A.辛弃疾B.苏轼C.李觏D.陈亮11.农家的代表人物是(2.00分)A.许行B.陈相C.陈良D.范蠡12.中原节日的“秋社”是在(2.00分)A.立秋后的第五日B.立秋后的第七日C.立秋后的第六日D.立秋后的第八日13.帝王信奉佛教最多的朝代是(2.00分)A.唐朝B.东汉C.宋朝D.东晋14.中原节日的“人日”是指(2.00分)A.正月初二B.正月初四C.正月初五D.正月初七15.一般认为,墨子所属的时代是(2.00分)A.东周B.春秋末战国初C.战国时代D.西周16.《灵宪》的作者是(2.00分)A.张衡B.甘德C.李诫D.梁令瓒17.中原节日的“浴佛节”是在(2.00分)A.四月初八B.四月十五C.四月初十D.四月初九18.中原节日的“填仓日”是指(2.00分)A.正月十六B.正月十七C.正月十五D.正月二十五19.《乐律全书》的作者是(2.00分)A.张苍B.张仲景C.朱载堉D.僧一行20.中原节日的“天医节”是在(2.00分)A.七月一日B.七月十五C.八月一日D.七月二日1.少林寺创建于(2.00分)A.唐朝B.北魏C.西晋D.西汉2.元代的颍谷书院位于(2.00分)A.登封B.禹州C.许昌D.郏县3.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酿酒遗址是在(2.00分)A.舞阳县B.新郑市C.淮阳县D.西华县4.开封始称(2.00分) A.启封 B.大梁 C.东京 D.汴梁5.明代的丽泽书院位于(2.00分) A.襄城县 B.商丘C.开封D.郑州6.世界最古老的烹饪理论见载于(2.00分)A.《庄子》B.《孟子》C.《老子》D.《吕氏春秋》7.河南省委正式提出“中原崛起”概念的年份是(2.00分)A.2001年B.2003年C.2002年D.2004年8.有史记载以来,中原的教育出现于(2.00分)A.商朝B.西周C.东周D.夏朝9.伊皋书院创办人是(2.00分)A.程颢B.张载C.程颐D.邵雍10.华夏烹饪的鼻祖是(2.00分)A.淮阳县人B.伊川县人C.嵩县人D.禹州市人11.下列城市中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的是(2.00分)A.郑州B.开封C.安阳D.洛阳12.《急救篇》的作者是(2.00分)A.司马相如B.史游C.王充D.丁鸿13.《仓颉篇》的作者是(2.00分) A.李斯 B.孔子C.周公旦D.赵高14.“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2019-2020年电大考试《地域文化》题题库及答案

《地域文化》网上作业及答案——大溪文化阶段魏源吴文化《太极图说》周朝物生产转变。
道县玉蟾岩遗址清代《太极图说》春秋战国时期谭嗣同总是与特定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相联系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
展。
A.被称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魏源以强烈的经世精神写下了《筹漕篇》、《筹鹾篇》、《筹河篇》等一系列针对时政急务补阙救弊的策文。
B.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常告诫后辈:“君子居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嚣。
”这就比传统文化中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更进了一步。
C.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安国以“康济时艰”作为治学宗旨。
D.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为祖国积弱积贫、受人欺凌而痛彻心骨,蹈海明志,唤醒国魂。
[第13题](多选题)湖湘大地,从古至今就被称为“古道圣土”、“屈贾之乡”、“潇湘洙泗”。
这是因为:A.所谓“古道圣土”,是因为这里是炎帝、舜帝传播中华道德古训、培育中华伦理文明的主要地方。
B.所谓“屈贾之乡”是因为这里是屈原、贾谊忧国忧民的地方,是他们心系天下万民、求索国家前途之方的地方,同时更是他们精神得以安顿、人格臻于完善的地方。
C.所谓“潇湘洙泗”,是因为湖湘大地是光大儒家伦理精义、传承孔孟儒家学脉的地方。
D.湖湘文化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是经多元文化相互影响而形成的。
[第14题](多选题)以王夫之为代表的早期湖湘启蒙思想对于近代湖湘文化的的影响深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的宣传家大多爱看《船山遗书》,辛亥志士利用他的夷夏之辨的民族意识进行革命,民国初年,刘人熙等人在长沙设立船山学社,创办《船山学报》,鼓吹保护国粹。
B.以谭嗣同、唐才常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也接受了船山学说的影响,故而极端推崇王夫之,谭嗣同甚至说:“五百年来学者,真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已。
”C.以曾国藩、曾国荃、彭玉麟等为代表的理学经世派,其学术思想同样受到王夫之的影响,如曾国藩等理学经世思想就是来源于船山理学思潮中的儒家伦理内核“内广外礼”以及“明体达用”的学术思想。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一网一平台《地域文化》教学考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一网一平台《地域文化》教学考题库及答案国家开放高校电大专科一网一平台《地域文化》教学考题库及答案适用于22春之后的学员1.僧一行曾被“推为两京法主,三帝门师”。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2.北宋王朝组织人编纂的《授时要录》是一部农家著作。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3.《孙子》是孙膑的著作。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4.玄奘,姓陈,名祎,洛州巩县人。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5.中原马街书会始于明朝时期。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6.我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宴会,是4000多年大禹在今禹州市实行的钧台之享。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7.宋朝苏舜钦的散文《沧浪亭记》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8.伏羲——阏伯文化是豫东文化区域的内核,陈宋化则是它的主流成分。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9.一般认为,《孙子》是兵家文化的开山之作。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10.司马迁在《论六家之要旨》中说:“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行改矣。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11.文化大发展大旺盛,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的前提条件。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12.商代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记载日食、月食的载体。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13.《大唐西域记》是唐玄奘编辑而成。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14.程颐曾制定“为学六则”:一曰立志;二曰养志;三曰穷理;四曰实践;五曰虚心;六曰有恒。
推断题(2分)B.错误15.南朝梁锺嵘的《诗品》,是我国诗歌评论的代表作。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16.《辞源》中对“中原”一词的说明为:“狭义的中原,指今洛阳以南一带。
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17.《谏逐客书》是汉贾谊的代表作。
推断题(2分)A.正确B.错误18.魏晋南北朝属于佛教在我国发展阶段阶段。
地域文化(本)-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地域文化(本)科目代码:519091. 地域文化带是怎样形成的?谈谈对地域文化的感受。
参考答案:地域文化是大中华文化之下的一个文化分支,是指一个固定区域经过漫长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具有本地特色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既可以指语音区别、气候差异,也可以是饮食习俗、生活习惯等不同,范畴还可大可小,诸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北人豪爽,南人婉约”,“北人面食,个子高大,南人米饭,身材较矮”,“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晋人爱食醋,川人爱吃辣”等等,都是地域文化的表现特征。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包含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从世界整体文化格局来看,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而中华文化是我国特有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为中华民族世代继承发展的优良传统文化,也叫中华传统文化或华夏文化。
其实,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多方面因素融合而成的,大致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因素,客观方面主要和地理地形、气候环境、交通条件、物产特点等有关,主观方面则和语言文字、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生活习惯、文化教育等有关。
中国地形地势非常复杂,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从西部的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向海洋倾斜。
由于地形的复杂,造成了各地地理环境气候差异非常大,西南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东部属温带季风气候,东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再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气候的不同,使得各地物产各不相同。
而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因而大多数人们在一个固定的地域生活劳作,世代繁衍,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聚集体。
进入封建社会,这个聚集体往往在同一个封建君主的统治下,血缘关系相近,语言文字相同,宗教信仰接近一致,生产科技水平共享,生活、饮食习惯类似,文教水平相当,因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有的地域文化。
当然,我国各地的地域文化的根源是为以黄河中下游为主的中原文化,只是在具体表象上有很大差异。
最新电大齐鲁地域文化试题及答案说课材料

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春秋时期,鲁成为当时的大国,其控制范围基本囊括了汶河流域和泗河的中上游地区。
2、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沂源猿人。
3、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
4、鲁国的首都是曲阜。
5、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鲁国采取了“ 变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6、在用人上,齐国遵循“尊贤尚功”,鲁国遵循“ 尊尊而亲亲”。
7、齐国威、宣之际,稷下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儒学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8、在战国时期,黄老之学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处于江汉流域的楚国,这里是道家学派的原生地;一是齐国的稷下,是道家学派在北方的代表。
9、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0、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太平经》。
11、孔子的思想、言论、行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论语》一书中。
12、“礼”是调谐、稳定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制度,人的真挚情感是其根本。
13、“ 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14、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确立对人的信心。
为此他提出了“人性善”的观点。
这也是孟子儒学的理论基石。
15、孟子承担起的一个重要政治使命是重新确立社会统治的秩序,也就是孟子理想中的“ 王道”。
16、邹衍,也作驺衍,战国末期思想家,阴阳五行学派的代表人物,齐国人。
17、五德终始学说的可操作性体现在邹衍为统治者设计的一套“ 以德配天”的制度上。
18、如果说“五德终始说”体现的是邹衍的时间观念,那么“ 大九州说”则体现了他的空间观念。
19、姜尚封齐后,定都营丘。
20、姜太公除了拥有赫赫战功外,还有军事著作《六韬》流传于世。
21、司马穰苴“ 以仁为本为本”的战争观,实际上是从政治的角度来把握军事,比一般军事战术理论更高出一筹。
22、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作战指导原则。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江苏电大《地域文化》考试试题库(含答案)填空题:1)江苏境内时间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_30_万年的“南京猿人”,1993年在南京市东郊_汤山_葫芦洞发现两块人类头骨化石。
2)汉代以降,中原地区人口大规模南迁加速了江苏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进程。
3)元代,江苏长江以南属__江浙_行省,以北属__河南_行省。
4)康熙六(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此为“江苏”得名之始。
5)唐代时扬州已经是一个国际性贸易大都市,其中有很多是_阿拉伯_商人定居扬州,甚至在中国科举入仕。
6)1853年太平天国南京定都改名天京并在占领区苏南地区建天京省和苏福省。
7)目前的江苏古镇、民居建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_徽派_风格。
8)_郑和_七下西洋,其率领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
9)宋代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当时流传着“_苏常_熟,天下足”的民谚。
10)元代棉纺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_黄道婆_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1)淮盐,顾名思义以_淮河_为界,淮河南为淮南盐,淮河北为淮北盐。
12)宜兴以_陶器_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的“陶都”,可以上溯至宋代13)1863年,_李鸿章_在苏州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最早的近代企业。
14)常州西郊距今2800年的周盐城遗址中出土有四条独木船最大一条有11米长。
15)徐州的彭祖有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美誉,徐州还曾经因此而名为“彭城”。
16)无锡_薛氏_父子由于对缫丝业的成功经营而被冠以“缫丝大王”。
17)东晋在南京始建太学,由国子祭酒主持以经师、博士、助教为主要教学人员。
18)宋文帝在南京建立了儒学馆、_史学馆和文学馆_、和玄学馆,这种分专业招生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项创举。
19)最早创办的_茅山_书院,是宋初全国六大书院之一。
20)道家始祖老子曾在楚_沛地_居住达10年之久,孔子曾前往沛地向老子访学。
21)公元前472年,范蠡在吴越西境筑_越城_(今南京长干里)为南京古城的雏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地域文化网考复习题《地域文化》课程综合练习一、多选题1、黑龙江省总体生态环境呈现特殊的多样性和相对的整体性,居全国之首的有()。
A、森林覆盖率B、木材蓄积量C、木材产量D、矿产资源2、漫长历史传承中,黑龙江流域养育了为数众多的古代民族,这些民族分为三个族系,即()。
A、匈奴、鲜卑、柔然、敕勒B、东胡族系的乌桓、鲜卑、契丹、蒙古C、束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D、濊貊族系的夫馀、高句丽3、在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中,高峰是()。
A、渤海文化B、大汶口文化C、金源文化D、龙口文化4、中原文化进入黑龙江主要是通过历代()。
A、移民B、流民C、士大夫D、士兵5、“闯关东”文化的影响()。
A、“闯关东”铸就了黑龙江人独有的性格特征B、“闯关东”带来了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C、“闯关东”丰富了黑土文化的内涵D、“闯关东”促进了东北方言的形成6、黑土文化的特征是()。
A、黑土文化的厚重性B、黑土文化的包容性C、黑土文化的多元性D、黑土文化的边缘性7、黑土文化的包容性突出体现在()。
A、北大荒是“流人”、“右派”的安身地B、北大荒是“知识青年”的第二故乡C、善待犹太人是人道主义的光辉记录D、接纳“日本遗孤”是博大胸怀的展现8、黑土文化的多元性除城市建筑的多元,还表现在()。
A、宗教信仰的多元B、文化消遣的多元C、风俗习惯的多元D、方言词汇的多元9、黑土文化的边缘性表现在()。
A、黑龙江历史文化的边缘性B、黑龙江近代文化的边缘性C、黑龙江当代文化的边缘性D、黑龙江原住民文化的边缘性10、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A、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B、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C、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D、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11、黑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A、黑土文化对文明起源的贡献B、黑土文化对观念制度的贡献C、黑土文化对精神气质的贡献D、黑土文化对文化艺术的贡献12、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的价值核心是()。
A、“崇武”B、“尚勇”C、“伦理”D、“道德”13、渤海国教育分为以下几种()。
A、国学B、地方官学C、乡学D、私学14、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
A、三陵坟二号墓B、茂陵公墓C、贞惠公主墓D、贞孝公主墓15、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
A、小说B、骈文C、散文D、诗歌16、由于政治的不断扩张,“金源文化”呈现出一个不断完善、更新的动态发展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阶段()。
A、女真原始B、借才异代C、中州文派D、流落异代17、“金源文化”长足发展的表现()。
A、建筑艺术成就辉煌,者主要体现在金对于国都的建设上B、制度文化进一步完备C、在文学艺术、审美文化方面D、女真大小字的创制18、记录女真文字的资料主要有()。
A、金石B、墨迹C、文献D、雕版19、满族文化中不循汉制表现为()。
A、满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体现为历史悠久的八旗制度的创立和旗民二重制的实行。
B、满族文化的独特性还表现在骑射传统的延续和满文的创制,骑射和国语是满族文化之林中的长青之树C、满族文化的与众不同还在其服饰和饮食上有所体现D、崇信萨满20、满族文化独立性和创造性体现为()。
A、八旗制度的创立B、绿营军的建立C、科举制度的创建D、旗民二重制的实行21、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渔猎民族主要有()。
A、鄂伦春族B、赫哲族C、满族D、蒙古族22、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的游牧民族主要有()。
A、蒙古族B、鄂温克族C、鄂伦春族D、柯尔克孜族23、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农耕民族有()。
A、满族B、达斡尔族C、锡伯族D、朝鲜族24、黑龙江流域少数文明的三种文明形态的特征()。
A、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渔猎文明B、顺从“生长期”理念的游牧文明C、借助工业化的工业文明D、以人为本的农耕文明25、反映了黑龙江少数民族居住文化中的社会结构、伦理思想和宗教观念是()。
A、仁者爱人B、协和万邦C、尊长敬神D、居住禁忌26、“萨满”的职能是()。
A、以精神疗法和药物结合,达到给人治病的目的。
B、为族群主持重大祭祀活动。
C、主持氏族成员的重大人生礼仪,如生育、婚礼、寿礼、葬礼等。
D、培养新萨满,传承本氏族的祭乐、法器、神像、神谱、神服以及氏族的族史。
27、萨满文化的主要观念是()。
A、气运说B、灵魂说C、九天三界说D、道统说28、物质形式存在的萨满文化遗存主要有()。
A、萨满饮食B、萨满服C、萨满鼓D、萨满面具29、非物质形式存在的萨满文化遗存主要有()。
A、萨满神话B、萨满神舞C、萨满调D、萨满文字30、远古时期在黑龙江繁衍、生息、劳作的先民是以下那几个民族()。
A、满族B、肃慎C、东胡D、濊貊31、黑龙江流人的类型主要包括()。
A、真正犯有各种罪行的流人B、在各种战争中被俘虏的战C、反对当时政府统治的“败军之将”D、统治阶级内部与统治者意见相左的“罪臣”32、黑龙江流人在历朝历代的流人历史中都存在流人对自己命运的抗争和对统治者残暴统治的反抗,这些反抗主要表现在()。
A、逃亡B、个别的报复性手段C、起义D、集体暴力斗争33、流人对黑龙江文化的贡献除史上流芳的黑龙江流人及作品外,还有()。
A、流人促进了黑龙江官办、私塾教育的发展B、流人促进了黑龙江文化的发展C、流人促进了黑龙江经济的发展D、流人促进了黑龙江地区边境的安定34、黑龙江近代移民潮主要表现在()。
A、躲避战乱进行移民B、明朝移民屯垦戍边C、清政府的“移民实边”D、民国政府支持下的移民垦荒35、“闯关东”精神除了天灾人祸,被迫迁徙外,还有()。
A、“闯”字当头,为生存自强不息B、立足异乡、永不服输的铮铮铁骨C、以和为贵、互相扶持的仁爱之风D、一次中华文化的融合36、黑龙江移民的贡献()。
A、使东北人口的民族构成和主流构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B、对东北的经济开发和文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C、落后民族的统治者被先进民族的文化所征服D、有利于黑龙江疆域的形成37、俄侨文化作为哈尔滨近现代城市文化中的一种特色文化,对于哈尔滨城市文化的积淀和丰富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教育B、新闻出版C、建筑艺术D、生活习俗38、黑龙江流域的婚姻习俗有()。
A、约定俗成的婚姻制度B、传统的订婚仪式及聘礼C、传统的婚姻仪式D、成婚的年龄39、黑龙江流域的生育习俗有()。
A、祈子习俗B、古老的生育禁忌C、“踩生”、“洗三”、“睡扁头”、“抓周”D、育儿摇篮40、黑龙江流域的丧葬习俗有()。
A、告别亡灵B、棺木C、出殡与安葬方式D、守孝习俗41、东北饮食文化的类型是()。
A、渔猎民族的饮食文化B、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C、畜牧民族的饮食文化D、农耕民族的饮食文化42、东北饮食文化的特点()。
A、东北饮食以肉食为主,“五谷杂粮”齐全,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山珍野菜摄入大B、由于北方气候原因,食物储藏成为北方饮食习俗的另一特点C、以土著饮食文化为主,吸收山东菜及俄罗斯饮食文化因子,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饮食文化D、饮食不仅是维持人们生存的前提,也是民族文明的一个标志43、黑龙江服饰文化的地域特征()。
A、自织麻布和土布是衣裙的主要用料B、是适应其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需要的产物C、就地取材,以兽皮、鱼皮等猎获物的皮毛为制作服饰的主要原料D、运用各种动物图案、纹饰的运用44、黑龙江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是()。
A、原始自然崇拜观念的体现B、贵和尚美C、天人合一D、贵人伦45、黑龙江方言土语的特色是()。
A、最具亲和力B、表述生动C、结构方式丰富多变D、语言特色46、1932-1935年,左翼作家们把创作与社会活动联系起来,结成()。
A、星星剧团B、牵牛房C、哈尔滨口琴社D、哈尔滨报社47、东北抗战著名的战役有()。
A、百团大战B、江桥抗战C、哈尔滨保卫战D、八女投江48、黑龙江沦陷后,以()等为代表的北满作家群,以哈尔滨为活动中心,积极进行抗日救亡运动,他们举办了“维纳斯助赈画展”,成立“维纳斯画会”。
A、萧红B、萧军C、金剑啸D、关沫南49、1935年,共青团员袁亚成在()的支持下,创办了“哈尔滨口琴社”,团结爱国青年,以音乐的形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A、萧红B、萧军C、姜椿芳D、金剑啸50、诞生于烽火中的抗联文化包括()。
A、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B、传播抗日思想的抗日报纸C、激情迸发的抗日作品D、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51、东北抗联精神除了忠贞报国,勇赴国难,还有()。
A、坚贞不屈,勇于献身B、勇敢顽强,前赴后继C、不畏艰苦,争取胜利D、休戚与共,团结御侮52、世界仅有的著名黑土地是()。
A、乌克兰大平原B、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C、松辽流域的东北黑土区D、西伯利亚平原53、北大荒文化主要包括()。
A、移民文化B、军垦文化C、知青文化D、“右派”文人与北大荒文化54、北大荒文化主要表现在()。
A、不同地域文化在北大荒交融B、十万复员转业官兵奔赴北大荒C、凝固的艺术展示——北大荒版画D、声影中的流转——北大荒影视55、石油会战创造的石油文化主要表现在()。
A、为了摘掉“贫油”的帽子向地球宣战B、与石油大会战相伴而生的石油文化C、石油文化的色彩表达——大庆版画D、石油文化在戏剧舞台大放异彩56、大兴安岭资源开发表现在()。
A、开发建设的先先行者——铁道兵B、七万知青赴兴安C、战胜灾难,团结一心渡难关D、英雄旗帜高高飘扬57、突破高寒禁区的精神表现在()。
A、战严寒,破禁区,开拓进取B、树雄心,立壮志,艰苦创业C、顾大局,爱集体,立足本职D、同甘苦,工命运,扎根边疆58、在大兴安岭开发建设中,保护和发展地标性文化的措施是()。
A、依托地缘优势,打造特色鲜明的北极文化B、依托生态优势,打造魅力十足的森林文化C、依托气候优势,打造匠心独具的冰雪文化D、依托民族优势,打造风情独特的民俗文化59、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在小说创作中,有大量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代表作家有()。
A、萧红B、萧军C、白朗D、罗烽60、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小说创作的类型,大致分为()。
A、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B、直面人生、揭示人性的作品C、粉饰太平、美化人生的趣味性小说D、为日伪歌功颂德的汉奸小说61、东北作家群创作的主要特点是()。
A、抗日救亡的呐喊B、故土原乡的思恋C、外来文化影响较深D、反孔潮流汹涌62、韩乃寅被称为北大荒“知青三部曲”的长篇小说是()。
A、《燃烧》B、《天荒》C、《苦雪》D、《泪祭》63、迟子建先后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品有()。
A、《雾月牛栏》B、《清水洗尘》C、《世界上所有的夜晚》D、《额尔古纳河右岸》64、作家阿成的作品中,体现浓郁的地方文化底色和城市风情的作品主要有()。
A、《北极光》B、《年关六赋》C、《良娼》D、《胡天胡地风骚》65、20世纪50年代中期,继鲁琪之后,成长起来的北大荒诗人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