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Ⅱ卷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真题——地理试卷(全国卷Ⅱ)(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真题——地理试卷(全国卷Ⅱ)(含答案解析)
9. 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 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 A. 苔原带 B. 森林带 C. 森林草原带 D. 草原带 11. 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 A. 沼泽分布少 B. 太阳辐射强 C. 河流向北流 D. 远离北冰洋
2020 年高考真题——地理试卷(全国 卷Ⅱ)(含答案解析)
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 高中联考 期中试卷 期末考试 月考试卷 学业水平 同步练习
2020 年高考真题——地理试卷(全国卷Ⅱ)(含答案解析)
2020 年高考真题——地理试卷(全国卷Ⅱ)(含答案 解析)
1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 1700 多个行政村,其中 85% 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解析】 9. D 10. A 11. B 9.读图可知,该地位于 60°N 附近,受西风带影响,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带来一定的水汽, 与东欧平原相比,西西伯利亚距水汽源地远,所以降水相对少,①正确。西西伯利亚平原和 东欧平原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相差不大,②错误。地势南高北低不是影响西西伯利亚平原
6. 图示观测时段内( ) 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7. 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 1~2 月 B. 4~5 月 C. 7~8 月 D. 10~11 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全国卷,解析版)【试卷总评】该套试题考查知识全面,在地球运动部分的考查比2020年的难度和分值都增加了,总体难度还是适宜。

选择题部分,以考查自然地理部分为主,有7道题,考查人文地理部分只有4道,1-2题和8-9题,命题抓住地理学科特点,通过图表考查学生正确获取地理信息和理解运用的能力;综合题以我国南疆地区棉花种植为背景材料来命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在第39题命题中,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知识进行综合命题,知识面跨度大,难度也相对较大。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图1示意2020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

读图1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答案】1.B 2.D【解析】1.根据四个国家人口和图中煤炭消费量,可以推出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美国。

从图中可以读出每年这四个国家的消费总量,再根据这几个国家的人口数(这点考察学生的识记情况,中国大概13亿、美国3亿、印度10亿、日本就算1.3亿吧),只是略算而已,很容易找到答案。

2.借助图示资料四国的煤炭生产量和煤炭消费量,可以得到各国煤炭的缺口,既而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煤炭自给率,能源不仅是煤炭,还包括石油、天然气等其它能源,单位GDP能耗和能源进出口量是没法推算,碳排放量除了煤炭燃烧排放,还包括化石能源的排放。

【考点定位】考查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费。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图2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标准答案及解析(全国Ⅱ卷)(高清版)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标准答案及解析(全国Ⅱ卷)(高清版)

【解析】 第8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 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 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 “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 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 季7~8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
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
6~8题。
6. 图示观测时段内( C )
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解析】第36题 (3)由辽宁铁岭到广州运输距离长,且广州是港口城市,长距离运输海运费用较低,海 运可节约运输成本,故将毛油由辽宁铁岭运输到广州精炼油生产基地的合理交通方式为陆 海联运。 集装箱液袋运输相对于使用铁桶运输的优势:集装箱液袋运输比铁桶运输转运方便,铁桶 运输要将铁桶运回,而集装箱液袋运输只需单程运输,减少了运输费用;液袋体积具有可 塑性,可充分填满集装箱空间,具有装载量大的模运输优势。
二、综合题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玉米油是利用玉米胚芽生产的一种谷物油脂,营养丰富,口味清香。玉米油生产流程 由毛油提取和毛油精炼等环节构成,胚芽的毛油提取率为40%,由毛油到精炼油的转化率 为90%。山东邹平某公司是我国建设最早、目前规模最大的玉米油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 其玉米油销售量占国内市场的50%。该公司在山东惠民、辽宁铁岭、内蒙古通辽和鄂尔多 斯建有毛油压榨工厂,在公司本部、浙江杭州、广东广州建有精炼油和小包装产品生产基 地(图10),将毛油运输至精炼油生产基地多使用集装箱液袋(一次性使用的储存和运输 各种非危险液体货物的软体包装容器),使用罐箱或铁桶运输则越来越少。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含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含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新课标II)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1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图1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答案】1. A 2. D 3. A【解析】本题组以M公司的经营发展为载体,考查M公司经营重心变化的原因、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M公司的发展特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根据图1.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整个过程在不断减少生产厂直至全部关闭,说明M公司将重心放到了自主设计方面,这种做法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故A项正确。

加工服装的人工成本低于设计服装,B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只是改变了经营重心,规模不一定会减少,C项错误;企业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利润,加强合作是过程,不是目的,D项错误。

2020全国卷②地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全国卷②地理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2)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莱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3~5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图2)。

打沟主要是为了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5.近年来,该地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图3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7.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B. 4~5月C. 7~8月D.10~11月如图4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

2020年高考真题——地理试卷(全国卷Ⅱ)(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真题——地理试卷(全国卷Ⅱ)(含答案解析)
2020 年高考真题——地理试卷(全国 卷Ⅱ)(含答案解析)
高考真题 高考模拟 高中联考 期中试卷 期末考试 月考试卷 学业水平 同步练习
2020 年高考真题——地理试卷(全国卷Ⅱ)(含答案解析)
2020 年高考真题——地理试卷(全国卷Ⅱ)(含答案 解析)
1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 1700 多个行政村,其中 85% 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打沟主要是为了( ) A. 灌溉 B. 排水 C. 防虫害 D. 通风 4. 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 ) A. 提高产量 B. 减少水土流失 C. 降低生产成本 D. 减少蒸发 5. 近年来,该地( ) A. 种植结构复杂化 B. 复种指数提高 C. 田间管理精细化 D. 种田大户增多
6. 图示观测时段内( ) 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7. 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 1~2 月 B. 4~5 月 C. 7~8 月 D. 10~11 月
【答案解析】 9. D 10. A 11. B 9.读图可知,该地位于 60°N 附近,受西风带影响,西风从大西洋吹来,带来一定的水汽, 与东欧平原相比,西西伯利亚距水汽源地远,所以降水相对少,①正确。西西伯利亚平原和 东欧平原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相差不大,②错误。地势南高北低不是影响西西伯利亚平原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精选)

2020年高考地理全国卷2及答案(精选)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图1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答案】1.C 2.D 3.D【解析】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的。

2.由于长江对两岸交通阻隔,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习惯上把苏南和苏北的划分以此为界。

3.从材料中可知,江苏境内修建多座长江大桥,交通更加便利,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2020年全国2卷地理高考题(含答案)

2020年全国2卷地理高考题(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测试地理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图2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3~5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

打沟主要是为了A.灌溉 B.排水 C.防虫害D.通风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产量 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蒸发5.近年来,该地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图3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7.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图3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如图4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文科地理测试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卷上,并认真核对答题卡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科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共16页。

如遇缺页、漏印、自己不清等情况,考试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1~2题。

图1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以地名来出题也算是比较常见的了,去年的天津卷就考过“沽”,问天津的地名带“沽”的怎么越来越少了,各地各年的模拟卷里考过“圳”、“坪”、“峪”、“阴”等。

中国的地名还是很有意思的,有反映自然的,也有反映人文的,山里的地名有时候很文雅,比如邯郸涉县山里的村庄叫达衣岩、西达、连泉,就非常好听;平原上的地名有时候也很接地气,比如东北的二道河子、老母狗地等等。

也有的自带一种搞笑功能,比如前几年自驾去漠河的时候,碰到两个村子一个叫宇宙地,一个叫很黑村。

“河”“梁”“柳”三个字,对应的是水文、地貌、植被。

跟河相关的地名,当地还有叫“滩”叫“湾”的;跟地貌相关的地名,因为当地位于黄土高原边缘,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塬梁峁发育,所以还有叫“台”叫“沟”的。

又因为也是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植被稀少,所以一棵大树也常常成为重要地标,干旱地区红柳和木圣柳比较多,左宗棠去新疆的时候也种了很多柳树,叫左公柳,所以地名有带“柳”的。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从图中看出甲地河流多,所以地名中出现“河沟湾”不稀奇,但是乙地河流很少,却也有很多“河沟湾”村,这个题考的跟去年的天津卷相仿,天津卷是说自然环境变了,地名也就跟着变了,这道题是说自然环境变了,但地名还没变,这样的情况其实是更多见的,在各大城市中都有,比如北京的新发地,新发地原名其实是新坟地,最早是埋人的地儿,现在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你再也找不到坟地了,把新坟地改名叫新发地,是为了避讳;同样的还有中关村,原名中官村,中官是太监,古代太监居住的地方,现在改名成了中关村,也是避讳,这个地方你现在也找不到太监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本地没有什么但却叫什么是人口迁移造成的,比如河北的很多村庄和山西同名,山西有的东西河北并没有,原因是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往河北迁了很多人,迁过来以后为了表示对故土的思念,直接就把在河北新建的村子用原来山西自己的村子命名了。

但乙地比甲地自然条件更恶劣,人口迁移都是往好地方迁,不会从甲往乙迁,所以排除。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图2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3~5题。

3.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图2)。

打沟主要是为了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水稻是水田作物,小麦是旱地作物,由水稻种小麦,首先就要改土,把水田改旱地,所以打沟的主要目的就是排水。

4.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人很难对大千世界做到平等对待,不求回报,只管付出。

常常看菜下饭,菜好了就多吃点,菜差了就少吃点;也常常以衣取人,穿的好就态度好点儿,穿的差就态度差点儿。

刘德华在《天下无贼》里对敬礼的保安说:开宝马的就都是好人吗?种地也是这样,不是什么都要精耕细作的,要讲付出和收益比的,收益高的,才会付出更多;收益低的,就省懒事粗放经营了。

小麦,在材料里恰好有一句话说是收益较低,所以,种之前也就不翻耕土地了,增加经济成本不说,还得费劳力,长成啥样算啥样吧。

5.近年来,该地A.种植结构复杂化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D.种田大户增多由双季稻加油菜的一年三熟变成了稻麦两熟,复种指数是降低了。

影响复种指数的因素很多,热量是最常规的,越往北复种指数越低;水源也可以影响到,南疆地区属于暖温带,跟华北一样,从热量可以二年三熟,但由于水源支撑不起多次复种,所以只能一年一熟种植;劳动力也可以影响到,劳动力少,做不了那么多活,就只能少干点儿,从一年三熟种成一年两熟,从一年两熟种成一年一熟,种植结构也会相应的简单化。

经济太发达总产量太高也会影响,比如美国、澳大利亚,温度够高,但依然一年一熟,甚至轮荒,就是因为人太少地太多总产量太高了,不得不想法少种点儿。

由于外出务工的增多,在家种地的减少,很多种不了地的人家就会把地流转给专门在家种地的,这样种田大户就会增多,这也是经济因素决定社会分工的结果。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图3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图36.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是一个读图题,但是要注意,时间一定是北京时间,各地正常使用的一定是区时,而不是地方时。

0-5点两根线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

温度越高辐射就越强,这两个是正比的,读图可知辐射差值最大的时候就是温差最大的时候,也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午后2点,而不是正午。

7.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理论上应该是沙漠白天升温快、温度比绿洲高;晚上降温也快,温度比绿洲低。

但实际上在某一时间段,绿洲的温度一直低于沙漠。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晚上的温度就比沙漠高了呢?首先是白天不懂夜的冷,没有为夜间的降温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实绿洲跟沙漠最大的区别就是地表有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可升温,亦可降温,一切取决于水怎么变化,去年还是前年考了美国的龙卷风,水通过由气态凝结为液态向外释放热量为龙卷风增温,今年考绿洲温度比沙漠低,水通过由液态变成气态吸收热量为绿洲降温。

水,真善变也。

8.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看温度来解决问题,最高温接近40度,一定是夏季。

再看一眼温度的日变化,是不是真的可以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呢?如图4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

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

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

据此完成9~11题。

9.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①距水汽源地远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③地势南高北低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我国新疆为什么降水少?一是离海洋远,二是受重重山岭阻挡,所以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怎么解决呢?葛优葛大爷在《不见不散》中说,把喜马拉雅山扒开一口子,让印度洋的暖湿季风翻过喜马拉雅山。

有人给乌拉尔山扒口子吗?不扒口子,口子窖也行啊。

其实高考题是考过类似题的,给一景观图,这边是森林,那边是草原,中间是山脉,还有雪山,距海180公里远,判断是哪儿。

10.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A.苔原带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D.草原带我们在学习自然带的时候,讲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有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主要分布于中纬度,是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受水份影响大。

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水分差异大,所以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这三种受经度地带性影响的景观在乌拉尔两侧的差异也大。

纬度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是在低纬度和高纬度,苔原带受纬度地带性,也就是热量的影响大,乌拉山两侧为同一纬度,热量差异小,所以两侧的苔原带差异也就小。

11.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A.沼泽分布少B.太阳辐射强C.河流向北流D.远离北冰洋降水相同而干湿不同,只能是蒸发不同。

南北纬度不同所以热量不同太阳辐射不同,热量是影响蒸发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6分。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玉米油是利用玉米胚芽生产的一种谷物油脂,营养丰富,口味清香。

玉米油生产流程由毛油提取和毛油精炼等环节构成,胚芽的毛油提取率为40%,由毛油到精炼油的转化率为90%。

山东邹平某公司是我国建设最早、目前规模最大的玉米油产品研发和生产企业,其玉米油销售量占国内市场的50%。

该公司在山东惠民、辽宁铁岭、内蒙古通辽和鄂尔多斯建有毛油压榨工厂,在公司本部、浙江杭州、广东广州建有精炼油和小包装产品生产基地(图10),将毛油运输至精炼油生产基地多使用集装箱液袋(一次性使用的储存和运输各种非危险液体货物的软体包装容器),使用罐箱或铁桶运输则越来越少。

(1)简述惠民、铁岭、通辽、鄂尔多斯等地吸引该公司建设毛油压榨工厂的优势条件。

(6分)材料中说毛油的提取率是40%,那就是说100克玉米胚芽能提取40克油,原料重量远大于产品重量,所以是原料指向型企业,应该建在原料地。

而且所建之地都不是在一、二线城市,除了更接近原料外,还有劳动力和土地租金低的优势。

当然铁岭除外,铁岭是大城市。

(2)分析该公司在杭州、广州建设精炼油和小包装产品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

(8 分)大家有没有注意可口可乐的生产基地在中国有两家呢?一家是广州,负责南方市场,一家是天津,负责北方市场。

玉米油选了广州和杭州这两个城市也是不错,广州可以负责珠江流域市场,杭州可以负责长江流域市场,总部可以负责北方市场。

在这里要建两个基地,一个是精炼油基地,一个是小包装产品基地,精炼油是为市场提供主产品,小包装是为精炼油提供包装。

两个建在一起,也算是具有生产联系,便于快速协作。

为什么要小包装而不是大包装呢?小包装有小包装的优势,一是南方人本身就喜欢少买,图个新鲜,在南方买菜都是论叶买,买肉是论两买,买西瓜是论块儿买;在北方买白菜是论麻袋买,买肉是论塑料袋买,买西瓜是论编织袋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