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距离
abs制动测试标准

abs制动测试标准一、制动距离制动距离是评价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测量车辆在一定初速度下,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所需的距离。
制动距离越短,说明制动性能越好。
二、制动力度制动力度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制动力。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测量车辆在不同初速度下,制动力的大小。
制动力越大,说明制动性能越好。
三、制动稳定性制动稳定性是指在制动过程中,车辆的行驶方向和稳定性是否保持稳定。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观察车辆在制动过程中是否出现跑偏、侧滑等现象,以评价制动稳定性。
四、制动噪音制动噪音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声音。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测量制动噪音的大小和音调,以评价制动性能。
一般来说,制动噪音越小,说明制动性能越好。
五、制动摩擦性能制动摩擦性能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制动摩擦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摩擦性能。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观察制动摩擦片的磨损情况,以及摩擦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摩擦系数,以评价制动摩擦性能。
六、制动恢复时间制动恢复时间是指车辆在解除制动后,从静止状态恢复到正常行驶状态所需的时间。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测量制动恢复时间的长短,以评价制动性能。
一般来说,制动恢复时间越短,说明制动性能越好。
七、制动液温度制动液温度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制动液的温度变化情况。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测量制动液的温度变化情况,以评价制动性能。
一般来说,制动液温度越低,说明制动性能越好。
八、制动系统可靠性制动系统可靠性是指车辆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在ABS制动测试中,需要模拟车辆在不同路况和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行驶情况,对制动系统进行耐久性测试和可靠性评估。
通过测试结果可以判断出车辆的制动系统是否可靠,以及是否能够满足长期使用的需求。
综上所述,ABS制动测试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制动距离、制动力度、制动稳定性、制动噪音、制动摩擦性能、制动恢复时间、制动液温度以及制动系统可靠性等。
列车制动距离规定

列车制动距离规定列车制动距离,是指列车在实施制动前,以最大规定速度在限制下坡道上运行,从紧急制动开始到列车完全停止的最长距离。
为了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防止行车事故的发生,必须确保列车能够在规定的制动距离内停车。
列车中的机车(包括蒸汽机车的煤水车)和车辆的自动制动机,均应加入全列车的制动系统。
中国铁路的列车制动距离统一规定为800m。
要求所有使用自动制动机的列车,当以最大允许速度在该路段的任何剖面线上运行时,当实施紧急制动后,都具有在800m制动距离内停车的制动能力。
1.中国铁路闸瓦压力规定列车制动能力是由闸瓦压力来保证的。
列车需要的闸瓦压力与列车的重量、运行速度及运行区段内限制下坡道的坡度直接相关。
列车重量越大,速度越高,坡度越陡长,则所需要的闸瓦压力也就越大。
为保证列车能在800m制动距离内停车,规定了列车按重量计算的单位闸瓦压力(为了计算方便,以每百吨的列车重量为计算单位)。
这个单位闸瓦压力,应符合该区段内运行速度及限制下坡度的要求。
根据这一原则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试验,为使用自动制动器的客运列车制定闸瓦压力表,为使用自动制动器的货运列车和混合动力列车制定闸瓦压力表。
机动车辆重量及机车车辆每轴闸瓦压力分别见机车车辆重量表和机车车辆换算闸瓦压力表。
由于客车、货车和混合动力列车的自动制动作用、闸瓦压力和制动缓解时间不同,如旅客列车比货物列车和混合列车制动主管压力高,车列长度短,因此,旅客列车制动机的制动效能比货物列高好。
所以,在同样条件下,旅客列车的速度可以高于货物列车。
2.列车实际闸瓦压力验算在实际编组列车时,每列货物列车或混合列车,不得低于每100t 重闸压力22t的标准,以避免因每100t配重闸瓦压力不足,在中间调整或降低运行图中规定的运行速度。
当货物列车编成后,以下公式可用于检查实际闸瓦压力是否符合规定标准:如果计算的数字大于26t,说明合乎要求。
在进行检算时,注意以下两点:(1)牵引货物列车的机车,因本身所具有的闸瓦压力(一定单位重量的闸瓦压力),与货车的闸瓦压力接近,机车重量占列车重量的比例不大,为简化计算起见,所以机车、煤水车的闸瓦压力及其重量不参加计算。
汽车制动距离经验公式

汽车制动距离经验公式汽车制动距离是指车辆驾驶员开始刹车操作到车辆完全停下所经过的距离。
在日常驾驶中,了解并掌握汽车制动距离的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车辆的制动性能,确保行车安全。
汽车制动距离的计算可以使用经验公式来进行估算。
经验公式可以帮助驾驶员在不同情况下估算出车辆的制动距离,从而提前做好减速准备,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经验公式中包含了多个因素,如车辆的初始速度、制动系统的性能、路面的状况等。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车辆的初始速度。
初始速度越高,制动距离就越长。
这是因为在高速行驶时,车辆具有更多的动能,制动时需要更长的距离来缓慢减速。
除了初始速度,制动系统的性能也是影响制动距离的重要因素。
制动系统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制动液等组成部分,它们的性能决定了制动的效果。
制动系统性能越好,制动距离就越短。
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动系统是确保车辆制动距离正常的关键。
路面的状况也会影响制动距离。
在干燥、平整的路面上,汽车的制动效果最佳,制动距离最短。
而在湿滑、不平整的路面上,制动距离会增加。
因此,在行驶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路面状况,合理调整车速和制动力度,以确保安全行车。
要计算汽车的制动距离,可以使用如下的经验公式:制动距离 = 初始速度² / (2 * 制动加速度)其中,制动加速度是制动系统的性能指标之一,它表示车辆在制动过程中减速的快慢程度。
制动加速度越大,制动距离就越短。
在实际应用中,驾驶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驾驶经验和对车辆的了解,对经验公式进行适当调整。
例如,对于老旧的车辆或制动系统性能较差的车辆,制动距离可能会超出经验公式所计算的范围。
因此,在实际行驶中,驾驶员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调整。
汽车制动距离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掌握汽车制动距离的计算方法,驾驶员可以更好地掌握车辆的制动性能,提前做好减速准备,确保行车安全。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动系统,注意路面状况,也是确保制动距离正常的重要措施。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

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是汽车制动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制动距离指的是车辆从制动开始到完全停下所需的距离,是评估制动性能的重要指标。
而制动稳定性是指车辆在制动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的状态,包括不抱死、不打滑、不漂移等。
制动距离的要求通常涉及两个方面:制动时间和制动力。
首先,制动时间是指从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到制动器开始发挥作用所需的时间。
制动时间越短,车辆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更快地停下来,从而减少潜在的事故风险。
因此,制动系统需要快速响应驾驶员的指令,并传递给刹车器使其迅速发挥作用。
其次,制动力是指刹车器对车轮施加的力量,用于减缓车辆的速度。
制动力越大,车辆的制动距离越短,但过大的制动力可能导致车轮抱死或打滑等问题。
因此,制动系统需要在提供足够的制动力的同时,确保稳定的制动效果。
制动稳定性主要与制动力的分配和转向稳定性有关。
一方面,制动系统需要能够根据车辆的不同状态和道路条件,在前轮和后轮之间合理分配制动力。
一般情况下,汽车前轮的制动力要大于后轮,这是因为在制动过程中,汽车的重心会向前转移,导致前轮承受较大的垂直荷载。
然而,过大或过小的制动力分配都会影响车辆的稳定性。
过大的制动力分配可能导致车轮抱死,使车辆失去操控性,而过小的制动力分配则可能导致制动不足,延长制动距离。
另一方面,制动过程中车轮的转向稳定性也需要得到保证。
制动过程中,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如果车轮发生打滑或漂移,将极大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甚至导致事故。
为满足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要求,现代汽车制动系统通常采用以下技术和装置:1.制动助力装置:制动助力装置能够帮助驾驶员施加更大的制动力,减小驾驶员的踏力,缩短制动时间。
2.防抱死刹车系统(ABS):ABS能够根据车轮的转速变化,实时调整制动力的分配,避免车轮抱死,保持最佳的制动稳定性,并防止车辆的打滑。
3.刹车盘和刹车片:刹车盘和刹车片的材料和结构对制动距离和制动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制动距离和减速度的公式

制动距离和减速度的公式制动距离和减速度的公式,这个听上去可能有点儿生硬,但其实跟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想象一下,你开车在公路上,风儿轻轻吹过,音乐在车里响起,心情正好。
可是,突然前方有个小猫咪横穿马路,你这可得立马踩刹车呀!哎呀,这个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车子停下来得多长时间,得多远的距离呢?咱们得聊聊制动距离。
这个词儿听着就像是个高大上的科学名词,其实就是指你刹车之后,车子真正停下来的那段路程。
简单说,你一脚油门变成一脚刹车,结果车子飞快地就要停下来了。
你想呀,速度越快,刹车后的距离就越长,就像你打个喷嚏,喷嚏前的那一瞬间你可能没意识到,但后面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记得有一次,我在高速上开车,车速飞快,突然前面堵车了,急忙一踩刹车,心里那个慌啊,真希望自己能在那一瞬间变成超人,飞起来。
可惜,现实是我还是得依靠那点儿物理知识。
说到物理,咱们不能不提减速度。
这个可不是个无趣的公式,它就像是你生活中的一位老朋友。
减速度简单来说就是车子减速的快慢,换句话说,就是车子要停下来,得花多大劲儿。
你可以想象成小朋友们玩滑滑梯,往下滑的时候特别快,可一旦到了滑梯底下,想停下来可得慢慢来。
再比如,骑自行车的朋友们,拼命蹬的时候,那速度可是飞快,刹车的时候,哇,得小心翼翼,生怕摔个四脚朝天。
在现实中,影响制动距离的可不仅仅是速度,还有路面的情况。
比如说,雨天的路面打滑,哎呀,你觉得这刹车可就得小心了,真是像走钢丝一样。
还有那种坑坑洼洼的乡村小路,刹车的时候车身不稳,真是让人提心吊胆。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只要一踩刹车,车子就会乖乖停下来,结果偏偏出状况,闹了个乌龙。
了解这些知识对咱们开车的人来说,特别重要。
不然就像那句话说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想想看,如果真的在高速上遇到紧急情况,能不能迅速判断制动距离,决定了安全与否。
这就像是在打游戏的时候,手快一点,可能就能躲开那颗炸弹,晚一点,可就得重来。
再说,减速度也是有窍门的。
安全制动距离

安全制动距离安全制动距离是指车辆在发生紧急情况下,司机发现障碍物并踩下刹车后,车辆行驶的距离。
在道路交通中,安全制动距离的概念对于驾驶员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车辆是否能够及时停下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安全制动距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车辆的速度是影响安全制动距离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车辆的速度越快,安全制动距离就会越长。
此外,路面的状况、车辆的质量、刹车系统的性能等因素也会对安全制动距离产生影响。
在不同的情况下,司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安全制动距离,以确保车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停下来。
在日常驾驶中,司机需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出反应并刹车停车。
保持安全距离不仅可以减小安全制动距离,还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高速公路上,司机应该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避免尾随行驶,以减小因紧急制动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
司机在驾驶过程中需要随时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前方的障碍物或危险情况,并做好准备。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司机需要冷静应对,迅速判断安全制动距离,并采取正确的制动方式,以确保车辆能够及时停下来,避免碰撞。
在紧急情况下,司机还需要注意避免紧急制动导致车辆失控。
过度制动会造成车辆打滑或侧滑,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在紧急制动时,司机应该采取适当的制动力度和方式,避免车辆失控,确保安全停车。
总的来说,安全制动距离是车辆在发生紧急情况下能够停下来的距离,司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安全制动距离,并采取正确的制动方式。
保持安全距离、保持警惕和避免过度制动是减小安全制动距离的关键。
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让道路更加安全。
希望每位驾驶员都能认真对待安全制动距离这一概念,做到安全驾驶,共建和谐交通环境。
初中物理制动距离问题教案

初中物理制动距离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制动距离的概念,理解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行车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制动距离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
3. 实际案例分析,提出安全行车建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制动距离的计算。
2. 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制动距离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提出安全行车建议。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安全行车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交通事故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安全,引出本课内容——制动距离。
2. 讲解制动距离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制动距离是指车辆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所行驶的距离。
制动距离公式:D = v²/2a,其中D为制动距离,v为车辆速度,a为制动加速度。
3. 讲解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影响制动距离的因素有车辆速度、制动加速度、路面状况、轮胎状况等。
其中,车辆速度越大,制动距离越长;制动加速度越小,制动距离越长;路面状况越差,制动距离越长;轮胎状况越差,制动距离越长。
4. 案例分析:分析表中数据,让学生观察不同路况、不同速度下的制动距离。
引导学生发现制动距离与车辆速度、路面状况等因素的关系。
5. 安全行车建议:根据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提出安全行车建议,如限速、保持安全距离、注意路面状况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制动距离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安全行车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制动距离在实际行车中的作用,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安全行车经验。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交通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制动距离,让学生了解制动距离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一系列安全行车建议。
安全距离如何算

安全距离如何算随着交通方式的不断发展和人们交通需求的增长,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安全距离是交通安全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本文将从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说明。
1. 计算方法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是根据车辆行驶的速度和反应时间来进行计算的。
具体来说,安全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其中,反应距离是指从发现危险到踩下刹车踏板所需的路程,一般为行驶速度的一半,使用公式为反应距离=(行驶速度/2)× 1.5;制动距离是指车辆从踩下刹车踏板到完全停止所需的距离,受到车辆制动性能、路面状态、路面坡度、载荷质量等影响。
例如,当车辆在60km/h的时候,反应距离为(60/2)× 1.5=45米,制动距离在不同情况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安全距离也将随之改变。
2. 影响因素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是基于车速和反应时间的,但是安全距离的大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1)路面状态:不同路面的摩擦力不同,湿滑的路面制动距离比干燥的路面要长,因此安全距离也随之变长。
(2)车辆制动性能:不同车型的制动距离不同,同一车型不同车况的制动距离也不同,制动性能好的车辆安全距离相应下降。
(3)载荷质量:不同质量的车辆安全距离也不同,相同车型和质量载荷不同时,安全距离会有所变化。
(4)行驶环境:交通密集的城市道路安全距离比国道高速公路要大,因为城市道路车辆多、交通状况复杂,容易发生危险。
3. 实际应用安全距离的正确计算和注意实际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实际驾驶中,驾驶员应该根据路况、车况、气候等情况灵活把握安全距离的大小。
同时,在日常使用驾驶时,可以根据行驶速度及实际驾驶情况进行以下具体应用:(1)在高速公路上,可以选择“六秒原则”,即观察前车行驶到固定路标的时间,一般要保持在6秒以上。
(2)在城市道路上,一般应保持与前车的安全距离在20-30米左右,根据行驶速度自行调整。
(3)在雨天或者雪天等极端天气情况下,应当适当增加安全距离,多注意操控车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动距离计算
一、概述
在铁路设计和运营管理中,列车制动问题相当重要,因为它不但关系到行车安全,而且关系到运输能力。
近年来,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和牵引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和准确、及时地停车,对列车制动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分析研究列车制动问题,以求合理地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通过能力,保障铁路行车安全,对铁路运输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列车制动问题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列车制动距离S z;•
2.列车换算制动率;
3.制动地段的加算坡度千分数i j;
4.制动初速v0;
5.制动末速v m;制动停车时v m =0。
列车制动距离是指自制动开始(移动闸把或监控装置“放风”)到停车(或缓解)列车所走的距离。
制动距离是综合反映制动装置性能和实际制动效果的重要指标。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世界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列车运行速度、牵引质量、制动技术水平和信号、闭塞制式等),规定本国紧急制动时所允许的最大制动距离。
我国《技规》原来规定,列车紧急制动距离为800m,又叫计算制动距离,是布置行车设备和制定有关安全行车规章的依据。
在确定利用动能闯坡的最高速度时,计算制动距离可延长到1100m。
二、列车制动距离计算
1 列车制动力
制动时由闸瓦压力而产生的列车制动力B 按下列方法之一计算
1.1 实算闸瓦压力计算法以列车中各闸瓦的实算闸瓦压力K 与各该闸瓦的实算摩擦系数ϕk 乘积的总和计算
B=∑( K ϕk ) ( 4-1)
1.2 换算闸瓦压力计算法为了不涉及摩擦系数与闸瓦压力的变化关系以简化计算用列车中每种闸瓦的换算闸瓦压力之和SKh 与该种闸瓦的换算摩擦系数ϕh 乘积的总和进行计算
B=∑ (ϕh •∑ Kh ) (4-2)
2 摩擦系数
2.1 实算摩擦系数
各型闸瓦和闸片的实算摩擦系数ϕk 按下列各式计算
中磷闸瓦 k 01003.6+100=0.64
0.0007(110510014100K K νϕνν++-++) (4-3) 2.2 换算摩擦系数
中磷闸瓦高磷闸瓦和低摩合成闸瓦的换算摩擦系数ϕh 按每块闸瓦的实算闸瓦压力K 等于25kN 计算
中磷闸瓦 h 03.6+100=0.3560.0007(11014100
νϕνν+-+) (4-4)
3 K ——实算闸瓦压力
机车车辆每块闸瓦的实算闸瓦压力K 按下列计算
2z z z z z
6k d n 4=n 10P K π
ηγ (4-5)
式中π 圆周率取3.14
dz 制动缸直径mm
Pz 制动缸空气压力kPa
hz 基础制动装置计算传动效率,机车及客车闸瓦制动均取0.85;
gz 制动倍率
nz 制动缸数
nk 闸瓦数
4 换算闸瓦压力
每块闸瓦的换算闸瓦压力Kh 分别按下列各式计算
中磷闸瓦 h 100=1.8
5100
K K K K ++ (4-6) 5 换算制动率
5.1 列车换算制动率ϑh 是列车换算闸瓦总压力与列车重力之比按下式计算 ()h h h +=g
K K P G ϑ∑∑+’’’ (4-7) 式中Kh ′ 机车每块闸瓦的换算闸瓦压力kN
Kh ′′ 车辆每块闸瓦的换算闸瓦压力kN
P 机车计算质量t
G 牵引质量t
g 重力加速度9.81m/s2
5.2 解算货物列车运行时间等一般计算时在20 及其以下的坡道上允许不计入机车闸瓦压力和质量
5.3紧急制动时列车换算制动率取全值解算列车进站制动时一般取全值的50% 计算固定信号机间的距离时取全值的80%。
6 制动粘着系数
机车车辆制动时轮轨间的粘着系数μz 按下列公式计算
干燥轨面 z 45.6=0.0624+
260+μν (4-8)
潮湿轨面 z 13.55=0.0405+
120+μν
(4-9) 公式适用范围V ≤120Km/h
7 制动计算
7.1制动时间
列车制动时间tz 等于制动空走时间tk 与制动有效时间te 之和即
z k e t =t +t (4-10)
7.1.1制动空走时间
对制动距离进行分析时,先要研究列车制动过程中制动缸压力或闸瓦压力的变化情况。
对列车施行制动时,并不是全列车立即发生制动作用。
因为,列车制动机是靠空气波的传递而发生作用的,即使机车本身或第一辆车辆也要经过一个短暂的时间,制动缸才开始有空气压力。
然后压力逐渐上升,闸瓦压上车轮,再经过一段时间制动缸的压力或闸瓦压力才达到最大值。
各车辆因前后位置不同,开始升压的时间又各不相同,因此,全列车的制动力,不是立即产生并立即达到最大值,而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
紧急制动制动空走时间t k 按下列公式计算
()()k j t =1.6+0.065n 10.028i - (4-11)
n 牵引列车数量
i 为下坡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40‰上坡为40,40‰下坡为-40)
7.2制动距离
在制动计算中,制动距离S z 为制动空走距离S k 和有效制动距离S e 之和,即:
S z=S k+S e (m)
决定空走距离S k 的两个因素是制动初速v 0和空走时间t k 。
7.2.1空走距离
在空走时间内,列车所走过的距离叫空走距离S k ,空走距离按空走时间内列车作等速运行的条件来计算。
≈0.278
(m) (4-12)
式中——制动初速,km/h ; t k ——空走时间,s 。
7.2.2有效制动距离
在有效制动时间内列车所运行的距离称为有效制动距离S e。
用分析法计算有效制动距离的公式是:
(m) (4-13)
式中v1, v2——分别为速度间隔的初速和末速,km/h;
——换算摩擦系数;
——列车换算制动率;
——常用制动系数, 紧急制动时=1, 常用制动时根据减压量查表;
w0——列车单位基本阻力,5N/kN;
i j——制动地段的加算坡度千分数。
7.2.3制动距离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