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实验报告1完稿

合集下载

力学课设实验报告(3篇)

力学课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力学基本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

2.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力学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单质点运动规律实验(1)目的: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单质点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2)步骤:①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滑块、滑轨、小车、计时器等;② 设置实验参数,如小车质量、滑轨倾斜角度等;③ 启动计时器,释放小车,记录小车运动时间和位移;④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⑤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

2. 实验二:刚体转动实验(1)目的:验证刚体转动定律,研究刚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转动规律。

(2)步骤:①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刚体、支架、测力计、转轴等;② 设置实验参数,如刚体质量、转轴半径等;③ 启动测力计,记录刚体受力情况;④ 旋转刚体,记录转动角度和时间;⑤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力矩-角度图和力矩-时间图。

3. 实验三:材料力学拉伸实验(1)目的:研究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验证胡克定律。

(2)步骤:① 准备实验材料,如低碳钢、铸铁等;②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拉伸试验机、引伸计等;③ 设置实验参数,如拉伸速度、试验温度等;④ 启动拉伸试验机,记录材料受力情况;⑤ 测量材料拉伸过程中的伸长量和应力;⑥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图。

4. 实验四:材料力学压缩实验(1)目的:研究材料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验证压缩时的力学关系。

(2)步骤:① 准备实验材料,如砖、石等;②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压缩试验机、压力传感器等;③ 设置实验参数,如压缩速度、试验温度等;④ 启动压缩试验机,记录材料受力情况;⑤ 测量材料压缩过程中的应变和应力;⑥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图。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实验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得出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符合理论预期。

2. 实验二:通过实验验证了刚体转动定律,得出力矩-角度图和力矩-时间图,符合理论预期。

物理力学实验报告

物理力学实验报告

物理力学实验报告物理力学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和探索力学定律。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理解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这些理论。

实验一:运动学实验在运动学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计时器和一根直线轨道。

首先,我们在轨道上放置一辆小车,并在其上方安装了一个光电门。

当小车通过光电门时,计时器开始计时,当小车再次通过光电门时,计时器停止计时。

通过测量小车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我们可以计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小车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与小车的质量和施加在小车上的力成正比。

这符合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小车的质量和施加在小车上的力。

实验二:动量守恒实验在动量守恒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两个小车和一个弹簧。

我们将两个小车放在一条直线轨道上,并用弹簧将它们连接起来。

首先,我们使一个小车静止,然后将另一个小车推向它。

当两个小车碰撞时,我们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当两个小车碰撞时,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符合动量守恒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碰撞过程中每个小车的动量,并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三:重力实验重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力,本实验旨在通过重力实验来验证万有引力定律。

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装置,将一块重物悬挂在一根绳子上,并通过测量重物的摆动周期来计算重力加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重物的摆动周期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这符合万有引力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并验证万有引力定律。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这些理论。

运动学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实验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重力实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物理力学的实验不仅仅是为了验证理论,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实验技巧和科学思维能力。

力学实验报告

力学实验报告

力学实验报告为了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力学实验。

这些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量物体在不同力下的加速度、位移和速度等参数,深入了解力的影响和物体运动规律。

以下是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结论。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组实验,研究牛顿第一定律,也即惯性定律。

实验装置包括一块平滑的水平轨道和一辆小汽车。

我们在轨道上放置小汽车,并用手使其静止。

接着,我们突然用力推动小汽车,然后迅速松开手。

我们观察到小汽车在推力作用下向前移动,并最终停下来。

这个实验验证了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性。

然后,我们进行了另一组实验,研究牛顿第二定律,即质量和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包括一块斜面和一辆滑车。

我们将滑车连接在一根轻绳上,并把绳穿过斜面上的一个滑轮。

我们向上拉动滑车,使其沿着斜面上升。

我们用力计测量所施加的力,并通过重力作用计算滑车的质量。

我们重复实验多次,记录了不同质量的滑车在不同力下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加速度与施加的力成正比,与滑车的质量成反比。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质量和力之间的直接关系,即F=ma。

接着,我们进行了一组实验,研究牛顿第三定律,也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关系。

实验装置是一副弹簧测力计和一组相互连接的气球。

我们把每个气球连接到弹簧测力计上,并拉动气球。

我们观察到,在拉动一个气球的同时,其他气球也会相应地被拉动。

测力计显示的读数表明,拉动一个气球产生的力会以相等的大小和方向作用于其他气球。

这个实验验证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平衡性。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一组实验,研究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水平桌面和一个小木块。

我们在桌面上放置木块,并通过倾斜桌面的方式施加一个水平向下的力。

我们改变桌面的倾角,并测量木块在不同倾角下的加速度和位移。

实验结果显示,木块的加速度随着桌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摩擦力的增加而减小。

我们观察到,在桌面倾角超过一定值之后,木块就会保持在静止状态,无法再滑动下去。

力学系列实验实验报告

力学系列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如力、力矩、牛顿定律等。

2.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 理论力学实验台2. 力传感器3. 弹簧测力计4. 水平仪5. 三角板6. 直尺7. 秒表8. 计算器三、实验原理力学实验主要研究力、力矩、牛顿定律等力学基本概念,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并测量相关物理量。

1. 力的合成与分解: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将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一个力,或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

2. 力矩:力矩是力与力臂的乘积,力矩的大小和方向与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3.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 实验一:力的合成与分解(1)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研究力的合成与分解。

(2)实验步骤:① 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其水平。

② 用力传感器分别测量两个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力,记录数据。

③ 将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画在坐标纸上,以力的大小为线段长度,以力的方向为线段方向。

④ 以两个力的交点为起点,作两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并连接对角线。

⑤ 测量对角线的长度和方向,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

2. 实验二:力矩的测量(1)实验目的:验证力矩的概念,测量力矩的大小。

(2)实验步骤:① 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其水平。

② 用力传感器测量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力,记录数据。

③ 在实验台上固定一个水平仪,确保其水平。

④ 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水平仪上,测量力臂的长度。

⑤ 计算力矩的大小,验证力矩的概念。

3. 实验三:牛顿定律的验证(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2)实验步骤:① 将物体放在实验台上,确保其水平。

② 用力传感器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记录数据。

③ 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加速度。

物理实验报告基本力学(3篇)

物理实验报告基本力学(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巧。

2. 学习使用力学实验仪器,如天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3. 通过实验验证力学基本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胡克定律等。

4. 培养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和总结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ma。

2. 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 F=kx,其中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 为弹簧的伸长量。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F浮 = G排= ρ液体gV排,其中ρ液体为液体的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V 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三、实验仪器1. 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 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3. 刻度尺: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4. 金属小球:用于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5. 弹簧:用于验证胡克定律。

6. 烧杯:用于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7. 水和盐:用于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四、实验步骤1.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1)将金属小球放在水平面上,使用天平测量小球的质量。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球所受的重力。

(3)改变小球的质量,重复步骤(2),记录数据。

(4)根据 F=ma,计算小球的加速度。

2. 验证胡克定律(1)将弹簧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连接弹簧测力计。

(2)逐渐增加弹簧的伸长量,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 k。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金属小球浸入水中,使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小球的质量和体积。

(2)将金属小球浸入盐水中,重复步骤(1),记录数据。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小球在水和盐水中所受的浮力。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物体质量:m = 0.2 kg重力:F = 1.96 N加速度:a = F/m = 9.8 m/s²2. 验证胡克定律弹簧伸长量:x = 0.1 m弹簧测力计示数:F = 0.98 N劲度系数:k = F/x = 9.8 N/m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水中浮力:F水 = G排= ρ水gV排 = 0.98 N盐中浮力:F盐 = G排= ρ盐水gV排 = 1.02 N1. 实验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加速度成正比。

力学实习报告范文3篇

力学实习报告范文3篇

力学实习报告范文3篇导读:本文是关于力学实习报告范文3篇,希望能帮助到您!1实习方向:工程力学认识实习2实习目的:让我们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书本与实践的结合打下基础。

实习中,将所学知识和实习内容互相验证,并对一些实际问题加以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有一个良好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概况,为后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强化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巩固专业思想。

通过实习让我们对建筑物的规模,作用及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3实习过程(一)实习时间:06月22日实习地点:**大学建筑技术示范基地在实践基地有各种建筑模型,散水,排水管,屋面桁架,植被屋面,保温墙的三种做法等等。

种植屋面:在屋面防水层上付土覆土或铺设锯末、蛭石等松散材料,并种植植物,起到隔热作用的屋面。

钢筋直螺纹接头优点:接头抗拉强度高,质量可靠,不烧伤钢筋不减少有效截面面积,工序简单,成本较低,施工安全,不污染环境。

受气候影响。

能做到连续工作。

施工工艺:购入成螺纹连接套筒并验收合格,钢筋断料,断头切平。

钢筋螺纹滚压成型钢筋现场螺纹直接。

空心砌块砖:煤渣、煤矸石、尾矿渣、化工渣或天然砂、海涂泥等(以上原料的一种或数种)作为主要原料,不经高温煅烧而制造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称之为免烧砖。

由于该种材料强度高、耐久性好、尺寸标准、外形完整、色泽均一,具有古朴自然的外观,可做清水墙也可以做任何外装饰。

因此,是一种取代粘土砖的极有发展前景的更新换代产品。

(二)实习时间:06月23日实习地点:****再建商业区建筑总面积为6300平方米。

工程期三年零六个月,施工以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装修阶段。

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受力方式为梁板承重结构。

花岗岩钢架固定式贴墙,外观美观,坚固耐用。

外墙是玻璃幕墙具有良好的隔声﹑隔热及保温的功能。

力学原理演示实验报告(3篇)

力学原理演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力学基本原理,如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等。

2. 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对力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 实验台:用于放置实验器材和记录实验数据。

2. 力学传感器: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3. 力学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4. 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弹簧的弹力。

5. 力学模型:用于演示力学原理。

6. 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实验数据。

7. 计算机及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记录和处理结果1.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演示(1)实验步骤:将小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通过施加水平力使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改变水平力的大小,观察小球运动的变化。

(2)数据处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小球的质量和加速度。

(3)结果分析: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2. 实验二: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1)实验步骤: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分别作用在小球上,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2)数据处理: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计算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3)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加深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

3. 实验三:摩擦力演示(1)实验步骤:将物体放在水平面上,通过施加水平力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改变水平力的大小,观察物体运动的变化。

(2)数据处理:根据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3)结果分析:通过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存在和大小。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1.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的规律。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或将多个分力合成为一个力。

3.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验证力学原理的正确性。

五、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处理1.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演示(1)将小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力学计算实验报告

力学计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力学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通过实验,掌握以下内容:1. 力的合成与分解;2. 物体的受力分析;3. 力矩和力偶的计算;4. 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5. 力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二、实验原理力学计算实验涉及的主要原理包括:1. 力的合成与分解: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或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2. 物体的受力分析: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包括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等,并根据力的作用线、作用点等特征进行计算。

3. 力矩和力偶的计算:力矩是力与力臂的乘积,力偶是两个等大、反向、不共线的力。

通过计算力矩和力偶,可以分析物体的转动状态。

4. 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的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5. 力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 力学实验台;2. 力学测力计;3. 支撑杆;4. 滑轮;5. 测力计;6. 水平仪;7. 计算器;8. 记录纸。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力的合成与分解(1)搭建力学实验台,将测力计固定在实验台上;(2)用测力计分别测量两个力的合力,记录数据;(3)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计算两个力的合力,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2. 实验二:物体的受力分析(1)搭建力学实验台,将物体放置在实验台上;(2)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包括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等;(3)根据受力分析,计算物体所受的合力,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实验三:力矩和力偶的计算(1)搭建力学实验台,将物体放置在实验台上;(2)分析物体所受的力,确定力臂;(3)计算力矩和力偶,判断物体的转动状态。

4. 实验四: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1)搭建力学实验台,将物体放置在实验台上;(2)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判断物体的平衡状态;(3)验证物体是否满足平衡条件。

5. 实验五:力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整理实验数据,进行计算;(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屈服强度 的测量
测量样品初始尺寸
上直径/mm
中直径/mm
下直径/mm
1st
10.04
10.04
10.06
2nd
10.02
10.06
10.06
取上直径平均直径为10.03mm。
原始截面积可记为79.01mm2。
多次加载
加载试验记录表
次数
载荷P(kN)
应变仪度数(με)
残余应变(με)
P=P0
5
340(条件零点)
0.75/760=9.868*10^-4kN/με
规定的参与伸长量为2000με
所以 =42.65-(2120-130)*9.868*10^-4=40.69kN
R=5.015mm
A=79.01mm^2
=40.69kN/(79.01mm^2) =514.987MPa
0
1
加载
33.01
340+2000+200=2540
130
卸载
5
470
2
加载
41.90
2540+(2000-130)+200=4610
1360
卸载
5
1700
3
加载
4010
4610+(2000-13600)+100=5350
2120
卸载
5
2460
内插法பைடு நூலகம்算
42.65-41.90=0.75kN
2120-1360=760με
屈服强度 的测量
材物1102 顾诚 41130269
一、实验目的
学习利用电阻应变片法测定 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万能材料试验机,电阻应变仪,游标卡尺
三、基本原理
测定 的方法
一般钢材屈服时有较大残余变形。规定材料在拉伸试验中产生0.2%残余应变时,与其对应的应力为屈服强度。测量时用内插法或外延法得到法
四、实验数据及结果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