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1. 引言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扮演着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角色。

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深化,中小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本文将就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2. 中小银行的定义与现状中小银行指的是相对于大型国有银行而言,规模较小、地区性较强、风险相对较高的银行机构。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划分,中小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

这些银行不仅承担着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职责,还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小银行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中小银行的董事会和监事会缺乏独立性,往往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的情况,导致决策的不科学和过度集中。

中小银行在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薄弱环节,缺乏有效的风险管控机制,容易发生风险事件。

中小银行的管理团队普遍存在素质不高、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缺乏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深度理解。

3. 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解决办法为了解决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考虑和改进。

提高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独立性和透明度。

需要加强中小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要加强外部监管,提高对中小银行的监管力度,确保公司治理的独立性。

加强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控能力。

中小银行应该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各类风险的管控和监测。

在内部控制方面加强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意识。

第三,加强中小银行的管理团队建设。

中小银行应该注重引进高素质、专业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评价,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小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存在,对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贷款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贷款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贷款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贷款的问题及对策引言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就业、增加财富、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贷款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问题一:信贷风险高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信贷风险相对较高。

商业银行在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时,常常面临较大的信贷风险,这导致部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持保守态度。

对策一: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为了解决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风险问题,可以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政府可以提供部分贷款风险保证,通过与商业银行分担一定的风险,降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感知。

对策二:加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为了减少信贷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从而准确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偿债能力,为贷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政府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问题二: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往往无法享受与大型企业相同的优惠贷款利率,融资成本较高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策一:建立差别化利率体系商业银行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经营情况等因素,进行差别化的利率定价,给予信誉较好、运营状况较好的中小企业优惠利率,降低其融资成本。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商业银行给予中小企业较低的贷款利率。

对策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除了依赖商业银行贷款外,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众筹等方式来获取融资。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丰富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其融资成本。

问题三:缺乏专业化服务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经营特点不同于大型企业,商业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时,缺乏专业化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对策一: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团队建设商业银行可以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团队建设的投入,培养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人员,提高其对中小企业的了解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中小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风险管理不足、资金运用不当、竞争压力增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对策,以促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风险管理不足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存在以下问题:市场风险管理不足。

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存在主管行业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情况,难以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

信用风险管理不足。

城市商业银行在授信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担保品,对于客户的资信状况和综合还款能力的评估不够充分,导致信用风险暴露度增加。

操作风险管理不足。

城市商业银行在运营管理中,由于人为疏忽或系统故障等原因,存在操作风险的可能性。

2. 资金运用不当债务资金过度依赖。

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在运营中,过度依赖短期债务资金,对于长期资金的调度和运用能力不足。

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

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在资金运用中,偏向于投资于传统行业和重资产行业,对于新兴产业和高技术行业的投资比重不足。

风险资产投放较多。

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存在将大量资金投放于风险较高的资产中,对于资产质量的保障不足。

3. 竞争压力增大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增大,表现为以下问题:市场占有率下降。

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在面临来自国有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多方竞争的情况下,市场份额逐渐被侵蚀。

客户流失加剧。

由于金融市场的开放和信息的透明化,客户更加容易获取到各种金融产品信息,一些城市商业银行面临客户流失加剧的问题。

盈利压力增大。

在面临市场份额下降和客户流失加剧的情况下,一些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较大挑战。

二、对策研究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引进。

通过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意识;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系统,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谭斌(东莞银行佛山分行 广东 佛山 528000)摘 要: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受到自身资金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限制,无法向国有大型银行全面布局中小城市、农村的金融服务网点,为广大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中小城市商业银行还受到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冲击,以及市场化利率的影响,不断挤压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

因此,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以普惠金融为发展契机,结合自身的发展特色,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普惠金融的特点,以及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城市;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中国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921/ki.1009-2994.2021-03-0054-027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家金融体制的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我国目前拥有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十几家中型商业银行,超过数百家的小型商业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冲击。

2005年,联合国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旨在通过发展普惠金融,消除全球贫富加剧,让更多的普通人享受到金融服务,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指出,截止2017年年底,我国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超过95.99%,银行业微小企业贷款余额超过30.74元,大中型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客户取消了收费项目达到355个,2018年中央财政下发的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超过100亿元。

然而,我国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产品创新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到普惠金融的发展。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机制,促进中小商业银行普惠金融的发展。

一、普惠金融特点普惠金融这个概念是联合国2005年提出,指在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发展不平衡、风险控制不足等。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包括加强监管、推动改革、提升服务水平等。

还探讨了对策实施方式和风险防范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结论指出,要加强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监管与引导,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并且积极推动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未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应继续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问题、对策、风险防范、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解决、实施方式、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扮演着连接社会资金和企业个人资金的重要角色。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规模庞大、服务领域广泛,但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产品创新能力差、风险管控不够到位等问题。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还需面对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深入研究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分析现状,找准问题所在,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措施,有助于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推动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居民金融需求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不仅有利于深入了解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趋势,更有助于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研究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揭示当前金融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不足,为完善金融监管政策提供参考。

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以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对本文的背景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从业务规模相对偏小、业务结构不合理、网络金融业务不完善、金融风险问题等方面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树立金融业务发展的战略地位、突出核心业务促进金融业务全面发展、积极发展网络金融业务、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分析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标签:中小金融机构;网络金融业务;金融风险一、引言相对而言,我国金融业务发展时间比较短,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积极进行业务结构调整,逐渐推出金融业务,为了满足更多客户的实际需求,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个人存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向客户推出各种个人理财产品,随着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以及客户需求的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开发逐渐受到了商业银行的广泛重视。

中小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

本文则针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展开讨论,对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二、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1.业务规模相对偏小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比较产生,在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在整个其整个经济收益中的比重超过了50%,而且随着银行金融业务发展的不断增长,金融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收益依然在不断上升。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业务推广过程中,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业务范围有限。

2.业务结构不合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所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包括储蓄存款个人贷款、个人理财、私人银行业务、银行卡业务等,一些金融机构还发展零存整取定期、整存整取、定活两便、通知存款和活期一本通等业务。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以及助学贷款等业务是在个人贷款的基础上衍生而来。

但是,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来看,其所推出的金融业务包括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等,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在为个人客户提供储蓄、贷款的基础上,还为客户提供了财务规划服务,银行会根据客户的自身特点及实际需求为其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财规划,通过这种方式,在为客户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为银行带来更多的效益。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山东财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中小企业金融支柱而迅速发展,逐渐成为金融市场的新兴力量,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逐步加强,经营风险不断降低, 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等,城商银行在金融行业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城商银行体系也逐渐完善。

但由于城市商业银行起点低,而发展过快,因此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城商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城商银行综合竞争力的SWOT分析,找出解决发展问题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城市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解决策略;SWOT分析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ty Commercial Banks andCountermeasuresABSTRACTCity commercial bank as loc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al support and rapid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emerging power of financial markets, the role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gradually strengthened, operation risk is reduced, asset qualit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ity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financial sector's share of also more and more big, city commercial bank system is gradually perfect. Bu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 is low and the development too fast, so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 city commercial Banks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alysi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ombined with the SWOT analy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city commercial bank, find out th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ity commercial Banks.Keywords:City commercial banks; Development status; Solving strategies;SWOT analysis;目录ABSTRACT (2)一、引言 (1)二、城市商业银行的内涵 (1)(一)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义 (1)(二)城市商业银行的特点 (1)1.数量多,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1)2.发展程度多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 (1)3.经营风险不断降低,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1)三、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问题 (2)(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2)(二)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外资银行开始竞争国内市场 (2)2.国内大型银行竞争压力 (2)3.金融体制改革方向 (3)四、城市商业银行发展SWOT分析 (3)(一)城市商业银行的优势(S) (3)(二)城市商业银行的劣势(W) (4)1.历史包袱沉重 (4)2.造血功能缺失 (4)3.经营区域受限 (4)(三)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O) (5)1.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5)2.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5)(四)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T) (5)五、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5)(一)兼并、重组和联合(整合) (5)(二)加强内控机制改革(内控) (6)(三)正确的市场定位(外部) (6)(四)政府的政策支持(政策) (6)六、结束语 (6)参考文献 (7)一、引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商业银行是以上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城市信用社为基础,其目的是为城市私营、个体经济提供适应其发展的金融服务,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吉林省九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九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九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吉林省九台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吉林省九台市的一家重要金融机构,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九台农商银行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本文将就九台农商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九台农商银行的发展现状九台农商银行作为当地金融体系中的一员,承载着一定的金融资源和信贷业务。

在服务中小微企业、农村农民和个体经营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九台农商银行在当地市场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当地居民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九台农商银行也面临着一些发展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1. 业务结构单一。

九台农商银行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存贷款和信用卡业务上,缺乏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影响了其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2. 风险管控不足。

在信贷业务中,九台农商银行面临着不良贷款率上升和风险控制不足的问题,影响了业务的稳健发展。

3. 人才短缺。

九台农商银行在金融人才储备和培养方面存在不足,严重影响了其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4. 技术水平滞后。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九台农商银行的信息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滞后,影响了其服务效率和体验。

以上种种问题都制约了九台农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对策研究1. 推动业务多元化发展。

九台农商银行可以通过拓展信贷业务和投资业务,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发展多元金融产品,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可以开拓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等业务领域,增加收入来源。

2. 加强风险管理。

九台农商银行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强化信贷审查和评估,加强不良资产处置,降低信贷风险,确保资产质量和健康发展。

3. 人才培养和引进。

九台农商银行应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提升员工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问题研究【原文出处】武汉金融【原刊期号】200304【分类号】F62【分类名】金融与保险【复印期号】200307【作者】石会文【作者简介】石会文华夏银行武汉分行【摘要题】银企园地【正文】一、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市场定位问题——市场定位的趋同性,可能把中小商业银行带入死胡同。

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大多采用跟随型市场定位战略。

从区域定位看,一般都定位于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从产品定位看,基本上是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营什么业务,中小商业银行就经营什么业务;从客户定位看,也大都是集中在“两通、两高、两上”(交通、通讯、高校、高科技、上市公司、准上市公司)上,同化趋势明显。

相对来说,中小商业银行产权明晰,经营灵活,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拥有强大的网点体系,较完善的清算系统,国家信用的强有力支持。

所以双方优劣势不同。

由于中小商业银行坚持跟随型战略,没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因此,至今无论从区域上,还是从产品上,甚至在某一个单项业务上,都无法打破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垄断格局,没有突现自己的发展特色,唯有招商银行的“一卡通”业务似乎能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抗衡。

尤其是近年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和转轨步伐,并将业务发展重点转移到中心城市,使得中小商业银行业务开拓更加艰难。

出现目前这种状况,与中小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过于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趋同,没有根据自身优劣确定其自身发展方向有一定关系。

所以,这种不研究自身特点,简单甚至盲目跟着“老大”跑的情况,势必会把中小商业银行带进发展中的死胡同。

2、竞争对手问题——对中小商业银行形成冲击最大的不是外资银行,而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加入WTO之后,有人认为外资银行是中小商业银行最大的竞争对手,笔者认为,目前对中小商业银行真正形成冲击的不是外资银行,而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这是因为第一,外资银行在中国拓展业务机构网点较少,业务获围受到很大限制,难以获取中国客户的完备信息。

第二,外资银行完善的客户经营管理系统在中国一时还难以得到应用,其高效的管理需经一定的时限后才能逐步显现。

对大多数国民而言,认识、接受外资银行的理念或产品有一个过程,这也会使最初的营销过程变长。

第三,中国市场金融工具的基础环境并不完备,限制了外资银行产品创新能力,资本项目仍然没有完全开放。

因此,外资银行要将中国市场的资金业务、资产管理运作纳入其全球统一控制架构内仍会受到诸多限制。

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就不同了,他们有着本土经营的独特优势,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信用度,有着熟悉中国的政策、历史、民俗、人文和环境的社会背景;有着已经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客户群和较为完善并覆盖全国的本外币结算系统;有遍布全国各地的相当规模的营业网点和服务网络及丰富的社会资源;有适合在不同岗位的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层的庞大的银行从业人员。

特别是近年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正积极地朝商业化方向转变,用人、用工机制、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管理能力日渐提高,政府的干涉也日渐减少。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不良贷款的大量剥离、呆账的大量核销、人员的大量精减,使压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头上的包袱被逐渐减轻,其竞争活力明显增强,他们是从沉睡中配来的“四大雄狮”。

因此,入世后,中小商业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外资银行,而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3、人才制度问题——用人制度是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传统制度上进行修补和改良,灵活的用人机制仍然可望不可及。

首先,从“进入”环节看。

近年来,中小商业银行进人表现出越来越“媚俗”的倾向,以高薪、高待遇并没有引进高水平的人才。

目前中小商业银行的队伍状况可概括为“三多三少”:(1)在整体队伍中懂传统银行业务的人员多,懂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人才少;(2)在人才类型上操作技能型人员多,专家学者型人才少;(3)在管理岗位上懂业务操作的人员多,善经营管理的人才少。

目前,中小商业银行主要靠的是中等水平的人才打“天下”,因为,有能力的不愿来,无能力的不敢来。

其次,从“育人”环节看。

目前,中小商业银行由于缺乏建立培训体系的意识和方式方法,因此,在培训方面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轻重倒置的现象。

(1)在培训的内容上重知识技能轻心态与观念教养。

虽然目前一些中小商业银行的培训,在知识补充和技能训练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直接影响员工工作动机的心理教育还缺乏应有的重视,如敬业精神、创造精神、责任感、使命感、新概念、新观念的意识等没有进行系统教育,教育层次相对低下;(2)在对培训结果的理解上重短期效率轻长期效益。

一些中小商业银行习惯于以立竿见影的思路来看待培训,缺乏对人才培养的系统研究及对中远期培训的尊重和耐心。

第三,从“用人”环节看。

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本质无异。

干部任命也好,聘任也好,都没有解决好干部制度的核心问题。

关键是现行的干部任免办法导致各级行长对同级副职缺乏应有的约束力,行长无权对同级副职视其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作出使用的选择。

如果一个领导班子中大家都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工作责任感和很强的工作能力,这一矛盾可能被掩盖,但一旦班子成员中出现能力不强者、事业心不强者,行长对同级副职的处理与选择就比较困难了。

4、经营风险问题——客户定位和扩张欲望是构成中小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客观因素。

中小商业银行限于资金实力和地域性特点,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

但目前这类企业多存在资产负债比例高,经营稳定性差、可作抵押的有效财产较少、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少数中小企业甚至还存在借资产重组、兼并收购、联营或实施破产等形式逃废债现象。

面对经营状况稳定性差的客户群客观上将承受更多的经营风险。

同时,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追求“做大”的倾向,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自律机制情况下,过份追求存款规模、贷款规模、机构扩张,加上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刺激了这一倾向,其潜在风险不可避免。

中国民生银行一位高层人士曾指出:民生银行已经COPY了四大国有独资银行所有的“病毒”。

中国民生银行作为一家几乎无国有股份的上市银行尚且如此,其它中小商业银行的情形也不例外!5、资金价格问题——由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中小商业银行存在规模上的悬殊,导致资金价格上将给中小商业银行致命一击。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一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由于资金价格的保本点与资金规模的大小关联极大,即资金规模越大,资金价格保本点越低,这样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资金价格上的优势显而易见。

因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利率的浮动区间合法地冲击中小商业银行资金价格。

目前,从我国在温州试点情况看就证明了这一点。

一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负责人曾放言:我将利用自身规模优势,第一年存款上浮至浮动区间的最高点,贷款利率下浮至浮动区间的最低点,一年拼掉中小银行,第二年市场就是我的了。

对此中小商业银行已开始大声疾呼,他们如何应对必然来临和即将来临的利率市场化,还真是一个值得严重关注的问题。

二、中小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几点思考1、中小商业银行宜选择求异型为主、跟随型为辅的定位战略。

中小商业银行要想在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一定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本银行的优劣势,选择一个符合其实际的恰当战略。

当前要重点研究如何应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挑战。

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金融资源的有限性和专门技术资源的短缺性,各方面差别较大,选择战略也不应相同。

从地理区域、客户、产品和服务这四个方面结合起来,选择战略大体划分成二类:一类是覆盖这四个方面的多元化战略,另一类则把重心放在上述四个方面的一个专门领域中的多种因素上。

笔者个人倾向后者。

因为我们面对强者无法“攻”其全面,只能“攻”其一点。

唯有这样才是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出路。

招商银行的“一卡通”业务可以证明这一点。

2、联合是解决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瓶颈的有效选择。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及银行自身问题的积累,中小商业银行的量性和质性成长遇到了瓶颈。

因此在目前情况下,中小商业银行可采用联合取得更大发展。

一是几家中小商业银行合并,不仅规模经营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而且通过合并还可以精简机构,精简人力及设施,从而降低管理成本和营销成本。

二是利用经验曲线效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即通过并购在获得原有银行各种资产的同时,还获得了其它银行的经营管理经验,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新技术在商业银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在成本、质量、服务、品种上的竞争往往转化为高新技术上的竞争,通过并购可以优势互补。

四是引入国外资本参股,这既是资金引进,也是管理经验、科技与人才的引进。

日本原有的二十多家银行自1999年以来已先后归并成为五大金融集团,在这五大金融集团中,除了三井住友银行外,其余皆采取金融控股公司的整合模式,从资产总规模排名来看,皆位居全球金融机构的前五位,竞争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日本银行走联合发展之路有可鉴之处。

3、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有重大突破。

现代金融学被誉为管理科学领域中的“火箭科学”,现代金融业被比作当代西方经济管理中的“航天工业”。

要经营好一个企业需要四大资源,即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力资源。

谁拥有了一流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机制,谁就会创造一流的业绩,就会在竞争中稳操胜券。

目前,中小商业银行在干部管理机制上突出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改革各级行长任免办法,各级行长应具有对同级副职的任免权。

各级行长有权对同级副职提出任免意见交上级审批,改变目前同级副职由上级行考核任免的办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行长负责制;二是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抓两个核心问题:第一,教材。

教材要体现“三性”,即系统性,教材不要临时拼凑;超前性,教材要保持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完整性,不仅有业务操作技能、管理技能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观念、思想、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

第二,方法。

方法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短期与中长期相结合。

既要进行课堂式教育,也要坚持挂职锻炼,既要搞好实用人才的短期培训,也要抓好高级管理人才的中长期培养与储备。

4、从战略的高度选择混业经营之路。

从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流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都推行的是银行、证券、保险、租赁、信托混合经营的管理体制。

混业经营之所以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究其根本原因,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了货币市场化、资本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金融的空间概念大大模糊,分业经营已无法满足金融业投资主体对利润追求的最大化冲动。

目前,部分发达国家传统资产负债业务获利水平已降至银行收益的50%左右,而新生的混合业务、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盈利水平已提升到30%-70%。

而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迟早要在法律上解禁,这对中小商业银行来说,盈利方向将会发生重大转变:银行将会更多地参与证券、保险、租赁、信托等金融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