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受力分析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第三章 专题1 受力分析

解析
如果弹力 N=G,斜面体受力可以平衡,故Р可能受两个力的作用,如图甲所示.如果弹力 N<G,P 不 可能平衡.如果弹力 N > G,斜面体会受到挡板 MN 的弹力 F 和摩擦力 f ,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故 P 可能受四个力的作用.综上所述,Р可能的受力个 数是两个或四个,故 D 正确.
专题1 受力分析
专题1 受力分析
刷难关
6.[山西省实验中学 2021 高一上月考]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 体 P 连接,P 的斜面与固定挡板 MN 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 P 此刻所受的外力的个数情况是( D )
A.P 可能受到三个力 B.P 一定受到两个力 C.P 可能受到一个力 D.P 不是受到两个力,就是受到四个力
专题1 受力分析
刷题型
7.(多选)如图所示,两梯形木块 A、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始终处于静止状态,A、B 之间的接触面倾 斜.A 通过轻弹簧连接竖直墙面,轻弹簧处于水平拉伸状态.关于两木块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A 受到 B 的摩擦力沿接触面向上 B.木块 A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木块 A 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D.木块 B 受到地面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1.[吉林东北师大附中 2021 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木箱 A 中放一个光滑的铁球 B,它们一起静止于斜 面上,如果分别对铁球 B 和木箱 A 进行受力分析,则( A )
A.铁球 B 受到 3 个力作用 B.铁球 B 受到 4 个力作用 C.木箱 A 受到 4 个力作用 D.木箱 A 受到 6 个力作用
专题1 受力分析
刷难关
2.[山东泰安一中 2022 高一上期中](多选)如图所示,一倾角为 45°的斜面固定于竖直墙上,为使一光 滑的铁球静止,需加一水平力 F,且 F 过球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如果弹力 N=G,斜面体受力可以平衡,故Р可能受两个力的作用,如图甲所示.如果弹力 N<G,P 不 可能平衡.如果弹力 N > G,斜面体会受到挡板 MN 的弹力 F 和摩擦力 f ,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故 P 可能受四个力的作用.综上所述,Р可能的受力个 数是两个或四个,故 D 正确.
专题1 受力分析
专题1 受力分析
刷难关
6.[山西省实验中学 2021 高一上月考]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 体 P 连接,P 的斜面与固定挡板 MN 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体 P 此刻所受的外力的个数情况是( D )
A.P 可能受到三个力 B.P 一定受到两个力 C.P 可能受到一个力 D.P 不是受到两个力,就是受到四个力
专题1 受力分析
刷题型
7.(多选)如图所示,两梯形木块 A、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始终处于静止状态,A、B 之间的接触面倾 斜.A 通过轻弹簧连接竖直墙面,轻弹簧处于水平拉伸状态.关于两木块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A 受到 B 的摩擦力沿接触面向上 B.木块 A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木块 A 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D.木块 B 受到地面施加的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1.[吉林东北师大附中 2021 高一上期中]如图所示,木箱 A 中放一个光滑的铁球 B,它们一起静止于斜 面上,如果分别对铁球 B 和木箱 A 进行受力分析,则( A )
A.铁球 B 受到 3 个力作用 B.铁球 B 受到 4 个力作用 C.木箱 A 受到 4 个力作用 D.木箱 A 受到 6 个力作用
专题1 受力分析
刷难关
2.[山东泰安一中 2022 高一上期中](多选)如图所示,一倾角为 45°的斜面固定于竖直墙上,为使一光 滑的铁球静止,需加一水平力 F,且 F 过球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三章 习题课 物体的受力分析

习题课:物体的受力分析
-1-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核心素养形成脉络
1.熟练判定弹力方向,能根据 平衡法、假设法确定弹力的
有无和方向。
2.熟练判断静摩擦力、滑动
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3.知道受力分析一般步骤,学 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
法。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弹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 情景导引 在下列各图中,A、B之间一定有弹力的是哪个图?
再以B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三棱柱对它的支持力FAB、墙 壁对它的弹力FN'的作用,如图乙所示。
甲
乙
答案见解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L形木板M上放着小木块m,M 与m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试在图 中画出长木板的受力示意图。
答案三 受力示意图见解析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3.画出图(1)~(4)中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答案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2.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B、C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AB绳 竖直,则C球受几个力的作用?画出C球的受力示意图。
解析先分析B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B受重力GB及AB绳的拉力 FAB,BC绳无拉力。再分析C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C受重力GC、 AC绳的拉力FAC及水平拉力F共三个力作用。
答案CD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1-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核心素养形成脉络
1.熟练判定弹力方向,能根据 平衡法、假设法确定弹力的
有无和方向。
2.熟练判断静摩擦力、滑动
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3.知道受力分析一般步骤,学 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
法。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弹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 情景导引 在下列各图中,A、B之间一定有弹力的是哪个图?
再以B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三棱柱对它的支持力FAB、墙 壁对它的弹力FN'的作用,如图乙所示。
甲
乙
答案见解析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L形木板M上放着小木块m,M 与m间有一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试在图 中画出长木板的受力示意图。
答案三 受力示意图见解析图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3.画出图(1)~(4)中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答案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课堂篇探究学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2.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B、C两球均处于静止状态,AB绳 竖直,则C球受几个力的作用?画出C球的受力示意图。
解析先分析B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B受重力GB及AB绳的拉力 FAB,BC绳无拉力。再分析C球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C受重力GC、 AC绳的拉力FAC及水平拉力F共三个力作用。
答案CD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随堂检测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节重力与弹力ppt课件

1、产生的原因:
2、定义: (1) G=mg
3、大小 (2)用弹簧秤测量
重 力 4、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重心的定义 重心位置的判断 5、作用点(重心) 注意: 重心可能在物体上, 也可能在物体之外。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重力与弹力(第二课时)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接触力 推
也是会发生形变的,因为有力的作用在该物体上了,满足形变的 发生条件。只不过有时物体的形变很小,不易被觉察。
如何通过实验方法 显示出来呢?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2 、把一个月牙状的薄板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所示.则薄板
的重心可能是图中的( D )
A.A点
B.B 点
C .C点
D.D点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如图所示,有一等边三角形ABC,在B. C两点各放一 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则 这个球组的重心在何处?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重力与弹力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什么是力?力是如何产生的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第四章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课件(共28张PPT)

Fn
f’ BF Na
G
“合作共提高”
• 5、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步骤
• 首先,明确研究对象。分析那个物体或物体组合的
• 受第二力,。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到口的诀力。2通:常是按重力、 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重顺序力来一逐定个分有析,。
• 第画三出,各画 个出 力力 的的方示向意。图。弹一般力都看画四在重周心,上,准确
• 弹力:作用在接触面或接触点上,方向与形变方 向相反,产生条件:接触、弹性形变(或相互挤 压)
• 摩擦力:作用在接触面或接触点上,方向与相对 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产生条件:接触、 弹性形变(或相互挤压)粗糙、有相对运动或相 对运动趋势
• 2、“受力分析”的概念
• 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 受到的所有力找找出来,画并画出受力示意图, 这就是受力分析。
• 阅读课本83页和《三维设计》82页,思考以 下问题:
• 1、常见的三大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它 们的作用点和方向及产生条件分别是什么?
• 2、“受力分析”的概念是什么?
• 3、结合课本83页的例子,试归纳对物体进 行受力分析的顺序。
• 学生回答问题,说自己的认识
• 1、常见的三大力
• 重力:作用在重心上,方向竖直向下;地球是施 力物体,主动施加给物体。
训练3.试分析以下两种情况时物块的受力
匀速下滑:
f
Gv
F
N
G
匀速下滑
F
F
静止
静止:
f0
N
G
• 任务驱动:
•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解决,各小组试着讨论、 归纳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 小组成员间合作讨论、交流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

FNBA
FN地B
f1
A
F
f2
B
f1
GA
FNA B GB
若A B一起加速向右运动呢?(地面粗糙)
F A B
FNBA
FN地B
f1
A
F
f2
B
f1
GA
FNAB GB
例1.三个物体A、B、C叠放在一起,有一水平外力F作
用于B上,但三个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试分析A、B、
C三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FNC
FNB
A
BF C
FNA fCB
A
B F f地C C
N/A
GA
GB
GC fBC N/B
引伸: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b=5N, Fc=10N,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c仍保持静 止。以F1、F2、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 静摩擦力的大小,C则( )
A、F1=5N,F2=0,F3=5N
3.受力分析的顺序:“一重二弹三摩擦”,先分析重 力和已知力,接触处分析弹力,有弹力处分析摩擦力, 最后看是否受其他力(如介质阻力、电场力等)。
4.正确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5.检验受力分析能否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对应
二、单个物体模型
FN
A
f
G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FN
F
α
A
B
f
静止
G
AFN V
f G
沿斜面上滑的物体A (接触面粗糙)
v
N
f0
G
向上运输
v
N f0
G
向下运输
例3.工件A放在水平方向的传送带上,当传送带向前 (右方)运动时速度V逐渐减小直至停下来的过程中,工 件A始终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那么,下面关于工件
FN地B
f1
A
F
f2
B
f1
GA
FNA B GB
若A B一起加速向右运动呢?(地面粗糙)
F A B
FNBA
FN地B
f1
A
F
f2
B
f1
GA
FNAB GB
例1.三个物体A、B、C叠放在一起,有一水平外力F作
用于B上,但三个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试分析A、B、
C三个物体的受力情况。
FNC
FNB
A
BF C
FNA fCB
A
B F f地C C
N/A
GA
GB
GC fBC N/B
引伸: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b=5N, Fc=10N,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c仍保持静 止。以F1、F2、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 静摩擦力的大小,C则( )
A、F1=5N,F2=0,F3=5N
3.受力分析的顺序:“一重二弹三摩擦”,先分析重 力和已知力,接触处分析弹力,有弹力处分析摩擦力, 最后看是否受其他力(如介质阻力、电场力等)。
4.正确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
5.检验受力分析能否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对应
二、单个物体模型
FN
A
f
G
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
FN
F
α
A
B
f
静止
G
AFN V
f G
沿斜面上滑的物体A (接触面粗糙)
v
N
f0
G
向上运输
v
N f0
G
向下运输
例3.工件A放在水平方向的传送带上,当传送带向前 (右方)运动时速度V逐渐减小直至停下来的过程中,工 件A始终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那么,下面关于工件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教材分析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摩擦力的规律
教学内容分析---2. 摩擦力
教学难点: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教学内容分析---3. 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
相互作用力有了定性了解,在高中 阶段,需要深化学生的认识,要让 学生通过定量的实验探究过程,进 一步认识牛顿第三定律的价值和意 义。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并获取证据的能力,提升学生基于 证据进行推理的意识和能力。
例 1 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如获得弹 力或减缓振动等)。 例 2 制作一个简易弹簧秤,用胡克定律解释其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 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 3 研究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在不同夹角时的合力大小。
运动第(一、二章) 相互作用(三章)
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四章)
第一块学习运动的知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学习质点运动
的概念和规律,包括平衡(没有加速度)和不平衡(有加速度) 两种情况;
第二块主要学习相互作用(力)的知识; 第三块为运动与力,即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学习在不同力 的作用下质点运动的不同特点。 本章主要是第二块内容,这是它在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方面 所起的结构性作用,也是本章在必修1教材中以至于整个高中物理 课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分析—1.重力与弹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定性研究 观察现象 弹力与形变量的定性关系
定量研究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制定方案 获取数据 数据分析 形成结论
教学内容分析—1.重力与弹力
教学难点: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内容分析---2. 摩擦力
教学内容分析---2. 摩擦力
教学难点: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教学内容分析---3. 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
相互作用力有了定性了解,在高中 阶段,需要深化学生的认识,要让 学生通过定量的实验探究过程,进 一步认识牛顿第三定律的价值和意 义。同时,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并获取证据的能力,提升学生基于 证据进行推理的意识和能力。
例 1 调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如获得弹 力或减缓振动等)。 例 2 制作一个简易弹簧秤,用胡克定律解释其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 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例 3 研究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在不同夹角时的合力大小。
运动第(一、二章) 相互作用(三章)
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四章)
第一块学习运动的知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学习质点运动
的概念和规律,包括平衡(没有加速度)和不平衡(有加速度) 两种情况;
第二块主要学习相互作用(力)的知识; 第三块为运动与力,即运动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学习在不同力 的作用下质点运动的不同特点。 本章主要是第二块内容,这是它在形成运动与相互作用观方面 所起的结构性作用,也是本章在必修1教材中以至于整个高中物理 课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分析—1.重力与弹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定性研究 观察现象 弹力与形变量的定性关系
定量研究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制定方案 获取数据 数据分析 形成结论
教学内容分析—1.重力与弹力
教学难点: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内容分析---2. 摩擦力
高中物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专题 力的正交分解(课件)

故沿 x 轴方向的合力 Fx=F3+F1x+F2x=15 N,沿 y 轴方向的合力
Fy=F2y+F1y=5 3 N,可得这三个力合力的大小
F= F2x+F2y=10 3 N,
方向与 x 轴的夹角 θ=arctan 33=30°
F3 F3x
F2y 300
F4y
y
F3y F2
600 F4x
600 F2x
03
课堂练习
【例题】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箱,小明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斜 向上的力F拉木箱,使其向右运动,已知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
向或垂直方向。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
3.正交分解的基本思想 正交分解法求合力,运用了“欲合先分”的策略,即为了合成而
分解,降低了运算的难度,是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分解时最好兼顾力的实际效果
4.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步骤: (1)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x轴和y轴的选择应 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以少分解力为原则) (2)正交分解各力: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x轴和y轴 上,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3)分别求出x轴、y轴上各分力的矢量和,即:
Fx=F1x+F2x+…,Fy=F1y+F2y+….
➢应用: 一般用于计算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共点力的合力。 ➢优点:
把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矢量的运算转化为同一条直线上的运算。
5.正交分解中的常见模型
y
F2
F拉
FN
θ
x
f
o
F1
静
G
y
FN
O
v
x
F
f 滑
θ
G
应用
y
Fy=F2y+F1y=5 3 N,可得这三个力合力的大小
F= F2x+F2y=10 3 N,
方向与 x 轴的夹角 θ=arctan 33=30°
F3 F3x
F2y 300
F4y
y
F3y F2
600 F4x
600 F2x
03
课堂练习
【例题】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箱,小明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斜 向上的力F拉木箱,使其向右运动,已知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
向或垂直方向。便于运用普通代数运算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
3.正交分解的基本思想 正交分解法求合力,运用了“欲合先分”的策略,即为了合成而
分解,降低了运算的难度,是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分解时最好兼顾力的实际效果
4.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步骤: (1)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x轴和y轴的选择应 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以少分解力为原则) (2)正交分解各力: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x轴和y轴 上,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3)分别求出x轴、y轴上各分力的矢量和,即:
Fx=F1x+F2x+…,Fy=F1y+F2y+….
➢应用: 一般用于计算物体受三个或三个以上共点力的合力。 ➢优点:
把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矢量的运算转化为同一条直线上的运算。
5.正交分解中的常见模型
y
F2
F拉
FN
θ
x
f
o
F1
静
G
y
FN
O
v
x
F
f 滑
θ
G
应用
y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 3.5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课件

二、洛伦兹力与电场力的比较
评
是带电粒子在两种不同的场中受到的力,反映了磁场和
电场的力的性质,但这两种力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
洛伦兹力
电场力
作用 对象
仅在运动电荷的速度方向 带电粒子只要处在电场
与 B 不平行时,运动电荷才 中,一定受到电场力
受到洛伦兹力
F=qvBsinθ,方向与 B 垂
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qE,F 的方向与 E
2.原理 (1)电子枪__发__射_电__子_____。 (2)电子束在磁场中__偏__转__。 (3)荧光屏被电子束撞击发光。 3.扫描:在偏转区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有偏转磁场, 其方向、强弱都在_不__断__变__化___,使得电子束打在荧光屏上的 光点从上向下、从左向右不断移动。 4.偏转线圈:使电子束偏转的磁场是由两 __对__线__圈__产生的。
第三章:磁场
§3.5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
★复习:
导
◆.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安培力FA)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 ------(电流I)
I
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那么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吗?
导
1.通过实验,观察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认识 洛伦兹力。
2.会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会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 3.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以及在科学技术中的应
例2.电子以速率V0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 场中,则( AC )
A、磁场对电子的作用力始终不做功 B、磁场对电子的作用力始终不变 C、电子的动能始终不变 D、电子的动量始终不变
例3.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再分析摩擦力(用假设法判断)
(4)最后分析外力(外力可以方向不变地平移) 3、注意:①不要把研究对象的受力与其它物体的受力混淆 ②在分析各力的过程中,要找到它的施力物体,没有施力物 体的力是不存在的,这样可以防止漏力和添力
PPT学习交流
26
受力分析口诀
• 认准对象找 重力 • 绕物一周找 弹力 • 合力 分力莫 重复 • 多漏错假要分清
• 垂直(点接触时,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切面)
• 指向形变前的位置
• 常见的弹力: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
•
压力和支持力
• 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遵守胡克定律f=kx
• 注意:有多少个接触面就有可能有多少个弹力.
•
弹力的确定用假设法
PPT学习交流
5
• (3)摩擦力
• 产生条件:接触、接触面不光滑、有正压力、发
一物体上 移动
PPT学习交流
8
接触 无
挤压?拉伸? 是弹性形变?
是 有弹力
作用点 方向 大小
一弹力分析完毕 无
还有接触处
无弹力
无摩擦力 无 相对运动(趋势) 有 分析摩擦力
PPT学习交流
9
隔离
注意点
• ①不要把研究对象的受力与其 它物体的受力混淆
• ②在分析各力的过程中,要找 到它的施力物体,没有施力物 体的力是不存在的,这样可以
遇到多物要 隔离 判断有无 摩擦力 施力不画画 受力 作图 认真要仔细
PPT学习交流
27
•
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 方向: 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
的方向相反
• 大小:滑动摩擦力f=μFN
•
静摩擦力f0、最大静摩擦力fm可由二力平
•
衡求,在近似计算时,fm近似等于f
• 注意: 有多少个弹力就有可能有多少个摩擦力;
•
静摩擦力的确定用假设法
PPT学习交流
6
步骤: 明对象 怎样进行受受力力分分析析呢?
粗糙
PPT学习交流
20
例题
比较
(1)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 2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
N f
N f
G
G
PPT学习交流
21
分析光滑球的受力
N
T
G
比较
T G
PPT学习交流
22
课堂检测
f N
G
PPT学习交流
23
2: 画出下图中光滑斜面上被一挡板挡住的 静止钢球的受力示意图。
F1
F1
F1
F2
F2
PPT学习交流
24
动脑筋: 分析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和推自行车 前进时,前后轮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v1
v2
F2 F1
骑
PPT学习交流
F2
F1
推
25
课堂小结
明对象
分析物体受力的一般程序:
选方法
1、明确研究对象(隔离法.整体法)。
2、受力分析的顺序: (1)先分析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分析力 再验证
(2)接着分析弹力(用假设法判断)
• 方向:竖直向下
• 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的重 力等于物体静止时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 持面的压力。
• 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 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用悬挂法可以找薄板状物 体的重心。
PPT学习交流
4
• (2)弹力
• 产生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 方向:作用在使之发生形变的物体上,与接触面
受力分析
PPT学习交流
1
•请回答:
• 1.近期我们学了…… • 2.包括那些内容? •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 3.有区别吗?
PPT学习交流
2
知识复习
重力 弹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PPT学习交流
3
• (1)重力
• 产生: 物体在地面上或地面附近,由于地球的 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防止漏力和添力
PPT学习交流
10
题型:分类
静止 运动
水平面 竖直面 倾斜面
PPT学习交流
11
水平面
PPT学习交流
12
小试牛刀
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N
思考: 光滑? 粗糙?
G
PPT学习交流
13
N 比较
光滑 G N f
粗糙 G
PPT学习交流
14
例题
处于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物体 (接触面粗糙)
F
N f0
选方法 分析力 再验证
PPT学习交流
7
分析物体受力的一般程序:
1、明确研究对象(方法:隔离法.整体法)。
2、受力分析的顺序: (1)先分析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接着分析弹力(用假设法判断) (3)再分析摩擦力(用假设法判断) (4)最后分析外力(外力可以方向不变地平移)
3。画受力图时,力的作用点可沿作用线在同
F
G
PPT学习交流
15
巩固
N v
f F
变式
N v
f F
G
物体在水平面上向 右匀速运动
G
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左 运动
PPT学习交流
16
竖直面
PPT学习交流
17
例题
接触面粗糙
静止 f0
F
N
F
F
G
匀速下滑
f
v
F
N
匀速下滑
静止
G 比较
PPT学习交流
18
倾斜面
PPT学习交流
19
物体沿光滑斜面滑
N
f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