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附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附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葛乾孙,字可久,平江人也。
生而负奇气,仪状伟特,膂力绝伦。
未冠,好为击刺之术,战阵之教,百家众技,靡不精究。
及长,遂更折节读书,应进士举所业,出语惊人。
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
君曰:“此不足为也。
吾宁龌龊从谀,离析经旨以媚有司意乎!”遂不复应试。
犹时时指授弟子,皆有可观。
金华黄公溍尤奇其文,劝之仕,不应。
②世传药书方论,而君之工巧,独自天得,治疾多奇验。
自丞相以下诸贵人得奇疾,他医所不能治者,咸以谒君,无不随愈。
有士人患伤寒疾,不得汗,比君往见,则发狂,循河而走,君就摔置水中,使禁不得出。
良久出之,裹以重茧,得汗解,其治他疾多类此。
当是时可久之名,重于南北,吴人有之四方者,必以可久为问,四方士大夫过吴中,亦必造可久之居而请焉。
③至正壬辰,徽寇转掠江浙,吴人震恐。
浙西廉访佥事李公仲善请与君图,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
明年癸巳春正月,与予游开元佛舍,私与予言:“吾闻中原豪杰方兴,而吾不及预,命也夫。
”公云:“六气淫厉,吾犯司地,殆将死矣。
如期必于秋。
”予曰:“何至是!”逾月果疾,予往视之,则犹谈笑无他苦。
秋七月,沐浴竟,遂偃然而逝,年四十有九。
其诗未及诠次,藏于家。
君既没,而朝廷聘君之命适至,已无及矣。
(节选自元·徐显《稗史集传》)(1)出下列加下划线中的意思。
①比君往见________ ②君既没________(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治疾多奇验()A.验证 B.经验 C.灵验 D.试验②而吾不及预,命也夫()A.参与 B.预先 C.料想 D.预兆(3)①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三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主司方按图索骏不能识斥弛之士把玩不忍舍置君亚选(4)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君劝城之,因守以讨贼,仍请身任其事,李公壮其言,然其计,卒城之,而民赖以安。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也。
父谞,吴黄门郎。
谭期岁而孤,母年十八,便守节鞠养,勤劳备至。
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
刺史周浚引为从事史,爱其才器,待以宾友之礼。
太康中,刺史嵇绍举谭秀才。
谭至洛阳,武帝亲策之。
时九州秀孝策无逮谭者。
谭素以才学为东土所推。
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
以母忧去职。
服阙,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
而延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
谭异而荐之,遂见升擢。
及谭为庐江内史,延已为淮陵太宁。
又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时以谭为知人。
永宁初,出为郏令。
于时兵乱之后,境内饥馑,谭倾心抚恤,甚有政绩。
迁绥远将军。
时石冰之党陆珪等屯据诸县,谭遣司马褚敦讨平之。
又遣别军击冰都督盂徐,荻其骁率。
以功封都亭候,食邑千户,赐绢千匹。
陈敏之乱,吴士多为其所遇。
顾荣先受敏官,而潜谋图之。
谭不悟荣旨,露檄运近,极言其非,由此为荣所怨。
又在郡政严,而与上司多忤。
扬州刺史刘陶素与谭不善,因法收谭,下寿阳狱。
周馥与谭素相亲善,理而出之。
建武初,授秘书监,固让不拜。
自负宿名,但怏怏不得志。
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并学行清修,老而未调,谭皆荐为著作佐郎。
或问谭曰:“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闻者称善。
卒于家。
赠光禄大夫,谥曰胡。
(节选自《晋书·华谭传》(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B.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C.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D. 谚言人之相去/如九牛毛宁/有此理乎/谭对曰/昔许由、巢父让天子之/贵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此之相去/何啻九牛毛也(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秀孝:秀才与孝廉的并称。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来护儿)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場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A.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呈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答案】 D【解析】【分析】句子“所住”是所字结构,不要断开;“护儿”作后句主语,前面断开。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附参考译文】等到长大成人,雄才大略超乎常人,志气英伟高远。
遇上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就回了乡里。
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慨然有建立功名的志向。
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护儿立有战功,晋官位上开府,赏赐财物一千段。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
乾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罄家财募乡勇,捕获巨盗。
自乾隆季年,匪艇始犯福建三澎,长庚击走之。
嘉庆五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寻调浙江。
未几,艇匪皆为漳盗蔡牵所并。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
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
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
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
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
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
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
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
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
”又徙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
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
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
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
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
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
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
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
交趾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
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
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
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
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
乙埋终不悛。
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
能改之,吾善遇汝。
”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
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
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B.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C.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D.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移书,古代指传递书信,在文中,赵禼替郭逵给执政大臣写信,提出多条建议。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
进士甲科。
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
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饿者尽死矣。
”竟发之。
徙河东路。
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
师孟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集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
判三司都磨勘司。
接伴契丹使,萧惟辅曰:“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滕口说,遽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出为江西转运使。
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
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加直昭文馆、知福州。
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徙广州。
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
及交阯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介东向。
师孟曰:“是卑我也。
”不就列。
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
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程师孟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B.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C.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D.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朝廷考试者的称谓。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自秦汉以来,诸儒说经者,多矣,其合与离,固非一途。
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复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于情也;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而为后世之所向慕。
故元明以来,皆以其学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陋习也。
(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六)(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2)写出“程朱理学”开创者“二程”的名字。
(3)程、朱“为后世之所向慕”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1)皆以其学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陋习也。
(2)程颢程颐(3)做学问多得古人精深的旨意,探求古文的情感更为恰当;做人修身立德、言行一致。
【解析】【分析】(1)本题画线句子的意思是“都用程朱理学选取士人。
做官的途径一放开,做学问的人就把程朱理学作为追求富贵的途径罢了。
程、朱的言论有错误,他们还信奉却不敢有一点违背,这本来是数百年来读书人的陋习啊”。
其中“而已”“也”一般放在句末,据此可知“而已”和“也”后应断开;“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的主语应是“其得”,故应断在“其得”前断开;“其言有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可在“失”字后断开;“利禄之途一开”的主语是“利禄之途”,故应在“利禄”前和“一开”后分别断句。
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正确断句。
(2)本题要求写出“程朱理学”开创者“二程”的名字,考生可依据平时的积累和语段提供的语境来分析。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
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
故此题答案为“程颢”“程颐”。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
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
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
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
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
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
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徙邓州。
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
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
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
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
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
帝颔之。
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
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
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
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
车驾再出郊帝日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
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
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
”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
明日,卒,年六十三。
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B.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C.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D.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荫指的是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或妻子因丈夫有功劳而得到皇帝赏赐的封号。
2020-2021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
(2)孔子强调“以直报怨”,是否有违儒家的“忠恕之道”?【答案】(1)遵循自律(律己);正直;客观(公正)原则(2)不违背。
孔子强调“以直报怨”,体现了与人交往中的正直原则。
坚守正直,不因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
“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准则。
强调待人要忠,即对人要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待人要恕,即待人要仁爱宽厚,能推己及人。
在强调忠恕时也是有原则的,强调能明辨是非,因为无原则地忍让只会破坏正直、公正。
所以并不违背。
【解析】【分析】(1)第一则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遇事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他人的怨恨了”,这是说要自律或严于律己;第二则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用正直回报伤害,用恩惠报答恩惠”,这是说要以正直待人;第三则说“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意思是“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这说明待人要客观公正。
(2)从语段来看,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公正合理不偏不倚,恩德要用恩德去回馈,怨要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击,不可一味姑息从而纵容罪恶扩散而良善丧失,也不可挟私加重报复,这里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的正直原则。
而“忠恕之道”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忠”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恕”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
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
更始时,辟大司马府。
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
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
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
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
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
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
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
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
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
"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
视事七年,政化大行。
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
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
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B.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C.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D.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更始,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西汉皇族刘玄参加绿林军担任更始将军,后被推举为皇帝建立更始政权,称为更始皇帝。
文中即为更始皇帝时期。
B. 世祖,文中指东汉光武帝刘秀。
按昭穆制度,皇帝庙号授制为“祖有功”。
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刘邦称高祖,刘秀有重建汉朝之功,另称为世祖。
C. 公子,先秦时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D. 被征,这里是指被皇帝征召。
征辟是古代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
皇帝征聘采取特征与征召的方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杜诗富有才能,政绩显著。
年少时担任地方官吏便有公平美称,东汉时屡建功勋,皇帝爱惜他的才能,才拒绝他降避功臣的谦虚请求。
B. 杜诗本性节俭,爱惜民力。
做太守期间政令清简,无为而治,为百姓造作水排节省了民力,造福百姓,自己去世时贫困得没有田宅治丧。
C. 杜诗为官安定,除暴立威。
东汉初年,他格杀纵兵祸害百姓的将军萧广,安定洛阳;与地方官一起采取措施击斩杨异,剪灭河东逆贼。
D. 杜诗忠心朝廷,尽心建言。
虽然身为地方官,但仍想着朝廷国家,随时随事给朝廷建言献策,其设立虎符调兵一策便被皇帝采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②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
【答案】(1)A(2)D(3)B(4)①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百姓称颂他说:“以前有召父,现在有杜母。
”②事情中有些虽然很烦多但却不可省略,有些花费大但仍不能停止,大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解析】【分析】(1)这个句子的断句,重点有两处。
一处是“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
其中的“将”是动词率领,“突骑”是名词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将突骑”是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B项、C项。
二处是“乃与长史急焚其船”。
杜诗是朝廷派出的将军,代表朝廷军方,要焚烧的船只是地方政府上的民用船只,断开有强调显示地方长史的作用,不断开恰到好处,排除D项。
故选A。
(2)D项。
“这里是指被皇帝征召”错误。
“征”在古代有多种义项。
除了“征辟”外,还有出行出征等多种义项。
在文中,杜诗作为南阳太守指使刺客为弟弟报仇,应是犯了国法,接着被皇帝征召升迁不太合情理,如理解为被派出征抵罪,也在情理之中。
后文的司隶校尉为他的丧事说情,也是在争取皇帝的同情和照顾。
所以在文中将“被征”解释为被皇帝征召是不正确的。
故选D。
(3)B项,分析说杜诗“政令清简,无为而治”不符合原文。
结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等分析,他本性节俭,但为政善于计略,积极进取。
造水排,修陂池,拓田地,造福百姓,不可说成无为而治。
故选B。
(4)本题翻译赋分点:①“方于”,与……比,或比作……;“召信臣”,人名,前南阳太守;“故”,连词,所以;“为之语”,此处意译为给他称赞说,或称赞他说;“之”,代词,他;“召父”“杜母”,专有名词,不翻译。
②“有烦”,有些烦多或烦难;“而”,连词,表转折,却;“费”,花费大;“已”,停止;“盖”,表下而说的话带推测性,用在句首,相当于“推想”“大概”;“此”,代词,这种情况。
故答案为:⑴A;⑵D;⑶B;⑷①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百姓称颂他说:“以前有召父,现在有杜母。
”②事情中有些虽然很烦多但却不可省略,有些花费大但仍不能停止,大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参考译文】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地人。
年少时就有才能,在郡功曹做官,具有公平的美称。
西汉皇帝刘玄更始时期,被征召到大司马府任职。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一年内三次升迁为侍御史,使洛阳安定。
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在民间残害欺压百姓,百姓惊恐不安。
杜诗劝诫仍不改悔,于是击杀了萧广,回到朝廷把情况汇报给皇帝。
世祖刘秀召见他,并把象征杀罚权力的棨戟赏赐给他,再派他到河东,诛杀召降逆贼杨异等人。
杜诗到了大阳,听到逆贼准备向北渡河,就与当地长史,迅急地焚烧了渡河用的船只,部署河东郡的士兵,带领着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追逐攻击,斩杀了杨异等逆贼,逆贼终于被除灭。
他被授职为成皋令长,任职三年,建立的政绩尤其优异。
再次升迁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他所在的地方都被称为安定太平。
建武七年,杜诗升迁为南阳太守。
他本性节俭并且政治清平,用诛杀残暴之人树立威信,善于计划谋略,节省爱惜民力。
设计制作了水排,用来鼓风烧火铸造农器,用力少,出功多,百姓们认为很便利。
又率领大家修治陂池,广泛开拓田地耕种,南阳郡内连续挨着的许多人家都很富足。
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百姓称颂他说:“以前有召父,现在有杜母。
”杜诗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功劳,不想安然地长久居于大郡,打算要从功臣的位子上降退下来,于是就给皇帝上奏,皇帝爱惜他的才能,终于不答应他。
杜诗一向喜爱推荐贤才,多次提拔知名人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人。
当初,法令崇尚简淡,只用盖上玉玺大印的信件调拨军队,没有虎符这类信物。
杜诗上疏说:“我听说军队是国家惩凶的大器,圣人慎用的。
以前的制度调拨军队,都用虎符,征调其余的人力财物,就用竹器信使罢了。
各种符信合会,取其真实无差之意,用来显明国命,保持重大威势的。
近来调拨军队,只用盖上玉玺大印的信件,或用诏令,如果有奸人行诈造假,就会使朝廷没有办法发现。
我个人以为现在国家,军事正在兴起,贼虏尚未铲除,从各地郡国征调军队,应该要非常慎重,可以设立虎符调兵,用来杜绝奸诈的兴起。
过去魏国的无忌公子,威信覆盖到邻国,仍然借助调兵虎符来解救赵国的围困,如果没有如姬的仇敌一事,那么无忌公子的战功就无法建立显现。
事情中有些虽然很烦多但却不可省略,有些花费大但仍不能停止,大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奏章呈上,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杜诗人虽在朝廷外,但仍尽心于朝廷,正直的言论善好的计策,随事献进给朝廷。
任职七年,政令教化普遍推行。
建武十四年,因为派门客为弟报仇,杜诗被朝廷调发出行,适逢他因病去世。
司隶校尉鲍永上奏说杜诗贫困没有田地房产,去世了都没有地方办理丧事。
皇帝就下诏派朝廷在所属郡府办理丧事,并赐赠丧礼千匹绢帛。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忻,字仲乐,本朔方人,徙京兆。
忻幼而敏慧,为儿童时,与群辈游戏,辄为部伍,进止行列,无不用命,有识者见而异之。
年十八,从周齐王宪讨突厥有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
从武帝伐齐,攻拔晋州。
及帝攻陷并州,先胜后败,帝为贼所窘,左右皆歼,帝挺身而遁,诸将多劝帝还。
忻勃然而进曰:“自陛下克晋州,破高纬,乘胜逐北,以至于此。
致令伪主奔波,关东响振,自古行兵用师,未有若斯之盛也。
昨日破城,将士轻敌,微有不利,何足为怀。
今者破竹,其势已成,奈何弃之而去?”帝纳其言,明日复战,遂拔晋阳。
高祖龙潜时,与忻情好甚协,及为丞相,恩顾弥隆。
尉迥作乱,以忻为行军总管,兵屯河阳,诸军莫敢先进。
帝令高颎驰驿监军,与颎密谋进取者,唯忻而已。
迥背邺城结阵,与官军大战,官军不利。
时邺城士女观战者数万人,忻与高颎、李询等谋曰:“事急矣,当以权道破之。
”于是击所观者大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迥军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