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火锅底料生产规程

合集下载

火锅底料工厂规章制度范本

火锅底料工厂规章制度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火锅底料生产加工企业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厂全体员工及厂内所有生产、管理、服务等活动。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需经厂部批准。

二、生产管理第四条生产部门负责火锅底料的研发、生产、包装、检验等环节。

第五条生产车间需保持整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第六条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第七条生产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八条生产人员需具备相应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条生产原材料、辅料及包装材料等,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第十条生产过程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三、质量管理第十一条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二条设立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产品质量的检验和监督。

第十三条质量检验部门需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抽检,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四条对不合格产品,应立即进行整改,并查明原因,防止再次发生。

第十五条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追溯,查明责任人,并给予相应处理。

四、安全管理第十六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第十七条生产车间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防护用品等。

第十八条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第十九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十条发生安全事故,应及时上报,并采取措施进行救援和处理。

五、员工管理第二十一条建立健全员工管理制度,保障员工权益。

第二十二条招聘员工时,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第二十三条员工需遵守厂规厂纪,服从工作安排。

第二十四条建立员工培训制度,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

第二十五条员工享有工资、福利、休假等合法权益。

六、附则第二十六条本规章制度由厂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八条本规章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厂部另行规定。

火锅底料加工工艺

火锅底料加工工艺

火锅底料加工工艺
火锅底料是火锅的灵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火锅的口感和品质。

因此,火锅底料的加工工艺非常重要。

选择优质原料是制作好火锅底料的前提。

一般来说,火锅底料的主要原料包括辣椒、花椒、姜、蒜、豆瓣酱等。

这些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火锅底料的口感和香味。

因此,在选择原料时,一定要选择新鲜、干净、无杂质的原料。

火锅底料的加工工艺也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火锅底料的加工工艺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清洗:将原料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和不良部分。

2. 烘干:将清洗干净的原料晾干或烘干,以便于后续的加工。

3. 炒制:将原料炒制至金黄色,使其散发出香味。

4. 磨碎:将炒制好的原料放入研磨机中磨碎,使其成为细粉末。

5. 调味:将磨碎好的原料加入适量的盐、糖、味精等调味料,搅拌均匀。

6. 包装:将调制好的火锅底料装入密封袋中,保存在阴凉干燥处。

火锅底料的保存也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火锅底料应该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同时,也要注意密封,以免受到空
气和湿气的影响。

火锅底料的加工工艺非常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加工工艺,才能制作出口感好、香味浓郁的火锅底料。

火锅底料生产工艺流程

火锅底料生产工艺流程

火锅底料生产工艺流程火锅底料是火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火锅的风味和口感。

火锅底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配方调配、原料加工、混合调味、包装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火锅底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原料准备是火锅底料生产的第一步。

主要原料包括辣椒、豆瓣酱、花椒、姜蒜等。

这些原料需购买新鲜且质量可靠,以确保底料的口感和风味的良好体验。

接下来,在原料准备完成后,进行配方调配。

根据火锅底料的不同口味需求,选用适量的各种原料进行配比,确保火锅底料的香辣浓郁、麻辣味道独特。

在调配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辣度、麻度、重口味等因素,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然后,进行原料加工。

将辣椒、豆瓣酱、花椒等原料进行炒熟或者煮熟,以提供更好的风味和口感。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的控制,以保证原料的色泽和香味的释放,提高底料的质量。

接着,进行混合调味。

将加工好的原料进行混合,根据配方和口味要求,添加适量的盐、味精、香料等,使底料的风味更加丰富。

在调味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各种调料的使用比例,以保证火锅底料的口感和风味的协调。

最后,进行包装。

将调制好的火锅底料进行分装,一般采用包装袋或者瓶装形式。

在包装过程中,需要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稳定,避免产品的变质或者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火锅底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配方调配、原料加工、混合调味和包装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底料的质量和口感。

火锅底料的生产流程非常繁琐,但只有精心制作才能为消费者提供美味与享受。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重庆火锅底料制作方法

重庆火锅底料制作方法

重庆火锅底料制作方法重庆火锅作为中国传统的特色美食之一,以其麻辣味道和独特的底料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制作重庆火锅底料的方法。

重庆火锅底料的主要材料包括豆瓣酱、辣椒粉、花椒粉、姜、蒜、大葱、大蒜、八角、香叶、桂皮、豆粉、盐、白糖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制作步骤。

1. 准备工作:将辣椒粉、花椒粉放入锅中,以小火加热炒香,炒至微微冒烟后取出备用。

将姜、蒜、大葱、大蒜切成碎末备用。

2. 煮制豆瓣酱:锅中放入适量的食用油,加热至六七成热后,将豆瓣酱放入锅中煸炒,炒至豆瓣酱变成暗红色时加入适量的白糖,继续翻炒,使其糖分熔化均匀。

3. 炒香葱姜蒜:锅中放入适量的食用油,加热至六七成热后,放入姜蒜末和大葱末,用小火翻炒,炒至出香味。

4. 炒香辣椒粉和花椒粉:将预先烤香的辣椒粉和花椒粉放入锅中,用小火翻炒,炒至冒烟且香味扑鼻,将其取出备用。

5. 炒糖色:锅中放入适量的食用油,加热至六七成热,将糖放入锅中,用小火炒至糖溶化、变成焦糖色,注意火候不可过高,否则容易糊焦,炒至糖化后加入生抽和老抽,炒匀均匀后收起备用。

6. 熬制火锅底料:将之前炒制好的所有材料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成糊状。

锅中放入适量的食用油,加热至六七成热,将搅拌好的底料放入锅中翻炒,炒至出香味,锅中的底料呈深红色时,将适量盐放入锅中,继续翻炒均匀,最后加入适量的水,小火熬煮30分钟至底料稍稍变浓稠即可。

7. 最后步骤:将熬制好的火锅底料过筛过滤出渣滓,将滤出的底料装入干净的瓶子中,晾凉后即可密封保存。

至此,重庆火锅底料制作完毕。

使用时,只需将适量的底料加入开水中煮沸,加入调料和喜欢的食材即可享用重庆火锅美食。

总结:制作重庆火锅底料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但是通过以上的步骤,可以制作出麻辣可口的底料,为火锅增添美味。

希望以上的制作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厂生产火锅底料配方制作工艺流程

工厂生产火锅底料配方制作工艺流程

工厂生产火锅底料配方制作工艺流程火锅是中国人喜欢的传统美食之一,而火锅底料是火锅美味的基础。

有些人可能会选择购买现成的火锅底料,但是很多人也喜欢自己动手制作。

下面就围绕“工厂生产火锅底料配方制作工艺流程”来分享一下制作火锅底料的方法。

1. 配方设计工厂生产火锅底料必须从配方设计开始,配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为配方可以直接影响到火锅底料的口感,营养成分和质量,匹配不好就会导致底料口感不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等问题。

2. 原料采购原材料对产品的质量和成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原料的选择和采购必须严格把关,这其中包括种类、质量、价格等各个方面。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火锅底料都需要采购一些家常的调料,如酱油、盐、老抽、醋等,同时还要采购一些辅材,如肉馅、豆瓣酱、鸡精、香料等。

3. 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主要是指对选购的原料进行分类、清洗、贮存、熬制等一系列预处理工序。

如对于黄豆则需要浸泡、煮烂,对于鸡骨等则需要煮烂,然后过滤掉大量的骨渣、肉渣等杂质。

4. 搭配调制火锅底料中需要搭配出适合不同口味的味道,例如川菜的重口味、鲜香味垂涎、清晰柔和等,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口味要求,适当增减各类调料质量和比例。

首先进行基础配合,然后进行检测,如口味检测、质量检测等,最终就能制定出比较合适的调料配方。

5. 生产加工生产加工的关键在于将已搭配调好的底料原料,通过传统的火蒸煮熬制或现化工技术加工这些原料,以达到不同火锅底料的质量要求。

产品的形态因为需要随时调配,所以和其他调味品不同,生产时都是糊状的,加工方法也是老气横秋的熬制,将大量的原料和调料,通过一定的时间与火力煮熔混匀,在按照流程进行不同环节的处理,最终得到合适的底料。

以上就是制作火锅底料的主要步骤,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制作出的火锅底料的质量,最好在制作过程中经常进行检测和调整。

同时,出厂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

火锅底料生产规章制度内容

火锅底料生产规章制度内容

火锅底料生产规章制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条为了规范火锅底料生产工作,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及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遵循食品生产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四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设立负责质量监督的部门,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和检验、食品安全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第二章生产管理第六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原料采购管理制度,严格把关原料来源,确保原料质量符合要求。

第七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料入库管理制度,对进货原料进行检验和登记,确保原料质量符合要求。

第八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工艺流程管理制度,规范生产工艺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第九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记录管理制度,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操作情况,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

第十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第三章质量控制第十一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第十二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十三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不合格品处理制度,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置,防止流入市场。

第十四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产品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和改进。

第十五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配备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保证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章食品安全第十六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生产过程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第十七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

第十八条火锅底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工作。

重庆风味火锅底料的加工技术

重庆风味火锅底料的加工技术

重庆风味火锅底料的加工技术
产品配方
牛油1000,辣椒200,花椒40,蒜末40,姜末40,火锅豆瓣酱30,豆豉20,洋葱30,大葱30,香菜30,冰糖3,千里香2,八角1,小茴香5。

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辣椒预处理→生鲜预处理→香辛料预处理→炒制→包装→金属探测→装箱贮存。

操作要点
原料选择:
依据对产品的需求和定位,选择合适的辣椒、花椒和香辛料。

注:原料的品种、产地、香气和成本等。

辣椒预处理:
将选用的辣椒剪成2cm左右的辣椒节(也可直接购买辣椒节),温水下锅进行煮制,煮制至辣椒变软,捞出,采纳10mm孔径进行绞制,绞制成辣椒酱备用。

生鲜预处理:
将洋葱切成条,大葱切成3-4cm的段,蒜、姜切成3~5mm的末,小葱、香菜用整颗,清洗洁净后控水备用。

香辛料预处理:
将香辛料用温水进行泡制,也许20分钟左右。

炒制:
1、取70%的牛油放入锅中,油温升至140℃左右时,放入葱、洋葱、小葱、香菜,炸干至表面金黄后捞出,然后放入姜末和蒜末,炸至金黄色后捞出备用。

2、加入剩余30%的牛油(一是增加牛油油脂的香味,二是使油温快速降低)、豆瓣酱、豆豉,进行翻炒,炒制豆瓣酱中辣椒亮皮后加入处理后的辣椒酱进行熬制,熬制至水分蒸发完全,汤汁变清亮时加入花椒和香辛料,搅拌匀称后出锅。

包装:
将制作好的火锅底料根据订单要求进行包装。

金属探测:
产品需一次通过金属探测仪。

装箱贮存:
挑出破损、印刷不规范等次品箱,将通过金属探测器的产品根据订单要求装箱,出库时遵循“先入先出”原则。

火锅底料工艺流程及要点

火锅底料工艺流程及要点

火锅底料工艺流程及要点学习火锅底料工艺流程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我理解啊,火锅底料最开始是准备原料。

这一步可不能含糊,原料的品质就奠定了底料的基础。

就像咱们盖房子,原材料不好,房子肯定不结实。

原料主要就是辣椒、花椒这些香辛料,还有牛油、菜籽油啥的。

我之前老以为牛油的量多点少点没关系,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牛油要是少了,那火锅底料根本出不来那种醇厚的香味。

然后就是炒料。

这个环节超重要的,火候控制就是个大讲究。

锅要先烧热,再倒油进去。

我总结哈,小火慢炒才能把香料的味道充分激发出来。

有时候我就想啊,这香料就像是沉睡的精灵,小火慢慢炒就像是轻柔地唤醒它们。

如果火太大,香料很容易焦糊。

就好比烤面包,一不小心火大了,面包不就黑乎乎没法吃了么。

对了还有个要点,香料不是一股脑全倒进去炒,得有个先后顺序。

像干辣椒比较耐火,可以先放,花椒这种容易焦的就要后一点放。

第三步我理解就是熬制。

熬制的时候得不停地搅拌,防止糊锅。

这就像熬粥一样,不搅的话,锅底肯定会烧焦的。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要一直熬到各种味道充分融合。

我之前总是没耐心,觉得差不多就行,结果做出来的火锅底料味道就很寡淡。

学习这个火锅底料工艺流程,我也碰到些困惑。

比如香料的比例问题,这个就不太好把握。

每个地方的口味不一样,要调出适合大众的口味很难。

我也在不断学习,参考了一些做火锅底料的书,像《火锅大全》就给了我不少启示。

其实记忆这些要点也有方法。

就像炒料的顺序,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给一群小动物排队,耐折腾的先上,娇弱的后上。

学习技巧嘛,我觉得最好自己亲手操作几次,在实践中找问题,这样学的比光看要好得多。

同时多向一些有经验的厨师请教,他们的一句话可能就让你豁然开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秦妈食品有限公司标准
CQQM/GY-3:2006
版次1
编制 批准
2006 年 3 月 24 日 2006 年 3 月 24 日
受控状态 发 放 号
老火锅底料 生产工艺操作规程
一、 生产流程 原料→验收 → 预处理→ 配料 → 炒料 → 冷却 →包装 → 检验 → 出厂 二、 生产操作规程 1.原料验收及预处理 1.1 辣椒 1.1.1 辣椒净料质量要求 辣椒色泽红亮,皮肉厚实,辣味浓烈,无异味。 装袋计量准确,标识清楚,净料内无任何杂质。 1.1.2 辣椒初加工整理操作规程 辣椒 → 脱籽 → 装袋 → 选料 → 装袋 → 称量 → 入绞椒间 1.1.2.1 将粉碎机去掉筛网开动机器将无把辣椒干加入进行破碎去籽。椒籽从大筛漏下, 辣 椒果从大筛面上流下,椒果装袋。 1.1.2.2 选料辣椒选料必须在工作平台上或指定区域进行,选料时将编织带纤维、树叶、 霉烂椒、不成熟椒选出、装袋称量记录做出标识。 1.1.2.3 羊角椒不去籽,选料工序同上,剪去椒蒂。 1.8 豆瓣 1.8.1 豆瓣净料质量要求 1.8.1.1 豆瓣色泽鲜红或绛红色咸鲜辛香味浓、无异味。 1.8.1.2 豆瓣形状粘稠不含杂质、异物。 1.8.2 豆瓣净料操作规范 1.8.2.1 仔细清除材料中的杂质、异物。 1.8.2.2 计量后放入桶内加盖存放备用。 2.配料: 2.1 进入生产车间必须穿戴好工作服等按 SSOP 规定的内容执行。 2.2 工作前必须对所使用的称量用具进行校正。 2.3 根据生产计划安排对所需原料进行领用并进行感官检验。 2.4 严格按照生产配方进行配料不得漏称、错称和随意改变配方并进行不定时抽查复秤 认真填写《投料记录表》 2.5 严格按照技术指标和质量标准对生产过程实施监控。 2.6 每天工作完成后必须做到“工完场清” 所用器具必须清洗清毒保持干燥并摆放整齐。 2.7 监督检查生产环节中各种原始记录的填写和妥善保管要求内容真实字迹清晰文字 规范不得有随意性。 3.二次配料配料辅助 3.1 烫椒 将约 13kg 辣椒装入不锈钢桶中把 9 铝瓢沸水约 14kg均匀浇在辣椒上闷 5 分钟左右 倒入萝筐沥水 3 分钟。用装有Φ6mm 孔筛板的绞肉机绞碎入配料室备用。 3.2 配料 配料员按上级下达炒制品种对照配方逐一检查所需原辅料是否备齐质量有无异 常情 况。核查无误后按配方准确称量。
重庆秦妈食品有限公司
2006-3-24
6.包装 6.1 包装工必须在工作前穿戴好工作服、 帽、 鞋、 口罩等进行消毒后方可进入车间按 SSOP 规定的内容执行。 6.2 对所使用的工具、量具检查是否完好合格后方可使用。 6.3 舀料前必须对半成品进行感观检验合格后方可舀料。 6.4 根据生产计划进行包装用于包装的袋子必须事先进行杀菌处理后才可使用称量准确 每袋计量公差 0—3g。 6.5 包装过程中应保持包装袋的清洁卫生,不得有污物,工作台和称量用具应保持清洁卫生 不得有抛撒物。 6.6 内袋封口时应注意内袋及袋口的清洁卫生封口处应平整、平直、牢实、美观不得有 折皱、渗漏、歪斜的现象必须作好自检自查工作。 6.7 将封口合格的半成品装入不锈钢方盘中做承压试验,放入搁物架上冷却,检查合格后将 料包放入宣传页中套好外袋交下工序。 6.8 进行外封口时根据袋子厚度调整封口机温度,外封口要求:平整、平直、美观、牢实 不得折皱、字码打印两头至底部不超过 2 毫米倾斜日期清晰、完整、不得错打、漏打。 6.9 将外袋封口合格的产品按品种分类、规格、袋数,5 袋/手,并挤压检查封口质量和有 无生产日期合格后进行装箱。装箱时必须加放上下垫板和合格证纸箱打包时封口胶粘 紧、牢实、平直每件净重误差0—40g纸箱外观必须保持美观、完好、卫生、堆码好 以便清点、入库。 6.10 包装车间生产的成品必须是双面粘胶和盖两个红色合格章, 半成品是纸箱底部为彩胶上 面不贴胶而用打包绳横绕纸箱一周系牢,只盖 1 个红色合格章。 6.11 包装结束后必须做好包装车间清洁所有工用具用洗涤液晶清洁后, 放入消毒液中浸泡 3—5 分钟,用清水清洗,然后摆放整齐,晾干。 6.12 操作台、生产场地用洗涤剂和消毒水擦揩干净后,离开现场,开启紫外线杀菌灯 4 小时 以上,进行生产现场灭菌。 6.13 半成品在库房打码为成品后必须是纸箱上下是彩带并盖有一个红色合格章和一个蓝 色合格章翻码和退库翻码为成品后必须是纸箱上下都是彩带并盖有一个红色合格章和两 个蓝色合格章。 7.检验 按产品标准--------进行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
重庆秦妈食品有限公司标准
CQQM/GY-3:2006
绝密
老火锅底料 生产工艺规程
第1版
2006 年 03 月 12 日批准 2006 年 03 月 12 日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秦妈食品有限公司 发布
3.3 搓豆豉 将豆豉倒入不锈钢盆内用手轻轻将结成饼状的豆豉搓散以恢复豆豉颗粒为度。 注意不要 将豆豉搓碎并注意异物。 3.4 化牛油 将去掉外包装袋的牛油从存放处运至化油处去掉内包装塑料袋放入炼油桶、 点火。 加热 至 100℃左右即可出锅称量舀油时注意烫伤、 洒油保持炼油处地面清洁以免地滑摔 伤。每天下班前将油桶内油渣沉淀清除一次。 辅助人员将猪油、色拉油菜油准确称量 后放入不锈钢盆内。 4.炒料 4.1 炒料流程约 25 分钟 色拉油、猪油、牛油 → 加热(160℃)豆瓣 → 绞辣椒→ 豆豉 →关火 → 出锅 4.2 炒料要点 4.2.1 准备 炒料人员进入现场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洗手消毒进入车间。先后 将炒锅、料盆、铲、 瓢清洗一遍。领取当天原辅材料打开防蚊窗、开排风扇、检查燃气 管道阀门是油脂加入锅内进行点火加热至 160℃、10~12 分钟。把沥去水份的鲜葱小心 放入锅内(注意溅油伤人)至葱炸至外皮焦黄、葱茎干瘪捞出(2~3 分钟)同时注意捞出油 渣等异物。加消泡剂搅拌 3~5 次。 4.2.3 下姜180℃ 4.2.3 加豆瓣 加豆瓣时应边加边抖散使豆瓣均匀散开(约 3 分钟)此时锅内物料温度在 140℃。 4.2.4 加绞辣椒 边加边搅拌此时物料温度下降至 80~100℃。生辣椒气味随蒸汽散发此时需加大火力 加热至 8~10 分钟物料变得粘稠,减小火力,物料温度保持 105~110℃。注意糊锅,加热 至 13~15 分钟时锅内开始散逸出火锅底料特有香气。 物料继续变粘绸, 油脂变成辣椒红色 辣椒碎片粘有呈沙状的细小颗粒。减小火力,以锅内物料呈微沸状为宜,加热至 18 分钟左 右。辣椒碎片呈樱桃红色、油润光亮。油脂色泽红中带紫、稍有粘稠、底料香气浓郁、关火。 4.2.5 加辅料 加鸡精搅拌均匀(1~2 分钟)后再加香料粉搅拌均匀起锅(2~3 分钟)按工号装盆入冷却间。 5.冷却 5.1 运料员上班时关闭紫外消毒灯开启照明灯、灭蚊灯、排风扇。 5.2 料盆入冷却间前必须将地面、墙面、工作平台清扫、擦拭干净。使冷却间无鼠、无蚊蝇、 无灰尘冷却间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将头发塞在帽子里、戴好口罩、穿工作 鞋、戴手套、不准裸手接触物料。料盆运走后立即将地面卫生做好。并将干净的料盆按工 号运送至炒料人员。 5.3 运料员运料时应检查料盆是否过满,如过满,以料面至盆沿有 8-10cm 为宜,舀出一些 以免运料时荡出烫伤。运料时注意脚下有无障碍、油渍,避免绊倒滑倒。 5.4 冷却间料盆按品种、工号放置在指定位置。一般情况摆放两层应先里后外先下层后上 层。料盆摆放整齐稳固避免倾斜洒料。 5.5 下班前将料盆、炒锅、工具、毛巾清洗干净。料盆揩干倒放在清洁的冷却间工作平台上。 毛巾、工具放在规定地点,车间地面用洗涤剂、水清洗干净。关闭灭蚊灯、排风扇,关好防 蚊窗、开放紫外消毒灯、关闭照明灯、锁、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