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书画
杨玉林简介

杨玉林简介杨玉林,祖籍安徽萧县,1964年生于江苏沛县。
自幼酷爱书画,转益多师。
先后毕业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南京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分别获本科(工学学士学位)、书画专业大专、书法文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
书法作品正书宗唐楷;草书遍临魏晋以来历代大家;隶书宗乙瑛碑,兼习其它汉魏名品;篆书先习李斯,后宗李阳冰,转观战国金石铭文;行书宗二王;四十余年临池不辍。
国画研习隋唐至清代名家名作,师法自然。
多幅书画作品被日本、新加坡、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国内外博物馆、画廊、碑林收藏,在国际、国内获各类奖项四十余次,作品刊载《人民日报》(2007年7月27日)、《百年经典——中国书法全集》(亚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1月出版)、《百年书法名家》(中国画报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跟大师学书法》(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艺术大师三人行》(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等报刊书集。
公开出版或发表了三十余万字的著作和学术论文。
在总参院校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为部队培养了大批书画人才。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老干部大学书法美术教授、北京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世界华人联合大会文化艺术联合会主席、中国国际书画家协会荣誉主席、世界中文作家协会第一届发展与交流理事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协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名人协会理事。
1989年作品在“墨缘碑林”全国书法大奖赛获二等奖1999年作品在“开路先锋杯全军书法绘画摄影展”获一等奖(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2005年至今作品在荣宝斋展售2007年7月27日作品与启功、欧阳中石、沈鹏、张海等先生作品在《人民日报》同版刊载2007年8月作品作为范本载入《跟大师学书法》一书(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年作品在“和谐颂”全国书画大展获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办)2008年作品在“中日著名书法家联展”获金奖(全国政协礼堂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日本国文部省联办)2010年在中央电视台“全国青少年文艺晚会”上书写作品(中央电视台二套及29个省卫视播出)2010年为首届“中国公务航空小姐大赛”题写主题词(数十家网站推播)2011年1月与欧阳中石、沈鹏先生合集《艺术大师三人行》一书(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11年12月获“2011年度中国书画创作金奖”(中国策划协会、《财经界·策划家》杂志授予)2011年12月与欧阳中石、张海、刘大为、周韶华合集《中国书画传奇人物》一书(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博宝艺术家李墨染简介

博宝艺术家李墨染简介个人简介李墨染,号正言堂主人,西林居士。
安徽萧县人;1999年定居北京。
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书法,篆刻家。
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紫光阁院院士,中国艺术创作院特约画家。
北京石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江苏会会长,北京和平国画院院长。
1993年出版《李明水墨画集》传略辑入《中国画家大典》,《当代中国书画家名录》。
1994年毕业于北京画院研究生班,8月于北京艺林画馆举办画展,9月《中国书画报》,《画坛掇英》专题报道。
1996年3月于中国美术馆举办《李明画展》,《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世界信息报》,《美术》,《国画家》等十余家报刊杂志刊或报导。
7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文艺,国际频道《书坛画苑》专题介绍《花鸟画家——李明》。
1997年作品参加《迎香港回归书画展》5月参加《北京画院优秀作品展》。
1998年作品编入河北美术出版社发行的《中国花鸟画谱丛书系列》。
2000年出版《李明花鸟画作品集》;作品参加《当代中国画精品展》作品《桃花流水》编入《名家画鱼》画集。
2001年应邀于安徽省博物馆举办《李明花鸟画展》。
2003年举办《梦回情迁》任继民,李明,汪为新,塬清中国画家四人巡回展;作品《玉堂春风》参加中国水墨画邀请展;作品《十里荷塘见一角》参加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紫光阁画院周年庆典,《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2004年作品《大富贵》编入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名家画牡丹》画集。
作品《畅游图》编入画坛百杰2004精品报告。
2005年于唐山大学举办石齐艺术研究会画家石齐,仟红,吴琼,李明,余光清作品展。
2006年作品《花之雨》参加《第十三届当代花鸟画邀请展》。
2007年作品在北京首届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展获银奖。
作品《他日成龙》获五台山杯全国书画展金奖。
11月十幅作品参加河北第四届画书艺术节北京画院画家六人作品展。
2008年,应邀于北京紫云斋举办画展。
出版《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李明》2009年,作品入选建国60周年中国著名书画家作品集。
龙城画派风格特色和发展特点研究

龙城画派风格特色和发展特点研究□刘琪摘要:清代,安徽萧县龙城镇聚集着一群人文画家,世人依地域称他们为“龙城画派”,当时当地最负盛名的书画家吴作樟为创立人。
该文通过对龙城画派的界定、作品风格特点的分析及该画派与萧县文化产业的相互成就三个方面,梳理龙城画派的发展历史;以龙城画派的风格特点为依据,总结出其“真景入画”“人画合一”的笔墨写实的艺术特点;以此艺术风格特色为依据,结合萧县长期以来的文化产业历史分析龙城画派的发展。
关键词:龙城画派萧县文人画吴作樟萧龙士清代乾嘉年间,安徽萧县出现了一个地方性的画派,即龙城画派。
龙城画派以龙城县这一地名命名,随着不断发展,在地方性画派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龙城画派代表画家的风格及其艺术创作主张最能体现该画派的艺术特点。
该画派的代表人物大多出自书香门第,他们以传统的泼墨笔法为基础,秉承着文人画抒情写意的宗旨。
2014年,安徽萧县正式成立了龙城画派艺术研究院。
在萧县这个地灵人杰、富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龙城画派从开创、形成、发展到如今的繁荣盛况,经历了一段悠久的历史时期。
一、龙城画派的界定清代,萧县出现了一批重视传统艺术、注重画作中笔墨运用的新秀写意画家,他们有的习书,有的作画,共同探讨艺术真理。
一时间,龙城县聚集了众多文人墨客,形成了以龙城县为主要交流场所的书画创作群体。
这群人即世人所称的龙城画派。
而后龙城画派不断发展,在书画界崭露头角,并很快在当时的艺术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龙城画派的开派人物要属吴作樟。
吴作樟从小便学习书画,书法功底十分深厚,甚至自成一家,风格独具,著有书法理论著作十二卷。
其书画艺术造诣之高,直接影响了后来龙城画派的创立、发展,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龙城画派的开山祖师。
一群画家之所以能够被相提并论且被称为一个画派,是因为他们的风格相近,创作手法相同,表达思想大体一致。
正是古代有吴作樟、刘云巢、张太平、王为翰等,近代有刘开渠、萧龙士、王肇民、朱德群等,现代有欧阳龙、薛志耘、郑正、朱沛然等著名艺术家, 才形成了龙城画派这样一个艺术风格鲜明的画家群体。
中国书画之乡

全国先后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书画之乡”称号的地方很多,如浙江浦江、安吉,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安塞,安徽萧县、太和,云南石林,山东高唐,江苏胥口,河北辛集,甘肃通渭等等。
有的一省就有这种特色之乡十几个。
文化部的命名,是对这些民间艺术发达地区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五彩斑斓的民族特色艺术的关爱和保护。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艺术市场、文化产业亦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这些“中国书画之乡”顺应形势,以新的发展策略面对广阔市场,在民间艺术的传承中摸索新的发展之路,自觉自愿地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使命。
它们呈现出三个特点:艺术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由于艺术市场、文化产业在近年突显出的巨大商机,使得一些政府部门纷纷介入,把扶植、引导“书画之乡”的发展作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来抓,一时间,依托专业协会力量设立的各种书画社、书画协会、村办画院、培训班、艺术长廊、创作基地、展览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活跃在书画市场一线。
传统书画之乡的文化产业由原来地域性自发的艺术品生产转向有意识、有规模的科学发展,实现由自发状态向自觉状态的飞跃,艺术资源转化为艺术资本。
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乡自古书画盛行,古代字画、老家具、工艺品等艺术资源丰厚。
许多农民喜欢收藏,但接触市场机会少,缺少专门从事书画交易的机构,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行为。
村民们在多年的交易实践中发现,想在市场中卖上好价钱,必须创作出市场欢迎、喜爱的作品。
于是,在乡政府扶持下,东柳村投资建起了500平方米的书画展厅和画廊,还建起了书画一条街、古家具一条街,成立了既有专业画家又有农民画家参与的富运昌画院等等。
这一系列书画硬件设施的建设,将原先零碎、松散的已有资源汇集起来,主动将乡村文化变为一种文化资本进行市场运作。
2006年6月,三间房乡通过富运昌画院邀请全国书画名家举办展览、搞笔会,仅一次活动的交易额就达到50余万元。
传统的文化资源变成一种特有的文化资本后,发挥出巨大的创造潜力和财富价值。
中国第一个书画艺术之乡--萧县

中国第一个书画艺术之乡——安徽萧县
由文化部最早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萧县”是“龙城画派”的故乡和发源地。
萧县为春秋时萧国,附庸于宋。
《淮南子》有“宋画吴冶”之说,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记录了闻名天下的“宋画”(即萧国之画)和吴地无锡的冶炼之术,为这两地的结缘奠定了历史性的基础。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无锡展示中心”的设立,为演绎现代的萧县和无锡的人文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萧县有着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不仅是“帝王之乡”“文献之邦”,兵家必胜之地,而且受到天然“书画祖师”——水墨岩的启发,先后产生了春秋“宋画”和汉画像石刻,南朝萧县人刘宋皇家承续两晋、开启齐梁的书法传统。
特别是明代兴起、清中后期与“扬州八怪”同时的“龙城(萧县之城)画派”崛起,到近当代传承有序。
从王为翰、吴作樟到开启现代雕塑之风的大师王子云、刘开渠,旅居法国的首位华裔院士朱德群,中国水彩画第一人王肇民,中国画兰巨擘萧龙士等等,尤其是当今萧县内外(海内外)萧籍书画家以及操笔染翰者多达数万人,从公务员到教师、学生,从工厂到农村,从企业家到农民工;一个小小县城书画店铺近百家……
龙藩凤翥灵秀地,翰墨青丹飘异香。
地灵人杰的萧县与太湖美城——现代化的大都市无锡的不解之缘在这里展示,在这里加浓,在这里延续,在这里聚馨凝香——她给您带来的是大美的高雅享受!。
翰墨育人,书画立校

翰墨育人,书画立校
作者:
来源:《课外生活(小学4-6年级)》2018年第04期
在有“書画之乡”称号的萧县,基本每个学校都设立书法课程,也有相应的书法社团。
萧县实验小学也有一个书法兴趣小组,是书法专业老师从全校五六千个学生中挑出近四十人组建成的。
大家从临帖开始,一笔一画,一字一行,循序渐进,日进有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每天以写字为乐,快乐地进步着。
学校本着“翰墨育人,书画立校”的宗旨,办特色教学,以写好字为切入口,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安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现任萧县实验小学专职书法教师。
作品曾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学》《写字》《中国硬笔书法》《书法报》等报刊。
曾获第七届全国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成人组硬笔二等奖,宿州市第四届规范字比赛成人组硬笔一等奖、毛笔一等奖。
赵孟涵同学作品:赵孟涵学书法的时间虽然不长,小荷却已露出尖尖角。
她从传统欧楷入手,临帖不辍,功力见长。
就这幅作品而言,整幅作品布白均匀,对仗整齐,笔力遒劲,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个小女孩之手。
作品的整体效果不错,但是个别字仍需细细推敲、不断完善。
如“绿”字的笔画“亅”有些臃肿,不太协调;“似”字最后的那个“、”离开太远,让整个字显得不够紧凑;“丝”字的最后一“、”笔颤力弱。
此外,作品应加盖引首章和落款章。
这样才算是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
李令升书法

李令升书法
李令升,男、汉族,中国国籍,生于1951年7月,籍贯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一生喜好书画,擅长楷书、行书、草书、篆书、国画、水粉画、油画,常年从事书画工作,出任过文化站长,担任过书画培训老师,有多年的书画工作经验,历年多次参加市、省、全国性书画大赛,并取得多项奖项,在全国老人书画大赛中获一等奖、2013年在第二十三届“中华杯”书画大赛中获得金奖,获得中国著名书画家、当代著名艺术家称号。
曾担任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大观理事,萧县老年书法协会会员、宿州市老年书法协会会员、安徽省老年书法协会会员,今退休,旅居东莞市长安镇,从事书画教育和书画创业工作。
于无声处听心语

于无声处听心语作者:路巨平来源:《书画世界》2018年第07期张琳安徽萧县人。
现为萧县书画院三级专职画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萧县龙脉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2002年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艺术系;2004年入天津美术学院,师从何家英、霍春阳等教授;2003年,作品《忠诚》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7年,《老农小息》入选描绘新农村——全国美术作品巡回展并荣获优秀奖,《农家乐》入选第二届安徽美术大展中国画作品展; 2013年,《晨妆》入选中国梦美丽宿州首届工笔画展等。
宿州市电视台对其艺术成就做过专题报道。
论文《浅析国画构图的现状》《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色彩元素》分别发表于《书画世界》《美术教育研究》。
今之萧县,古之萧国。
踞黄河之故道,群山环抱;傍四省之交邻,承东接西。
古为文献之邦,蟠龙栖凤,文脉昌盛;今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大师众多,名流荟萃。
张琳者,萧县人也。
幼因药物,致成聋哑。
花季年龄,犹如玉人。
惜夫,遭此横灾,实为不幸。
然上帝有眼,命其得道。
一扇窗户关闭,另扇大门洞开。
其天赋慧敏,超过同辈,可谓“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叹夫张琳,少年苦学,孜孜以求,下常人之百倍功夫;青年发奋,勤勉有加,“百二秦关终属楚”。
其考入淮北师大,四年苦读终成才;再进天津美院,精修细研铸画魂。
拜名师,何家英先生亲点传,霍春阳教授教真经;志求索,超然物外得天趣,挥洒汗水绘真图。
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工写相宜巧安排,骨法晕染抒安闲。
真乃:于无声处听心语,天人合一构佳篇;大觉已经写锦鳞,敢叫四时处处鲜。
书为心画,画为心语。
起笔处,工笔重彩意飞扬;墨酣时,敢追前贤不愧天。
巾帼才女,此时无声胜有声;安享静谧,大干世界入画图。
工笔人物,栩栩如生;翁媪稚童,千姿百态。
《姥姥造像》,平实厚重入诗韵,慈眉善目心中影;《自画像》者,长发披肩竞潮流,淳朴善良听心语;《老媪>历沧桑,静观江天万里长;《教师>沐春风,聆听课堂读书声。
童子天趣,赛场溜冰……一任情愫共驰骋,无言画卷颂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萧县书画之乡萧县古为萧国。
春秋时附庸于宋,秦置萧县,属泗水郡,后改泗水郡为沛郡。
北宋天宝七年(556)改为承高,隋开皇三年(583)改为龙城、临沛,大业初复为萧县。
唐、宋、元、明、均属徐州,清属江苏省徐州府。
辛亥革命后仍属江苏省。
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
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著名的“书画艺术之乡”“葡萄之乡”“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处于淮海经济区腹地,总面积1885平方公里,人口近140万;县城,东有龙河,西有岱河,蜿蜒南羡;左有龙山,右有虎山,背靠凤山,三山拱卫,气势雄壮。
前人寄寓祥瑞,因山水之势,将县城取名为龙城。
萧县古为“文献之邦”,文物颇盛,代不乏人,素有重教慕学之风。
春秋三贤(闵子骞、颛孙子张、颜子柳),皆孔门高足;东汉朱浮,经文纬武,才华出众;清末民初刘云昭(汉川)乃民国革命之先驱;徐树铮、李明扬均为民国著名儒将;孙叔平为建国后一代哲人;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王子云、萧龙士皆为当今艺苑名流。
萧县人民群众,能书善画蔚成风气,渊源甚远。
据史料记载,可追溯于南北朝时代。
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兴,号寄奴,萧县绥舆人。
他先为东晋王朝大将军,南征北讨,屡立战功;公元420年,他废掉晋恭帝取而代之,建立宋朝,史称刘宋。
他是在马上得天下的。
面南称帝后,接受前代的教训,比较注意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因而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其执政的三十多年里,国内出现了少有的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
这样,就为一些统治者和文人提供了从事文化艺术创作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这些人在获得政治地位和物质享受之余,需要排遣时日,娱乐心情,装点宫室,也就诱发了他们从事艺术创作,特别是书画创作的兴趣。
刘裕,虽然天资聪颖,可是经年戎马生涯,使他无暇潜心攻读,乃至名声显赫,仍是只能粗通文字,对于书画艺术更属门外汉。
但是,他在即位后,察纳雅言,从善如流,接受了僚属谏劝,深感自己的不足,认识到武功仅可称雄一时,而文采却可光耀百代,因而笃志研习书法。
他特别喜爱写大字,每张纸仅可容六、七字。
年深日久,勤练不辍,艺业锐进,作书雄健遒丽,气势轩昂,竟摘当时书坛的桂冠。
其三子文帝刘义隆,自幼受其熏陶,酷爱书法,善于隶书、行草,师承“二王”(羲之、献之)。
然其所书,间架结构,气势韵味,不让“二王”,寸人称其书艺成就和高超造诣为“若大鹏之击空,九天之鹤唳”。
其孙明帝刘或,字休景,雄才大略,词采烨烨,善于行书,汪洋恣肆,气魄恢宏。
他既能上溯师承先贤,博采众家之长,又不拘泥于已有藩篱,独创自家风格,惜乎未能贯彻始终,以致成就受到限制。
“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矣”。
由于宋武帝刘裕如此爱好书法,且卓有成就,影响所及,一班文臣武将,缙绅贤达,直至故土的墨客士子,也都竞相效尤,极一时之盛。
“书画同源”。
刘宋之时,除了书法艺术繁荣昌盛之外,绘画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当时,这一地区土生土长的著名画家有戴逵、戴勃、戴颐等人。
他们一反晋代士大夫那种生活放荡,漠视现实,脱离群众,自鸣清高的风习,力主创作态度严肃认真,反映现实。
其时,有谚语曰:“宋绘闻天下”。
这是对于“宋绘”的崇高评价。
“宋绘”,不仅丰富了我国书画艺术的宝库,而其对于萧县书画艺术的推动,也有着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明末,萧县出现了两位著名书画家。
其一,是王之麟。
他自幼颖悟过人,精通经史,风骨佼佼,善鼓琴,工词赋,书画皆臻上乘,常将供书画用的绢素敷张于住所内外壁上,兴致来时,濡笔挥毫,每有佳作。
有子三人,皆与翰墨缘深。
其次子所贵豪放不羁,善狂草,临池泼墨作书,其功力直攀“二王”。
其二,是许辉祖。
他善楷书,深得颜鲁公笔意,深厚凝重,端庄大方。
方圆左近的学子,不少入受业于他,影响颇大。
到了清代,在“扬州八怪”崛起的乾嘉年间,当地出现了一批“重传统、重笔墨、重生活”的乡土书画家。
其时,高手林立,群星灿烂,形成了以龙城为活动中心的书画研讨体系,人们誉之为“龙城画派”,从而问鼎徐淮,声闻遐迩。
王为翰:字西园,清代诸生。
性格旷达,崇尚淡泊,工于画竹。
每当酒酣兴浓,信手挥写,浓淡疏密、灵气意蕴,别有妙趣。
刘本铭:字奉盘、号云巢,道光时人,城北玄帝庙道士。
他早年学画刻苦,工于山水,得吴仲圭法,清丽似石谷,高旷似麓台。
晚年所作若云若雾,空灵无匹,脱尽画家习俗,传世有《雪景山水》、《出海图》等,气魄宏大,功力深厚,笔墨苍劲。
积数年工夫,朝夕观察、揣摩,绘出巨幅《龙城烟雨图》,画出了龙城在风雨凄迷中的景象,为人称道。
袁汝霖:字天泉,清乾隆年间人。
原为萧城张大院理发仆人,性格豪爽,工作余暇,尤爱绘画。
一日东家张基良见到他所画的山水画扇面,深为其笔墨意境所动,结为至交。
后尽出家藏书画让其临摹。
袁又结识本城另一书画家张太平,朝夕切磋,画技日进,笔意娟秀曼丽,颇有王石谷之风韵。
张太平:字拱辰,号乐园,别名银岭山樵,清乾隆时期人。
虽家世显达,然淡薄于功名利禄,隐居绥舆中,修筑亭园,藜杖芒鞋,徜徉山水,吟哦唱和,勤于丹青。
书法师承颜鲁公,气魄宏大,功力深厚,且精于花鸟绘画,所作鸡、鸭、鸳鸯等栩栩如生,甚得天然的机趣。
他与本地另一书法家吴作樟为表兄弟,常应邀为乡亲作中堂、楹联。
一时有“吴作樟坐中堂,张太平列两旁(指楹联)之颂浯。
吴作樟:字文洁,号云邻,萧县城西古尚村人。
自幼攻习书画,陶冶百家,富有开拓精神。
他曾经客居从弟吴作哲的杭州府署,巧遇扬州书画巨擘郑板桥。
郑为试其书画才干,故作高傲,激其书兴。
作樟于醉后作擘窠大字,气派非凡,郑深为叹服。
后来,他又在金陵为两庙宇书下“大雄宝殿”和“金陵佛寺”两副匾额,字径蕴尺,庄严肃穆,观者无不叫绝。
乾隆皇帝巡视江南,路经徐州,遍访当地书法名家,偶见作樟所书一笔“虎”和一笔“寿”字,极为赏识,评之为“苍、壮、劲、圆”。
其子风书、凤昭、风祥(柳庵)三人和女婿张昌,受其教诲,均能书善画。
柳庵,书法学“二王”。
所画风竹,笔法劲利、洒脱,有“徐淮郑板桥”之誉另外,还有孙桐、刘彧、张佩芳等人,或工书,或善画,其艺术造诣,各有千秋。
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下,萧县书画创作步入一个新的转折。
这时,不仅出现了优秀的书画家群体,使得龙城画派的阵容更加壮大,而且书画作为精神财富,逐渐地由富家豪绅的厅堂和士大夫文人的书斋,过渡到与平民百姓所共享。
成就突出,为人称道的书画家有:路荫南:号少庵,清末萧城东魏楼村人。
幼习颜体,曾有幸得到“扬州八怪”之一的瘿瓢子(黄慎)《听琴图》一卷。
既爱其画面,更爱其题款,乃废寝忘食,刻苦琢磨,摹写经年,葚得其妙。
古稀之年,所作甚佳,称雄—方。
所作平远山水,以书法笔力入于画。
近代国画大师潘天寿,见其山水真迹后,赞其功力曰:“难矣哉”!薛铎:清光绪时龙城西关人,以开茶馆为生,擅画人物和风雨柳。
人物画学“扬州八怪”之一的瘿瓢子黄慎。
每有新作即悬挂于壁上,让茶客观赏、品评,从众多茶客的议论中择善而从,画技日臻佳境。
谢来占:清末龙诚人。
性格落拓,生活简约,除了精于岐黄医术外,更善于写字。
有人索求,常铺纸于地,边吹泥捏“小响叭”,边书狂草,水墨淋漓,洋洋洒洒,深得前人书法大家张旭之神韵。
侯子安:清同治八年(1870)年生,龙城人。
初学“四王”山水,后出游名山大川,师法造化,多写淮北风光。
以重彩入于水墨,别具—格;他诲人不倦,为培养书画新秀,花费巨量心血。
欧阳小南:清末民初龙城西马道人。
擅长小写意花卉。
笔墨清丽秀雅,艳而不俗,秀中藏拙,得雅俗共赏之妙。
宝池和尚:清末龙城东南竹林寺僧人。
善画水墨牡丹、枇杷、兰草等。
用笔筒古,质朴典雅。
其他一些人笔下的功夫,也是各有其妙。
如袁塘的蝴蝶,孙云江的黄牛,段庆成(又名段吴燃)的山水,徐菊裳的菊花,王芙生的行、楷书等,都各以自己的风骨、成就而称誉徐淮。
民国初年,王子云在第一高等小学任美术教师,先后发现、培养了诸如刘开渠、王肇民、欧阳南荪、刘梦笔、卢致远、许克书等一大批书画新秀。
三十年代,萧县习画、练字之风日盛。
县内小学竞相开设了美术、书法课,在孩子们的心灵上及时地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后来,王子云去北京国立艺专和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任教,又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学生先后去外地艺专学画。
其间,萧县去杭州、上海、北京、徐州、苏州等地美专学习书画的就有数十人。
当时,国立西湖艺术院(杭州美专)共有江北学生六人,除李可染为徐州籍外,王肇民、刘梦笔、欧阳南荪、朱德群、卢致远五人均为萧县人。
之后,进入该校学习的还有朱德群、蒋瑞云(女)、朱广明(女)、郑忠方等人;许克书(女),系苏州美专的毕业生,是当时萧县三位女画家之一;罗丹,系我县在上海艺专最早毕业的学生。
1928年,萧县民众教育馆在欧阳南荪和侯子安的倡导、主持下成立了“美术研究会”。
会员有毛羽毛、段庆成、范荣祖、白菊如、郑衍俊、冯雨邨、吴忠和等十余多人。
1930年,又成立了“东方画会”。
他们定期开展活动,进行作品观摩,并举办古今画展,相互砥砺,切磋画艺。
另外,其间由侯子安讲授山水画的构思技法;那时,欧阳南荪任实验小学美术教师,利用课余去讲授人物素描和花鸟画创作;冯雨邨则讲授书法的基本要素和品评的技巧。
一时间,一个不足万人的萧县城,学书习画,争先恐后,沸沸扬扬。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早在二十年代初期,王子云、刘开渠师生二人,在乡亲们的激励、支持下,相继走出萧县,步入徐州、北京、杭州等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
他们利用较为优越的学习条件,广征博览,尽情地汲取古今中外前人创造的艺术精华。
后来,二人又先后到了法国巴黎深造。
先是学习人体素描和西洋油画。
未久,因为主观上奋斗目标的转移和客观条件的许可,都改攻雕塑,迅速地取得显赫成果。
1935年,巴黎出版的《现代美术家辞典》介绍了他们的艺术成就。
这不仅是他们二人和萧县人的殊荣,而且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三十年代,他们先后返回祖国搞美术创作或教育工作。
在中共萧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关怀下,萧县书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推动普及,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而使书画创作队伍迅速发展壮大。
在当今萧县精于书画和热爱书画的群体中:一有判古通今,久负盛名的老前辈,如:王子云、刘开渠、萧龙士、王肇民、朱德群、刘惠民、欧阳南荪、刘梦笔、冯雨邨、许克书等;二有年过花甲,雄心未老的书画老将,如:吴燃、卓然、郑正、阎梓昭、吴梅生、杜方千、李秀夫、张协和、孙钟琳等;三有笔墨义理俱精的中年骨干,如郭公达、葛庆友、张翰、欧阳龙、薛志耘、蒋连湛、许西桓、姜秀真、纵横、朱宝善、王庆彬、曾广才、刘继武、傅强、田东辉、高书林、马新华、薛兴中、李家训、李振宇、宋彦昭、李庆贤、刘德超和萧承霈、萧承霭、萧承震三兄弟等;四有风华正茂,崭露头角的青年劲旅,如:李定华、李明河、杨仕香、徐刚、李乐武、胡志新、欧阳举、王军、魏玉新、纵封利、董宜峰、祖爱民、纵兰凌、陈海峰、丁峰、陈朝辉、郭绍善、刘金荣、宋久峰、韩有钊、刘欣、吴孝典、柳毅成、侍永刚、孙天桥、刘前方、刘法敏、张学英、梁爱冰、欧阳卉影、薛峰、杜圣玉、孙永、王瑞莲、金军、马新梅、王子岭、李云生、纵晓林等;五有稚气十足、艺技初展的小书画家欧阳小影、陈飞、闫卯卯等,可谓俊彦济济,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