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响天气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4篇)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天气作业安全事故是指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不可预测的风险。
为了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少事故损失,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下文将从事前准备、事故应急处理和事故后评估三个方面,阐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
一、事前准备1.建立应急管理组织在天气作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中,应明确建立应急管理组织。
该组织由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天气作业负责人、安全主管、应急救援人员等。
组织成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应急处理预案的流程和操作。
2.制定作业安全规程和操作手册制定完善的作业安全规程和操作手册,明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标准、操作程序和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该规程和手册应经过专业审核,确保操作规范、易于操作。
3.落实安全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人员对应急处理预案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灾害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和安全防范措施等方面,加强应急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
二、事故应急处理1.快速反应和报警一旦发生天气作业安全事故,相关人员应立即进行快速反应,通过应急通讯设备向上级报警。
报警内容应包括作业地点、事故类型和人员伤亡情况等关键信息。
同时,在事故发生现场应设立明显标志,引导其他人员避险。
2.开展紧急救援应急处理预案中应明确各类事故的紧急救援措施。
根据事故性质和程度,组织相关救援队伍进行事故救援。
救援人员应及时救治受伤人员,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同时,进行相应的设备防护和救援措施,避免事故扩大。
3.组织应急疏散和撤离在天气作业安全事故中,应及时组织人员疏散和撤离现场。
应急处理预案中应明确疏散路线和撤离点,合理分配救援人员协助疏散。
对于危险区域,应立即实施封锁和隔离措施,防止更多人员受到伤害。
三、事故后评估1.展开事故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展开事故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原因和责任。
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及对策

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及对策人工影响天气是指通过人为手段,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改变或控制天气系统的一种行为。
在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主要集中在防雹、增雨和减雨等方面。
目前,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进一步推进。
一、工作现状1. 防雹工作:保定市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夏季农田常常受到冰雹的袭击,给农作物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减少冰雹对农业的影响,保定市在近年来加大了防雹工作的力度。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防雹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云间接地发射草酸云碘装药,形成人工影响云团,从而减少冰雹的发生。
2. 增雨工作:保定市大部分地区属于旱区,干旱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增加降水量,保定市开展了增雨工作。
采用云间接增雨技术,通过撒播卤水或碘化银在云中,诱发云中水汽凝结成云滴,最后降落为降水。
3. 减雨工作:保定市部分地区夏季降雨过多,常常发生洪涝灾害。
为了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保定市也进行了减雨工作。
采用云间接减雨技术,通过撒播冰核剂或干冰,在云中形成过冷云滴,在更高的高度凝结,从而减少降水。
二、存在问题1. 技术问题:人工影响天气对技术要求较高,目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尚未解决,如增雨的有效性和减雨的精细性等问题。
2. 环境问题:人工影响天气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增雨时使用的卤水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减雨时降水不均匀可能导致干旱等问题。
3. 管理问题:人工影响天气需要统一的管理和协调,目前缺乏相关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
三、对策1. 加强科研与技术创新:加强与相关学科的合作,加大对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增雨和减雨技术的有效性和精细性。
2.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工作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3. 建立统一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负责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人工影响天气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人工影响天气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人工影响天气的根本目的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来转变局部天气现象和活动的过程,最终实现天气的趋利避害,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本文正是以当前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存在的问题为线索,阐述了相关话题,并指出了破解对策。
标签:人工影响天气;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所谓的人工影响天气,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条件下,运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对天气和气候状况进行干预,使之物理、化学形态发生变化,服务于生产生活的过程。
在当前我国的人工影响天气的操作流程中,常见的包括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除雾、人工防霜等。
人工影响天气最终实现趋利避害、转化天气的效能,使之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做出相应的贡献。
从目前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现状看,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也需要各方的有效操作和努力。
1 当前人工影响天气存在的一些问题1.1 区域的协调管理存在障碍,效率偏低人工影响天气必须从特定区域的环境条件出发,扎实推进,才能趋利避害,达到最佳效果。
以某地的人工增雨操作为例,必须与周边的地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出人工增雨的最大效能。
另一方面,人工增雨需要前期的资金筹措、设备演练、人员配置和集中管理,这都需要多地区、多部门的“协同作战”,绝非一家机构、几个组织可以独立完成的。
从目前我国的很多地区的人工影响天气情况看,往往容易出现“单打独斗”的现象,这一方面是由于各地的天气情况、气候状况和技术手段不一致,很难达成一致的操作目标;另一方面,很多地区对于人工影响天气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造成了实践操作的滞后。
同时,由于缺乏固定项目的资金扶持和引导,各地的人工影响天气实践操作很多时候都沦为“一纸空谈”,在政策和国家方针引导下才能出现区域的松动,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总之,人工影响天气倘若缺乏科学有效的区域协调与管理,就会导致效率低下,实施效果不明显,很难达成既定的目标,这些都是要引起特别关注的。
1.2 专项资金匮乏,人才缺失,设备陈旧老化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对天气状况进行科学化的驱导和规避,主要利于农业生产活动和农民生活的开展,同时可以区域性的改善部分地区的生态状况。
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及对策

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及对策【摘要】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气象治理工作,对改善气象条件、保障人民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技术水平不够、设备设施不完善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包括提升技术水平、完善设备设施、加强监测评估等方面。
还需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研究,探索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效果。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注重加强与气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进步。
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不断发展,但仍面临挑战,需要不断努力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工作效果。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保定市、现状分析、问题、挑战、策略、措施、效果、建议、技术研究、方向、总结、对策1. 引言1.1 介绍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背景人工影响天气是指通过人为干预大气环境的方式,来改变或控制天气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人们早在古代就开始尝试影响天气,比如种植祈雨植物、燃烧草木进行祭祀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逐渐得到了更为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发展。
保定市作为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地处华北平原,保定市在冬季常常受到雾霾和大气污染的困扰,而夏季则易受暴雨和雷电天气的影响。
及时有效地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对于保定市的城市规划、生产生活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背景与意义就在于,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手段,有效地控制和影响天气,从而提高城市的气象环境质量,确保市民的生活安全和健康。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也是一种现代化城市管理的体现,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公共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开展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阐述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要性保定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其对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减轻自然灾害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人工影响天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人工影响天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者:袁文良樊艳萍张清海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09期摘要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发展概况,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P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331-01郏县是平顶山市烟叶生产大县,地处暖温带。
每年6—8月是烟叶旺长期及采收期,受当地独特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的影响,该县经常遭受冰雹灾害侵袭,且受灾地点多集中在茨芭乡、白庙乡、城关镇、堂街镇等烟叶主产区域。
每次雹灾后,灾区的烟叶基本绝收。
为消除冰雹天气对烟叶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人工影响天气是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的一种科技措施,开展了人工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概况1958年我国进行第1次人工增雨作业,20世纪70年代,我国利用自行设计建造的云雾物理实验室并结合外场试验,开展了北方层状冷云和南方对流云人工增雨试验研究,并对北方层状云系的微物理结构和利用干冰催化增雨试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对云水含量、云滴尺度谱、云水含量等参数进行探讨,建立了一些降水物理模型,初步建立了有关人工增雨科学的基础。
80年代,我国首次从美国引进了机载云降水粒子测量系统(PMS),并改装了云物理考察专用飞机(伊尔-14),开展了我国北方地区层状云人工降水试验研究,通过对上述综合观测资料并结合层状云数值模式分析研究,建立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适宜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云系的云物理概念模型,使我国在人工增雨的科学概念与作业技术上的认识获得了了突破性的进展[1]。
50多年来,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经过逐步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规模已居世界首位,在技术水平的多个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工影响天气在我国应急工作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从原来主要以抗旱、防雹为目的,逐步拓展到森林防火、水库增蓄水、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重大社会活动保障等多个应急应用处置领域。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发布时间:2021-07-16T03:11:46.07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1期作者:马旭洁[导读]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气象灾害频发,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够有效缓解灾情应对气象灾害,最大程度上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
临夏州气象局 731100摘要:近年来,伴随气象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频次和规模也不断增加,成为应对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工天气作业的不断普及,在实际的操作和过程中暴露出多种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天气作业的效果,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基于此,本文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安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管理对策,以期为我国气象部门顺利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为相关气象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问题;管理对策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气象灾害频发,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够有效缓解灾情应对气象灾害,最大程度上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
但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也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人工天气作业过程会使用飞机、火箭、高炮等设备,稍有不慎将会引发安全事故,不仅影响人工作业的效果,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气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管理,通过严格的操作规范等促进人共影响天气作业的顺利长远发展。
1.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现状我国地理面积辽阔,气候多样,不同地区的气候、降雨、气象灾害等情况也不尽相同。
早在上个世纪,我国就开展了人工防冰雹、人工降雨、人工化雪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并且把其列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当中去,明确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方向与目标。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和频次也不断增加,大部分地区干旱越来越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是指通过人类干预和改变自然气候系统的行为,如云雾消散、降雨增多、降雨减少等。
尽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环境和人类生活,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可能引发的事故风险。
为确保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进行,应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
以下是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一些建议,以保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
一、应急响应机构的建立建立专门的应急响应机构,由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气象部门等有关单位组成,负责制定和执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应急处理预案,以及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二、事故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建立事故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评估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三、人员培训和技术要求对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安全意识。
同时,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所使用的设备和技术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四、场地选择和准备工作在选择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场地时,应考虑气象条件、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的安全性,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作业。
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前,应对作业场地进行认真的勘察和准备工作,包括场地的平整度、基础设施建设等,以确保作业的安全进行。
五、事故演练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定期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事故演练,模拟各类安全事故情景,培训相关人员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六、设立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发生的安全事故及时报告,并追踪事故的原因和处理情况,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及时获取和分析气象数据和预报信息,以便根据实际的天气条件和预测结果,调整和安排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时间和范围,减少事故的风险。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摘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减轻农业气象灾害,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根据黑龙江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现状,分析探讨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管理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问题;管理对策引言黑龙江省属于我国极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受干旱、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较大,同时该地区林业资源丰富,森林火险易发生于春季以及秋季,人工影响天气是预防气象灾害以及扑灭火灾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黑龙江省各级气象部门均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开展,在粮食生产、森林防火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黑龙江省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体系,逐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管理水平。
全省13个市(地)及所辖县全部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与此同时,省农垦总局8个农垦管理局所辖的农场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并且全部纳入省气象局统一管理。
但是,由于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比较复杂,涉及面广,在工作中仍旧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进行综合分析,以期进一步提升地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带来更好的服务效益。
1.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1.1作业空域安全问题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民航事业也取得质的飞跃。
在通过飞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复杂的天气会对飞行作业人员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与此同时,有些作业点的经纬度不够详细,同现实的区域点出入较大,导致作业空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所以应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区域位置的精确性,尽可能减少空域安全事故的出现。
1.2作业物品储存的安全问题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一般会包含火箭弹、催化剂等相关物品设施,在对这些作业所涉及到的物品、工具等进行存储的时候应选择比较安全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影响天气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2019-07-18T09:28:40.747Z 来源:《科技尚品》2019年第2期作者:黄庆[导读] 目前,全球气候日趋变暖,各地频繁发生极端天气情况及气候事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影响天气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通过使用技术手段人为干预大气环境从而实现增雨增雪、防雹降霜等目的,以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
本文对人工影响天气的意义进行概述,分析了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气象局
引言:绵阳市隶属四川省,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
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的射洪县;西接德阳市的罗江区、中江县、绵竹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文县接壤。
介于北纬30°42′-33°03′、东经103°45′-105°43′之间,总面积20248.4平方千米。
绵阳市地处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半年受偏北气流控制,气候干冷少雨;夏半年受偏南气流控制,气候炎热、多雨、潮湿。
由于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高差悬殊大,地貌由山地向丘陵过渡,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气候特点。
由于受到特殊地形及气候的影响,造成该地区干旱、暴雨洪涝、冰雹等气象灾害现象频发,因此,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尤为重要。
1 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
人工影响天气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条件下,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对天气和气候状况进行干预,使天气现象朝大众希望的方向发展并服务于生产生活。
目前,常见的人工影响天气项目有:人工增雨、人工防雹、人工除雾、人工除霜等。
人工影响天气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在防灾减灾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天气雷达、气象卫星。
地理信息技术、中小尺度气象监测网、新型催化剂和播撒工具的运用,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奠定了科学基础,使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开展,可有效减轻干旱、冰雹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害,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雾霾天气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城市交通及生态环境,尤其是在东北、京津冀、川渝、闽粤等雾霾多发地,更是对人们的身体及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便和威胁,利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减少大雾、雾霾的不利影响,是保证社会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
2 人工影响天气中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方面不够成熟
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我国一门仍在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仍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在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时,需要充分认识自然云结构特征,并对降水演变过程充分了解才能针对性的提出人工影响天气方法,是人工影响天气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目前,我国虽在人工影响天气实施面积和规模上不断扩大,但采用的方式一般都是飞机播撒碘化银和干冰,或使用高炮、火箭将碘化银发射到低空云层中达到催化增雨的目的,但在技术上仍不够成熟。
2.2 经费投入欠缺,设备老化
人工影响天气活动的开展以对天气状况进行科学华的驱导和规避为目的,使之有利于生产生活的有序开展,并区域性的改善部分地区的生态状况。
我国目前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现行投资方式基本都以地方为主,国家级的科学技术试验研究投入较少,严重影响了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的发展。
很多地区的人工影响天气专项资金欠缺,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存在结构性矛盾,给实践活动的开展及安全作业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设备对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目前,我国在人工影响天气过程中存在有作业设备、机器和仪器陈旧、老化甚至破损、落后的问题,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高频度、大范围的作业需求难以满足,给人工影响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3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目前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开展的规模较大,但在实施具体作业方面,一些人员操作技能和实践技巧都存在各种漏洞、偏差。
另外,部分人员存在学历低、年龄大、专业知识不足、流动性较强等问题,给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活动埋下了隐患,严重阻碍了人工影响天气的顺利发展。
3 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措施
3.1加强科学技术研究
利用卫星、雷达、飞机等现代探测手段,对多尺度云降水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完善云降水和人工催化过程的实时监测识别系统;加强对现代天气数值预报技术的利用,深入研究开发多尺度云降水和催化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同化技术,使模拟和预测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建立实时同化、预测系统;加强利用监测新技术,对不同降水云的催化作业条件和实时识别技术进行完善;并对不同降水云的播撒方法、工具、时机、部位、催化剂、剂量等技术指标进行逐步完善;不断加强云雾物理和人工催化的室内实验研究,并研制出高效的暖云催化剂和成冰催化剂,使作业催化系统逐步完善,进而有效改进催化工具。
3.2 加大投入力度,更新技术设备
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定向、定时的给予人工影响天气活动资金扶持,加强提升作业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并将人工影响天气真正纳入到民生活动的范畴。
使人工影响天气全方面的服务于地方的发展建设。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做好硬件设备的工作,对于年久失修、功能失效的作业技术设备、机器、仪器,要及时上报并立即更新更换,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作业能力建设
加强应急系统、探测系统、各种云条件的催化作业系统建设,以满足应对突发事件组织跨省区联合作业的协调指挥,综合探测及催化作业能力,起到及时预防、及时解决的作用。
3.4加强人工影响天气队伍建设
气象部门应积极向地方政府申请人工影响天气岗位编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四川省气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和地方相关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尽快使地方人工影响天气编制得以落实。
建立专业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队伍,在为作业人员提高待遇的同时,在非作业期可为他们提供公益岗位,并定期组织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学习培训。
学习、掌握人工影响天气这门复杂的科学技术,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来承担。
4 结语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人工影响天气除了开展常规的增雨抗旱作业,也广泛应用于国庆阅兵上的人工消云、消雾试验、森林灭火和大型活动气象保障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工影响天气的需求也日益增多,人工影响天气也逐渐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开展,是建设、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必须条件,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安州区气象局应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工作,在不断发展的和前进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健全组织机构,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提高作业能力建设,促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广军,刘俊霞,王宝森.阿克苏地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现代农业科技[J].2015,(12):308-308,332.
[2] 毛节泰,郑国光.对人工影响天气若干问题的探讨[J].应用气象学报,2006,(5):643-646.
[3] 袁文良,樊艳萍,张清海.人工影响天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1,(9):331,335.
[4] 余芳,郝克俊,张世林,等.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推进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