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理科)后有答案

合集下载

北京市东城区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6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6分。

1. 恩格斯说:“真正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两段话是在强调A. 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B. 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汇C. 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研究工作D. 哲学是每个时代精神的精华2.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下列内容属于方法论的是A.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 存在就是被感知C.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B.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4. 我国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周曾经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这种观点A. 错误地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是典型的不可知论观点B. 错误地回答了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C. 正确地回答了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是典型的唯物主义观点D. 正确地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是典型的可知论观点5. 甲乙两人辩论,甲说:“我在故我思”,乙说:“我思故我在”。

下列观点正确认识这两句话的有①两种观点反映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②甲的观点既唯物又辩证,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主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A. 阶级性B. 革命性C. 实践性D. 科学性7. 古希腊的赫拉克里特认为“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河流”,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甚至不可能一次踏入同一河流”,对于这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 前者夸大物质运动,后者强调相对静止B. 前者否认相对静止,后者强调绝对运动C. 前者否认意识能动性,后者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D. 前者肯定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8. 在传统几何学中,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Word版含答案北京市东城区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6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6分。

1.___认为,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进步是真正推动哲学家前进的,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两段话强调的是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因此答案为A。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因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属于方法论的内容,答案为C。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答案为C。

4.___的观点正确地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是典型的可知论观点,因此答案为D。

5.甲乙两人辩论,甲说:“我在故我思”,乙说:“我思故我在”。

正确理解这两句话的观点是,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因此答案为①③④。

6.___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主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因此答案为C。

7.___认为“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河流”,而___则认为“人甚至不可能一次踏入同一河流”。

正确理解这两句话的观点是,前者夸大物质运动,后者强调相对静止,因此答案为A。

8.在传统几何学中,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

这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9.《京都议定书》作为___历史上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全球有14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该议定书。

其制订和实施表明正确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人类需要采取行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10.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但是,使用不同的放大工具可以看到地球上的细节。

北京四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

北京四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

北京四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卷(理科)(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来“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

这反映了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2. “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

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

上述材料说明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3.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

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

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

这表明A.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B.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D.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4.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5. “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2016-2017学年北京四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理科)(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北京四中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理科)(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北京四中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

”这段话阐明了()①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②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③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④科学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答案】B【解析】①③符合题意,题中“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这体现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随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②说法错误,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的进步,不是纯自然的过程;④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学科(1)区别:二者研究的对象和回答的问题不同。

①具体科学以某一具体领域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②哲学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②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③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可运用排除法,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选出正确选项。

本题难度中等。

2.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式。

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

”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

这是因为()A. 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B. 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C. 哲学源于且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D. 哲学能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答案】D【解析】A说法错误,哲学不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也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说法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说法错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符合题意,“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的未来的”,这是因为哲学能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选:D.本题考查:哲学的功能和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3.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政治】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政治】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2015 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思想政治参考答案2015.1第一部分(选择题, 28 小题,共计 56 分)1.( 2015 年海淀区高二上学期期末, 1)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

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说B.哲学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C.哲学总是和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2.( 2015 年海淀区高二上学期期末, 2)“哲学要不与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这表明A.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B.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研究都是整个世界C.没有哲学观点的具体科学和没有具体科学材料的哲学都不是科学D.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哲学也以具体科学为基础3.( 2015 年海淀区高二上学期期末,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蕴含的哲理是A.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变化的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但根本性质不变D.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化4.( 2015 年海淀区高二上学期期末, 4)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 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 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 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5.( 2015 年海淀区高二上学期期末, 5)“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6.( 2015 年海淀区高二上学期期末, 6)古代欧洲有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考试思想政治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28小题,共计56分)1.科学家、艺术家、社会学家和诗人都对哲学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归结起来,哲学的本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说。

2.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依存,哲学以具体科学为指导,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话表达了自然界是不变的,而人是在变化的。

4.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则会导致XXX。

这告诉我们,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5.“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即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6.古代欧洲的一首诗体现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7.“移情”现象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是美学中的一个哲学观点。

成语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以下是对第8-13题的改写和修正:8.“画饼充饥”和“XXX止渴”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9.实际上,“画饼”和“望梅”都不能真正解决饥饿和口渴的问题,这是因为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10.“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了辩证否定观。

11.下列俗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2.科幻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用科幻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

正确的选项是:③科幻小说的创造离不开对规律的深刻认识;④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是科幻小说创作的源泉。

13.西方古谚“铁钉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主要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正确的选项是:B.②③④。

ACBAAACCBD21—28:CBDACADB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31.党的群众路线是正确的,因为它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思想,即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群众中来。

2014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政治

2014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政治

① 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和社会的变化
② 帮助我们正确对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③ 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 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知识不等于智慧,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
A.深入探究世界,不断揭示具体领域的规律
B.离开具体知识对整个世界进行深入思考
C.对丰富的具体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和反思
D.坚持科学性与革命性,推动具体知识向前发展
6.人们曾以为:
>恐龙是变温动物;
1 / 10
>人类基因里大多数的 DNA 都是没用的;
>糖精可致癌而高纤饮食可以预防癌症; >恒星的质量不可能超过 150 个太阳……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上面这些所谓的“真理”都被推翻了。这启示我们
① 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② 真理要经过权威的检验
③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 追求真理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13 年 12 月 2 日,“嫦娥三号”开启了探月之旅。请回答 7-9 题。
7.“嫦娥三号”的探月活动 ① 是具有能动性的实践活动
② 是探索客观世界的科学实验
① 天地合而万物生
② 气者,理之依也
③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④ 物是观念的集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常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哲学有何用处 ?哲学不是某种技艺之学,不是与某个领域或某个职业“对号入座”
的专业。与一般的知识或学问不同,哲学是智慧之学或思想之事,真正的哲学会增进我们的精神境界,可以

北京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四中2014-201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四中2014-2015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政治试卷(文)政治试卷(文)(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请将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本题共34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1.盘龙藻井变身雨伞,飞檐角上的瑞兽蹲踞在铅笔上,朝珠成了时尚耳机……北京故宫博物院一改人们印象中的“正襟危坐”,以馆藏文物和古典建筑为元素剑作了多款热销产品。

这说明A.文化继承的核心是发掘其经济价值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需要保持稳定C.文化遗存与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可以对接D.应当通过市场运作,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答案:C2.有学者认为,礼仪产生在文字之前,中国文化的传承不仅依靠语言、文字,还依靠礼仪。

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礼”,应该A.深入挖掘它的当代意义B.鼓励中小学生掌握周朝的典章礼制C.用原汁原味的“礼法”协调社会关系D.在人际交往中简化过去的礼仪答案:A3.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

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于它“积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精神。

这说明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答案:D4.“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

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台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仁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思想最基本的价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四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政治试卷(理科)
(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本题共34道小题,每小题 1.5分,共51分。


1. “我是准?”“世界从何而来?”“世界是怎样存在?”万事万物因为人的思考而显现其
意义和价值。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世界观和方法论
B. 人们的生活
C. 人类的所有活动
D. 整个世界
2. 马克思曾经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说明哲学家的任务是
A. 追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
C. 获得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 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3. 回顾上个世纪,物理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激光、磁性、超导等方面的发现是信息
革命的科学基础,为生物、医疗、地学、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探测手段和研究方法,促进了化
学、天文、材料、能源、信息等学科的发展,同时它又极大地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上述材料
说明
A. 各门具体科学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B. 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 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D. 各门具体科学与哲学的研究对象相同
4.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说: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上述说法同属于
A. 唯心主义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科学的物质观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 “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体现了
A. 唯心主义思想
B. 可知论思想
C. 悲观主义思想
D. 唯物主义思想
6. 天桥是老北京的记忆。

为恢复北京中轴线上这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有关单位反复论
证重建方案,绘制大量施工图纸,然后根据图纸进行施工。

根据图纸进行施工体现了
A. 物质是意识变化的根源
B. 意识是物质的本原
C. 物质随意识变化而变化
D.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7.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广延性
B. 运动性
C. 客观实在性
D. 可知性
8.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漫画的寓意,最合适的是
A. 书中自有黄金屋
B. 立志读尽人间书
C. 不识庐山真面目
D. 教条主义害死人
9. 神州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为青少年演讲解失重环境下的基础物理实验。

航天员的太空授课
A. 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计划性
B. 反映了能够调控生理活动
C. 证明了人类通过改造规律来满足需要
D. 说明了人的意识来自于未知
10.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有人在梦中解决了百思不解的难题,对此正确看法是
A. 这说明在物质世界之外存在一个独立世界
B. 梦是人脑主观自生的一种现象
C. 说明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D. 梦也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11.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表明
A. 客观事物的本质,人们是无法认识的
B. 由于多方面的主观原因,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有所不同
C. 客观条件决定着人们认识的正误
D. 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是一致的
12. 从“汉字拼写大赛”“汉字英雄”到“中华好诗词”“中国灯谜”,一场有关中华文化节目的热潮正在掀起。

下列关于中华文化节目创作的说法,合理的是
①节目创作应充分服从于经济效益的需要,考虑观众需求
②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节目创作要有创新思维
③主观符合客观,要充分发挥意识的主动创造性和客观实在性
④艺术创作应弘扬正确的思想意识,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3. “西邻之人有五子焉。

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

乃使朴者农,敏
着贾,盲着卜,偻着绩,跛者纺,五子皆不患于衣食焉。

”这一寓言没有体现的道理是:
A. 从客观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
B.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错误意识则没有
C. “西邻”用正确意识指导孩子们择业
D. 符合实际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14. 2015年,我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

这说明
①改善空气质量根本上靠主观能动性发挥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某国曾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这将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
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

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

“小鱼胜大坝”体现了
A.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利用规律
B. 规律具有客观性,要遵循客观规律
C. 人们可以改造规律,造福人类
D. 人们在规律前面,无能为力
16.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东西”,你看不见,摸不
着,却处处受制于它。

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遵循它,做事情就顺利、成功;违背它,做
事情就挫折、失败,蒙受巨大损失。

这个“东西”应该是指
A. 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B. 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C. 事物变化过程中的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关系
D. 群体共同制定并且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
17. 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①水往低处流
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