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鉴别诊断重点复习题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复习题

中医内科复习题

中医内科复习题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吴某,女, 20 岁。

1 周前始出现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其诊断是A、阳虚秘B、冷秘C、阴虚秘D、热秘E、气秘正确答案:D2、血淋与尿血的鉴别要点是A、有无排尿困难B、有无发热C、出血量的多少D、有无尿痛E、有无腹痛正确答案:D3、颤证的主症特点是A、肢体偏瘫B、手足抽搐,两C、头颈、手足不D、肌肉、E、肢体痿软,肌肉萎缩正确答案:C4、呃逆胃阴不足证,若神疲乏力,气阴两虚者,应加用A、党参、B、黄芩、C、石膏、郁金D、栀子、黄连E、金银花、连翘正确答案:A5、治疗呃逆胃阴不足证,首选的方剂是A、五磨饮子B、竹叶石膏汤C、益胃汤D、一贯煎E、理中丸正确答案:C6、治疗阴虚痢首选的方剂是A、驻车丸B、白头翁汤C、沙参麦冬汤D、芍药汤E、保和丸正确答案:A7、溢饮停滞的部位是A、胁下B、肢体C、胸肺D、胃肠E、心膈正确答案:B8、患者,男, 24 岁。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但泻而不爽,脘腹胀满,舌苔白厚而腐,脉滑。

其治法是A、抑肝扶脾B、清热利湿C、芳香化湿D、活血化瘀E、消食导滞正确答案:E9、下列各项,不属淋证病因的是A、瘀浊内停B、情志内伤C、禀赋不足D、饮食不节E、外感湿热正确答案:A10、患者男, 35 岁。

一周以来黄疸迅速加深。

现症见:周身黄色,皮肤瘙痒,高热口渴,胁痛腹满,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数。

该患者所患疾病证属A、肿虚湿滞证B、胆腑郁热证C、湿重于热证D、热重于湿证E、疫毒炽盛证正确答案:E11、患者,男, 43 岁。

炎夏时节久居湿地劳作。

现症:胁肋灼热疼痛,痛有定处,触痛明显。

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口黏,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其诊断是A、黄疸B、积证C、聚证D、悬饮E、胁痛正确答案:E12、患者,女,28 岁。

平素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

中医内科复习题与答案

中医内科复习题与答案

中医内科复习题与答案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急黄的主症A、突然高热B、神昏谑语C、黄疸迅速加深D、舌质淡,苔白腻E、蚓血,大便黑,小便短赤答案:D2、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之眩晕治宜选用下列何方A、补中益气汤B、归脾汤C、四君子汤D、左归丸E、右归丸答案:A3、水湿浸渍型水肿症状多见A、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B、腹皮青筋暴露C、不烦渴、大便澹,小便少,不赤涩D、身发疮痍,甚者溃烂E、全身水肿,按之没指,身困胸闷,纳呆、泛恶答案:E4、瘾闭的主要特征是A、尿血B、小便正常C、排尿困难D、尿痛E、小腹胀满疼痛答案:C5、女,30岁。

昨晚不慎受凉,突然出现呕吐,呕吐胃内容物及清水,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

无汗口不渴,胸脱满闷,舌苔白腻,脉濡缓。

此病证属A、脾胃虚寒型B、饮食停滞型C、痰饮内停型D、外邪犯胃型A、消胃泻火,养阴增液B、清泻肺胃,养阴增液C、滋肾养阴,益气健脾D、滋养肺肾,清胃泻火E、清热润肺,养阴增液答案:A44、女,18岁。

2个月来因学习紧张。

压力较大,夜间经常难以入睡,有时眠中多梦,伴心慌健忘,肢倦乏力,纳少,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其辨证为A、心胆气虚B、心脾两虚C、阳虚火旺D、血虚肝热E、心肾不交答案:B45、不寐属心肾不交,虚阳上扰者,宜用A、琥珀多寐丸B、安神定志丸C、黄连阿胶汤D、交泰丸E、酸枣仁汤答案:D46、消渴病,肺热津伤证主方A、消渴方B、玉女煎C、六味地黄丸D、金匮肾气丸E、真武汤答案:A47、男,40岁,既往有胃痛病史,昨天因饮酒诱发呕血,血色紫暗,夹有食物残渣,口臭,口干,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A、清胃泻火,化瘀止血B、清热除湿,化瘀止血C、清肝泻火,和胃止血D、活血止血,泻热E、益气摄血答案:A48、哮证发作的病理关键是A、宿痰内伏于肺B、外邪侵袭,触动伏痰C、痰气相击,气道被阻D、邪袭于肺,肺气不利E、肺脏虚弱,气失所主答案:B49、男,70岁。

中医内科鉴别诊断重点复习题大全(doc 9页)

中医内科鉴别诊断重点复习题大全(doc 9页)

中医内科鉴别诊断重点复习题大全(doc 9页)01、阳黄与阴黄的鉴别?加急黄。

阳黄为湿热蕴蒸所致;急黄为热毒壅盛,内陷心包所致;阴黄为寒湿困脾,阳气不宣所致。

在病性上,阳黄、急黄为实热证,阴黄为虚寒证。

在病势上,急黄病程短,最为凶险;阳黄病情较急,病程较短;阴黄病势较缓,病程较长。

在颜色上,急黄其色如金;阳黄其色鲜明,阴黄色泽晦暗或如烟熏,且三者的伴随症状也有所不同。

02、眩晕与中风的鉴别诊断?眩晕仅是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以仆倒。

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者不经昏仆,仅以喎斜不遂为特征。

中风昏仆与眩晕仆倒相似,且眩晕多为中风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及舌强语蹇等表现。

03、眩晕与厥证鉴别?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

严重者可一厥不复而死亡。

眩晕发作严重者也有欲仆或眩晕仆倒的表现,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04、眩晕与痫证鉴别?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

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鉴别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05、中风与口僻鉴别?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

多由正气不足,风邪人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06、中风与厥证鉴别?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中医内科辩证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辩证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辩证试题及答案
题目:中医内科辩证试题及答案
正文:
一、辨证试题
1. 根据下列陈述,辨析患者所患的证候类别,并简要阐述其特点和
病机。

患者姓李,男,45岁,主述口干不渴,胃脘疼痛,呕吐,大便干结,舌苔微黄,脉数。

2. 根据下列病状和体征,判断患者所患的证候,并解释其病机特点。

患者姓王,女,35岁,头痛,胸闷,口干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细数。

3. 根据下列陈述,推断患者所患的证候,并描述其病机过程。

患者姓张,男,60岁,口燥,咳嗽,痰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二、答案解析
1. 患者李先生的症状表明属于胃热伤阴证。

口干不渴,胃脘疼痛,
呕吐,大便干结均为胃热的典型表现。

舌苔微黄和脉数也符合胃热伤
阴证的特点。

2. 患者王女士的症状可以归类为心火旺盛证。

头痛,胸闷,口干口渴,小便短赤均为心火旺盛病机的表现。

舌红苔黄和脉细数也是心火旺盛证的特点。

3. 患者张先生的症状属于肺热咳嗽证。

口燥、痰黄为肺热咳嗽的典型表现。

舌红苔黄和脉弦数也是肺热咳嗽证的特征。

总结:
中医内科辩证试题主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从中推断出患者所患的证候类别,并根据具体病机特点进行解释。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主诉、舌苔、脉象等信息,可以准确判断病情,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中医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辩证分析,可以达到疾病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对于中医内科医生来说,掌握辨证论治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内科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内科试题库及答案

中医内科试题库及答案为了帮助广大中医学习者更好地掌握中医内科知识,我们特别整理了中医内科试题库及答案。

以下是试题库中的一些样例试题及其详细答案解析。

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中医辨证论治试题1. 下列哪个是阳虚体质的表现?A. 消化不良B. 怕冷舌淡C. 头晕目眩D. 面白无华答案:B。

阳虚体质常表现为怕冷、舌淡等症状。

解析:阳虚体质是指阳气虚弱,寒气内盛的体质。

其主要表现为怕冷、舌淡、面色苍白等症状。

2. 下列哪种中药适用于治疗湿热型的脾胃不和?A. 陈皮B. 黄芪C. 苦苓D. 菊花答案:C。

苦苓适用于治疗湿热型的脾胃不和。

解析:湿热型的脾胃不和是指脾胃受湿热侵袭,导致消化不良等症状。

苦苓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湿热型脾胃不和。

二、中医病证辨析试题1. 下列哪种病证属于脾胃虚弱型?A. 肺热咳嗽B. 肝郁脾虚型C. 肠风闭塞D. 胃寒呕吐答案:D。

胃寒呕吐属于脾胃虚弱型病证。

解析:脾胃虚弱型病证的主要表现为消化功能减弱,常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胃寒呕吐即为脾胃虚寒导致的呕吐症状。

2. 下列哪种病证属于气滞型?A. 胃痛消化不良B. 冠心病C. 中风半身不遂D. 肾虚腰痛答案:A。

胃痛消化不良属于气滞型病证。

解析:气滞型病证的主要表现为气机郁滞,多见于胸膈、肝脾等脏腑。

胃痛消化不良即为气滞导致的胃痛及消化功能障碍。

三、中医常见疾病试题1. 下列哪种疾病与脾胃失调有关?A. 冠心病B. 高血压C. 胃炎D. 脑梗塞答案:C。

胃炎与脾胃失调有关。

解析:脾胃失调常导致消化功能异常,如消化不良等。

胃炎即为胃黏膜发炎,与脾胃失调有关。

2. 下列哪种疾病可以用香附类中药进行治疗?A. 流感B. 乳腺增生C. 糖尿病D. 高血压答案:B。

乳腺增生可用香附类中药进行治疗。

解析:香附类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乳腺增生等疾病。

以上仅为试题库中的一部分样例试题及答案解析,试题库中还包含更全面的中医内科知识。

中医内科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诊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内科诊断学的基本内容?A. 脉诊B. 舌诊C. 面诊D. 情志诊答案:D2. 中医内科诊断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哪些?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脉C. 切、取、求、证D. 询问、检查、化验、诊断答案:B3. 下列哪种脉象是寒病的特点?A. 虚B. 寸C. 洪D. 细答案:D4. 舌诊在中医内科诊断学中的作用是什么?A. 可以判断脉象B. 可以判断内脏功能C. 可以判断情绪状态D. 可以判断病因病机答案:B5. 中医内科诊断学中,以下哪种面色是阳证的表现?A. 苍白B. 红色C. 青紫D. 淡黄答案:B二、填空题1. 主要表现为痰热壅盛的中风病,其舌苔常有_____________。

答案:黄腻2. 中医内科诊断学中,下列哪项是舌诊的主要内容之一?_____________答案:舌体3.中医内科诊断学中,常用的切诊方法有_____________。

答案:三部切、四部切4. 似饮似吐、胃肠促进力减退、纳呆、大便溏泻、舌苔白腻等是_____________证的常见表现。

答案:脾胃湿证5. “脉息代数”是古代医生对脉搏节律和脉性的一种总称,是描述脉搏律动规律的方法之一,它主要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

答案:脉诊三、综合题请根据以下病例,回答问题:患者,男性,42岁,主要症状为乏力、寒感明显,咳嗽、咯痰,气促,胸闷等,舌苔白腻,脉细滑。

1. 根据患者症状,他可能患有中医内科中的哪种证候?请描述其特点。

答案:该患者可能患有肺寒痰湿证。

该证候主要表现为乏力、寒感明显,咳嗽、咯痰,气促,胸闷等症状,舌苔白腻,脉细滑。

2. 根据该证候,中医内科诊断学中,你会采取什么治疗措施?答案:根据肺寒痰湿证的特点,治疗上应以温化寒湿为主。

可选用温燥化湿、祛寒止咳的中药方剂,同时可配合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进行治疗。

四、问答题1. 请简述中医内科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中医内科复习题库及答案

中医内科复习题库及答案

中医内科复习题库及答案1、咳血肝火犯肺证者,若咳血量较多,纯血鲜红,应选用的方剂是A、清脏汤B、泻白散C、玉女煎D、桑菊饮E、犀角地黄汤答案:E2、患者,女,39岁。

便秘20余年。

现症:大便干结,面色无华,皮肤干燥,头晕目眩,眠差,口唇色淡,舌质淡,少苔,脉细。

此证的治法是A、泻热导滞,润肠通便B、温里散寒,通便止痛C、益气润肠D、温阳通便E、养血润燥答案:E3、治疗淋证之劳淋,应首选的方剂是A、左归丸B、右归丸C、八正散D、知柏地黄丸E、无比山药丸答案:E4、陆某,女,14岁。

昨日骤然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著,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

其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白芍汤B、白头翁汤C、驻车丸D、葛根芩连汤E、清中汤答案:B5、治疗上肢部位的痹证,应加用的药物是A、桑寄生、杜仲、巴戟天B、土茯苓、车前子、薏苡仁C、土贝母、猫眼草、蜂房D、独活、川牛膝、木瓜E、片姜黄、羌活、桂枝答案:E6、患者,女,40岁。

全身皮肤黄染2月。

身目俱黄,黄色晦暗,脘腹痞胀,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缓。

其治法A、清热利湿,利胆退黄B、疏肝理气,活血化瘀C、调和肝牌,理气助运D、温中化湿,健脾和胃E、健脾养血,利湿退黄答案:D7、治疗聚证食滞痰阻证,首选的方剂是A、逍遥散B、六磨汤C、枳实导滞丸D、大七气汤E、血府逐瘀汤答案:B8、水肿湿热壅盛证的水肿特点是A、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B、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C、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D、身发疮痍,眼睑浮肿E、初起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答案:A9、治疗噎膈气虚阳微证,首选的方剂是A、启膈散B、通幽汤C、沙参麦冬汤D、补气运脾汤E、玉枢丹答案:D10、治疗泄泻肾阳虚衰证,首选的方剂是A、藿香正气散B、理中丸C、参苓白术散D、四神丸E、痛泻要方答案:D11、悬饮,若出现心下痞硬,口苦,干呕者,应加用的药物是A、麻黄、杏仁、石膏B、桂枝、白术、甘草C、干姜、吴茱萸、川椒目D、黄连、半夏、瓜蒌E、通草、路路通、冬瓜皮答案:D12、粟某,女,62 岁。

中医内科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考试题及答案

中医内科考试题及答案考试题一:1. 什么是中医内科?2. 中医内科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3. 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瘀血和气郁是中医内科的常见证型,请简要介绍每种证型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

4. 请简述中医内科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答案一:1. 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以及其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2. 中医内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及其变化规律、诊断方法、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内科疾病的预防、调摄和康复等。

3.- 阳虚: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劳累过度等,病机主要表现为阳气亏虚、阴寒内生,常见临床表现有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

- 阴虚:病因多为长期情志不遂、过劳过度等,病机主要表现为阴精亏虚、阳热上炎,常见临床表现有潮热、盗汗、口燥咽干等。

- 气虚:病因多为先天体质薄弱、后天失调等,病机主要表现为气血不足,常见临床表现有乏力、气短、易出汗等。

- 痰湿:病因多为饮食不节、脾胃失调等,病机主要表现为湿浊内生,常见临床表现有胸闷、咳嗽、痰多等。

- 湿热:病因多为饮食过热、湿邪侵袭等,病机主要表现为湿热内蕴,常见临床表现有口苦、口渴、尿赤等。

- 血瘀:病因多为创伤、淤血等,病机主要表现为血液循环不畅,常见临床表现有疼痛、紫斑、舌淤暗紫等。

- 瘀血:病因多为气血运行不畅、外伤等,病机主要表现为气血瘀滞,常见临床表现有瘀斑、疼痛、舌质紫暗等。

- 气郁:病因多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等,病机主要表现为气机不畅,常见临床表现有胸闷、烦躁、舌苔厚腻等。

4. 中医内科的治疗原则是“辨证论治”,即根据不同的疾病和证候,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中药汤剂煎服、调养饮食等。

同时,中医内科也注重预防和康复,通过调节饮食、锻炼身体、保持情绪稳定等方法,提高人体自身免疫能力和调节能力,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鉴别诊断重点复习题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01、阳黄与阴黄的鉴别加急黄。

阳黄为湿热蕴蒸所致;急黄为热毒壅盛,内陷心包所致;阴黄为寒湿困脾,阳气不宣所致。

在病性上,阳黄、急黄为实热证,阴黄为虚寒证。

在病势上,急黄病程短,最为凶险;阳黄病情较急,病程较短;阴黄病势较缓,病程较长。

在颜色上,急黄其色如金;阳黄其色鲜明,阴黄色泽晦暗或如烟熏,且三者的伴随症状也有所不同。

02、眩晕与中风的鉴别诊断眩晕仅是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以仆倒。

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者不经昏仆,仅以喎斜不遂为特征。

中风昏仆与眩晕仆倒相似,且眩晕多为中风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及舌强语蹇等表现。

03、眩晕与厥证鉴别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

严重者可一厥不复而死亡。

眩晕发作严重者也有欲仆或眩晕仆倒的表现,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04、眩晕与痫证鉴别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

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鉴别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05、中风与口僻鉴别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

多由正气不足,风邪人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人为多。

06、中风与厥证鉴别神昏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07、中风与痉证鉴别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

病发亦可伴神昏,但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

08、中风与痿证鉴别痿病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萎缩为主症,起病缓慢,起病时无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舌歪斜,言语不利。

以双下肢或四肢为多见,或见有患肢肌肉萎缩,或见筋惕肉悯。

中风病亦有见肢体肌肉萎缩者,多见于后遗症期由半身不遂而废用所致。

09、中风与痫证鉴别中风:昏迷时可见口眼涡斜,半身不遂,清醒后多有后遗症。

痫证:昏迷时四肢抽搐,多吐涎沫,后发出异常叫声,醒后一如常人。

10、水肿阳水和阴水如何鉴别阳水:多因感受风邪、水湿、疮毒、湿热诸邪,导致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而成。

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每成于数日之间。

其肿多先起于头面,由上至下,延及全身,或上半身肿甚,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见烦热口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表、实、热证。

阴水:多因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引起脾肾亏虚、气化不利所致。

起病缓慢,多逐渐发生,或由阳水转化而来,病程较长。

其肿多先起于下肢,由下而上,渐及全身,或腰以下肿甚,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不烦渴,常兼见小便少但不赤涩,大便溏薄,神疲气怯等里、虚、寒证。

辨证虽然以阳水、阴水为纲,阳水和阴水有本质区别,但应注意,阳水和阴水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亦可互相转化,需用动态的观点进行辨识。

如阳水久延不退,正气日虚,水邪日盛,便可转为阴水;反之,若阴水复感外邪,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肿势剧增,又可表现为以实证、热证为主,而先按阳水论治。

11、淋证与癃闭鉴别癃闭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

淋证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

其中小便短涩量少,排尿困难与癃闭相似,但癃闭排尿时不痛,每日小便总量远远低于正常,甚至无尿排出;而淋证排尿时疼痛,每日小便总量基本正常。

淋证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

癃闭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点滴全无为临床特征。

其中小便短涩量少,排尿困难与淋证相似,但淋证排尿时疼痛,每日小便总量基本正常;而癃闭排尿时不痛,每日小便总量远远低于正常,·甚至无尿排出。

12、血淋与尿血鉴别血淋是以小便夹血,淋漓涩痛,其痛难忍为主症;尿血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有血块夹杂而下,多无疼痛,为其特征。

故一般以痛为血淋,不痛为尿血。

13、膏淋与尿浊鉴别淋证的小便浑浊需与尿浊相鉴别。

尿浊虽然小便浑浊,白如泔浆,与膏淋相似,但排尿时尿出自如,无疼痛滞涩感,与淋证不同。

以有无疼痛为鉴别要点。

14、癃闭与水肿鉴别癃闭和水肿临床都表现为小便不利、尿量少,但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浮肿,甚至伴有胸水、腹水,并无水蓄膀胱之症候,而癃闭多不伴有浮肿,部分患者还兼有小腹涨满膨隆,小便欲解不能,或点滴而出的水蓄膀胱之证,可资鉴别。

15、癃闭与关格鉴别关格是小便不通和呕吐并见的一种病证。

癃闭主要是指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二者皆有小便不通,故需鉴别。

关格必有呕吐,而癃闭一般无呕吐症状,只以小便量极少或全无为特征。

二者的关系是癃闭可发展为关格,而关格不一定都是由癃闭发展而来,还可由水肿、淋证发展而成。

16、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鉴别郁病中的梅核气应注意和虚火喉痹相鉴别。

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17、郁证梅核气与噎膈鉴别梅核气应当与噎膈相鉴别。

梅核气的诊断要点如上所述,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18、郁证脏躁与癫证鉴别郁病中的脏躁一证,需与癫病相鉴别。

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发作时症状轻重常受暗示影响,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

而癫病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着差别,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19、消渴与瘿病鉴别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

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生长瘿肿则与消渴病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20、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鉴别内伤发热主要应与外感发热相鉴别。

内伤发热的诊断要点已如上述,而外感发热表现的特点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

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症。

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

21、虚劳与肺痨鉴别肺痨是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病理特点,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22、脑瘤与癫痫鉴别脑瘤患者可以有症状性癫痫,常伴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和其他局灶性症状(精神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持续存在。

原发性癫痫通常缺少局灶性脑症状,发作过后多无明显症状。

CT、MRI有助于鉴别。

23、痹症与痿证的鉴别痹症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经脉关节而致。

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症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症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症是无力运动,痹症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症病初有肌肉萎缩,而痹症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24、痉证与痫证鉴别痫症是一种发作性的神智异常的疾病,其大发作的特点为突然扑到,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者口中如猪羊叫,大多发作片刻即自行苏醒,醒后如常人。

鉴别要点是,痫症多突然发病,其抽搐、痉挛症状发作片刻可自行缓解,既往有类似发病史;痉症的抽搐、痉挛发作多呈持续性、不经过治疗难以自行恢复,痉症多有发热、头痛等伴发症状。

25、痉证与厥证鉴别厥症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以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厥症以四肢逆冷、无项背强硬、无四肢抽搐等表现为其鉴别要点。

26、痉证与颤证鉴别颤症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以头颈、手足不自主颤动振摇为主要症状,手足颤抖动作幅度小,频率较快,多呈持续性,无发热、神昏等症状。

痉症肢体抽搐幅度大,抽搐多呈持续性,有时伴短阵性间歇,手足屈伸牵引,驰纵交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两目上视,神昏等症状,再结合病史分析,不难鉴别。

27、痉证与破伤风鉴别破伤风古称“金疮痉”。

破伤风有内伤史。

因伤口不洁,感受风毒之邪致发痉多始于头面部,肌肉痉挛,口噤,苦笑面容,逐渐延及四肢或全身,病前有金疮破伤,伤口不洁病史,可与痉症鉴别。

28、痿证与偏枯鉴别偏枯也称半身不遂,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蹇涩,口眼涡斜,久病患肢肌肉枯瘦,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二者临床不难鉴别。

29、腰痛与背痛(胸椎疾病)鉴别腰痛是腰背及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是背脊以上部位疼痛。

30、腰痛与尻痛(坐骨神经)鉴别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

31、腰痛与胯痛(股骨头疾病)鉴别胯痛是尻尾一下及两侧的疼痛。

32、腰痛与肾痹鉴别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成。

33、乳癖与乳腺癌鉴别乳癖与乳腺癌鉴别:乳腺癌亦称‘乳岩’,晚期仅为肿块,质地坚固,边缘不整,多不疼痛,活动度不良。

前期可破溃呈菜把戏皮损。

乳癖肿块绝对柔软,活动度好,但疼痛分明,无破溃景象。

34、肠痈与结石鉴别肠痈: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局限性压痛。

35、泻泄与痢疾的鉴别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位在胃肠,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症状都有大便次数增多,然而具体在临床症状和病机方面实有不同之处。

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出赤白脓血便,里急后重感明显,便而不爽,甚则滞涩难下。

而泄泻大便溏薄,或如水样,和完谷不化,泻而不爽,甚则滑脱不禁,而恶赤白脓血便,亦无里急后重感。

痢疾为湿热、痰毒、饮食壅滞于肠中,与气血相搏结,病位在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