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浅谈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

浅谈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

浅谈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浅谈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应用环境意识日益充斥着生活每一个角落的今天,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已成为体现生活质量需求的基本条件之一。

室内设计作为一个与人们生活、个性密不可分的设计领域也获得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店铺就如何运用环境心理学进行室内环境设计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讲解。

引言: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而本文探讨的就是环境心理学与室内环境设计间的关系。

室内设计的本质是为人创造安全、舒适、宜人和富有美感的室内环境。

随着室内设计学科的不断完善,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并且成为现代室内设计的指导理论。

了解人在不同室内环境下的心理和行为,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室内环境设计中各要素关系,创造符合需要的室内环境对于每个设计师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1.我国室内环境设计的现状纵观我国目前的室内环境设计, 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再加上“堆金砌银” 的室内装璜,确实能给人一种豪华的感受,但绝非是豪华的享受,总能给人以“拒人千里”的感觉。

实际上,设计师们在极认真地装饰人的安身之所时,却又把人的需要抛于脑后,在无意中制造着要人适应的行为“规范”,最终使人无所适从。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虽然在我国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环境心理学对室内整体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为了满足自身对自然的渴望,不少人把自然界的景物复制到室内生活中,由此可见,将环境心理学运用到室内设计中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2.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环境心理学原理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极其广泛,我将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和阐述:2.1 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2.1.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领域性原是指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摘要: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通过对环境和人的心理及行为展开研究来为环境的改善提供依据,在室内设计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展开了详细的介绍,以期能为相关室内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室内设计;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设计越来越受重视。

而环境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通过研究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从而为室内环境设计提供依据,设计出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室内环境,改善居住质量。

基于此,笔者进行了相关介绍。

1.室内设计中环境心理的共性表现室内设计中的空间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之间关系紧密。

尽管不同个体的环境心理有差异,但总体上呈现一些共性。

1.1安全性安全是居住的基本要求,也是室内设计中最基础的环境条件。

由于室内空间本身具有围合性,而空间的长度、宽度、高度的变化,会直接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如屋顶过低,会使人产生心理压抑感;矩形空间易传递稳固、规整的秩序感;圆形空间突显心理上的和谐、完整感;波浪形空间传达出自由、活泼的氛围感。

当然,对于室内空间的心理反映,并非是越开阔越好。

如果空间过于宽广,易让人产生不安全感。

安全感是寻求心理上被保护的空间氛围。

比如在火车站、地铁站候车厅,人多散布于厅内,且依托附近的柱子来寻找安全感。

在一些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往往融入穿插空间、字母空间等形式,来突出安全的心理空间。

1.2私密性私密性是人或群体对自身在合适时间、合适程度上,以合适方式与他人交换信息的心理需要。

同样,追求私密性也是人的本能之一,体现在个人对室内空间环境的支配。

心理学家萨姆在研究陌生环境下人与人的空间模式中发现,相隔一定距离的单独座椅利用率最高,而三座连排座椅的利用率仅有2/3,两座连排的座椅利用率不足1/2。

可见,对于个体而言,对私密心理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而保持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空间距离,也是室内设计中环境心理空间的重要因素。

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作用

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作用

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作用室内设计是一门新兴前卫的艺术设计学科。

它是通过设计师的主观创造与适当的材料与空间的和谐搭配权衡出更适宜的新环境。

从艺术设计者的角度来看,室内设计与环境心理学相互影响,互为指导,彼此为目的。

确切地说,“室内设计”从人类文明的早期就已经存在。

早在170 万年前的打制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到如何通过改变和利用自然条件对居住环境进行改善,比如:为了躲避严寒而进住到山洞,为了消暑而退居山林??总之,各种选择与改变都是基于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更利于生存。

在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已不再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由普遍论调中“巫术论”中的对神灵的渴求带来了“室内设计”的新发展——岩画由此逐步发展开来。

不管当初的人们是出于何种目的,单就“室内环境”的改善来说,已然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人们不仅知道如何对环境进行适当的选择,也开始将自身的期许在岩壁上进行”心灵的涂画”,从此“居住环境”不仅是人们的休憩之地,也成了让人们释放自我的一种方式。

这样点滴的进步不断地发生在生活当中。

一、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现状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虽然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 但在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环境心理学对室内整体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也正有人不遗余力地把自然界中的植物、水体、山石等复制到现实生活中来满足自己对自然的渴望。

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 将环境心理学运用到室内设计中的趋势也愈加明显。

而事实上很多时候, 我们的生产生活却在不断制造着与心仪的生活格格不入的建筑与室内环境。

完全违背了我们对现实环境的期望, 更是与环境心理学的精神理念背道而驰。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与环境的关系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

然而人为什么会在不同的环境,表现出不同的表情、不同的情绪?因为环境在悄悄地影响人的情绪。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家居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环境之一,环境心理学的应用在家居空间设计中至关重要。

环境心理学研究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

在家居空间的设计和布置中,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探讨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研究了人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

在家居空间中,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会直接影响他们对这个空间的喜好和舒适感。

设计师可以考虑提供多样化的感知和体验,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和喜好。

使用不同的色彩和光线可以创造不同的氛围和情绪,让人们感觉更加舒适和放松。

设计师还可以设置一些特殊的元素,如音乐、香气等,来提升人们对家居空间的感官体验。

环境心理学还研究了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动机的影响。

在家居空间中,环境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和活动选择。

将不同功能的区域划分清楚,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活动。

将一些健康和积极的元素融入家居空间,如绿植、健身器材等,可以鼓励人们更多地参与运动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环境心理学还研究了环境对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家居空间中,人们会倾向于寻求舒适和安全感,设计师可以通过创造一个温暖、亲切的环境来提高人们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使用柔和的色彩、舒适的家具和布置细节,可以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让人们感到安心和放松。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设计师可以通过考虑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体验、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动机的影响、环境对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的认知和思维的影响等因素,来创造一个舒适、安全、温馨、启发和有利于人们健康发展的家居空间。

这将有助于人们在家居空间中更好地生活、工作和休闲。

室内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影响及应用

室内设计中环境心理学的影响及应用

室内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和经济能力,根据特定环境,对内部空间进行组织与创造,以满足人们的功能需要与精神需要。

其本质是为人们创造出更加舒适、安全、优美的内部空间环境。

随着室内设计学科的不断完善,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并且成为现代室内设计的指导理论。

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对室内空间设计的影响,科学与艺术地把握室内设计中各要素的关系,可以创造出符合需要的室内环境,使物质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达到最佳平衡,最终使我们的生活品质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一、环境心理学概述环境心理学是涉及多学科知识、研究物质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了解个体是如何和环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

它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目的在于为人们创造出更加适宜及符合要求的居住空间并使人愉快地处于其中。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其主要是用于研究人的情感、意志、认识、思维、性格。

通过对人的内心情感充分地了解及认知,创造出满足人们心理需要的室内环境。

从环境学角度来看,首先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我们周围的“情况”,它围绕着我们并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作用和影响。

室内环境可以看成是一系列相关元素与人关系的综合。

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同时环境又反作用于人,对人产生影响。

二、人的心理与行为对室内环境的影响2.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领域性原指动物为了生存在自然环境中获取食物、繁衍等为适应自然形成的行为方式。

人与动物在某些领域有着本质的区别,如:语言、逻辑思维、社会性等,不能以动物的方法去说明人的领域性。

但人在室内环境中也有自己的生活生产等活动不被妨碍或打扰的要求。

当人们进行不同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同时,也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的要求,总是不希望被外界的人与物所打破。

人们在室内环境中所需要的领域空间是根据对象和场合的不同而有区别的。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居空间的环境设计越来越重视。

而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我们在家居空间中的设计和装饰。

本文将以环境心理学为基础,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正确应用环境心理学在家居空间中。

一、空间布局设计空间布局是家居设计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家居空间的整体美观度和实用性。

利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空间布局设计:1、规划室内空间的大小和比例。

人类视觉习惯于整齐的布局和比例的搭配。

一个小房间布置过多的家具,将给人一种紧张、局促感,而过于简单单调的空间则会让人感觉无趣、枯燥。

要想营造出温馨、自然的家居氛围,室内空间的大小与比例需要合理设计,使得整个空间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执行家居功能。

2、更好地利用光线。

空间的光线会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正确的使用光线可以使空间显得更加明亮、宽敞,从而增加人的舒适感。

在家居中,我们可以通过合理选用窗帘、放置人工照明来引导或控制光线,这样可以让人们在居住期间更为自在和愉悦。

3、规划室内通用区域和专用区域。

一个好的家居空间设计,应该在面积规划上进行悬崖式分布,包含了一个共用的、通用性强的区域和各个专业区域。

通用的区域可以用来接待客人、洽谈业务,而专用的区域可以满足每个家庭成员的个性化的需求。

二、色彩搭配色彩是家居空间中的重要元素,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环境心理学认为,颜色对人的情绪产生重要影响,家居空间的设计应该尽量从人的情绪出发,从而避免过于单一或过于繁忙的氛围。

1、对于小空间,应使用亮色。

亮色会使空间更加开阔、明亮,更加自由,有利于增强人的活力。

如果使用的是深色,会对空间产生压迫感。

2、在动静结合的空间中,颜色搭配应该求同存异。

动静结合的空间是容易发生错乱感的,如果搭配上一致的色彩,会给人带来厌倦的感觉。

因此,在这个空间里,颜色的搭配应该求同存异。

颜色差异化会使动静区域之间有更加明显的界限,对于区域的分割和使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1、色彩的心理环境效应: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产生的直接影响。

在红色的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

而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

如波长长的红光和橙光、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

冷色与暖色除给我们以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来其他一些感受。

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冷色有退却的感觉,暖色有逼近感。

这些感觉都是偏向于对物理方面的印象,而不是物理的真实,它属于一种心理错觉。

在室内设计方面,色彩的把握同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般我们要根据家居空间环境来确定。

例如:室内空间在一年之中太阳照射深度比较浅的情况下,墙面可以采用暖色调,以增加室内的温馨感,反之,则可以用冷色调来增加明快和凉爽感。

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的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色调。

由于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细长空间中远处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上感到更接近方形。

2、材料的心理环境效应:在装饰设计中,材料主要分为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其纹理、质地都可以渲染及强化室内的环境气氛,影响人的心理。

在进行空间创作时要注重表层选材和处理,表现材料的肌理所带来的美感。

例如:柚木材料给人温馨感,纹理效果产生一种柔美感。

大花白石材料给人凉爽感,纹理效果产生一种梦幻感。

文化石材料给人高雅感,纹理效果产生一种古朴感。

3、光影的心理环境效应:光和影能给静止的空间增加动感,给无机的墙面以色彩,能赋予材料质感更动人的表情。

室内设计中的光影效果可以通过对灯光的布置、色彩的选择,以在心理上产生空间感、明暗关系、动静形态和方向性等,形成视觉上的满意、舒适和愉悦。

浅谈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我们使用空间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与之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不同的空间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感。

能产生这样的交流,是因为空间是有情的。

令人产生不愉快感受的空间是失落的空间,对于一名设计师来说也是一件失败的作品。

所以在室内设计中要想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应该从人对空间的真实感受出发。

一、环境、室内空间与环境心理的研究概论环境在哲学领域内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人之间及人与人之间的一系列联系。

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必然对自然环境进行着选择、适应、调节和改造。

人是环境的创造物,同时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和使用者。

环境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环境问题虽然具有多元性特征,但环境研究问题也是世界性问题,没有哪一种文化及其环境形态与结构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相反只有通过研究世界各地不同文化所产生的环境,才能理解、认识和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根本关系问题。

当人们处于室内环境的包围之中时,人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等心理要素也同时处在室内环境的影响中。

室内环境指包围在我们周围的所有环境元素,其构成有:空间的大小;空间的围合元素,比如天花、地板、墙壁等;设备家居元素,比如家具、灯具、五金、装饰物等;空间气氛元素,比如灯光、色彩、温度等。

这些给人以各种综合形象和生理刺激,同时这些刺激又在大脑中由感觉转化为感情,从而产生心理和精神上的作用。

《室内设计原理》一书中这样定义室内设计的含义: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的环境(地域)和相应的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美学法则,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这说明室内设计不仅仅是要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室内的环境,一个人们喜欢的、愿意停留和驻足的生活环境;一个能给予人视觉上和心理上,乃至行为上更具享受性的空间环境。

所以室内设计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环境对使用者的心理影响”就显得愈发的重要。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环境和行为的关系;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环境和空间的利用;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7-10-16T09:39:36.2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贺鑫[导读] 及其给我们带来的或亲切或温馨或有趣的情感体验,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美满,可以达到满足人们精神与心理需要的目标。

这时环境心理学对空间设计的影响就显的尤为重要。

本文把握以人为本为出发点,浅要的分析了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518029摘要: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对于住宅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居住的基本功能上,而从精神层面上的审美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

室内空间环境布局、色彩、光线运用的合理性所产生的安全感、归宿感和陶冶感,及其给我们带来的或亲切或温馨或有趣的情感体验,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美满,可以达到满足人们精神与心理需要的目标。

这时环境心理学对空间设计的影响就显的尤为重要。

本文把握以人为本为出发点,浅要的分析了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之间的关系与应用。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室内设计;人本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加重,环境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日深。

这已是目前心理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环境心理学强调把环境――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

在环境中,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而室内环境又是存在于这个大环境中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不仅要考虑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更要考虑在它的环境内部,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在设计之初,对不同室内环境和不同人群的观察和研究都是必要的,根据环境知觉的研究方法来进行室内设计视觉审美上的调整,根据个人空间及领地的特征要素对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协调各种元素在空间中的使用,都要结合使用者与室内环境的的特点,才能使室内设计更能满足视觉审美的需求,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最终打造出人们所愿意居住的、舒适的、和谐的室内环境。

1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概述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

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

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

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

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

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1.1环境心理学的含义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

它着重从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什么样的环境最符合人们的心愿。

环境心理学之所以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研究领域,是因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首要问题是解决人和环境关系的问题,是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需要来创造安全、舒适、宜人和富有美感的环境;反之,也就无法创造出符合人们需要的空间环境。

1.2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

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1.3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发展环境心理学这一门学科在中国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大概是从80年代初,才慢慢被人们认识的。

在那个年代,中央让一些国内的专家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学习、访问,是哲学科学研究人员从国外带来了环境心理学这个新的知识探索领域。

而且,高校的建筑学界的专家学者秉着好学的精神也作了不同途径的学习。

翻译出版了不同国家版本的专门著作,在推动学科发展工作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近年来也有一批中青年学者从国外高等院校学习归来,也开始了国内环境心理学研究,获得了很好的成果。

但是,在环境心理学这个学科领域,美国、英国、日本起步较早,不论在研究的深度、广度,发表的专门论著,或培养教育计划和举措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的经济在飞速的发展着,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成为了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装饰设计成长的良好客观环境,在学习发达国家的学科研究经验之后。

在21世纪,我国的环境心理学术研究还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人的心理、行为与室内设计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

这也正是我们进行研究和设计的基础。

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2.1色彩的变化与心理色彩对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往往是通过心理来判断的,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左右我们的情绪,影响我们的行为。

例如,红色穿透力强,使人兴奋;高明度黄色刺眼,使人心慌。

色彩的这种调节功能经常被商家利用以促销。

很多快餐店的室内设计中大量使用橘色,因为橘色能刺激人的脾胃,从而增进食欲。

同时,色彩也能使人产生温度感、距离感、重量感等。

在一些高温车间的生产环境中往往采用冷色调,而制冷或低温生产场所常采用暖色调。

色彩用于交通也由来已久。

国外出现了彩色公路,在事故多发地段铺设红色路面进行警示。

2.2私密性、“尽端趋向”与心理许多人将居住空间,看作其隐私的一部分,只是其私密性涉及更为广泛。

比如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他们或许希望能看到的更多,但对于室外之人,往往希望隐藏的更多。

和私密性同时存在的还有人的“尽端趋向性”。

在日常生活中,集体宿舍中先进入住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

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说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座位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所以这也成为人们经常选择的位置。

2.3几何变化营造安全感不同长度、宽度、高度的室内空间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

当空间顶部过低时会产生压抑感;在矩形的空间中会感觉稳固、规整,在圆形空间中会感觉和谐、完整;波浪形的空间会给人活泼、自由的感觉。

人需要有安全感,需要一种被保护的空间氛围,因此,人们更愿意寻找有所“依托”的物体。

例如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更愿意停留在相对散落在厅内、站台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因为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有安全感。

所以,现在的室内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穿插空间和子母空间的设计,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心理空间。

2.4趋光性与避光性光线对心理的影响已经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它的合理运用,能让人身心愉悦,反之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在设计中,我们除了考虑自然采光的合理性这一第一要素之外,对室内外的光线“构建”,对居住和使用者的影响,我们同样应该充分的考虑。

但人们往往是对光线强度的适宜和光线的色彩要求更高一些。

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人们在室内空间中移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趋光性引导会优于语言和文字的引导。

但同时由于私密性心理等等复杂原因的存在,人们往往又有避光的心理。

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室内环境的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我们的设计师更应该优先考虑空间与照明的导向性。

3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以人为本是室内设计的基本出发点,除了人的最基本生存要求、生活要求、安全要求、工作和娱乐要求以外,精神方面的要求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一个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不仅要有视觉上的美感,还要达到精神层面的意境。

3.1 关注入对舒适性、私密性的需求厨房家具的摆放对家事活动的影响也很大,首先要考虑家庭主妇在洗涤、存取食物、配餐、烹调时合理的流线、最便捷的空间距离、最舒适的人体尺寸。

沙发、座椅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实木和软质坐靠垫结合的。

家具除了其所具备的功能外,还要起到组织和分隔空间的作用,这一点在沙发、茶几、餐桌、餐椅等活动式的家具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家具的摆放角度、朝向、左右关系应符合“心理空间”的需求,位置的确定影响整个空间的人行流线,如沙发围合中心区域应该与电视相对应,且电视和沙发之间最好不要成为人的通道,否则会给观看电视的人带来干扰。

壁柜、衣柜的设置要避开主要的人行流线以方便存取物品。

3.2 关注人对接近自然的需求在室内设计中色调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清新淡雅的接近自然、充满生活情趣的色调,忌沉闷、压抑;在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实木、竹子等自然材料的家具、地板等;在室内种植些小的盆景或养几条鱼都可以起到修身养性、为生活增添乐趣的目的。

在地毯、靠垫等织物的选择上也可以选择带有自然元素符号的物品以配合整个空间效果。

家具是室内设计的重中之重,室内的座椅及家具造型应尽量自由轻盈、符合自然形态,忌选择造型太古板、沉重的家具。

室内的挂衣架可以选择原木造型的,原木造型的装饰品可以为室内带来自然清新的气息,给居住的人带来好的心情。

3.3 选择合适的空间视觉尺度和室内色彩根据研究所知:人的水平视觉区域是60°,垂直方向的视角小于等于45°,这说明在居住空间室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的视线和视野,即在悬挂字画、装饰画等装饰品时要考虑人的观赏角度,不能盲目进行。

此外还要注意整体空间高度的设置,避免空间过高或过低给人带来的空荡或压迫感。

室内色彩搭配时要注意明度、纯度、冷暖的变化,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如儿童和老人的房间色调的选择肯定不同,这和他们的年龄、审美层次、艺术修养等密切相关,这就要求设计师与客户进行细致有效的沟通。

3.4 注重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人都是对本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东西有一定情感的,这种情感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潜在凝聚力。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统建筑和造园手法值得我们现代人去传承再配以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创新性的应用和表达。

良好的室内设计应该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追求传统文化意境的表达,而不是抄袭一些形式上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