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岚皋县县情概况
岚皋县历史沿革

岚皋县历史沿革岚,林边之雾气。
皋,水边之高地。
汉江擦边而过,澎湃于西北,令人英姿勃发,荡气回肠;巴山逶迤而来,横亘于东南,令人气度巍巍,挺拔向上;岚河潺湲于东北,波光潋滟,碧流如镜,令人清新愉悦,惬意豪爽。
岚皋位于陕西南沿,大巴山北坡,系北方地域,南方水系。
县城东35公里与利平县迎太像毗邻,南42公里与重庆城口县交界,西63公里与紫阳县小河乡接壤,北45公里与安康市杜坝乡相连。
东西长51公里,南北宽65公里,总面积1851平方公里。
全县辖17个乡镇,人口17万。
岚皋地方开发较早,远在原始社会母系公社时期,这儿就有我们的的先民。
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极其荒野,官方心迟迟没有在主里建立任何机构,后人连原始地名都知道。
直到清清朝初年,清军才到这里设置汛地,“汛”同“讯”,即盘问之意,“汛地”类似现在的关卡。
因为在高立汛地建房时,于土坪内挖出了许多汉砖,便取名为“砖坪”。
当时砖坪汛属兴安州管辖。
乾隆四十七年(1782)将兴安州升为兴安府,在府城设安康县,砖坪汛归安康县管辖。
嘉庆初年(1796)升为砖坪营,道光二年(1822)年升为砖坪厅。
厅是清朝在新开辟的地方建立的行政机构,比府小而比县大。
因此,那时的砖坪厅居兴安府所属的八个县之首,连安康那样的大县的县太爷见了砖坪厅的通判也要敬畏三分。
民国二年(1913)年撤销府、州、厅制,省以下改设道、县两级,于是砖坪厅遂改为砖坪县。
民国六年(1917)公民王樾等人联名向上呈报请求更改县名,并陈述他们的理由:本县地处巴山老林,而山林中的雾气是“岚”,境内有一条长达八百里的河流,已定名为“岚河”;水边的高地是“皋”,二字合起来便是“岚皋”。
国民政府赞赏这种见解,并由国务院总理伍廷芳发布命令:砖坪县更名为岚皋县。
1949年11月28日岚皋县解放,沿用岚皋县名,隶属安康行政公署。
1958年为适应“大跃进”的需要,撤销岚皋县建制,将长春、堰门、七步、泰山、大河、官元、大北河并入紫阳县,其余地方并入安康县,俗称“安岚合县”。
岚皋(张月)

高山飘雪花,低山开桃花,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溪流飞瀑,云岚蔚蒸, 空山灵雨,气象万千。
篇章一:物华天宝 资源丰饶
(1)岚河、大道河、洞河三大流域的水力资源。 (2)金、铜、原煤、碳、钛铁矿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3)魔芋、茶叶、生漆以及中药材等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魔 芋
蒟蒻(jǔ ruò),俗称魔芋或鬼脑壳,中国古代又称
• 领头的见前面荆棘丛 • 捌弯就报 生、枝柯倒悬时 • 前:“连环之字捌” • 后:“你去我不来!” • 前:“青蓬挂顶”, • 后:“扯烂了不赔!” • 过沟或路上有水坑时 • 前:“一路花滩” • 后:“两脚叉开!” • 若路上有一堆粪便 • 前:“路上一朵花” • 后:“我们不踩它!”
• 过桥时前报 • 若遇上蛇时 • 前:“两边虚空” • 后:“端走当中!”。 • 前:“路边有根绳!” • 后:“绕个弯弯行!”
还要请把式(杀猪匠)
和二把手,准备“卯子” (用棕叶扭成,以备缚 肉块之用)。杀猪时要 一刀毙命,称之为“过
山快”,预兆来年槽头
顺。
•
泡汤肉一般用的是“槽头”,因为这儿的 肉块头大,一块就是十几斤,而且有肥有瘦, 便于厨房调理。待头蹄下水收拾停当,刚把烟 吸过,茶喝罢,鲜美可口的泡汤肉就端上了桌。
每至清明时节,大大小小的茶山之上,
吞云吐绿,滴翠翻波,景致怡人,采茶女们 素手纤纤,款款移步,于轻歌曼语中,绘就 一幅幅采茶春色图。
生漆 香菇 杜仲 黑木耳
篇章二:风光旖旎 美景荟萃
(1)南宫山。 (4)蜡烛山。
(2)神河源。
(3)千层。
(5)岚河漂流。
一绝五奇: 1.四亿年前古火山遗址 2.百年不腐高僧真身 3.千年古栎佯死复活 4.万年海螺呼风唤雨 5.亿年佛掌预兆丰庆 6.无源神泉祛病强身
岚皋的风俗作文

岚皋的风俗作文岚皋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汉族、回族、苗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和谐相处。
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融,使岚皋的风俗更具多样性和丰富性。
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汉族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也可以体验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
岚皋的风俗在各民族之间传承着,代代相传,成为了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岚皋的风俗以喜庆、热情、敬仰为主要特征。
当地人热爱节日庆祝活动,喜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共同庆祝节日。
每逢节庆,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挂起红灯笼,热闹非凡。
最有趣的是元宵节,这一天,岚皋人会自制大红灯笼,写上吉祥的寓意,挂在家门口,庆祝迎接一个新的一年。
除了节庆活动外,岚皋的人们还非常尊敬长辈,重视家庭和家族的传承。
在岚皋,长辈的话语具有权威性,孝顺是当地人的传统美德。
每逢春节,人们会回家团聚,尊敬长辈,接受长辈的指导和教诲,传承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这种尊重长辈、传承家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使岚皋人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了踏实和归属感。
岚皋的风俗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之中。
比如,岚皋人有着独特的饮食习惯,讲究用心烹饪,尊重食材的原味。
当地人喜欢用当地产的农作物,制成各种美食,口味独特。
人们还注重节约,不浪费食物,崇尚简朴的生活方式。
岚皋的风俗还表现在服饰和住房方面,当地人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住在木结构的传统房屋里,保留着乡土风情,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温暖和安逸。
岚皋的风俗还体现在宗教信仰方面。
当地人崇拜自然、崇尚信仰,尊重宗教传统。
在岚皋,人们会在每一个季节都会举行祭祀活动,向神灵祈求丰收和平安。
无论什么时候,岚皋的人们都会虔诚祈祷,尊重神灵,保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
这种宗教信仰的风俗习惯,使当地人保持着信心和勇气,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
总的来说,岚皋的风俗是一个多元丰富、热情喜庆、传统尊重的文化体系。
这里的人们喜爱节庆庆祝活动,尊重长辈,传承家族传统,注重节俭、宗教信仰。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也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和体验。
岚皋县怎么读

岚皋县怎么读
岚皋县应该读作【lán gāo xiàn】
隶属于陕西省安康市,位于陕西南部,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北与安康市汉滨区、西与紫阳县、东与平利县相邻,最低海拔331米,全县辖15个镇198个行政村,岚皋南宫稻田获选“中国美丽田园[1]、2012中国最佳休闲小城。
在地理位置上,岚皋县介于北纬32.05°~32.50°,东经108.72°~108.88°之间,位于陕西南部的鄂、渝、陕三省交界处,北距安康市区71公里,西邻紫阳,东毗平利,南接重庆城口。
公元前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在今肖家坝、西窑一带,就有先民繁衍生息。
商、周时期,为庸国的封地,称为“上庸”;春秋战国时期为秦、楚、巴反复争夺之地。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该地区在历史上长期没有确定的建制。
直到清朝初年,才在今陕西省岚皋县一带设立汛地,“汛”同“讯”,即盘问之意,“汛地”类似现在的关卡。
因为在高立汛地建房时,于土坪内挖出了许多汉砖,便取名为“砖坪”。
岚皋县旅游景点

岚皋县旅游景点
岚皋县是位于河南省、陕西省之间的美丽的境况,著名的“宁夏三峡”之一,也是宁夏旅游聚集地。
岚皋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有历史悠久的文物遗址和自然风景,还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岚皋县有多种文物遗迹,其中主要有三坝站、宁夏清真寺、奠定园、山谷庄园等。
三坝站位于岚皋县西北,是宁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要地,也是宁夏古代六大绝活传说之一,被称为“铁路起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宁夏清真寺建于清雍正二年(1725年),是宁夏朝圣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很多信徒朝圣此处。
奠定园则位于岚皋县城南,是宁夏古代武打比武的地方,也是古代牧民宗教信仰的象征。
山谷庄园位于岚皋县城西,以庭院式建筑为主,是宁夏独特的农业文化之一。
此外,岚皋县还有著名的自然风景,如铁山景区、三峡风景区、陡湾风景区、长河风景区、黑山风景区等。
铁山景区位于岚皋县西南,拥有“河南小三峡”之称,具有独特的景观,游人可在景区内游览、垂钓、攀岩等活动。
三峡风景区位于岚皋县的西北角,占地219平方公里,拥有壮观的自然景观,被誉为“神奇的世外桃源”。
陡湾风景区位于岚皋县中部,湾上景色优美,河谷秀美,这里有许多游客可以游览和观赏,陡湾一带同样是一个很好的旅游胜地。
此外,岚皋县还有独特的文化和风俗,如“岚皋争锋”、“火把节”、“赛竹”等。
- 1 -。
岚皋县旅游景点

岚皋县旅游景点岚皋县位于陕西省东南端,是历史文化名县,也是一座龙头老少莫不佩服的美丽之城。
岚皋县虽小,景色却千奇百变,四季宜人,拥有典雅的茶园,景色优美的瀑布峡谷,迷人的红楼景色,秀丽的山谷林海,著名的博物馆,是度假观光的好去处。
一、茶园景观岚皋县以茶叶而闻名,以其独特的茶文化而独树一帜。
县城茶园错落有致,景色宜人。
清晨时分,潺潺细雨,湿润着大地,掀开了林间青草的湿呼呼的帷幕,县城茶园一片青绿,芳草被伴随着芬芳的茶香,将县城茶园包裹在清新的空气中。
站在高处,可看到茶园中铺满的茶叶,仿佛是一座仙境。
二、瀑布峡谷风光瀑布峡谷是岚皋县的精华所在,有“江南小筑”之称,是游览岚皋县必不可少的景点。
在岚皋县西南边缘,有一片奇特的天然风景区,被称为瀑布峡谷。
这片奇特的天然风景区,峡谷深邃,瀑布奇特,云雾缭绕,壮观绝伦。
峡谷峭壁上种植着彩云绿岩、黄石等珍稀植物,瀑布则是白色的,像一条活的,活的金龙,奔腾而出,时而灿烂,时而翻滚,令人叹为观止。
三、红楼景色岚皋县的红楼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古建筑,古朴典雅的建筑外观极具特色,犹如一座精致的“小红楼”,而里面的内景让人绝想不到,每一间飘扬着棉布的大厅,洋溢着西方文化浓郁的气息,宽敞明亮,精心装饰,象征着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
古色古香的文物,令人叹为观止:珍贵的茶叶木雕,精美的石碑木版,古老的玉玺玉器,以及各种古典文物,都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四、山谷林海岚皋县东部有一条林海群峰,景色壮观秀丽,绵延千里,层峦叠嶂,由多座山峰组成,根根密密,林海挟着明媚的阳光,夹杂着纷纷扬扬的芳草香气,穹苍欲择,灿烂夺目,游客可以在这里俯瞰群峰,赏风景。
五、岚皋博物馆岚皋博物馆是研究和传播岚皋文化的重要研究机构,它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介绍岚皋历史文化的拓片,以及岚皋县茶叶树品种、茶文化、祭宗文化、传统民居文化等,是解析岚皋历史文化的宝库。
总的来说,岚皋县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的美丽之城。
岚皋县以其独特的茶文化而独树一帜,奇特的瀑布峡谷、古色古香的红楼景色,秀丽的山谷林海,著名的博物馆,是度假观光的好去处。
岚皋县

陕西秦巴地区,经扬子旋回,曾一度形成面积广阔的“古中国地台”。随着区域地质不断演化,加里东运动 又使“古中国地台”解体,华北与扬子仍沿袭原地台性质,而秦岭却经裂隙再生为地漕,开始华北地台,扬子地 台与秦岭地槽相互有别的地质演化,奠定秦巴山地区构造格局。
安康大地构造,处于秦岭纬向构造东部南秦岭亚带与四川新华夏沉降盆地接壤,是个地质结构非常复杂的构 造单位。而岚皋大地,正好地处秦岭纬向构造带,南加里东北西向构造带与四川新华夏沉降带相邻接部位的一个 突出构造带——巴山弧形构造带。它的形成对前两个构造带起到控制和改造作用。大巴山弧形构造在晚震旦世时 有其雏形,直到燕山期才形成其主导构造。
岚皋县地貌被山、河、沟支解破碎,除少数河、沟、淌、槽、坝地外,几乎全是山地。
南宫山(9张)海拔1500米以上为高山区,主要分布于大巴山主脊摩天岭北侧官元、滔河区同花里区支河、跃 进、朱溪河乡以及中低山区庙坝、新华等乡,约占全县面积30%。其特点:山坡陡峻,山顶突兀尖削,多齿状和 刃状山脊,河流深达500—1000米以上,河谷狭窄深邃,多V型峡谷和嶂谷。大巴山主脊海拔2300米左右,东坪乡 大梁最高海拔2641米。沿巴山主脊,有中梁子、万人寨、蟒蛇吐箭、穆王寨、南宫观山脉,大道河、洞河均发源 于此。山大沟深,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植被一般保存较好,是森林区。官元是大巴山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地之一, 溶洞、岩溶泉和溶沟分布范围较广,溶洞多高悬绝壁、陡坡之上。岩溶洼地、岩溶丘陵、干谷、漏斗、溶水洞, 往往集中连片分布于海拔2200—2500米,神田梁、光头山等地,岩溶洼地与丘陵成群分布,形态各异,身临其境, 常不易识彼此,故有浑人坪、迷魂阵之称。
海拔900—1500米为中山区,主要分布于穆王寨等5大山脉山腰的砖坪、石门区以及高山区部分乡,约占全县 面积45%,切割一般300—1000米,物理风化和流水切割作用较高山区陡坡地形为弱。水系较发育,流水侵蚀仍以 下切作用占优势。与低山交错分布地带,被海拔800米以下谷地和低山分割,支离破碎,河谷多为V形态,峡谷也 常见到,而箱形谷及U形谷较少,较大河谷河湾凸岸有不大的河漫滩。山坡主要为直形坡和凹形坡,坡度多在 30—50°以上。平缓山脊和凹形坡段是耕地区。
从岚皋县地区的现状看西部大开发

从岚皋县地区的现状看西部大开发一、实践调查意义1、通过此次调查感受我的家乡——岚皋县最近几年的发展状况;2、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岚皋县在促进县经济发展的强县经济道路;3、从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了解岚皋县在这期间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4、通过此次实践,可以有效的结合理论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实践能力;5、在实践中了解马列主义思想在对西部大开发中的所起到的指导性作用;6、深入了解国家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所制定的先富带后富、最后把共同富裕的方针。
二、实践方式通过实际走访、亲身经历、网上报刊中查阅等方式,对家乡岚皋县的发展做整体调查,并对其总结,再上升到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来,从而感受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一些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到得重大作用,最后联系到《毛概》中的相关理论,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所运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三、实践内容总结(一)岚皋县简介岚皋县位于陕西南部,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北与安康市汉滨区、西与紫阳县、东与平利县相邻,最高海拔2641米,最低海拔331米,全县辖17个乡镇198个行政村,4.4万户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15.2万人,境内以山地为主,属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由于地处山地,交通闭塞,因此在西部地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县。
然而,最近几年,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全县以旅游为支柱,迅速带动本县经济向前发展,从而让全县的生活条件,交通设施,教育发展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二)岚皋经济发展1、生活环境在2000年初,全县人民生活水平及其低下,全县百分之八十的乡镇都处在温饱水平,而人均收于不足两千元;而今,据县统计局显示群众生活显著改善。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分别从3000元、1810元,增长到4430元、3820元,分别增长了1.3倍和1.1倍,并且有2.3万人实现脱贫致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岚皋,位于陕西南部的鄂、渝、陕三省交界处,北距安康市区71公里,西邻紫阳,东毗平利,南接重庆城口,全县总面积1956平方公里。
2、地质地貌
岚皋县位于陕西南沿,是大巴山北坡腹地中的山区县。
巴山三大主脉之一的摩天岭,横亘县南,为山脉水系发源之巅。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悬殊,“高山飘雪花,低山开桃花”。
南宫观山等五大山系如孔雀开屏,羽盖全境。
岚河等三条河流似玉龙奔腾汇集众溪。
全县被山、河、沟支解破碎,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呈现出山地、古冰川地貌特征。
二、区位交通
境内交通便捷,资源丰富。
全县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268.8公里,其中207省道贯穿6个乡镇,98%的村修通了村级公路,岚城、大洞等公路的贯通,形成了东通平利、西到紫阳、北连安康、南接重庆的公路交通网络。
航运蓬勃发展,建永久性码头2个,营运航运里程114公里。
三、资源概况
1、水资源
岚皋物华天宝,资源丰饶。
境内岚河、大道河、洞河三大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54.8万千瓦,可开发量达24万千瓦,建成和在建
各型电站32座,总装机17.2万千瓦,年发电量4.5亿千瓦时,成为发展载能工业的强大能源支撑。
2、矿产资源
矿产主要有金、铜、铁、石英石、重晶石、瓦板岩等,其中钛铁矿总储量22亿吨。
3、生物资源
魔芋、茶叶、生漆以及山野菜、中药材等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魔芋种植历史悠久,是全国魔芋标准化示范区,魔芋种植示范标准通过陕西省质量技术首家颁布,近年来产业化步伐加快,先后被列为“全国魔芋种植基地重点县”和“全国魔芋加工重点县”。
茶叶生产久盛不衰,清代乾隆年间就已作为贡品,现今打造的“南宫山富锌富硒茶”更是位居全省名优茶之列。
生漆早在明代就被称为“金漆”,属国际市场三大名漆之一。
岚皋是陕西重点林业县之一,丰富的林业资源,孕育了大量的山货特产,共400多个品种,主要有生漆、茶叶、杜仲、黑木耳、香菇、果类及各种山野菜等。
岚皋生漆在明代被称为“金漆”,属国际市场三大名漆之一。
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水电理论蕴藏量54.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21万千瓦。
4、生态资源
生态旅游资源享誉省内外,境内的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距县城22公里,园内有百年不腐的高僧真身、佯死复活的千年古栎、4亿年前的古冰川
遗迹、火山熔岩和7648公顷的原始森林;神河源省级森林公园距县城50公里,园内有神田草原、巴山秋池、朝阳洞,占地3200公
顷;有“西北第一漂”美誉,集旅游、探险、体育健身为一体的娱乐项目岚河漂流;还有被誉为陕南的“小九寨”千层河自然风景区,于2010年9月26日开发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千层河景区距安康市128公里,总面积7333公顷,最低海拔1230米,最高海拔2520米,景区以横溪河、千层河、神仙河、秀水河四条河流为主体,分四大景区,现已开放的景点、景物有38处;众多的河流、电站库区,“水围城”、蜡烛山、武学馆、百子洞、肖家坝仰韶文化遗址等人文自然景观组成了独特的生态旅游库。
四、社会经济状况
1、行政区划及人口
今岚皋县辖8个镇、9个乡:城关镇、佐龙镇、花里镇、滔河镇、官元镇、石门镇、民主镇、大道河镇、蔺河乡、溢河乡、孟石岭乡、漳河乡、四季乡、横溪乡、堰门乡、铁炉乡、晓道乡。
2004年,岚皋县行政区划一览:辖8个镇、9个乡,5个居委会、198个行政村。
(根据“安康市2004年行政区划代码”整理)人口17.6万人。
2、经济结构
(1)农业发展现状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突出抓好魔芋产业,努力培育茶叶、林果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规模经营,使农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整体活力不断增强。
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达到624260亩,比上年净增44499亩,增长7.7%。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09560亩,粮食总产量69171吨,分别比
上年增长3.25%和3.12%,连续多年保持平稳增长;油料作物播种面积达到47989亩,油料总产量4893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06%和28.97%;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27949亩,蔬菜总产量10886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5.95%和8.21%。
魔芋产业实现新突破,中药材、茶叶、园林水果等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迈出新步。
(2)工业发展现状
2010年,我县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
全年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同比增长61.9%,实现工业增加值38700万元,同比增长27.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位增长,实现现价总产值82875.8万元,同比增长54.6%,增加值34303.2万元,同比增长31.8%。
18户独立核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800.7万元,同比增长82.1%,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3.9%。
(3)固定投资
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7022万元,增长29.3%。
其中:城镇投资完成182745万元,增长33.34%;农村非农户投资完成14214万元,增长3.02%;农村农户投资完成10063万元,增长8.62%。
全年项目已经达到159个,项目共涉及14个国民经济行业27小类。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13298万元、65720万元和10372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5%、102.3%和23.9%。
在第一产业中,渔业投资70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投资696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0%和169.6%。
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65720万元,增长102.3%。
其中,采矿业投资29324万元,增长530.6%;制造业投资30615万元,增长6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5781万元,增长-39.9%。
在第三产业中,教育投资4166万元,
增长101.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2514万元,增长5%。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投资19914万元,增长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