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基本概况

合集下载

陕西简介PPT课件

陕西简介PPT课件

近现代时期
陕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也有着重 要的地位,如辛亥革命、红军长 征等重要历史事件都在陕西发生。
文化遗产
01
02
03
秦始皇兵马俑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 迹”,是陕西最著名的文 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历 史上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大雁塔
位于西安市,是中国古代 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之一, 也是陕西重要的文化遗产 之一。
西安城墙
位于西安市,是中国现存 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 也是陕西重要的文化遗产 之一。
民俗风情
社火
陕西社火是中国传统的民 间表演艺术之一,以其独 特的表演形式和浓郁的地 方特色而著名。
秦腔
陕西秦腔是中国古老的戏 曲剧种之一,以其高亢激 越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风 格而著名。
皮影戏
陕西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 民间表演艺术之一,以其 精美的皮影制作和生动的 表演而著名。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陕西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强了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 化和产业化,为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05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
秦岭山脉
陕西的秦岭山脉是中国的中央山 脉,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壮
丽的自然风光。
黄河与渭河
陕西境内流淌着黄河和渭河,形成 了广袤的黄土高原和肥沃的河谷地 带,景色壮观。
03
经济与产业
经济发展概述
总体经济实力
陕西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拥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和发 展潜力。近年来,陕西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在 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 展。
战略地位
作为中国的能源大省和重要的战略资源基地,陕西在中国经 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陕西也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 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 势和交通优势。

陕西省概况

陕西省概况

陕西省概况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我国内陆腹地的黄河中游地区,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以及重庆市毗邻。

全省土地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人口3501.07万,有汉、回、满、蒙古、壮、藏、朝鲜、土家、苗、维吾尔、锡伯、白族等民族。

行政区划全省辖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汉中、延安7市和安康、商洛、榆林3地区及一个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辖6个县级市、17个市辖区和84个县。

省会驻西安市。

地形以黄土高原和山地为主。

南北狭长,以北山和秦岭为界,分省境为三部分: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总面积的45%;中部是关中平原,海拔325~850米,约占总面积的19%;南部是秦巴山地,海拔1000~2000米,约占总面积的36%。

秦岭是省内最大的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陕北黄土高原西北高,东南低,以黄土塬、梁、峁及沟壑组成的黄土地貌是其主要地貌类型,因地质年代海陆交替沉积,地下煤、气等埋藏丰富。

关中平原西高东低,西部缩窄闭合,向东开阔并有数级阶地,阶地区是关中平原的主体,号称“八百里秦川”,为本省粮棉油主要产区和社会经济发达地区。

陕南秦巴山地西高东低,北有秦岭,南有巴山,中隔汉水谷地,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地貌结构。

气候全省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具有北亚热带气候特色,关中及陕北大部具有暖温带气候特色,长城沿线以北具有中温带气候特色。

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9~16℃,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

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

平均年降水量340~1280毫米,5~9月占70% 以上,南多北少。

陕西基本概况

陕西基本概况

陕西基本概况【位置面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 ° 20111° 15匕纬31 ° 4H39 ° 3之间。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

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全省总面积为20.58 万平方公里。

【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

南北长约870 公里,东西宽200 至500 公里。

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其中高原926 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 万公顷,平原面积391 万公顷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

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

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气候】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13.7C,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C —12C,关中12C—14C,陕南14C —16C。

1月平均气温-11 C —35C, 7月平均气温是21C—28C,无霜期160 —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 C,极端最高气温42.8 C。

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

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人口统计】200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72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其中男性1939.6万人,占51.42%;女性人口1832.4万人,占48.58%,性别比为105.85(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陕西概况

陕西概况

(一) 陕西基本概况1. 位置面积、地形地貌与气候特征(1)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

19万多平方千米(2)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

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3) 陕北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兼具沙漠气候特征;关中平原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陕南在维度上仍属北方但是由于秦岭和汉中盆地的影响体现亚热带的气候风貌,降水明显,湿度较同纬度地区相对偏高,冬季温暖湿润,有小江南之称。

2. 主要河流和主要山脉(1)延河、渭河、北洛河、嘉陵江、汉江、丹江(2)太白山、化龙山、首阳山、终南山、华山、白子山、巴山、子午岭。

3. 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已发现有用矿产130种,探明储量的91种。

矿产地535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264处。

探明储量居全国第1位的有锶、铼、不泥灰岩等9种,居2、3位的有汞、钼、天然气、煤等18种。

全部矿产潜在经济价值超过8.24万亿元,居全国第4位。

(2)能源资源:全省含煤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4。

保有储一1619.6亿吨,居全国第3位。

主要集中于陕北、渭北,以低灰、低硫磷、高发热量为特色。

正在开发的神腐煤田探明储量1400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其灰分仅8%,含硫0.5%,磷0.06-0.03%,发热量66900大卡/公斤,是世界上少有的优质动务煤、气化煤。

全省煤炭预测储量达一万亿吨。

天然气储量丰富,榆林地区的气田面积即达2000平方公里,已探明储量1700亿立方米,远景储量3.69万亿立方米以上。

陕北的石油探明储2.7亿吨,年开采、加工能力100万吨。

(3)有色金属:金堆城钼矿累计探明储量在全国名列第三,钼精矿产量占全国的一半,汞矿储量居全国第二,旬阳县有特大型汞锑矿床数处。

陕西省

陕西省

陕西省境内绝大部分为外流河,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其中在陕境内的黄河流域面积13.3301万平方千 米,有河流2524条;在陕境内的长江流域面积平方千米,有河流1772条。境内湖泊稀少,除秦巴山地有散见湫池 外,主要分布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滩区。
自然资源
1
水资源
2
土地资源
3
植物资源
4
动物资源数据如下:
(一)耕地293.43万公顷(4401.51万亩)
其中,水田12.62万公顷(189.27万亩),占4.30%;水浇地84.39万公顷(1265.81万亩),占28.76%;旱 地196.42万公顷(2946.43万亩),占66.94%。81%的耕地分布在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榆林市、渭南市、咸阳 市、宝鸡市等4个设区市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耕地的64.03%。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22年,陕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5.34亿元,增长 4.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9%;第二产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6.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6%;第三产业 增加值.23亿元,增长2.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5%。人均生产总值元,比上年增长4.3%。全年非公有制经济 增加值.3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6%,占比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陕西省南北分界示意图陕西省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 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气候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 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9—16℃,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年平均气温7—12℃,关中年平均气温12—14℃,陕南 年平均气温14—16℃。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 半干旱区。

关于陕西的描述

关于陕西的描述

关于陕西一、陕西概述陕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省会是西安。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陕西地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交汇处,地势东高西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

陕西气候多样,旱涝灾害交织,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四季分明。

二、陕西的历史文化2.1 古代文明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早在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陕西地区就有原始人类的繁衍生息。

公元前11世纪,周朝的都城镐京就建立在陕西境内,周文王、周武王等众多历史名君在这里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

此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本形态。

2.2 世界文化遗产陕西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位于西安市的秦始皇陵及其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中的部分陪葬品,规模庞大,规格齐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此外,陕西还有其他许多世界文化遗产,如大雁塔、华清宫、陕西历史博物馆等,这些遗产均为人们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三、陕西的自然风光3.1 美丽的山川陕西地处黄土高原的西北边缘,因此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

陕西的山峦起伏,峡谷纵横,其中最著名的有华山、太白山、华县雪山等。

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峰峦叠翠,景色壮丽。

太白山是道教圣地,奇峰异石、峡谷飞瀑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华县雪山则以雄伟壮观的雪峰和山岳冰川闻名。

3.2 独特的地下景观陕西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独特的地下景观。

铜川市的耀州窑古窑址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窑址之一,展示了中国古代高水平的瓷器制造工艺。

渭南市的褒斜岭则是著名的地下水溶岩洞穴景区,洞穴内部有丰富多样的钟乳石、石笋等地下溶洞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四、陕西的传统文化4.1 传统音乐和舞蹈陕西有着悠久的音乐和舞蹈传统。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陕西省的基本概况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陕西省的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气候类型:陕西省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 ,整体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南北延 伸很长,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 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干 旱或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 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秦岭——淮河一线
地理与气候
气候特点:陕西温度的分布,基本上是 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气温 在7~16℃。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冬冷夏 热、四季分明。春、秋温度升降快,夏 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交通与资源
1.陕西高速公路非常发达,已经建成通车 的有公路西宝高速、西康高速、西铜高速 等。截至2011年,陕西全省航线里程达到 89.86 万千米,航线条数373国际航线44 条 ,港澳航线8 条,通航城市165 个,国际 航线通航城市44个,港澳航线通航城市5 个,运输网密度每平方千米4.367 千米。
基本概况
基本概况
地理与气候 区划与人口 交通与资源
地理与气候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域南北长, 东西窄。全省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周边与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 宁夏、内蒙古、重庆8个省市接壤,是 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具有承 东启西、连接西部的区位之便。
地理与气候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 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 显。按照地貌类型划分指标,将陕西省 划分为风沙过渡区、黄土高原区、关中 平原区、秦岭山地区、汉江盆地区和大 巴山地区六个地貌类型区域。
中国的南北方分界线一月份中国0等温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界线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多水带与过渡带分界线气温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为l2l6

关于陕西的描述

关于陕西的描述

关于陕西的描述一、地理位置陕西位于中国中部,东经105°29'03"至111°15'03",北纬31°42'14"至39°35'29"之间。

东邻山西、河南两省,南接湖北、湖南两省和重庆市,西连甘肃省,北界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

二、历史文化1. 历史悠久: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商、周、秦、汉等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或设立过都城。

2. 文化遗产:陕西拥有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如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华清池等。

其中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帝王陵墓群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3. 名人荟萃:陕西还是众多名人的故乡或活动地。

如李白、杜甫等唐代诗人,张骞、班超等古代著名使者,以及陈毅、邓小平等新中国时期的领导人。

三、自然风光1. 山川秀美:陕西地貌复杂,山峦起伏,河流纵横。

有秦岭、太白山、华山等著名山峰。

其中华山是中国五岳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2. 水土育人:陕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盆地和丘陵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黄土高原地区适宜畜牧业和林业发展。

3. 矿产资源:陕西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多种矿产资源。

其中汉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铝土矿生产基地。

四、经济发展1. 工业发达:陕西工业基础较好,主要有机电设备制造、化学工业和建材工业等。

其中航空工业和核工业是陕西省的两个支柱产业。

2. 农业发展:陕西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陕西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广科技种植、养殖等新技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 旅游业兴盛:陕西是中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秦始皇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等著名景点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陕西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美食资源,如陕北面食、关中肉夹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基本概况【位置面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

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

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

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

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

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

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

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

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

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

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气候】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

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

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

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

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

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

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人口统计】200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72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其中男性1939.6万人,占51.42%;女性人口1832.4万人,占48.58%,性别比为105.85(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全年出生人口38.57万人,出生率为10.24‰;死亡人口23.51万人,死亡率为6.24‰;自然增长率为4.00‰。

城镇人口1640.8万人,占43.5%,乡村人口2131.2万人,占56.5%。

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7.05%,15-64岁人口占73.84%,65岁及以上人口占9.11%。

1【民族分布与人口比例】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陕西省共有54个民族,总人口为人,其中汉族人,占总人口的99.5%,少数民族为176379人,占总人口的0.5%。

陕西省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71.53%。

陕南秦巴山地少数民族分布仅次于关中地区,汉中、安康、商洛三个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26.55%。

陕北的延安市和榆林市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92%。

【历史文化】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

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座落在陕北黄陵县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大夏、隋、唐等十余个政权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1000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省份,长期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省会西安是全国六大古都之一。

两千多年前,以古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开通,使陕西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发源地,都城长安成为闻名中外的中西商贸集散地。

唐代,陕西成为中国与日本、东南亚、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盛地。

迄今,周语、秦装、唐礼的遗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犹存。

近现代以来,陕西是响应辛亥武昌首义宣布独立的首批省份之一,特别是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在陕北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的基石,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秦中自古帝王州”。

陕西在历史长河中不仅展现了朝代更替的变化历程,铸造了民族盛衰、强弱易势的历史印迹,同时,也孕育和创造了丰富深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造就了一大批光照千古的文化巨匠,他们为人类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艺术成果。

从西周“制礼作乐”的周公旦,到秦代创制隶书的程邈;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及班彪、班固、班昭,关中经学大师马融;唐代大诗人王维、白居易、杜牧,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画家阎立德、阎立本,训诂学家颜师古等等:他们的不朽著作和业绩,树起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巍巍丰碑,广为世人敬仰。

2【行政区划】全省设10个省辖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3个县级市、80个县和24个市辖区,1581个乡镇,164个街道办事处。

陕西省行政区划一览西安市辖9个市辖区、4个县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周至县户县高陵县蓝田县宝鸡市辖3个市辖区、9个县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凤翔县岐山县扶风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咸阳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秦都区渭城区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武功县兴平市铜川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宜君县渭南市辖1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临渭区华县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白水县富平县韩城市华阴市延安市辖1个市辖区、12个县宝塔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安塞县志丹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榆林市辖1个市辖区、11个县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横山县靖边县定边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汉中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安康市辖1个市辖区、9个县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3眉县永寿县蒲城县吴起县绥德县宁强县平利县商洛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杨凌示范区辖1个县级区杨陵区【经济概况】2009年,陕西全年全省生产总值818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9.63亿元,增长4.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6%;第二产业增加值4312.11亿元,增长14.7%,占52.7%;第三产业增加值3084.91亿元,增长14.1%,占37.7%。

人均生产总值21732元,比上年增长13.3%。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57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8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分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2797.38亿元,增长14.2%;轻工业490.86亿元,增长18.9%。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53.39亿元,比上年增长35.1%。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94.86亿元,增长37.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58.53亿元,增长9.3%。

全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9.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

城市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802.07亿元,增长19.8%;县及县以下市场消费品零售额897.60亿元,增长19.4%。

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348.37亿元,增长19.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05.69亿元,增长19.5%。

全年全省进出口总值84.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进口44.16亿美元,增长49.8%;出口39.85亿美元,下降25.9%,实现贸易逆差4.31亿美元。

在进出口总值中,一般贸易进出口55.88亿美元,下降9.5%;进料加工贸易进出口22.78亿美元,增长40.6%。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043.44亿元,同比增长28.5%,增幅提高1.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115.37亿元,同比多增796.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457.65亿元,同比增长36.4%,增幅提高12.9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258.77亿元,是2008年全年增加额的1.85倍。

年末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贷比为56.9%,同比上升1.39个百分点。

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29元,比上年增加1271元,增长9.9%;人均消费支出10706元,增长9.6%。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92平方米,居住设施不断完善。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438元,比上年增加302元,增长9.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49元,比上年增长12.4%。

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894.1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5%。

年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4人员为348.98万人,比上年增加4.59万人。

全年新增就业人数38.87万人,登记失业人数21.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为16.27万人,年末登记失业率为3.94%。

【水资源】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76.4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425.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445亿立方米,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9位。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80立方米,最大年水资源量可达847亿立方米,最小年只有168亿立方米,丰枯比在3.0以上。

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时间分布上,全省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7-10月份,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春夏两季旱情多发;地域分布上,秦岭以南的长江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1%;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63.3%,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

【土地资源】陕西地带性自然土壤包括粟钙土、黑垆土、褐土、黄褐土和棕壤等,由于长期耕种和自然力的侵蚀,已演变成复杂多样的农业土壤。

全省农业用地(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2772万亩,未利用土地1503万亩。

土地资源主要特点为山地多而川原少,全省海拔800米以下河川、台原、山前洪积扇等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0%,土地类型主要有山地、丘陵、原、川地、沙地、沼泽等六大类。

【植物资源】陕西生态条件多样,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数据,陕西现有林地670.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2.6%;天然林467.59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关山、黄龙山和桥山。

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有野生种子植物3300余种,约占全国的10%。

珍稀植物30种,药用植物近800种。

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生漆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冠。

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省内草原属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陕北,类型复杂,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动物资源】陕西野生陆生脊椎珍贵动物众多,现有野生动物604余种,鸟类380种,哺乳类147种,均占全国的30%;两栖爬行类动物77种,占全国的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