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_感悟人生
[感悟人生]上善若水
![[感悟人生]上善若水](https://img.taocdn.com/s3/m/8f6ed9c25ef7ba0d4b733b2f.png)
[感悟人生]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感悟精选(1):上善若水“上善若水”,老子所主张的道是清静无为,无为而有治,水正好契合了他的思想。
但这水所承载的,不仅仅仅是他一个人。
孔子有云:“逝者如斯。
”水似乎没有形状,可也能是世上所有的样貌。
随欲而安的个性,使得我们能将它困在一个又一个或精或简陋的容器里,随心所欲地让水呈现出我们所需要、喜爱的形状来。
而水从来不曾反抗过,只是在装载它的容器中微微荡漾。
很喜欢看鱼儿在水中游走,水如一个宠爱孩子的母亲,不留一点儿缝隙地将鱼儿层层围住,好像生怕它受到半点儿伤害。
可水并不限制鱼儿的行踪,但鱼儿所到之处必有水。
多么慈爱的一位母亲,它温柔得令鱼儿永远也离不开她的怀抱。
但是,在水温和的外表下还藏有一个执着的心。
九曲十八弯的路程,没有拦住它的脚步;百折不回的坚定,伴着它一路而行。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既然路是人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那么河道呢?最初的河道,那是水的一次次冲击,经历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努力开拓出的通向大海的道路。
还记得外婆家门前的那一个石板。
坚硬而厚重的石板上留着一个小小的水坑。
小时候的我总以为那是一个路经此地的大力士所留下的,之后才明白那竟是每一天从屋檐上滴落下的小水滴的杰作,没有哪个人第一次明白这个故事时会不为之动容。
水承载着不同的思想,永流不息,见证了两汉之雄钟巨鼎,见识了北宋之游船画舫,见到了晚清之断壁残垣……李白有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煜有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不知如何描述真实的水,就让我重复一次老子所说的话吧:“上善若水。
”感悟精选(2):上善若水仅此“上善若水”一句话,便叫人体会到水的意境:简单,深远,丰富,坚韧。
它是说做人也要像水这样,简单朴实,孕意深广,人若能做到像水一样,那便为上善了。
水,以一种流动形态存在,是物种起源的摇篮,却又是如此简单。
是的,它很简单,再普通但是的微观粒子,无处不在,轻盈透明。
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

从“上善若水”感悟做人的道理“上善若水”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善者的品行,如同水一样,可以滋养与造福万物,却不与万物争任何东西……。
这其中所涵盖的做人做事,应解释为: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
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
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
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有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
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坚冰。
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
冰块搬出来后,智者吩咐:“用力砍开它!”商人找来斧头便砍,不料猛烈的重击,只能在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的印记。
商人又抡起斧头,全力劈凿。
一会儿,对着掉落的冰屑,他气喘吁吁地摇头:“这冰实在太硬了!”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在铁锅中煮。
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块慢慢融化。
智者问:“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商人说:“有些领悟了。
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
”智者摇头。
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
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所让你看到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七种境界:1.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在《道德经》中,有一段著名的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一、水的特点是柔软而有力道德经上提到的“水”,并不是指它的形态和物质,而是指它那种柔软而有力的特性。
水不会因为强势的碰撞而消失不见,反而会顺着自己的特性,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同样,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也应该要有柔软而有力的特性,以便能够更好地融入 society 和生活中,做一个不仅仅拥有力量,同时也兼备在柔软中取胜的人。
二、上善不争在《道德经》中,上善被比喻成水,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柔软,更是因为它没有争斗性。
水没有喜欢去冲突,它会顺着自己的本性,化解万物之间的冲突,才能最终使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
同样,一个合适的人,应该懂得呈现自己,而不是跟周围的人争个高下或是进退两难。
凡事都能以和解和兼容取胜,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
三、利他主义在《道德经》中,气节和道德修养等概念都是与“利他主义”息息相关的。
对于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而言,是个人都应该要能够懂得“放下自我,顾及他人”,这样才能做到与他人的和谐相处。
而水的“利他主义”,不仅仅表现在它能够为大地的生物提供养分,更是表现在它总会以谦虚的姿态,才能导致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和睦相处。
四、孝道孝道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基本伦理,而水的孝道思想也符合孝道的精神。
水的“孝道”,不仅仅体现在它哺育万物的过程中,还体现在它的修养过程中。
水有健康的习惯,会避免废弃对环境的破坏,这就是对周围环境中的“父母”的孝敬。
五、反思自我在《道德经》中,提到了“行者常自省,道者常自律”的观点,这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要有的品质。
而水则给了我们一个更好的参照。
只有经过反思,我们才会谦虚地接受自己成长的不足,“利己”的同时也注意“利他”。
同样,水也在不断地修养自己,不断改变自己的位置和属于,在给周围人的帮助的同时,更是在不断为自己积累水分。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古人云:上善若水。
道德经中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多思考。
水,是大自然的一股力量,它有着独特的性质和无限的能量。
从道德、人性、社会等方面来看,道德经上善若水的内涵富有深意。
善,是指人们天性中的善良、友善、真诚、善良、慈善等品质。
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意味着拥有这些品质,并将其融入到生活中。
善良像水一样纯净,不与世俗纷争纠结,兼容并蓄,善良给予人们温暖和希望。
而友善则像水一样,能够融入任何环境,不分亲疏远近,对待他人,我们都应像面对水一样平和宽容。
真诚,就像水一样,没有掩饰,没有伪装,给予人们安心和信任。
慈善,则象征着水的无私和关爱,温暖人心的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人渡过困难和痛苦。
道德经中的水,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虚心、柔软和悦纳。
虚心,就像水的柔软一样,可以吸取一切的正能量,将它们融入自己,让内心充满智慧和成长。
和水一样,它可以无依无靠,却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不抱怨,不抗拒,以柔克刚,让自己不受伤害。
同时,水对一切都没有偏见,也没有歧视,它悦纳一切的存在。
在道德经的眼光中,我们也应该学会悦纳他人和周围的一切存在,让我们更加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也提醒我们,不仅要善待待人接物,还要善待我们的自然环境。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没有它,地球就无法运转。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水资源越来越受到威胁。
我们应该像待人接物一样善待水,关注环境保护,重视各种资源的合理使用。
保护水源和环境,不仅能够保护地球家园,也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对于个人修行和社会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为了名利地位争斗不休,而忽略了自己的道德修养。
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若水,要做一个温润的人。
只有我们拥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影响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同时,在社会中,我们也应像水一样包容他人,互相帮助,共同建设和谐的社会。
道德经上善若水的感悟,让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以及善待自己和他人的必要性。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的感悟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的感悟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的感悟(青少年篇)嘿,朋友们!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这句话。
水,这平平常常的东西,却蕴含着大大的道理。
你们看,水总是那么温柔,静静地流淌,从不争强好胜。
它能适应各种环境,遇到石头就绕过去,遇到低谷就填满。
还有啊,和朋友们相处的时候,也不能总是争个高低。
要学会像水一样包容,这样才能收获真正的友谊。
所以啊,让我们都学学水的智慧,做一个温和、包容、不争不抢的人。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的感悟(上班族篇)各位打工人,咱们来唠唠“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
在这忙碌的工作中,这句话真给了我不少启发。
就说咱每天面对的各种任务和压力吧,有时候真觉得喘不过气。
但想想水,不管遇到啥困难,它都能顺势而为。
比如说,项目推进遇到阻碍,同事之间意见不合,这时候要是硬争,可能会闹得更僵。
但要是像水一样,灵活变通,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问题往往就能解决。
我有个同事,工作能力挺强,但就是太好争了,每次开会都要争个对错,搞得大家都有点怕和他合作。
相反,另一个同事就像水一样,温和又有耐心,大家都愿意跟他一起干活。
再想想升职加薪的事儿,一心只想着争,可能会迷失自己,忘了提升真正的能力。
倒不如像水一样,默默积累,充实自己,机会自然会来。
工作就像一条河流,咱们得学会像水一样,平和地流淌,才能走得更远。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的感悟(家长篇)各位家长们,今天咱们来说说“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给咱们的启示。
养孩子这事儿,可真不容易。
有时候咱们太着急,总想让孩子争第一,啥都要比别人强。
但其实,孩子就像水,有他们自己的节奏和方式。
比如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咱们要是一味地逼着他们争,可能会让他们更反感学习。
倒不如像水一样,慢慢滋润,耐心引导,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还有和孩子相处,也不能总是端着家长的架子,非要孩子听咱们的。
得学会像水一样,平等地交流,尊重他们的想法。
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

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9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子上善若水优秀读后感篇1水有形却无忧。
谁也不能说清水的形状,我们把它放在什么样的容器里,它就是什么形状。
它柔弱的好像没有自己的性格,好像谁都可以任意欺负它。
垒个水坝拦它,它就静止不动。
拿斧砍它,它也静静的承受却不受伤害。
把它洒向空中,它就像珠子那样圆润的飘散开来。
它遇热成气,遇冷结冰,遇风起浪,遇水相融。
河由它淌成,酒由它汇成,井有水才是井,泉有水才是泉。
谁都愿意向高处走,唯有水,无论你把它提到多高的地方,它都向着卑下流淌。
老子说,最完善的人所具备的上等的德行,就像水一样。
水的特点是能够滋润万物,使它们尽情生长,而又不与万物争功夺利。
始终保持着平静,可以说最温柔最善良的东西。
它具有的广阔胸怀和毫无所求,甘居人下的德操是最接近大道的本质的,这正是我们人类最应效法的德性。
在老子看来。
谁的行为方式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当它遇到阻碍时,它就会迂回百转继续前进,这就是曲则全,也是谦虚容忍的美德。
而这种美德也与大道的柔软的特性最为接近。
我们人类应该学习水的这种与世无争的宽容,学习水这种滋润万物而不图回报,功成而不局傲的谦逊美德。
而这也是大道的德操,这与许多人在取得成就时只知道夸耀自己的努力及运气是多么不同啊。
如果我们想体会大道的精髓,使自己形成最完美的人格,帮助自己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从而使自己的为人处世达到最和谐的境界。
我们就要拥有像水一样的品性:真心真意的帮助别人而不图回报,避免针锋相对的矛盾冲突,不去争夺一时利益得失,面对困境依然坚持。
取得成绩是不抢功自傲,谦虚礼让,唯有如此,才不会遭到他人的攻击而增加自己的烦恼和痛苦。
会得到人们的赞扬和认同。
使自己生活的更快活逍遥。
上善若水的人生感悟

上善若水,探寻人生定律
上善若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大哲学理念。
究竟什么是上善
若水?如何将它运用到人生当中,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充盈和有意义,
成为一道永恒的话题。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最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能够无私地滋
润万物,流动不息,安然无恙。
水的本性是温柔而坚强,流到哪里都
会留下自己的印迹。
上善若水的人也是如此,虽然他们的存在并不引
人注目,但他们默默地付出,并让世界因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为了名利和物质追逐,不断攀爬,不断追求,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和善良。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
上善若水的品质,放下成见和负面情感,以平和、善良、关怀的心态
来面对自己和他人。
当我们学会上善若水的品质后,我们的人生便变得充满活力和意义。
我们可以用温和的方式来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展现我们的善
良和关怀。
我们还可以用这种精神来缓解压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有耐心和仁爱。
总之,在人生的征途中,学会上善若水,以“大爱无私,以德化人”的信念,做一个善于付出的人。
相信这种品质不仅可以让我们更
加快乐,也能让我们的生命在广阔的宇宙中留下永恒的精神印记。
上善若水的人生感悟

---------------------------------------------------------------最新资料推荐------------------------------------------------------上善若水的人生感悟上善若水的人生感悟上善若水的人生感悟(一):感悟上善若水感悟上善若水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道的思想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所著《道德经》一书更是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画上了绚烂的一笔。
通读老子《道德经》全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子在第八章中的上善若水。
老子用有形的水来指代无形的道,高度赞扬了水的各种优点,并且以此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深刻的人生处世哲学,使我受益颇深。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如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我参考了多个版本的不同注释,各版本对于此章的理解虽略有不同,但核心思想基本一致。
其大意为:天地间至高至极的善就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养万物,而又不与万物相争;处于众人所厌恶的卑下、垢浊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1 / 21上善之人像水一样处于卑下之地,心灵沉静有如深渊,施恩于物以仁而行,言语诚实可信,为政论平持衡,做事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
正是由于不与人争,所以没有烦恼。
在此,老子将水人格化,以水喻道,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世。
感悟上善若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一、感悟上善若水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善若水》感悟精选(1):上善若水上善若水,老子所主张的道是清静无为,无为而有治,水正好契合了他的思想。
但这水所承载的,不仅仅仅是他一个人。
孔子有云:逝者如斯。
水似乎没有形状,可也能是世上所有的样貌。
随欲而安的个性,使得我们能将它困在一个又一个或精或简陋的容器里,随心所欲地让水呈现出我们所需要、喜爱的形状来。
而水从来不曾反抗过,只是在装载它的容器中微微荡漾。
很喜欢看鱼儿在水中游走,水如一个宠爱孩子的母亲,不留一点儿缝隙地将鱼儿层层围住,好像生怕它受到半点儿伤害。
可水并不限制鱼儿的行踪,但鱼儿所到之处必有水。
多么慈爱的一位母亲,它温柔得令鱼儿永远也离不开她的怀抱。
但是,在水温和的外表下还藏有一个执着的心。
九曲十八弯的路程,没有拦住它的脚步;百折不回的坚定,伴着它一路而行。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既然路是人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那么河道呢?最初的河道,那是水的一次次冲击,经历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努力开拓出的通向大海的道路。
还记得外婆家门前的那一个石板。
坚硬而厚重的石板上留着一个小小的水坑。
小时候的我总以为那是一个路经此地的大力士所留下的,之后才明白那竟是每一天从屋檐上滴落下的小水滴的杰作,没有哪个人第一次明白这个故事时会不为之动容。
水承载着不同的思想,永流不息,见证了两汉之雄钟巨鼎,见识了北宋之游船画舫,见到了晚清之断壁残垣李白有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煜有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我不知如何描述真实的水,就让我重复一次老子所说的话吧:上善若水。
感悟精选(2):上善若水仅此上善若水一句话,便叫人体会到水的意境:简单,深远,丰富,坚韧。
它是说做人也要像水这样,简单朴实,孕意深广,人若能做到像水一样,那便为上善了。
水,以一种流动形态存在,是物种起源的摇篮,却又是如此简单。
是的,它很简单,再普通但是的微观粒子,无处不在,轻盈透明。
但它并不因为简单就失去了重要性,恰恰相反,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正是由于无处不在的水,人类才能过着安乐、舒适的生活。
而水的流淌,也关系到了整个民族的命脉与历史,黄河两岸,尼罗河边,印度河畔,都各自哺育了一个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民族。
水,就是这样,看似柔弱,实则坚韧,聚点滴成波涛,汇大湖而成四海。
所以,当它流进殷末周起的中华历史时,有了一个被称为睡在羊背上的人,在他那本影响后世甚广的《道德经》中写道:上善若水。
也许会有人觉得再简单但是,但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上善若水呢?水一样的纯净,水一样的澄明,水一样的大智若愚,水一样的源远流长?这样的人必是心性至善至深之人,他能在喧闹中开辟出自己的一席田地,他能在纷扰乱世中找到自己的归隐,他能在流言蜚语中静下自己的耳根,这样的人必是与山为邻,为水为友,出仕则心神俱孤,但仍然超然物外,淡泊宁静。
我想世上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秉承了水的坚韧与灵性,在尘世中静守一份自己的净土,待人接物永远笑脸谦和,偶遇知音则被挖掘惊世才情,来时干干净净,走时了无牵挂,只留下水流过的痕迹那思想的光辉与伟岸的人性。
上善若水,简单,却那么难。
感悟精选(3):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是生命之源,代表伟大的母亲,代表着大地,代表着柔,美丽的柔是人际交流中的橄榄枝,它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和谐友好;水一样的温柔是为人处世的基石,只有它能够让人的美德升华;水是人性最光辉的星辰,只有它能够照亮灵魂,使之能海纳百川,容天地之大,让人性熠熠生辉!老子:刚强者死,柔弱者生,水母亲之温柔是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
他的属下有一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
蒋琬与他说话,他也只是只应不答。
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杨戏这人如此傲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
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
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
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只有水能够适用万能的容器,赞蒋琬象水一样宰相肚里能撑船,能够容纳天地之茩。
上善若水让蒋琬真正做到了肚里能撑船,也让他流芳后世。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有义务扞卫你说话的权利。
这句话大家都明白,但是真正领会并付诸行动的又有几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水一样的宽容便是那皑皑冬日里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没有了温柔和宽容之心,即使在酷热的六月也会让人心寒透。
学会水一样的性格要从小处做起,是一切道德开始。
水一样的宽容水一样的温柔是一种美德。
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
水一样的宽容水一样的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与朋友交往,就就应像水一样的宽容水一样的温柔,她便是钟子期和俞伯牙的高山流水,原谅对方的不足和自身缺陷,才能使友情历久弥新,才能够象荷花一样的出污泥而不染,将天地之洉容纳而洁净。
上善若水象水一样的宽容象水一样的温柔美丽。
宽容、温柔是相互的,你宽容别人,别人也就会体谅并宽容你,你对别人的温柔就能够平和心里,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朋友,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学会上善若水,学会象水一样的宽容,拥有一颗海一样宽广的心吧!感悟精选(4):上善若水老子说:上善之人,若水性也。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很久以前听过一个关于老子的故事,他的学生请教他,什么东西的最坚韧?老子张开已经掉光牙的嘴巴,指了指舌头。
学生立刻明白了:牙齿是人身体最坚硬的部分,但是却不能与人同老,舌头是最柔软的部分,却能保留到最后。
那么多年了,无法体会其中的哲理,这天被老子彻底醍醐灌顶!是啊!即使再锋利的刀刃也无法伤害水,然而再坚硬的石头也会水滴石穿。
最终能成为王者的是居下者。
此刻才明白,柔和与容纳是一种技巧更是气度!施之不求回报更是一种境界!刚开始我们出于理智的思考,能够把一些东西成为:忍受,这说明我们已经开始踏上了第一步台阶;然后,我们把另外一种对我们来说不是太艰难的东西称为:宽容,这说明我们进入了另一番境界;也许有一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仅仅是出于自己内心自然的感受,或者说是浑然天成的时候,山顶就到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不要责怪带给你不快的人,更不要以任何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任何争端。
你能做的就是登山,其实在登山的时候就已经把他们甩在后面了。
有一天你会发现,原先世界能够这么大,而有些人在山脚下能够那么小。
所以,凡事还是多嘲笑自己吧:还站在山脚下,所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感悟精选(5):上善若水我们一向处在一种莫可名状的幻境之中。
这个幻境能够算作是佛家四大皆空中的色相。
大多数时候人都是不会满足于色相的现状的,随之而来的便是无止无休的欲望的追求和莫能御之的无奈与茫然。
人的一生但是数十载光阴,出生入死的过程中是该孜孜以求,还是该无欲无求、清静无为,实在很难说得清楚这恐怕也是道家与儒家争执了几千年也梅雨一个决断的所在了。
儒家是入世的。
善礼仪而规矩天下,布仁德一泽披苍生,这是道家一贯的作法,从宏观上探讨,这就属于入世范畴,所以孔子要游列国而说诸侯。
与之相对的,则是道家的清静无为。
一言以蔽之,他们皆是出世的。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足以概括。
只是入世与出世,并非谁都能够御之而自如。
我们只是人而非圣贤。
俗世的功利尚且羁畔于道与非道之道,因此我说我们一向都处在一种莫可名状的幻境之中,入世尚乏其能啊!要从万物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就必然要具备诸多方面的智慧,具备智慧的过程却又要历竟艰辛!出世,看似简单实则难之于入世。
人之所以为人,不能够不食五谷、养父母,张之以利天下社稷人非圣贤!我们不可能学老庄,在濮水钓鱼,置楚王以境内累之的盛情于一边而持杆不顾况且庄子钓鱼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诗意可言,他只是为了填一填其辘辘的饥肠他自己也很清楚材木可为栋梁而必先夭于斧斤的道理。
我们则不同了,明明白入世会招致许多无妄之灾的烦扰,却还是放不下!因此,我们或许永远不能上升到上善若水,厚德以载物的境界。
而今所提倡的又绝非出世,想要清静无为似乎太难。
我想人之所以生于天地之间,所谓入世与出世是必然要去作出一个选取的,若是徘徊于这两者之间,那才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和无奈!是效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还是恋恋红尘,入乎俗世,恐怕还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矣!感悟精选(6):上善若水看了一段文字,把上善若水描绘得至臻绝妙。
抄下来。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水,无色无味,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无所滞,它以百态存于自然界,于自然无所违也。
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
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决不淹没你的优点;做人如水,你低,我便涌来,决不暴露你的缺陷;做人如水,你动,我便随行,决不撇下你的孤单;做人如水,你静,我便长守,决不打扰你的安宁;做人如水,你冷,我便凝固,决不漠视你的寒冷;做人如水,你热,我便沸腾,决不妨碍你的热情。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十分的纯静;做人如水。
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水性柔顺而往下,意味着自居卑下,如那谦谦君子,恭敬有礼,仁义有德。
故夫子赞水曰:「其流卑下倨邑,必修其理。
」虽然姿势低下,却遵循其应有渠道,始终不变其行,终入大海。
水,又如君子不器。
大者气势磅礴,如瀑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融入山川,滋养大地。
小者,滴水能穿石,恰如坚持不懈的恒心,能突破一切艰难。
生活中,一瓢饮,能解干渴;品茗一盅,去疲除忧;酷热难挨,冲凉解暑;又能涤尽污垢,常保环境清洁似君子之德风,被覆世间角落,能随缘教化,广利社会。
其仁慈博爱,平等无私的特质,更显其至善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