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鉴赏《严先生祠堂记》
《容斋随笔·严先生祠堂记》译文与赏析

《容斋随笔·严先生祠堂记》译文与赏析严先生祠堂记严先生祠堂记【原文】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1]祠堂,自为记,用屯之初九[2],蛊之上九[3],极论汉光武之大[4],先生之高[5],财[6]二百字。
其歌词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南丰李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辄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7]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乃似趢趚[8],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张伯玉守河阳,作《六经阁记》,先托游士及在职者各为之,凡七八本,既毕,并会于府,伯玉一一阅之,取纸书十四字,遍示客曰:“六经阁,诸子、史、集在焉,不书,尊经也。
”时曾子固亦预坐,惊起摘伏[9]。
迈顷闻此二事于张子韶,不能追忆经阁所在及其文竟就于谁手,后之君子,当有知之者矣。
【注释】[1]严先生:即东汉着名隐士严光,字子陵,生于西汉末年,会稽(今属浙江)余姚人。
原姓庄,因避东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
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其后积极帮助刘秀起兵。
公元25年,刘秀即位,多次延聘他,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享年八十岁,葬于富春山。
[2]屯之初九:《周易·屯卦》的“初九”爻辞的释义。
[3]蛊之上九:《周易·蛊卦》的“上九”爻辞的释义。
[4]大:度量宏大。
[5]高:气节高迈。
[6]财:同“才”,仅仅。
[7]瞿然:感激的样子。
[8]趢趚(lù sù):狭隘,局促。
[9]摘伏:折服,佩服。
摘,通“折”。
【译文】范仲淹先生担任桐庐(在今浙江杭州西南)县令时,在钓台建造了一座严光先生祠堂,并特地为此作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
文中运用《屯卦》的初九爻辞和《蛊卦》的上九爻辞,充分论述了光武帝的宽广的胸怀和严光先生的高洁的情操。
虽然全文只有二百余字,但气势雄浑,丝毫不弱于大篇。
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桐庐郡严先生①祠堂记(宋)范仲淹①先生,汉光武②之故人也。
相尚以道。
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③,臣妾④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
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⑤,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②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
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③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名教()。
④仲淹来守是邦⑥,始构堂而奠焉,乃复⑦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注】①严先生:严光,字子陵,东汉余姚人。
①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
①得圣人之时:语出《五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赞孔子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当世圣人。
①臣妾:臣民。
①得圣人之清:语出《孟子·万章下》“伯夷,圣之清者也”赞伯夷是品行高洁的贤人。
①是邦:即睦州,当时范仲淹被贬知睦州。
①复:免除徭役。
1.可填入第①段括号处的虚词是()A.者也B.乎矣C.于也D.之矣2.赏析第①段两句画线句的妙处。
184.下列对第①段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引用《蛊》卦内容,是为了赞扬严光归隐江湖的高洁。
B.引用《屯》卦内容,是为了赞扬光武帝能够礼贤下士。
C.借肋《易经》对举,赞扬严先生和光武帝的友谊之深。
D.借助《易经》对举,形成对偶偶,自然贴切,一气贯通。
3.对本文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采用对比手法,借贬抑光武帝,来反衬严光隐居的高洁。
B.第①段画线句用光武帝衬托严先生,赞扬他的美德与日月同辉。
C.作者为了建造祠堂来祭奠严先生,而免除了他家后人的徭役。
D.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整散结合,笔力雄健“直追秦汉”。
4.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重建严子陵先生祠堂记》原文及译文

《重建严子陵先生祠堂记》原文及译文原文:自杭州东南溯江而上,遇富春渚,至七里滩,两山之间有严子陵祠焉。
清风高节,照耀江水,曩常经其地,瞻其貌,徘徊久之而不忍去。
宋范仲淹守严郡尝为子陵置义田立祠作歌以纪其德。
自是以后淳邑有方贼之乱,富春有裘贼之乱,是祠之或废或兴,年日舛错不可考。
国朝尝饬守土之官岁时修葺故祠,得岿然长存。
自粤匪扰乱,郡当其冲,祠遂不保。
余以同治四年八月来守是土,过七里滩心徬徨者累月,闻魏观察有志捐造(前丁太守经理其事,半途功废)。
予慨然首先捐廉二十万钱,次集捐赀,鸠工庀材,复祠宇之旧观,续造客星楼、祠内神像碑石、动用器具,洪纤毕备,阅四月而功告成。
遂入山而求子陵之后,得两人焉:一名国禄一名宝华,两人为从,父子相与为依,懼将无后而又奇穷,盖义产之失久矣。
余为之请于大府,就严郡盐课耗项内岁提钱八十千文,为目前开垦山田费,用嗣后修葺祠宇、奉祀香火,俾得永远有资;仍勉国禄等砥节砺行,无坠先人遗绪。
则余他日公车便访,重瞻道貌,庶几景仰之思与是江是山而俱永也。
所有先生道德事迹前人言之祥矣,余不复赘是为之记。
余前权签(“签”看不清,猜的)严郡捐建严祠,谕令严子陵先生后裔严国禄、严宝华叔侄二人看守祠堂,奉祀香火,又禀请在盐耗项下每年提八十千文以为祠中之用当。
谕严国禄等早为完娶,以继绝祀。
乃至八年夏余重守是郡,严国禄仍未聘娶,复又资助以成其事,至十里富春山。
道光年间严国祥曾卖三股之二与方文芹,执业现据。
严国禄具囊到府,又断归严国禄,执业永作严祠之用,不准再行买卖,并札饬桐庐县立案又记。
译文:从杭州东南沿江逆流而上,便遇富春山地区,到七时滩,两山之间便是座严子陵先生祠。
严子陵先生清风高节,照耀山水,我过去常经过此地,瞻仰追思其风貌,徘徊良久不忍离去。
宋朝时范仲淹牧守严郡时,曾为严子陵先生购置义田,修祠堂作诗歌唱来纪念先生的高德。
从那以后淳邑发生过方贼之乱,富春地区发生过裘贼之乱,严子陵祠堂便时废时兴,年日错乱已难以考证。
6严先生祠堂记与伶官传解析

翻译
• 方【当】其系【缚】燕父子以组【泛指绳 索】,函【用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 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成 功的消息】,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在 夜里】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向东】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泪水】 下沾襟,何其衰也!
• 在对事实和理论加以阐释 之后, 作者直接发表议论“盖 先生之心, 出乎日月之上; 光武之量, 包乎天地之外。 微先生, 不能成光武之大; 微光武, 岂能遂先生之高 哉?”两两对照, 犹如工整匀 称的对仗句式, 音韵铿锵, 使二人“相尚以道”的关系在 优美的文字之间得以升华。 至此为本段的第三层。
• 结尾以歌颂严子陵人品的 歌辞作结:“云山苍苍, 江水 泱泱; 先生之风, 山高水 长。”作者把读者的视线, 从 祠堂引向无限广大的天地之 间。严先生的高风亮节, 飘 于苍莽云山之间, 荡乎浩浩 江水之上, 世代相传, 与高 山流水长在。开阔的意境, 深远的旨趣, 隽智的文字, 使读者在怀念先生之风的同 时, 产生无尽的联想。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立国 (15年) 灭国 (3年)
{
908年 912年 923年
标点
• 岂【难道】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或者】本 【推究】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 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 【当】其盛也举【全】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 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标点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
①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 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 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 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②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 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 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 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 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 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③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 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 ④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严先生祠堂记》注释翻译

《严先生祠堂记》注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严先生祠堂记》注释翻译《严先生祠堂记》注释翻译《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文章。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作者:[宋]范仲淹来源:《月读》2020年第08期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
及帝握《赤符》②,乘六龙③,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④,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
既而动星象⑤,归江湖⑥,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⑦,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⑧,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
在《屯》之初九⑨,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器包乎天地之外。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有大功于名教也。
某来守是邦⑩,始构堂而奠焉。
乃复其为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又从而歌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全宋文》卷三八六)①严先生:严光,字子陵,东汉余姚人。
年少时与光武帝刘秀一同学习,刘秀即位后,招他致洛阳,欲拜为谏议大夫,嚴光固辞不受,归富春江垂钓隐居,为一代名士。
其钓台故址在今浙江桐庐。
②《赤符》:指《赤伏符》。
据《后汉书》记载,儒生强华向刘秀奉上《赤伏符》,其文大意是刘秀发兵,符合天意,汉室将要恢复。
刘秀认为是天降祥瑞,预示着自己要当皇帝,于是称帝。
③乘六龙:意思是凭借龙的六种变化,驾驭天地万物,借此象征皇帝君临天下、统治万民的威仪。
④臣妾:臣民。
⑤动星象:汉光武帝与严子陵共卧,严子陵把脚放在了光武帝的肚子上。
次日,太史上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光武帝笑道:“我不过与故人严子陵同卧而已。
”⑥归江湖:汉光武帝任命严子陵为谏议大夫,严子陵不受,隐居耕钓于富春山。
⑦泥涂轩冕:把轩冕看得像泥巴一样。
泥涂,比喻污浊。
轩冕,显贵者的冠服。
⑧《蛊》之上九:《周易》的卦名,该卦第六爻为阳爻,称‘‘上九”。
蛊指坏极而有事。
前几爻的象辞都指清除祸害,整饬弊端,唯独第六爻说:“不事王侯,高尚真事。
”指的是治蛊之事完毕后,退居在野,洁身自守。
⑨《屯》之初九:《屯》卦第一爻为阳爻,称“初九”。
此爻上面为两个阴爻,意思是乾阳尊贵之体,却能甘居下位,谦卑自处,如此则深得百姓的拥戴。
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53 严先生祠堂记

〖美文赏读〗严先生祠堂记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
相尚以道。
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
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
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
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文章翻译〗严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
后来光武帝得到预言天命所归的《赤伏符》,乘驾着六龙的阳气,获得了登极称帝的时机。
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
后来先生与光武帝同床而卧触动了天上的星象,后来又归隐江湖,回到富春江畔隐居,清操自守,鄙弃禄位,达到了圣人自然清静的境界。
先生视官爵为泥土,天下又有谁比得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够用礼节对待他。
在《盅》卦的“上九”爻 (yáo) 辞中说,“大家正当有为的时候,偏偏显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
”先生正是这样做的。
在《屯》卦的:“初九”爻辞中说,阳气(帝德)正开始亨通,因而能够显示“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
”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
可以说先生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气量比天地还广阔。
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
从而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诗词赏析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诗词赏析”译文严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
后来光武帝得到预言天命所归的《赤伏符》,乘驾着六龙的阳气,获得了登极称帝的时机。
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
后来先生与光武帝同床而卧触动了天上的星象,后来又归隐江湖,回到富春江畔隐居,清操自守,鄙弃禄位,达到了圣人自然清静的境界。
先生视官爵为泥土,天下又有谁比得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够用礼节对待他。
在《盅》卦的“上九”爻(yao)辞中说,“大家正当有为的时候,偏偏显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
”先生正是这样做的。
在《屯》卦的:“初九”爻辞中说,阳气(帝德)正开始亨通,因而能够显示“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
”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
可以说先生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气量比天地还广阔。
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
从而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注释先生:指严光。
赤符:《赤伏符》,新莽末年谶纬家所造符箓,谓刘秀上应天命,当继汉统为帝。
后亦泛指帝王受命的符瑞。
蛊:六十四卦之一。
上九:九爻。
屯(zhun)六十四卦之一。
复:复除徭役臣妾:原指男女奴隶,这里引申为被统治的人民。
亿兆:古代以十万为亿,十亿为兆。
相关资料【历史名人严子陵】近代诗人柳亚子有一首《感事呈毛主席》的诗,诗中有“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之句,这子陵滩讲的是东汉高士严子陵不慕仕途,隐居山野,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严子陵的故乡则是在浙江宁波余姚。
严子陵(公元前37—43),名光,又名遵,字子陵,西汉末余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鉴赏《严先生祠堂记》【作品介绍】《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名作之一。
约写于范仲淹出任睦州太守时期。
文章短小精悍,仅二百多字。
主题明确,议论充分,节奏明快,感情充沛。
它虽不似作者自己写的《岳阳楼记》那样浩瀚雄浑,也不似刘禹锡的《陋室铭》那般纤巧明丽。
但却以诚挚质朴的情愫,使人为之感动。
【原文】严先生祠堂记作者:范仲淹先生②,汉光武之故人也③。
相尚以道。
及帝握赤符,乘六龙④,得圣人之时⑤,臣妾亿兆⑥,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
既而动星象⑦,归江湖⑧,得圣人之清。
泥涂轩冕⑨,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
在《屯》之初九⑨,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⑾,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⑿,以奉祠事。
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⒀”【注释】①1034年,北宋一代名臣范仲淹因宫廷矛盾受牵连,被贬为睦州知州。
此时正值46岁盛年,在任期内,做了不少好事,如兴办睦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龙山书院,兴建严光祠堂,并写下了《严先生祠堂记》这一千古佳作。
②先生:即严子陵,名光,东汉实会稽余姚人。
字子陵,曾与刘秀同学。
刘秀即位后,他改名隐居。
后被召到京师洛阳,任为谏议大夫,他不肯受,归隐于富春山。
③光武:即刘秀,东流王朝的建立者。
④握赤符:光武行至鎬,有微贱时长安同舍儒生强华,从关中奉赤符奏上,光武因而即帝位。
乘六龙:古代天子之马驾六马,因以“六龙”作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⑤圣人之时:适合时代潮流的圣人。
⑥臣妾亿兆:统治天下成千上万的民众。
⑦动星象:传说光武与严子陵共卧,子陵把脚放在光武腹上。
次日,太史春天客星犯帝座甚急,光武笑道:“我不这与故人严子陵同卧而已。
”⑧归江湖:光武任严子陵为谏议大夫,子陵不受,隐居耕钓于富春山(今浙江桐庐)。
⑨泥涂轩冕:把轩冕看得象泥巴一样。
泥涂:比喻污浊;轩冕:显贵者的冠服。
⑩《蛊》《屯》:均为《易》卦名。
⑾是邦:指严州。
今浙江桐庐县。
⑿复:免除其赋役。
⒀山高水长:指能够世代相传,与山水共存。
【译文】严先生是光武帝的老朋友,他们之间以道义互相推崇。
后来光武帝得到《赤符》,乘驾着六龙的阳气,获得了登极称帝的时机。
那时他统治着千千万万的人民,天下有谁能比得上呢?只有先生能够以节操方面来尊崇他。
后来先生触动了天上的星象,归隐江湖,达到了圣人自然清静的境界。
先生视官爵为泥土,天下又有谁比得上呢?只有光武帝能够用礼节对待他。
《盅》卦的“上九”爻(yáo)都偏偏显示“不事奉王侯,保持自己品德的高尚。
”先生正是这样做的。
《屯》卦的:“初九”爻,阳气正开始享通,因而能够显示“以高贵的身份交结卑贱的人,深得民心。
”光武帝正是这样做的。
可以说先生的品质,比日月还高;光武帝的气量比天地还大。
如果不是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的气量的宏大;如果不是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质的崇高呢?先生的作为使贪婪的人清廉起来,胆怯的人勇敢起来,这对维护礼仪教化确实是很有功劳的。
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
从而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
【赏析】严光,字子陵,东汉初年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
他早年曾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
刘秀作了皇帝之后,召他到京都洛阳,授以谏议大夫之职,他拒不受官,改名埋姓,到富春山钓耕隐居。
后人称他所居游处为严陵山、严陵濑或严陵钓坛。
《后汉书·隐逸传》中载其事迹。
范仲淹当时作官的严州,正是严光当年隐居的故地。
为旌表严先生的高洁操守,以垂教于后世,他为严先生构筑祠堂来祭奠他。
本文就是为祠堂落成写的一篇记文。
文章短小精悍,仅二百多字。
主题明确,议论充分,节奏明快,感情充沛。
它虽不似作者自己写的《岳阳楼记》那样浩瀚雄浑,也不似刘禹锡的《陋室铭》那般纤巧明丽。
但却以诚挚质朴的情愫,使人为之感动。
文章一开始交待出“先生,光武之故人也”。
仅八个字,便把两个人物及他们间的关系简单明确地告诉读者。
“相尚以道”仅仅四字,开宗明义,点明主题,并以此统领全篇,可谓惜墨如金之至。
“道”作为士大夫阶层的品格操守以及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长期为人们所称道和推崇。
下面作者以鲜明的节奏,紧扣“相尚以道”的主题,分三层逐次展开论述。
作者把严子陵与光武帝两两对照、相互映衬,在突出严子陵的同时,使“相尚以道”的主题得以深化。
“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两句问话,道出严子陵、光武天下无人可比的两种性格:光武是君临天下,统治万民的一国之尊,严子陵则是放浪不羁,藐视权贵的一介寒儒。
然而子陵之于光武能“以节高之”,表现了自己不事权贵的高尚操守;光武之于严子陵,亦可“以礼下之”,表现了一个开国之君礼贤下士的博大胸怀。
这是他们“相尚以道”的具体体现。
文章至此为本段的第一层。
这里的两个反问句,勾勒出了两个性格、地位迥异的人物形象。
《后汉书·光武记》中记载,建武元年“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强华自关中奉赤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囚夷云集龙斗野,囚七之际火为主。
’”光武得符,后果登帝位。
其“乘六龙”,“臣妾亿兆”是何等宣赫。
相传地上的要人在天上都有与之相应的星宿。
据说,严子陵与光武共卧,子陵将脚放在光武腹上。
次日,太史奏有客星犯帝座甚急,以为不祥,光武却笑着说:“我不过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而已。
”以后严子陵归隐江湖,“泥涂轩冕”,这又是何等清高。
“相尚以道”正是对他们二人关系的高度概括。
下面作者以《易》上的爻辞,为二人的交往找到理论依据,对他们各自的品格给予了高度评价。
严子陵能在“众方有为”之际,在众人奔走钻营的情况下,“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光武帝则能以“阳德方亨”的得意时刻,不逞骄奢、虚怀若谷,“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这对一个封建政权的最高统治者来说,实为难能可贵。
此为第二层。
在对事实和理论加以阐释之后,作者直接发表议论“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两两对照,犹如工整匀称的对仗句式,音韵铿锵,使二人“相尚以道”的关系在优美的文字之间得以升华。
至此为本段的第三层。
逐层论述之后,总论一句:“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指出严子陵与光武帝的交谊对世人的教益和影响,可以使贪者廉,弱者强,这是有很大教化作用的。
至此,不仅将严先生的为人品格,及他与光武“相尚以道”的交谊写足。
同时,所以“构堂而奠焉”的初衷也如水到渠成一般,尽在其中。
文章以歌颂严子陵人品的歌辞作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作者把读者的视线,从祠堂引向无限广大的天地之间。
严先生的高风亮节,飘于苍莽云山之间,荡乎浩浩江水之上,世代相传,与高山流水长在。
开阔的意境,深远的旨趣,隽智的文字,使读者在怀念先生之风的同时,产生无尽的联想。
全文从介绍严子陵的身份起笔,以赞颂子陵的高风亮节收束,整个文章前后遥相呼应,一气呵成,气势不凡,别有一番神韵。
作品行文质朴,不事雕琢,犹如严先生拙朴的人品;文字明白晓畅,但并非枯燥无味,这又如严先生含蓄深沉的性格。
外部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
范仲淹生活的北宋王朝,内忧外患日趋严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目标自警。
为改变积贫积弱的北宋王朝,他于庆历年间主持变法,不久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又因议论朝政,屡遭谪贬,一生郁郁不得志。
这篇《严先生祠堂记》通过对严子陵、汉光武帝之间“相尚以道”的交谊的赞颂,表现了他对明君贤臣的清平政治的渴望,同时透出政治上失意之人的淡淡惆怅。
【解析】“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每读至斯,心中对严公子陵的追慕之情便会如潮汹涌。
然而,当我真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落实在笔头。
我却意外地发现自己也许还真没有读懂先生之高风!古往今来,大凡读书人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人生信条。
圣人周游列国十四载,不辞辛劳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而极为清高,以不动心见长于世的孟子,为等齐王回心转意,于是有了三宿而后返的典故。
所以说,以严公之高才,心中无出仕之念,无关乎天下之心,吾不信也。
然而在天大的机遇出现在他的面前时,先生为什么却选择了淡出了呢?众所周知,作为开明的帝王,汉光武帝无论从心胸还是贤德,确实是无可挑剔和可遇不可求的。
汉光武帝和先生本是同窗,相隔数年而相遇,刘秀由布衣一跃而贵为天子,与先生仍能以同学之情谊为上,而无矜持矫作之情。
好友相见,相谈甚欢。
谈得夜里,刘严二人同榻而眠,而先生竟在梦中把腿搭到了天子的肚子上了!第二天,当刘秀以天子的身份,肯请先生出仕之时,先生却坚辞不受了。
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在夫子的君臣关系中,君主对待臣下以礼是臣子尽忠的前题。
先生受了格外的礼遇是不错的。
所以过去东商总以为,先生出仕是顺理成章的。
然而先生的高风也许正在于此,一个臣子得到了天子破格的款待,同学之情,古道热肠,没有一丝矫情做作。
和可以天子同榻而眠,天下学人能如此者有几。
于是,既不违背夫子君臣之遇的前提,又不合乎先生操守的答案也就清晰可见了。
正是身为天子的刘秀极尽的亲情,真正让先生感到了不可以情逾礼的重要。
于是乎,不仕比出仕更有高风可言。
如果出仕,先生也许会成为一个杰出的重臣,而先生的不仕,却能树立浩然学风,名教于千古之学人小子。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范文正公著文缅怀先生时,正值先生仙去千载。
而今人读此,盖又一千年过矣。
其或之后的千年,先生之风,比山更高,比水更长!【历史名人严子陵】近代诗人柳亚子有一首《感事呈毛主席》的诗,诗中有“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之句,这子陵滩讲的是东汉高士严子陵不慕仕途,隐居山野,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严子陵的故乡则是在浙江宁波余姚。
严子陵(公元前37—43),名光,又名遵,字子陵,西汉末余姚人。
少年时代就到外地投师,刻苦好学,博学多才,性格耿直。
在学时与南阳人刘秀是同学,两人白天探讨奥旨,夜来抵足而眠,结下深厚友谊。
当时因朝廷腐败,王莽篡位,赤眉、绿林纷纷起义,严子陵见天下大乱,便回到余姚,隐居不出。
后来刘秀统一天下,做了皇帝,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
光武帝知严子陵贤能,便派人四出寻访。
有人见他反穿裘皮袄在泽中钓鱼,光武帝急忙派使者,备了华丽的车马,请他入朝为官,但接连三次都被绝然回绝。
光武帝没法,便亲自到他的住处去请,岂料他竟躺在床上假寐不起,光武帝走到了他的身边,抚着他的肚腹说:“你这个怪人,难道不肯助我治理天下吗?”他忽然番身坐起,答道:“从前尧帝那样有德有能,也还有巢父那样的隐士不愿出去做官,读书人有自己的志趣,你何必一定要逼我进入仕途呢?”光武帝听了直摇头,说:“子陵,我终究不能说服你吗?”然而,光武帝并没有死心,仍然把他请到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