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 nore修

)美人” “于” [补介词]
补出下面句子省略的成分:
①沛公谓张良曰:“…… (你)度我至
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于)帷帐之中。 (省略介词) ②夫运筹策
Hale Waihona Puke (之) (省略宾语) ③竖子,不足与 谋。
翻 译 五 字 法
留 调 换
删 补
试翻译下面语段: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 “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 难。”“孰最易者?”曰:“鬼魅 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 罄 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 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 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 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 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再如:“夫赵强而燕弱”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发语词) (句中停顿助词)
“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
翻译下列句子: 状语后置句 1.拜送书于廷 译: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 定语后置句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 健的筋骨。
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地名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 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 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诸侯各国闻名。
凡国名、地名、人名、 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 朝代、度量衡等专有名词或 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 留不动。
翻译下列句子:
3.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句
译:沛公在哪里呢!
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 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再如:“君何以知燕王?” 君以何知燕王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要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要点一、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及译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严复认为“信、达、雅”是衡量好的外文翻译的标准,一般也都把它借用来作为文言文好的翻译的标准。
“信”就是要求译文既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
“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就是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就中学生说,后一点是较高的要求。
但前两点是应该做到的,否则不能说是好译文。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26个文言虚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
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二、翻译的总原则: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直译和意译,是两种翻译方法。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
这两者虽有分别,却又是相辅相成的。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于直译时,辅以意译。
1.直译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触龙说赵太后》〖译文:我不能早用你,现在国家危急才来求你,这是我的过错。
〗此例的译文和原文的句法结构基本相当,词序基本相同,用词也大致是一对一的关系,可以算是一种直译的方法。
2、意译《张衡传》中“衡下车”“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几句中的“下车”、“视事”、“乞骸骨”如果照字面直译就是“下了车子”“看事情”“乞求骨骼”,它们根本表达不出原文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灵活处理,意译为“一到任”“到职工作”“辞职告老还乡”。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5分) 译:常常纵容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
回游荡没有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5分) 译: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经把玉帛赐给匈奴单于,
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得分标准:“词语、句式 ” 和 “大意 ”
围之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如果放弃(围攻)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 路上的主人。
于
2、遂与秦王会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于是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之
3、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
译文: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方法4:补(增补) 按现代汉语习惯补出文言句中省略成分。
,则保留久任;意所欲避,则易地借才。今岁燕、秦, 明岁闽、粤,道路往返,动经数千,程限稽迟,多逾数 月。加一番更移,辄加一番扰害。”帝是其言。十二年
十月,杨嗣昌出督师。肯堂奏,帝以偏执臆见责之。
(1)崇祯/七年,擢/御史。明年/春,贼/陷/凤 阳,条上/灭贼五事。(5分)
译文:崇祯七年,他升任点意见。
文言文翻译方法
学习目标:
1、感知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得分标准。 2、回顾并能说出 文言文翻译应该遵循的原则
和标准。
3、能归纳总结 文言翻译的方法并记住 。
了解原则和标准 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对每个词做准确解释,准确呈现特殊 句式和句子的语气。 意译: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 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古今异义 单音节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翻译(新法突破)

例1:(2021·新高考Ⅰ卷)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 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 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 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答案】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 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 成忠诚。
【解析】后一句“乐闻”译为“乐于听”,前一句的“恶 闻”,就应该是“讨厌听”;“过”,过错;“佞”,谄媚。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
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
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
之。……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
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
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定了该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在语境中的推敲、分析、 整合能力。
第10页
例 1:(2020·课标全国Ⅲ)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 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 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 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
少有。
第15页
2.从成语中推断
例 2:(2020·课标全国Ⅱ)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答案】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 了进言。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答案】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 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历年考试大纲中对文言文翻译题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而这一类题也是历年高考试题中相当重要的内容。
这两年文言文阅读的总分值一直是20分左右,其中翻译占6-10分,分值已经很大了,所以,对这一类题我们应高度重视。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基于教学的责任和经验,我总结了一下具体的解题步骤,下面结合高考例题分析一下。
第一步:抓住句子中的活用词和固定的单音节词直译。
词语的活用最常见的有名词用做一般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动词用作名词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2007年山东卷中的翻译题: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其中“异”本是形容词,但它的后面跟了一个代词“之”,所以“异”就是意动用法了,应译为:感到奇怪。
2008年的全国卷Ⅰ文言翻译题: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其中“君之”、“兄之”,“君”、“兄”如果用名词义去解,根本讲不通。
由句子的结构分析可知,它们都同“之”构成了动宾关系,已活用为动词了,所以“君之”应译为“用国君之礼待他”,“兄之”应译为“用兄长之礼待他”。
固定的单音节词指在现代汉语中做双音节的词,如:“妻子”现代汉语的解释是妻子和儿女。
在2006年全国卷Ⅰ中,翻译题“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的“妻子”就当此解。
第二步:抓住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格式句直译。
特殊句式是指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判断句和被动句都有固定的翻译格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成分,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要先调整好正常顺序再翻译。
固定格式句有“有以……无以……”、“无乃……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等”。
2008年江苏卷的翻译题: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该句的主语是传主吴汉,召见他的应是帝王,可见原文“召见”前省去了“帝”,翻译时应补足。
2008江苏卷的翻译题: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 其中“何意”,由疑问代词“何”与名词“意”构成,询问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为什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增补法】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
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
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
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
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
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
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与解题技巧常用手法文言文翻译

高考语文答题万能公式与解题技巧常用手法文言文翻译古诗词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四、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五、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六、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七、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
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十、人称作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023年度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3篇

2023年度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3篇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1易错题诊断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
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
“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
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
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
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
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公深入其阻。
冲风瘴疠,勤事以死。
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
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
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
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及卒,无一语及家事。
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
“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
“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
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章文献王嶷,字宣俨,太祖第二子。
宽仁弘雅,有大成之量,太祖特钟爱焉。
起家为太学博士、长城令。
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
群蛮怒,酉溪蛮王田头拟杀攸之使,攸之责赕千万,头拟输五百万,发气死。
其弟娄侯墓立,头拟子田都走入獠中。
于是蛮部大乱,抄掠平民,至郡城下。
嶷遣队主张莫儿率将吏击破之。
命田都继其父,蛮众乃安。
时太祖辅政,嶷务在省约,停府州仪迎物。
初,沈攸之欲聚众,开民相告,士庶坐执役者甚众。
疑至镇,一日遣三千余人。
见囚五岁刑以下不连台者,皆原遣。
二千石官长不得与人为市,诸曹吏听分番假。
百姓甚悦。
封豫章郡王,邑三千户。
仆射王俭笺曰:“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自庾亮以来,荆楚无复如此美政。
古人期月有成,而公自日致治,岂不休哉!”二年春,虏寇司、豫二州,嶷表遣南蛮司马崔慧景北讨,又分遣中兵参军萧惠朗援司州,屯西关。
虏军济准攻寿春,分骑当出随、邓,众以为忧。
嶷曰:“虏入春夏,非动众时,令豫、司强守,遇其津要;彼见坚严,自当溃散,必不敢越二镇而南也。
”是时纂严,嶷以荆州接蛮,虑其生心,令镇内皆缓服。
既而虏竟不出樊、邓,于寿春败走。
寻给班剑二十人。
年四十九,薨。
其日,上再视疾,至薨,乃还宫。
诏曰:“嶷明哲至亲,勋高业始,德懋王朝,道光区县,奄至薨逝,痛酷抽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今便临哭。
九命之礼,宜备其制。
敛以衮冕之服,温明秘器,命服一具,衣一袭,丧事一依汉东平王故事,大鸿胪持节护丧事,大官朝夕送奠。
大司马、太傅二府文武悉停过葬。
”(《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二》)(1)下列对文章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B.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C.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D.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汉武帝时五经每经设一博士,称为“五经博士”。
B. 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的通称。
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斗,故称。
C. 薨,死。
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亮,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 衮冕,衮衣和冕,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在重大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萧嶷明于吏治,平定民族纷乱。
田头拟引发蛮族大乱,萧嶷派张莫儿带兵将其击溃,后又令田都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蛮民才平静下来。
B. 萧嶷治政有方,赢得他人称赞。
任豫章郡王时,王俭赞扬他刚到任十余天就让灾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并赞这是荆楚地区少有的好政绩。
C. 萧嶷深谋远虑,准确判断形势。
敌军大举进攻,大家对此忧虑。
萧嶷分析只要坚守渡口要道,敌人必然不敢进犯。
最终敌人果然败退。
D. 萧嶷深受器重,皇上多次探询。
发病当天皇上两次探望,直至萧嶷死才回宫。
萧嶷的丧礼规格很高,大臣早晚祭奠,文武官员停下公务送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②古人期月有成,而公旬日致治,岂不休哉!【答案】(1)C(2)B(3)A(4)①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五溪一带居民捕鱼、贩盐。
②古人有一个月见成效的,你在十来天里就治理好了,岂不是美事!【解析】【分析】(1)句子意思是:故楚国之地萧条不振,连年多灾,饥民流离失所,实在是需要治理。
你刚刚到任,社会风气一变而为肃敬,江、汉地区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其他地区的百姓都表示向往。
其中“仍岁多故”中“多故”是一个词语,不能断开,排除A 项;“缉理”译为“治理”,是一个词语,不能断开,排除B项;“甫尔”译为“刚刚到这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2)B项,“月俸百二十斗”错,应是“百二十斛”,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故选B。
(3)A项,“田头拟引发蛮族大乱”错,原文是“头拟输五百万,发气死。
其弟娄侯墓立,头拟子田都走入獠中。
于是蛮部大乱,抄掠平民,至郡城下。
嶷遣队主张莫儿率将吏击破之。
命田都继其父,蛮众乃安”,可见当时田头拟已死,娄侯篡位,头拟的儿子田都逃到僚中,由此蛮族大乱。
故选A。
(4)本题关键词有①责,要求、勒索;赕,钱财;伐,讨伐;及,影响到;鱼盐,名词作动词,捕鱼、贩盐。
②期月,一个月;有成,有成效;旬日,十天;致治,治理好;休,美事。
故答案为:⑴C;⑵B;⑶A;⑷①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五溪一带居民捕鱼、贩盐。
②古人有一个月见成效的,你在十来天里就治理好了,岂不是美事!【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
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
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附参考译文】豫章文献王萧嶷字宣俨,是太祖的第二个儿子。
宽厚高雅,有成大器的胸襟,太祖非常钟爱他。
起初做太学博士、长城县令。
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鱼盐贩卖。
这些部落大怒,酉溪蛮首领田头拟杀了沈攸之的使者,攸之索要赎罪钱千万,头拟送钱五百万,受气而死。
他弟弟娄侯篡位,头拟的儿子田都逃到僚中,由此蛮族大乱,劫掠百姓,直到郡城外。
萧嶷派队主张莫儿带将士击溃他们。
田都在僚地内请求朝廷册封他为王,娄侯惶恐,也归降。
萧嶷在郡狱中诛杀娄侯,命田都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蛮民才平静下来。
那时太祖辅佐朝政,萧嶷决定一切开支从俭,停用府州仪仗迎送物品。
当初,沈攸之想聚集人马,让百姓互诉,士族和平民因罪被押被罚苦役的很多。
萧嶷到任,一天就放了三千余人。
被囚的凡在五年刑期以下而不牵连政事的,都予释放。
因市税又多又重,就重新制定税收牌,把税还给百姓。
禁止多项对商人的征税和苗籍。
二千石俸禄的官长不准直接买卖东西,安排众部曹官吏轮流值事。
百姓很高兴。
封为豫章郡王,食邑三千户。
仆射王俭写信给萧嶷说:“故楚国之地萧条不振,连年多灾,饥民流离失所,实在是需要治理。
你刚刚到任,社会风气一变而为肃敬,江、汉地区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其他地区的百姓都表示向往,自从庾亮以来,荆楚就没有如此美政。
古人有一个月见成效的,你在十来天裹就治理好了,岂不是美事!”二年春天,北虏侵犯司、豫二州,萧嶷上表派南蛮司马崔慧景讨伐北方,又分派中兵参军萧惠朗增援司州,驻西关。
北虏军渡淮水攻寿春,分骑兵从随、邓二地进发,大家对此忧虑,萧嶷说:“进入春夏以后,不再是敌人用兵的好季节,只要命令豫、司二州坚守重要渡口要道,他们看到戒备森严,会自己溃散,必然不敢越过这两镇向南进犯。
”这时正戒严,萧嶷想到荆州与蛮、蛋接壤,怕他们产生二心,就令防区内都穿宽大的衣服。
最终北虏没有从樊、邓出兵,在寿春败退了。
不久赐给萧嶷班剑仪仗二十人。
当年去世,终年四十九岁。
发病当天,皇上两次探望病情,直到萧嶷死,才回宫。
下韶:“萧嶷明哲而敬亲,在开国的事业中建立很高功勋,德行激励朝廷,光照家国,突然逝世,我悲痛得心如刀割,不能禁受,怎么办呵怎么办!今日临哭,九命礼仪应完备地依制办理。
用衮冕服饰装殓,温明秘器,命服一套,衣一袭,丧事全照汉塞芒玉的旧例,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大臣早晚祭奠。
大司马、太傅二二府的文武官员都停下公务去送葬。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
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
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
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
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
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
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
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感稍霁,首肯久之。
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
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近习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