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的分层和分段解析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分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分层教学策略小学语文高年级分层教学策略是指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分层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
通过分层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潜力发展,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分层教学策略主要应用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诗文教学、语法教学和写作教学等方面。
对于诗文教学,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策略。
在学生对于诗文的理解不同的基础上,分层设计诗文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难度的诗文材料,并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分组。
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阅读一些较为难懂的古代诗文或现代诗歌,培养他们对于诗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较为简单的诗文材料,通过分析诗歌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境。
通过分层的方式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诗文的阅读水平和创作能力。
对于语法教学,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策略。
在语法学习中,每个学生的语法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法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分组教学。
对于语法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较为复杂和深入的语法知识学习,比如复杂的句型结构、主谓一致等;而对于语法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的语法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教师可以通过梳理学生常犯的语法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语法运用能力。
对于写作教学,分层教学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写作水平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习惯进行分层指导。
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开展创新性的写作任务,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写作的质量和表达能力;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基础性的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和基本写作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具体的写作指导和范文示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和应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和应用一、分层设计的概念分层设计是指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情特点,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按照难易程度、认知/语言层次等方面进行筛选,形成层层递进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以便于教师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高年级语文的分层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层面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或文化知识的理解需要进行逐步的引导和训练。
在教材设计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和主题,从认知偏差、词汇多义、逻辑思维、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精确定位和渐进式训练,在有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语言层面语言层面主要涉及口语和书面语的认知和运用。
口语的认知主要包括语音、语调、口音等方面;书面语的认知则涉及词汇、语法、表达风格等方面。
在教材设计中可以针对不同的语言层面进行逐步深入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3、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小学高年级的重点培养对象。
教材设计中可以结合不同文本类型和写作要素,从提纲、材料收集、思路整理、表达方式、文句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训练,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4、文化意识文化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设计中,可以涵盖文学、历史、传统文化等内容,通过有机结合,发掘和培养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高其文化素质。
小学高年级语文分层设计,主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应用方面,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体化教学针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教学,并选取不同难度、内容的教材,以便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2、组织多元化的学习活动设计多元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如语文大赛、课外阅读等,以此推动学生语文知识的全面发展。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1. 引言1.1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能力悬殊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分层教学,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辅导、导学案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即时调整和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效果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定期的测验考试和学生评价,可以了解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施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未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应当重视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完善分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2. 正文2.1 分层教学的定义分层教学的定义是指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特点,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或组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教学旨在实现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数学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学科之一,也是学习成绩直接关系到升学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学科。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旨在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上获得有效的学习。
一、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是一种已经被证明有效的教学模式。
它基于以下两个原则:1.只要每个学生都有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再高级的课程对他/她来说就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2.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有不同的兴趣和能力。
没有人是天生的数学天才,我们需要通过清晰的目标和适当的教学策略来帮助每个学生实现他们的潜力。
第一原则的基础是学习是建立在之前学习成果的基础上的。
第二个原则的基础是教师必须创造一个受欢迎且有学习动机的环境,尤其是对于那些一直遇到困难的学生。
二、分层教学的优势1.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教授数学课程2.鼓励每个学生在他们自己的速度上工作3.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概念和技能后再转向更多挑战性的内容4.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感到成功和有成就感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应该始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有效评估和诊断。
这些评估不仅考虑学生的数学成就,还考虑到学生的个人需求,如学习风格和学习速度。
然后,教师应该将每个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层次,以便适应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领域。
当学生感到挑战过大或过小时,他们都能在满足其需要的层次上获得教师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分层教学需要学生在初始诊断之后进行持续评估,通过这些评估来确定每个学生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
如果他们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额外的支持和指导。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传授者,更是一个学习指导者和个人导师。
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学有所成。
准备好应对不同能力和兴趣水平的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且挑战性任务。
但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将受益于个性化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摘要】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需求,采取不同层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教学方式。
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层教学的定义和意义,强调了其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动机。
接着讨论了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学生智力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性。
然后详细介绍了实施分层教学的方式,包括制定教学目标、分组方式和教学资源的配置。
随后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效果评估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兴趣的影响。
最后分析了分层教学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
结尾部分展望了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未来发展,呼吁教育者关注和支持这一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定义、意义、必要性、实施方式、效果评估、挑战、应对、未来发展1. 引言1.1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层次化组织和差异化教学的教学模式。
通过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分层教学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支持,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分层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水平进行分组,设计不同难度和深度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是一种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完善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教育教学的优质化。
2. 正文2.1 分层教学的定义与意义分层教学的定义与意义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并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学分层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教学模式。
数学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进行学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进行浅析,探讨数学分层教学的特点、意义以及实施方法。
一、数学分层教学的特点1. 个性化教学数学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层次上进行学习,不至于让学习过于轻松或者过于困难。
2. 注重学习兴趣数学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同一层次的学生之间,老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3. 促进学习交流1. 促进学生学习兴趣2. 提高教学效果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分层测试在进行数学分层教学之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测试。
分层测试可以通过定期的测验、考试、作业等方式进行,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分层,使得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进行学习。
2. 设计差异化教学内容在进行数学分层教学时,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较难的数学题目,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挑战性;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容易的数学题目,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
3. 多种教学手段在进行数学分层教学时,老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可以通过讲解、示范、演示、实验、分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 定期检测评价数学分层教学是一种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
通过数学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和应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和应用分层设计和应用是指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将教材内容分为不同层次,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中,分层设计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下面我将就分层设计和应用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中的具体实施进行讨论。
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分层设计和应用。
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设立不同的基础知识层次。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词汇和句型的训练,提升其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拓展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其语文运用能力。
这样设计的作业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处于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上,不至于脱离实际或者过于简单。
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分层设计和应用。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分层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对于初级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明确的阅读材料,培养其对基本信息的抓取和理解。
对于中级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逻辑性较强的文章,培养其对文章脉络和深层次意义的把握。
对于高级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文章,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对语文的热爱程度。
在实施中,要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并且要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不断尝试和提高。
分层设计和应用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进行分层设计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培养其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促进其全面发展。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灵活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浅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分层教学最初起源于西方国家,在20世纪初开始在教育领域兴起。
它是基于学生在不同学习水平上存在差异的认识而提出的教学模式,旨在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中国,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被视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正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将更好地了解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为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2. 正文2.1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而设立的。
其主要意义包括:1. 能够更好地照顾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习惯、学习速度都不同,通过分层教学,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下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内容难度过高或者过低而感到无趣,而分层教学则可以让学生接触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内容,增加学习动力。
3. 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分层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4. 能够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确的教学安排,节省教学时间和精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
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有效率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2.2 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多方面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整个班级进行分组,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接受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和难度。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例如使用教学游戏、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良驹教育1对1个性化教案教导主任签字:日期:年月日布置教师留言教师签字:一、听老师讲故事塞翁失马的故事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
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
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
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
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释义: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二、课内基础知识巩固(一)、古诗《观书有感》翻译与鉴赏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翻译: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
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而我们读书也是一样,要想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不断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后面这两句诗人们也常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阅读的分层和分段(一)段中分层的方法段的分层,主要是指给自然段分层。
我们知道,“段”是就整篇文章划分的部分,它是指文章各部分的内容。
而“层”是就一段话划分的。
给段分层,首先要认识自然段的结构关系。
一般来说,常见的构段方式有:总分(包括总分、总分总、分总)、并列、顺序、转折和因果等关系。
了解了自然段构段方式的不同,就可以明白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表达中心的。
1.依据总分式给自然段分层。
如下面一段话,说说该怎样给它分层。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
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依据并列关系给自然段分层。
请看下面一段话,我们又该如何分层呢?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有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3.依据顺承关系给自然段分层。
请看看下面一段话,是按什么顺序进行划分?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铅色的阴云。
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
这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快乐练习曲文段一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盖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花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的清香。
用“‖”把短文分成三层这篇短文各个层次间是关系。
文段二早晨,天下着雨,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的行列中。
好容易轮到我买了。
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
我买了烧饼和油条,再用塑料袋包好,顺手拿起柜台旁的一把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
我正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着喊声,是喊我吗?回头一看,一把布伞穿过雨雾,向我急速移动着。
雨伞移到我身边,便停止了。
伞一斜,露出一张秀气的脸:“大哥哥,伞拿错了,这把是你的!”我这才发现自己的伞在她手里——那是前不久才买的。
“大哥哥,我的伞面已打补丁了,给。
”甜甜的声音有点醉人。
我撑着自己的伞继续赶路。
一滴雨点飘到我的唇边,哟,甜津津的,像蜜一样,一直甜在我的心里。
用“‖”把短文分成三层。
短文是按顺序记叙的。
(二)怎样给一篇文章分段(分段的四种方法)第一,按照事件的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分段。
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一般可采用这种方法。
可按发生、发展和结果先后顺序来分段。
有些时间色彩比较鲜明的文章,还可以按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不同的时间来分段。
第二,按照空间位置(即人物活动的地点)的转移来分段。
游记和参观访问一类的记述文,一般可采用这种方法。
第三,按照事件的性质归类来分段。
有时一篇文章写了好几件事,那就要先把这些分析一下,按性质归类来分段。
第四,按照文章所写的内容来分段。
这是四种方法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
所谓按照内容分段,就是把意思相近,联系紧密的自然段放在一起,作为一大段(一般称为“意义段”)。
这样便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概括文章的中心。
有的文章还可按照文章的结构来分段。
我们可以先找出她的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再把中间部分分成几个小段。
这种分段的方法也用得比较多。
总的来说,在分段的时候,第一,要注意它的单一性。
就是每一段文章,只围绕中心,记叙一个方面的内容;第二,要注意它的完整性。
就是各段应当先后照顾,互相联系,不要任意割裂,以免损害文章的有机联系和完整统一。
有些过渡段放在哪一段为好?这要从文章的内容出发,看它与上段还是与下段联系得紧密;如果上下联系都不紧密,也可单独划为一段。
(三)如何概括段意归纳段落大意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路的重要手段,也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前提。
归纳段落大意有三项要求:一是要反映段的主要内容;二是用语简单明确,不罗嗦;三是各段段意连起来能反映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这三项要求中,第一项是最基本的。
抓住段的主要内容在语言表达上才能做到简明;抓住段的主要内容,各段段意才能成为文章的提纲,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在归纳段意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整体归纳法。
因为段是文章的组成部分,分段归纳段意要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每一段都是为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的。
熟悉全篇这一整体,归纳段意时才容易抓住重点。
(二)、取舍与归并法。
归纳段意通常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取舍法,即段中的几层意思能分出主次,那就可以“取主舍次”,分清段落中哪是主要的,哪是次要的,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
另一种是归并法。
即段中的几层意思分不出主次,那就要把几层意思都概括进去。
(三)、挖掘内在联系法。
一篇课文,段与段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
记事的文章大都分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为线索叙写的。
(四)、列小标题的方法给文章列小标题也是一种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也是寻找作者思路的训练,对作文列提纲也有好处。
列小标题时的思考可以分三步:第一步,正确划分段落,这是关键。
要是段落划分错了,小标题也不可能列正确。
第二步,把段意概括好,这是列小标题的基础。
要是段意概括得不全面、不准确,那么小标题也就不容易列准。
第三步,把段意浓缩,列出小标题。
也可采用以下有效方法:(一)、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二)、概括法: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
(三)、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结:一般概括成“什么人做什么事”或“什么东西怎么样”的格式阅读冲浪(一)绿色“宝库”你到过东北林区吗东北林区包括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那里林海茫茫一望无边是我过最大的林区东北林区的资源极为丰富。
全国有一半木材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
闻名全国的红松、赤松,还有云杉、冷杉、桦树等,绵延几千里,就像绿波滚滚的海洋。
东北林区盛产药材,最近发现的全国最大的人参就产在这里。
东北林区活跃着许多珍贵的动物,像紫貂、梅花鹿、东北虎、杜鹃、丹顶鹤等。
凡单果东北林区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说这里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练一练1. 给短文首位两段加上适当的标点。
2.概括每节的大意。
第1节:第2节:第3节:3.短文是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三个方面来写“东北林区的资源极为丰富”的。
4依照短文的结尾,用“凡……都……”造一个句子。
.(二)跳山羊体育课,这可是我们男生最喜欢上的课了。
老师刚一宣布这节课练习跳“山羊”,我们使用眼光串联,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望着那白白的“山羊”,我们的心直痒痒,恨不得立刻飞过去,可老师还在讲注意事项:跳前必须做好准备活动,不然..……”最急得要算我们班上的大个子王勇了,他冲着我努努嘴,小声嘀咕道:“真罗嗦,跳就跳呗,做什么准备活动?”我们做准备活动时,他象征性地踢了踢脚,还悄声对我说:“嘿!哥儿们,等会看我的!”要说王勇,那还真没得说,天生跳“山羊”的料,他腿长胳膊长,有劲儿,谁能跟他比?我虽说个头还行,可一身胖肉,自然不是他的对手。
轮到王勇跳了,只见他轻轻地助跑,有力地冲向踏板,双臂用力一撑,两腿叉开,身体轻飘飘地飞了过去。
漂亮!大家正等着他扬起双臂归来之时,他却重重地坐在棉垫上起不来了。
怎么回事?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围了过来,只见王勇扳着脚,皱着眉,咧着嘴,一副难受的样子。
见我们围了来他赶快爬起,晃晃悠悠迈了一步,又“哎呦”一声要倒,幸亏体育老师手快,一下子扶住了他。
“谁送他去医务室?”老师的话音刚停,“我”。
“我”。
“我”。
三声搭腔,大力士李伟、洋相包周明和我几乎同时跳了起来,李伟不由分说背起王勇就走,他可真行,仗着块儿大,硬是一口气把王勇背去又背回,我们好说歹说他也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