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下语文《梅花魂》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童年时与外祖父的一段往事为线索,表现了外祖父热爱梅花,更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文通过讲述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以及他教育作者要有梅花般的精神,坚守节操,不畏艰难,展现了梅花的精神内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梅花的精神内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会梅花的精神。
此外,学生对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四君子”的了解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会欣赏梅花的美丽,理解梅花的精神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坚守节操,不畏艰难的精神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梅花的精神内涵,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然后简要介绍梅花的精神内涵,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然后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
3.精讲细读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梅花的精神内涵。
4.品读感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课文,进行感情朗读,体会梅花的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实践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梅花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坚守节操,不畏艰难的品质。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强调梅花精神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梅花魂》说课稿一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梅花魂》说课稿一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老华侨在海外漂泊多年,一直怀念祖国的梅花,最后回国安度晚年的故事。
通过对梅花精神的赞颂,课文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丰富,包括了解课文背景、分析课文内容、感受梅花精神等。
在教材中,本文占据重要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针对本课,部分学生可能对课文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梅花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课文学习,体会梅花的精神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感受梅花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精神,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梅花精神,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表达中感受梅花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诗歌等素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梅花图片或相关诗歌导入,激发学生对梅花的认识,引发对课文的好奇心。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受梅花精神。
3.研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深入理解梅花精神。
4.品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品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5.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梅花精神的认识和体会。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 梅花魂 》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梅花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外祖父的一段难忘的往事,表现了梅花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作者对梅花精神的传承和敬仰。
课文内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通过梅花这一象征手法,传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同时,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学生朗读和体会。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对于寓言故事、象征手法等有一定了解,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寓意。
但梅花精神的内涵较为抽象,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此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家庭亲情等主题的认识各有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的精神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会提取信息、概括要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花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家庭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梅花的精神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梅花精神的抽象含义,联系实际生活,体会家庭亲情、爱国情怀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亲情、爱国情怀等。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探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梅花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的精神内涵。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梅花的精神内涵。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优质课 说课稿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梅花魂》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跟随父亲去梅花山游玩,见识到了梅花的美丽和坚韧,同时也感受到了父亲对梅花的热爱和敬仰。
课文通过描绘梅花的形象,展现了梅花的精神内涵,即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清高洁净、傲骨凌寒。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梅花的喜爱和敬仰之情,激发他们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通过文字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有一定的基础。
然而,对于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梅花精神,他们可能还难以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去感受和理解梅花的精神内涵,以及父亲对梅花的态度所传递的品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梅花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感受到梅花的美丽和坚韧,激发他们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梅花的精神内涵。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对梅花的态度所传递的品质,以及如何将这些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中所蕴含的梅花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说课稿1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外祖父的生活点滴,以及外祖父对自己影响深远的教育。
课文通过描述外祖父的爱国情怀、坚韧不拔的品格和慈爱之情,传递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家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叙事性文本的阅读和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所涉及的家国情怀、传统美德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外祖父的敬爱之情,理解家国情怀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和传统美德,感悟作者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引出课文《梅花魂》。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大意。
3.精讲细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分析其中的家国情怀和传统美德。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情感体验: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家国情怀和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7.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家国情怀和传统美德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说课稿(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说课稿(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跟随父亲在欧洲留学的生活。
在异国他乡,父亲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使得作者也爱上了祖国的梅花,并把这种情感视为灵魂的一部分。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锻炼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梅花这一文化符号可能对部分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刻,教师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人物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自己的爱国之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情感,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
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梅花的了解和印象,从而引出课文《梅花魂》。
2.自读: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巡回指导。
3.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物:作者、父亲•事件:留学欧洲、思念祖国•情感:爱国主义情怀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朗读、理解、合作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梅花魂》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梅花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老将军梅花般的品格和爱国情怀。
通过描绘老将军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展现了梅花般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充满诗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课文还通过梅花的形象,传递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于文中的一些情感和哲理可能还难以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同时,梅花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学生可能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梅花的美丽和坚韧,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在生活中坚持和奋斗。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梅花精神,理解老将军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4.文化拓展教学法: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梅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梅花的印象,从而引出课文《梅花魂》。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4《梅花魂》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4《梅花魂》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跟随父亲在国外生活,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想念国内的梅花。
课文通过描述作者与父亲在国外的生活情景,以及父亲对梅花的热爱和崇敬,展现了梅花的精神内涵,传递了中华民族团结、坚韧、不屈的精神。
课文以第一人称叙述,情感真挚,文字优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梅花的生长特点和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同时,课文中的优美文字和修辞手法,也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情感的文本,他们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感同身受。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于文中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和梅花的精神内涵可能难以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梅花的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每逢佳节倍思亲”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梅花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坚韧、不屈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每逢佳节倍思亲”造句。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梅花的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感体验、启发引导等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梅花歌曲,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梅花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文本情感。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梅花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花魂》说课稿
一、说教材
《梅花魂》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
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
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
但是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
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
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语文知识能力目标
(1)熟记课文生字,生词。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3)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探究”来体验合作探索学习的乐趣。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
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难点:
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出他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课堂活跃,比较喜欢抢答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学习此课。
五、说教法和学法
1.讨论法:学生都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
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标题的含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
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在这里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魂,分外,抹净低头折节,然后分别让他们标出魂,分,抹,折的音
魂(hun)分(fen)外抹(ma)净低头折(zhe)节
设计意图:为文章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字词的积累。
(二)说导语设计
2
梅花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赞颂对象,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样优美的词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
文中我的外祖父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想一想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几件事?标题“魂”又是什么意思呢?
设计意图:提出所学重点,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程度,为进入下文做铺垫。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
(四)深入文章,感知课文
1.在这个环节,我会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祖父一向是和蔼可亲的,可是有一次他却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了?学生朗读课文在交流中体会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来训斥妈妈。
老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外祖父对这幅墨梅图的喜爱呢?学生会抓住惟独,分外,轻轻,慢慢,抹净等词语来体会。
并且我会让同学们分析这段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分析是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当交流的生气的原因是一幅墨梅图时,向同学们提出就是一幅,墨梅图有什么好生气的啊?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
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
2.由老师范读“临别赠梅”一段,找出在哪几句体现了梅花的品格,梅花的品格又是什么?学生们回答后,提出“魂”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
3
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与导语相照应。
(五)品味赏析
1.外祖父赞美梅花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却时刻寄托着他的情愫,每当想起就不禁怅然泪下。
读全文,找到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共有三处。
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
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3.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就要回国的消息时,外祖父竟然呜呜的大哭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让学生补充省略号的内容,想想此时我会想的什么?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5.听歌曲感受外祖父的爱国心,并且有感情的伴随音乐朗读这三次落泪。
设计意图:旅居海外的外祖父的爱花之情。
更有恒古不变的爱国情。
老师紧紧扣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游子的爱国心。
作者在描写这三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
学生感悟时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另外两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
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
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6.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六)扩展延伸
4
1.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设计意图:了解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深入了解梅花魂的含义。
设计意图:复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七)总结全文
《梅花魂》是一篇华侨来人体现爱国心的文章,文章采用叙事的手法,写了老人与“我”的五件事,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通过“读——悟——理解——分析”而感受学习。
(八)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运用“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七、说板书设计
梅花魂——民族精神
珍爱梅图
赠送梅图中国心
三次落泪
设计意图:本文由珍爱梅图——赠送梅图——三次落泪的过程讲起,并且在讲解这三个过程时都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并且指出“魂”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课堂所讲重点,板书线条鲜明,使学生一看即懂,看到板书就能够明白所讲内容及文章重点。
结束语: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海外的游子的缩影。
那份对祖国的真挚的情感将不断鼓舞着我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