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酸强碱烧伤及中毒的处理方法
化学灼伤急救措施

化学灼伤急救措施化学灼伤指强酸、强碱以及一些毒剂等接触皮肤引起人体的局部损伤.主要有酸、碱、溴、磷、酚等的灼伤,常见的症状是热痛,如不及时处理往往引起组织器官坏死,留下灼痕。
中毒指某些物质进入人体,损害组织和器官并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主要是有毒气体和毒剂中毒,常见的症状是腹痛、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灼伤、中毒的急救处理方法。
一、灼伤被化学药品灼伤应根据化学药品的性质及被灼伤的器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碱类灼伤强碱具有腐蚀性和刺激作用,使体内脂肪皂化,组织胶凝化变为可溶性化合物,破坏细胞膜结构,使病变向纵深发展。
一旦碱灼伤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消失为止,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
眼灼伤先用大量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2、酸类灼伤常见的强酸如硫酸、硝酸、盐酸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
硫酸灼伤皮肤一般呈黑色;硝酸灼伤呈灰黄色;盐酸灼伤呈黄绿色。
皮肤被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
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
强酸溅入眼内,在现场立即就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冲洗时应将头置于水龙头下,使冲洗后的水自伤眼的颞侧流下,这样既避免水直接冲眼球,又不至于使带酸的冲洗液进入好眼,冲洗时应拉开上下眼睑,使酸不至于留存眼内和下穹窿中。
如无冲洗设备,可将眼浸入盛清水的盆内,拉开下眼睑,摆动头部洗掉酸液,切忌因疼痛而紧闭眼睛,经上述处理后立即送医院眼科治疗。
3、溴灼伤液溴和溴蒸气对皮肤和粘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液溴与皮肤接触产生疼痛且易造成难以治愈的创伤,严重时会使皮肤溃烂。
酸碱烧伤的急救方法

酸碱类化学烧伤急救处理的首选办法是清水冲洗。
被酸碱灼伤后,应该立即脱去或剪去污染的工作服、内衣、鞋袜等,迅速用大量的流动水冲洗创面,至少冲洗10~20分钟,特别对于硫酸灼伤,要用大量水快速冲洗,除了冲去和稀释硫酸外,还可冲去硫酸与水产生的热量。
对氢氧化钾灼伤,要冲洗到创面无肥皂样滑腻感;再用5%硼酸液温敷10~20分钟,然后用水冲洗,不要用酸性液体冲洗,以免产生中和热而加重灼伤。
扩展资料
分类:
根据酸碱烧伤的组织反应,可分为轻、中、重三种不同程度的烧伤。
1、轻度:多由酸或稀释的弱碱引起。
眼睑与结膜轻度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有点状脱落或水肿。
数日后水肿消退,上皮修复,不留瘢痕,无明显并发症,视力多不受影响。
2、中度:由强酸或较稀的碱引起。
眼睑皮肤可起水疱或糜烂;结膜水肿,出现小片缺血坏死;角膜有明显浑浊水肿,上皮层完全脱落,或形成白色凝固层。
治愈后可遗留角膜斑翳,影响视力。
3、重度:大多为强碱引起。
结膜出现广泛的缺血性坏死,呈灰白色浑浊。
角膜全层灰白、或者呈瓷白色。
实验室应急处理

化学实验室一般事故的应急处理(1)创伤:伤处不能用手抚摸,也不能用水洗涤。
若是玻璃创伤,应先把碎玻璃从伤处挑出。
轻伤可涂以紫药水(或红汞、碘酒),必要时撤些消炎粉或敷些消炎膏,用绷带包扎。
(2)烫伤:不要用冷水洗涤伤处。
伤处皮肤未破时,可涂擦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用碳酸氢钠粉调成糊状敷于伤处,也可抹獾油或烫伤膏;如果伤处皮肤己破,可涂些紫药水或1%高锰酸钾溶液。
(3)受酸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如果酸液溅入眼内,用大量水冲洗后,送校医院诊治。
(4)受碱腐蚀致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再用水冲洗。
如果碱溅入眼中,用硼酸溶液洗。
(5)受溴腐蚀致伤:用苯或甘油洗濯伤口,再用水洗。
(6)受磷灼伤:用1%硝酸银,5%硫酸铜或浓高锰酸钾溶液洗濯伤口,然后包扎。
(7)吸入刺激性或有毒气体:吸入氯气、氯化氢气体时,可吸入少量酒精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使之解毒。
吸入硫化氢或一氧化碳气体而感不适时,应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
但应注意氯气、溴中毒不可进行人工呼吸,一氧化碳中毒不可施用兴奋剂。
(8)毒物进入口内:将5—10m1稀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水中,内服后,用手指伸入咽喉部,促使呕吐,吐出毒物,然后立即送医院。
(9)触电:首先切断电源,然后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10) 起火:起火后,要立即一面灭火,一面防止火势蔓延(如采取切断电源,移走易燃药品等措施)。
灭火的方法要针对起因选用合适的方法。
一殷的小火可用湿布、石棉布火砂子覆盖燃烧物,即可灭火。
火势大时可用泡沫灭火器。
但电器设备所引起的火灾,只能使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以免触电。
实验人员衣服着火时,切勿惊慌乱跑,赶快脱下衣服,或用石棉布覆盖着火处。
(11) 伤势较重者,应立即送医院。
化学实验室一般事故的应急处理1、一般割伤取出伤口内异物,保持伤口干净,用酒精棉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涂上外伤膏或消炎粉。
酸碱烧伤现场处理方法

酸碱烧伤现场处理方法
酸碱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皮肤损伤,需要及时处理以减少伤害程度和预防感染。
以下是酸碱烧伤现场的处理方法:
1. 保护自己:在处理伤者之前,务必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免酸碱物质对自己造成伤害。
2. 洗净受伤部位: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持续冲洗至少20分钟,目的是稀释酸碱物质,减少伤害。
注意不要用热水或冷水,只使用自来水即可。
3. 剥离酸碱物质:尽量将附着在伤口或皮肤上的酸碱物质剥离,但要小心不要造成更多伤害。
可以使用洗涤剂等中性物质帮助清洁。
4. 包扎伤口: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避免细菌感染。
注意不要用纱布粘到伤口上,以免带来二次伤害。
5. 就医就诊:酸碱烧伤的伤势严重程度很难判断,即使伤势较轻,也应及时就医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建议。
医生会根据情况进一步处理伤口,并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处理酸碱烧伤时应当谨慎,避免自行处理或使用一些不适当的物质,以免加重伤害。
及时就医是最重要的,专业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处
理。
强酸强碱烧伤及中毒的处理方法

强酸强碱烧伤及中毒得处理方法一、强酸强碱—强酸强碱烧伤得急救原则强酸烧伤:ﻫ常见得强酸:硫酸、盐酸、王水、碳酸,因其浓度、溶液量以及皮肤接触面积不同,而造成轻重不同得烧伤。
近几年常有用强酸恶性毁容得事件发生。
急救原则:1。
1立即用大量温水或大量清水反复冲洗皮肤上得强酸,冲洗得越早、越干净、越彻底越好,哪怕残留一点也会使烧伤越来越重。
不要顾虑病人冲洗时加重疼痛,要鼓励病人忍耐着冲洗下去,直到冲洗干净为止;或石灰水、苏打水冲洗,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忌用强碱液冲洗。
注意:切忌不经冲洗,急急忙忙地将病人送往医院。
1、2 用水冲洗干净后,用清洁纱布轻轻覆盖创面,送往医院处理。
2眼部烧伤,即刻用清水冲洗。
冲洗方法就是用一盆清水,将面部放入水中,两眼睁大,头部在水中左右摇晃,如此反复换几次水冲洗,然后再以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之后滴入0、01硫酸阿托敏药水。
强碱烧伤:常见得强碱:氢氧化钠(苛性钠),石灰等、ﻫ强碱对人体得皮肤组织得损害力比强酸更重,因为强碱可渗透深入组织,使组织蛋白发生溶解、强碱得处理方法ﻪ大量接触烧碱时应佩带防护用具,工作服或工作帽应用棉布或适当得合成材料制作。
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橡皮围裙、长统胶靴等劳保用品。
应涂以中性与疏水软膏于皮肤上。
接触片状或粒状烧碱时,工作场所应有通风装置,室内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中国MAC0、5毫克/米3(以NaOH计),美国ACGIH TLVC 2毫克/米3。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得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与飞溅。
常见强酸强碱烧伤的急救

常见强酸强碱烧伤的急救强酸强碱烧伤是常见的一种急救情况,通常通过化学反应来产生烧伤。
这种烧伤的症状通常包括剧烈的疼痛、红肿、烧伤、溃疡和瘢痕等。
若不及时处理,这种烧伤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尽快进行适当的急救措施。
下面来介绍一下常见的强酸强碱烧伤的急救方法。
首先,需要快速地将烧伤部位浸泡在清水中,时间应长达15-30分钟。
这样可以迅速将强酸强碱稀释,以减少烧伤的伤害程度。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浸泡烧伤部位时要确保区域干净、所有脏物和异物都已清除。
若需要使用肥皂洗涤周围区域时,请谨慎观察患者的反应,以避免其疼痛加剧。
其次,在烧伤部位周围自制冰水敷料可以减轻疼痛。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若面积较广的疼痛并不适合使用冰水敷料,此外,若烧伤部位存在溃疡或出血,请勿使用冰水敷料来控制疼痛。
接下来,为烧伤部位缓解疼痛,可以考虑使用疼痛缓解药物。
这种药物通常可进行口腔或局部应用。
使用药物前应先查看说明,了解可能的副作用以及禁忌症。
并且在使用药物前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最后,若烧伤部位有明显的伤口或溃疡,应立即就医。
除了应用急救方法以外,还可以使用抗生素或其他药物来预防感染。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是最为安全的方式。
在处理强酸强碱烧伤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直接接触烧伤区域,以防伤口进一步扩散。
2、切勿使用家庭制药、汞、酒精等方法处理烧伤,这些方法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
3、如果有多位患者出现化学烧伤,根据烧伤程度,先进行优先处理。
总之,对于强酸强碱烧伤,我们需要及时的进行适当的急救措施。
在烧伤区域进行清水浸泡,使用疼痛缓解药物,以及在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控制化学烧伤的伤害程度。
记住,在处理化学烧伤过程中,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切勿过度处理或使用不恰当的药物或治疗方法。
强酸强碱灼伤处理

强酸强碱灼伤处理一、紧急处理1. 迅速脱离酸碱源:首先要迅速离开酸碱源,避免继续接触和进一步伤害。
2. 马上冲洗: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冲洗时间至少15分钟以上。
冲洗的水量要充足,能够将酸碱物质冲洗干净。
二、注意事项1. 不要使用中性化剂:在处理强酸强碱灼伤时,不要使用中性化剂,因为中性化反应会产生大量热量,加剧伤口烧伤。
2. 不要包扎伤口:不要用纱布、绷带等包扎伤口,这样会使伤口无法及时通风,容易引起感染。
3. 不要使用家庭药品:不要使用家庭中的药物或者草药来处理伤口,这样可能会加重伤口症状或引起过敏反应。
4. 不要用手挤压伤口:不要用手挤压伤口,以免引起细菌感染或者加重伤口症状。
三、就医处理1. 及时就医:无论伤势轻重,都应及时就医。
即便是表面看上去没有大问题的伤口,也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检查和处理。
2. 建立病历:就医时应主动告诉医生伤口的酸碱性质、伤口面积和受伤的具体时间等信息,并配合医生建立详细的病历,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治疗。
3. 确定伤害程度:医生会根据伤口的深浅、面积和症状来判断伤害程度,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治疗。
四、治疗方法1. 清创消毒:医生会先用生理盐水或者抗菌消毒液进行伤口清创,去除污物和细菌。
2. 软膏药物:根据伤口的情况,医生可能会给伤口涂抹一些软膏药物,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3. 抗生素使用:对于伤势较重或者伤口感染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药物,以预防或治疗感染。
4. 外科手术:对于严重的强酸强碱灼伤,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包括植皮手术、切除坏死组织等。
五、预防和注意事项1. 戴防护手套:接触强酸强碱物质时,应戴上防护手套,以免直接接触到皮肤。
2. 注意储存和使用:正确储存和使用酸碱物质,避免事故发生。
3. 防护眼镜:在处理酸碱物质时,应佩戴防护眼镜,以免溅入眼睛引起伤害。
4. 建立应急预案:家庭和工作场所应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酸碱物质泄漏和事故的发生。
酸灼伤和碱灼伤的处置方案

酸灼伤和碱灼伤的处置方案前言酸灼伤和碱灼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案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伤害并迅速康复。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酸灼伤和碱灼伤的基本知识与处置方案。
酸灼伤和碱灼伤介绍酸灼伤和碱灼伤都是由于皮肤或粘膜接触到强酸或强碱的化学品而产生的伤害。
酸灼伤的特点是疼痛感强烈,局部组织呈现出腐蚀性、萎缩性改变;碱灼伤则会导致组织水肿、坏死、出血。
处置方案在采取处置方案之前,需要保证个人安全,防止进一步感染,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生命安全。
下面是针对酸灼伤和碱灼伤的处置方案:酸灼伤的处置方案1.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30分钟,洗净残留酸液2.摘掉染有酸液的衣服或首饰,避免残留酸液损伤其他部位3.使用中性洗涤剂洗净,以保证伤口干净卫生4.用干净、湿透的绷带包扎伤口,并将受伤部位固定注:酸液进入眼睛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就医。
碱灼伤的处置方案1.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30分钟,洗净残留碱液2.摘掉染有碱液的衣服或首饰,避免残留碱液损伤其他部位3.用中性洗涤剂、洗衣粉等清洗伤口,以中和碱液4.如果烧伤面积较大或者伤势比较严重,应及时就医注意事项1.不要在伤口上放置物品,以防损伤扩大2.不要在伤口上涂抹药膏,以免对伤口造成伤害3.不要轻易用手挤压、切割、将伤口刮掉总结酸灼伤和碱灼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法。
在急救过程中,不仅要防止进一步感染,还应注意不要将伤势扩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酸灼伤和碱灼伤的处理方法,并能够有效地应对这种突发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酸强碱烧伤及中毒得处理方法
一、强酸强碱- 强酸强碱烧伤得急救原则
强酸烧伤:
常见得强酸:硫酸、盐酸、王水、碳酸,因其浓度、溶液量以及皮肤接触面积不同,而造成轻重不同得烧伤。
近几年常有用强酸恶性毁容得事件发生。
急救原则:
1、1 立即用大量温水或大量清水反复冲洗皮肤上得强酸,冲洗得越早、越干净、越彻底越好,哪怕残留一点也会使烧伤越来越重。
不要顾虑病人冲洗时加重疼痛,要鼓励病人忍耐着冲洗下去,直到冲洗干净为止;或石灰水、苏打水冲洗,然后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忌用强碱液冲洗。
注意:切忌不经冲洗,急急忙忙地将病人送往医院。
1、2用水冲洗干净后,用清洁纱布轻轻覆盖创面,送往医院处理。
ﻫ2眼部烧伤,即刻用清水冲洗。
冲洗方法就是用一盆清水,将面部放入水中,两眼睁大,头部在水中左右摇晃,如此反复换几次水冲洗,然后再以3%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之后滴入0、01硫酸阿托敏药水.ﻪ
强碱烧伤:
常见得强碱:氢氧化钠(苛性钠),石灰等。
ﻫ强碱对人体得皮肤组织得损害力比强酸更重,因为强碱可渗透深入组织,使组织蛋白发生溶解。
强碱得处理方法
大量接触烧碱时应佩带防护用具,工作服或工作帽应用棉布或适当得合成材料制作。
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橡皮围裙、长统胶靴等劳保用品。
应涂以中性与疏水软膏于皮肤上。
接触片状
或粒状烧碱时,工作场所应有通风装置,室内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中国MAC0、5毫克/米3(以NaOH计),美国ACGIH TLVC 2毫克/米3.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得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碱加入水中,避免沸腾与飞溅。
处理泄漏物须穿戴防护眼镜与手套,扫起,慢慢倒至大量水中,地面用水冲洗,经稀释得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碱液触及皮肤,可用5~10%硫酸镁溶液清洗;如溅入眼睛里,应立即用大量硼酸水溶液清洗;少量误食时立即用食醋、3~5%醋酸或5%稀盐酸、大量橘汁或柠檬汁等中与,给饮蛋清、牛奶或植物油并迅速就医,禁忌催吐与洗胃。
急救原则:
一、强酸中毒:
强酸中毒及其表现急性强酸类中毒就是指硫酸、盐酸、硝酸等经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局部烧伤及全身中毒。
ﻫ中毒表现如下:急性吸入性中毒可出现呛咳、胸闷、流泪、呼吸困难、发绀、咯血性泡沫痰、肺水肿、喉头痉挛或小肿、休克、昏迷等.
皮肤及眼烧伤部位呈灰白、黄竭或棕黑色,四周皮肤发红,界限分明,局部剧痛,面积大者可发生休克;眼烧伤可见角膜混浊,甚至穿孔,以至完全失明.
由消化道进入可见口唇、口腔、咽部、舌烧伤、口腔、咽部、胸骨后及腹上区剧烈灼烈灼痛,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大量褐色物及食管、胃黏膜碎片,还可出现胃穿孔、腹膜炎、喉头痉挛或水肿。
ﻫ强酸类中毒还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等,重者烦躁不安、惊厥、昏迷,以及肺水肿、肝肾损害等.
强碱中毒:ﻫ强碱中毒及其表现急性强碱类中毒就是指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氧化钾、碳酸钾等经皮肤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局部烧伤及全身中毒。
ﻫ中毒表现如下:皮肤烧伤可见皮肤充血、水肿、糜烂.开始为白色,后变为红或棕色,并形成溃疡,局部伴有剧痛。
眼烧伤可引起严重得角膜损伤,以致失明。
消化道烧伤可出现口唇、口腔、咽部、舌、食管、胃肠烧伤。
烧伤部位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褐红色黏液状物,并有腹痛、腹泻、血样便、口渴、脱水等症状.重者可发生消化道穿孔,出现休克,还可发生急性肾功
能衰竭及碱中毒等。
ﻫ急救处理:ﻫ强酸强碱中毒时得急救处理强酸强碱吸入性中毒立即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并注重抢救者得自我保护,如戴口罩、手套、穿靴子或戴脚套等。
皮肤及眼烧伤强酸所致得皮肤及眼烧伤要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创面及眼内至少20分钟。
待脱去污染得衣服后,再用清水或40%碳酸氢钠冲洗、以中与与湿敷。
在彻底清洗皮肤后,烧伤创面可用无菌或洁净得三角巾、床单、被罩、衣服等包扎。
眼内彻底冲洗后,可应用氢化可得松或氯霉素眼药膏或眼药水点眼,并包扎双眼。
ﻫ强碱所致皮肤及眼烧伤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创面及眼内,直到皂样物质消失为止。
皮肤创面彻底冲洗后,可用食醋或2%醋酸冲洗或湿敷,然后包扎、眼内彻底冲洗后(禁用酸性液体冲洗),可应用氯霉素等抗生素眼药膏或眼药水,然后包扎双眼.
消化道烧伤强酸所致得消化道烧伤应立即口服牛奶、蛋清、豆浆、食用植物油等,每次200升;亦可口服2、5%氧化镁溶液或氢氧化铝凝胶100毫升,以保护胃黏膜。
严禁催吐或洗胃,以免消化道穿孔;严禁口服碳酸氢钠,以免因产生二氧化碳而导致消化道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