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的温室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方案开发

合集下载

基于can总线的温湿度采集系统的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温湿度采集系统的设计
3.发电机励磁机在运行中冒火的处
理方法 3.1经过上述分析,得出电刷冒火原
因:压力不均和电刷不在电枢几何中心线 上
3.1.1压力不均的原因: 3.1.1.1施压元件结构 3.1.1.2施压元件长期运行已经部分失 去弹性功能; 3.1.1.3碳刷长短过于悬殊及一次更换 电刷过多。 3.1.2电刷不在电枢几何中心线上的 原因: 3.1.2.1电刷与刷窝不配套,研磨的间 隙过大t 3.1.2.2电刷过长(约5cm),而原电 刷(3.5cm)使施压后摆动过大。 3.2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以下5个方 面措施: 3.2.1调整压力将几个比较短而且弹 簧比较小的用皮筋加压。 3.2.2擦拭整流子,用块布擦拭整流
5.吴文珍.韩玉祥.司光宇.董玉红.朴雪梅 基于CAN总线智能检测仪的设计[期刊论文]-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5(5)
6.SJA1000独立cAN控制器数据手册 7.TJA1050高速CAN收发器数据手册 8.Anon CAN interface 2004(6) 9.基于FT245BM的简易USB接口开发 2007
3.2.5在现场有专人盯住处理,发现 问题及时消除,并稳定一段时间。
经过上述措施处理,2#励磁机电刷火 花等级下降至一级以下,甚至达到无火花 程度,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在运行中处理电 刷冒火必须是有实践运行维护经验的人员, 在有把握的前提卜实施运行中处理,否则 应安排停机处理。 4.结论及建议
4.1绪论 2#发电机励磁机电刷冒火原因:一 是施压弹簧压力不均,二是电刷不在几何 中心线上,造成整流子表面氧化亚铜薄膜 被破坏,使换向闲难。 经过采取卜.述措施,火花得以消除,在 运行中还必须注意监视和维护,发现小火 花立即消除,不能维持长期运行。 4.2建议: 4.2.1应定期检查恒压弹簧压力及转 轴。 4.2.2运行中电刷不能过短,注意监视 及时更换。如果磨过短造成了整流子表面 磨损时,在停机后应用机床处理。提高处理 精度(挠沟、例角、找正等)。 4.2.3电刷应错位安装,只要在刷窝与 刷臂同定之间加以不同厚度反坦崮即可, 此方法町以相对加宽电刷尺寸,改善换向 条件。 4.2.4如有可能在整流子表面,采用 涂铬丁艺,既ur以解决冒火问题,又大大减 少了整流子的磨损。 4.2.5如有条件最好把发电机组更换成 为无刷励磁方式。 5.效果检查 按照上述处理方法,我厂2#机励磁 机无火运行到2006年4月小修。小修中将 施压弹簧更新,整流子表面进行处理,机组 启动后,一直运行到目前,状态良好。

基于CAN总线的大棚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大棚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大棚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朱恒军;于泓博;王发智
【期刊名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年(卷),期】2012(29)5
【摘要】温度是大棚温室的重要参数,精确、稳定的温度是保证蔬菜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针对传统RS-485总线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大棚温度测控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利用CAN总线技术和温度传感器DS18B20组建了大棚温度监测系统的节点及网络架构,并给出了系统总体结构和关键的软件流程.研究表明,该测控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温度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能够满足实时测控的要求.【总页数】5页(P183-187)
【关键词】温度测控;CAN总线;系统设计
【作者】朱恒军;于泓博;王发智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36
【相关文献】
1.基于CAN总线的楼宇温度自动测控系统设计 [J], 陶良明;俞绍安
2.基于RS485总线的多点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J], 王宝军
3.基于LIN总线的页岩气压裂车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J], 邓攀登;陈永军;徐璐
4.基于CAN总线技术的冷库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J], 刘岩;
5.基于CAN总线技术的冷库温度测控系统设计 [J], 刘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CAN总线的温室监控系统研究

基于CAN总线的温室监控系统研究

基于CAN总线的温室监控系统研究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的高速迅猛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高速数字处理芯片的广泛应用,总线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场总线的控制逐渐由集中式,迅速向分布式方向发展。

笔者在查阅大量的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下位机之间的分布式通信系统开展研究,利用DS18B20传感器实现对温室现场环境中的温度及湿度进行采集,并通过CAN总线实现上下位机的数据通讯。

一、基于CAN总线的温室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由于温室一般具有占地面积大、被控对象多、分布范围广、与主控端通讯距离远等特点,导致温室环境监控系统需要使用大量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机构。

针对这些特点,本系统设计采用造价低、高速可靠的CAN总线网络,从而极大地简化了现场接线,节约成本,提高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本系统主要由中央监控层和现场监控层两大部分组成。

中央监控层从功能上主要完成对整个网络监控系统运行的监控、数据的处理、管理决策的制定以及办公自动化。

现场监控层主要利用传感器完成对室内温度等环境参数的检测、收集,将检测采集到的数据通过CAN总线,送到中央监控层中进行存储;并对通风、采暖加温、降温等各种执行机构加以控制。

系统构成框图如下图1所示:二、监控主机以及监控子系统结构设计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稳定,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以利于各项功能的扩展,笔者将监控主机以及监控子系统结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主控CPU模块(微控制器)主要负责根据数据采集模块收集的各种信息进行相应地处理。

在监控子系统中,将相关信息通过CAN接口模块经CAN总线传送到监控主机;监控主机则接受并处理子系统传送的数据信息,同时利用主控CPU 的数字开关量输入接口传送到数据显示模块。

三、基于CAN的温室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在设计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时,应全面考虑实际需求,特别是环境参量的实际需求。

笔者通过对本课题拟实现功能的全面考察和设计目标,设计出基于CAN总线温室网络监控系统具备如下功能:1、数据收发功能,实现CAN总线上不同节点间信息顺畅传送。

基于CAN总线的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全文)

基于CAN总线的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全文)

基于CN总线的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XX:1009-3044(20XX)08-10ppp-0c1 引言CN全称为“Controller re Network”,即操纵器局域XX,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

CN可提供高达1Mbit/s 的数据传输速率,并提供了硬件的错误检定特性,增强了CN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利用CN总线的优点,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CN总线设计的用于仓库等场合的现场温湿度监控系统。

该系统采纳CN总线构成了多点监控XX络,实现了多现场节点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及分析功能,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扩展性以及广泛的应用价值。

2 系统整体结构图1是温湿度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

整个系统由主控节点、子节点组成,构成了一个总线型结构XX络。

图1 系统的整体结构主控节点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其一方面实现了CN协议与RS-232协议的转换,与上位机之间进行数据通讯,将监控数据上传至上位机;另一方面,主控节点通过CN总线,向各个子节点发送操纵命令,轮询各节点状态,并读取各子节点监控数据。

子节点是分布于监测点现场各个位置的节点,主要实现了对监测点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变量进行采集,并将根据主控节点的命令,将节点状态、传感器信息等数据通过CNXX络发送给主控节点。

3系统子节点设计3.1 系统子节点整体结构子节点主要功能是实现对现场监测点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并响应主控节点命令,通过CN总线向主控节点发送检测点信息。

因此,一个完整的子节点需要包含传感器调理电路、/D转换器电路以及通讯电路等,子节点的结构如图2所示:图2 子节点的结构图子节点单片机采纳89C51,温度与湿度传感器信号经过调理电路后,进入多路选择开关,单片机通过操纵多路开关实现通道选择,并通过/D转换器得到相应通道的数据;SJ1000和PC80C250构成了CN总线通讯部分,与CN总线相连。

3.1.1 CN总线通讯设计子节点CN总线通讯部分包含了SJ1000CN总线操纵器以及PC80C250总线收发器。

基于CAN的FCS型智能温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CAN的FCS型智能温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i elg n o to y t m e ine i r la e ntlie tc n rl s se d sg d s eibl wih hih prc so a tbe c mmunc to n c n o d t g e iin nd sa l o iai n a d a g o me t h e e te r -
c n rl r wa mb d e o c mp n a in itr ci n f o h r e vr n n a a tr n mp e n ai d f xb e e — o tol s e e d d t o e s t n ea t s o t e n i me tl fco s a d i lme t v r e i l x e o o o e l p r o t l s a e is u d r c mp e o dt n .T e p r r n e e le f h ai g a d v n ig o i h w t a h e tc nr t tge n e o lx c n i o s h e f ma c uv s o e t n e t n st s o h t t e o r i o n n e
q i me t o r e h u e p o u t n c n r 1 ur e ns fg e n o s rd ci o to. o
Ke r sfzy d c u l g x etc nrl AN— u ;ge n os ;f l u o t ls s m( C ) y wo d : z e o pi ;ep r o t ;C u n o B s re h u e i d b s c nr yt F S e o e
随着 温室控制 技术研究 的不 断发展 和温室控制

基于CAN总线的农业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农业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业、 G P S导航 、 精 密播 种 机 监 控 、 农 业 灌 溉 等 方 面都 有 了相 当充分 的应 用 。 国外 约 翰 迪 尔 、 凯斯纽荷 兰 、 克 拉斯 等 一 些 企 业 运 用 农 机 I S O 1 1 7 8 3协 议 的 C A N 总
措施 , 从 而保 证 了信 息 传 输 的真 实 可 靠 性 ; C A N总 线 上 一个 节 点 出错关 闭 不 影 响其 他 节 点 信 息 传输 ; 同轴
2 0 1 3年 6月
农 机 化 研 究
第 6期
基于 C A N 总 线 的 农 业 温 度 监 测 系 统 设 计
田辉 辉 ,王 熙
1 6 3 3 1 9)
( 黑 龙 江八 一 农 垦 大学 精 准农 业 技 术研 究 中心 ,黑 龙江 大 庆

要 : 为 了满 足 数 字农 业 的需 求 , 设 计 了一 种 基 于 C A N 总线 的农 业 温度 监 测 系 统 , 主要 包 括 智 能节 点和 上 位
框 图如 图 1所示 。 整个 系 统实 现 了智 能 节 点 温度 采 集 、 L E D 实 时显
利 用 现有 的一 些 开发 工具 。
C A N总线 的 开 发 与 应 用 也 越 来 越 受 到 我 国众 多
高校 、 科 研 机构 和企 业 的重 视 , 如 中 国农业 大 学 、 沈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0 5 - 0 6
2 系统 整 体 设 计
本 系统 主要 分 为终 端 智 能 节 点 、 C A N物 理 总 线 、 C A N总线 适 配 器 和 上 位 计 算 机 部 分 等 。该 系 统 整 体
阳 自动 化研 究 所 、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等 。 同 时 , 在 农 用 机械 、 温室 大 棚 以及 节水 滴 灌 等信 息 传输 方 面 ,

基于CAN总线的温室测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温室测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d sg e . h u nn s l s o st a es s m a e o a c s f i l sr cu e h g l bl y a d s o gra- me e in d T er n i gr u t h w t h y t h sp r r n e mp e tu t r , i hr i i t n t n l i . e h t e f m os i ea i r e t
MC 80 Q 8的测 控 系统 中的 应 用 , 细 介 绍 了单 个 智 能 节 点 的硬 件 设 计 和软 件 实现 . 计 了简 单 的 C N 总 线应 用 6S8 G 详 设 A
层 协 议 运 行 结 果 表 明 该 系统 结 构 简单 、 靠性 高 、 可 实时性 强 。
关键词 : A 总线 ; C 80Q 8 CN M 6S 8 G ;测控 系统 ;应 用层 协 议
( 州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00 ) 郑 50 1
摘 要 :测 控 系统 性 能 的优 劣 是 温 室作 物优 质 、 高产 、 效 栽 培 的 关 键 。 针 对 当前 温 室 测控 系 统 中 需、 降 低 功 耗 、提 高 抗 干 扰 能 力 、提 高 实 时 性 和 通 信 速 率 , 提 出 了 C N 总 线 在 基 于微 控 制 嚣 A
a p ct no A u ae nm c cnrl r 6 S 8 G esr n a o m nct np fe n t dcda p l a o fC N b sb sdo i oo t l i i r o e MC 8 0Q 8m aue t scm u i i ri ,adi r ue me ao o l no
rd cn o e n u t n i rv g nia m n p b i ,mpo i a t ea dc m u i t n T ep p r r oe e u ig w r o smpi ,mpo i tjm ig a a it i rv gr l i o m n a o . h a e o sd p c o n a - c ly n e -m n ci p p

基于CAN总线的温湿度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温湿度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温湿度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邓德源;王成栋;苗强
【期刊名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为了对多个监测点的温度和湿度数据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和集中管理,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和USB接口的温湿度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多台下位机、一台中央机和一台上位机组成.下位机采用ATmega8单片机控制数字温湿度传感器DHT11,实时显示温湿度数据,并通过CAN总线将数据传输至中央机.中央机负责接收各个下位机的数据,实现CAN-USB转换,并通过USB接口将监测数据上传至上位机.上位机能够显示各个测点的温湿度,监测各下位机的工作状态.系统扩展监测点方便,数据传输稳定快速.
【总页数】4页(P40-42,60)
【作者】邓德源;王成栋;苗强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31;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31;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
【相关文献】
1.基于C8051F040的CAN总线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J], 姜久超;郭玉霞;王红艳;刘海波;刘婉慈
2.基于CAN总线的NDB设备机房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 [J], 王武军
3.基于CAN总线的灌区低功耗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 [J], 许燕;屈宝鹏
4.基于PLC与CAN总线的多传感器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 [J], 丁静;陶晔
5.基于CAN总线的雷达温湿度采集系统设计 [J], 尤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CAN总线的温室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方案开发摘要:以C A N总线通信网络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温室大棚内温、湿度等参数的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网络架构,C AN智能节点的硬件结构、数据采集系统及软件的设计方案,经在本市农业高科技同试用,该系统运行稳定,性能可靠,实现了对现场参数的远程监控。

关键词:C A N总线;温室大棚;温、湿度数据采集;温湿度监测系统0 引言随着我国新士地政策的实施,政府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规模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并逐步调整产业结构。

在此条件下,温室大棚种植、养殖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无公害蔬菜大棚、花卉、育苗大棚在全国蓬勃发展,大棚质量不断提高,出现了机械强度高、抗风雪能力强、透光率高,操作管理方便,使用寿命长的玻璃棚、P C板棚等。

为了提高管理水平,要求对大棚的管理实施自动化控制,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对大棚的管理中,需要对棚内气体温度、湿度、浓度、土壤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以充分满足棚内作物生长的客观要求。

随着大棚数量的增加,跨地区经营现象的增多,需要用传输能力强和通信距离远的监控系统来有效地对大棚进行监管。

C A N总线技术具有先进的主网络结构,实时性好,通讯距离远,数据传输速率快,具有较好的差错控制能力,可靠性高、系统容量大、扩充容易、安装方便、维护费用低、性价比高等优点,特别适用控制节点多,分布较散的监控场所。

因此,本设计采用C A N技术来实现对大棚内温、湿度等参数的监控。

1 温室大棚控制系统CAN总线网络的架构在任何测控系统中,都要通过测量装置获取被测环境中的相关数据信息,然后执行控制算法,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启动执行设备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基于C A N总线建立的测控系统将单个分散的测量装置和控制设备变成网络节点,利用总线上的节点具有总线通信功能、测量和控制功能实现对现场数据的采集与设备控制。

本系统就是采用这种现场总线分布式数据采集与控制方式。

系统主要包括现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现场控制室、远端控制室三部分。

其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现场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采集分布于棚内各个传感器所采集的实时信息,并根据所得的信息发送控制命令,控制现场的设备,实现故障报警等功能。

由于C A N总线的通信距离有限,而远端控制室和现场相隔较远,所以需对数据进行预处理,这由现场控制室完成。

现场控制室主要由CAN接口适配器以及上位PC机组成,通过P C机将数据发送到远端的监控管理机上,远端的控制室主要由客户终端P C机、打印机等组成,P C机通过Internet以及客户终端的操作软件,对CAN节点传来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打印等基本操作,并对节点控制系统发出相关控制命令,以实现远程控制…。

2 硬件电路设计2.1 CAN智能节点的硬件电路架构智能节点系统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主要包括参数检测传感器、AT89S52单片机、CAN通信模块、报警模块、暖气控制电磁阀、冷却水控制阀、喷水电磁阀及其驱动电路、电平转换电路、液晶显示模块等。

2.2 CAN通信模块C AN通信模块的硬件设计如图3所示,电路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微控制器A T 8 9 S 5 2、独立C A N通信控制器sJAl000、CAN总线收发器82C50和高速光电耦合器6N137。

sJA 1 000和单片机之间的数据通信通过单片机PO口进行,数据接收信号采用中断方式,以提高数据处理的实时性。

CAN控制器SJAl000通过总线驱动器PCA82C250连接在物理总线上。

PCA8 2 0C 2 5 0器件提供对总线的差动发送能力和CAN控制器的差动接收能力。

SJAl000的TXO和RXO通过高速光耦6N1 37与82C250相连,实现了收发器与控制器之间的电气隔离,保护智能节点核心电路.I:作安全,并实现了总线上各CAN节点间的电气隔离。

可在总线入口处并接双向稳压管,限制线路上可能出现的短时尖峰过电压,增加共模抑制线圈,以消除共模信号的干扰。

信号传输到导线的站点时,会发生反射,干扰正常信号的传输,可在CAN总线两端并接2个1 2 0 Q的电阻,起到匹配总线阻抗和消除反射的双重作用比。

2.3温湿度传感器模块温湿度检测电路采用瑞士SENSIRION公司生产的具有12C总线接口的温湿度传感器芯片SHTll,该芯片能够直接提供温度在一40~+120"C范围内,湿度在0~100%范围内的数字输出信号。

SHT 1 1具有数字式输出、免调试、免标定、一致性好等特点,非常适用于单片机温湿度测量与控制系统。

图4为SHT 1 1在该系统中的应用电路图。

2.4土壤湿度的测量模块如图5所示,传感器采用硅湿度敏电阻,它在2 5℃时响应时间小于5S,检测土壤含水量范围为0~l 00%。

土壤湿度检测电路由湿敏电阻RH、晶体管VT 以及R l、R2等组成湿度信号放大电路由A1、RPl、RP2、R3、R4、R5、R8、VD3等组成,稳压电源电路为湿度检测电路提供2.5 V的稳压电源。

将湿敏电阻插入上壤中,因士壤所含水量不同,使得湿敏传感器的阻值不同,即V T的基极偏置电阻不同,使基极电流也不同,从而改变了VT的发射极电流,在R2上将射极电流转换成电压,并将该电压送到A 1的同相输入端,经A1放大,A/D转换,送单片机进行处理。

调整时将RH插入水中,调节RP2使A1输出为5V,然后将RH从水中取出并擦干,调节RPl使用A1输出为OV。

2.5气体浓度检测模块不同大棚内种植的作物不同,对各种气体浓度的要求略有差异,从安全角度考虑,主要是对可燃气体的检测。

在此以可燃气体的检测为例说明。

本系统采用L X K一3气体传感器,该系列元件是‘‘种广谱性的气敏元件,适用多种可燃气体的检测和报警。

图6为L X K一3在该系统中的应用电路图,其差分输出电压反映了气体的浓度变化。

LXK一3的输出电压范围为-50~+50mv,AD623为集成单电源仪表放大器,当R4取典型值2.56K Q时,其增益为40,在REF引脚上加2.8V电压,其输出电压范围相对于地电平为0.8~4V,该电压经A/D转换后送单片机处理。

3。

2.6驱动电路模块驱动电路包括暖气电磁阀驱动电路、喷水电磁阀驱动电路、冷却水电磁阀驱动电路、排气扇或气窗驱动电路。

受篇幅限制,本文仅简单介绍暖气供应控制过程。

当单片机的I/0口输出高电平时,经光电耦合器隔离,使三极管v T饱和导通,驱动继电器吸合,其常开触点闭合,电磁阀线圈通电而打开,暖气进入大棚内,使其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设定值时,单片机I/0口输出低电平,暖气供给电磁阀关闭,停止供暖气。

当温度隆低到一定数值时,将再次起动电磁阀供暖气,如此反复自动进行,保证大棚内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以满足作物生长要求。

2.7显示模块显示模块采用FMl2864l液晶显示模块。

它是一种图形液晶显示器,采用8位数据总线与C P U接口,并行输入输出。

它主要由行驱动/列驱动和l 28×64全点阵液晶显示器组成,可完成图形显示,也可显示8×4个(16×16点阵)汉字。

3 系统软件设计系统软件采用模块设计方式,由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C A N通信模块、输出控制模块等组成。

各模块在监控系统的程序调度下协调工作。

3.1数据采集模块主要完成土壤湿度、大棚内空气温度与湿度、棚内气体浓度等数据的采集,并进行补偿和线性转换等处理,其程序流程如图7所示…。

3.2 CAN通信模块’由初始化程序、报文发送程序和报文接收程序3部分组成。

节点的初始化指系统上电后,对微处理器和C A N控制器SJAl 000进行的初始化,以确定工作主频、波特率和输出特性等。

对C P U初始化主要是对中断、定时器的设置,对SJA 1 000的初始化是通过对CPU进行编程实现,SJA 1 000的初始化应在复位模式下进行,故要将.I:作方式置为复何模式,之后要设置验收滤波方式,验收屏蔽寄存器(A M R)和验收代码寄存器(A C R),波特率参数和中断允许寄存器(IER)等.CAN协议物理层中的同步跳转宽度和通信波特率的大小由定时寄存器BRTO和BTRl的内容决定,对于一个系统中的所有节点,这两个寄存器的内容必须相同,否则将无法进行通信,初始化设置完成后,将复位请求位置“0”,sTA l 000就可以进入工作状态,执行通信任务。

发送程序:c A N接口的发送程序负责在需要时发送数据,在CAN与CPU连接的数据接口空闲的情况下,向CAN接口控制器SJAl 000的数据发送缓冲区写入数据。

即发送采用查询控制方式。

数据的目的地,用数据的信息标识来表示,当发送的数据的目的地改变时,只要改变信息的标识即可。

若发送的连续多个8位组数据,是同一个目的地,则可以保持信息标识不变,每次发送时,可将数据直接写入数据缓冲区。

接收程序:CAN控制器SJA l 000根据规则自动接收信息,将接收到的信息放入接收缓冲器,此时接收缓器状态标识RB S置为“1”,表示缓冲器中有接收到的信息,当接收数据缓冲区满时,被中断调用执行,读取缓冲区内的数据,然后释放缓冲区,允许接收新的数据,接收过程即可以通过SJAl000的中断请求,也可查询SJAl000的标志位来进行。

4 结束语本文将cAN总线网络应用于温室大棚内湿、湿度等参数的自动检测与控制中,通过C A N网络与以太网的连接,实现了现场智能节点问采集数据的传递和将数据信息快速、准确上传,根据大棚数量,可随时在总线上增删现场节点,而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

通过多点巡检系统,上位机可随时检测各现场节点的工作状况,并可实施对现场的控制系统进行操作,这种远程监控将减少企业运行中的风险,极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

同时C A N总线因其帧短,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能在恶劣环境下对现场数据进行采集,大大提高了对大棚内情况实施实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监控,经本市农业高科技园使用,效果较好。

托普物联网简介托普物联网是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旗下的重要项目。

浙江托普仪器是国内领先的农业仪器研发生产商,依据自身在农业领域的研发实力,和自主研发的配套设备,在农业物联网领域崭露头角!托普物联网以客户需求为源头,结合现代农业科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GIS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竭诚为传统行业提供信息化、智能化的产品与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主要有:大田种植智能解决方案、畜牧养殖管理解决方案、食品安全溯源解决方案、食用菌种植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水产养殖管理解决方案、温室大棚智能控制解决方案等。

托普物联网三大系统产品我们知道物联网主要包括三大层次,即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因此托普物联网产品主要以这三个层次延伸,涵盖了感知系统(环境监测传感设备)、传输系统(数据传输处理网络)、应用系统(终端智能控制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