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青海单招化学模拟试题: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第4节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1、下列物质的变化,破坏的主要是分子间力的是 () A、碘单质的升华 B、NaCl溶于水 C、将水加热变为气态 D、NH4Cl受热分解
2、下列物质受热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
)
A、食盐 B、纯碱 C、干冰 D、冰
沸点/℃ 100 75 50 25 0 -25 -50 -75 -100 -125 -150
冰中每个氢原子分享到 一个 氢键,折合每摩尔
冰有 2NA 个氢键(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2、 氢键的形成条件:
⑴分子中有H原子
⑵ X—H…Y中X、Y原子元素电负性很强,原子半径很小,主 要是F、O、N等。
例:F吸引电子的能力很强,H—F极性很强,共用电子 对强烈偏向于F,H原子几乎成了“裸露”的质子。F原 子半径极小,带部分正电荷的H核,与带部分负电荷溶解度的影响 在极性溶剂里,如果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可以生成 氢键,则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HF和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大,就是这个缘故。 如果溶质分子内形成氢键,则在极性溶剂里的溶解度 减小。 例如,对硝基苯酚中羟基,能与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缔 合成氢键,促使它在水中溶解,因此溶解度大。但邻 硝基苯酚的羟基,通过氢原子能与其邻位上硝基的氧 原子形成分子内氢键,即不能再同水的氢原子形成氢 键,因此溶解度减小。
影响因素 分子极性越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卤化氢分子的范德华力和化学键的比较
分子
HCl HBr HI
范德华力 (KJ/mol)
21.14
23.11 26.00
键能 (KJ/mol)
432
366 298
1.范德华力远小于共价键的键能。 2.范德华力的大小与共价键的键能大小没有直接 的关系。并不是键能大范德华力就大。 3.键能的大小影响分子的稳定性(物质的化学性 质),范德华力的大小只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练习题分子间力与物质的性质

高中化学练习题分子间力与物质的性质高中化学练习题:分子间力与物质的性质在高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物质的性质有关的知识,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分子间力。
分子间力是指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它对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一些高中化学练习题,来深入探讨分子间力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练习题一:下面列举了几种物质,请判断它们的分子间力类型。
1. 水 (H2O)2. 乙醇 (C2H5OH)3. 溴气 (Br2)4. 木糖醇 (C5H12O5)5. 二氧化碳 (CO2)解答:1. 水 (H2O):氢键2. 乙醇 (C2H5OH):氢键3. 溴气 (Br2):范德华力(分子间引力)4. 木糖醇 (C5H12O5):氢键5. 二氧化碳 (CO2):范德华力根据上述练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分子间力类型是不同的。
水、乙醇和木糖醇都是有氧原子(如氧、氮)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分子间力是氢键。
而溴气和二氧化碳则是由非极性分子组成,其分子间力主要是范德华力。
练习题二:下面的问题涉及物质的溶解性,请选择并解释答案。
1. 为什么酒精(乙醇)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二氧化碳却不能?2. 橄榄油可以溶解在苯中吗?请解释原因。
解答:1. 酒精(乙醇)可以溶解在水中,而二氧化碳却不能的原因是它们分子间力的差异。
酒精和水分子之间都存在着氢键,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容易溶解。
而二氧化碳是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组成的线性分子,它们之间没有氢键,因此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不易溶解于水中。
2. 橄榄油不能溶解在苯中。
这是因为橄榄油主要是由长链脂肪酸甘油脂组成,而苯是一个非极性分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弱。
橄榄油的脂肪酸链长且非极性,与苯的相互作用力不足以使其溶解。
通过以上两道练习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分子间力对物质的溶解性起着重要作用。
分子间力较强的物质容易溶解在一起,而分子间力较弱的物质则难以溶解。
练习题三:请解释下列现象,并给出相应的分子间力类型。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测试卷-附带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Cl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B.HF、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C.乳酸()有一对手性异构体,因为其分子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D.氯的各种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排列为HClO>HClO2>HClO3>HClO42.下列有关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CO与CN—结构相似,含有的σ键与π键个数此均为1:2B.根据VSEPR 理论可知H2O、NH3、CH4分子内键角依次减小C.铜的电负性为1.9,氯的电负性为3.0,氯化铜为离子化合物,溶于水能完全电离D.HF比HCl更稳定是因为HF分子间存在氢键3.下列示意图或图示正确的是()A.B.C.D.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油脂是一种没有固定熔沸点的有机高分子混合物B.燃煤取暖,燃烧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C.冰的密度比水小,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D.我国古代的青铜器是由含铜合金制成的5.下列晶体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熔点:SiI4>SiBr4>SiCl4B.沸点:NH3>H2O>HFC.硬度:白磷>冰>二氧化硅D.熔点:单质硫>磷>晶体硅6.下表列出了有关晶体的说明,有错误的组合是()选项 A B C D 晶体名称碘化钾 干冰 氖 二氧化硅 组成晶体的微粒名称 阴、阳离子 分子 原子 原子 晶体内存在的结合力 离子键范德华力 共价键共价键 A .AB .BC .CD .D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于 H O - 键比 H S - 键牢固,所以水的熔沸点比 2H S 高B .HF 的沸点在同族元素的氢化物中出现反常,是因为 HF 分子间存在氢键C .2F 、 2Cl 、 2Br 、 2I 熔沸点逐渐升高,因为它们的组成结构相似,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增大D .碳酸氢铵固体受热分解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气态和液态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 .超分子的重要特征是分子识别和自组装C .大多数晶体都是四种典型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D .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和范德华力又有类似金属的导电性属于混合型晶体9.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理论解释A 碘单质在 CCl 4 中溶解度比在水中大CCl 4 和 I 2 都是非极性分子, 而 H 2O 是极性分子B CO 2 为直线形分子 CO 2 分子中 C═O 是极性键C 金刚石的熔点低于石墨 金刚石是分子晶体,石墨是原子晶体D HF 的沸点高于 HClHF 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HClA .AB .BC .CD .D10.下列物质①乙烷 ②丙烷 ③乙醇,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③>②>①D .③>①>②11.尿素可以作氮肥,也可以应用于医疗,尿素[13CO(NH 2)2]呼气试验诊断试剂盒临床用于诊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准确、灵敏的方法。
备战2016高考化学六年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含解析)

【备战2016年高考】近六年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15•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B.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 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2.(2015•上海)将Na、Na2O、NaOH、Na2S、Na2SO4分别加热熔化,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物质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3.(2015•上海)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关于该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可能有很高的熔沸点B.不可能是单质C.可能是有机物D.可能是离子晶体4.(2014•上海)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B.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5.(2014•海南)对于钠的卤化物(NaX)和硅的卤化物(SiX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SiX4难水解B. SiX4是共价化合物C. NaX易水解D. NaX的熔点一般高于SiX46.(2013•海南)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A.乙烷B.乙烯C.乙醇D.乙酸7.(2013•上海)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A.碘和干冰的升华B.硅和C60的熔化C.氯化氢和氯化钠的溶解D.溴和汞的气化8.(2012•浙江)下列物质变化,只与范德华力有关的是()A.干冰熔化B.乙酸汽化C.乙醇与丙酮混溶D.溶于水E.碘溶于四氯化碳F.石英熔融9.(2011•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C.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D.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10.(2011•四川)下列推论正确的()A. 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B. NH4+为正四面体,可推测出PH4+也为正四面体结构C. 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D. C2H6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11.(2011•四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C.含有金属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二.解答题(共3小题)12.(2015•山东)氟在自然界中常以CaF2的形式存在.(1)下列关于CaF2的表述正确的是.a.Ca2+与F﹣间仅存在静电吸引作用b.F﹣的离子半径小于Cl﹣,则CaF2的熔点高于CaCl2c.阴阳离子比为2:1的物质,均与CaF2晶体构型相同d.CaF2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因此CaF2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2)CaF2难溶于水,但可溶于含Al3+的溶液中,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已知AlF63﹣在溶液中可稳定存在.(3)F2通入稀NaOH溶液中可生成OF2,OF2分子构型为,其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4)F2与其他卤素单质反应可以形成卤素互化物,例如ClF3、BrF3等.已知反应Cl2(g)+3F2(g)═2ClF3(g)△H=﹣313kJ•mol﹣1,F﹣F键的键能为159kJ•mol﹣1,Cl﹣Cl键的键能为242kJ•mol﹣1,则ClF3中Cl﹣F键的平均键能为kJ•mol﹣1.ClF3的熔、沸点比BrF3的(填“高”或“低”).13.(2011•福建)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回答以下问题:(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3)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①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②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N2O4(l)+2N2H4(l)=3N2(g)+4H2O(g)△H=﹣1038.7kJ•mol﹣1若该反应中有4mol N﹣H键断裂,则形成的π键有mol.③肼能与硫酸反应生成N2H6SO4.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则N2H6SO4的晶体内不存在(填标号)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范德华力(4)图1表示某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分子内4个氮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下图2),分子内存在空腔,能嵌入某离子或分子并形成4个氢键予以识别.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被该有机化合物识别的是(填标号).a.CF4 b.CH4 c.NH4+ d.H2O.14.(2011•山东)[物质结构与性质]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个.(2)H2O分子内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沸点比高,原因是.(3)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O原子采用杂化.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 ﹣H键角大,原因是.(4)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的密度为ag•cm﹣3,N A表示阿伏家的罗常数,则CaO晶胞的体积为cm3.【备战2016年高考】近六年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一.选择题(共11小题)1.(2015•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具有一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B.常压下,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聚集都是化学变化D.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 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考点: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分析:A、通常我们把物质的状态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但是某些有机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们一方面像液体,具有流动性,一方面又像晶体,分子在某个方向上排列比较整齐,因而具有各向异性,这种物质叫液晶,据此解答即可;B、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C、纳米粒子是指粒度在1﹣100nm之间的粒子,与胶体相同,胶体的聚沉属于物理变化;D、根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只要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就可以防止酸雨的产生.解答:解:A、液晶态是指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状态,像液体具有流动性,像固体具有晶体的有序性,故A正确;B、冰中存在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相同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B正确;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但是纳米银粒子的聚集属于小颗粒的胶体离子变成大颗粒聚成下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采用燃料脱硫技术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从而防止出现酸雨,NO x的催化转化生成无污染的氮气也是减少酸雨的有效措施,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液晶的概念以及其性质、胶体的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空气污染与防治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2.(2015•上海)将Na、Na2O、NaOH、Na2S、Na2SO4分别加热熔化,需要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物质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分析:N a、Na2O、NaOH、Na2S、Na2SO4中Na为金属晶体,Na2O、NaOH、Na2S、Na2SO4为离子晶体,以此解答.解答:解:Na为金属晶体,熔化时克服金属键,Na2O、NaOH、Na2S、Na2SO4为离子晶体,熔化时克服离子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类型的判断和化学键键的判断,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概念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晶体类型的分类和性质的区别.3.(2015•上海)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关于该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可能有很高的熔沸点B.不可能是单质C.可能是有机物D.可能是离子晶体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分析:一般不同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已知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则该晶体为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结合不同类型晶体的性质分析.解答:解:A.含有极性键的晶体可能是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中含有Si﹣O极性键,其熔沸点很高,故A错误;B.含有极性键的物质至少含有2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故B正确;C.有机物中含有极性键,如甲烷中含有C﹣H极性键,故C正确;D.离子晶体中也可能含有极性键,如NaOH中含有O﹣H极性键,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极性键、晶体的类型,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离子晶体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利用举例法分析.4.(2014•上海)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B.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石蜡蒸气转化为裂化气发生了化学变化,根据物质的变化分析.解答:解: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属于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破坏了范德华力,石蜡蒸气→裂化气发生了化学变化,破坏了共价键;所以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时破坏的作用力,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5.(2014•海南)对于钠的卤化物(NaX)和硅的卤化物(SiX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SiX4难水解B. SiX4是共价化合物C. NaX易水解D. NaX的熔点一般高于SiX4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钠的卤化物(NaX)为离子化合物,硅的卤化物(SiX4)为共价化合物,结合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性质分析.解答:解:A、硅的卤化物(SiX4)易水解生成硅酸和HCl,故A错误;B、硅的卤化物(SiX4)是由非金属元素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故B 正确;C、钠的强酸盐不水解,NaX(NaF除外)不易水解,故C错误;D、钠的卤化物(NaX)为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硅的卤化物(SiX4)为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大于分子晶体的熔点,即NaX的熔点一般高于SiX4,故D正确;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硅的卤化物和钠的卤化物的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晶体的类型来判断物质的熔点的高低.6.(2013•海南)下列有机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A.乙烷B.乙烯C.乙醇D.乙酸考点: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分析:对应烃类物质,烃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对应烃的含氧衍生物,所含氢键越多,并且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解答:解:乙醇、乙酸与乙烷、乙烯相比较,含有氢键,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则乙醇、乙酸沸点较高;乙醇和乙酸相比较,二者都含有氢键,但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乙酸沸点较高.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沸点的比较,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影响沸点高低的因素以及氢键的性质.7.(2013•上海)下列变化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A.碘和干冰的升华B.硅和C60的熔化C.氯化氢和氯化钠的溶解D.溴和汞的气化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题中碘、干冰、氯化氢、溴、C60属于分子晶体,其中HCl属于电解质,溶于水共价键被破坏,汞属于金属晶体,硅属于原子晶体,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以此判断.解答:解:A.碘和干冰属于分子晶体,升华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类型相同,故A正确;B.硅属于原子晶体,C60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分别破坏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故B错误;C.氯化氢溶于水破坏共价键,氯化钠溶解破坏离子键,故C错误;D.溴气化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汞气化破坏金属键,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晶体的类型和微粒间作用力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发生变化时粒子间作用力的变化.8.(2012•浙江)下列物质变化,只与范德华力有关的是()A.干冰熔化B.乙酸汽化C.乙醇与丙酮混溶D.溶于水E.碘溶于四氯化碳F.石英熔融考点: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分析:分子晶体中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范德华力与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硬度有关,注意范德华力与氢键、化学键的区别.解答:解:A.干冰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克服范德华力,故A正确;B.乙酸气化时克服氢键和范德华力,故B错误;C.乙醇分子间含有氢键,与丙酮混溶克服氢键和范德华力,故C错误;D.分子间含有氢键,故D错误;E.碘属于分子晶体,溶于四氯化碳只克服范德华力,故E正确;F.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熔融时克服共价键,故F错误.故选AE.点评:本题考查晶体作用了类型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晶体类型的判断,把握范德华力、氢键与化学键的区别.9.(2011•浙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原子吸收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C.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D.酶催化反应具有高效、专一、条件温和等特点,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考点: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酶的结构和性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化学应用.分析:A.化学反应必定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基团,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C.分子间作用力是指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D.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采用“原子经济”反应,并且要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解答:解:A.化学变化发生的是质变,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是原子的重新分配与组合,从原子水平而言,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因而质量守恒,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化学变化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要放出能量,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B.用红外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是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基团,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可以确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故B正确;C.化学键是指分子或晶体中,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分子间作用力是指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化学键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影响着物质的溶解度,故C错误;D.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采用“原子经济”反应,并且要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条件温和,不需加热、高效、有很强的专一性等特点,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毒、无害.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与范围,所以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化学键,酶的结构和性质,难度不大.10.(2011•四川)下列推论正确的()A. 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B. NH4+为正四面体,可推测出PH4+也为正四面体结构C. 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D. C2H6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析:A、影响分子晶体的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氢键作用力大于分子间作用力;B、NH4+和PH4+结构类似都是正四面体构型;C、CO2晶体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D、C3H8是锯齿形结构,是极性分子.解答:解:A、SiH4和CH4都属于分子晶体,影响分子晶体的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反常偏高大于pH3,故A错误;B、N、P是同主族元素,形成的离子NH4+和PH4+结构类似都是正四面体构型,故B正确;C、CO2是分子晶体,而SiO2是原子晶体,故C错误;D、C2H6中两个﹣CH3对称,是非极性分子,而C3H8是锯齿形结构,是极性分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晶体沸点高低的比较、晶体结构的判断、晶体类型以及分子的极性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烷烃的结构特点.11.(2011•四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C.含有金属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分析:A、惰性气体组成的晶体中不含化学键;B、分子能电离出两个H+的酸才是二元酸;C、AlCl3晶体中含有金属元素,但是分子晶体;D、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但活泼性不一定强,还取决于化学键的强弱.解答:解:A、惰性气体组成的晶体中不含化学键,只含有分子间作用力,故A正确;B、分子能电离出两个H+的酸才是二元酸,如CH3COOH分子中含有4个H,却是一元酸,故B错误;C、AlCl3晶体中含有金属元素,但以共价键结合,属于分子晶体,故C错误;D、氮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因单质中的键能较大,则N2很稳定,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晶体、二元酸以及非金属性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中注意非金属性强的物质不一定活泼.二.解答题(共3小题)12.(2015•山东)氟在自然界中常以CaF2的形式存在.(1)下列关于CaF2的表述正确的是bd .a.Ca2+与F﹣间仅存在静电吸引作用b.F﹣的离子半径小于Cl﹣,则CaF2的熔点高于CaCl2c.阴阳离子比为2:1的物质,均与CaF2晶体构型相同d.CaF2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因此CaF2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2)CaF2难溶于水,但可溶于含Al3+的溶液中,原因是3CaF2+Al3+=3Ca2++AlF6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已知AlF63﹣在溶液中可稳定存在.(3)F2通入稀NaOH溶液中可生成OF2,OF2分子构型为V形,其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4)F2与其他卤素单质反应可以形成卤素互化物,例如ClF3、BrF3等.已知反应Cl2(g)+3F2(g)═2ClF3(g)△H=﹣313kJ•mol﹣1,F﹣F键的键能为159kJ•mol﹣1,Cl﹣Cl键的键能为242kJ•mol﹣1,则ClF3中Cl﹣F键的平均键能为172 kJ•mol﹣1.ClF3的熔、沸点比BrF3的低(填“高”或“低”).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分析:(1)a.阴阳离子间存在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则;b.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所带电荷、离子半径有关;c.晶体的结构与电荷比、半径比有关;d.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时能发生电离.(2)F﹣与Al3+能形成很难电离的配离子AlF63﹣;(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先计算价层电子对数,再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及分子构型;(4)△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解答:解:(1)a.阴阳离子间存在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Ca2+与F﹣间存在静电吸引作用,还存在静电斥力,故a错误;b.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所带电荷、离子半径有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所以CaF2的熔点高于CaCl2,故b正确;c.晶体的结构与电荷比、半径比有关,阴阳离子比为2:1的物质,与CaF2晶体的电荷比相同,若半径比相差较大,则晶体构型不相同,故c错误;d.CaF2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时能发生电离,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因此CaF2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b正确;故答案为:bd;(2)CaF2难溶于水,但可溶于含Al3+的溶液中,因为在溶液中F﹣与Al3+能形成很难电离的配离子AlF63﹣,使CaF2的溶解平衡正移,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F2+Al 3+=3Ca2++AlF63﹣;故答案为:3CaF2+Al3+=3Ca2++AlF63﹣;(3)OF2分子中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2+(6﹣2×1)=4,则O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3杂化,含有2个孤电子对,所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故答案为:V形;sp3;(4)△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设Cl﹣F键的平均键能为QkJ•mol﹣1,则242+159×3﹣2×3×Q=﹣313,解得Q=172;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已知ClF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BrF3的小,所以ClF3的熔、沸点比BrF3的低;故答案为:172;低.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与性质,题目涉及晶体熔沸点的比较、化学键、沉淀溶解平衡、杂化理论的应用、键能与反应热的计算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13.(2011•福建)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回答以下问题:(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2s22p3.(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序是N>O>C .(3)肼(N2H4)分子可视为NH3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NH2(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①NH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型;N2H4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3.②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N2O4(l)+2N2H4(l)=3N2(g)+4H2O(g)△H=﹣1038.7kJ•mol﹣1若该反应中有4mol N﹣H键断裂,则形成的π键有 3 mol.③肼能与硫酸反应生成N2H6SO4.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则N2H6SO4的晶体内不存在 d (填标号)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范德华力(4)图1表示某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分子内4个氮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4个顶点(下图2),分子内存在空腔,能嵌入某离子或分子并形成4个氢键予以识别.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被该有机化合物识别的是 c (填标号).a.CF4 b.CH4 c.NH4+ d.H2O.考点:含有氢键的物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化学键;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有关燃烧热的计算.专题:压轴题;氮族元素.分析:(1)N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顺序其价电子排布式;(2)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势,但第IIA族和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3)①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定分子空间构型和原子的杂化方式;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产生的氮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每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π键计算;③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含离子键、共价键;(4)嵌入某微粒分别与4个N原子形成4个氢键.解答:解:(1)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3,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故答案为:2s22p3;(2)C、N、O属于同一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减小,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第ⅤA族的大于第ⅥA族的,所以其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N>O>C,故答案为:N >O>C;(3)①NH3分子中氮原子含有3个共价键和一个孤电子对,所以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型;N2H4分子中氮原子的加成电子对=3+1=4,含有一个孤电子对,N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sp3,故答案为:三角锥型;sp3;②反应中有4mol N﹣H键断裂,即有1molN2H4参加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产生的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5mol,而每个氮分子中含有2个π键,所以形成3molπ键,故答案为:3;③肼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2H4+2H+═N2H62+,N2H6SO4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N2H62+中的化学键是共价键与配位键,N2H62+与SO42﹣之间是离子键,不存在范德华力,故答案为:d;(4)注意氢键的形成条件及成键元素(N、O、F、H),本题中嵌入某微粒分别与4个N原子形成4个氢键,由成键元素及数目可知为NH4+,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考查原子结构与性质,涉及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的大小比较、杂化类型、配位键等知识,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概念的综合运用能力,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题目难度中等.14.(2011•山东)[物质结构与性质]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 2 个.(2)H2O分子内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O﹣H键、氢键、范德华力.沸点比高,原因是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用力增大..(3)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O原子采用sp3杂化.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是H2O中O原子有两对孤对电子,H3O+中O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排斥力较小.(4)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的密度为ag•cm﹣3,N A表示阿伏家的罗常数,则CaO晶胞的体积为.cm3.考点: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晶胞的计算;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专题:压轴题.分析:(1)s能级有一个轨道,最多排2个电子,p能级有3个轨道,每个轨道最多排2个电子,结合洪特规则分析;(2)化学键的键能大于氢键的键能,氢键的键能大于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物质的物理性质产生影响,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的沸点升高,分子内氢键使物质的沸点降低;。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学习任务单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2、掌握范德华力的大小与物质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等)之间的关系。
3、了解氢键的形成条件、特点以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能够运用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
二、学习重点1、范德华力的三种类型(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及其影响因素。
2、氢键的形成和对物质性质的改变。
三、学习难点1、准确理解和区分范德华力的三种类型,并分析其在不同物质中的作用。
2、解释复杂物质中范德华力和氢键共同作用对物质性质的综合影响。
四、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教材、课件等资料,系统学习分子间作用力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结合具体物质的性质,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在其中的作用。
3、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讨论,加深对难点问题的理解。
五、学习资源1、教材:《化学》(选修 3 物质结构与性质)2、网络课程:_____平台上的相关课程3、科普文章: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科普介绍六、学习过程(一)知识预习1、阅读教材中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内容,初步了解范德华力和氢键的概念。
2、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有些物质在常温下是气态,而有些是液态或固态?(2)为什么酒精与水可以互溶,而油与水却不能?(二)课堂学习1、范德华力(1)概念:分子之间存在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
(2)类型取向力: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之间的静电引力。
诱导力: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诱导非极性分子产生偶极,从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色散力:由于分子中的电子和原子核的不断运动,产生瞬间偶极,从而导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影响范德华力大小的因素相对分子质量:一般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分子的极性: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分子的形状:接触面积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2、氢键(1)形成条件:一个分子中存在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如 N、O、F)相连的氢原子,另一个分子中存在电负性很大的原子。
2016年青海单招化学模拟试题: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2016年某某单招化学模拟试题: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和学校提供】1:A、B两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21,A原子核外电子比B原子核外电子少5个,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固体A单质是分子晶体B.B单质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C.B单质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D.A、B可构成一种阴离子,这种阴离子与硝酸反应可转化成B的阳离子2:下列无机含氧酸分子中酸性最强的是( )A、B、C、D、3:美国科学家曾宣称:普通盐水在无线电波照射下可燃烧,这一伟大发现,有望解决用水作为人类能源的重大问题。
无线电频率可以降低盐水中所含元素之间的“结合力”,释放出氢原子,若点火,氢原子就会在该种频率下持续燃烧。
上述中“结合力”的实质是( )A.分子间作用力B.氢键C.非极性共价键D.极性共价键4:下列有关事实不正确的是( )。
A、水和乙醇可以完全互溶B、氨容易液化C、液态氟化氢的化学式有时写成的形式D、分子间因氢键而聚合成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氢键是一种特殊化学键,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B、在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C原子C、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是因为I 2和H 2O都是非极性分子。
D、含氧酸可用通式XOm(OH)n来表示,若n值越大,则含氧酸的酸性越大6:(7分)(1)在配合物Ni(C O) 4和[Cu(NH 3) 4] 2+,[Fe(S)] 2+配合物离子中,提供空轨道接受孤对电子的原子或离子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2)H 3O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BCl 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3)按要求写出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构成的中性分子的化学式:(只需写一种)平面三角形分子________________,三角锥形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节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通电
水的三态转变
固态水
液态水
气态水
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也伴随着能量变化。
分子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有两种:
范德华力
氢键
一、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
1.定义: 是分子之间 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互作
用力,它使得许多物质能以一定的 凝聚态(固态和液态)存在。 注意:① 只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 ② 不是化学键。 ③ 比化学键键能弱得多。
A. 干冰 C. NaOH B. H2SO4 D. I2 E. NaCl
范德华力 将干冰气化,克服了CO2分子的————— 共价键 将CO2气体溶于水,破坏了CO2分子的 ————
3.范德华力的特征
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4. 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熔沸点及溶解度等)
高 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______
3
4
5 周期
一些氢化物的沸点
范德华力、氢键和共价键的对比
概念 范德华力 分子间普 遍存在的 作用力 分子之间 氢键 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形成 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分子中 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 力 分子间或分子内氢原子与电负 性很强的N、O、F之间 较弱 溶解性、熔沸点 共价键 原子之间通过 共用电子对形 成的化学键 相邻原子之间
巩固练习
1.比较熔沸点高低。
⑴CH4、CF4、CCl4、CBr4、CI4 ⑵HCl、HBr、HI
思考: 比较H2O、H2S、H2Se、H2Te 的熔沸点大小?
沸点/℃
100 75
H2O
50
25 0 H2Te H2S H2Se
【备战2016年高考】近六年化学经典真题精选训练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含解析)

【备战 2016 年高考】近六年化学经典真题优选训练分子间作使劲与物质的性质一.选择题(共11 小题)1.(2015?浙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拥有必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B.常压下, 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齐集都是化学变化D.燃料的脱硫脱氮、 SO2的回收利用和 NO x的催化转变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举措2.( 2015?上海)将Na 、Na2O、NaOH 、 Na2S、 Na2SO4分别加热融化,需要战胜同样种类作使劲的物质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3.(2015?上海)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对于该晶体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不行能有很高的熔沸点B .不行能是单质C.可能是有机物 D .可能是离子晶体4.(2014?上海)在“白腊→液体白腊→白腊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损坏的作使劲挨次是()A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B.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5.(2014?海南)对于钠的卤化物(NaX )和硅的卤化物(SiX 4),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 SiX 4难水解B . SiX 4是共价化合物C. NaX 易水解 D . NaX 的熔点一般高于SiX 46.(2013?海南)以下有机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A.乙烷B.乙烯C.乙醇D.乙酸7.(2013?上海)以下变化需战胜同样种类作使劲的是()A .碘和干冰的升华B .硅和 C60的融化C.氯化氢和氯化钠的溶解 D .溴和汞的气化8.(2012?浙江)以下物质变化,只与范德华力有关的是()A .干冰融化B .乙酸汽化C.乙醇与丙酮混溶 D .溶于水E.碘溶于四氯化碳F.石英熔融9.(2011?浙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 化学反响有新物质生成,并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 . 原子汲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C . 分子间作使劲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D . 酶催化反响拥有高效、专一、条件平和等特色,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拥有重要意义10.( 2011?四川)以下推论正确的()A . SiH 4 的沸点高于 CH 4,可推断 pH 3 的沸点高于 NH 3B . NH 4+为正四周体,可推断出 PH 4+也为正四周体结构 C . CO 2 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断SiO 2 晶体也是分子晶体D . C 2H 6 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断C 3H 8 也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11.( 2011?四川)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 分子晶体中必定存在分子间作使劲,不必定存在共价键B . 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必定是二元酸C . 含有金属离子的晶体必定是离子晶体D .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开朗性必定越强二.解答题(共 3 小题)12.( 2015?山东)氟在自然界中常以 CaF 2 的形式存在. ( 1)以下对于 CaF 2 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2+﹣a . Ca 与 F 间仅存在静电吸引作用b .F ﹣的离子半径小于 Cl ﹣,则 CaF 2 的熔点高于 CaCl 2c .阴阳离子比为 2: 1 的物质,均与CaF 2 晶体构型同样d .CaF 2 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所以CaF 2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2) CaF 难溶于水,但可溶于含Al3+的溶液中,原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已知 AlF 6 3﹣在溶液中可稳固存在.( 3) F 2 通入稀 NaOH 溶液中可生成 OF 2, OF 2 分子构型为 ,此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4)F 2 与其余卤素单质反响能够形成卤素互化物,比如 ClF 3、BrF 3 等.已知反响 Cl 2( g )+3F 2( g )﹣ 1﹣ 1﹣ 1,═ 2ClF 3(g )△H=﹣ 313kJ?mol,F ﹣ F 键的键能为 159kJ?mol,Cl ﹣ Cl 键的键能为242kJ?mol 则 ClF 3 中 Cl ﹣ F 键的均匀键能为kJ?mol ﹣1的熔、沸点比 BrF 3 的(填.ClF 3 “高 ”或 “低 ”).13.( 2011?福建)氮元素能够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 2) C 、N 、O 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次序是.( 3)肼( N 2H 4)分子可视为 NH 3 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 NH 2(氨基)代替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① NH 3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 N 2H 4 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种类是.② 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焚烧时发生的反响是:﹣ 1若该反响中有 4mol N ﹣ H 键断裂,则形成的 π键有mol .③ 肼能与硫酸反响生成 N 2H 6SO 4. N 2H 6SO 4 晶体种类与硫酸铵同样,则 N 2H 6SO 4 的晶体内不存在 (填标号)a .离子键b .共价键c .配位键d .范德华力( 4)图 1 表示某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分子内 4 个氮原子分别位于正四周体的 4 个极点(下图 2),分子内存在空腔,能嵌入某离子或分子并形成 4 个氢键予以辨别.以下分子或离子中,能被该有机化合物识其余是(填标号).a . CF 4b . CH 4c . NH 4+d . H 2O .14.( 2011?山东)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个.( 2)H 2O 分子内 O ﹣ H 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挨次为.沸点比高,原由是 .( 3)H +可与 H 2O 形成 H 3O +,H 3O +中 O 原子采纳 杂化. H 3O +中 H ﹣ O ﹣ H 键角比 H 2O中 H ﹣ O ﹣ H 键角大,原由是 .3( 4) CaO 与 NaCl 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 CaO 的密度为 ﹣ag?cm, N A 表示阿伏家的罗常数,则 CaO 晶胞的体积为cm 3.【备战 2016 年高考】近六年化学经典真题优选训练分子间作使劲与物质的性质一.选择题(共11 小题)1.(2015?浙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液晶态介于晶体状态和液态之间,液晶拥有必定程度的晶体的有序性和液体的流动性B.常压下, 0℃时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水在4℃时密度最大,这些都与分子间的氢键有关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和纳米银粒子的齐集都是化学变化D.燃料的脱硫脱氮、 SO2的回收利用和 NO x的催化转变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举措考点: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差别与联系;常有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剖析: A 、往常我们把物质的状态分为固态、液态随和态,可是某些有机化合物拥有一种特别的状态,在这类状态中,他们一方面像液体,拥有流动性,一方面又像晶体,分子在某个方向上摆列比较齐整,因此拥有各向异性,这类物质叫液晶,据此解答即可;B、冰中存在氢键,拥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C、纳米粒子是指粒度在1﹣100nm 之间的粒子,与胶体同样,胶体的聚沉属于物理变化;D、依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为减少酸雨的产生,只需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就能够防备酸雨的产生.解答:解: A 、液晶态是指介于晶体和液体之间的物质状态,像液体拥有流动性,像固体拥有晶体的有序性,故 A 正确;B、冰中存在氢键,拥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其体积变大,则同样质量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故 B正确;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制醇、蛋白质的变性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可是纳米银粒子的齐集属于小颗粒的胶体离子变为大颗粒聚成下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D、采纳燃料脱硫技术能够减少二氧化硫的产生,进而防备出现酸雨,NO x的催化转变生成无污染的氮气也是减少酸雨的有效举措,故 D 正确,应选 C.评论:此题主要考察的是液晶的观点以及其性质、胶体的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实质差别、空气污染与防治等,综合性较强,有必定难度.2.( 2015?上海)将Na 、Na2O、NaOH 、 Na2S、 Na2SO4分别加热融化,需要战胜同样种类作使劲的物质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考点:不一样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使劲的差别.剖析: N a、Na2O、NaOH 、Na2S、Na 2SO4中 Na 为金属晶体, Na2O、NaOH 、Na2S、Na2SO4为离子晶体,以此解答.解答:解: Na 为金属晶体,融化时战胜金属键, Na2O、NaOH 、Na2S、 Na 2SO4为离子晶体,融化时战胜离子键.应选 C.评论:此题考察晶体种类的判断和化学键键的判断,为高频考点,重视于学生的剖析能力和基本观点的考察,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晶体种类的分类和性质的差别.3.(2015?上海)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对于该晶体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不行能有很高的熔沸点B .不行能是单质C.可能是有机物 D .可能是离子晶体考点:不一样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使劲的差别.剖析:一般不一样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极性键,已知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则该晶体为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联合不一样种类晶体的性质剖析.解答:解: A .含有极性键的晶体可能是原子晶体,如二氧化硅中含有Si﹣O 极性键,其熔沸点很高,故 A 错误;B.含有极性键的物质起码含有 2 种元素,属于化合物,不行能是单质,故 B 正确;C.有机物中含有极性键,如甲烷中含有C﹣H 极性键,故 C 正确;D.离子晶体中也可能含有极性键,如NaOH 中含有 O﹣H 极性键,故 D 正确.应选 A.评论:此题考察了极性键、晶体的种类,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离子晶体中必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利用举例法剖析.4.(2014?上海)在“白腊→液体白腊→白腊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损坏的作使劲挨次是()A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B.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考点:不一样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使劲的差别.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剖析: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白腊蒸气转变为裂化气发生了化学变化,依据物质的变化分析.解答:解:白腊→液体白腊→白腊蒸气属于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损坏了范德华力,白腊蒸气→裂化气发生了化学变化,损坏了共价键;所以在“白腊→液体白腊→白腊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损坏的作使劲挨次是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应选 B.评论:此题考察了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变化时损坏的作使劲,题目难度不大,重视于基础知识的考察.5.(2014?海南)对于钠的卤化物(NaX )和硅的卤化物(SiX 4),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 SiX 4难水解B . SiX 4是共价化合物C. NaX 易水解 D . NaX 的熔点一般高于SiX 4考点:不一样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使劲的差别.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剖析:钠的卤化物( NaX )为离子化合物,硅的卤化物(SiX 4)为共价化合物,联合离子化合物及共价化合物的性质剖析.解答:解: A 、硅的卤化物( SiX 4)易水解生成硅酸和HCl ,故 A 错误;B、硅的卤化物( SiX 4)是由非金属元素原子间经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故B 正确;C、钠的强酸盐不水解, NaX (NaF 除外)不易水解,故 C 错误;D、钠的卤化物( NaX )为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晶体,硅的卤化物(SiX 4)为共价化合物属于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大于分子晶体的熔点,即NaX 的熔点一般高于SiX 4,故 D 正确;应选: BD .评论:此题考察了离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硅的卤化物和钠的卤化物的化学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依据晶体的种类来判断物质的熔点的高低.6.(2013?海南)以下有机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A.乙烷B.乙烯C.乙醇D.乙酸考点:分子间作使劲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剖析:对应烃类物质,烃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对应烃的含氧衍生物,所含氢键越多,而且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解答:解:乙醇、乙酸与乙烷、乙烯对比较,含有氢键,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则乙醇、乙酸沸点较高;乙醇和乙酸对比较,两者都含有氢键,但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乙酸沸点较高.应选 D.评论:此题考察有机物沸点的比较,题目难度不大,此题注意掌握影响沸点高低的要素以及氢键的性质.7.(2013?上海)以下变化需战胜同样种类作使劲的是()A .碘和干冰的升华B .硅和 C60的融化C.氯化氢和氯化钠的溶解 D .溴和汞的气化考点:不一样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使劲的差别.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剖析:题中碘、干冰、氯化氢、溴、 C60属于分子晶体,此中 HCl 属于电解质,溶于水共价键被损坏,汞属于金属晶体,硅属于原子晶体,氯化钠属于离子晶体,以此判断.解答:解: A .碘和干冰属于分子晶体,升华时损坏分子间作使劲,种类同样,故 A 正确;B.硅属于原子晶体,C60属于分子晶体,融化时分别损坏共价键和分子间作使劲,故 B 错误;C.氯化氢溶于水损坏共价键,氯化钠溶解损坏离子键,故 C 错误;D.溴气化损坏分子间作使劲,汞气化损坏金属键,故 D 错误.应选 A.评论:此题考察晶体的种类和微粒间作使劲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发生变化时粒子间作使劲的变化.8.(2012?浙江)以下物质变化,只与范德华力有关的是()A .干冰融化B .乙酸汽化C.乙醇与丙酮混溶 D .溶于水E.碘溶于四氯化碳F.石英熔融考点:分子间作使劲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剖析:分子晶体中分子之间存在范德华力,范德华力与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硬度有关,注意范德华力与氢键、化学键的差别.解答:解: A .干冰属于分子晶体,融化时战胜范德华力,故 A 正确;B.乙酸气化时战胜氢键和范德华力,故 B 错误;C.乙醇分子间含有氢键,与丙酮混溶战胜氢键和范德华力,故 C 错误;D.分子间含有氢键,故 D 错误;E.碘属于分子晶体,溶于四氯化碳只战胜范德华力,故 E 正确;F.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熔融时战胜共价键,故 F 错误.应选 AE.评论:此题考察晶体作用了种类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晶体种类的判断,掌握范德华力、氢键与化学键的差别.9.(2011?浙江)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化学反响有新物质生成,并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原子汲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物质中的金属元素,红外光谱仪可用于测定化合物的官能团C.分子间作使劲比化学键弱得多,但它对物质熔点、沸点有较大影响,而对溶解度无影响D.酶催化反响拥有高效、专一、条件平和等特色,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拥有重要意义考点:化学键和分子间作使劲的差别;化学反响中能量转变的原由;有机物结构式确实定;酶的结构和性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化学应用.剖析: A .化学反响必然有新物质生成,并按照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用红外光谱仪能够确立物质中能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基团,用原子汲取光谱仪能够确立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C.分子间作使劲是指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齐集在一同的作使劲;D.绿色化学的中心内容之一是采纳“原子经济”反响,而且要求在化学反响过程中尽可能采纳无毒无害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解答:解: A .化学变化发生的是质变,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是原子的从头分派与组合,从原子水平而言,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量、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因此质量守恒,按照质量守恒定律.由于化学变化是旧的化学键断裂,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断裂要汲取能量,化学键形成要放出能量,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故 A 正确;B.用红外光谱仪能够确立物质中能否存在某些有机原子基团,用原子汲取光谱仪能够确立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故 B 正确;C.化学键是指分子或晶体中,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的激烈互相作用.分子间作使劲是指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齐集在一同的作使劲.分子间作使劲比化学键弱得多,化学键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分子间作使劲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影响着物质的溶解度,故 C 错误;D.绿色化学的中心内容之一是采纳“原子经济”反响,而且要求在化学反响过程中尽可能采纳无毒无害的原料、催化剂和溶剂,酶是一类拥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酶的催化作用条件平和,不需加热、高效、有很强的专一性等特色,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毒、无害.切合绿色化学的原则与范围,所以化学模拟生物酶对绿色化学、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拥有重要意义,故 D 正确.应选 C.评论:此题考察有机物结构式确实定,化学键,酶的结构和性质,难度不大.10.( 2011?四川)以下推论正确的()A . SiH 4的沸点高于 CH 4,可推断 pH 3的沸点高于 NH 3B. NH 4+为正四周体,可推断出 PH4+也为正四周体结构C. 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断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D. C2H6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断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考点:不一样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使劲的差别;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剖析: A 、影响分子晶体的沸点高低的要素是分子间作使劲的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使劲越大,氢键作使劲大于分子间作使劲;++B、 NH 4和 PH4结构近似都是正四周体构型;C、 CO2晶体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解答:解: A 、SiH 4和 CH 4都属于分子晶体,影响分子晶体的沸点高低的要素是分子间作使劲的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使劲越大,NH 3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失常偏高大于pH 3,故A 错误;NH 4+和 PH4+结构近似都是正四周体构型,故B、 N 、P 是同主族元素,形成的离子 B 正确;C、 CO2是分子晶体,而 SiO2是原子晶体,故 C 错误;D、 C2H 6中两个﹣ CH 3对称,是非极性分子,而C3H 8是锯齿形结构,是极性分子,故 D 错误;应选 B.评论:此题考察较为综合,波及晶体沸点高低的比较、晶体结构的判断、晶体种类以及分子的极性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烷烃的结构特色.11.( 2011?四川)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分子晶体中必定存在分子间作使劲,不必定存在共价键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必定是二元酸C.含有金属离子的晶体必定是离子晶体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开朗性必定越强考点:不一样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使劲的差别;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专题:原子构成与结构专题.剖析: A 、惰性气体构成的晶体中不含化学键;+B、分子能电离出两个H 的酸才是二元酸;D、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但开朗性不必定强,还取决于化学键的强弱.解答:解: A 、惰性气体构成的晶体中不含化学键,只含有分子间作使劲,故 A 正确;B 、分子能电离出两个 H +的酸才是二元酸,如 CH 3COOH 分子中含有4 个 H ,倒是一元酸,故B 错误;C 、 AlCl 3 晶体中含有金属元素,但以共价键联合,属于分子晶体,故 C 错误;D 、氮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因单质中的键能较大,则 N 2 很稳固,故 D 错误.应选 A .评论: 此题考察较为综合,波及晶体、二元酸以及非金属性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此题中注意非金属性强的物质不必定开朗.二.解答题(共 3 小题)12.( 2015?山东)氟在自然界中常以 CaF 2 的形式存在.( 1)以下对于 CaF 2 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bd .2+﹣a . Ca与 F 间仅存在静电吸引作用b .F ﹣的离子半径小于 Cl ﹣,则 CaF 2 的熔点高于 CaCl 2c .阴阳离子比为 2: 1 的物质,均与 CaF 2 晶体构型同样d .CaF 2 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所以 CaF 2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2) CaF 2 难溶于水,但可溶于含 Al 3+的溶液中,原由是 3CaF 2+Al3+2+3﹣(用离子方=3Ca +AlF 6程式表示).已知 AlF 6 3﹣在溶液中可稳固存在.sp 3( 3)F 2 通入稀 NaOH 溶液中可生成 OF 2,OF 2 分子构型为 V 形 ,此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 4)F 2 与其余卤素单质反响能够形成卤素互化物, 比如 ClF 3、BrF 3 等.已知反响 Cl 2( g )+3F 2( g )﹣ 1﹣ 1﹣ 1,═ 2ClF 3(g )△H=﹣ 313kJ?mol ,F ﹣ F 键的键能为 159kJ?mol ,Cl ﹣ Cl 键的键能为 242kJ?mol则 ClF 3 中 Cl ﹣ F 键的均匀键能为172 kJ?mol﹣ 1低 (填 “高”或 “低 ”)..ClF 3 的熔、沸点比 BrF 3 的考点:不一样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使劲的差别;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晶体的种类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剖析: ( 1) a .阴阳离子间存在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则;b .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所带电荷、离子半径有关;c .晶体的结构与电荷比、半径比有关;d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时能发生电离.( 2) F ﹣与 Al 3+能形成很难电离的配离子AlF 63﹣;( 3)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剖析,先计算价层电子对数,再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种类,及分子构型;( 4) △H= 反响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解答: 解:( 1) a .阴阳离子间存在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 Ca 2+与 F ﹣间存在静电吸引作用,还存 在静电斥力,故 a 错误;b .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所带电荷、离子半径有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所以CaF 2 的熔点高于 CaCl 2,故 b 正确;c .晶体的结构与电荷比、半径比有关,阴阳离子比为2:1 的物质,与 CaF 2 晶体的电荷比同样,若半径比相差较大,则晶体构型不同样,故c 错误;d .CaF 2 中的化学键为离子键,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时能发生电离,存在自由挪动的离子,能导电, 所以 CaF 2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故 b 正确;故答案为: bd ;Al 3+的溶液中,由于在溶液中 F ﹣与 Al 3+能形成很难电离的配离子( 2) CaF 难溶于水,但可溶于含3﹣23+2+3﹣3+ 2+ 3﹣故答案为: 3CaF 2 +Al =3Ca +AlF 6;( 3) OF 2 分子中 O 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2+ (6﹣ 2×1)=4,则 O 原子的杂化种类为 sp 3杂化,含有 2 个孤电子对,所以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 形;故答案为: V 形; sp 3;﹣1( 4) △H= 反响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设 Cl ﹣ F 键的均匀键能为 QkJ?mol ,则 242+159×3﹣ 2×3×Q= ﹣ 313,解得 Q=172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已知 ClF 3 的相对分子质量比BrF 3 的小,所以 ClF 3 的熔、沸点比 BrF 3 的低;故答案为: 172;低.评论: 此题考察了物质结构与性质,题目波及晶体熔沸点的比较、化学键、积淀溶解均衡、杂化理论的应用、键能与反响热 的计算等,题目波及的知识点许多,重视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13.( 2011?福建)氮元素能够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 2s 22p 3. ( 2) C 、N 、O 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次序是N >O > C .( 3)肼( N 2H 4)分子可视为 NH 3 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 NH 2(氨基)代替形成的另一种氮的氢化物.① NH 3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型; N 2H 4 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种类是sp 3.② 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焚烧时发生的反响是:﹣ 1N 2O 4(l )+2N 2H 4( l ) =3N 2( g )+4H 2O ( g )△H= ﹣ 1038.7kJ?mol 若该反响中有 4mol N ﹣ H 键断裂,则形成的 π键有 3 mol .③ 肼能与硫酸反响生成 N 2H 6SO 4. N 2H 6SO 4 晶体种类与硫酸铵同样,则N 2H 6SO 4 的晶体内不存在 d (填标号)a .离子键b .共价键c .配位键d .范德华力( 4)图 1 表示某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分子内 4 个氮原子分别位于正四周体的 4 个极点(下图 2),分子内存在空腔,能嵌入某离子或分子并形成 4 个氢键予以辨别.以下分子或离子中,能被该有机化合物识其余是c (填标号). c . NH 4+a . CF 4b . CH 4d . H 2O .考点:含有氢键的物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化学键;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种类判断;有关焚烧热的计算.专题:压轴题;氮族元素. 剖析:( 1) N 原子核外有 7 个电子,最外层有5 个电子,依据结构原理次序其价电子排布式;( 2)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跟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的趋向,但第 IIA 族和第 V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 3) ① 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确立分子空间构型和原子的杂化方式;② 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产生的氮气的物质的量,再依据每个氮分子中含有 2 个 π键计算;③ N 2H 6SO 4 晶体种类与硫酸铵同样,含离子键、共价键; ( 4)嵌入某微粒分别与 4 个 N 原子形成 4 个氢键.解答: 解:( 1)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2 23 2 32 31s 2s 2p ,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 2p ,故答案为: 2s 2p ; ( 2) C 、N 、O 属于同一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挨次减小,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跟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 但第Ⅴ A 族的大于第Ⅵ A 族的,所以其第一电离能大小次序是 N > O >C ,故答案为:N > O > C ; ( 3) ① NH 3 分子中氮原子含有 3 个共价键和一个孤电子对,所以空间构型是三角锥型; N 2H 4 分子中氮原子的加成电子对 =3+1=4 ,含有一个孤电子对, N 原子轨道的杂化种类是sp 3,故答案为: 三角 锥型; sp 3; ② 反响中有 4mol N ﹣ H 键断裂,即有 1molN 2H 4 参加反响,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产生的氮气的物质 的量为 1.5mol ,而每个氮分子中含有 2 个 π键,所以形成 3mol π键,故答案为: 3;③ 肼与硫酸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 N 2H 4+2H +═ N 2H 6 2+, N 2H 6SO 4 晶体种类与硫酸铵同样, N 2H 62+中的化学键是共价键与配位键, N 2 6 2+与 SO 4 2﹣之间是离子键,不存在范德华力,故答案为: d ;H( 4)注意氢键的形成条件及成键元素(N 、O 、F 、 H ),此题中嵌入某微粒分别与4个 N 原子形成 4个氢键,由成键元素及数量可知为NH 4 +,故答案为: c .评论: 此题考察考察原子结构与性质,波及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的大小比较、杂化种类、配位键等知识,综合考察学生的剖析能力和基本观点的综合运用能力,为高考常有题型和高频考点,注意有关基础知识的学习,题目难度中等.14.( 2011?山东)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2 个.( 2) H 2O 分子内 O ﹣ H 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挨次为O ﹣H 键、氢键、范德华力.沸点比高,原由是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作使劲增大..+++3 +( 3)H 可与 H 2O 形成 H 3O,H 3O 中 O 原子采纳sp杂化. H 3O 中 H ﹣O ﹣H 键角比 H 2O 中 H﹣ O ﹣ H 键角大,原由是 H 2O 中 O 原子有两对孤对电子,H 3O +中 O 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排挤力较小 .﹣ 3( 4) CaO 与 NaCl 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 CaO 的密度为 ag?cm, N A 表示阿伏家的罗常数,则 CaO 晶胞的体积为 .cm 3.考点:化学键和分子间作使劲的差别;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散布;晶胞的计算;分子间作使劲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专题:压轴题. 剖析:( 1) s 能级有一个轨道,最多排2 个电子, p 能级有3 个轨道,每个轨道最多排2 个电子,联合洪特规则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青海单招化学模拟试题: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1:A、B两种元素的质子数之和为21,A原子核外电子比B原子核外电子少5个,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固体A单质是分子晶体B.B单质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C.B单质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D.A、B可构成一种阴离子,这种阴离子与硝酸反应可转化成B的阳离子2:下列无机含氧酸分子中酸性最强的是( )A、B、C、D、3:美国科学家曾宣称:普通盐水在无线电波照射下可燃烧,这一伟大发现,有望解决用水作为人类能源的重大问题。
无线电频率可以降低盐水中所含元素之间的“结合力”,释放出氢原子,若点火,氢原子就会在该种频率下持续燃烧。
上述中“结合力”的实质是( )A.分子间作用力B.氢键C.非极性共价键D.极性共价键4:下列有关事实不正确的是( )。
A、水和乙醇可以完全互溶B、氨容易液化C、液态氟化氢的化学式有时写成的形式D、分子间因氢键而聚合成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氢键是一种特殊化学键,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B、在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C原子C、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是因为I 2和H 2O都是非极性分子。
D、含氧酸可用通式XOm(OH)n来表示,若n值越大,则含氧酸的酸性越大6:(7分)(1)在配合物Ni(C O) 4和[Cu(NH 3) 4] 2+,[Fe(SCN)]2+配合物离子中,提供空轨道接受孤对电子的原子或离子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2)H 3O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BCl 3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3)按要求写出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构成的中性分子的化学式:(只需写一种)平面三角形分子________________,三角锥形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0分)三氟化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且不可燃的气体,在半导体加工,太阳能电池和液晶显示器的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NF 3可在铜的催化作用下由F 2和过量NH 3反应得到。
(1)氟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NF 3中心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
(2)写出制备NF 3的化学方程式: 。
(3)理论上HF 、NaAlO 2和NaCl 按6 : 1 : 2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反应生成HCl 、H 2O 和一种微溶于水的重要原料,该物质含有三种元素,在金属铝的冶炼中有重要作用。
该物质为配合物,其中心离子是 ,配位数为 。
该化合物焰色反应火焰呈现___________色。
很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在下列物质①NH 3、②BF 3、③HCl 、④SO 3,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填番号)________________。
(2)试比较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填“>”、“<”或“=”): HClO 3________HClO 4。
(3)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H 2O 的VSEPR 构型为 。
(4)沸点比较:邻羟基苯甲醛 对羟基苯甲醛(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9:(8分)A 、B 、D 、E 是短周期中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其性质见下表。
Fe 、Co 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2、+3,能形成各种有色配离子。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
(2)Fe 、Co 两元素的第三电离能I 3(Fe ) I 3(Co )(填“<”或“>”)。
(3)B 、D 、E 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填化学式)。
(4)Co 与E 形成的化合物晶胞如右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用元素符号表示)(5)Co 的离子能与AD -离子生成各种配合物。
紫色的配离子[Co(AD)6]4-是一种相当强的还原剂,在加热时能与水反应生成[Co(AD)6]3-。
①HAD分子中A元素的杂化类型为,D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写出[Co(AD)6]4-在加热时与水反应生成[Co(AD)6]3-的离子方程式:。
10: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碳原子连接四个各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这种碳原子被称为手性碳原子。
例如:中※C就是手性碳原子。
含手性碳原子的物质通常具有不同的光学特征(称为光学活性)。
(1)根据报道最新合成的有机物A为具有光学活性,若要使A通过反应失去光学活性,则发生的反应类型不可能是________(填代号)。
A、酯化反应B、水解反应C、氧化反应D、还原反应E、消去反应F、加成反应G、银镜反应(2)某链烃B的分子式为,在B的各种结构(不考虑结构)中,含有手性碳原子,且与足量发生加成反应后仍具有光学活性的有机物有四种。
已知其中两种的结构简式为①②写出另两种结构简式。
11:(13分)近现代战争中,制造坦克战车最常用的装甲材料是经过轧制和热处理后的合金钢,热处理后整个装甲结构的化学和机械特性和最大限度的保持一致。
钢中合金元素的百分比含量为:铬0.5~1.25 镍0.5~1.5 钼0.3~0.6 锰0.8~1.6 碳0.3(1)铬元素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排布式是。
(2)C元素与其同主族下一周期元素组成的晶体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3)Mn和Fe的部分电离能数据如表:根据表数据,气态Mn 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难,其原因是。
(4)镍(Ni)可形成多种配合物,且各种配合物有广泛的用途。
某镍配合物结构如右图所示,分子内含有的作用力有(填序号)。
A、氢键B、离子键C、共价键D、金属键E、配位键组成该配合物分子且同属第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金属镍粉在CO气流中轻微加热,生成无色挥发性液态Ni(CO) 4,呈四面体构型。
423K时,Ni(CO) 4分解为Ni和CO,从而制得高纯度的Ni粉。
试推测:四羰基镍的晶体类型是(6)铁能与氮形成一种磁性材料,其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则该磁性材料的化学式为元素MnFe电离能/kJ·mol -171712:A、B、C、D、E是相邻三个周期中的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属于同一周期,A、E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纵行。
已知:①除A外,各元素原子的内层均已填满电子,其中B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②A与B、B与C都能形成气态非极性分子的化合物;③D与E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回答:(1)A为________元素,B为________元素,C为________元素,D为________元素。
(2)C元素在周期表中属于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3)B与C形成的非极性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
其中共价键的类型及数目是________(填“σ”或“π”键)。
13: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加入0.1mol/LNaCl溶液与0.1mol/LAgNO 3溶液后,以Pt为电极进行电解时,在A、B、C、D各电极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14:数十亿年来,地球上的物质不断地发生变化,大气的成分也发生了变化。
下表是原始大气和目前的空气的成分:、、水蒸气及稀有气体He、Ne等、CO、等用上表中所涉及的分子填写下列空白。
(1)含有10个电子的分子有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2)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有________。
(3)与可直接形成配位键的分子有________。
(4)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_,用所学知识解释其沸点高的原因:________。
(5)分子中不含孤电子对的分子(除稀有气体外)有________,它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
(6)________极易溶于水,它之所以极易溶于水是因为它的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可形成________。
15: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预测的立体构型。
答案部分1、C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推导出A为氧元素,B为铝元素,从而判断出答案。
2、D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如<、<、<。
观察A、B、C、D四个选项,、、中的中心元素N、S、Cl都未达到其最高正价,其酸性不够强,只有D项中的中的Cl元素为+7价,是Cl元素中的最高正价,其酸性最强。
3、D由于释放出氢原子,则必将H2O中H-O键破坏,因此上述“结合力”的实质是极性共价键。
4、D与可以互相转化2=,是化学变化,与氢键无关5、B试题分析:A 、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A 错误;B 、一个碳原子与其它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相连的碳为手性C 原子,中间的碳为手性C 原子,B 正确;C 、I 2和是非极性分子而H 2O 是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难溶于极性溶剂,相似相溶的所以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C 错误;D 、含氧酸可用通式XO m (OH) n 来表示,式中m 大于等于2的是强酸,m 为0的是弱酸,据此可知,非羟基氧原子数目越大,酸性越强,D 错误;答案选B 。
考点:考查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极性和手性C 原子。
6、 (1)Ni 、Cu 2+、Fe 3+(2)三角锥型、平面正三角形(3)BF 3、NF 3 略7、 (1) (2分) sp 3(1分) (2)4NH 3+3F 2 CuNF 3+3NH 4F (2分)(3)Al3+(1分) 6 (1分) 黄(1分) 激发态的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一定波长(可见光区域)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2分) 略8、(1)②④(1分) (2)< (1分)(3)四面体形(1分) (4)<(1分)试题分析:(1)对于ABn 型分子,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若完全成键,属于非极性分子,若不完全成键,则属于极性分子。
故非极性分子为②④。
(2)同种元素的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对应的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3)H 2O 中心原子O 原子成2个σ键、含有2对孤对电子,故杂化轨道数为4,VSEPR 构型为四面体形。
(4)对羟基苯甲醛的沸点高于邻羟基苯甲醛,因为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使沸点升高,而邻羟基苯甲醛形成的是分子内氢键 。
考点:氢键、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化学键判断。
9、(1)1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 2(1分) (2)<(1分)(3)H 2O>NH 3>H 2S 或H 2O 、NH 3、H 2S (1分) (4)CoO (1分) (5)① sp (1分) -3 (1分) ②2*Co(CN)6]4-+2H 2O2[Co(CN)6]3-+H 2↑+2OH -(2分)(1)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Fe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