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ppt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第3节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课件鲁科版

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第3节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课件鲁科版


[Cu(NH3)4]SO4 中的配位键可表示为
[特别提醒] (1)配位键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在配位键中成键原子 一方能提供孤对电子,另一方具有能够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 (2)同共价键一样,配位键可以存在于分子之中[如 Ni(CO)4], 也可以存在于离子之中(如 NH+ 4 )。 (3)两种原子间所形成的配位键和普通共价键的性质(键长、 键 能、键角)完全相同。例如,NH4 中的 N→H 配位键和 3 个 N—H 共价键性质相同,即 NH+ 4 中 4 个价键的性质完全相同。
提示:存在于金属或合金中,金属或合金中的所有金属阳离 子与其中的所有自由电子参与成键。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比较
类型
比较
共价键 离子键 非极性 键
极性键
配位键
金属键
阴、阳离子 相邻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 ( 电 金属阳离子 本质 间通过静电 子 云 重 叠 ) 与 原 子 核 间 的 静 电 与自由电子 作用形成 作用形成 间作用 成 键 条 件 (元素 种类) 成键原子的 得、失电子 能力差别很 大(活泼金 属与活泼非 金属之间) 成键原 子得、 失电子 能力相 同(同种 非金属) 成键原子 得、失电 子能力差 别 较 小 (不同非 金属) 成键原子一 方有孤对电 同种金属或 子(配位体), 不同种金属 另一方有空 (合金) 轨道(中心 离子)
2.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钠原子和氯原子作用生成 NaCl 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B.在氯化钠中,除氯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 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C.任何离子键在形成的过程中必定有电子的得与失 D.离子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可能同时存在于一种物质中 解析:活泼金属原子和活泼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离子化合物,阳离

高三化学化学键.ppt

高三化学化学键.ppt

一般:成键元素原子的电负性差>1.7,离子键 成键元素原子的电负性差<1.7,共价键 例:Na:0.9,Cl:3.0 ;3.0-0.9=2.1,NaCl为离子化合物 但,H:2.1,F:4.0;4.0-2.1=1.9, HF为共价化合物
5)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 处于对角线的元素的电负性数值相近,而有些性质是 相似的,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锂、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e和 AL的氢氧化物都是两性氢氧化物,硼和硅的含氧酸均 为弱酸,由此可以看出对角线规则是合理的。这是因为 这些处于对角线的元素的电负性数值相差不大,得失电 子的能力相差不大,故性质相似。 并不是所有处于对角线的元素的性质都相似的。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减弱


3.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同周期最高正价从+1价到+7 价 负价从-4到-1价

4.原子半径
•5.电离能 •6.电负性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减小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5、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1)第一电离能: ①概念: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 阳离子所需最低能量。单位KJ· mol-1 。 ②第一电离能的意义: 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 子的难易程度。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与原子失去 电子能力有何关系? 第一电离能越小,越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 第一电离能越大,越难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弱 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右,逐渐增大; 同一主族,从上→下,逐渐减小。
+ 一方有孤对电子, H3O 一方有空轨道 NH4+
金属离子 无方向性 和自由电 无饱和性 子间
金属单质和合金 Na、钢 镁铝合金

大学基础化学课件-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大学基础化学课件-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

H2
H─H
O2
O─O
±
极性共价键(Nonpolar covalent bond ):成键原子的
电负性不相同,核间电子云密集区域偏向电负性较大 的一端,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
HCl H─Cl


键极性判断(Bond polarity judgment )
一般电负性差值General electronegativity △X =0
成的同型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越牢固。
键角 ——分子中同一原子形成两个化学键间的夹角。
键的极性 ——当成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同时(成键的两个原子为相同元
素原子),为非极性共价键;否则,为极性共价键。
非极性共价键(Nonpolar covalent bond ):成 键原子的电负性相同,核间电子云密集区域在 两核的中间位置,正负电荷重心重合。
氢键性质:
﹡ 非化学键,属于一种特殊的分子间力﹡ ﹡ 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 X、Y原子的半径愈小、电负性愈大,形成的氢键愈强﹡
习题
一、选择题
1、CO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是( )
A、Π键、ơ键
B、Π键、配位健
C、ơ键、Π键、配位健 D、ơ键、配位健
2、N2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是( )
A、一个Π键、一个ơ键 B、一个ơ键
q.d
分子电偶极矩越大,分子的极性就越大;分子电偶极矩越 小,分子的极性就越小;分子电偶极矩为零的分子是非极性分 子。
2、分子的极化
+ -
+-
+
-
-+
-
+
+-
因为电场的作用,使分子变形产生偶极或增大偶极矩的现 象,就称为分子的极化。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 高二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氢键) 高二化学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O—H … N O—H … F N—H … O
F—H … O
4、特点: ①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方向性:A—H…B—总是尽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饱和性:每个裸露的氢原子核只能形成一个氢键
每个孤电子对也只能形成一个氢键。
②氢键比化学键的键能小1~2个数量级,不属于化学键,也是一
种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冰晶体为例:共价键>氢键 >范德华力
因氢键而相互缔合,形成所谓的缔合分子。
课堂练习3: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不能用氢键的知识来解释的是( D)
A、 0℃时,水的密度比冰大
B、水的熔沸点比硫化氢的高
C、测得H2O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8
D、水比硫化氢气体稳定
③氢键对溶解度的影响
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氨气极易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与水互溶而乙烷不溶于水
共价键的键能(KJ•mol-1) 范德华力(KJ•mol-1) 氢键(KJ•mol-1)
467
11
18.8
5、类别: ① 分子间氢键 分子间氢键存在于如HF、H2O、NH3 、C2H5OH、
CH3COOH 等同种分子之间,也存在于它们相互之间
② 分子内氢键
对羟基苯甲醛不能形
成分子内氢键
邻羟基苯甲醛
降温加压时气体会液化,降温时液体会凝固,这些事实表明,分子之间 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一、 范德华力
1、概念: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
实质: 分子间的一种静电作用
2、特点:
①范德华力很弱,比化学键的键能小1~2数量级
分子
HCl HBr HI
范德华力(kJ/mol) 21.14 23.11 26.00

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第3节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鲁科版选修3

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第3节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 鲁科版选修3

轨道,而无法提供孤电子对,所以不能形成配位键。
解析 答案
例5 回答下列问题: (1)配合物[Ag(NH3)2]OH的中心离子是__A_g_+__,配位原子是_N___,配位数 是__2__,它的电离方程式是_[_A_g_(_N_H__3_)2_]_O_H_=__=_=_[_A_g_(_N_H__3)_2_] _+_+___O_H_。
(3)影响静电作用的因素
根据库仑定律,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F)与阳离子所带电荷(q+)和阴
离子所带电荷(q-)的乘积成正比,与阴、阳离子的 核间距离(r) 的平方成
反比。
q+q- F=k r2 (k 为比例系数)
4.形成条件 一般认为当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差值 大于1.7 可能形成离子键。
解析 答案
例2 下列物质中的离子键最强的是
A.KCl
√C.MgO
B.CaCl2 D.Na2O
解析 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本身所带电荷数的多少及半径有关,半径
越小,离子键越强,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键越强。在所给阳离
子中,Mg2+带两个正电荷,且半径最小,在阴离子中,O2-带两个单 位的负电荷,且半径比Cl-小。故MgO中的离子键最强。
2.配合物
(1) 配合物的形成 在盛有2 mL 0.1 mol·L-1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浓氨水,观 察到的现象是 先生成蓝色沉淀,继续加氨水,沉淀溶解 ,最后变为_蓝__ 色透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① Cu2++2NH3·H2O===Cu(OH)2↓+2NH+ 4 ; ② Cu(OH)2+4NH3·H2O===[Cu(NH3)4]2++2OH-+4H2O 。
时,原子间才有
5.特征 (1)没有方向性:离子键的实质是 静电作用,离子的电荷分布通常被看成 是 球形对称 的,因此一种离子对带异性电荷离子的吸引作用与其所处的 方向 无关 。 (2)没有饱和性:在离子化合物中,每个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带异性电荷离 子数目的多少,取决于阴、阳离子的相对 大小 。只要空间条件允许,阳 离子将吸引 尽可能多 的阴离子排列在其周围,阴离子也将吸引_尽__可__能__多_ 的阳离子排列在其周围,以达到 降低 体系能量的目的。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1.3.3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课件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1.3.3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课件
相互作用的大小不同
四、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 把分子集合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
用力(也叫范德华力)。
(1)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很多,是一种柔弱的相互作用,它主 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2)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存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多数非金 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氧化物、酸、氢化物、有机物等。
(3)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很小(一样是300-500pm),只有分子间 的距离很小时才有。
(4)一样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类似的物质,相对分子 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卤 素单质:
又如气态氢化物:
但是:
讨论:
2、氢键
为何HF、H2O和NH3 的沸点会反常呢?
定义:由于氢原子的存在而使分子间产生的一种 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氢键。
(1)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比化学键弱很多,比分子 间作用力稍强,也属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范畴,
(2)形成条件:氢原子与得电子能力很强、原子半径 很小的原子形成的分子之间。如HF、H2O、NH3等分子间 易形成氢键。
(3)特点:具有方向性。
(4)结果1:氢键的形成会使含有氢键的物质的熔、 沸点大大升高。如:水的沸点高、氨易液化等。这是 由于固体融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和氢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共价化合物中可以有离子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单质分子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B、气态物质中一定有共价键 C、在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有共价键 D、全部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

教学PPT分子间作用力(32页)

教学PPT分子间作用力(32页)

氢键
■同理,HF及NH3亦分别较同族的氢化物有较高的 沸点, ・而CH4则因为没有分子间氢键,
所以与同族其他氢化物相较,并无较高沸点。
2-64
氢键
>氢键并非只存在于分子间,有时化合物的结构 条件符合时, 亦可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如下图:
0
H
C
I
I
C
O
0
邻苯二酚_柳 酸 邻羟基苯甲醛■顺丁烯二酸
2-64
分子量相同的戊烷异构物中,新戊烷因对称性最 高,堆轵紧 密,故具有最高熔点。
分子晶体
许多分子晶体也具有如金肩 例如:
曱烷及干冰皆利用< 成面心立方
之晶体结构。 在冰的晶体结构中,
水分4 则地排列,当其熔化成水日;
使



26
5 6+ 运鍵(•*
L6 A J
范例2-8
氢键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化学键,脱氧椋糖榇醜 的双螺旋结 构就是利用氢键来维系的。下列用点线 表示的键结(不考虑键角),哪些是
>与另一坱磁铁相遇时,
异极性的两端会彼此吸引。
Cl H Cl
引力
d 6 〆--二-----
§
$
>例如:氯化氢分子中
^^7 一
■氯原子带部分负电(以S-表4偶板一偶极力 ( ■所以和另一分
子中带部分正电
\ 6+
(以5+表示)的氢原子端靠近时,''1 6
会产生库仑静电引力,
\ 8- 5 1
■称为偶极一偶极力。
点及沸点皆较第1族元素高。
CH2Leabharlann 本章摘要2-1金属键与离子键 6. 离子晶体中的离子键为阴离子与阳离子间的库仑静 电力° 7. 氯化钠晶格中,氯离子与钠离子交错排列,配位数 为6。 8. 卤化钠之熔点顺序为NaF>NaCl>NaBr>NaI。

3.3 化学键分子间力

3.3 化学键分子间力

共价单键为σ键 共价双键(及三键)中,有一个σ键, 其余为键。
σ键:重叠程度大,较稳定; π键:重叠程度小,较活泼,易断裂, 易发生化学反应。 思考题 NH3、N2、CO、C2H2中各有几个 σ键及键?(黑板上解)
2 杂化轨道理论
CH4 形成的过程中,C原子的电子曾有过如下的 激发步骤,以得到 4 个单电子。
有机羧酸、醇、酚、胺、氨基酸和蛋白质中也 有氢键的存在。甲酸靠氢键形成二聚体。
OH O
HC
CH
OHO
除了分子间氢键外,还有分子内氢 键。例如,硝酸的分子内氢键使其熔、 沸点较低。
H
O
O
N O
有分子内氢键 m. p. 44 - 45 ℃
O2N
OH 没有分子内氢键 m.p. 113 - 114 ℃
氢键的影响
ψ1=φ1s+φ1s (成键分子轨道)
ψ2=φ1s-φ1s (反键分子轨道)
与原来两个原子轨道比较,成键分 子轨道中两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大,能 量降低;
反键分子轨道中两核间电子云密度减 小,能量升高。
图氢原子轨道与分子轨道能量示意 氢分子的2电子在成键轨道中,自旋反平行。
原子轨道 1s
(
* 2s
)
2
(
2p
)
2

2p
)
4

* 2p
)
2
有两个三电子π键,具有顺磁性。 :O O:
⑤配位键 由一个原子(给予体)提供电子对, 另一个原子(接受体)提供空轨道,形 成的共价键叫配位键。
如: H3N→H+
NH
4
H
HNH
H
BF4
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②π键: 两原子轨道垂直核间联线并相互平行
进行同号重叠(肩并肩)。
13
肩 并 肩
“头碰 头”
σ键与π键形成示意图
14
键型的稳定性: σ 键>π 键 为什么?
问题: 相邻两原子间只能形成 1 个σ键,但可形
成 2 个或 2 个以上的π键。
为什么?
15
图2.8 N2分子轨道重叠图
16
三、分子的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hybrid orbital )
NaCl
CsCl
Arrangement of ions in crystalline sodium chloride and Cesium chloride
● 键的极性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
电负性小 →活泼金属(如K、Na)易形成正离子,K+、 Na+
电负性大 →活泼非金属(如F、Cl)易形成负离子,F -、Cl -
5.3.1 化学键(Chemical Bond)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外在性质
不同的外在性质反映了物质不同的内部结构
各自内部的结合力不同
一、 化学键的定义 (definition of chemical bon化d)学键是指分子内部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
125~900 kJ/mol
金属键 存在于金属内部的化学键
sp sp杂化
Be采用sp杂化
生成BeH2
30
两个sp杂化轨道
31
(2) sp2杂化 BF3的空间构型 为平面三角形
F
B
F
F
B: 2s22p1
2p
2s
32
2s
2 p 激发 2s 2 p
sp2 sp2杂化
BF3的形成
33
三个sp2杂化轨道
34
(3) sp3杂化 CH4的空间构 型为正四面体
C:2s22p2
典型的正、负离子外层电子构型:ns2np6 称8电子构型
如K+ 、Cl - : 3s23p6
F -、 Na+ : 2s22p6
不典型的正离子外层电子构型还有: 9~17电子构型, 如Fe 3+:3s23p63d5 ,Cu 2+:3s23p63d9 18电子构型, 如Cu +:3s23p63d5 ,Zn 2+:3s23p63d10
5.3 化学键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Chemical Bond & Intermolecular Force
5.3.1 化学键(Chemical Bond)
5.3.2 分子的极性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Molecular Polarity and Geometry)
5.3.3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Intermolecular Force)
孤对电子存在,而形成不等性杂化
Al Si
如不等性sp3杂化的元素 ⅤA族
● 杂化前后轨道数目不变
● 杂化后轨道伸展方向,形状和能量发生改变
变了 总之,杂化后的轨道
●轨道成分变了 ●轨道的能量变了
结果,当然是更有 利于成键啰!
●轨道的形状变了
2. 杂化形式 等性杂化 不等性杂化
(1) sp杂化
2s
2p
Be:2s2
BH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H Be H
2s
2 p 激发 2s 2 p
2p
2s
sp3杂化
39
H2O
2p
2s
HO1 H0ο34'0
sp3杂化
sp 3
40
判断等性sp3杂化与不等性sp3杂化的依据:
(1)若参加杂化的原子轨道中电子总数小于或等于原子 轨道总数,则可形成等性杂化。
如ⅡA、ⅢA、 ⅣA族元素可分别形成等性sp、sp2、sp3杂化
(2)若电子总数大于轨道总数,一定有 Be B C
据价键理论: O:2s22p4 H:1s1
N:2s22p3 H:1s1
OH H
实验结果: O H
107˚
H
H NH
H
H NH H
104˚40 ́
H NH H
1931年,鲍林在价键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28
1.杂化轨道理论基本要点
● 成键时能级相近的价电子轨道相混杂,形成新的价 电子轨道——杂化轨道
2p
2s
35
2s
2 p 激发 2s 2 p
s p3杂化
sp3
CH4的形成
36
四个sp3杂化轨道
37
•等性spn杂化比较:
杂化轨道类型
参与杂化的原 子轨道
sp 1个s,1个p
杂化轨道的数目
杂化轨道的成分 s=1/(1+n) p=n/(1+n)
杂化轨道间的夹 角
空间构型
2
1/2s、1/2p
180° 直线型
2.共价键:两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电负性相同或相差不很大
共价键的本质? (1) 原子轨道的重叠—价键理论 (superposition
of atomic orbital — valence bond theory) ● 电子对的享用与提供电子的原子轨道间存在
什么关系?
● 怎样解释形成双键和叁键的原子间共享 2 对、 3 对电子?
ψ1与ψ2符号相同
8
重叠 不能重叠
匹配,最大重叠
10
共价键的特点:
•饱和性: 每个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是一定的,所 以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也就一定。
H Cl HOH NN
•方向性
指原子间总是尽 可能的沿着原子 轨道最大重叠的 方向成键。
11
共价键的键型
①σ键: 原子轨道沿核间
联线方向进行同号重 叠(头碰头)。
● 能否用原子轨道在空间的取向解释分子的几何 形状?
量子力学处理H2分子的结果 两个氢 Nhomakorabea子电子自旋方式相反, 靠近、重叠,核间 形成一个电子概率 密度较大的区域。 系统能量降低,形 成氢分子。
核间距 R0为74 pm。 共价键的本质——原子轨道重叠,核间
电子概率密度大吸引原子核而成健。
7
价键理论基本要点与共价键的特点 价键理论基本要点: •未成对价电子自旋方式相反; •原子轨道对称性匹配,且最大程度地重叠。
二、化学键的类型 离子键
共价键
1. 离子键: 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称为离子键。
离子键的特点
f q q ● 本质是静电引力(库仑引力)
l2
● 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库仑引力的性质所决定)
即:正负离子近似看作点电荷,所以其作用不 存在方向问题;在空间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 个离子可吸引尽可能多的相反离子。
成键能力
实例
BeX2、CO2、 HgCl2、C2H2
sp2 1个s,2个p
3
1/3s、2/3p
120° 平面三角形
依次增强→ BX3、CO32-、
C2H4
sp3 1个s,3个p
4 1/4s、3/4p
109°28′ 正四面体
CH4、CCl4、 SiH4、SiCl4
(4) 不等性sp3杂化
NH 3
HN1 H0ο1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