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体重的评估方法及影响因素
心衰患者体重达到干体重的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心衰患者体重达到干体重的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介绍心衰患者体重达到干体重的标准。
心衰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脏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健康负担。
干体重是指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后的标准体重,对于心衰患者来说,达到干体重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讨论心衰患者干体重的定义、影响因素、管理方法以及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分享。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引言、正文和结论。
其中,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将从三个方面详细说明心衰患者达到干体重标准的介绍、方法与策略解析以及已有研究和实践经验分享;结论部分将总结全文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启示。
1.3 目的心衰患者达到干体重标准对于其健康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文,我们旨在深入探讨以下内容:一是介绍心衰患者的干体重定义及其影响因素;二是探讨干体重在心衰患者管理中的意义和目标;三是分析心衰患者达到干体重标准所面临的好处和挑战;四是解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并分享临床案例与效果评估结果;最后,对心衰患者达到干体重的意义、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以上为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
2. 正文:2.1 心衰患者体重达到干体重的标准介绍2.1.1 心衰患者的干体重定义及影响因素心衰是一种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身体需求的疾病。
干体重是指一个人在没有过多水分潴留时的理想体重,也被称为正常水分负荷状态下的体重。
对于心衰患者来说,他们常常会出现液体滞留导致体重增加。
而达到干体重标准可以帮助恢复心血管系统功能,并降低心衰相关的风险和并发症。
影响心衰患者干体重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水分摄入过多、钠摄入过高、肾脏功能不全等等。
其他因素如代谢率、运动量和气候条件也会对干体重产生影响。
2.1.2 干体重在心衰患者管理中的意义和目标达到干体重标准对于心衰患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控制液体平衡、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量和钠摄入量,可以减轻水分滞留,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并减少胸部充血等症状的发生。
干体重的定义及评估、临床意义

干体重的定义及评估、临床意义
1、干体重的定义:是指患者感觉舒适,身体内无多余水分潴留也不缺水时的理想体重,是一个相对的数值。
2、干体重的临床意义:干体重是评估透析充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达到干体重时再脱水血压就会下降,出现哈欠、肌肉筋挛、呕吐、晕厥等。
长时间透析脱水未达到干体重会出现水潴留的一系列表现,如血压升高,下肢、颜面部水肿,体腔积液等,导致严重合并症的发生,如急性心衰、脑出血等危机生命。
因此干体重的评估在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3、干体重的评估:临床中通常通过以下几点去对患者评估判断其干体重是否达标。
(1)体征:查看患者眼睑及双下肢有指凹性水肿者,需要下调干体重;至水肿消失。
(2)根据血压情况,常规降压药规律服用血压仍未达标,血压平时
达到160-180/90-100mmHg以上的,属于体内有存水,需要下调干体重至血压下降至140/80mmHg以下。
(3)饮食及大便情况,如出现厌食、大便次数减少、便秘者多考虑体内存水,需要下调干体重至症状消失。
(4)辅助检查:如出现以上情况者,可以借用辅助检查来评估干体重,如胸腔彩超除外胸水、心脏彩超除外心包积液、胸片检查心胸比<50%及无肺淤血,腹平片除外腹腔积液等,来设定干体重。
另外在季节交换时,每次增加或减少的衣服要及时称重量并告知医师,以便及时调整干体重。
血液透析病人干体重的评估(最全版)PTT文档

维持“干体重”的方法
每天定时、定秤、 排空大、小便后并 穿同样的衣服测体 重。
要保持出入量平衡, 否则体重会不断增 加。
干体重与饮水的关系
肾衰竭的患者,每 喝一口水都会在体 内潴留起来。
干体重与饮水是直 接相关的.
以一个干体重为50公斤的肾友来计算除水 量,如透前的体重为52公斤:
预除水量=透析前体重-干体重+ 即:52-升 称体重前应先排空“二便”,透析治疗中
如需饮水、进食的肾友 ,应附加饮、食量。
感谢观看
要注意食物的含水 量。
血透患者一天该喝多少水、应 如何分配
500ml + 前一天尿 量。
以病人前一天尿量 为250毫升计算: 即
饮水量= 500ml+250ml
= 750ml
如果病人出汗量多 的话,可增加饮水
血透患者一天该喝多少水、应如 何分配
应如何分配: 早、中、晚三杯水
(包服药用)即:
血液透析病人干体重的评 估
内容提要
干体重的定义 血液透析患者维持“干体重”的重要意义 维持“干体重”的方法 干体重与饮水的关系 肾友干体重的自我评估与除水量的计算
干体重的定义
“干体重”是针对透析患者的特有名词, 是清除患者体内多于水分后的体重。
“干体重”时,患者感觉舒适,血压平稳, 身体外周无水肿,无心悸、气促,胸、腹 腔无积水,心脏无扩大。
维持“干体重”的方法
吃好就是“饭要吃 好”,保证摄取充 足的营养。
控制体重要以“吃 好、喝少”为原则。
喝少就是“水要少 喝”,避免增加心 脏的负担。
维持“干体重”的方法
体重不可长得太快, 隔1日透析时,体 重增长不应超过干 体重的3%,如一 个体重为50公斤的 人,体重增长不应 超过公斤。
4干体重的评估与调整

干体重的评估与调整
1、干体重是指身体内既没有多余的水又不缺水,感觉没有不适情况下的体重,是透析脱水后的目标体重。
2、干体重不是固定不变的,必须依据自身营养状况变化、衣物增减、近期血透情况等定时重新评估,以避免透后水潴留或低血压。
3、准确了解自己的干体重非常重要。
干体重掌握合适,透析后自己会感觉比较舒适,血压平稳、无抽搐、无心慌、心跳加快等不适症状。
4、病友如长期达不到干体重,体内水负荷过多,就会出现高血压、夜间胸闷憋气、不能平卧等症状,可发生急性左心衰,甚至危及生命。
5、干体重定的偏低,则透析后病友会感到全身乏力、口干口渴、头晕眼花、心率快、血压低。
此时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适当调整干体重。
肾病患者干体重的评估及管理

找到理想干体重的方法
③实施全面的健康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干体重的意义, 即可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提高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舒 适度和满意度,以得到其积极的配合。家中常备体重秤,加 强监测,称重时注意排除饮食、衣物的影响。根据测量的结 果,及时调整饮水、进食情况。
总结
在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干体重管理,严格控制饮食和液 体的摄入量,能明确保证患体内水分达到标准量,减轻心 功能损伤,保证患者的心血管功能稳定运行。
设定干体重的原因
干体重相当于患者脱水量的一个参照依据,医生根据干体重,设定 超滤量(不超过干体重的5%);患者根据干体重控制、监测透析 间期体重增长。脱水不足可造成体内水分潴留而导致高血压、右心 室肥厚、心功能衰竭等。脱水过多可导致低血压和肌肉痉挛,残余 肾功能丢失过快。
目前干体重还不能直接准确测出,只是一个个体化的数值,医生需 要根据患者情况,经过几次甚至几个月透析后才能评估出来。透析 患者的干体重和正常人的体重一样,长期摄入的热量大于消耗的热 量,干体重就会增加,反之则降低。透析后患者精神、食欲改善, 食量增加,干体重逐渐增加。透析时应该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及时调 整,以免脱水过度。
干体重的定义及如何评估患者的干体重

干体重的定义及如何评估患者的干体重
定义:
(1)患者不仅没有水肿,而且体内钠、水含量或其他重要组分的含量均降到再低一点就会出现低血压时的体重。
(2)血液透析后患者坐位血压正常,但不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时的体重。
(3)血液透析后血压正常,直至下次血液透析也无需服用降压药的体重。
评估:
临床评估法,最常用的方法,根据临床症状来评估干体重,如肺内是否有湿罗音、水肿及体重变化,但是受主观因素影响比较大。
放射学评估法,对比透析前后心胸比以及肺门的宽度,若透析后明显改善,提示有可能会达到干体重。
超声评估法,利用下腔静脉直径与中心静脉压有良好的相关性,测定血液透析前后下腔静脉直径和深吸气时下腔静脉直径的减少率来估测干体重。
放射性核素测定法,应用放射性核素流测定细胞外液容量,用中水法测定总体的水量,对比透析前后液体的变化,评估患者的容量诊断性最高,但价位高,多用于研究。
血浆标记物测定法,比如心房利钠肽,胸利钠肽。
持续血容量监测,通过超声测量血液流速来监测血细胞比容或者是总蛋白含量的变化,有助于透析高血压或低血压的发生。
生物阻抗频谱法,可以估测体重细胞外液的容量。
血液透析患者的容量管理(干体重意义及评估方法)

同位素测定法
用放射性核素(18O、2H、35SO4) 方法测 定体内水量虽然精确,但方法复杂,临床上不 能常规使用。
23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了解了干体重的常规评估方法及 近年来的发展趋势,但直至目前尚缺乏简便易行、经济 实用的有效办法。
目前干体重评估仍然采用临床评估法。 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的 评价一定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体重增加要更低(65岁以上老年人约为干体重的3%)。
29
研究表明:每次透析时超滤脱水、每小时每 公斤体重大于12毫升(如60公斤体重,每小时脱 水要低于720毫升即0.72公斤、4小时脱水不宜超 过2.88公斤,约为干体重的5%),则透析并发症 明显增加、年死亡率也明显增加。最好超滤脱水 每小时每公斤体重小于10毫升(即60公斤体重透 析4小时脱水小于2.4公斤,为干体重的4%)。
血液透析患者的容量管理 (干体重意义及评估方法)
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附属医院
肾脏专科暨血液净化中心
融医通(泰州)血液透析中心
钱嘉厚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2021.03.
1
目录
概述:容量管理的临床意义. (一)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目标——干体重. (二)透析患者容量的评估内容及方法.
下腔静脉直径测定法. 无创血容量监测. 生物电阻抗频谱分析法. 血浆标志物测定法. 同位素测定法. 临床评估法. (三)血液透析患者的容量管理方法. (四)血透病人维持干体重状态的主要措施.
14
15
16
我们用“干体重”达标者的BWC值作为标准, 推断透析患者是否达到“干体重” 有重要意义。 用血液中水含量判定“干体重”的方法简单、明确, 无创伤,而且可以定期反复测定。
17
血透患者干体重评估及达标措施

内容
• 干体重概述 • 干体重检测方法 • 干体重营养因素 • 干体重达标措施
透析疗法的目标
• 目标 • 充足的溶质去除 • 充足的液体移除 • 充足的病人舒适度
干体重的演变
• 1967年Thomson等定义干体重为在超滤过程中血压下降至低血压水平时的体
重,但是需要排除其他显著相关的原因导致的低血压,这一定义在患者存在 心血管疾病和使用降压药物时存在较大的限制
温高,体表蒸发及 出汗多,因此大部分患者都可达到干 体重,但冬天体表蒸发少,同事人也容易长胖,估计干体 重时有一定的难度,高估或低估干体重。
• 衣物变化:称重时未注意冬夏增减衣物引起的体重变化而
高估或低估干体重。
• 营养状况变化:部分新加入血液透析的患者食欲会明显增
加而(长胖了)应及时上调干体重;有些患者逐渐变瘦, 需及时下调干体重
• 简单、快速、无创伤;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原理
• 低频1-5KHz交流电不能通过细胞膜,测出
的是细胞外液体容积ECF
• 高频100-800KHz交流电可以穿过细胞膜进
入细胞内,测出的是总体液容量TBW
• TBW与ECF之差为细胞内液体容积ICF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 体水分多,电流容易通过,阻抗小 • 体水分少,电流不易通过,阻抗大
• 2009年Sinha and Agarwal建议联合主观和客观指标来定义干体重,即血液透
析后能耐受的最低体重,并且是逐渐调整的体重;这个血液透析后体重可存 在低血容量或高血容量最轻微的症状或表现
干体重概念
• 患者不仅没有水肿,而且体内钠含量或其他重要
组分的含量均降低至再低一点就会出现低血压时 的体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体重不是固定不变的,受患者 情绪、睡眠、饮食、排泄、营养 状况、疾病、季节等因素影响, 而随时发生变化,需要定期重新 评体重增加
体重增加可能提示患者营养状况好转和肌肉量的 增加,也可能是患者处于营养不良及体重下降时, 由于高估干体重而引起容量超负荷。 2.透析时出现低血压
2.放射学评估:透析后肺门血管宽度、心脏横径 缩小,心胸比<50%。 3.超声评估:测定下腔静脉直径,计算下腔静脉 直径/体表面积=VCD。VCD>11.5mm/m2,为水负 荷多;VCD<8mm/m2,为水低负荷。 8mm/m2<VCD<11.5mm/m2时血容量和水负荷处 于适中的状态,患者的体重可设定为患者理想的 干体重。
干体重的评估方法及影响因素
肾内科
定义
干体重:是指患者无水肿、无组
织间隙和血管内水分潴留状态下, 液体平衡时的重量。临床定义为 患者在透析时不出现症状及低血 压所能耐受的最低体重。
干体重的评估:
1.临床评估法
目前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干体重是根据患者的体征、体检和辅 助检查共同设定的粗略数值,包括患者无不适主诉、血压正常、无 水肿及体腔积液(胸水、腹水、心包积液)、无肺淤血、X线胸片 心胸比<0.5,同时又无体位性低血压、眩晕、耳鸣、抽搐等不适时 的体重。
5.总体水(TBW)的检测:用放射性核素方法测定总体水虽然精确, 但方法复杂,临床不常规使用;皮皱测量(ST)和体重(kg)X0.58 方法简单,但数值不准确;Waston公式简单,接近于放射性核素法; 生物电阻法(BIA),需要特殊仪器,使用不同频率测定人体电阻率, 计算出TBW和细胞外液,方法简单,但不准确。
透析时出现低血压的原因很多,如:体重测量不 准确、未计算衣物增加量、高估了透析时的进食 量、单位时间内超滤量过大、患者营养不良处于 低蛋白状态等均可导致超滤设置过大而导致患者 低血压的发生。
血透患者维持干体重状态的主要措施:
1.控制水、盐摄入量
钠盐3-5g/天,体重增加<1kg/天。 2.改善透析病人的心血管功能稳定性
4.无创血容量监测 无创血容量监测是利用超声波或光束传到速率变化原理, 准确的测定血液中水含量(BWC)。 研究发现,在达到干体重时,如果血红蛋白在一定的范 围内,血液中水含量有一相对固定值,即血红蛋白10g以 上的透析者,透析前血液中水含量值应小于83%;血红 蛋白介于8-10g透析者,透析前血液中水含量值应小于 84%;血红蛋白8g以下透析者,透析前血液中水含量值 应小于85%。
增加透析次数、延长透析时间、使用血液滤过
3.实施全面的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灌输干体重的意 义,从而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使患者对透析感到 舒适、满意。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