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题库6套

合集下载

中国地质大学_北京_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_北京_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一、归类题(每题2 分,共8 分)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玄武岩、剪节理、板岩、土壤、残积物、片岩、位移、闪长玢岩、片麻岩、铝土矿、地震、熔岩流、高岭石、褶皱、辉长岩、糜棱岩1. 风化作用:土壤、残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 构造运动: 剪节理、位移、地震、褶皱、张节理、背斜、断裂3. 岩浆作用: 玄武岩、闪长玢岩、熔岩流、辉长岩、安山岩、花岗斑岩、熔岩被、闪长岩、4. 变质作用: 板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千枚岩、糜棱岩将下列各种地质现象相对应地归入矿物、岩石、构造变形中。

贝尼奥夫带、方解石、钾长石、灰岩、白云母、花岗岩、正断层、角闪石、片岩、泥岩、斜长石、褶皱、地震、金刚石、大理岩、石英、应力、脆性变形、玄武岩、节理。

1. 矿物:方解石、钾长石、白云母、角闪石、斜长石、金刚石、石英。

2. 岩石:灰岩、花岗岩、片岩、泥岩、大理岩、玄武岩。

3. 构造变形:贝尼奥夫带、褶皱、应力、地震、节理、脆性变形、正断层。

下列岩石圈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水平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垂直变位判断的依据?1 .垂直变位判断依据为:河流阶地、夷平面、平行不整合接触;2 .水平变位判断依据为:沉积物的厚度与环境变化、古地磁。

二、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0分):1.风化壳: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岩基面上的不连续薄壳。

2.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和内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和外部形态。

3.岩石: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4.岩浆作用:指岩浆形成后,在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溢出地表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份不断变化,并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

5.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份、结构与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地球科学概论 习题 与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 习题 与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题及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天体、星际物质、总星系、天球、潜水面、莫霍面、古登堡面、软流圈、地壳、地幔、地核、地温梯度、克拉克值、丰度值、矿物、岩石、结构、构造、表层地质作用、部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变质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成岩作用、正断层、逆断层、褶皱、震源、震中、震中距、平行不整、角度不整合、天文地质、陨击作用12. 风的沉积作用产物主要有和。

13.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8元素依次为、、、、、、和,他们占据了98~99%的地壳重量。

14. 火山喷出物包括、和。

15.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和。

16. 风的搬运方式有、和三种。

三、判断题1.太阳系行星可分为类地和类木两类,前者半径小、密度大,自转速度相对较慢;后者半径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

()2. 相对于年代地层单位宙、代、纪、世的地层单位是宇、界、系、统。

()3. 出现在晚志留世后期的最早陆生植物是真蕨植物。

()4.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属逆断层。

()5. 冲积物的磨圆度比冰碛物高。

()7. 酸性岩浆的流动性大于基性岩浆。

()8. 花岗岩中常含橄榄石等次要矿物。

()9. 产状为315°∠60°的断层为北东向断层。

()10. 背斜总是形成山地,向斜总是形成谷地。

()11. 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含义相同,都可以表示地震的强烈程度。

()12. 远处发生了一次剧烈的地震,地震台首先接收到的是P波,其次是S波,这说明 P波传播速度比S波快。

()13. 陆壳下的莫霍面深度随地面高程的增加而增加。

()14. 海沟、岛弧都是聚敛运动的结果。

()15. 大陆漂移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漂移机制问题,但大陆漂移说却是海底扩说和板块构造理论诞生序曲。

()16. 河流阶地是由河流的下蚀作用造成的。

()17. 冲积物的分选性比冰碛物好。

()18. 心滩是河流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19. 冰碛物的磨圆度比冲积物高。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 题库 附08-99年真题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 题库 附08-99年真题

地大北京地球科学概论题库附真题08-991.黄道面黄道面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所在平面。

由于月球和其它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公转运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

但在变动中,任一时间这个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

2.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科学上,地质灾害通常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

3.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得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4.矿床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含有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5.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它主要指岩石中颗粒本身的一些特点。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它反映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6.枢纽组成褶皱的岩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叫枢纽。

7.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称为解理。

8.将今论古将今论古是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的一种方法论。

9.承压水指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故又称层间水。

10.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在上升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发生变化,组后冷凝称为岩石,这一复杂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11.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夹于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一层;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12.磁偏角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和答案**地球科学概论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科学主要研究的是以下哪个领域?A. 地球的物理性质B. 地球的化学性质C. 地球的生物性质D. 以上所有2.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什么?A. 平流层B. 臭氧层C. 电离层D. 对流层3. 地球的内部结构中,最内层是什么?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4. 板块构造理论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A.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B.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C. 阿尔弗雷德·洛特D. 哈里·哈蒙德·里夫斯5.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分支?A. 地质学B. 气象学C. 海洋学D. 植物学6.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A. 24小时B. 23小时56分4秒C. 26个月D. 365天7.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A. 365天B. 365.25天C. 26个月D. 365.2425天8. 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产生的?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内核9.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科学中常用的测量单位?A. 米B. 千米C. 光年D. 英里10. 地球的大气层中,哪一层含有最多的臭氧?A. 平流层B. 对流层C. 臭氧层D. 电离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大气层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 地球的自转轴被称为______,公转轨道的平面被称为______。

4. 地球的磁场是由地球内部的______流动产生的。

5.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含有最多的水汽和尘埃。

6.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

7.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

8. 地球的大气层中,______层是臭氧含量最高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2015-201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2015-201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2015-2017)目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历年真题(2015-2017) (1)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真题 (1)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真题 (2)2017考研地概611(回忆版) (3)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真题简答题1、煤的形成作用与形成条件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步骤3、岩溶作用影响因素与常见岩溶地形论述题1、滨海与浅海的沉积作用2、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基本思想和板块构造的提出过程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和D”层代表的意义及其地质意义读图题今年读图题比往年难度有所降低,主要是地层接触关系,形成时代,断层性质及其形成时代,褶皱的性质及其形成时代,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等等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真题名词解释,1、基岩与岩基2、安山岩与闪长岩3、准平原与夷平面4、主动大陆边缘与被动大陆边缘简答题1、煤的形成作用与形成条件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与步骤3、岩溶作用影响因素与常见岩溶地形论述题1、滨海与浅海的沉积作用2、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基本思想和板块构造的提出过程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和D”层代表的意义及其地质意义读图题今年读图题比往年难度有所降低,主要是地层接触关系,形成时代,断层性质及其形成时代,褶皱的性质及其形成时代,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等等2017考研地概611(回忆版)一地层层序律、河流阶地、岩溶作用、风化作用、将今论古、侵蚀基准面、地温梯度、区域变质作用、成矿作用、贝尼奥夫带。

二10个选择题,题库里的原题三作图题,见最后图,古生代褶皱产状倾角都是53或54度左右,中生代褶皱倾角约25度。

问题和答案没什么好说的,关键是会分析题就行了(图比较丑,见谅)四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主要依据2.海底扩张学说基本思想及主要证据3.浅海沉积作用及其沉积物特征和分布规律。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A)答案一、填空题(每空格0.4分,75个空格共30分)1. 列举国外或国内地质学史上三位著名的学者:(Lyell)、(Wegerner)和(李四光)。

2. 中国探月计划可分为(绕)、(落)和(返)三个阶段(每空格用一个字概括)。

3. 以下描述的可能星球是:无任何生命迹象,也没有任何有机物,表面没有大气层(月球);可能30多亿年前曾经发育过生命,有流水冲积的痕迹(火星);繁茂的生物圈,存在巨大的海洋(地球)。

4. 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分为(∈)、(O)、(S)、(D)、(C)、(P)、(T)、(J)、(K)、(E)、(N)、(Q)等12个纪(用代号表示)。

5. 摩氏硬度计的10种标准矿物从软到硬分别是:(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和(金刚石)。

6.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8元素依次为(O)、(Si)、(Al)、(Fe)、(Ca)、(Na)、(K)和(Mg),他们占据了98~99%的地壳重量。

7. 火山喷出物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8. 岩石变形的三个阶段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

9. 应变的三种类型为(拉张)、(剪切)和(挤压)。

10. 节理的两种类型为(张节理)和(剪节理)。

11. 面波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L)波;另一种为(R)波,前者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后者质点作椭圆运动。

12. 从地球地表到地心,共有如下几个重要的界面(康氏面)、(莫氏面)、(岩石圈和软流圈界面)、(古登堡面)、(内、外核之间的界面)。

13. 风化作用可进一步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三种类型。

14. 河流侵蚀作用的分为(旁蚀)、(下蚀)和(溯源侵蚀)三种类型。

15.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

16. 风的搬运方式有(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图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图题

1、背斜—平行不整合—花岗岩侵入—断层—角度不整合2、一,二断层为逆断层,因为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问题1.简要分析图区内的构造发展史,并说明理由2.分析图中断层(箭头表示断层倾向)的性质,形成的地质年代1、背斜—角度不整合—断层—花岗岩侵入—断层—平行不整合2、正断层,因为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阅读下面的地质图并回答问题1.判断图中的褶皱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时代。

向斜,p之后,岩浆侵入之前2.判断图中断层的性质及其形成时代。

正断层,因为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形成于岩浆侵入之后,K前3.说明图中所反映的变质作用类型及其形成时代。

接触变质作用,形成于P之后,K前4.说明图中所反映的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类型及其形成时代和所代表的构造运动特点。

平行不整合,形成于O后,C前,代表一次显著的升降运动角度不整合,形成于P后,K前,代表一次显著的水平运动并伴随升降运动。

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问题。

(1)简要分析图区内的构造发展史。

背斜-断层-角度不整合-侵入-断层-平行不整合(2)分析途中F1断层和F2断层(假定图中2条F2断层性质相同)的性质,形成的地质时代。

F1,逆断层,形成于P后,K前。

F2,正断层,P后,侵入前。

读图回答:1.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及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

褶皱,角度不整合,花岗岩体侵入,断层,平行不整合2.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J后,断层前;P后,侵入前3.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

P后;侵入后,k2前。

地球科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考试会从中选5题)1.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

是地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六大基础学科之一。

2.重力:地球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叫做重力。

3.重力场:地球周围受重力影响的空间称为重力场。

4.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它有两个磁极,其S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N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但不重合。

5.磁倾角:磁针指北针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6.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7.纵波:一种是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纵波,又称P波8.横波:一种是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横波,又称S波9.地壳的重力异常:在地面某点用重力仪获得的实际重力观测值与该点的正常重力值常常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称为重力异常。

10.地壳的重力均衡: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的作用,总是力求与其深部的物质之间达到质量或重量上的平衡状态的现象称之为地壳的重力均衡。

11.地质年代: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12.矿物:是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13.晶体:晶质矿物在有利的条件下能生长成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外形,这种几何多面体称为晶体。

14.气压:从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

15.气压梯度力:它的方向是沿着垂直于等压面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其大小为这个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气压的改变量。

16.锋:不同性质冷热气团的交界区。

17.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平均气温的综合指数。

18.片流:是指沿着山坡流动的面状暂时性流水。

19.洪流:是指沿着沟谷流动的面状暂时性流水。

20.水系:支流和主流所构成的流水运行网络。

21.冰川:由积雪形成的,并能运动的冰体,它是陆地上以固体形式存在的水。

22.雪线:是指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限。

二、填空题(考试从中选15空)1.地球科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包括环绕(大气圈)、(水圈)、(地球表面形态)和(固体地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概论题库6套试卷一一、名词解释(20%):1.风化壳2.阶地3.软流圈4.张节理5.冰川的视运动二、是非判断(20%):(正确-T;错误-F)1.地球的年龄约为4600my ()2.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3.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4.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5.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上游的凸岸部位()6.中生代是划分世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7.板块内部是地球上深源地震最集中的部位()8.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和白云岩()9.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故称正断层()10.地心重力和压力为零()三、简要论述(40%)1.将今论古原理2.风化壳3.河流下蚀作用4.地层接触关系四、解答作图(20%)V字形法则试卷二一、是非判断(30%):(正确-T;错误-F)1.地壳的年龄约为3800my ()2.大洋板块的年龄比大陆板块老()3.地球内核是地球所有圈层中密度最大的部分()4.重力和距离成正比,故地心重力最大()5.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6.地幔主要是固态的()7.月球对潮汐的影响比太阳的影响大()8.胀缩风化作用在热带地区最发育()9.河漫滩主要发育在河流弯道的凸岸部位()10.溯源侵蚀是一种重要的侧蚀作用()11.一般情况基岩海岸剥蚀作用强于沉积作用()12.中生代是划分纪一级时间单位最多的一个代()13.板块边缘根据运动方式分为三类()14.岩浆岩可以分成侵入岩和喷出(火山)岩()15.地下水是陆表水的一种()二、多项选择(30%):16.风化壳最发育的地区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极地冻土区。

17.阶地是地壳运动()的产物A.下降;B.上升;C.不变18.软流圈位于()的上部A.地核;B.地幔;C.地壳19.洋壳俯冲发生于()型板块边缘A.汇聚;B.离散;C.转换断层20.二叠纪是()内的一个纪A.元古代;B.古生代;C.中生代21.地形相对高差最大的地区是( )A.高原;B.平原;C丘陵.22.球形风化是( )风化A.物理;B.化学;C.生物23.冲积物是( )沉积的产物A.洪流;B.片流;C.河流24. ( )是新生地壳最主要的发生部位A.大洋中脊;B.陆洋边缘;C.大陆中心;25.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主要影响是( )A.增高降低;B.削高补低;C.不高不低三、简述以下问题(40%)26.将今论古原理27.重力异常28.风化壳29.侵蚀基准面试卷三一、名词解释(45%)1. 历史比较法2. 重力异常3. 岩石圈4. 克拉克值5. 地质营力6. 地层7. 风化作用8. 侵蚀基准面9. 成岩作用10. 层理11. 汇聚型板块边界12. V字形法则13. 向斜14. 节理15. 岩浆岩的成岩矿物二、论述题(55%)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10)2. 试述相对地质年代的划分(15)3. 简述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概念(10)4.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10)5. 简述构造运动的分类(10)试卷四一、名词解释(40%)1. 重力异常2. 克拉克值3. 化石4. 地层层序律5.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6. 转换断层7. 地形等高线8. V字形法则9. 节理10. 变质作用与变质岩二、论述题(60%)1.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其依据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基岩海岸的剥蚀过程和海蚀地形4. 试述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特征5. 简述板块边界的分类及其特征试卷五一、名词解释(40%)1. 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2. 岩石圈3. 软流圈4. 克拉克值5. 化石6. 风化作用7. 残积物8. 风化壳9. 侵蚀基准面10. 冲积物的二元结构二、论述题(60%)1. 相对地质年代划分方案2. 试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3. 河流地质作用的一般趋势4. 进行灾害经验预报的基本依据有哪些5. 减灾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试卷六一、填空1.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__ __ __。

2. 地球的物理性质主要有__ __ __ __ __ __ __ __。

3. 地球内部最主要的二个不连续面是__ __, 其平均深度分别为__ __。

4. 内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__ __ __。

5. 外力地质作用的主要类型有__ __ __ __ __ __。

6. . 物理风化作用类型有__ __ __;化学风化作用类型有__ __ __。

7. 下古生界可划分为__系,代号为__;__系,代号为__;__系,代号为__。

8. 上古生界可划分为__系,代号为__;__系,代号为__;__系,代号为__。

9. 中生界可划分为__系,代号为__;__系,代号为__;__系,代号为__。

10. __纪,__纪,__纪,__纪,__纪只分二个世。

二、选择题(举例)1.地球近似于旋转椭球体,说明地球具有A. 磁性B. 重力C. 压力D. 塑性2.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A. 磁倾角B. 磁子午线C. 磁异常D. 磁场方向3.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A. 磁偏角B. 磁子午线C. 磁异常D. 磁场方向4.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A. 磁场强度B. 磁子午线C. 磁异常D. 磁场方向5.不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A. 磁倾角B. 磁偏角C. 磁异常D. 磁场强度6.不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A. 磁倾角B. 磁偏角C. 磁子午线D. 磁场强度7.不属于地磁要素的要素是A. 磁倾角B. 磁偏角C. 磁场方向D. 磁场强度8.固体地球最外部的圈层是A. 大气圈B. 水圈C. 地壳D. 地幔9.在地球表面北纬20°测得的地磁场磁倾角比有北纬40°测得的磁倾角A. 小B. 大C. 相等D. 不能确定10.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古登堡面约位于地下的A. 4771kmB.6371kmC.2891kmD.3191km11.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其界面划分的依据是A. 各圈层厚度不同B. 岩浆物质组分不同C. 岩浆的比重不同D. 地震波速突然变化12.上地幔盖层和地壳组成的圈层称为A. 构造圈B. 软流圈C. 岩石圈D. 低速层13.岩石圈之下的圈层为A. 构造圈B. 软流圈C. 地核D. 地幔14.构造圈是指A. 地壳+岩石圈B. 岩石圈+软流圈C. 岩石圈+上地幔盖层D. 地壳+地幔15.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为A. 大陆架+大陆坡+深海沟B. 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C. 大陆架+边缘海+深海沟D. 大陆架+边缘海+大陆基16.东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为A. 大陆架+大陆坡+深海沟B. 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C. 大陆架+边缘海+深海沟D. 大陆架+边缘海+大陆基17.西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为A. 大陆架+大陆坡+边缘海+岛弧+深海沟B. 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岛弧+深海沟C. 大陆架+大陆坡+边缘海+大陆基+深海沟D. 大陆架+大陆坡+岛弧+边缘海+深海沟20.克拉克值前五种元素依次为A.O Si Al Ca FeB. O Al Si K FeC.O Si Al Fe CaD. O Si Fe Al Ca21.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A. 断口B. 节理C. 片理D. 解理22.黄铁矿属于A. 氧化物矿物B. 卤化物矿物C. 含氧盐矿物D. 硫化物矿物23.黄铜矿属于A. 氧化物矿物B. 卤化物矿物C. 含氧盐矿物D. 硫化物矿物24.正长石属于A. 氧化物矿物B. 硅酸盐矿物C. 碳酸盐矿物D. 硫化物矿物25.石英属于A. 氧化物矿物B. 硅酸盐矿物C. 含氧盐矿物D. 硫化物矿物26.方解石属于A. 氧化物矿物B. 碳酸盐矿物C. 含氧盐矿物D. 硫化物矿物46.珠穆朗玛峰地区常见的风化作用是A. 温差风化B. 根劈作用C. 冰劈作用D. 水解作用47.塔里木盆地地区常见的风化作用是A. 温差风化B. 根劈作用C. 溶解作用D. 氧化作用48.溶解作用强烈发育地区是A. 华南地区B. 东北地区C. 西北地区D. 华北地区49.土壤是A. 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B. 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C. 物理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D. 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50.在风化过程中,石英通常是以A. 物理风化为主B. 化学风化为主C. 生物风化为主D. 物理和化学风化均强烈51.在风化过程中,方解石通常是以A. 物理风化为主B. 化学风化为主C. 生物风化为主D. 物理和化学风化均较弱53.河流侵蚀基准面是指A. 河流注入水体的水面B.河流不再发生沉积作用时的沉积物表面C. 实际形成的河床表面D. 河流发生沉积作用时的沉积物表面54.通常在河流上游的地质作用是以A. 下蚀作用为主B. 侧蚀作用为主C. 沉积作用为主D. 下蚀和侧蚀作用均较弱55.通常在河流中游的地质作用是以A. 下蚀作用为主B. 侧蚀作用为主C. 沉积作用为主D. 下蚀和侧蚀作用均较弱56.河流下蚀作用形成的地形通常有A. "V"形谷、瀑布、河流袭夺B. "V"形谷、瀑布、牛轭湖C. "V"形谷、蛇曲、河流袭夺D. "U"形谷、瀑布、河流袭夺57.河流侧蚀作用形成的地形通常有A. 瀑布、蛇曲、牛轭湖B. "V"形谷、蛇曲、瀑布C. 曲流、蛇曲、牛轭湖D. 河流袭夺、"V"形谷、牛轭湖58.河流搬运碎屑物质粒径大小的能力主要与A. 流量有关B. 河床宽度有关C. 流速有关D. 河水化学成分有关59.三峡大坝建成后,在重庆至万县一带长江地段内A. 河流地质作用不发生变化B. 下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加强C. 下蚀作用加强,沉积作用减弱D. 下蚀作用和沉积作用都减弱61.具有二元结构的沉积物通常发育在A. 浅海B. 滨海C. 沼泽D. 河漫滩64.从河流上流到下流依次沉积顺序为A. 金-磁铁矿-石英-白云母B. 金-磁铁矿-白云母-石英C. 金-石英-磁铁矿-白云母D. 金-石英-磁铁矿-白云母86.早古生代从早到晚为A. ?、O、DB. ?、D、PC. ?、O、SD. O、S、D87.晚古生代从早到晚为A. D、C、PB. S、D、PC. O、D、JD. P、J、K88.中古生代从早到晚为A. D、C、PB. P、T、KC. T、K、ED. T、J、K89.上志留统的地层代号为A. Z3B.Z2C.S2D.S390.上震旦统的地层代号为A. Z3B. Z2C. D2D. D3《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地温梯度:通常把地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生高的温度成为地热增温率或地温梯度。

2.历史比较法: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