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概论2004年试题
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A)

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A)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交织结构2枕状构造3凝灰结构4嵌晶结构(连生结构)5鸟眼构造6长石砂岩7片状构造8P-T-t轨迹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的特征对比2,混合水白云石化模式.3.榴辉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别.三、论述题(共46分)1辉长岩类的—般特征及主要岩石种属.(16分)2自生颗粒结构类型及其结构组分特征.(15分)3以P/T比类型划分的4个变质相系的主要特征及典型相系列(15分)(B)1鬣刺结构2流纹结构3凝灰结构4同生作用5蒸发岩6花岗变晶结构7片麻状构造8PTt轨迹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1堆晶结构的特征.2蒸发泵白云岩化模式.3榴辉岩的主要特征及类型(10分)三、论述题(共46分)1玄武岩的主要岩石类型与矿产2.长石砂岩的主要特征及岩石成因类型;3.同A。
05年一.名词解释:1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 2长石砂岩3重力流 4递变层理5相标志 6榴辉岩7云英岩8角岩9片麻岩10混合岩11辉绿结构 12斑状结构13包含结构14岩浆16安山岩二.简述题。
1.显微镜下,如何区别碳酸盐岩中的亮晶胶结物与重结晶的泥晶基质?区别他们有何意义?2.试比较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在剖面结构上有何不同?3.简述编制作用的类型及特征。
4.斜长角闪岩可得源岩。
5.试述鲍文反应原理与鲍文反应序列。
6.举例说明火成岩形成深度与岩石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论述题:1.试论述砂岩与颗粒灰岩在成分、结构和成因上的异同。
2.麻粒岩相泥质变质岩多具片麻状构造而少见片状构造?3.试论述造成火山岩多样性的原因。
4.试论述超基性岩石类型及成矿专属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B)试题名称:岩石学试题代码: 411一、名词解释(共50分,每小题5分)12 3 45 67 相标志 8 同化混染作用9 混合岩化10 玄武岩二、简述题(共50分,每小题10分)1岩浆岩的分类及其各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2004地球科学概论B卷答案

2003级《地球科学概论B》期末考试题(B卷)-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的刚性圈层。
2、矿物:自然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
3、地温梯度:常温层之下,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增加的温度。
4、矿床: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所含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5、恒星:由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炽热的球形或类似球形的天体。
6、自然资源:人类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各种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
7、“将今论古”: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反推过去地质作用的地质学类比方法。
8、分选性:碎屑物质在运动介质的搬运过程中,其成分和粒度大小趋于均一化的程度。
9、天文单位:天文学上将地球至太阳的平均距离称为一个天文单位。
10、承压水:发育于地下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二、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1、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分为_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_三种类型。
2、海水的主要运动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浊流。
3、土壤的组成主要包括矿物质、腐殖质、水、空气。
4、根据岩浆中SiO2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等4种基本类型。
5、岩石按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三大类。
6、生物按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类。
7、根据在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变化等特点,大气圈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5个圈层。
9、冰川的主要侵蚀地貌有冰蚀谷、冰斗、角峰、刃脊。
10、地震灾害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
三、判断是非(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
(×)2、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
(×)3、物理风化作用是热带地区最发育的风化类型。
(×)4、侵入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
地球科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思考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科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地质学:研究地球结构、组成、演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二、填空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为将今论古的历史比较法。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1、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研究的内容实际上没有本质区别(×)。
2、地球的演变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进行的(×)。
第二章地球一、名词解释地球表面重力:指地面某处受地心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重力异常:实测重力值多数与正常重力值不符的现象。
原因:①测点不一定位于平均海平面上;②地壳不同部分物质的密度不同。
磁异常:指地球浅部具有磁性的矿物和岩石所引起的局部磁场,它也叠加在基本磁场上。
实测值经过校正后减去磁场的正常值,其差值为正称正异常,其差值为负称负异常。
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增加的温度。
不同地区地温梯度不同,如亚洲的平均值为2.5度;欧洲为3~3.5度。
岩石圈:软流圈上部的地球部分称为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固体物质。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层,由岩石组成,是相对刚性的外壳。
其下届为莫霍面与地幔分开,平均厚度16km。
地壳均衡:地壳为适应重力的作用而不断调整达到平衡的现象。
二、填空题1、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古登堡面以上至莫霍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2、陆壳具有双层结构,其分界面称为康拉德面。
3、陆壳具有双层结构,上部为硅铝质,下部为硅镁质。
三、判断题(正确∨,错误×)1、某地区重力异常,说明该地区重力值偏高(×)。
2、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够在液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3、地下的温度、压力,与地壳的密度成正比(×)。
4、古登堡面以上,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古登堡面以下,重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中国地质大学_北京_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附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分类汇编)一、归类题(每题2 分,共8 分)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玄武岩、剪节理、板岩、土壤、残积物、片岩、位移、闪长玢岩、片麻岩、铝土矿、地震、熔岩流、高岭石、褶皱、辉长岩、糜棱岩1. 风化作用:土壤、残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 构造运动: 剪节理、位移、地震、褶皱、张节理、背斜、断裂3. 岩浆作用: 玄武岩、闪长玢岩、熔岩流、辉长岩、安山岩、花岗斑岩、熔岩被、闪长岩、4. 变质作用: 板岩、片岩、片麻岩、糜棱岩、千枚岩、糜棱岩将下列各种地质现象相对应地归入矿物、岩石、构造变形中。
贝尼奥夫带、方解石、钾长石、灰岩、白云母、花岗岩、正断层、角闪石、片岩、泥岩、斜长石、褶皱、地震、金刚石、大理岩、石英、应力、脆性变形、玄武岩、节理。
1. 矿物:方解石、钾长石、白云母、角闪石、斜长石、金刚石、石英。
2. 岩石:灰岩、花岗岩、片岩、泥岩、大理岩、玄武岩。
3. 构造变形:贝尼奥夫带、褶皱、应力、地震、节理、脆性变形、正断层。
下列岩石圈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水平变位判断的依据,哪些可能属于垂直变位判断的依据?1 .垂直变位判断依据为:河流阶地、夷平面、平行不整合接触;2 .水平变位判断依据为:沉积物的厚度与环境变化、古地磁。
二、名词解释(每题2 分,共20分):1.风化壳: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产物组成的、分布于大陆岩基面上的不连续薄壳。
2.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份和内部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和外部形态。
3.岩石:天然形成的,由固体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
4.岩浆作用:指岩浆形成后,在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溢出地表的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份不断变化,并最后冷凝成岩石的复杂过程。
5.变质作用: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份、结构与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概论 题库 附08-99年真题

地大北京地球科学概论题库附真题08-991.黄道面黄道面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所在平面。
由于月球和其它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公转运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
但在变动中,任一时间这个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
2.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营力或人类活动而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危害或严重灾害,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或事件。
科学上,地质灾害通常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
3.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得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4.矿床矿床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中含有某些物质成分的质和量符合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并能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综合地质体。
5.岩石的结构构造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岩屑)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相互关系,它主要指岩石中颗粒本身的一些特点。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的矿物(或岩屑)颗粒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方式特点,它反映矿物集合体的形态。
6.枢纽组成褶皱的岩层的同一层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联线叫枢纽。
7.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的性质称为解理。
8.将今论古将今论古是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的一种方法论。
9.承压水指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透水层内的重力水,故又称层间水。
10.岩浆作用岩浆形成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在上升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不断发生变化,组后冷凝称为岩石,这一复杂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11.平流层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夹于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一层;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极地,此层则始于离地表8公里左右。
12.磁偏角磁场强度矢量的水平投影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即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中国地质大学01-04试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1~04年考研试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试题代码:44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试题代码:445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栅格数据2.TIN3.泰森多边形4.DEM模型5.曼哈顿距离6.空间拓朴关系7.WebGIS 8.数字地球二、简述题(共50分)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10分)2. GIS的主要数据源(10分)3.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特征及主要优缺点(15分)4.在GIS中使用元数据的理由(15分)三、论述题(1必答:2、3任选一题;每题30分,共60分)1.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2.结合某种GIS软件,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3.结合你所熟悉的领域,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题代码:433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空间信息系统2.缓冲区分析3.矢量数据4.图层5.影像地图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类型与数据结构2.空间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3.地图投影的方式三、论述题(1必选,2、3任选一题:每题25分,共50分)1.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2.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方式。
3.结合你所熟悉的领域,试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试题代码:51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地球科学概论99、00、01、02、03、04、07、08(2)

中国地质⼤学(北京)考研真题地球科学概论99、00、01、02、03、04、07、08(2)1999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地温梯度2、历史⽐较法3、差异风化4、莫霍⾯5、矿物解理6、⽯林7、洪积⾯ 8、岩⽯的结构 9、苦湖 10、分选性与磨圆度 11、海蚀凹槽 12破⽕⼭⼝⼆、简述地质年代中年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层次的划分依据(10分)。
三、试分析变质作⽤与岩浆作⽤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及两种作⽤的顺益关系(10分)。
四、简述岩⽯圈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8分)。
五、谈谈现代构造运动的⼀些表现或证据(12分)。
六、试对⽐河⾕、冰蚀⾕与风蚀⾕的主要形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5分)。
七、试述浅海地区的化学与⽣物沉积作⽤(15分)。
2000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1、历史⽐较2、解理3、球形风化4、波切台5、三⾓洲6、岩浆作⽤7、背斜8、转换断层9、化⽯层序律 10、层理11、克拉克值 12、古登堡⾯⼆、试论述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8分)三、概述河流的侵蚀作⽤(20分)四、简述岩⽯圈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8分)五、试述岩溶作⽤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常见的岩溶地形(10分)六、简述湖泊的化学沉积作⽤(10分)七、简述构造运动在地层中的表现(14分)2001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1、浊流2、承压⽔3、夷平⾯4、莫霍⾯5、地震震级6、搬运作⽤7、岩⽯结构8、地质年代9、风化壳 10、地温梯度 11、将今论古 12、磨圆度 13、中⼼式⽕⼭喷发 14、岩株⼆、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意义(共12分)三、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共10分)四、试述变质作⽤的类型(共13分)五、试述⼲旱⽓候区湖泊的沉积作⽤(共10分)六、简述影响风化作⽤的因素(共10分)七、对⽐“V”型⾕、“U”型⾕和风蚀⾕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共10分)2002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1、风度2、⼤地⽔准⾯3、承压⽔4、浊流5、变质作⽤6、岩⽯圈7、地温梯度8、解理9、⾓度不整合 10、温差风化 11、岩溶作⽤ 12、震级 13、威尔逊旋回 14、⽣态系统⼆、试述河流的剥蚀作⽤(14分)三、如何确定相对地质年代(7分)四、简述浅海的沉积作⽤(14分)五、试述⽕⼭作⽤及其主要产物(10分)六、简述断层的识别标志(12分)七、简述板块构造的含义及该学说对地学⾰命的意义(8分)2003年《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40分)1、转换断层2、潮汐3、⼤陆边缘4、岩⽯结构5、重⼒异常6、同位素地质年龄7、风化作⽤8、化学搬运作⽤9、冲积物的⼆元结构 10、黄⼟ 11、夷平⾯ 12、克拉克值 13、解理 14、⼤洋地壳 15、承压⽔ 16、岩溶作⽤⼆、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12、3、 4、 5、 A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 A J B 、K C印支运动发生于 ________ 纪。
A 、石炭纪B 、二叠纪 C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A 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B 、区域变质作用 加里东运动发生于 。
A 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 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倾伏褶皱 B 、直立褶皱 C 、倾斜褶皱 D 、翻卷褶皱三叠纪、白垩纪OC 、埋藏变质作用 、早古生代D D 、动力变质作用、新生代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姓名 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4' X 8共计32分)1. 新构造运动2. 风化壳3. 莫霍面4. 标准化石5. 岩石圈6. 矿物7. 向斜8. 转换断层、填空(1 ' X 20共计20分)。
1、 古登堡面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的分界面。
2、 火山喷发类型有 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两类。
3、 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4、 中生代从早到晚有 ___________ ,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____________ 。
5、 变质作用包括 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三类。
6、 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 _____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三类。
7、 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