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东圈门导游词3篇(完整版)

合集下载

扬州导游词三篇

扬州导游词三篇

扬州导游词三篇
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

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

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穿过一片建筑群,迎面看到一幢磨砖门楼,这就是何园大门,进入大门,就来到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可分为东、西两部分。

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就是东花园的过院,穿过“寄啸山庄”圆洞门就来到东园部分。

东部以厅堂为中心构成一组院落,前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有两座厅,南面嵌有“凤穿牡丹”砖雕的厅,我们称其为“牡丹厅”。

这幅砖雕是扬州晚清时期一件不可多得的砖雕工艺品,正中还刻有牡丹、凤凰等图案,四周牡丹枝叶的形状有正有反,花纹有疏有密,刀工明快,线条流畅,整幅画面造型丰满,主题突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在东部所有建筑群中,最精致的要数北面的船厅了,厅似船形,台阶前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北面铺设丹凤朝阳,象征着吉祥、长寿。

在船厅正厅两旁柱上有对滥联:“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

”游客们,当您看了这幅祖联后,你或许已忘却这是一个陆上园林,仿佛漫步在湖滨,坐在脑内荡桨。

我们不得不赞叹构园者在东园的山水楼阁中居然能使“无水而有水意,无山却有山情”。

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是一座秀丽的假山,长约60余米,上有盘山磴道,下有空谷相通,水绕山行,遍植梅树,山上有座小亭,过小亭可登串楼。

远远望去,假山就像一幅祖国的大好河山图。

如果把风火墙比作画家笔下的宣纸,那么眼前的贴壁假山就是刚画好的山水画,拐弯处给人以悠远的感觉,令人无限通思。

这就是东园。

请自由参。

江苏扬州导游词介绍(通用18篇)【可编辑全文】

江苏扬州导游词介绍(通用18篇)【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江苏扬州导游词介绍(通用18篇)江苏扬州介绍篇1我是扬州何园的"小翰林",今天,我带大家参观何园!我们现在将要参观的这座园林,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77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建造于1883年,也就是清光绪九年,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

因为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上南北兼容、中西合璧,成为扬州园林的经典代表,被誉为中国晚清第一名园。

其实,何园最早不叫何园,而叫寄啸山庄,因为园主人姓何,人们都习惯叫它何园。

何氏家族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关系十分密切: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老师孙家鼐是同乡加儿女亲家,进退与共;与光绪皇帝另一位更有名气的老师翁同龢以及清廷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也有姻亲关系。

何园主人何芷舠少年得志,官运亨通,暗地里也捎带着经营盐业,拥有巨额财富。

何芷舠四十九岁那年,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辞官归隐扬州,投入巨资良材,打造了这座宅园一体、居游合一的大型私家园林。

何园占地面积14000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部分占全园面积的50%。

这样的建筑密度,对于园林来说是太大了,但人们置身园中,不但没有拥挤感,反觉得处处收放有度,疏密有致,小中见大,层次分明。

这种效果,靠的正是造园者在建筑布局上的匠心独运,平中造奇。

何园整体区划上包含住宅、后花园和小花园几大部分,是私家园林的完整形态,它的各个部分既独立成章,又环环相扣、互相渗透,组成一个内外有别、居游两便、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人居空间,中国私家园林的审美需求和实用功能在这里达到了完美结合。

长期以来,我国现、当代一批著名的古建园林专家都对何园备加推崇,称赞它独特的造园手法,是"江南园林中的孤例"。

国内影视界也把何园当作拍摄取景的天然基地,《红楼梦》、《青青河边草》、《还珠格格》续集、《上错花轿嫁对郎》、《苍天有泪》等近百部影视剧,都在这里摄取了大量亭园风光的美妙镜头。

去扬州串个门——东圈门地区的大宅大院

去扬州串个门——东圈门地区的大宅大院

去扬州串个门——东圈门地区的大宅大院东圈门历史街区是由东圈门街、三祝庵街、地官第街一线组成,东靠观巷宋遗址"蕃厘观",西接国庆路清遗迹"盐运司衙署",南临文昌东路繁华商业街,北倚成片清代、民国时期老房旧屋。

这一地区是扬州城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扬州运河文化和盐商文化的发祥地。

因为一条古运河,改变了扬州这座城。

古运河的开通,造就了富有的盐商,盐商将大把大把的银子砌房造屋,在扬州大肆兴建深宅高院,园林建筑。

1..琼花观地址:扬州市广陵区文昌中路360号在东关街的南侧就是扬州城从东向西贯穿的主干道——文昌中路。

行驶在文昌中路上的88路有一站就叫琼花观。

公交车下来就看到观前的这一牌坊。

牌坊系明代所建,石质呈糙米色,有左右两根石柱,上圆下方,柱端似华表。

门楼三间,上嵌一方石额,上书"蕃厘观"。

琼花观,旧称蕃厘观,是西汉道教文化。

牌坊后是具有民族风格的三间单檐山门殿。

观门至大殿的正中一条甬道,甬道中有一棵老榆树。

观内的主殿是一座砌在高基平台上的五楹重檐大殿,即"三清殿",平台四周围以白石栏杆。

第二次来东关街我们就是从琼花观西侧狭窄的观巷进入东关街的。

2.包世臣故居地址:观巷27号在扬州城的巷中行走真是好多惊喜,普通的观巷,一不留神就是一座大家的故居。

观巷27号,是清代书法家包世臣故居。

包世臣曾客居扬州,原来他在扬州的居所就在东关街这条普通的观巷里。

不甘心的走进门洞再瞧,其实已经成为普通的民宅,并没有刻意保留修缮。

只是门前的标识上得知这是大书法家的居所。

观巷中的琼花观的西门。

观巷41号的黄色装点的小店清新扑鼻,是一家做泰式料理的小店。

观巷与东关街的交汇处是一家名为“慢递”的小店。

“慢递”透漏出这里的生活理念,放慢脚步,慢慢行走才能有时间去思考。

中式的木门,中式的“福”字,喜气洋洋。

店中经营的商品琳琅满目。

旗袍,绣扇,瓷瓶......满满的民族元素。

扬州东关街导游词3篇_江苏导游词_

扬州东关街导游词3篇_江苏导游词_

扬州东关街导游词3篇扬州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扬州东关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扬州东关街导游词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

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这条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

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

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东关街也是美食街,整个东关街有很多着名小吃,最好吃的是建湖藕粉圆子,藕粉圆子是建湖地区最有特色的小吃,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传统的汤圆都以糯米粉作原料,而藕粉圆子的制作可谓独具匠心,除以藕粉做外皮外,其馅心也很精美,是将腌渍过的糖+猪油做馅料,然后以金桔饼、核桃仁、花生仁等多种果料混合制成。

藕粉圆子既可作为时令小吃,亦可作为筵席佳肴,其特别是外层均匀圆滑,富有弹性,色泽透明而呈深咖啡色;馅心甜润爽口,汤汁带有浓郁的桂花味。

东关街条街上“老字号”商家就有开业于1820xx年的四美酱园、1830年的谢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广和五金店、1920xx年的夏广盛豆腐店、1920xx年的陈同兴鞋子店、1920xx年的乾大昌纸店、1920xx年的震泰昌香粉店、1936年的张洪兴当铺、1938年的庆丰茶食店、1940年的四流春茶社、1941年的协丰南货店、1945年的凌大兴茶食店、1946年的富记当铺,此外还有周广兴帽子店、恒茂油麻店、顺泰南货店、恒泰祥颜色店,朱德记面粉店等。

这里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等。

2:扬州东关街导游词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

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

扬州经典导游词3篇(完整版)

扬州经典导游词3篇(完整版)

扬州经典导游词3篇扬州经典导游词3篇1:扬州经典导游词早已听说扬州的古巷文化闻名天下,可我一直没有空暇,身为扬州人,心中一阵愧赧。

一个偶然的机遇,文学社组织观赏扬州古巷,这消息足以令我心满意足,兴奋不已。

终于盼到了那天,不用说,大家都很兴奋,由导游领着,第一站――工艺美术馆。

馆内的橱窗中所放的不仅是一件件无价珍宝,更是经历了风雨沧桑的扬州文化。

从导游的口中得知,早在唐朝,扬州就已成为一座重要的经济城市和对外商埠,各路巧匠云集此地,手工业迅猛发展。

明代的扬州更是如此。

什么剔红雕漆,百宝镶嵌,螺钿镶嵌,甚是繁荣。

清代则是将雕漆与镶嵌融为一体,创造了雕漆嵌玉这一名贵品种,更显扬州浓郁的地方气息。

《文峰塔》、《玉堂春色》、《江天一览》、《松龄鹤寿》各类杰作数不胜数。

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园中生长着数千种名贵的竹类:毛竹、罗汉竹、龟甲竹、箭竹连导游自己都说不清到底有多少种竹。

园中之最当属四季假山。

春、夏、秋、冬,各有千秋,分别选用了四种各有特色的石料、四季代表性植物。

每到一处,仿佛置身于此季,遐想万千。

有春的嫩,夏的茂,秋的盛,冬的萧。

其中冬景,最为有趣。

墙上排列着二十四个孔洞,是为了让寒风掠过,以发出呼啸之声,由此得名风音洞。

但奇怪的是,不知在临近春景的墙上为何有一大洞。

我不明白,于是顺眼望去,一下子瞧见了洞后那萌发的春天。

噢!谜题不解自破:冬天去了,春天还会远吗?真是妙哉!奇哉!古巷游也正式进入主题。

随导游来到汪氏小苑,感受一位扬州盐商的充满古韵气息家居生活。

厅堂中的摆设是那么贴切,那么怡然自得。

看着桌上放着的茶具,遥想当年,我仿佛望见主人和客人围坐在一起饮茶吟诗的情景,多么和谐、多么惬意!主人的家族很兴旺,家中的陈设更是别具风情。

无论在小院的哪个角落,我都能找到汪氏家族兴旺和繁荣的缘由以及主人对美的独特见解。

漫步在扬州且深且长的古巷之中,心中不时涌起阵阵激情。

它不同于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它有着自己的宁静与安详。

扬州概括导游词2022(精选3篇)

扬州概括导游词2022(精选3篇)

扬州概括导游词2022(精选3篇)扬州概括2022 篇1好了,整个小金山我们基本都看过了,这一带风景的特色在于水光山色,所有的建筑都突出了水之宽阔和山之深远。

清人在《望江南百调》中这样吟道:“扬州好,画入小金山。

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此地即仙寰。

”瘦西湖是扬州湖上园林的代表,所以最好的游览方式就是坐船游览,这样能使大家在游览的同时产生诗的联想“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

”现在就请大家上船游览。

行到这里,瘦西湖可以说已游览子一半了。

为什么叫“瘦西湖”呢?刚才跟大家讲了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是蜀冈山水流向运河的排洪渠道。

为迎接康熙,乾隆皇帝的六次南巡,盐商官僚在沿河两岸争地构园,十华里的河道两岸呈现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

乾隆年间,钱塘诗人汪沆将“保障湖”与杭州西湖相比,作诗一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得名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在此期间许多来自国内外的文人雅士拿瘦西湖和杭州西湖相比作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是中国唐代的美女杨贵妃的话,那么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作“掌上舞”的赵飞燕。

有人说:“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各个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西湖。

那么你为什么不称它为“长西湖”、“细西湖”、“小西湖”,而独自称为“瘦”呢?当代草圣林散之这样回答:“漫说西湖天下瘦,环肥燕瘦更知名。

”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以美人而论,大家可能喜欢的是比较苗条的,那自然是“环肥不如燕瘦”了。

所以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先生在参观了瘦西湖以后就有了这样的感慨:“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

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桥是扬州的标志建筑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间鸟瞰,像是一朵大而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

这座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扬州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北海大桥而建的,别出新裁地将亭和桥结合成一体。

“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

江苏扬州导游词

江苏扬州导游词

江苏扬州导游词【篇一】尊敬的何园客人、嘉宾,大家好。

花园,是私家园林的华彩乐章,对于前来欣赏何园这部乐章的观众来说,东园只不过是序曲,西园才是高潮。

西园是何园精心打造的山水空间。

这里层楼幽谷,廊道迂回,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月白风清,鸟语花香,交织成天人合一的立体画卷,来到这里,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幻觉,好像误入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神仙洞府。

从西园看复道回廊是最佳角度,何园复道回廊全长1500米,它腾挪、缠绕于园中建筑之间,复道凌空,内外分流,回廊曲折,高低错落,构成了园林内部的四通八达与回环变化之美,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了登峰造极之境。

复道回廊是何园特色建筑之冠,在江南园林中绝无仅有,它造就了何园独一无二的串楼景观,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建筑专家更把它看作是立交桥的雏形。

晴明天气,日出月落,复道两边的透空雕花栏杆交错投影,流光溢彩。

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雨雪霏霏,借助这条廊道,人们就可以无忧无虑徜徉园内,悠闲自在流连美景。

神话传说里有海上仙山名叫方壶的记载,扬州园林中喜欢借用这个典故,在园中挖池为海,筑亭当山,虚拟海上伸山的意境。

与众不同的是,经据专家考证,西园水心亭壶上春秋同时还是一座水心戏台,主人把戏亭建在水里,在上面演戏拍曲,轻歌曼舞,可以巧妙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和光影,增强音响与视觉效果。

水池北面是汇胜楼。

楼上供来收藏古今典籍、名家字画,楼下蝴蝶厅是主人的宴客场所,厅内墙上装饰有宋苏东坡竹石图、明唐寅花鸟图、清刘墉书法和郑板桥竹石图等木刻壁画。

体现了主人的雅好和品位。

池西桂花厅坐落在山石桂树丛中。

厅上有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手书 "桂花飘香"匾额,何园一万多平米的园区中有地植、盆栽桂花七八十棵,其中仅百年以上的老桂就有十余株。

中秋到何园赏桂、赏月,是扬州二分明月节的重头戏,届时何园夜游,浴桂香,赏明月,啜芳茗,观看水心戏台地方传统曲艺表演,品尝精致可口的维扬风味小吃,尽情感受城市山林的良辰美景,又是别一种风味。

扬州东圈门导游词(精选3篇)

扬州东圈门导游词(精选3篇)

扬州东圈门导游词(精选3篇)东圈门是扬州的一条古街,东西走向,西到国庆路,东到观巷,长约700米,与扬州市东西主干道文昌中路平行。

以保存有大量明清古民居,尤其是盐商住宅著称,是扬州市保护的历史街区之一。

东圈门形成于明代。

正德年间,盐运使司由于独处城外(旧城),在东、南、北三面修建了三个门楼,东门楼被称为东圈门,并向东形成一条街道,成为盐商聚居地。

东圈门沿街的文物古迹甚多,自西向东有东圈门门楼.壶园、旧居、清溪旧居(经学家刘文淇故居)、汪氏小苑(省级文保单位);街的西端正对昔日盐运使司衙署,东端则是琼花观。

东圈门街,则是一条贯通东圈门的、东西向的街道。

圈门以西,为'东圈门内';圈门以东,为东圈门外,通称'东圈门街'。

其时,东圈门的门楼和圈门尚在。

东圈门街的东头,与三祝庵街、地官第街相连,西头与运司街相接。

街长约620步,街宽只有6步。

街心以长约70厘米,宽50厘的麻石板铺路。

解放后改为水泥砂浆路面,至今尚有零落的石板可寻。

近年(20xx年)整修街道时,不仅重建了东圈门城楼,而且重铺了石板路其宽其整其洁,不亚于明故宫前的御道街也。

这条东圈门街上的名人宅第和遗迹,大都集中在街北一侧,如街东头的三祝庵,曽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杭郡老画师金农(名冬心)寄寓故址。

与三祝庵西相距百步之遥的东圈门街14号,即是名闻海内外的清代扬州学派之一的经学名家刘文淇的住宅--'青溪旧屋刘'家。

在刘家旧屋之西,仅隔罗总门一个巷口,即东圈门街16号宅,曽是当代伟人祖父江石溪的旧日居址。

与之一墙之隔的18号尹氏老屋,乃古典园林建筑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尹氏寓所。

20号大院内,传为清朝礼部尚书祁隽藻之孙、湖北知府祁友蒙的故址,俗称'祁家大院'再西,即东圈门街22号,为清代同治年间(1862-)江西吉安知府何亷舫的府第。

相传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期间,凡来扬州,每至何家'诗酒流连,竟日而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东圈门导游词3篇扬州东圈门导游词3篇1:扬州东圈门导游词以保存有大量明清古民居,尤其是盐商住宅著称,是扬州市保护的历史街区之一。

东圈门形成于明代。

正德年间,盐运使司由于独处城外,在东、南、北三面修建了三个门楼,东门楼被称为东圈门,并向东形成一条街道,成为盐商聚居地。

东圈门沿街的文物古迹甚多,自西向东有东圈门门楼.壶园、江泽民主席旧居、清溪旧居、汪氏小苑;街的西端正对昔日盐运使司衙署,东端则是琼花观。

东圈门街,则是一条贯通东圈门的、东西向的街道。

圈门以西,为东圈门内圈门以东,为东圈门外,通称东圈门街。

其时,东圈门的门楼和圈门尚在。

东圈门街的东头,与三祝庵街、地官第街相连,西头与运司街相接。

街长约620步,街宽只有6步。

街心以长约70厘米,宽50厘的麻石板铺路。

解放后改为水泥砂浆路面,至今尚有零落的石板可寻。

近年整修街道时,不仅重建了东圈门城楼,而且重铺了石板路其宽其整其洁,不亚于明故宫前的御道街也。

这条东圈门街上的名人宅第和遗迹,大都集中在街北一侧,如街东头的三祝庵,曽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杭郡老画师金农寄寓故址。

与三祝庵西相距百步之遥的东圈门街14号,即是名闻海内外的清代扬州学派之一的经学名家刘文淇的住宅-- 青溪旧屋刘家。

在刘家旧屋之西,仅隔罗总门一个巷口,即东圈门街16号宅,曽是当代伟人祖父江石溪的旧日居址。

与之一墻之隔的18号尹氏老屋,乃古典园林建筑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尹氏寓所。

20号大院内,传为清朝礼部尚书祁隽藻之孙、湖北知府祁友蒙的故址,俗称祁家大院再西,即东圈门街22号,为清代同治年间江西吉安知府何亷舫的府第。

相传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期间,凡来扬州,每至何家诗酒流连,竟日而罢。

何氏有子,名彦升者,曾经出使俄国,官至新疆巡抚之职其时扬州名士方地山,撰有联云:身行万里,能通六国书,无怪群公欲使班超定西域;凄凉玉门关,呜咽陇头水,早知今日不如何逊在扬州。

何氏父子,一个移家扬州,畄连山林;一个绝途万里,镇守边陲,传为街坊佳话。

但在这条东圈门街上,最为名动中外的故迹,还当数青瓦灰墙的江氏旧居,业经地方政府修复,以资恢复旧观。

无可疑问,这将为人杰地灵的东圈门街历史,以及地方人文内涵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云耳。

东圈门街上的住宅,两侧皆为青砖、黛瓦、杉木结构的传统建筑,间或有水泥结构的门面,均为名人宅第,如清人何亷舫家的西宅门库,及民国时人周开衢大律师家的宅门,即是。

但住宅的大门结构,也因主人的身份、阶层和财富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如通常所说的门堂、门庭、门楼建筑模式,即是上中层人士的宅门构造。

一般市民阶层人家的宅门,大都为砖库门面,跨进大门槛,即已步入堂屋。

所谓堂屋,也即是一进三间住房的中间一架屋,建筑上称明间,今时称做客厅。

所以说,它没有专属的门堂,更没有门楼构筑了。

这里所说的砖库门面,系借用苏锡常一带,民间俗说的石库门面而言的。

所谓砖库,也就是用专门用来建筑门框的面砖构成的门廓。

当然,人们常说的门面房,是专指店铺而言的,而不是说的门面。

在这条中上人家聚居街区里,从东到西有不少门面房,即商铺也。

记者昨天采访时了解到,丁氏住宅原系清咸丰年间广东廉州知府张丙炎所有,民国期间为丁敬臣所得,丁曾为山东悦开煤矿经理、青岛商会会长。

此宅由东、中、西三路组群并列,中路保存最为完整。

此宅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现存房屋面积2294平方米。

马氏住宅系民国初年江苏省代理省长马世杰三子马叔昂购得,后几经转手为洪兰友所得。

洪兰友,名作梅,江都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法科研究院,著有《法学通论》。

故居由住宅和花园组成。

此宅前后七进,磨砖门楼砖雕细腻,大型花墙磨砖挺秀,厅堂高敞典雅,明三暗五平面布局。

占地近4400平方米,现有旧屋1428平方米。

丁氏、马氏住宅合计面积3700多平方米,原先居住着62户居民,共207人。

汪氏小苑位于东圈门历史街区东首地官第 14号,主人姓汪,以住宅为主,苑则相辅,故称汪氏小苑。

小苑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遗存老房旧屋近百间,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是今存扬州大住宅中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盐商住宅之一。

其特点是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园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厚。

汪氏小苑以其独有的特色和鲜为人知的盐商秘闻多年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来访,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昨天走进东圈门地官第10号、12号时看到,这里的建筑虽然有点破旧,但古建筑从前往后依次排开,延伸向远方,前后有七进房屋,气宇轩昂,十分气派。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原先杂乱无章的窝棚建筑已经拆除,留下了不少空地。

据专家介绍,丁氏住宅三横七纵,前后串楼相连。

水磨砖大门楼朝南屹立,上面雕刻着琴、棋、书、画、梅、荷、菊、鹿等吉祥图案。

此宅原先有临街大门楼一座,称为第一进,门楼为第二进,此后还有五进。

从第五进开始,每进都是两层楼。

其格局都是中间一方天井,四面以栏杆相围。

第六进西面墙上,有一个六角形的玲珑砖窗。

透过砖窗,正好看见汪氏小苑中那方迎曦的石额。

丁氏住宅由东、中、西三路组群并列,中路保存最为完整。

前后七进,砖雕门楼十分精美,屋内柏木大厅高敞轩豁,三面置廊拱卫。

马氏住宅前后七进,明三暗五。

第七进后有花园花厅、庭院、后住宅,前后合计实为九进,南北总长达170余米。

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马氏住宅为汪氏、丁氏、马氏三大住宅中占地面积最大的老宅子。

房屋共有69间、26厢、6披檐、1亭,建筑面积达1730平方米。

2:扬州东导游词扬州,这个美丽的地方。

它没有北京的雄伟壮观,没有桂林山水的平静,也没有上海的高度信息化。

它有的是那一座座园林、寺庙、骚人墨客和他们的故事。

到扬州观光,不去瘦西湖那就太可惜了。

在我看来,阳春三月的瘦西湖是最美的。

阳春三月,站在瘦西湖外,烟花由柳絮伴着如煦的春风从你的脸上抚过,轻轻的,柔柔的。

步入瘦西湖,租一条船,荡漾在瘦西湖上,两岸绿树葱郁,姹紫嫣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湖面上桥梁横跨,造型各异,游船交织,水草丛丛,荷花朵朵湖面曲折,蜿蜒,时宽,时窄,时直,时曲,给人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美丽的五亭桥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依然凝静庄重地伫立在瘦西湖上,五个亭子依旧错落有致地立着。

阳光下,微风中,五亭桥金光闪闪,银铃声声,远远看去,如一朵硕大的莲花浮在水面上。

每当夜晴月满时,五亭桥十五个桥洞中各衔一月,金波荡漾,众月争辉,富有诗情画意。

清朝诗人黄惺庵吟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瘦西湖,对于这个名字,或许不少人都会提出疑问,它与杭州西湖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叫瘦西湖?这可源于清代诗人汪濠欣赏这里秀美景色,便作诗称:垂柳不断接线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从此,瘦西湖之名广泛传天下。

清代扬州,盐商独霸一方,依恃雄厚财力,修园造馆,个园便是其中之一。

个园是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的私家园林。

主人爱竹,在园内种植竹子,并取名至筠,雅号个园。

据说,这也是受了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影响。

个园中四季假山,山石怪异。

尽石之妙的春山,朴素淡雅,纤巧秀媚。

夏山宛如一座依山临水的石头房屋。

石屋左右峰峦耸峙,其下池水澄澈,秋山气宇恢宏,山势峻伟,非黄山,却神似黄山。

冬山纤巧,犹如满园积雪初融,给人以冬去春来之感。

传说,个园四季假山乃是出自石涛和尚之手笔。

凡来扬州一游的人,都少不了去大明寺。

它殿阁巍峨,松柏参天,林木葱笼,环境幽静,寺内建有栖灵塔,塔高九层,挺拔壮观,高入云霄,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刘禹锡的《同乐天登栖林寺塔》,白居易的《马梦得同登栖灵塔》等都广为流传。

唐代高僧鉴真和尚曾是这的主持,这也是他东渡日本传教的出发地,大明寺西南有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营建的平山堂,欧阳修曾在《朝中措平山堂中》写道:平山槛倚晴空,山色有中无。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扬州人杰地灵。

西汉大儒,江都相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扬州人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压全唐。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与扬州有着亲密的关系,超凡脱俗的扬州八怪更是清代画坛的一支异军。

《背影》、《荷塘月色》、《我是扬州人》的作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朱自清,也是扬州人的骄傲。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如今扬州的月亮还是那么明,水还是那么绿。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如今的扬州正在成为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城市。

3:扬州导游词古代文人墨客都喜好对月抒情,因而古城扬州便成了诗人墨客的云集之地。

素有古诗闻名遐迩,天下三月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的月亮确是不同一般,教人心向往之。

二月明月照人愁皓月当空,皎洁如玉,似薄纱那般轻柔,又似白雪那般纯洁,像天真烂漫的孩子,又像矜持含羞的少女,叫人怜惜,又叫人生情。

月啊,为何你会勾起人的无限哀思。

满腹愁怅,却又得不到倾诉,只有往事一幕幕,显现在眼前静谧的夜晚,幽静的林子,还有这一方水池。

惟有月色笼罩在水面上,淡淡的,偶有微风轻佛,了只见一阵轻烟从眼前飘过,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许是瑶池边上的美景,神仙般地让人琢磨不透。

留下一丝的神秘,撩人心头。

二十四桥明月夜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歌女披着银辉,宛若雪洁冰清的玉人,悠扬宛转的箫声飘散在虽冰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扬州的月亮,更有一种另类的美。

那何处相思明月楼的扁舟子,道出了扬州明月的美。

自古以来,扬州就以吹箫的美女而闻名。

扬州美,美在扬州夜,扬州夜色美,美在二分明月一声箫。

要说扬州明月,还得夜听玉人箫,扬州月与扬州人的美是一样的。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是美,由感而发,当然并作欣赏。

海上明月共潮生诗人张若虚的唐诗名篇《春江花月夜》,深知扬州之精髓在于月。

总是爱在深夜,当一切都静寂无声时,依儇在窗旁,欣赏着月亮。

有时细如银钩,就像杨柳叶子般依依醉人,有时圆如玉女盘,让人产生一种意象,月宫中的嫦娥仙子在飘然起舞,可谓美不胜收。

多情自古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就连要分开的人儿都会记着那一轮明亮,即使是残月,也会让人永记,即便是天涯海角,难以共月,也会记着有过那么难忘的一瞬间。

在一起共赏月。

扬州明月,风流不尽,歌咏不穷。

看过扬州东圈门导游词。

附送:扬州个园导游词300字5篇扬州个园导游词300字5篇1:扬州个园导游词300字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城内的东关街。

园名源于竹字月映竹成千个字。

园内竹石兰桂,景甚美;除竹外,最富盛名者四季假山,以石垒成四季之景,徜徉间即遍历春夏秋冬。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是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

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

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