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合集下载

细胞周期素与肿瘤放射敏感性

细胞周期素与肿瘤放射敏感性

些 细胞 可 以 暂 时地 离 开增 殖 周 期 , 保 持 增 殖 的能 力 , 于 但仍 处
这 样 一种 状 态 的 细胞 被 称 为 G 期 细 胞 。细 胞 周 期 的时 间 随 。 着 不 同 的生 物 种 属 、 织 以 及 不 同 的 生 理 状 态 可 以 有 很 大 的 组 波 动 , 整个 细 胞 周期 的长 度 则 主要 取 决 于 G 期 口 。 而 ] 细胞周期是细胞生命运 行的核 心, 一个高 度有序 、 是 环 环 相 扣 、 密 调 节 、 胞 内外 信 号 交 互 作 用 的 过 程 。细 胞 周 精 细 期 是 在 一 整 套 精 密 的 周 期 蛋 白依 赖 性 蛋 白 激 酶 ( yl —e ec nd — i
王 若 峥 审校
乌鲁木齐 801) 3 0 1
( 疆 医科 大 学 附 属 肿瘤 医 院放 疗 一 科 , 疆 新 新
文 章 编 号 :0 95 5 ( 0 8 1 - 5 OO 1 0 — 5 1 2 0 ) 11 1 — 3
近 年 研 究 支 持 肿 瘤 是 一 种 细胞 周 期 病 , 在 各 种 致 瘤 因 是 素 的作 用 下 最 终 导 致 细 胞 周 期 异 常 而 产生 的 , 瘤 的 本 质 在 肿 于细胞周期调节失调失控 , 胞无限制 、 细 自主 的增 殖 和分 裂 。
p n e t iae , D ) 相 关 的 周 期 蛋 白 ( y l s 以 及 周 e d n n ss C Ks 和 k C ci ) n
2 C c nD1 C ci l的结构 与功 能 yl 、 y l B i n
ci D1 因是 细 胞 周 期 调 节 因 子 中 已 被证 实 的 与肿 l 基 n 瘤最相关的原癌基因 。 yl C ci D1是 在 研 究 甲 状 腺 癌 时 发 现 n 的, 定位 于染 色体 1 q 3长 度 约 10k ] 11 , 2 b 。基 因 跨 距 约 1 5 k , 有 5个 外 显 子 , 动 子 区域 有 S 1结 合 位 点 而 无 T b含 启 P A—

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与放射诱导凋亡关系的研究

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与放射诱导凋亡关系的研究
维普资讯

5 0・ 6
实用癌症杂志 20 0 7年 1 1月第 2 2卷第 6期
T ePat a Ju l o a crNo e e 0 Vo 2. . h rci l oma f ne v mb r2 07. l2 No 6 c C

肿瘤 细 胞放 射 敏 感性 与放 射诱 导凋 亡 关 系 的研 究
中图 分 类 号 : 70 5 R 3 .5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1 9 0 20 0 -500 10 — 3 (07)606 - 5 5
A i a y I v s i a i n o l to s i e we n Ra i s n ii iy a d a i n・n c d Prm r n e tg to n Rea i n h p b t e d o e tv t nd Ra i to i du e s Ap p o i n Th e m o l Li e o t ssi r e Tu r Cel 。
放射线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凋亡率随着
照射 剂 量 的 增加 而增 高 。放 射 诱 导 的肿 瘤 细 胞 凋 亡 率越 高 , 其 放 射 敏 感 性 越 高 。肿 瘤 细胞 凋 亡 率 的检 测 对 预 测 其 放 则
【 关键词 】 放射敏感性 ; 细胞凋亡; 克隆形成法 ; 平板 流式细胞仪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bt c】 0 j t e T xlet li si btent d — ni i n er ii — dcdaoti A s at r be i oe o erao h e e e ai s sit adt d tn nue pp s. cv p r h e tn p w h r oe t y v h a ao i os

放射性肿瘤临床诊断标准

放射性肿瘤临床诊断标准

放射性肿瘤临床诊断标准放射性肿瘤是指放射线或放射性同位素的作用于人体组织后引起的恶性肿瘤,其诊断标准通常基于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放射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临床症状1.放射性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体重减轻、疼痛、疲劳、恶心、呕吐、贫血等。

2.放射性肿瘤患者可有局部肿块或包块触及,皮肤出现溃烂或糜烂等表现。

3.放射性肿瘤患者皮肤可能会出现放射性反应,如放射性皮肤损害等。

二、影像学表现1.放射性肿瘤可通过影像学检查显示明显的肿块、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的表现。

2.CT、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可协助放射性肿瘤的诊断与评估。

3.重点观察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缘清晰度、密度、坏死部分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表现。

三、病理学检查1.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放射性肿瘤的“金标准”,包括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

2.病理学检查结果可以确定肿瘤的类型、恶性程度、分期以及预后等重要信息。

3.肿瘤组织的病理学特征包括细胞形态学特征、核浆比、核分裂象、坏死等,都对放射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四、综合分析与诊断1.医生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放射性肿瘤的诊断。

2.放射性肿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家族史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3.在确定放射性肿瘤诊断后,医生还需评估肿瘤的分期、临床分级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五、总结放射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标准涉及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放射性肿瘤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议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检查。

以上是关于放射性肿瘤临床诊断标准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

脑胶质瘤放射敏感性基因研究的进展

脑胶质瘤放射敏感性基因研究的进展
rdis nstvt fhu n gi ma .Ra i s n iie g n s o lo a n p p o i 、 elc ce ta so ma a o e iiiy o ma lo s d o e stv e e f gim s a d a o t ss c l y l r n fr —




脑 胶 质 瘤 放 射 敏 感 性 基 因研 究 的进 展
金 志 良 孙新 臣 , 魏 ,
京 200 ) 10 9
摘要 : 脑胶质瘤是颅 内常见 的恶性 肿瘤之一 。在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方法 中 , 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 一样 占有 重 要地位。脑胶质瘤对放射线的敏感程度直接影 响放射治疗疗 效。脑胶质瘤内在的放射敏感性基 因及 其引起 的细 胞凋亡 、 细胞周期 的变化 和放射线 导致 的 D A损伤修复 等, N 都与脑 胶质 瘤的放 射敏感 性密切 相关 。与细胞 凋亡 相关基 因和 D A修复相关基 因相关 的脑胶 质瘤 放射敏感性基 因 , N 正逐 渐成 为人们研 究的 热点 , 还有 其他 的一些 脑胶质瘤放射敏感性基 因也受 到人们 的关 注。现就脑胶质瘤放射敏感性基 因研究 的现状 和进 展作一综述 。 关 键 词 : 脑 胶 质 瘤 ; 放 射 敏 感 性 ; 基 因 中 图分 类 号 : R 3 .5 R 3 . 1 7 0 5 , 7 9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19 20 ) 70 6 -3 0 88 9 (0 7 0 -7 3 0
p ra tr l o te t t lo s swela u g r Th fia y o a it e a y i s o i td wih o tn oe f rpain s wih gi ma ,a l s s r ey. e e c c fr d oh r p s a s cae t

p16基因与肿瘤放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p16基因与肿瘤放射敏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常鼻 咽组 织的阴性率为 0( 3 )4 .% 鼻咽 癌病例 p6 0/0 ,34 1 基
因外显子 2缺失 ( 0 2 ) 87 1/ 3 ,. %外显子 1 5 的 一C G岛 甲基 化 p (/ 3 , 中 1 22 )其 1例 p 6基 因外 显子无 缺失 和无 甲基化 的病 例 1 中, 1 白表达 阳性 的有 9例 , p 6蛋 2例为 阴性 , 提示 除 了等位 缺 失和 甲基化还 存在其 他 的机制使 p 6蛋 白表达 缺失 。有文 献 1 报道 p 6启动 子上有三个 Jn 1 uB的结合位 点 ,u B与 之结合 后 Jn
欧 阳清( 述 ) 姚运 红 ( 综 , 审校 )
[ 关键词 ] 肿瘤 ; 放射 治疗; 1 因; p6基 放射敏 感性 [ 中图分 类号] R7 0 5 3 .5 [ 文章编号 ] 17 62—79 (0 0 0 -3 3 3 13 2 1 )20 3 - 0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 而肿 瘤细胞 的放射 敏感性 是决定放疗疗效 的关键 因素之一 , 大量 的研究 表明细胞 周期 调控是影响细胞辐射敏感 性 的重 要 因素之 一 ,1 p6基 因与 细胞周期 调控有关 , 人类 7 % 的癌 细胞 株有 p 6基 因的缺失或 5 1
[ 文献标 志码 ] A
D i1.9 9 ji n 17 7 9 .0 0 0 .7 o:0 3 6/.s . 6 2— 13 2 1.2 0 9 s
基 因的缺 失 , 中胶 质 瘤 最 高 为 7 % , 次 分 别 是 骨 肉 瘤 其 1 其 6 % 、 色素瘤 5 % 、 0 黑 8 肾癌 5 % 、 6 膀胱癌 3 % 、 3 白血病 2 % 、 5 卵
巢癌 2 % , 9 直结肠癌 和神经母 细胞 瘤 中缺失率 为 0 可 见 p6 , 1 缺失在恶性肿 瘤中 比较普遍 ; 而在胰腺癌 、 管鳞癌 、 食 家族性 恶

宫颈癌细胞受照后代生长特性及放射敏感性变化

宫颈癌细胞受照后代生长特性及放射敏感性变化
维普资讯
20 07年 2月 第 l 2卷 第 2期
C ieeCii l no h s l c cl n naO o




8 ・ 5
宫 颈 癌 细 胞 受 照 后 代 生 长 特 性 及 放 射 Fra bibliotek 感 性 变 化
3 0 0 南 昌 江 西省 人 民 医院肿瘤 科 万会 平 ,汪 30 6 华 ,喻 燕敏
d ly a d d ci e a is n i vt r o f me n t ep o e yo a itd c r ia ac n ma c l , i o e c a g s a e n t o - ea n e l d r do e st i ae c n i d i r g n fi d ae e c c r i o el wh l t s h n i y r h r v l s eh n e r o r c
【 关键词 】 U4细胞 系 ; 放射敏感性 ; p3 1 5
中图分类号 : 7 73 R 3.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4 0 2 0 ) 2— 0 5—0 10 0 6 ( 07 0 0 8 3
Rad o e ii t nd r wt c r c e its o di lg ne a i n f o r a i t d c r ia a cno e i s nstv y a g o h ha a t r si ft a e r to r m ir d a e e v c lc r i ma c Hs '
( E) Pp ao obigt e P T , a i e si t idxS 2adteep s o vl f 5 e aue .R sl : eP T P , o u t ndu l m ( D ) rdo niv y ne F x r s nl e o 3w r mesrd eut T D l i n i s ti n h e i e p e sh o U 4w s( 20± . ) r, E 3 . f 1 a 9 . 4 8 hs P ( 60±08 . )% ,S 2 ( . 5±0 0 .T eP To tefi e sw s( 2 . F 04 .6) h D f h t cU a 16 4±8 6 hs t ia l . ) r( = 47 3, < . 5 ,E 1. . 6 P 00 )P ( 5 0±15 % ( =96 7, .) t . 4 P< . 1 , F ( .4± . ) ( =4 6 5 P<0 0 ) h e a os t ta 00 ) S2 08 00 4 t .2 , .5 .T r W n t ii e s as c l d e nei te xrsi vl f 5 ew e 1 di rgn ( =0 86, 0 0 ) C n u i I epee t t y go t i r c p s nl e o 3btenU 4a spoey t . 4 P> . 5 . o c s n: t rsn s d , rwh fe nh e e o e p n t l o nh u

06放疗敏感性

06放疗敏感性

4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或术 后辅以放疗。睾丸精原细胞瘤以放疗为主。
5)妇科肿瘤 宫颈癌以放疗为主,宫体、卵巢癌可行 手术与放疗配合,后者可化疗。
6 )消化系统肿瘤:胃、肠癌手术为主,胰腺、胆道 癌可放疗,直肠癌配合手术或姑息放疗。
7 )骨肿瘤:骨肉瘤手术治疗为主;骨网织细胞肉 瘤,尤汶氏瘤,放疗为主,可配合化疗;骨转移瘤 可行止痛放疗等。 8)神经系统肿瘤 多数颅内原发性肿瘤需行术后放 疗;但髓母细胞瘤、室管膜母细胞瘤及生殖细胞瘤 尚需行全中枢神经系统照射;颅内转移瘤姑息放疗 首选。
(二)适应症: 1)头颈部肿瘤:鼻咽癌、早期声带癌首选放疗;
2 )胸部肿瘤:早期食管和肺癌,手术治疗;中晚期 食管、肺癌用单纯放疗或配合手术治疗;
3)淋巴系统肿瘤:霍奇金淋巴瘤 I、II、IIIA期放疗 为主,IIII期放疗为主,III、IV期化疗为主,或 可配合局部放疗。
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 分段治疗
大分割放疗
12、放射敏感性
与放疗敏感性有关的因素 1 、肿瘤细胞固有敏感性:组织来源, 分化程度,大体类型,瘤床 2 、基础条件:乏氧细胞,贫血,感染, 糖尿病,营养状况,生活指数等。
问题:IMRT增加了照射野数目,同时也增加 了正常组织低剂量照射,毒副作用的评估?
肿瘤治疗后生活质量随着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治愈后的生活质量问题则日益突出成功的治疗应该是既治愈病人又保存病人的生活质量
放射肿瘤学
中国 姜鹤群 Jiang Hequn
放射生物学基础(二)
9、正常组织反应 分为早反应(增殖快)与晚反应(增殖慢) 早反应:如皮肤、粘膜反应 晚反应:串联器官:如脊髓、肠道 平行器官:如肝、肺、肾
11)某些良性疾病:如表皮的血管瘤,经久不愈 的湿疹,皮肤瘢痕疙瘩,神经性皮炎等,也可采 用放疗。

甲状腺癌的肿瘤代谢与放射治疗敏感性

甲状腺癌的肿瘤代谢与放射治疗敏感性

甲状腺癌的肿瘤代谢与放射治疗敏感性甲状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肿瘤代谢特征与放射治疗敏感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了解并研究甲状腺癌的肿瘤代谢与放射治疗敏感性,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一、甲状腺癌肿瘤代谢的特征甲状腺癌的肿瘤代谢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甲状腺癌细胞具有高度的代谢活性,表现为快速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

这一特点导致了肿瘤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的差异性,在放射治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2. 甲状腺癌细胞中乳酸的积累增加。

乳酸作为肿瘤细胞内能源的来源,其积累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3. 甲状腺癌细胞中线粒体功能异常。

线粒体功能异常会导致能量代谢的紊乱,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二、甲状腺癌肿瘤代谢与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关系研究发现,甲状腺癌的肿瘤代谢与放射治疗敏感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具体表现为:1. 肿瘤代谢活性与放射治疗敏感性正相关。

甲状腺癌细胞的高代谢活性使得其对放射治疗更为敏感,放射治疗能够更好地破坏肿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乳酸积累与放射治疗敏感性负相关。

乳酸的积累会导致肿瘤细胞内酸性环境的形成,从而减少了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3. 线粒体功能异常与放射治疗敏感性负相关。

线粒体功能异常会导致肿瘤细胞内能量代谢的紊乱,使得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杀伤作用减弱。

三、甲状腺癌肿瘤代谢与放射治疗敏感性的临床意义了解甲状腺癌肿瘤代谢与放射治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 通过检测甲状腺癌细胞的代谢特征,可以为放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放疗方式,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2. 利用肿瘤代谢特征作为放疗效果的指标,可以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根据肿瘤代谢的变化,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3. 研究甲状腺癌肿瘤代谢与放射治疗敏感性的相关机制,有助于发掘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策略。

开展相关研究,可以为甲状腺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疗是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设备、仪器, 需要学、也是一门艺术
不同的放疗方式
根治性治疗:是指以根治肿瘤为目的的方案。一般对较早的肿 瘤,或者还没有发现远处转移的肿瘤,一般情况好,无严重合 并症,有可能根治的肿瘤。 姑息放疗:患者已处疾病晚期,一般情况较差或者已经有全身 或局部转移,对根治的希望不大,只能给予姑息放疗,使肿瘤 生长暂时受到抑制,或者是减轻症状。这时放疗实际上是为了 减轻症状,使患者有较好的生活质量,如对骨转移的疼痛予以 放疗止痛也是属于姑息性放疗,这种情况下,一般达到目的就 可以停止放射治疗。还有一些病人,原来预期效果不好,先给 予姑息性放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反应较好也可予 以足量的根治放疗。 预防性放疗:这里特别指的是亚临床灶的预防照射,如白血病、 小细胞肺癌的预防性放疗,鼻咽癌颈淋巴区的预防性放疗。
肿瘤放射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科放疗组
王春刚
报告内容
1. 放疗研究背景 2. 放射治疗程序 3. 不同的放疗方式
4. 射线的物理测量 5. 放射生物学 6. 放疗、化疗结合
思考题
研究背景
放疗是至今生物学研究最彻底的物理治疗 放疗是至今设备发展最完善的物理治疗
放射治疗程序-见徐志勇的PPT
不同能量的X射线的剂量建成情况
a 22MV X-Ray b 4MV XRay c 1MV X Ray d 200kV X-Ray e 140 kV X-Ray f Co-60
放射线的生物学效应
生物的放射效应主要表现在体内生物大分子如核酸、 蛋白质的损伤。其中DNA是关键靶点。 放射线引起的电离辐射对DNA分子的损伤机制分为 直接和间接两种作用。直接作用是指射线直接损伤 DNA分子,引起碱基破坏、单链或双链断裂、分子 交联等,间接作用指射线首先与细胞内的其他原子 或分子(主要是水分子),产生自由基,后者再和 DNA作用。 人体内存在DNA损伤修复系统,可以修复射线造成 的损伤。
主要: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
X线与人体组织相互作用,在人体内X线剂
量分布
电离辐射的剂量测量
人们关心肿瘤组织内能量吸收的多少,即肿 瘤的吸收剂量。 肿瘤吸收剂量大小取决于射线的性质,用射 线的质和量来描述——射线的质:表示射线 穿透物质的能力,称射线的硬度,用能量表 示,如MV、MeV; 射线的量:表示放射线的强度,吸收剂量单 位过去用拉德(rad),现用戈瑞(Gy)表示, 且1 Gy=100 rad。(1Gy=100cGy)。
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在放射生物学上,鉴别存活的标准是:照射 后的细胞是否保留无限繁殖能力。凡是失去 无限繁殖能力,不能产生子代的细胞称为非 存活细胞,就是所说的细胞死亡;而保留繁 殖能力,能无限地产生子代的细胞称为存活 细胞。细胞存活这个定义可反映肿瘤放疗后 的效果,是鉴定疗效的较好的指标。
人体组织器官的放射敏感性
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在影响肿瘤的放射感性的各种因素中,肿瘤组织的细胞起源和 分化是主要因素。起源于放射敏感组织的肿瘤对放射线的敏感 性较高,分化程度越差的肿瘤其放射线敏感性也越高。 肿瘤细胞群内有在增殖周期的细胞(G1-S-G2-M)、静止细 胞(G0)、终末分化细胞、死亡细胞。细胞群按一定的增殖动 力学变化,按其生长率可用倍增时间来表示,它既受肿瘤外界 环境影响,也受细胞增殖率(细胞周期时间)和细胞丢失率等 内在因素的影响。对人体肿瘤的观察,发现细胞增殖率和细胞 丢失率与放射敏感性之间有明显的关系,凡平均生长速度快、 细胞更新率高的肿瘤,对放射也较敏感。 肿瘤细胞群受打击后有其本身的,与正常组织不同的反应体系, 肿瘤细胞群的放射损伤修复能力较低。所以临床上可以利用放 射线对各种组织器官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群的不同影响的损伤, 以及它们恢复能力的差别,使放疗在正常组织能够耐受的条件 下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 兹用实验证明了光的电磁本性。 电磁波是电场与磁场交互作用,而在空中产 中产生的行进波动。电磁波可以在真空或在 介质中传播。 电磁波按波长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无线 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 射线。
射线的物理测量
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人体组织器官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其组成 细胞的繁殖能力成正比,与细胞分化程度成 反比,就是说细胞繁殖能力越强的组织器官 越敏感,细胞分化程度越低的器官越敏感; 在一定剂量下与面积有关,即身体受照射的 面积越大,反应越大。 按组成细胞的繁殖和分化能力,可以将组织 器官划分为敏感性高、敏感性较高、中度敏 感、敏感性较低和敏感性低5类。
物理测量设备
体模
材料的要求:对射线的散射和吸收的特性与 人体组织的相同。常用的材料水。 组织替代材料组成模体,模拟射线与人体组 织或器官的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
模体剂量准确性要求 :用来测量时与标准 水模体的结果偏差不能超过1%
物理测量
测量吸收剂量的常用方法是电离室法,即利 用电离室首先测量电离辐射在介质中所产生 的电离电荷,然后计算得出吸收剂量。 测量吸收剂量的其他方法包括量热法,化学 剂量计,热释光剂量计,半导体剂量计,胶 片剂量计等。
射野剂量学相关名词
放射源 一般规定为放射源前表面的中心,或产 生辐射的靶面中心
等中心 准直器旋转轴、治疗床旋转轴、与机架旋 转轴的交点 照射野 几何意义:射线束经准直器后垂直通过模 体的范围,用模体表面的界面大小表示照射野的面 积;剂量学和物理学意义:辐射范围内,相对中心 轴剂量50%等剂量线所包含的区域
高能X线表面到最大剂量深度区域称为建成区域,建成区PDD随 深度增加而增加;最大剂量点深度之后,PDD随深度增加而缓 慢变小。
PDD 8MV 6cm×6cm SSD=100cm 120 100
百分深度量%
80 60 40 20 0 0 50 100 150 深度mm 200 250 300 3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