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香山相关的散文(名家经典)
香山红叶文章

香山红叶文章香山红叶。
每年的秋季,北京的香山公园都会迎来一场盛大的红叶盛宴。
在深秋的季节里,香山公园内的枫树、银杏树等各种树木都会变得火红一片,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香山公园的红叶景观已经成为了北京秋天的标志之一,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赏秋。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的西郊,是一座集山水园林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公园内有香山寺、万寿山、慈恩阁等多处景点,而其中的红叶景观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每年的秋季,香山公园内的树木都会逐渐变红,整个山林仿佛笼罩在了一层绚丽的红色之中。
尤其是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红叶显得格外美丽动人,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红色的童话世界之中。
走进香山公园,沿着蜿蜒曲折的小道往上走,两旁的树木已经开始变红,一片片红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游客们招手。
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红叶的颜色也变得更加浓烈,整个山林都变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站在山顶远眺,整个香山公园都被红叶所覆盖,宛如一幅巨大的红色地毯铺展在脚下,美不胜收。
除了红叶,香山公园内的其他景观也同样令人心驰神往。
香山寺是公园内的一大亮点,古老的建筑与红叶相映成趣,更显得古朴典雅。
而万寿山上的观景台更是能让游客一览整个香山公园的美景,站在观景台上,红叶、古寺、青山、碧水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除了观赏红叶外,香山公园还有许多其他的娱乐项目,如登山、赏花、观景等,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尤其是在秋季,香山公园还会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书画展、摄影展等,让游客在欣赏红叶的同时,还能领略到一些艺术的魅力。
总的来说,香山公园的红叶景观是北京秋季的一大亮点,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红叶的美丽让人陶醉其中,让人仿佛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和压力,找到了一份心灵的宁静。
如果你来到北京的秋季,一定不要错过香山公园的红叶,那将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思念,徜徨在香山的十月抒情散文

思念,徜徨在香山的十月抒情散文思念,徜徨在香山的十月抒情散文包裹在十月摇曳的枫叶,哪里也感觉不到梦幻的碧绿,站在标识的导图前,感觉不到美轮美奂。
面前的山顶被淡淡的薄雾,轻轻掩藏,从石阶缓缓流淌出的音符,惊吓了树枝上的露珠。
耳缘、手心、脚背感觉到丝丝凉意。
望不尽层林尽染的山峦,仿佛挂满了苦日寻找的红豆,从此,思念,徜徨在香山的十月。
逃脱不了喧嚣的城堡,躲到没有人烟的海滩。
在没有枫叶的季节,习惯了静静地漫步在湖畔;在没有枫叶的季节,习惯了对月低吟;在没有枫叶的季节,窗前砰出的多是思念的情素;在没有枫叶的'季节,知道有人在云的另一端同样徜徨!在没有枫叶的海滩、在没有枫叶的山岗,很想恬淡地坐下来,梳理心中柳絮般的愁畅,很想有一天,在枫叶遥曳的十月,在那没有风霜染过的山顶,借着不愿归山的斜阳,撕扯那永不陌生的身影。
如果说爱可以停留在枫叶摇曳的季节,那么思念就可以随风飞扬在天涯。
感觉月光将身影拉长的时刻,知道今夜留不住梦的天使?当窗前的落叶飘飘洒洒,树梢挂满了细细晶莹的晨露,那一刻,满眼都是遥曳的枫叶,还有重复着的凄美,直到星光渐稀,直到思维一片空白。
每当满眼枫叶摇曳时,一直想躲进蓝蓝的海,躲进青青的山,躲进被丰收与金黄铺就的田野,想着枫叶摇曳的十月,在那枫叶铺满的石阶,牵手的刹那,喜悦,眩晕与枫叶一同摇曳,所有的梦幻在遥曳的枫叶中徘徊,在忧伤的十月流泻,在没有枫叶伴舞的音符中嘶哑。
沉醉在枫叶摇曳的十月,沉醉在人头潺动的石阶,沉醉在泪眼望尽的镜湖,这怎么能叫人不遐想,怎么能遗忘定格在忧伤的影像,于是,因枫叶的轻柔而毅志坚定.因枫叶的飘逸而业精于磬,因枫叶的演绎而硕果累累。
望着窗外,还不是枫叶遥曳的季节,心细细碎碎地,在鸟儿的叽叽喳喳中迷失了。
满树的繁花,在一夜间悄然地,散落在铺满枫叶的路面,花瓣无助地依倚在枫叶之中,无论如何也不能低头将它们拾起,分不清哪是落花,哪是枫叶,拾起的是梦里飘飞的孤魂,包裸着一段斑斓的梦。
香山红叶杨朔散文

香山红叶杨朔散文【篇一:香山红叶杨朔散文】香山红叶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
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人也凑巧,居然找到一位老向导。
这位老向导就住在西山脚下,早年做过四十年的向导,胡子都白了,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
我们先邀老向导到一家乡村小饭馆里吃饭。
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家的话来了,慢言慢语说:香山这地方也没别的好处,就是高,一进山门,门坎跟玉泉山顶一样平。
地势一高,气也清爽,人才爱来。
春天人来踏青,夏天来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老向导说:还不是正时候。
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
于是用完酒饭,我们请老向导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
好清静的去处啊。
沿着石砌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老向导交叠着两手搭在肚皮上,不紧不慢走在前面,总是那么慢言慢语说: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后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
猪食倒在一个破石槽里,可是倒进去一点食,猪怎么吃也吃不完。
那做活的觉得有点怪,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就知道这是个聚宝盆了。
到算工帐的时候,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这个石槽。
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就给了他。
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山里,就扛不动了,便挖个坑埋好,怕忘了地点,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做记号,自己回家去找人帮着抬。
谁知返回来一看,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
谈到这儿,老人又慨叹说:这真是座活山啊。
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这当儿,老向导早带我们走进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边有两眼泉水。
石壁上刻着双清两个字。
老人围着泉水转了转说:我有十年不上山了,怎么有块碑不见了?我记得碑上刻的是梦赶泉。
接着又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说是元朝有个皇帝来游山,倦了,睡在这儿,梦见身子坐在船上,脚下翻着波浪,醒来叫人一挖脚下,果然冒出股泉水,这就是梦赶泉的来历。
醉赏香山红叶散文

醉赏香山红叶散文醉赏香山红叶散文吃惯了家常便饭,总得换换口味,偶尔聚聚餐,改善改善饮食。
生活也是如此,每天循规蹈矩,吃喝拉撒睡,犹如一潭死水,偶尔也抛掷一粒石子,溅起浪花,激起波澜,激情迸发,情趣更添。
过了霜降,天天是雾霾笼罩。
突然,一夜大风吹散了雾霾,晴空万里,秋阳高照,空气质量不错,遇到这样的好天气,心情也随之好起来。
几个好友商量,一年一度的北京香山红叶节,我们不能错过吧,几个好友一拍即合:走!赶北京集,去香山赏红叶。
的确,去趟北京就像赶个集一样。
火车站就在家门口,上了火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早出晚归,一天就能玩个痛快。
“说走咱就走哇!”去火车站买票去,明天就出发!“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
好汉歌里的两句歌词成了我们的口头禅,只要说去哪了,一人提出,大家响应,毫不犹豫,背起背包就出发。
所谓“你有我有全都有哇”不管谁的相机或手机里的相片,只要传到网上,大家相互分享。
临行前,我设计了出行方案,连返程火车票一块买,到了西客站先去天安门广场,因为我们这一代对天安门有种特殊的感情。
如果能买上更早的火车票,赶上升国旗更好了。
听说天安门为了迎接APEC 国际会议,重新装扮一新。
耳闻不如一见,去看看,照几张照片,然后从天安门再去圆明园,再去香山,时间充裕再去香山附近的森林公园。
十月二十六日,我们买了二十七日五点半的车票,和晚上十一点四十五的返程票。
昨天清晨,五姐妹每人背一个挎包,带上相机、手机,有说有笑,欢快的踏上了北去的列车。
七点钟到达西客站,下了车,赶紧去找去天安门的公交车。
出乎意料,星期一天安门封场。
临时改变计划吧,我提前在网上查的在天安门东乘地铁一号线,在西单转四号线,到圆明园,再坐696路公交车去香山,结果全部落空。
姐妹们商量,直接去香山吧,问问交警和服务人员,去香山乘几路车,在哪倒车。
我们这一询问,引来了后面的“跟屁虫”。
“香山的红叶只红了30%,去长城吧,长城的红叶红了70%。
我们是老年团,每人150元,包午餐,包门票,很划算的。
关于香山红叶红满天散文(通用19篇)

关于香山红叶红满天散文(通用19篇)香山红叶红满天散文篇1今年11月上旬,我随家人来到了北京香山,游玩观赏枫叶。
在香山大门口,一个五颜六色的花池把喷泉捧在中间,喷泉会喷出不同的图案,在各式各样的喷泉下座落着五个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进入大门,中央有一座小桥,下边是一个池塘,池塘里有鱼,还有落下的枫叶。
在桥的两边有两棵枫树。
左边的那棵是黄色的,右边的的那棵可真是爱美啊!头发竟是三种颜色,头顶是金黄色的,中上方是红色的,下方则是绿色的,美丽极了。
欣赏完后,我们便开始向上走,才走三四步,就在眼前呈现了一个楚楚动人的“外国人”——枫树,它的头发是金黄金黄的,漂亮极了。
在山下就有了这么好看的枫树,那山上呢?我们迫不急待地向上走去。
路两边有着不同的植物,如野草莓、松树、野葡萄等植物;还有几棵高大粗壮的树,我和弟弟都抱不住呢!但它们一点儿也不显老,仍是长得那么茂盛。
就这棵树上,我们发现了一只小松鼠,它的警惕性太高了,我还没来得及观察它,它就蹿了。
走在山路的一半时,有一个亭子,从亭子里向下望,红绿交错,景色美极了!休息片刻后,我们便继续向上走。
一路上都是高大的树。
到了香炉峰时,我们看到了一大片无边无际的枫叶红;当中还混合着一些绿油油的叶子,景色美极了!一路上有说有笑地游赏完了香山的枫叶,游赏过后,在脑子里突然呈现出了一句诗:“霜叶红于二月天”。
香山的风景真美啊!香山的枫叶真红啊!香山的空气真好啊!香山红叶红满天散文篇2几年前,我和妈妈去北京香山看红叶。
坐了二个多小时的飞机就到了北京,我和妈妈下了飞机,坐客车去宾馆安顿好,便出发去香山看红叶。
我走在山道上,满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叶。
一阵风吹过,那红得似火的枫叶,满天飞舞,像一个身穿红衣的姑娘在翩翩起舞,多么迷人啊!我捡起一片片枫叶,这枫叶多么像一只小手啊!下了山,我和妈妈看见了山道旁有人卖枫叶书签,我们买了几片做纪念。
回到宾馆,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惑:为什么香山的枫叶会那样的红?我问了妈妈,妈妈说:“事情的答案要自己去寻找才是最好的方法,你可以回去自己去寻找答案!”回到家后,我一放下旅行包,顾不上休息,便打开电脑查起资料来。
北京香山红叶游记散文(精选8篇)

北京香山红叶游记散文(精选8篇)北京香山红叶游记散文(精选8篇)让学生知道北京香山秋天满山红叶,景色十分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香山红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香山红叶游记散文(精选8篇),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北京香山红叶游记散文1香山在北京西北郊的西山东麓,是西山风景区中最美丽的一个公园。
它以山高林密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中外许多游人。
香山的风景四季宜人。
这里是春游、消夏,以及冬天观雪的好地方,而最诱人的还要算是秋天。
霜秋季节,人们络绎不绝赶到这里观赏红叶。
人们对红叶的喜爱已有很长的历史了。
唐代诗人杜牧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把红叶写得胜于“二月花”,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春天的红花虽然色彩鲜艳,但不如秋天红叶的色泽深沉、透彻。
而香山的红叶就更加秀美,每逢秋天,整个山坡被红叶覆盖着,火红火红的,在阳光照耀下,犹如一团团的火焰在燃烧。
陈毅同志说得好:“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为什么这些树叶秋天会变红呢?原来,绿色植物体内除有叶绿素外,还含有叶黄素、叶红素等。
叶绿素只有在阳光充足、暖和的时节才正常工作,所以在夏天,一般植物都显深绿色,而黄护树中含有的叶红素比一般树木多,当秋天来到,气温下降,阳光照射也比夏天减弱了。
叶绿素的正常工作减退了,而叶红素却越来越明显,逐渐遮住了叶绿素,叶子就变成了红色。
香山的红叶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野械、柿、枫树等,而构成香山红叶特色的是大面积的黄护树。
黄护树是一种乔灌木,高一丈多,多分枝,叶子呈卵形,长9分到1寸不等,原产于我国河南、山东及四川,欧洲南部也有分布。
黄护树的树叶经霜打后比枫叶还要红,还要艳丽得多。
黄护树是怎样在香山落户的,现在还不清楚。
据说是在乾隆年间移植来的。
不过当时只在泉西南的山坡上有一小片红叶村而已。
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了,在公园的南山,从驯鹿坡到森玉笛以西,半山腰以上,遍山满岭都是黄护树,这大概是近两百多年繁殖的结果。
香山红叶散文

香山红叶散文金秋十月,又是一个收获得季节,香山的红叶也一定很红了吧。
早就听说香山的红叶很美,来美丽的北京以有五年多的时间了,去了很多关于美的地方,也感受到了许多许多的美。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美的文字,可是美中不足的是那美岂是用我的语言所能表达得出的。
早有去香山看红叶的打算,这个美的想法,红的想往也因种种原因搁浅了,可总经不起那红、那美的诱惑,想起年年的红叶飘落,对那香、那红、那美的想往不但不减,反而许多、许多的加深。
激于对那香、那红、那美的渴望,最终下决心在这个周末开始我那对那香、那红、那美的旅程。
想起要去那香的山,看那红的叶,心里自然红的很,美的很。
坐在公交车上,心中早以有了那香、那红、那美的模样:有山、有水、有绿草、有鸟鸣、这个季节可能少有花香,那水也一定很红、很红。
“下一站是香山公园,有去香山的乘客请准备下车。
”随着那甜美的声音向公交车车门走去。
走下公交车,街道一眼是望不到尽头得,并不是它有多远,而是缓慢的人流挡住了视线。
因为是一条上坡的街道,路面看上去总会觉得是一个上下涌动的人流构成的活动的彩街。
大约得走七百米左右的街道就能到达香山的东门。
沿街是各色的小吃,以烧烤、水果、饮料居多。
都用红叶有关的词句做着红色的广告语。
音乐声、叫买声、谈笑声、脚步声夹杂着糖炒栗子的脆响声,烤肉串、烧鱿鱼的刺啦刺啦的炸爆声。
使的整个街道热闹异常。
一片繁华的景象。
走进东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勤政殿。
在勤政殿门前每隔半个小时就有一次专业人士对香山公园的讲解。
对于初次来到香山的游人会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激于对那红的喝望。
我错过了讲解中的红,收起想象中的红,走进了视野中的红,放眼望去,香山近在眼底,眼前以是红红的一片,从山底向上望去,那红红的红叶正发出一闪一闪的光泽,像是在招唤着游人和我:“上来吧,上来吧。
到这红的世界,美的世界来吧。
你会拥有一颗红的心、美的心、愉悦的心。
”迎着那招唤,信步走进了那红红的香山,走近了那红红的红叶,轻轻的抚摸着那红,暖暖地被那红、那美感动着:“这就是我想往的红、神往的美!我终于见到了你。
诗散文之梦幻香山

诗散文之梦幻香山诗散文之梦幻香山又逢周末。
傍晚,聚友驾车,去一个充满神奇传说的地方。
铅灰色云层低得似乎就盖在了头顶,天色阴晦暗淡,郁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无论是驾车的,还是乘坐的,人人心头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压抑。
将遭遇夏季来临前难得一见的暴雨。
天气预报又说,明天太阳。
是真是假,准与不准,信与不信,这些都不重要,我们依然按期出行。
一道闪电照亮了黑沉沉的天地,云层被突降的闪电撕裂一道长长的缺口,倏忽,似水库闯开了大闸,在云层中积攒已久的雨水铺天盖地,倾泻而下,瓢泼如盆。
狂妄的风携着黄豆大小的雨滴迎面扑来,拍打着大地万物,拍打着车体车窗,车上的人都仿佛被拍打得睁不开眼睛。
一声接着一声,霹雳自高天降落,震人灵魄,一个又是一个,炸雷临头顶轰鸣,撼人心魂。
车辆摇晃罢动,给人感觉已根本承受不住暴雨的冲击洗礼,却倔强地张大双眸,低着头,躬着身,在风雨中异常艰难地一点一点向前。
车灯发射出如剑光芒,剌透前方混沌,道路不再蒙胧。
暴风骤雨忽然就那么歇止,在不经意间移位换形。
来到一处小山边缘,车辆沿山边新修不久的油路上行,直至高耸的坝堤。
倾刻,我们心胸豁然开朗,一湖绿水尽收眼底,环湖路向远方蜿蜒。
山谷中弥漫的云烟水雾,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被山风吹散,延绵不绝的群山终于显现出它的本来面目。
到了,此行的目的地。
稍作修整,我们随主人引领就餐。
从后山采摘的野厥,从竹林挖出的嫩笋;从田头抓的黄鳝泥鳅,从湖尾捞的细鱼小虾;自养的鸡,自喂的鸭;自做的.干菜,自作的青蔬;自酿的谷酒,自打的豆花……摆出满满一桌自产佳肴。
一半是大自然的清香,一半是黑土地的芬芳。
我不忍举箸,你欲滴馋涎。
不住露营基地,夜宿寻常农家,只为咀嚼一番别样的自然滋味,那种禅味感触,愉悦爽心。
夜幕苍茫。
地坪中,我们,你坐以竹杆制作的竹凳,我靠用幼松做成的木椅,望星月,窥波粼,观山影;听林涛,闻竹音,聆虫鸣。
山野是如此的宁静沉寂,暮春的夜晚仍有凉意袭人。
夜色仿佛从树梢间的蛛网下滑落,悄悄然,就主宰了整个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黄朱翠话香山周沙尘香山公园位于首都西北郊西山东麓,在西山八大处的北面,碧云寺以南,面积4400亩。
立冬那天,我们结伴去游香山,同车有人说:“香山,顾名思义,一定是四季到处都有芳香!”惟恐以讹传讹,就我所知,便说起了香山。
“鬼见愁”(又名乳峰石),是香山公园中的最高峰,海拔557米。
因为山势高,常含云吐雾,山上两块巨石很像香炉,据说这就是香山得名的来历。
在古代“鬼见愁”还有个名儿叫“重阳亭”。
查考文献不见有在主峰上建造了什么亭子的记载,可能是皇帝上山时,那些尾随其后的呼诺之辈,把他的“缎幄”叫做亭子,也未可知!香山不是据以什么“芳香”得名,那是可以肯定的。
但它的确很“翠”,它与玉泉山、万寿山不同,没有大面积的湖水,然而,山林之胜,却远远超伦前者。
香山的翠,并非始自近代,而是自古已然。
明朝孙丕扬就写过这样的诗句:“人传宝地紫光收,天语香山翠色浮。
”比孙丕扬稍晚的袁宏道也作诗予以肯定:“真人天眼自超伦,翠色香山此语真。
”从这些题咏中可以看出,香山的翠是历史悠久的,称之谓“山林公园”,是很自然的。
它那绰约多姿的峰峦,像翠玉似的随势起伏,翠柏苍松,无处不有。
因有“香山”之名于前,又有金完颜雍于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 86年)三月建成香山寺于后,尔后还作了皇帝的“行宫”,香山就有了名气。
到了元代以后,又增过一些修建。
明代香山就已有一定的规模了。
“凿翠置殿榭,级石上穹吴,高卑各称妙,曲尽结构巧。
有泉如线缕,盘转出松抄……绔丽谁所营,民力为兹槁”(明李梦阳诗)。
清弘历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在过去的旧址扩建了许多殿宇、台谢、亭阁、塔坊,并改名为静宜国,作为清代皇帝避暑消夏的离宫,与静明园(玉泉山),清漪国(万寿山)并称为“三山”。
弘历经过一番经营,自鸣得意地说:“依岩架壑,为殿五层,金碧辉映,自下望之,层级可数。
”香山通过弘历之手大肆劳民伤财之后,修得更有排场,当时就出现了所谓二十八景。
从这些景物的名称看,也是在突出了一个“翠”字。
例如,什么“绿云舫”、“听法松”、“翠微亭”、“青未了”,还有那称之谓“翘首眺青莲”的芙蓉坪,深廊深处又半镶碧纱;太阳落山时,翠色愈重的重翠崦;绚秋林,更是“丹黄朱翠,幻色炫采”。
而在削壁山岩之间,刻满的题咏:如“梦屏”、“翠云”、“留青”、“飞秀”,等等,也都不难理解是因“翠”而作。
同车的老陆似乎听出了我在致力为香山的“翠”叫好,接过话题说:“若是从北门入园,遥望山岭层叠,真是苍翠欲滴。
”诗云:“山行弥日山亦奇,乱峰扶翠纷参差。
”张养浩写的这个“翠”字,可谓至佳了。
是这样,“树深时见鹿,晌午不闻钟”,万寿山和玉泉山却无这样的意境,它们要露得多。
从诗中的描写,可以看出人与路在这山林公园中的比例是何等细小!谈笑之间,车到北辛村。
行行复行行,过买卖街,就到了东大门。
进了东大门有四条主要路线可以攀登山顶。
一条是从西面上山,经过“玉华山庄”到“鬼见愁”。
玉华山庄位于山脉中部,是个庭院型的风景点,层层亭台颇像花园,幽雅宜人。
第二条路线是进了宫门,南行旋即折西,过原香山饭店往前,可达“双清”和“半山亭”。
“双清”是与半山亭对峙的一个小院,因院北有两个山泉从山脉中奔腾而出,流入两个小池,终年不涸,故名“双清”。
传说双清是金章宗“梦感泉”的故址。
第三条路是由宫门往北,可以游览眼镜湖、见心斋、昭庙、琉璃塔。
第四条路线是在入宫门后,向西南行,绕过“十八盘”,经过洪光寺旧址,直登饶有奇趣的“鬼见愁”。
我们是从第一条路线往上攀登,到达形势险峻的顶峰的。
这里地势高,园子里树林又很密。
因此,我想春天一定来得迟,去得也晚,夏季定是非常清凉,无疑是良好的避暑佳境。
引首南望旧日“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又使我想着,当冬雪初霁,山岭树梢一片银装,积雪闪耀不溶,必然格外绚丽。
春天当是更加动人,西南山坡上的林区,层林生势旺盛,恰似大片彩霞,在青翠的松柏之间浮动,景色绝妙,还有杏花、桃花、梨花和丁香,等等,争妍斗艳,烂漫似锦,倒也确是芳香十里。
然而,香山最著名的还是秋色。
深秋,初霜为伴,我眼下已是万山红遍的醉人景色。
遍山满坡的黄栌,叶子红得像火焰一样。
陈毅诗:“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也使人更爱红叶。
红叶是惹人喜爱的。
和我们同上“鬼见愁”看一看的游人中,绝大多数都来自祖国各地,又几乎全是来看红叶的。
闲谈中,知道他们之中又大都受了九世纪六十年代杜牧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影响。
身临绝顶,放眼全园,香山范围广大,名胜古迹很多,游览路线四通八达,四季风景又各有特色,抬头远眺,眼底是一片苍茫,远处永定河水在西边大峡谷间向西流去,形同白色飘带,卢沟桥隐约地横跨河上。
石景山、颐和园、玉泉山历历在目。
站得高,看得远,看得广阔,这又使我的思绪纷呈,感到这里比园子里的“翠”,还有更丰富的自然和艺术结晶。
我们下山是走的第四条路线。
走在“十八盘”的山林间,清脆朗朗的笑声,断断续续从层林深处传来,我感到是置身在“深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的意境之中了。
忽然记起了李白的诗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由此,我对这山林公园的翠,又深了一层感受。
游程最后的风景点,是静翠湖。
这里的翠更是惟妙惟肖了!说“静”的确也静,它在一片谷地中间,四周尽是丘陵。
似乎和这游人如织的整个园子,并无联系。
绕行湖岸,随意回顾,你周围的景色,除了翠的还是翠的。
垂柳是翠的,榛莽也是翠的,那密布的古柏古松,则耸翠云霄,气势非凡。
从湖的此岸相望彼岸,游人在翠微之间若隐若现。
此刻,我真的肯定了,这山林公园的翠是无与伦比的。
如果在园子里建造一幢山林旅舍,让那些流连忘返的游人住下来,欣赏山林中的夜色,我想拍手叫好者,定大有人在。
摘自:《旅行家》1980年第1期香山红叶杨朔早听说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能去看看,自然乐意。
我去的那日,天也作美,明净高爽,好得不能再好了。
人也凑巧,居然找到一位刘四大爷做向导。
刘四大爷就住在西山脚下,早年做过四十年向导,于今已经七十七岁,还是腰板挺直,硬朗得很。
我们先邀刘四大爷到一家乡村小饭馆里吃饭。
几盘野味,半杯麦酒,老人家的话来了,慢言慢语说:“香山这地方也没别的好处,就是高,一进山门,门坎跟玉泉山顶一样平。
地势一高,气也清爽,人才爱来。
春天人来踏青,夏天来消夏,到秋天——”一位同游的朋友急着问“不知山上的红叶红了没有?”刘四大爷说:“还不是正时候。
南面一带向阳,也该先有红的了”于是用完酒饭,我们请刘四大爷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
好清静的去处啊。
沿着石砌的山路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听说三伏天走在树荫里,也不见汗。
刘四大爷交叠着两手搭在肚皮上,不紧不慢走在前面,总是那么慢言慢语说“原先这地方什么也没有,后面是一片荒山,只有一家财主雇了个做活的给他种地、养猪。
猪食倒在一个破石槽里,可是倒进去一点食,猪怎么吃也吃不完。
那做活的觉得有点怪,放进石槽里几个铜钱,钱也拿不完,就知道这是个聚宝盆了。
到算工账的时候,做活的什么也不要,单要这个槽。
一个破石槽能值几个钱?财主乐得送个人情,就给了他。
石槽太重,做活的扛到山里,就找不动了,便挖个坑埋好,怕忘了地点,又拿一棵松树和一棵柏树插在上面做记号,自已回家去找人帮着抬。
谁知返回一看,满山都是松柏树,数也数不清。
”谈到这儿,老人又慨叹说:“这真是座活山啊。
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
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这当儿刘四大爷早带我们走进一座挺幽雅的院子,里边有两眼泉水,石壁上刻着“双清”两个字。
老人围着泉水转了转说:“我有十年不上山了,怎么有块碑不见了?我记得碑上刻的是‘梦赶泉’。
”接着又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说是元朝有个皇帝来游山,倦了,睡在这儿梦见身子坐在船上,脚下翻着波浪,醒来叫人一挖脚下,果然冒出股泉水,这就是“梦赶泉”的来历。
刘四大爷又笑笑说:“这都是些乡村野话,我怎么听来的,怎么说,你们也不必信。
”听着这白胡子老人絮絮叨叨谈些离奇的传说,你会觉得香山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
我们不会那么煞风景,偏要说不信。
只是一路上山,怎么连一片红叶也看不见?我们上了半山亭,朝东一望,真是一片好景。
茫茫苍苍的河北大平原就摆在眼前,烟树深处,正藏着我们的北京城。
也妙,本来也算有点气魄的昆明湖,看起来只象一盆清水。
万寿山、佛香阁,不过是些点缀的盆景。
我们都忘了看红叶。
红叶就在高山坡上,满眼都是,半黄半红的,倒还有意思。
可惜叶子伤了水,红的又不透。
要是红透了,太阳一照,那颜色该有多浓。
我望着红叶,问:“这是什么树?怎么不大象枫叶?”刘四大爷说:“本来不是枫叶嘛。
这叫红树。
”就指着路边的树,说:“你看看,就是那种树。
”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
我走过去摘下一片,叶子是圆的,只有叶脉上微微透出点红意。
我不觉叫:“哎呀!还香呢。
”把叶子送到鼻子上闻了闻,那叶子发出一股轻微的药香。
另一位同伴也嗅了嗅,叫“哎呀!是香。
怪不得叫香山。
”刘四大爷也慢慢说:“真是香呢。
我怎么做了四十年向导,早先就没闻见过?”我的老大爷,我不十分清楚你过去的身世,但是从你脸上密密的纹路里,猜得出你是个久经风霜的人。
你的心过去是苦的,你怎么能闻到红叶的香味?我也不十分清楚你今天的生活,可是你看,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爬起山来不急,也不喘,好象不快,我们可总是落在后边,跟不上。
有这样轻松脚步的老年人,心情也该是轻松的,还能不闻见红叶香?刘四大爷就在满山的红叶香里,领着我们看了“森玉笏”、“西山睛雪”、昭庙,还有别的香山风景。
下山的时候,将近黄昏。
一仰脸望见东边天上现出半轮上弦的白月亮,一位同伴忽然记起来,说“今天是不是重阳?”一翻身边带的报纸,原来是重阳的第二日。
我们这一次秋游,倒应了重九登高的旧俗。
也有人觉得没看见一片好红叶,未免美中不足。
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
这不是一般的红叶,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
不用说,我指的是刘四大爷。
冬日香山梁衡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
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
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