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章 地形图与普通地理图

合集下载

地图学 第六章 普通地图

地图学 第六章 普通地图
体规划或战略使用基本图。
§6-1
普通地图概述
5.小于1:100万的地理图
第 六 章 普 通 地 图
这类地图主要有1:150万、1:250万、1:400 万、1:600万4种比例尺,可作为经济和军事的参 考用总览图,如确定战略方针、研究飞行计划、 中程导弹发射等。所以这种图又叫一览和战争形 势观察等使用的基本图。
§6-1
普通地图概述
第 六 章 普 通 地 图
一 普通地图的分类 1.按比例尺划分 普通地图通常按比例尺分为大、中、小比例 尺3种类型的地图。 一般大于等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 普通图; 小于1:10万而大于等于1:100万的地图,称为中比 例尺普通地图; 小于1:100万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普通地图。
§6-2
普通基础地理要素及其符号表达
1.等高线法表示地貌
第 六 章 普 通 地 图
在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方法是等 高线法。它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地貌的不同形态和起伏变化 ,而且也便于图上量算。是一种较科学的方法。 ① 等高线的概念 等高线定义:
许多地面高程 相等点连线投影 到平面上的闭合 曲线叫等高线。
§6-2
普通基础地理要素及其符号表达
A.基本地形的等高线表示法 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基本规律是:越高越陡的 地方等高线图形越密集;反之,较低较平的地方 第 等高线图形就较稀少。这种比较是等高距一致 六
章 普 通 地 图
的情况下才能得出的规律,如果是在变距 等高距的情况下是不能进行比较的,只能 得出一个大概的规律。
§6-2
普通基础地理要素及其符号表达
普通地图上的主要内容为普通基础地理要素,包
第 六 章 普 通 地 图
括水系、地形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 、境界线、独立地物等。这些要素简化后可作专

七年级上册地理 按地图反映的内容及其功能分类

七年级上册地理 按地图反映的内容及其功能分类

四、地图教学“六法”
1读:指从地图上获取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范 围、分布,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 方向等信息
全球地图
主要是用全幅的世界地图或者是用
地球仪简图来表现地理事物。 它能形象生动地把抽象的概念, 经线、纬线、经纬网、南北半球的 划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直观、感 性的反映出来。
地图的作用
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分布规律
表示各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形状、范围
等多种特征 揭示地理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过程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各种思维能 力及读图、用图的基本技能
关 系 图(联系图)
主要是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或者地理要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地理现象之间的 规律性,使复杂的地理现象简明化。
如:“沙发”生产联系图
欧洲乳产品生产过程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
四、表 格
表格主要提供的是数据信息,一般包括文字
信息和数字信息两类。一个表格可以表示多 个内容,具有概括性,便于学生理解、比较、 分析。 价格 如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速度 载量
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如延安旱涝灾害的频率
柱 状 图

它可以清晰地描述变化,直观 地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同的变化情况。 一般表示一年中降水变化的较多。 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 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
主要用于表示同种自然现象随着时间不
辐 射 图

它是以方向箭头指向由一处 至另一处移动的量和运动的值, 表示一种动态的过程。
比重较小,如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一、重视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
读图应采取的步骤:
1.识别图像类型(是什么图) 2.明确读图目的(要干什么) 3.认识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尺(三要素) 4.认真读图、弄清问题 5.相互交流读图结果 6.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第十讲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地图集

第十讲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地图集
底图要素是制作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即主题 要素的基底。 底图要素不仅是作为描绘主题要素的骨架,用来定 向和确定相对位置;而且反映主题要素和周围环 境相互联系、制约的密切关系,起衬托主题作用。 底图质量的优劣决定了专题地图的数学精确性和 地理相关性。普通地图常作为专题地图的底图。
地图与测量 哪些是底图要素?
地图与测量
与普通地图相比,专题地图具有独特的特征: 地图内容主题化 主题要素特殊化 地图功能多元化 表达形式多样化 表示内容前瞻化
地图与测量
2
1) 专题地图按内容性质分类可分为:自然地
图、社会经济(人文地图)和其他专题地 图。 2) 按内容结构形式分类
分布图、区划图、类型图、趋势图、等 值线图、统计图 。
地图与测量
铁路
交通线的表示
公路
地图与测量
(3)境界
地理图的境界都是用结构不同、粗细不等的 点线符号表示,与地形图类似。(P31图)。 为突出区域轮廓,普通图的国界、省界等要 加绘晕边,晕边颜色一般选紫色或红色。 陆地范围内,无论境界符号是否因越过其他 内容而跳绘,晕边均按界限的实际中心线连 续描绘(P7图,P32图). 海域中,晕边只在有境界线符号的地段绘出。 (P33图)
深,色调越浓(P15图)。
地图与测量
地图与测量
地图与测量
3)晕渲法
晕渲法是应 用光照原理, 以色调的明 暗、冷暖对 比来表现地 形的方法,又 称阴影法。
地图与测量
按着色的不同,晕渲法分为单色晕渲和彩色晕渲。
单色直照晕渲示意
地图与测量
彩色晕渲可 按地势、地 貌类型、地 理景观分别 制定设色原 则,通过色 彩的浓淡、 明暗和冷暖 对比,使晕 渲图形建立 起更强烈、 更逼真的立 体感。

第六章 地图图型

第六章 地图图型

第三,移图,制图区域的形状, 第三,移图,制图区域的形状,地图比例尺与制图区域 的大小难以协调时, 的大小难以协调时,可将主图的一部分移到图廓内较为适宜 的区域,这就成为移图. 的区域,这就成为移图.移图与主图区域关系的表示应当明 白无误. 白无误.
第四,重要地区扩大图, 第四,重要地区扩大图,对主图中专题要素密度过 难以正常显示专题信息的重要区域, 高,难以正常显示专题信息的重要区域,可适当采取扩大图 的形式处理.扩大图的表示方法应与主图一致, 的形式处理.扩大图的表示方法应与主图一致,
1,表示方法的选择 影响因素: 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 制图资料的情况, 专题数据的特点, 地图的用途, 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2,图例设计 ,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 图例设计: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 图例设计:完备与一致性,以及图例系统的科学性,要体
6.制印准备工作 6.制印准备工作
确定印刷原图的数量,分版清绘方案,清绘比例尺 确定印刷原图的数量,分版清绘方案, 普染参考图,分染参考图的数量和制作方法,清绘和图 普染参考图,分染参考图的数量和制作方法, 廓外整饰的特点, 廓外整饰的特点,符号尺寸的限差
7.地图印刷 7.地图印刷
印刷的色数 印刷地图时线划整饰和彩色整饰特点 彩色适印样图的制作方法及要求 应遵守的标准
一 普通地图的类型
1.地形图 1.地形图 地形图通常是指比例尺大于=1:100万,按 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编 图规范要求,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 合其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一种普通地图.
一 普通地图的类型及其内容
2.地理图 2.地理图 地理图是指概 括程度比较高, 括程度比较高,以 反映要素基本分布 规律为主的一种普 通地图. 通地图. 地形图与地理图区 别?

地图与测量第五章地形图及其应

地图与测量第五章地形图及其应

地图比例尺 1:1万 1:2.5万 1:5万 1:10万
方里网间隔 10厘米 4厘米 2厘米 2厘米 .
相应实地长 1公里 1公里 1公里 2公里
坐标系与方里网
在1:1万---1:10万地形图上,只在内外 图廓间绘有间隔为1分的经、纬度刻划线, 称为分度带,不在图幅内绘制经纬网格。
1:25及1:50万地形图只绘经纬网,其间 隔见下表
118 o 120
122
20带
21带
120o 30
117
123
每幅1: 100万 图幅范 围内各 种比例 尺地形 图需绘 邻带方 里网的 图幅
经 差 7.5分 内 的 1: 1万 图 绘西边邻带方里网
经 差 7.5分 内 的 1: 2.5万 图 绘东边邻带方里网
经 差 3 0 分 内 的 1 : 1 0.万 、 1 : 5 万 、 1: 2.5万 图 绘 东 边 邻 带 方 里 网
.
第五章 地形图和普通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数学基础
一、高斯----克吕格投影 由于地球是一个接近于椭球的不规则形体,无法用数学 公式表示,这给地面点的精确定位造成困难,人们构造 了一个非常接近地球的形体——旋转椭球体来表示地球, 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但它与地球一样不可无变形地展 在平面上。地图学中,通过选择可展的过渡面(圆柱面、 圆锥面、平面),使它们与旋转椭球体相切或相割,再 设定投影的变形条件(等积、等距、等角、任意),从 而建立了从椭球面到平面的数学关系——地图投影。
我国规定:每个投影带西边缘 30分以内及东边缘7.5分(1: 2.5万)、15分(1:5万)以 内的图幅,加绘邻带方里网。 即西带方里网延伸到东带30 分内,中央经线以东应该投 影到经差3度30分。

2地图的种类

2地图的种类

若已知某地的经度(L)和纬度(B),该地所在的某 比例尺图幅位于1:100万图幅的行号(c)和列号(d) 可按下式计算 c= 4°
△B
int mod(B/4°)
△B
d=int
mod(L/6°)
△L
+1
(1-2)
式中: △L和△B分别为该比例尺图幅的经差和纬差, mod为取余函数符号
例:试按新颁布的编号方法确定西安某地经度 L=108°55′08′′,纬度B=34°12′16′′所在的1:1万图幅的编号。
1:50万地形图是省级领导机关总体规划用图或相 当于省(区)范围各专业地图的地理底图。军事 上供高级司令部或各种兵种协同作战时使用。
1:100万地形图可作为国家或各部门总体规划或 作为国家基本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地图的地理底 图。军事上主要供最高领导机关和各军兵种作为 战略用图。
2、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地形图, 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地形图,需要将各种比例 尺的地形图进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 尺的地形图进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 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方法分为两类, 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按 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称为国际分幅) 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称为国际分幅), 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解:(1)首先按式(1-1)确定西安某地所在的1:100万图幅 的行号(H)和列号(Z) 即 H=int(B/4°)+1=int( 34°12′16′′/ 4°)+1=9 (I) Z=int(L/ 6°)+31=int( 108°55′08′′/ 6°)+31=49
(2)再按式(1-2)确定该地所在的1:1万图幅的行号 (c)和列号(d),即 4° int mod(B/4°) = c=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空中交通
管线运输
22
2、交通网的表示特征
以陆地交通为例: 位置 类型、等级 形状 通行程度 运输能力 要素的关系
(交通要素之间 的关系及与其 它要素的关系)
23
水路与空中交通的表示:
24
管线包括管道和高压输电线两种:
25
3、表现方式随比例尺变化:
a 随着比例尺的缩小,交通要素的分类、分级逐渐减少。 b 图形变化:随着比例尺的逐渐缩小,表现方式由依比例
39
➢ 等高线的判读
判断地势高低的依据: 等高线注记、高程注记 示坡线 河流走向 谷地、山脊形态
40
分层设色法
1、分层设色法的原理 将地面高度划分为
若干个高层带,对这些高 层带依次设置不同的颜色, 根据颜色的分布可以看出 地势高低的分布趋势。
设色的依据可以根据 色彩远近的视觉规律采用 “越高越亮”的原则,也 可以根据光照规律采用“越高越暗”的原则。
a 境界以条状地物的中心线为界时; b 境界以条状地物的一边为界时;
注意: 境界要“实部”相交;
一组符号的完整性; 两组符号的有序衔接。
32
(六) 土质、植被的表示
土质 植被
指地表土壤覆盖层的性质。如地表土壤包括 沙地、沙砾地、戈壁滩、石块地、盐碱地、 ……等。 指地表植被覆盖层的性质。如稻田、旱地、 阔叶林、针叶林、草地、行树、……等。
25 30
注:a 水深点不标注,用注记整数
位的几何中心代替;
b 斜体字为可靠的水深点。
11
12
2 陆地水系的表示
(1)表现模式
符号+(注记)
(青)
线划、注记:100%青色 水域:15-30%青色
(2)内容:河流、运河、沟渠、湖泊、水库、……

第八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八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八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按一定法则将地表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缩小、概括,用地图符号表现在平面上,以反映地表现象的地理分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图像。

普通地图——综合地反映地表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

专题地图——着重表示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中某一种或几种要素的地图。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方法,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用规定的符号,依照一定的比例尺缩绘而成的正射投影图。

比例尺≥1:100万为地形图,比例尺<1:100万为地理图。

地物是指地面上的固定物体,包括人工地物与自然地物。

地貌是指地面高低起伏、倾斜变化的形态。

我国的地形图比例尺系列为: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1:2000、1:1000、1:500等。

大比例地形图为1:1万、1:5000、1:2000、1:1000、1:500。

下图为山区等高线地形图:下图为城区居民地地形图:§8.1地形图的数学要素一、比例尺地形图上某一直线的图上长度与实地长度之比称为比例尺。

工程上涉及的主要是1:2000、1:1000和1:500地形图等。

数字比例尺:1:500 ,1/500表示方法文字比例尺:五百分之一直线比例尺:如下图:比例尺精度——地形图上0.1毫米所表示的地面实际长度。

其作用为:⑴根据比例尺精度,可在测图时确定出地面量距应精确到什么程度。

⑵根据比例尺精度,可按图上需要表示出实地最小距离来确定测图采用的比例尺。

比例尺越大则精度越高,表示地面状况越详细,同时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也越大。

应选用适当的测图比例尺。

二、坐标网中小比例尺地形图采用地理坐标网,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直角坐标网。

大比例尺地形图通常为10×10cm的方格网。

三、控制点包括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

表示方法见地形图图式。

注意其注记形式:横划线上方为点名,下方为高程。

四、地形图定向地形图上方为北、下方为南,右方为东、左方为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名 图号 图廓 图幅接合表 图廓间说明注记 四邻图号
图名图号、四邻图号
长安集
图廓
图幅接合表
图廓间说明注记
(二)用于量度和读图的辅助要素
数字比例尺 直线比例尺 偏角图 坡度尺 图例
比例尺
偏角图
真北方向:指向北极的真子午线方向; 大比例尺东西图廓为真子午线方向。
磁北方向:用虚线标注或在南北图廓标 有小圆圈。
曲线。
盆地及其等高线图形
凡比周围地面低,且经常无水的低地, 叫凹地。若凹地范围较大,周围为山所 环绕,则称盆地。
图形:高程极小的一组闭合曲线。
山脊及其等高线图形
——山体纵向延伸的最高部位。 图形:由山顶向山脚凸出的等高线
山脊线及其等高线图形
——各等高线突出部分的顶点的连线, 称山脊线,又称分水线。
地图设计的灵活多样性
——比例尺和地图投影的多样性 ——地图内容、表示方法和符号系统
的灵活性 制图资料种类的多样性与精度的不
一致性
二、普通地理图上地形表示方法
(一)等高线法 (二)分层设色法 (三)晕渲法
(一)等高线法
1.等高距和等高线种类(同地形图) 2.变距等高线的意义和作用 3.地貌符号的配合使用 4.优点与不足
3. 土质和植被
土质:指地表覆盖的性质。 植被:指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三)阅读社会经济要素
居民点 位置、类型、人口数量、行政等级
交通网 境界
二、量读点的坐标和高程位置
1.地理坐标 2.直角坐标 3.高程位置
1.地理坐标
46°30′
45°30′
119°
120°
1.地理坐标
=已知点经度+经差单位×(测点与已知点横向图 面距离)/单位经差的图面距离
(三)求积仪法
六、量测坡度
坡度= 两点之高差h/水平距离D = tg
七、绘制剖面图
1.规定剖面图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2.绘制一条水平线,作为基线 3.作基线的平行线,平行线的间隔,按垂
直比例尺和等高距计算 4.在基线上标注相应点的距离,并作基线
的垂线,垂线的端点按各点的高程决定 5.将各垂线的端点连接起来
坐标北方向:方里网。 磁偏角 、 坐标纵线偏角、偏角 东偏(+),西偏(-)
偏角图示例
坡度尺
图例
图例
(三)用于说明测制情况和保管要 求的辅助要素
测制、出版时间和成图方法 出版单位 密级
测制、出版时间和成图方法
出版单位
五、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
1.具有统一规范而严密的数学基础 ——具有统一的大地坐标和高程系统
Y =已知点横坐标+距离 单位×(测点与已知 点横向图面距离)/单 位距离的图面距离
2.直角坐标
X = X+x = 3990km+0.35km = 3990.35km
Y = Y+y = (19)321km+0.45km = (19)321.45km
3.高程位置
作过P点且与邻近等高线垂直的直线,与邻 近等高线交于a、b点
四、普通地理图设计的主要内容
准备阶段
目标与需求分析 设计与编制现状分析 资料收集评价 地理特征分析
编辑设计阶段 P201
五、普通地理图的阅读
区域地理位置经纬度范围,海陆位置, 四邻
行政区划 地形和土质植被 水文 交通网 重要城市及其地位
(二)阅读自然地理要素
1.地形 2.水文 3.土质和植被
1.地形
(1)等高线及类型 (2)地形的基本形态及其等高线图形 (3)地形的阅读
(1)等高线及类型 等高距概念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
一般规定一种比 例尺的地图只采 用一种等高距, 称基本等高距。
等高线种类
首曲线 间曲线 助曲线 计曲线
由两组对称的表示山脊的或表示山谷的 等高线组成。
斜坡及其等高线图形
——从山顶到山脚的倾斜表面。 图形:并列且高程递减的等高线。
地形的阅读
确定大的地形类型 根据等高线高程,等高线多少和疏密, 等高线形状特征,分析地形起伏的特 征及其分布规律。 绘制分水线,确定汇水区。
2.水文
海洋要素 陆地水系
一、地形图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 地形图是按照统一的数学基础、图
式图例,统一的测量和绘图规范要求, 经过实地测绘或根据遥感资料,配合其 他有关资料编绘而成的以反映详细地形信
息为主的的一种普通地图。 2.类型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地形图
二、地形图的用途
1.用于研究区域概况 2. 提供各种地形地貌资料和数据 3. 野外工作和行动的参照工具 4. 做为底图
三、地形图的数学与地理要素
(一)地形图上的坐标系
(一)地形图上的坐标系
1.地理坐标系 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地理坐地标理坐系标系
(正轴圆柱等距投影)
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以中央经线为x轴, 赤道为y轴,两轴交 点为坐标原地O。
我国位于北半球, x>0, y 坐标在中央经 线以西为负值,不方 便,将各带纵轴西移 500公里。
等高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
等高线种类
首曲线 间曲线 助曲线 计曲线
2.变距等高线的意义和作用
地形类型多样、布局复杂情况下,适宜用变距等高线。 ——在小比例尺普通地图上,显示的范围大,包括各种地形
类型,有平原、山地,如果选用较小的等高距 高山地带等 高线将过密,无法一一画出,若选用较大等高距(如 500m),平原 或丘陵地区就表示不出来。因此不可能采用 固定等高距。
缺点:立体感较差。
(二)分层设色法
定义:
——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按高程划分层级,并在 每一层级普染不同颜色,来表示陆地地形和 海水深度的变化。
(二)分层设色法
优点:显示地势较直观、易读性强 ——运用这种方法,可使读者立即获得(制图)
区域地势起伏、高程分布的直观印象。 ——阶梯的视觉印象十分清楚; ——各个大地形的轮廓形状、山脉的走向,高
第二节 地形图的室内应用
一、室内阅读 二、量读点的坐标位置和高程 三、确定两点间的方向 四、确定两点间的距离和量算曲线长度 五、量算面积 六、量测坡度 七、绘制剖面图
一、室内阅读
(一)阅读辅助要素 (二)阅读自然地理要素 (三)阅读社会经济要素
(一)阅读辅助要素
了解制图区域所出的位置、范围和概 括面积、隶属的行政区,以及资料的 现势性
例图
剖面图例图
第三节 普通地理图
一、普通地理图的特点 二、普通地理图上地形的表示方法 三、普通地理图编制过程 四、普通地理图设计的主要内容 五、普通地理图的阅读
一、普通地理图的特点
地图内容的高度概括性 ——反映自然与社会人文要素的宏观
特性为主,注意要素间的统一协调。 ——制图区域范围完整
一、普通地理图的特点
对于包含海洋的地形图,海洋要素主要有海 岸线、海底地形、航行标志、洋流等
水系、地形
(二)地形图的地理要素
土质
交通、居民点
海洋要素
四、地形图的辅助要素
(一) 用于表示图幅地理属性的辅助要素
(二) 用于量度和读图的辅助要素
(三)用于说明测制情况和保管要求的辅 助要素
(一) 表示图幅地理属性的辅助要素
五、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
2.具有完整的比例尺系列和图幅编号系列 ——八种比例尺: 1:5千,1:1万,1: 2.5万,1:5万,1:10万,1:25万,1: 50万,1:100万。
五、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特点
3.依据统一的规范和图式 ——图上按规定的符号系,《地形图 图式》为国家统一颁布。
第六章 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
第六章 学习要求
(1)识记并领会地形图的概念、类型、特 点与基本要素,领会地形图的用途。
(2)识记并领会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方法。 (3)识记并领会地形图室内阅读的内容与
方法。 (4)熟练量读点的坐标、高程位置、两点
间的方向、两点间的距离和曲线长度。
第六章 学习要求
(5)能应用方格法、梯形面积法量算面积, 了解其他面积量算方法。
图形:穿过各等高线突出部分的顶点的 连线。
山谷及其等高线图形
——两个山脊间的低凹部分。是山体的 集水部分。
图形:由山脚向山顶凸出的等高线
山谷线及其等高线图形
——山谷最低点的连线,又称集水线。 图形:穿过各等高线突出部分的顶点的
连线。
鞍部及其等高线图形
——相邻两个山顶间的低下部分,形如 马鞍。
程变化清晰。
缺点:若等高距确定不当或各高程带设色不 合适,容易造成地势变化的阶梯感。
(三)晕渲法
绘制原理 用不同色调变化来显示地表形态。 是立体感较强的一种显示地形的方法。
优点:立体感较强。 缺点:缺乏地形的数量特征,对绘图
技术要求高。
绘制原理
三、普通地理图的编制过程
地图设计 编绘 出版准备
计曲线
规定从零米起算,每隔4条(或3条)基 本等高线绘一条加粗实线,即把等于5倍 (或4倍)等高距的等高线加粗,并注上 高程,这些等高线称为计曲线。
(2)地形的基本形态及其等高线图形
山顶 盆地 山脊 山脊线(分水线) 山谷 山谷线(集水线) 鞍部 斜坡
山顶及其等高线图形
山顶:山的最高部分。 图形:高程极大、环圈较小的一组闭合
方里网
方里网
以整数公里为间隔,作平行于中央经线 (纵坐标轴)和赤道(横坐标轴)的若 干直线,组成的正方形网格。
方里网图例
(二)地形图的地理要素
陆地地形图的地理要素主要包括水系、地形、 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和境界线等。
水系、地形、土质植被——自然地理要素 居民地、交通网和境界线——社会人文要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