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新人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习题全集(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习题全集(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习题全集(附答案)...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单元练习题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43 分)1.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它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其中直线运动又可分为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 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 .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 .相对于是运动的 .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 .6. 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7.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 .8.“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9.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 .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10.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1.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2. 不变,沿着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13.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4.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 ________做参照物。

15.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 ________做参照物。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加例题加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加例题加练习题(含答案)

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2、相互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他施加了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两个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例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一定会产生力D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例2: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同时脚也感到痛。

这一现象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的,使脚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例3:一个穿着旱冰鞋的同学站在墙边用力推墙的时候,他自己会向后滑动。

在这期间,这位同学对墙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但同学向后滑动,由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该同学也受到了墙给他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4:如图中的甲、乙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图乙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例5:在跳板跳水运动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力产生的效果的是( )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了B. 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 锯条被压弯了D. 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行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例7:(1)用较大的力和较小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发现橡皮筋发生形变的程度不同。

说明:力的作用效与 有关(2)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拧螺母,发现顺时针将螺母拧紧,逆时针将螺母拧松。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3)如下图,分别从A 、B 两处推门,会发现A 处更容易把门推开。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基础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基础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含答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含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符号( 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符号(dm)、(厘米)符号(cm)、(毫米)符号(mm)、(微米)符号(μm)、(纳米)符号(nm)。

换算关系为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1μm=(10-6)m,1nm=(10-9)m。

2、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4、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

其他单位还有(分)符号(min)和(小时)符号(h)。

换算关系为1h=(3600)s,1min=(60)s。

5、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2 运动的描述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在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3 运动的快慢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字母(v)表示。

速度公式(v=s/t)。

速度基本单位(米/秒)符号(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km/h)。

换算关系为1m/s=(3.6)km/h。

3、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某人从甲地到乙地,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1,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v1v2/(v1+v2))。

5、某人从甲地到乙地,前半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是v1,后半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是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2)。

1.4 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基础训练答案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基础训练答案

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基础训练(含单元评价卷)物理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课时练习部分参考答案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1.物体的冷热程度液体的热胀冷缩2.摄氏冰水混合物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13. 35℃~42℃0.1℃4. 37℃三十七摄氏度5.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6.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7.量程分度值若低于最小刻度线则无法读数,高于最高刻度线温度计会损坏,不能及时读数8.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9. 7.5℃9℃18℃-4℃10.A: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B:正确C: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D:错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在被测液体中11.BAFCDE12.乙缩口39.513. 30 14.D 15.A16.A 解析:体温计中的水银柱在受冷收缩时,在缩口处断开,玻璃管中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所以,大家可以认为,体温计的示数只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不能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17.D 18.B19.(1)热水质量(2)20 39 52 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好(3)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0. 35℃56℃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1.固态液态气态2.物态变化3.固态液态液态固态 4.凝固熔化 5.0 0 相同的6.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7.(1)乙好,乙装置海波受热均匀(2)为了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3)48 吸收保持不变28.不熔化熔点吸热9. 70BC 10.B 11.A 12.(1)10 (2)48 (3)10 (4)4 (5)22 解析:从图象可以看出,开始计时的初温是10℃,在图象中,有一段时间,吸热了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是熔点48℃,熔化时间从第4min到第14min共10min;晶体完全熔化后,又加热了4min,温度又升高到7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课后练习及答案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课后练习及答案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课后练习及答案汇总《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1.同学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一页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你能想出多少种测量硬币周长的方法?硬币的直径——用直尺和三角板如图所示测出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周长等于它在纸面上滚动1周的线段的长纸的厚度——测量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100。

铜丝的直径——将铜丝在一只笔上排紧绕上数圈,测出所绕铜丝的长度,再用这一长度除以所绕的圈数就得到了铜丝的直径。

测硬币周长的方法有:(1)用绳子绕硬币一周,测出所绕一周绳子的长即为硬币的周长;(2)在硬币上作两条弦,分别作中垂线,相交的点就是硬币的圆心,让刻度尺过圆心,就测出了其直径,再用直径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3)作出相互垂直且有一个公共端点的两条弦,把另两个端点连起来就是该圆的直径,用刻度尺测出该圆的直径,再乘以圆周率就得到了其周长;(4)让硬币在纸上沿直线滚一圈,记下起点和终点,用刻度尺测出两点之间的长度就是其周长。

2.你知道吗?人的身体中藏有很多“尺”,比如在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请你根据这一常识,设计一个方案,估测你的身高约多少。

用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脚长,再乘以7得到了自己的身高。

3.一天等于多少秒?一天=24×3600 s=86400s4.在一条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如图。

要测出他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周期),怎样能测得更准确?你能做一个周期为1秒的摆吗?测摆动50次或者更多次所用的时间,求平均值。

次数越多越精确。

另外最好是从最低处开始计时,因为摆动过程中机械能不断转化为内能,振幅逐渐减小,最高点的位置越来越低。

通过调整摆线的长度来调整摆动的周期。

《1.2运动的描述》1.分别以火车车头、车厢的座椅、树木、房屋为参照物,说一说行驶列车上的物品相对于哪些是静止的,相对于哪些是运动的。

以火车车头为参照物——物品是静止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1-6单元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 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单位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

2、长度单位①国际标准单位:米( m )②长度的其它单位及换算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2、刻度尺的观察:①零刻度线:没有零刻度线要确定临时零刻度线。

②量程:测量范围。

③分度值/最小刻度: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准确。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②对:使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要对准物体的一端(对齐)。

③放: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的一边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放正 紧靠)。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正视)。

⑤记:测量结果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

⑴准确值: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的刻度。

⑵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0 1 2 3 6 9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3.2nm =3.2×103-9mm=3.2×10-6mm 2.2cm = 2.2×106-2µm=2.2×104µm分度值1cm3.3cm分度0.1cm3.30cm4、间接测量:①累积法②化曲为直等三、时间测量1、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秒/s ②单位换算1h=60mim=3600s2、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秒表四、误差1、误差: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总是存在,不可避免,错误不是误差。

3、原因:①测量工具②测量方法③测量者4、减少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③改进测量方法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

位置的变化:距离或方位变化。

二、参照物1、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2、参照物的选择:①参照物被选定,就假定该物体为静止的。

②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研究对象不能作为参照物。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全册含答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产生和的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振动的物体一定在发声;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选填:一定、不一定)3、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能听到(选填:一定、不一定)。

因此,我们不能用我们是否听到了声音来判断物体是否在发声(选填:能、不能)。

4、声源是自己能发声的物体。

5、人的说话声,是由于人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时的“嗡翁”声,是蜜蜂翅膀的振动而产生的;打鼓时的的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蝉的鸣叫声是由于发声器的振动而产生的;吹笛子时笛声是由于笛子中空气的震动而产生的;拉小提琴时,小提琴的声音是琴弦的振动发出的。

6、我们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在金鱼缸边拍手,金鱼会受到惊吓,说明声音除了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外,还能在液体中传播。

地道战中的游击队员通过一根细铁丝就能听到另一个地道中游击队员的说话声,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距离很近也不能直接对话,而要通过无线电通话,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声音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8、放一个手机在密闭的玻璃球内,当我们给手机发信息时,我们能听到手机铃声,能看到指示灯的闪烁(选填:能、不能);当我们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球内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铃声会越来越小。

而把空气抽完后,我们就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了,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9、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所以声音又叫声波。

10、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所以声音有速度叫声速。

11、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古时候,远征的战士们晚上睡觉时,常常“枕戈待旦”就可以很快地发现敌人夜间偷袭,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铁道游击队员常常用耳朵贴着铁轨听,敌人的火车还离得很远就知道了,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夜间狗睡觉时,总是把一只耳朵贴着地面,来人离人家很远,人还没有感觉到,狗就会叫起来,也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的目的是:获得_精确一的数据,作出_准确_的判断。

2、长度的测量工具叫_刻度尺_。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一直尺_三角板_、 _皮尺_、_卷尺_、_游标卡尺_、_螺旋测微器。

3、刻度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叫—分度值。

叙述分度值是要有—数字_和_单位_。

4、使用刻度尺测量前要三看:一看量程二看—分度值三看_0刻度线是否磨损_。

5、刻度尺按照厚薄不同可分为厚_刻度尺和_________ 薄____ 刻度尺。

6、刻度尺按照分度值不同可分为 _厘米刻度尺、_毫米_刻度尺、_分米刻度尺和_米—刻度尺。

7、记录的长度测量结果必须要有 _数字_和_单位_________ 。

8、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必须注意:(1)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_或者—重合_;(2)要用_零_刻度线或—整_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前边缘;(3)刻度必须要—紧贴—物体。

(4)记录数据时,必须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_。

9、长度的单位从大到小有:_千米km_、_米m_、分米dm、厘米Cm_、毫米mm、微米阿_、_纳米nm_等。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_m 。

10、判断记录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就看倒数第—1一位的—单位—和分度值的_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是 _错误_的。

11、在我们记录的正确长度测量结果中,所有各位都是—有效—数字,—最末—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除最末一位外的其他各位数字都是_精确—数字。

12、误差是—测量值—与_真实值之间_的差异。

13、—任何人,用_任何_工具,使用_任何—方法都会有误差。

14、误差是_不可_避免的。

但误差可以_减小_。

15、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_人_有关,与测量的_工具_有关。

16、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而产生的叫错误。

测量错误—可以_避免。

17、改正了错误的测量方法只能避免错误,不能避免—误差也不能减小—误差一。

18、长度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与 _要求_______________ 有关;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与—分度值—有关。

19、分度值越小,长度测量越_准确_。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就是—多少_。

20、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_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_;(2)_用精密仪器测(3) _用先进方法测量_______ 。

21、用同一把刻度尺多次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记录的测量结果除了要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外,还必须满足除—最末一—位可以不同,其余各位必须—相同_。

2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只能用—正确_的测量结果来求平均值,错误的测量结果—不能—用来求平均值。

24、求平均值时,应当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和原小数位数—相同_。

25、时间用—钟或表—来测量。

古代测量时间用—日畧_和_沙漏—。

26、时间的国际单位有:小时h_、_分min、—秒s_。

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s ___ 。

27、1h= _ 60 ___ min= _3600 ____ s。

1mi n= __ 60 ___ s。

28、要会读停表。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一个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改变,叫机械运动。

或者说物体间的_位置改变叫机械运动。

2、位置改变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1)方位不变,距离_改变_;(2)距离不变,方位_改变_ ;(3)距离和方位都 _改变_。

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为比较对象的物体叫 _参照物。

一个物体被选作为参照物后,不管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4、我们可以选择 _任何_物体作为参照物,但原则上不选择—研究物体自己。

5、如果选择不同物体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选填:一定、不一定、一定不)6、物体是做机械运动、还是静止都必须相对于—参照物_________ 来说,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具有_相对_性。

7、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运动,如果两个物体速度相同,以其中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那么另一个物体是—静止—的。

如果两个物体速度不相同,以速度小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那么速度大的物体向_原方向_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那么速度小的物体向_反方向—运动(选填:原方向、反方向)。

8、甲、乙、丙三台都在下降的电台梯,甲电梯上的人看到乙电梯在上升,乙电梯上的人看到丙电梯在上升。

那么,丙电梯上的人看到甲电梯在_______ 下降_;下降最快的是_甲_电梯;下降最慢的是 _丙_电梯。

9、一列火车向正南方向以10m/s的速度运动,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

那么,这时正在吹_北_风,风速为 __________ 10_m/s。

10、湖边的人家正在做午饭,湖边的人看到炊烟向东边飘去,湖中的甲船上的红旗向西飘动,乙船上的红旗向东飘动。

那么,甲船_一定_向东行驶;乙船—不一定向西行驶。

(选填:一定、不一定、一定不)11、同步地球卫星(通讯卫星),相对于_地球一是静止,相对于—太阳_是运动的。

12、空中加油时,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是______ 静止_____ 的,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是 ____ 运动_____ 的。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物理上用速度_____ 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2、观看比赛的观众,用运动员跑—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多少来判断运动员跑的快慢。

3、计时员用运动员跑—相同_路程所用的—时间—长短来判断运动员跑的快慢。

4、物体通过 _路程_______ 与_时间_的比值叫速度。

速度大小等于—单位时间通过路程的多少。

速度用字母_V _表示。

5、速度的计算式为:V= S。

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t ————一-6、 速度的国际主单位是 _m/s _。

国际常用单位是_km/h _ ,它也是_交通运 输—上常用的速度单位。

17、 1m/s= 3.6 km/h , 1km/h= m/s , 60m/min=1 m/s 。

3.6 8、 运动按照通过的路径来分可分为:_直线_运动和_曲线_运动。

9、 直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发生改变来分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1)做直线运动;(2)相等时间通过路程相 大,表示速度变化越—变—。

17、路程一一时间图象,是以时间为横轴,路程为纵轴。

当路程时间图象在时间10、做 直线 运动的物体,如果 相等 时间内通过路程相等 (或者 说:速度大小不变 )(或者说运动快慢 不变 ),叫匀速直线运动。

11、 12、 一列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运动 ,第一小时行驶 100km ,第二小时行驶100km , 第三小时行驶100km ,以后每小时都行驶100km那么火车不一定做匀速 直线运动 。

(选填:一定、不一定、一定不)13、 做_直线_运动的物体,如果—相等_时间内通过路程 _不相等 (或者说:速度大小—改变—)(或者说运动快慢—改变_),叫变速直线运动。

14、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1)做直线运动;(2)相等时间通过路程不相 等。

15、速度一一时间图象,是以时间为横轴,速度为纵轴速度时间图象在时间轴 上,表示物体 静止;速度时间图象平行于时间轴 ,表示物体作 匀速直线运 ;速度时间图象为斜直线或者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16、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夹角的大小表示了物体速度变化快慢 。

夹角越轴上或者平行于时间轴,表示物体 ______ 静止 ______ ;路程时间图象为斜直线表示物体 作__ 匀速直线运动 ____ ;路程时间图象为曲线,表示物体作 _______ 变速直线运动_。

18、路程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夹角的大小表示了物体速度 _大小_。

夹角越大,表 示速度越 大_。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1、 平均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_平均运动_快慢的。

2、 平均速度是 _总路程_与_总时间 _____________ 的比值。

3、 测量平均速度_不能—直接测量,只—间接_测量(选填:能、不能)。

平 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V= S 。

t4、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出的物理量有 _路程S_和_时间t_,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表v d 十V c V 1、,后半时间平均速度V 2,全程平均速度V =T10、 ―> —。

(选填:〉、<、=) 2 ---------------- 匕11、 一个小球自由地从斜面顶端滚到底端,滚到斜面中点处速度 V i ,滚到滚完全程一半时间时的速度 V 2,那么V 1_> _V 2。

(选填:>、<、=)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产生和的传播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_____ 振动 ___ 而产生的5、前半路程平均速度 V 1、,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 ,全程平均速度v= 2y. 2 「亠:.■ 29、前半时间平均速度2、振动的物体—一定_在发声;发声的物体_一定在振动。

(选填:一定、不一定)3、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_不一定_能听到(选填:一定、不一定)。

因此,我们_不能用我们是否听到了声音来判断物体是否在发声(选填:能、不能)。

4、声源是_自己能_发声_的物体。

5、人的说话声,是由于人的—声带_振动而产生的;蜜蜂从我们身边飞过时的嗡翁”声,是蜜蜂_翅膀_的振动而产生的;打鼓时的的鼓声是由于 _鼓面_的振动而产生的;蝉的鸣叫声是由于发声器的振动而产生的;吹笛子时笛声是由于笛子中—空气的震动而产生的;拉小提琴时,小提琴的声音是_琴弦_的振动发出的。

6、我们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在金鱼缸边拍手,金鱼会受到惊吓,说明声音除了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外,还能在 ________ 液体____ 中传播。

地道战中的游击队员通过一根细铁丝就能听到另一个地道中游击队员的说话声,说明声音能在 _固体_中传播。

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距离很近也不能直接对话,而要通过无线电通话,这说明声音不能在_真空 _________________ 中传播。

7、声音能在—固体_、—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所以声音的传播 _需要_介质。

8、放一个手机在密闭的玻璃球内,当我们给手机发信息时,我们—能—听到手机铃声,_能_看到指示灯的闪烁(选填:能、不能);当我们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球内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铃声会越来越—小_。

而把空气抽完后,我们就_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了,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9、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所以声音又叫声波。

10、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时间,所以声音有_速度______ 叫声速____ 。

11、声音在_固体______ 中传播速度最快,在_气体_中传播速度最慢。

古时候,远征的战士们晚上睡觉时,常常枕戈待旦”就可以很快地发现敌人夜间偷袭,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 _快_的原因。

铁道游击队员常常用耳朵贴着铁轨听,敌人的火车还离得很远就知道了,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 _快_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