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3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x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晏子使楚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晏子使楚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晏子使楚|人教新课标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学习重点: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学习难点: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多媒体自动录播教室、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一、学生课前活动设计11 晏子使楚【快乐导学】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大夫。

“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使楚”就是出使楚国。

晏子在我国劳动人民的心目中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

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

【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分享交流1.字词读写。

要求:在课文中圈出带生字的词语,注音并认真朗读两遍,把难写的字词写在下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课文朗读。

提示:①把字音读准确,文中的长句子要学会停顿。

②注意揣摩不同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在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③体会人物语言的内涵,明白言外之意的表达技巧。

3. 用自己的话概括《晏子使楚》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先梳理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抓六要素的方法)(二)、思维碰撞、感悟提升“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

”1. 默读课文,明确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给每一次加一个小标题。

(1)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2. 楚王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从文中找出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晏子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1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1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19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11晏子使楚教课方案新人教版《晏子使楚》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欺侮、威风、矮小、冷笑、犯难、规矩、款待、监犯、前途、大臣、柑橘、响马、讥笑、笑哈哈、赔不是、真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家乐业”等词语。

2.能流畅地朗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领会晏子能说会道的才能和保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意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4.能完好、生动地复述文章中的小故事。

教课要点能理解课文意思,领会语言地奇妙艺术。

教课难点能理解课文意思,领会语言地奇妙艺术。

教课过程第一环节———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上课伊始,我引用朱镕基总理的外交故事设置悬念:外交场上,风云变化,波诡云谲,充满着智慧与勇气的博弈。

我国前总理朱镕基在大记者问时,有位日本记者不怀好心地问:“昨天我家中被贼偷了,有人说是中国人干的,你对这件事怎么看?”猜猜他是怎么回答的。

(生众说纷纭谈论)朱镕基总理就借用了春秋期间有名的外交家——晏子的智慧,奇妙地进行了反唇相稽,不单挽回了面子,并且弘扬了国威,今日我们一同走进《晏子使楚》,看看能不可以从中找出答案。

而后进行释题( ppt1)这一环节悬念的设置,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由于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提升学习的效率,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走近晏子1、读课文,正字音。

依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畅。

想一想课文讲了几件事ppt22.读准字音ppt33.指导书写:淄敝辱臣4.理解词语:医生欺君之罪欺侮敝国安家乐业沾沾自喜监犯(提示学生能够经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5 思虑:本文写的是一个如何的故事?请用简短的语言归纳主要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物的形象。

这个环节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育学生自学能力。

基础知识要落到实处,着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由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经过频频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写法,培育语感。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案《晏子使楚》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4、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教学设计: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

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1)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全班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有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探讨。

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

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晏子使楚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晏子使楚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晏子使楚人教新课标教学目的: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干和维护国度尊严的肉体。

3.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复杂的推理。

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言语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干和维护国度尊严的肉体。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

了解〝使〞,出使。

2.引见宴子。

说明〝子〞是现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

说说,你知道中国现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全体感知1.请同窗们自在读课文,要求:〔1〕依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迟滞。

〔2〕想想楚王是怎样让晏子遭到为难的?2.反省自学状况〔1〕生字新词〔留意〝大夫〞的读音,如今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谓。

〕〔2〕想想楚王让晏子遭到几次为难?区分是什么?最终的结果又怎样?〔三次。

区分是让晏子钻狗洞;说齐国无人才,瞧不起晏子;说齐国人没出息,好偷盗。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三、深化阅读,体会智慧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究竟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欺侮为尊重呢?2.先生自在读课文,自主探求3.汇报交流:〔一〕第一个故事〝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要访问‘狗国’,才从狗洞出来。

我在这儿等一会。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度?〞〔1〕先生经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

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出去了。

〔2〕自在朗诵这句话,你以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凶猛。

〔让先生自在说理〕转机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度?〔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3.1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3.1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3.11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文言文表达。
-分析晏子的外交策略,领悟晏子机智、勇敢、为国家利益着想的精神品质。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深入思考。
3.家庭讨论:学生与家人分享晏子使楚的故事,讨论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勇敢品质,将所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4.词语积累:请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查找词语的含义,进行词语积累,提高词汇量。
5.课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晏子使楚的成功因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将晏子的智慧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6.课堂反馈:请学生书面反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3.1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3.11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掌握文章中的生字、新词,并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如“晏子”、“使楚”、“机智”等。
-学生能够了解春秋时期齐楚两国的历史背景,理解晏子使楚的原因和过程。
3.课堂互动,展示成果: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提高课堂氛围。
4.总结提炼,深化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晏子使楚的故事,提炼晏子的智慧和精神品质。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思考如何将晏子的精神品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三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三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三篇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1. 会认8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 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时安排:2 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 二千多年前,我国历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

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

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2. 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3. 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2. 检查自学情况(1) 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 a i fi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 a f,是官职的称呼。

)(2) 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1.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11晏子使楚教案3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11晏子使楚教案3新人教版

晏子使楚一、教课目:1.学会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 10 个生字,理解 17 个的意思。

3.通文分段,写出段落粗心。

4.引学生认识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蔼的口才,倒楚王的三次欺侮,了国尊的思想品。

二、教课要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三、教课点:理解晏子反楚王的,关系密。

四、教课准:教媒体、挂、小黑板。

五、教课:3六、教课程:第一一、揭解。

⑴ 使:出使。

⑵介晏子。

(“背景知3”)⑶ 介“春秋”:是我国史上的一个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二、按要求自学文。

⑴ 声,通文中的两个句子。

(“我国国都淄住了人⋯⋯脚碰脚。

”“淮南的柑桔⋯⋯不是因水土不一样?)⑵ 自学生字,词典或系上下文理解下边的意思:医生敝国、国、安居,酒取。

⑶ 想想: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得晏子是个怎的人?三、自学状况。

⑴ 指名朗,句子和能否通,随机正音。

⑵区“大( da )夫”与“大(dai)夫”。

(前者指古代官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⑶ 注意“敝、臣”的笔及“淮、尊”的字形。

⑷ 指名思虑的理解。

)(只作察学生内容的理解程度,不要修业生回答完整正确。

四、学1、 2、 3、自然段。

⑴ 文,思虑:①楚王什么要欺侮晏子?划出文中相关句子。

②晏子反楚王,果如何?文中哪一个最能明一?(“只能”)③晏子并无要求必定要开城,而当招待的人把他的楚王后,什么楚王“只能”吩咐开城?⑵ 后教作板:⑶ 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用“因⋯⋯又因⋯⋯因此⋯⋯的句写。

⑷ 扣“只能”,明关系。

(楚王假如持要晏子狗洞,也就承了“楚国是狗国”;楚王当然不会承,因此“只能”嘱咐大开城。

)⑸ 小:从中,你“晏子”有什么一步的?五、造作本上1、2 。

第二教课程:一、学第 4 自然段。

⑴ 默读思虑,从哪几个词能够看出楚王对晏子的态度?(从“瞅”、“冷笑”能够看出楚王对晏子十分轻视。

)⑵ 划出楚王欺侮晏子说的话,谈谈他的话中之“话”。

⑶ 划出晏子辩驳楚王说的话,谈谈他的话外之“话”。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1《晏子使楚》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11《晏子使楚》人教新课标

11 晏子使楚第一课时、设置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重点、难点)二、达成目标:创设情境导入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一位。

板书:晏子)他原名叫做晏婴,你知道人们为什么称呼他“晏子”吗?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呢简单交流后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称为“晏子”定有他过人之处。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来看看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板书:使楚)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幻灯出示要求: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3)边读边想,课文讲了晏子出使楚国时的哪些事?2. 检查读书情况1)出示“大夫”,(指生读)dafu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如今这个词语还可以怎么读?(指生读)daifu 大夫就是?2)交流: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但晏子巧妙反驳,使得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随机板书:楚王晏子侮辱反驳不敢不尊重3、谈谈对晏子的初步印象:你觉得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了吗?简单交流:机智过人、能言善辩、不卑不亢等。

(尊重学生个性见解。

)指导朗读对话,感受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找出三次交锋时楚王和晏子的言语表现。

2、读后交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依次说出楚王和晏子的言语并按三次交锋的顺序幻灯出示。

第一次交锋时,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晏子怎么说?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 么样的国家?”)楚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 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有力地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尊严的故事,由衷地佩服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2.通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教学安排:1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语言训练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指导学生用“子”组词:子孙、子女、子弹;孩子、果子、燕子;晏子、孔子、孟子、等(经教师归类整理为三类)。

师:观察这些词的读音,你发现了什么?回家查字典,了解“子”的意思。

重点观察第三类,为什么有“孔子、晏子”这样的称呼?
生:男性、对有学问、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启发)对有贡献的袁隆平能称“袁子”吗?
生:(有所感悟)是古时候对有知识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们知道孔子、孟子都是古代的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其特殊的地方,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大家愿意读课文吗?
二、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师: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是怎样的呢?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概述晏子出使楚国经历的三件事情,并以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作结。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A.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B.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A.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B.体会晏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

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
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A.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B.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师:从这以后,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
生:是晏子的聪明机智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
师:(启发)是晏子与楚王两人之间的争斗吗?
再读课文,看看晏子使楚发生了哪些事情。

假如你是晏子,不让走城门让你钻狗洞,你会怎么想?
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学生的表演体验,逐渐使学生感悟到晏子出使楚国,是代表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与楚王个人之间的争斗,既要让他们打开城门,又不能失掉齐国的国威,做到了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三、四段仍采用以上方法,通过读书、表演、讨论,感悟课文的深刻含义。

四、小结,布置作业。

课后查资料,写有关晏子的小故事。

板书:晏子使楚————维护国家尊严
钻洞只好
无人只好
囚犯只好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