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及替代技术
制冷剂替代物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制冷剂替代物的研究与应用前景第一章绪论制冷技术是现代工业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制冷剂不仅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还会对空气、水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环保型制冷技术——制冷剂替代技术成为了当前许多国家致力于发展的一种重要技术。
第二章制冷剂替代技术2.1 制冷剂替代物的概念和分类制冷剂替代物是指在原有的制冷循环系统中,替代其工作介质的制冷介质。
按其工作原理和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氢氟酸酯(HFC):由于它们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因此在各个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HFC的臭氧破坏潜势较低,但它们对温室气体的贡献相当大;(2)氢氯氟烃(HCFC):是一种氯质类制冷剂,比HFC更有害,但比传统的氟氯烃(CFC)对臭氧层的破坏潜势更低;(3)氨(NH3):是一种天然的制冷剂,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制冷系统中;(4)羟基乙酸(HCOOH):具有很好的环保性,安全性和高能效性。
因其在环保性方面表现优异,被认为是制冷剂替代物的重要方向。
2.2 制冷剂替代技术的研究现状制冷剂替代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制冷剂和吸附式制冷剂替代物的研究上。
研究表明,有机混合制冷剂能够提高制冷效率和节能效果,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而吸附式制冷剂替代物不仅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而且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已经成为制冷剂替代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第三章制冷剂替代物的应用前景3.1 国家政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环保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各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
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限制或还原污染物的排放,这将对环保型制冷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2 行业的潜力制冷行业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制冷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万亿美元以上,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制冷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制冷剂替代技术在市场上的潜力愈发巨大。
3.3 技术的优势制冷剂替代技术在环保性,效率,成本,安全性等方面相比传统的制冷技术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制冷剂替代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制冷剂替代技术的现状与发展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在这个背景下,制冷剂替代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电冰箱、空调等产品的制冷剂是导致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已经开始推行制冷剂替代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减少人们的使用成本。
目前制冷剂替代技术有哪些?在目前的制冷剂替代技术中,最常见的是氢氟碳化物(HFCs)和氢氟烃(HFOs)的使用。
其中,HFCs是一种共价键化合物,它包含氢、氟、碳和氢原子。
HFCs是替代氯氟烃(CFCs)和氢氟氯化物(HCFCs)的产品,目前被广泛使用。
HFOs则是一种类似于HFCs的稳定化合物,它在制冷装置方面的使用也正在逐渐增加。
除了HFCs和HFOs外,一些新型制冷剂也在研究和开发中。
例如,替代氢氟碳化物的氢氟烃(HFCs)促进了一种新的替代氢氟碳化物替代品的研究,被视为低温和中温制冷的理想候选者。
此外,无机盐溶液和粘弹性固体也被报道为替代制冷剂的一种广泛使用的选择。
制冷剂替代技术的优点是什么?制冷剂替代技术的优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低碳环保和降低使用成本。
首先,替代制冷剂可有效减少环境对氧气层的破坏,从而减少全球变暖等负面影响。
据研究,使用HFOs的制冷技术,相比使用HFCs的技术,可节省95%的温室气体排放(英国空调循环器-冷却事实文件)。
其次,通过替代制冷剂,使用成本也大大降低。
早在HFCs出现之前,CFCs和HCFCs被广泛使用,然而,这种制冷剂的使用成本非常高昂,而且还带来了不利的环境影响。
替代成本显然更低,这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
制冷剂替代技术的应用现状是什么?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推行制冷剂替代技术。
例如,在欧盟,禁止了使用高温室气体的制冷剂,而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也正在制定法规,以逐步淘汰使用高碳排放的氯氟烃制冷剂。
中国也加入了到了这个行列。
2019年,中国制定了《环保部、住房城乡建设部2019年部级联合会议工作要点》明确提出推广低碳制冷技术、新型绿色建材使用等绿色低碳发展。
制冷技术创新案例

制冷技术创新案例
制冷技术创新案例:
1. 制冷剂替代: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新型制冷剂的研究和开发也在不断推进。
目前,许多研究者正在研究使用天然制冷剂(如二氧化碳、氨等)替代传统的氟利昂制冷剂。
这些天然制冷剂对环境友好,无毒无害,可有效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2. 制冷系统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制冷系统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热电制冷系统、磁制冷系统等。
这些新型制冷系统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等优点,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3. 智能制冷: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制冷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智能制冷技术可实现制冷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节制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节能减排。
例如,智能空调、智能冰箱等产品的出现,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舒适、健康、节能的制冷体验。
4. 热回收技术:热回收技术是一种将废热转化为有用能源的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热回收技术可有效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热泵技术可将低品位热能转化为高品位热能,用于供暖、热水等领域。
5. 新型制冷材料:新型制冷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也是当前制冷技术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例如,纳米材料、石墨烯等新型材料在制冷领域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制冷效率、降低能耗。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制冷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制冷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加舒适、健康、节能的生活环境。
HCFCs-制冷剂

HCFCs,艰辛淘汰路HCFC-22做原料可以生产四氟乙烯产品记者从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2012年生产行业含氢氯氟烃(HCFCs)淘汰座谈会上了解到,我国生产企业对HCFCs的淘汰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根据计划,我国生产企业HCFCs淘汰管理计划在4月份提交给《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执委会这一国际组织,后续将进一步开展有关淘汰的谈判及实施工作。
HCFCs是一种什么物质?为什么要淘汰?面临日益临近的期限,我国涉及HCFCs生产和消费的企业将如何应对?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国际缔约:促使淘汰开始加速资料显示,HCFCs最初作为氟里昂的替代品在制冷剂、发泡剂等行业广受欢迎。
因为比起氟里昂,HCFCs生产与消费中消耗臭氧层指数较低且工艺比较成熟,因此,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HCFCs生产量和消费量一度在全球快速增长。
但是,随着其数量的增加,HCFCs和氟里昂一样对臭氧层的损害日益明显,且HCFCs是强效温室气体,全球变暖潜能值是二氧化碳的上千倍,因此,这一曾经的替代品也走上了被淘汰之路。
2007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办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简称《议定书》)第19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加速淘汰HCFCs的决定。
按照该决定,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在2013年将HCFCs生产量和消费量冻结到2009年和2010年的平均基线水平,在2015年削减基线水平的10%,到2020年削减35%,2025年削减67.5%,到2030年除保留少量(2.5%)用于制冷维修外,将实现全面淘汰。
而现实是,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HCFCs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到“十一五”后期,我国的HCFCs年生产量约为70万吨,年消费量约为50万吨,分别占发展中国家的87%和56%。
HCFCs 淘汰涉及化工生产、PU泡沫、XPS泡沫、房间空调、工商制冷、清洗、制冷维修等多个行业,涉及企业上万家。
制冷空调能耗及减排节能技术分析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12期—253—制冷空调能耗及减排节能技术分析陈 淦(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311)1引言人们生活质量的在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制冷设备的使用也在一直增加。
随着诸如冷却器和空调之类的高能量设备的逐渐普及,使用了大量的电力,从而导致能量短缺。
研究表明,夏季建筑物总能耗的约4%被制冷空调系统消耗,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压缩机在低负荷模式下运行。
本文主要介绍制冷空调的能耗原理。
分析了制冷空调的能源控制方法,研究了一些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
2制冷空调能耗的主要问题2.1制冷空调的巨大能耗 人们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夏季,制冷和空调的利用越来越多。
随着制冷空调系统的普及,高功率消耗和高能量消耗导致能量短缺的情况不断严重。
据统计, 在中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能耗的35%,而建筑能耗的50-60%用于制冷和空调系统的能耗。
压缩机、制冷和空调往往在负荷较低情况下运行。
许多制冷空调系统维护不及时,并且在制冷剂不足或空气流通不良的情况下运行,这不可避免地导致能耗增加。
由于大多数情况下压缩机在低负载下运行,因此应该创新地开发变频技术。
本文着重从节能减排上研究制冷空调的能源消耗控制方向以及一些常用技术。
2.2环境破坏 用于制冷空调的制冷剂是会导致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
红外线吸收和红外线在大气停留时间的长短是制冷剂影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原则上,全球变暖潜能值用于衡量制冷剂对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这种制冷剂的使用严重破坏了臭氧层,现代制冷剂破坏了臭氧层并产生了温室气体。
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可能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最终海水回流,严重威胁了沿海地区的安全。
它还影响农业生态,加大了农业灾难的规模,例如洪水和干旱。
3制冷空调的节能减排技术3.1制冷剂替代技术 制冷剂,是填充冷却循环的一种介质。
在冷却或加热循环中,热传递主要是由冷却阶段的变化引起的。
制冷剂替代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Abta tT e e re n o tac l a e hs—u f rd cin n nu t no h doclrf ooab n F s src h wa emetb u “cee t t ae t po ut d o s n g a reh p o o oa c mpi f y r-h o u rcro sHC C ) o o l f ”
Li Lin h n aseg
(tt Ke a oaoyfr o rso eh oo y Hee G nrl c ieyR sac stt, ee, 3 0 Sa yL b rtr mpes r c n lg , fi e ea hnr eerhI tue H fi2 0 3 , e oC T Ma ni 1
Afi a a d s u h e s Asa p r t n in t e e t e h e rg r n e l c me tt c n l g n e f n . o i a r c n o t - a t i u mo e a t t o wh r o g t er fi e a tr p a e n e h o o y a d t u d Asf r Ch n , t e o t h b sd s R3 en o sd r d a n e i r f i e a ts ia l o i aSa t a o d t n , e i e 2 b i g c n i e e sa i trm e g r n u tb e f r Ch n ’ c u l n i o s mo e wo k h u d b o e o h r c i r r ss o l e d n n t e
第3 卷 第 6 2 2年 1月 0 1 2 期 1
制冷剂替代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制冷剂替代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电器、空调、汽车等运用空调冷凝制冷技术的产品所产生的制冷剂已成为众多环境问题之一。
基于对大气和环境的影响,这些制冷剂对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多个国际协议的签署一直都在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
中国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促进制冷技术的转型升级。
因此,发掘替代制冷剂成为制冷技术改革的热点。
本文主要介绍制冷剂替代技术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制冷剂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制冷剂是一种用于产生制冷效果的化学品。
目前广泛使用的制冷剂包括氟利昂(CFCs)、氡、碳氢化合物(HCFCs),以及温室气体(HFCs)等。
这些制冷剂会渗入到大气中,损害大气层。
CFCs对臭氧层的破坏是公认的,而HFCs则会造成温室气体的增加,从而加剧全球变暖。
同时,制冷剂的挥发性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对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头晕等症状、呼吸系统感染等。
二、制冷剂替代技术现状1. CO2 制冷剂CO2在大豆制品、啤酒制作等生产制造中已大量应用,可以通过改造现有的空调和冰箱制冷系统,实现替代CFCs、HCFCs等传统制冷剂的目的。
CO2制冷剂具有良好的热性能,而且实验表明,使用CO2的制冷系统比使用传统制冷剂的系统性能更好,更加环保。
2. 烃制冷剂烃制冷剂是用天然气或者石油衍生的气体作为原料进行生产的。
与传统制冷剂相比,烃制冷剂具有更好的热性能。
该制冷剂有高温、低温两种类型,可以满足不同温度要求的制冷需求,已广泛用于商用制冷和空调系统。
3. 热泵技术热泵技术是一种系统,可以将环境中的热量转移到需要加热或制冷的空间,减少了对制冷剂的需求。
该技术的应用场景广泛,从小型冰箱到大型空调系统,都可以使用热泵技术实现制冷效果。
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在商用和民用市场使用热泵技术,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4. 磁制冷技术磁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制冷方法。
磁制冷原理是在两种不同的物质中,磁体受到外力会产生不可逆热变化,从而制冷的技术。
环保制冷剂R290的制冷技术综述

环保制冷剂R290的制冷技术综述传统制冷剂引起的臭氧层耗损和温室效应等环境危害导致了制冷剂的替代问题成为当今制冷行业的共识,天然的环保制冷工质R290以优良的热物理性能及最重要的环境友好型特征脱颖而出。
本文针对使用R290环保工质的制冷技术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重点分析了系统各部件的设计与优化进展。
标签:R290;压缩机;换热器;系统优化1 前言制冷剂于制冷机而言是循环得以进行的不可或缺的血液。
选择制冷剂时,对于环境可接受性因素,主要考虑对臭氧层耗损臭氧衰减指数ODP和大气温室效应温室指数GWP的两大影响指标【1】。
从长远来看,寻找高效、环保制冷剂成为制冷行业共同的目标。
碳氢化合物中的R290,其环保性能和热力学性能较好,并且其热力学性质与需淘汰的HCFCS 类工质R22非常相近,具备替代R22制冷剂应用于制冷系统的条件。
虽然R290具有易燃类安全性问题,但由于各自具有的优良的热物理性能以及最重要的环境友好型特征,从长远角度看,将会是舞台上的明星。
2 R290的热物性R290其ODP、GWP为0,标准沸点、凝固点、临界点等基本物理性质与R22非常接近,具备替代R22的基本条件。
R290导热系数大、粘性系数及绝热指数小,可改善换热器传热效果、降低压缩机能耗及压缩机排气温度;R290分子量小、气化潜热大、定压比热高,可大大减少系统制冷剂灌注量【2】。
R290存在微弱的易燃易爆性问题,这是影响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欧洲专门制订了相关标准限制易燃易爆型工质在系统中的充灌量,在IEC60335-2-40和EN378-1:2008中规定了最大安全充灌量为290克【3】。
因此减少R290在系统中的充灌量是发展R290的首要条件,但减少充灌量会造成整机性能尤其是制热能力的下降,因此如何保证既安全又达到正常的使用要求,还需要继续优化系统结构和研发新技术。
3 减少R290充注量措施R290制冷剂主要集中在两器中,部分存在压缩机零部件里,极少部分存在管路中,因此可以通过减小换热器管径、采用微通道换热器及优化压缩机零部件、系统结构等措施,以减少R290充注量提高系统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600a? R134a?
欧盟派:保证不泄 漏,充注量极少 (如冰箱、打火 机),整机防爆设 计;且R134a的 GWP高,属温室效 应气体,早晚会被 淘汰, 采用R600a, 与R12 润滑油都用 MO
• R600a替代R12:
– 电脑板置于箱体外, 避免电火花引火;限 制各元器件表面温度 (如融霜加热管), 采用防爆器件(电机、 风扇、电灯、接插件) – 制冷剂充注量不可高 于150g. – 防爆防燃:即便爆炸, 火焰瞬灭,无燃烧痕 – 强化生产管理,车间 自动探漏灭火装置 – 制冷剂管道强度与防 漏(焊缝)检验标准 更严。
已经商品化的共沸混合物,依应用先后在500序号中顺次地规定其识别编号。
非共沸(液体)制冷剂
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在定压 下气化或液化过程中,蒸气成分与溶液成分不断变化,对应 的温度也不断变化。 R4XX R407c 举例 R404a R125/R143a/R134a(44:52:4(%)) R32/R125/R134a(23:25:52(%))
– R600a的特点:ODP=0;GWP=3 – R134a的特性:ODP=0;GWP=1300
• R600可燃易爆,R134a不可燃。在美国、 日本等国采用R134a;而在欧洲却大量采用 R600a。
美日派:可燃,不 安全,且不可保证 无其它环保问题, 主张采用R134a替 代R12(134a须采用 POE[酯类]油或 PAG[醚类油])
制冷剂与环保
制冷空调综合基础拓展类知识讲座
• 什么是制冷剂?
• 制冷剂是在制冷装置中循环工作,利用集态变 化使制冷装置实现从低温环境吸热,向高温环 境放热的一种物质。
制冷剂的发展历程
• 第一阶段:自法国工程师尼古拉· 莱昂纳尔· 萨迪· 卡 诺于1824年提出 卡诺循环以来,到1930s,主要采 用了NH3,CO2,HCs,空气等做为工质,缺点是 效率低,易燃。
• 自2000年以来,臭氧空洞扩大的速度在逐渐放缓, 个别年份对比,还有减小的情况
• 2006年世界气象组织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United)臭氧损耗科学评估国家环境项目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Scientific Assessment of Ozone Depletion)推断臭氧空洞的恢复在较近的未来每年 仍会有起伏,到大约2065年的时候才会完全恢复。(ODP物 质在平流层在寿命达数百年:500年后,只有40%的R12被分 解成无害物。
制冷剂分类与命名
制冷剂
在制冷装置内完成热力循环的工质
制冷剂的种类与编号 (1) 无机化合物 如水、氨、二氧化碳等 (2) 饱和烃的卤化物(氟利昂) 如R12、R22、R134a等 (3) 碳氢化合物(烃类) 如丙烷、异丁烷等 (4) 共沸制冷剂 如R502等 (5) 非共沸制冷剂 如R407C等
也可按照制冷剂的标准蒸发温度,将其分为三类
注: 表中数据指CFCs 物质
目前,CFCs已基本全面停止生产,中国于2007年7月1日 (按蒙条约北京修正案-1999年,定于2010年停止)全面 停止了CFCs制冷剂原料及制冷产品的生产。
• 在整个工作中,欧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体现了良好的环保责任。 • 按照北京修正案(99年),中国在2016年 起HCFCs开始冻结在2015年水平,以后逐 年递减,至2040年全部淘汰。 • 但2007年,在蒙特利尔举行的条约20周年 会议,决定加速HCFC淘汰:
• 臭氧在地球的什么地方?
• 臭氧有什么作用?
– 1 吸收280-315nm段的紫外线(UV-B)
若过多UV—B辐 射地球,则会使: •人易患皮肤癌; •白内障患者增多; •海洋生态恶化; 地表臭氧增多, 酸雨增多,空气 恶化。
– 2 臭氧本身是温室气体(因为吸收了紫外线能量, 温度会升高;在平流层吸收紫外线,造成平流层 温度升高,对地球影响不大,而地表的臭氧则会 使形成温室效应。 – 3 臭氧本身会产生光化学反应(类似于汽车尾 气)会加剧空气污染。 –注:可见臭氧对人类并不都是有利的,只有处 于平流层(10-50km)的臭氧对人类才是有利的。
•它们有哪些呢?
–制冷剂;制冷业所用的发泡剂(生产泡沫用); 灭火剂 •如何来衡量这些物质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呢?
–臭氧损耗潜能(ODP;以CFC-11为1) –注:另为了衡量物质造成的温室效应,另 有GWP指标(以CO2为1)
• 对臭氧层的破坏现状,如何应对?
–1974年,伍德.罗兰(S.Rowland)和马里奥.莫利 纳(M.Molina)提出: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是CFCs含 氯物质(二人因此获95年诺贝尔奖) –1984年,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 –1985年3月,21个国家及欧共体签署《保护臭氧 层维也纳公约》 –1987年9月,划时代的《关于臭氧层物质的蒙特 利尔议定书》,规定了缔约国限制使用至淘汰臭 氧层破坏物质的时间表。 –随后,形成一系列的修正案,加快了臭氧层破 坏物质的限制、淘汰速度。
– 而氟利昂是1930S出现,可见其对地球环境破坏能力强\速度快,因 此氟利昂1990S后成为严控生产/销售的物质.
• 全球变暖:空气中的水蒸汽\CO2,以及其它微量气体如 CH4,O3,CFCs等,使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无衰减到达地球,同 时吸收地球辐射(主要是长波),然后再反射回地球,使地球向太 空辐射的能量减少,因此被为温室气体,由此产生的效应叫”温 室效应”,目前温室效应的起主导作用(约96%)仍是CO2,而 CO2排放源主要是火力发电厂排放\汽车尾气排放. • 行业用分别ODP\GWP值代表某种气体对臭氧层的破坏能力以 及温室效应的大小,值越大,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作用越大.
编号
已经商品化的非共沸混合物,依应用先后在400序号中顺次地规定其识别编号。
无机化合物
编号 R7XX 无机化合物的分子量 氨
R717 R718
举例 二氧化碳 R744 水
制冷剂替代
– 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制冷行业领域相关)的两个重要原因 素
• 臭氧层的破坏和耗损:1985年,英国科学家观测到南极上空出现 臭氧层空洞,并证实它与氟利昂分解的氯原子有关.
• 大气臭氧为什么会被破坏?
CL只是催化剂,破坏臭 氧过程并不消耗CL,因 此一个氯原子可破坏无 数个臭氧分子。
臭氧会自动形成吗?
– 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 大气中(含有21%)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 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 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如与氢(H2)反应生成水(H2O),与碳(C)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同样的,与氧分 子(O2)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O3)。 – 同样,臭氧(O3)也可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分解 成O2+O,因此如果没有人为或人工合成的化学 品出现前,臭氧层的厚度是保持动态平衡的。 –
高温(低压)制冷剂
中温(中压)制冷剂
低温(高压)制冷剂
ts>0℃ Pc≤0.2~0.3MPa
0℃>ts>-60℃, 0.3MPa<Pc<2.0MPa
ts≤-60℃
制冷剂的编号表示方法
卤代烃
分子式 CmHnFxClyBrz n+ x+ y+ z = 2m+2 编号 R(m-1)(n+1)x(a,b…)Bz 同分异构体 溴分子数,为0,B可省略 举例 二氟一氯甲烷(CHClF2) R22
• 那么氟利昂又是如何破坏臭氧层呢?
•由于臭氧层的存 在,使得平流层 温度出现下层温 度低,上层温度 高的现象,从而 使平流层的气体 不能形成上下的 对流,地表的气 体由于自然对流 上升至平流层后, 由于无法再继续 上升,故迅速沿 平流层扩散至地 球的各区上空。
• 地表的氟利昂上升至平流层并扩散至地球各区,由 于地球的平流层在两极的高度最低,因此氟利昂上 升并扩散过程中,最先在两极遇到平流层及臭氧, 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子链断裂,分解出氯原子 (就如同氧气分子被分解出氧原子一样),这些氯 原子就可以做为催化剂,破坏平流层的臭氧。
– 要求其消费量和生产量分别选择2009与2010的平均水平 作为基准,在2013年将生产量和消费量冻结在此基准线上, 到2015削减10%,到2020年削减35%,到2025年削减 67.5%,在2030年提前完成生产量与消费量的逐步淘汰, 但是在2030-2040年期间允许有平均每年2.5%的数量供维 修用。
二氟二氯甲烷(CCl2F2) R12
碳氢化合物(烃类)
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和卤代烯
烷烃类
编号 与氟利昂编号方法相同
R50 举例 乙烷 (C2H6) R170
烯烃类
编号 R1+氟利昂编号方法 举例 乙烯 (C2H4) R1150 丙烯 (C3H6) R1270
甲烷(CH4)
共沸(液体)制冷剂
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冷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在气化或液化 过程中,蒸气成分与溶液成分始终保持相同;在既定压力下,发生 相变时对应的温度保持不变。 质量百分比 编号 举例 R502 = R22/R115 (48.8/51.2) R5XX R500 = R152a/R12(26.2/73.8)
•第二阶段:1930s-1990s,当出现CFCs及HCFCs (即氟利昂)等之后,由于性能优良,制冷界迅速 采用了氟利昂物质做工质. 第三阶段:1990s后,由于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的 破坏作用,不得不予以淘汰。 注解 现阶段:采用HFCs或HCs.
CFCs:无氢原子的氯氟代烃; HCFCs:氢氯氟代烃 HFCs:氢氟代烃(无氯) HCs:碳氢化合物
– 结果:经优化设计:R600a冰箱比R12冰箱耗电量 降低12%,噪声降低2dBA. – 科龙、海尔、小天鹅等经数千万台的生产与消费的 考验,目前基本无产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