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复习Word版

合集下载

旅游资源复习题--精华总结教案资料

旅游资源复习题--精华总结教案资料

《旅游资源概论》复习大纲一、掌握理解相关概念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旅游资源: 指客观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因其具有的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前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

人文旅游资源: 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程中由人类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悦人事物。

旅游资源开发: 是人类通过向旅游资源追加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而使之成为可以被旅游者利用或享用的对象的技术经济过程。

旅游产品: 指为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地域上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与劳务的总和。

岩溶景观: 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雅丹地貌:干旱区湖水蒸干后,湖底暴露在空气中,粘性土因失水而收缩开裂,形成裂缝,风沿裂缝不断吹蚀,形成沟槽,沟槽之间则是相对高起的陡壁小丘,称这种地貌形态为雅丹,如罗布泊地区水体旅游资源: 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都称为水体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 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间物质制度和精神习俗。

自然旅游资源等指凡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自然景观。

2.掌握旅游者行为特征。

1. 消费攀高2. 道德感弱化3. 文化干涉4. 物质摄取3.旅游的基本属性以及旅游的核心1、旅游的消费属性2、旅游的休闲属性3、旅游的社会属性核心:旅游的本质规定取决于旅游的目的,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心理快感为目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是为了寻求愉悦而发生的行为,因此愉悦是旅游的内核。

4.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1)保护性开发的原则2)社会营销导向原则3)总体规划原则4)突出特色5.掌握水域风景的主要美学特征(一)形象美(二)影像美(三)声音美(四)色彩美(五)味道美(六)清洁美6.掌握气象景观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1、云雾景:如泰山、黄山的云海、西湖的“双峰插云”等2、冰雪景:如“断桥残雪”、“哈尔滨冰灯”、“阿尔卑斯山滑雪区”等3、雾淞、雨凇景:如吉林雾凇7.掌握民俗风情的主要类型1、节庆庆典2少数民族节日3国外主要节日4、民族服饰5、生活习俗8.掌握旅游产品的主要特征1. 功能上的愉悦性2. 空间的不可转移性3. 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4. 时间上的不可储存性5. 所有权不可转移性9.掌握五岳名山的各种美称东岳泰山(在山东泰安)天下第一山、南岳衡山(在湖南衡阳)“五岳独秀、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华山自古一条路、奇峰险峻一条路、奇险天下第一山北岳恒山(在山西浑源)“塞外第一山”、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嵩山天下奥。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1、旅游资源概念:凡能激发起旅游者动机,并能产生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的自然的、人工的和精神的事物和现象。

2、旅游资源的特征:①多样性。

指总体上类型的丰富多样。

自然、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多样性。

②美学观赏性,旅游资源价值最大、最普遍的意义体现在美学观赏性。

主要是外在美感、气势,其次是在的美学。

③区域分异性,这是旅游地理学要重点研究的容。

旅游资源的区域分异决定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民俗)、历史背景(古、今政治、经济、文化)。

④时效性即资源与时间的关系。

(一是指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随时间的推移在改变,美感变好与变坏、规模大与小等;二是指某些资源在某些特定的时间或时节才能出现;三是某些旅游资源随着区域气候的季节性节律变化,在不同时节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有时甚至完全不同的特色。

)⑤要素组合性:自然资源的组合、自然与人文资源的组合、人文资源的组合。

⑥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出售观赏、体验权3、分类的概念:通常所谓分类,是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它是根据分类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的一种逻辑方法。

它是以比较为基础,通过比较识别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然后根据其共同点归并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从而将事物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这就是分类。

4、旅游资源分类的概念:就是根据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和差异性,按照一定的目的和需要将旅游资源进行集合归类。

5、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①同质性原则:即根据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区分出较大的类别,也就是把具有共同属性的旅游资源划归一类。

同级同类的旅游资源应该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

②差异性原则:较大类别的旅游资源,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划分旅游资源类型的必要条件。

人们就是根据差异性划分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

③递次性原则:根据同质性依次划分出不同的级别的类型。

大类、基本类型;大类、亚类、小类。

旅游资源学复习题

旅游资源学复习题

旅游资源学复习题第一篇:旅游资源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旅游资源学概念旅游资源学是专门研究旅游资源的形成、特点、分类、分区、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2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任何自然的和人文的旅游地吸引性因素。

3地域分异就是6大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着确定的方向(纬向、经向或垂向)发生分化而引起的差异。

4历史遗迹历史遗迹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古人类遗址、建筑、园林、陵寝、墓葬、文学艺术、伟大工程、名人遗迹、宗教文化等5.地文景观是指由地质地貌因素所造成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的自然景观。

6地震遗迹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是由破坏性的地震作用,以突然爆发的形式造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自然遗迹景观,此外还有人造的纪念性的地震标志物。

7褶皱褶皱是岩层在受水平挤压力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

8节理:岩石受力发生破坏后,破裂面两侧岩块未发生显著位移的构造称为节理 9.断层;岩石受力破坏后,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10.海蚀崖海蚀穴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坠形成悬崖,叫海蚀崖。

11海蚀拱桥向海突出的岬角,同时遭受两个方向波浪的作用,可使岬角两侧海蚀穴蚀穿而互相贯通,形成拱门状形态,称海蚀拱桥。

12文物古迹古迹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或具有研究、纪念意义的地方。

文物则是指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

两者统称为文物古迹。

13坛庙坛庙为古人用来祭祀天地鬼神、山岳河川、祖宗英烈、昔哲先贤的建筑物14牌坊牌坊是古代用于标识、纪念、装饰的建筑物。

一般用木、石和琉璃瓦等材料制成。

根据牌坊的型式,可分为牌坊和牌楼两种形式。

15华表是古代设在宫殿、城垣、桥梁、陵墓前作为标志、装饰、纪念之用的立柱 16神道是通向祭殿方城笔直的大道,神道两侧的石刻人物和石刻动物等17崖墓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空穴或利用崖壁的自然平台岩洞或岩缝安放棺木。

旅游资源学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学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自然旅游资源: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能被旅游业所利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

2褶皱景观和节理断层:褶皱景观是指岩层在手水平压力作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连续弯曲构造,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类型。

地壳的岩石受力作用后发生变形,当所受之力超过岩石本身固有的强度时,其连续完整性被破坏,形成断裂构造,即节理断层构造。

3自然保护区:指国家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資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珍惜植物群落、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历史遗迹地区和重要的水資源等,划出界限,并加以特殊保护的地域。

4.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5.古人类文化遗址:指从人类发展到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活动历史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部落遗址等。

6.旅游资源: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现在和将来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客体。

7.民俗:是历代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风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像,是区别不同民族或社会群体的重要依据之一。

8.旅游心理感知容量:是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的条件下,或者旅游者感觉不适的临界状态时,旅游地所能客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9.旅游人文环境:指能使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获得知识,启迪思维的外部环境。

10.旅游资源空间客量:是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及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空间所能客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二、简答题1.简述水体资源与旅游的关系。

答:(1)水体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之一;(2)水体是各类景区的重要构成要素;(3)水体是最富有吸引力的康乐型自然旅游资源:(4)水体対其他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有深刻影响。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总结word参考模板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复习总结word参考模板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第一章1.旅游资源概念:①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②“旅游资源”是环境中的具有突显价值的环境物质。

广义——具有吸引功能的客体狭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无限化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注:①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产品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诸多特征是由旅游资源的特征所影响的。

内涵:②1)、强调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

吸引功能是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最为根本的特征,也是旅游资源的核心所在。

2)、强调旅游资源的作用对象——旅游者3)、旅游资源是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根本目的在于谋求其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

2.旅游资源的形成:自然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自然旅游资源是指由自然地理要素(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气候、动植物等)相互作用,长期演化而构成的有规律的典型的综合体,是可供人类旅游享用的自然景观与自然环境。

自然旅游资源形成受地球圈层、地质构造、水文侵蚀、气象气候、生物等的发展和变化的影响。

(1)地球的圈层结构形成了多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2) 自然地理要素地域组合和分异规律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形成、演变和分布(3)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本底(4)地球水体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构景环境和素材(5) 气候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区域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6)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赋予自然旅游资源以活力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古今社会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旅游吸引力,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是历史现实与文化的结晶。

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不仅受历史遗存、文化地域差异、宗教、市场需求、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而且还受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1) 深厚的历史遗存(2)显著的地域文化差异(3) 深刻的意识形态影响(4)动态的市场需求3.旅游资源的特征: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区域独特性不可移置性群体组合性旅游资源的时间特性:季节性时代性旅游资源的经济特性:价值不确定性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开发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和增值性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观赏性启迪性4.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类别的工作过程。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1.旅游资源特征:①时间性(时间特征)②美学体验性(功能特征)③多样性和综合性(组成特征)④地域性(分布特征)⑤稀缺性(赋存特征)⑥永续性与不可再生性(利用特征);2.原生性旅游资源:①山川风光②生物景观③气候资源④文物古迹⑤传统民族风俗习惯和风情⑥传统风味特产;3.萌生性旅游资源:①现代建筑风貌②现代体育文化科技吸引及趣处③社会新貌与民族新风尚④博物馆与展览馆⑤名优新特产及美食购物场所⑥自然力新作用遗迹⑦人工改造大自然景观;4.重要的七种造岩矿物:①正长石②斜长石(二者又统称长石类矿物)③石英④角闪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角闪石)⑤辉石类矿物(主要是普通辉石)⑥橄榄石⑦方解石;5.晶体定义:指化学元素的离子、离子团或原子按一定规则重复排列而成的固体(金刚石、石墨、食盐);6.非晶体:指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玛瑙、琥珀、高岭石);7.矿物的同质多像: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同质多像(金刚石,石墨);8.摩氏硬度计9.沉积岩的形成过程:风化破坏阶段,搬运..,沉积..,成岩作用阶段;10.成岩作用定义: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经过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松散沉积物,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及其他变化和改造,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叫做成岩作用;11.成岩作用的过程和形式:①压固作用②脱水作用③胶结作用④重结晶作用;12.沉积岩的构造:①层理构造:沉积物在垂直方向由于成分、颜色、结构的不同,而形成层状构造,总称为层理构造。

②层面构造:沉积岩层上保留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

③结核构造:岩层内某一种物质的富集,似球状团块状,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时显的差异。

④生物遗迹构造:生物化石的保留。

13.变质岩的片理构造:①板状构造②千枚状..③片状..④片麻状..⑤条带状..;14.断层组合形式:地垒(上凸)、地堑(凹陷)、叠瓦式断层(阶梯断层);15.经向地带性景观变化:形成了从森林—草原—荒漠;16.地文景观的旅游功能:①审美功能②科考、科普教育功能③探险运动与康体健身功能④文化旅游功能⑤作为旅游商品或旅游商品材料;17.五岳:恒山(山西),泰山(山东),华山(陕西),嵩山(河南),衡山(湖南);18.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山西,四川,安徽,浙江);19.佛光较多的地点:峨眉山(最多),庐山,九华山,黄山;20.四大道教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21.地下沉积形态:石笋,石钟乳,石柱,石花,石莲花,石幔,边石坝等;22.岛礁按成因分为:大陆岛、冲积岛、火山岛、珊瑚岛(礁)。

旅游资源学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学复习资料

旅游资源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褶皱: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

2、断层: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

3、文化层:人类居住在一起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层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识遗留下来的或有意抛弃掉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

4、暗八仙:暗八仙为葫芦、团扇、宝剑、莲花、花笼、鱼鼓、横笛、阴阳板。

因只采用神仙所执器物,不直接出现仙人,故称暗八仙。

(八仙:吕洞宾、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荷仙姑、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

)5、宗教文化: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

宗教文化不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作用,而且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影响。

6、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

7、海迹湖:原为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

8、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9、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

它也分为三大类,即古迹与建筑类、消闲求知健身类和购物类。

10、自然旅游资源: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能被旅游业所利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

11、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保护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及其居民的需要。

12、斗拱:斗栱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

旅游资源学复习题.doc

旅游资源学复习题.doc

旅游资源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5*2 = 10分)1. 自然旅游资源: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能被旅游业所利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

2.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3. 古人类文化遗址:指从人类发展到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活动历史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部落遗址等。

4.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涌出地表的自然景观。

5. 旅游资源调查:是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6. 旅游资源: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现在和将来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客体。

7. 旅游资源规划:是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总体布局、项目具体方案和具体实施。

8. 旅游产品:指旅游经营者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需求而向旅游市场提供的各种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9. 旅游心理感知容量:是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的条件下,或者旅游者感觉不适的临界状态时,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10. 旅游生态容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至于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11外营力:由地球以外所产生的改变地表形态、地壳结构构造和地壳岩矿成分的动力。

12. 旅游业:指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为目的,为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13. 内营力: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水平挤压力,可以造成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14. 节理:指基岩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裂隙。

15. 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更多地表现出经济和文化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5*2=10分)1.自然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能被旅游业所利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

2.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3.古人类文化遗址即史前人类活动场所是指从人类发展到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活动历史遗址,包括古人类化石、原始部落遗址等。

它们反映了人类起源的某种独特性质,不仅是人们探索生命起源和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的重要实证,而且对旅游者有一种奇妙而神秘的吸引力。

4.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涌出地表的自然景观。

5.旅游资源调查是服务于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资源整合利用和旅游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期基础工作。

6.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某些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自身的价值及其外部开发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剖析、评判和鉴定的过程。

7.旅游资源规划是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的总体布局、项目具体方案和具体实施。

8.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

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9.旅游心理感知容量是旅游者在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的条件下,或者旅游者感觉不适的临界状态时,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10.旅游生态容量是指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至于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11外营力又称外动力。

由地球以外所产生的改变地表形态、地壳结构构造和地壳岩矿成分的动力。

12.旅游业是指以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为目的,为开展各种旅游活动创造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13.内营力地壳运动产生强大水平挤压力,可以造成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这种强大的力来自地球内部。

14.节理岩石中的裂隙,其两侧岩石没有明显的位移。

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15.城市是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更多地表现出经济和文化的功能。

16.特色小城镇泛指所有现今仍保存比较完整的小古城、古乡镇和古村镇。

17.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18.工业旅游是以现有的工厂、企业、公司及在建工程等工业场所作为旅游客体的一种专项旅游。

19.旅游人文环境是指能使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情操,获得知识,启迪思维的外部环境。

20.旅游资源空间容量是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及旅游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空间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的最大值。

二.填空(10*1=10分)1.气象旅游资源的特点是什么?A.多变性和瞬变性B.背景性和借景性C.广域性和差异性D.节律性和导向性E.立体性和层次性2.民俗的特点是什么?(1)社会性和历史性;(2)民族性和地域性;(3)独特性和动态性;(4)承袭性和变异性;(5)群体性和扩散性。

3.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能够促使游客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丰富性、激发性、神秘性、影响性和变化性能够促使游客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4.旅游资源按功能可分为什么?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购物型、保健休疗型、文化型、感情型5.地质公园按功能分区一般分为什么?按功能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科考主导型地质公园和审美观光主导型地质公园;6.旅游资源规划开发的特点是什么(1)协调性;(2)系统性;(3)客观性;(4)综合性;(5)技术性。

三、简答题(40分)1、国家标准GB/T18972—2003的分类依据有哪些?a.以旅游资源性质上的差异为依据分出8个主类,分别是: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b.以旅游资源的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等为依据进一步划分出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

2、国家标准GB/T18972—2003分类体系的特点有哪些?a.为便于旅游资源调查工作的开展,并有利于调查后期的评价工作,对基本类型的划分较为详细;b.注重旅游资源的“观赏”属性,强调了现存状况、形态、特征等因素在资源类型划分中的作用与意义,但由于形态描述上的随意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本类型概念界定的难度;c.分别增加了综合自然旅游地和综合人文旅游地两个亚类,使得旅游资源单体区分更符合实际情况。

3、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优越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森林的保健、调节精神和游憩功能突出;森林公园空间广阔,项目多,适应旅游者的各种需求;森林公园开发可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旅游需求发展趋势。

4、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功能有哪些?其主要旅游吸引物是什么?A.现代旅游城市是旅游者活动中心;B.现代旅游城市是旅游保障中心;C.现代旅游城市是旅游交通枢纽;D.现代旅游城市是区域旅游业的基础。

现代旅游城市的主要旅游吸引物:主要包括现代名牌产业、现代建筑、城市游憩商业区、博物馆、现代园林和主题公园等。

5、黄辉实“六字七标准”评价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其中“六字”是对旅游资源本身进行评价,即:美:旅游资源给人的美感;古:有悠久的历史;名:具有名声的事物或与名人有关的事物;特:特有的、稀缺的、有特色的资源;奇:给人新奇之感;用:具有实际开发应用价值。

“七标准”是对资源所处环境利用季节性、环境质量、与其他旅游资源之间的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客源市场环境进行评价。

6、国家标准确定的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有哪些?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

7、旅游资源开发前的保护工作有哪些?(1)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2)加大行政职能部门的管理力度;(3)正确处理旅游资源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关系;(4)对旅游资源分类开发利用,确保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8、我国目前面临的旅游环境问题有哪些?(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遭破坏,并且环境污染严重;(2)几乎所有旅游目的地的卫生状况都比较差;(3)一些热点旅游目的地脱离实际超负荷接待游客,不仅使得景区内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而且还使旅游氛围完全丧失,地方经济不堪重负;(4)相当一部分旅游项目与旅游目的地整体环境不协调,或者是与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发生冲突。

9.简述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1)由岩石圈组成的地质地貌环境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具有旅游环境的背景意义;(2)由大气圈决定的宜人的气象气候是旅游活动的必备条件;(3)由水圈决定的水体具有审美功能、运动疗养功能、品茗酿造等功能;(4)由生物圈决定的生物景观观赏功能、医疗与疗养功能、优化旅游环境功能及动物的旅游交通功能。

10.简述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1)珍贵的历史古迹遗存;(2)社会文化的地域差异;(3)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或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4)适应旅游市场需求而创造的人造景观。

11.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特征有哪些?(1)不可再生性和绝对不可移植性。

(2)综合性:以地质景观为骨架,与植被、水文、地貌、气候、人文资源等相互结合成的整体。

(3)独特性与稀有性。

(4)时间性:再现不同地质时期的环境特点,记载地球的历史,保留时间的痕迹。

(5)科考和教育功能突出:它寓教与学,是良好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地球历史博物馆,也是科学考察的天然工作室。

12.产业观光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A.规范景点路线,保证游客安全;B.突出产业特色,加大宣传力度;C.成立旅游部门,提高服务水平;D.重视旅游产品的互补性,注意环境保护;E.分步开发,逐步启动,规模经营。

13.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什么?(1)明确旅游资源的质量。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结构、质量、数量、分布、功能和条件的评估鉴定,为已开发的旅游区的发展、提高、改造、扩大规模和推出新产品提供依据;(2)确定旅游地的性质。

为国家和地区分级规划、管理提供准确的资料和判断的标准;(3)确定旅游资源开发的顺序。

为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区位、区域优势提供规划、计划思路;(4)为新旅游区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4.旅游文化建设的要点是什么?A.旅游地的开发规划应突出文化品位,应根据旅游地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文化建设内容,避免雷同和粗制滥造;B.加大资金投入量,加强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发掘、整理、保护和建设;C.重视旅游的文化属性,限制传统民族文化与民族宗教文化的商品化,防止文化庸俗化;D.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的文化素质。

15.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方法有哪些?遥感和实地测量方法、科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特尔菲法、统计法、经验法、公式法等。

16.如何建立旅游绿色开发体系?(1)坚持绿色开发;(2)推广绿色经营;(3)开展绿色宣传;(4)生产绿色产品;(5)建立绿色旅游管理体制;(6)提倡绿色消费;(7)依靠科技手段;(8)加强国际合作。

17.保护民俗旅游资源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A.抢救、保护与开发协调一致原则; B.群众性保护为主与专业部门重点保护为辅的原则; C.保护精华原则。

18.森林公园按旅游功能分为哪些区?a.游览区:由特色群落、名树名木、自然山水组成,是公园开展各种旅游项目的主体部分。

b.野营区:开展野营、露宿、野餐等活动用地,多为森林茂密并较平坦处。

c.游乐区:用于建立富有当地特色的大型游乐与体育设施。

d.狩猎区:选择地形封闭、适宜野生动物繁殖生活的地段设立。

e.旅游商品生产区: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区域。

f.生态保护区:用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公园环境生态平衡。

g.生产经营区:从事各种非旅游业的林业产业区域。

h.接待服务区:用于建设旅游接待服务建筑与设施。

i.行政管理区:用于设立行政管理办公机构。

j.居民住宅区。

以上功能区根据实地情况可以合并。

19.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有哪些?(1)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2)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与论证包括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行性分析和社会环境可行性分析(3)旅游资源开发导向模式与开发定位我国旅游资源开发导向模式已经实现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的模式转变,后者包括基础形象导向、总体功能导向、市场功能导向和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导向。

而开发定位可以分为开发目标定位、旅游功能定位和旅游形象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