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开发基本知识
油藏基本知识及油水井分析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9、地层总压降:油藏原始平均地层压力
与目前平均地层压力的差值。
某油藏原始地层压力25MPa,目前地层压
力20 MPa,饱和压力15MPa,则地层总压降为 25-20=5 Mpa。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10、采油速度:年产油量占油田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11、采出程度:油田累计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12、采收率:油田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影响 油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有油田地质构造、储层物性、流体 性质、开发方式、工艺技术水平等。
(一)储油层的孔隙
组成岩石的颗粒与颗粒之间有一定的孔隙,岩石的
孔隙体积与岩石的总体积之比叫岩石的孔隙度,是表
示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岩石的孔隙度
分为绝对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一、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1、绝对孔隙度
是指岩石全部孔隙的体积(包括不连通的孔隙在内)
与该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绝对孔隙度= (岩石全部孔隙体积 /岩石的总体积) ×100%
术改进后(水平井、大型压裂等),某些表外
储量可以转为表内储量。
二、油田的储量
(一)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 2、可采储量对于一个油田来讲,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称为采收率。
采收率=可采储量/地质储量
二、油田的储量
采收率的高低除受油层条件、流体性
和试油资料作充分研究后才能定出标准来。划分
有效厚度的标准是根据油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
含油饱和度大小来划分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
反映了油层的储油能力,渗透率反映了油层产油
能力,这些性质又综合地反映到测井曲线上。
三、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1、地层系数:油层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 (Kh),它反映油层物性的好坏,Kh越大,油层物性
油藏基础知识介绍

一、开辟生产试验区 二、分区钻开发资料井
三、部署基础井网
四、编制正式开发方案
油藏驱动方式及开采特征 油藏的驱动方式是全部油层工作条件的综合,它是指油层 在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哪一种能量来驱油。
一、弹性驱动 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能量驱油的油藏为弹性驱动。在该 种驱动方式下油藏无边水(底水或注入水),或有边水而不活跃,油藏 压力始终高于饱和压力。油藏开始时,随着压力的降低,地层将不断释 放出弹性能量,将油驱向井底。其开采特征曲线如图1-1所示。
必须研究地层。
• 岩层:组成地壳的层状岩石。
• 地层:指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和形成时代,是地壳发展过程中
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主要包括沉积岩、沉积变质岩、混
合岩和部分岩浆岩。
研究地层时,主要分析地层的接触关系、地层年代、地层的
划分和对比及地层岩性的描述。
一、伊朗北阿油田基本概况
二、石油地质学简介
中孔隙空间越大。
有效孔隙度是指那些互 相连通的,在一般压力条件下, 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 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 以百分数表示。
渗透率: permeability
渗透率(k)用来表示渗透性的大小。在一定压差下,岩 石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质称为渗透性;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 许流体通过的能力叫渗透率。
2.井网密度与井间干扰的关系 井网加密,井间干扰加重,井间干扰时,将不能充分发挥各 井的作用,从而降低各井的利用率,因此在确定井网密度及进行 井网调整时,不应使加密井造成的井间干扰与加密井提高的可采 储量收益相抵消。 3.井网密度与最终采收率的关系 井网密度与最终采收率经验式较多,例如指数关系为
E RU E D exp(F )
2.弹性水驱图
油藏基本知识

2、石油地质储量 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 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能力的 储层中石油的总量。 储层中石油的总量。以地面条件的重量单位 表示,常用万吨为计量单位。 表示,常用万吨为计量单位。 3、可采储量 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 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从储油 层中所能采出的那一部分油量。 层中所能采出的那一部分油量。 4、剩余可采储量 油田投入开发以后, 油田投入开发以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 出量之差。 出量之差。
5、计算石油地质储量的容积法 、 N=100AhФ(1-Swi)d0 /Boi 式中: 石油地质储量, 式中:N---石油地质储量,万吨,取整数; 石油地质储量 万吨,取整数; A---含油面积 平方千米, 1位小数 A---含油面积,平方千米,取1位小数; 含油面积, 位小数; h---平均有效厚度,米,取1位小数; 平均有效厚度, 位小数; 平均有效厚度 位小数 Ф---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取有效数位两位; 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取有效数位两位; 平均有效孔隙度 Swi---平均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取有效数位两位; 平均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取有效数位两位; 平均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 d0 ---平均地面原油密度,克/厘米3,取三位小数; 平均地面原油密度, 厘米 取三位小数; 平均地面原油密度 Bo∧---地层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量,取小数点后三位。 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地层原油体积系数 无因次量,取小数点后三位。 ∧
油藏基础知识
油田开发中常用一些综合参数来说明油 油井及油田开发状况的好坏, 层、油井及油田开发状况的好坏,在开发分 析、开发设计中也经常用一些综合参数来评 价方案优劣及开发效果的好坏。 价方案优劣及开发效果的好坏。因此掌握这 些基本综合参数的概念、 些基本综合参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是 油田开发的基本功之一。 油田开发的基本功之一。由于油田开发涉及 的面很广, 的面很广,涉及从油田发现到开发结束的全 过程,这方面的基本概况广泛而丰富, 过程,这方面的基本概况广泛而丰富,这里 仅究油田开发管理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作专 门介绍。 门介绍。
油田开发知识问答

1.石油工业的上游和下游工程各包含哪几方面?石油工业上游(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中游(石油天然气的集输和储运)下游(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分上下游的就上游(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石油天然气的集输和储运)2.试简述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特征、性质和分类。
开采石油时,只有气体被称为天然气,而其中呈粘稠状的可燃性液体矿物才被称为石油。
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称为“烃”),但具体成分不同。
石油的主要成分烃类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石油是一种液态的、可燃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在地下形成并贮集于各种孔隙、缝隙岩石中的称之为天然石油,也叫原油;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来的可燃液体,称之为人造石油。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烃类是甲烷,还含有少量乙烷、丁烷、戊烷、等。
通常将含甲烷高于90%的称为干气,含甲烷低于90%的称为湿气。
3.试述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石油地质勘探的方法有:重力勘探、地震勘探、电磁法、卫星遥感等方法,主要的是地震勘探,地震波动力学和几何地震学是地震勘探的两大支柱理论,地震勘探基本原理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的地质情况。
在地面某处激发的地震波向地下传播时,遇到不同弹性的地层分界面就会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返回地面,用专门的仪器可记录这些波,分析所得记录的特点,如波的传播时间,振动形状等,通过专门的计算或仪器处理,能较准确地测定界面的深度和形态,判断地层的岩性,勘探含油气构造甚至直接找油,勘探煤田、盐岩矿床。
4.试述石油钻井的主要过程和作用。
石油钻井是指利用专用设备和技术,在预先选定的地表位置处,向下或一侧钻出一定直径的孔眼,一直达到地下油气层的工作。
钻井的主要过程有:1.定井位2.道路勘察3.基础施工4.安装井架(塔型井架)5.搬家6.安装设备7.一次开钻8.二次开钻9.钻进10.起钻11.换钻头12.下钻13.完井电测14.下套管固井根据所钻井的分类不一样其作用也不同:基准井:在区域普查阶段,为了了解地层的沉积特征和含油气情况、验证物探成果而钻的井。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油田开发基础知识一、名词解释* 隔层:是指厚度较大,渗透性较差的一种夹层,在注水开发中对流体具有隔绝能力。
*夹层:是指油层之间或有效厚度之间不渗透或低渗透性岩层,可分为层间夹层和层内夹层。
*岩性夹层:指有效厚度段内由于渗透性明显差异而形成的一种岩性界面,往往不能够形成遮挡作用。
* 物性夹层:是指层间或有效厚度段之间的不渗透或低渗透不够有效厚度标准的夹层,其中的Ⅰ、Ⅱ类型夹层往往能够起到纵向遮挡作用。
套补距:是指最末一根套管法兰短接上平面到钻盘方补心上平面的距离,数值上套补距等于油补距加上四通高。
当遇有不带套管四通的采油树时,套补距与油补距相等。
油补距:也叫补心高差,是指转盘方补心上平面至套管四通上平面的距离。
人工井底:指油井固井完成留在套管内最下部的一段水泥凝固后的顶面。
水泥返高:指固井时,油层套管和井壁之间的环形空间里,水泥上升的高度。
水泥帽:固井时,从井口往下40米这段的油层套管与井壁之间用水泥封固,这段水泥封固段叫水泥帽。
水泥塞:固井后,从完钻井底至人工井底这段水泥柱称为水泥塞。
钻遇率:指钻井过程中,实际钻遇某一地层的井数与总井数的百分比。
*单层平均厚度:由于某一单层在地下产状分布不一致,导致该层在不同井点的厚度不均,将各井点钻遇的该层厚度之和与总井数的比值称为单层平均厚度。
水驱控制程度:是指可以受到注水效果的那部分储量所占该套井网总储量的百分比,或指与水井连通厚度占该套井网总厚度的百分比。
油层动用程度:指受到注水波及的油层厚度占该层系油层总厚度的百分比,或指在当前分层测试手段下出油厚度的百分比。
注采强度:注水强度与采油强度的统称。
注水强度:单位有效厚度的日注水量。
采液强度:单位有效厚度的日产液量。
采油强度:单位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注采比:油田注入剂的(水、气)地下体积与采出液(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
月(年)注采比:月(年)度注入剂的地下体积与采出液的地下体积之比。
累积注采比:累积注入剂的地下体积与累积采出液的地下体积之比。
《油藏工程》课后知识题目解析

油藏工程(教材习题)第一章1.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那几个阶段?答: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试验等。
(2)开发设计和投产:包括油层研究和评价,全面部署开发井、制定射孔方案、注采方案和实施。
(3)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2.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那几个方面?答: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井网的布署。
2.确定生产井网和射孔方案。
3.编制注采方案。
3.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那几个大的步骤?答: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步骤:1、油气藏描述2、油气藏工程研究3、采油工程研究4、油田地面工程研究5、油田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6、油田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与优选。
4.论述油气田开发设计的特殊性。
答:一切工程实施之前,都有前期工程,要求有周密的设计。
有些工程在正式设计前还应有可行性研究。
对于油气田开发来说,也不例外,但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油藏的认识不是短时间一次完成的,需经历长期的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2)油气田是流体的矿藏,凡是有联系的油藏矿体,必须视作统一的整体来开发,不能像固体矿藏那样,可以简单地分隔,独立地开发,而不影响相邻固体矿藏的蕴藏条件及邻近地段的含矿比。
(3)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每口井的双重作用——生产与信息的效能,这是开发工作者时刻应该研究及考虑的着眼点。
(4)油田开发工程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
油气田地域辽阔,地面地下条件复杂、多样;各种井网、管网、集输系统星罗棋布;加之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得油田开发工程必然是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是个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巨大系统工程。
5.简述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
答: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规定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二)规定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三)确定开发层系(四)确定开发步骤6.油田开发设计的主要步骤。
油藏工程百科知识

油藏工程是一门以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力学为基础,从事油田开发设计和工程分析方法的综合性石油技术科学。
它的任务是:研究油藏(包括气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的运动规律和驱替机理,拟定相应的工程措施,以求合理地提高开采速度和采收率。
20世纪30年代以前,油田开发工作处于自发阶段,缺乏理论指导,发现油田后密集钻井,浪费很大,采收率不高。
后来随着大型高产油的发现,出现了深井压力计、高压取样器等研究油、气、水在地下状态的仪器和设备,通过对油藏岩心的研究,了解油藏和油、气、水的物理性质及其随压力、温度的变化状况和流动机理,40年代形成了油、气、水在油层中的渗流理论,出现科学开发油田的概念,逐渐应用人工补给油藏能量合理驱替油气等开发方法。
油藏工程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代大型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研究油田开发的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以及石油开发地质和海上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工作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油藏工程的内容。
油气藏开发设计油藏工程的主要工作内容。
对于油田开发方案要分析是否采用了适合油藏特点的最有效的开采机理,最合理的井网,最有效的控制开采过程中水油比、气油比的方法;比较逐年原油采出最及所能达到的采收率和投资、油田建设工作量和所需材料,原油成本和利润。
从众多的方案中选出符合油田开发方针、能获得最高的原油采收率和最大经济效益的方案。
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油田投入生产后,地下油、气、水的分布便不断发生变化。
通过生产记录和测试资料,综合分析油井压力、产量和油藏中剩余油的分布状况等预测未来动态,提供日常生产和调整开发设计的主要依据。
具体内容有:①通过油田生产实况,不断地加深对油藏的认识,核对、补充同开发地质和油藏工程有关的各项基础资料,进一步核算地质储量;②查明分区分层油、气、水饱和度和地层压力变化,研究油、气、水在储层内部的运动状况;③分析影响采收率的各项因素,预测油藏的可采储量;④根据已有的开采历史,预测未来生产状况和开发效果。
油田化学知识点总结

油田化学知识点总结1. 原油的组成和特性原油是一种复杂的烃类混合物,主要由碳和氢构成,同时还包含少量的硫、氧、氮和金属元素。
原油的特性包括密度、粘度、凝点、闪点、硫含量等,这些特性对原油的开采、运输和加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油藏地质和油藏流体油藏地质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包括油藏构造、沉积环境、孔隙结构、渗透率等方面的知识。
油藏流体则包括原油、天然气和水,它们的组成、性质和运移规律对油田的开发和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油田水处理油田开采和生产中产生大量的水,其中包括地层水、采出水、注水等。
这些水中含有各种溶解物质、悬浮物质和微生物,需要通过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以满足生产和环保的要求。
4. 油藏采收工艺油藏采收工艺包括常规采油、压裂、水驱、气驱等各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特定条件和优缺点。
了解不同的采收工艺对于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案非常重要。
5. 油品加工原油经过加工可以得到各种产品,包括天然气、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等。
不同炼油工艺可以生产出不同品质的产品,了解加工工艺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改进非常重要。
6. 油田环境保护油田开发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等。
需要通过环保工艺和措施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处理和控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 油田化学品油田化学品主要包括各种助剂和添加剂,用于改善采收工艺、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
这些化学品包括表面活性剂、缓蚀剂、脱水剂、防蜡剂等,对于油田的生产和运行都起着重要作用。
8. 油田储运原油和炼油产品需要进行储存和运输,这涉及到储罐、管道、船舶、铁路、公路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储运技术对于保证产品品质和安全运输非常重要。
上述是油田化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油田化学作为涉及化学、地质、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综合的技术能力。
在未来的油田开发和生产中,需要进一步深化油田化学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种流体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4、相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的比值叫相对渗透
率。
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绝对渗透率
岩石的绝对渗透率,反映了岩石的物理性 质。岩石的有效渗透率,除了反映岩石的物理 性质以外,还与流体的性质及流动特性有关。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三、油层的含油性
油层绝大多数为沉积岩,这些沉积岩又是在水体中形
厚度的概念是非常严格的,它只包括含油层系中 肯定产油的纯油砂岩厚度之和。不包括现有经济 技术条件采不出的含油层,非渗透夹层(一般为 泥岩层)、水层及干层的厚度。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1、地层系数:油层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 (Kh),它反映油层物性的好坏,Kh越大,油层物性
越好,出油能力和吸水能力越大。
2、流动系数:地层系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 Kh/μ 。 3、流度:有效渗透率与地下流体粘度的比值,它反 映流体在油层中的流动的难易程度λ =K/μ 。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4、原始地层压力:油、气在未开采前的地层压力。 5、地层压力:地层中流体承受的压力,又称油藏压力。 6、流动压力:又称井底压力。是指油井正常生产时所测 得油层中部底压力。 7、饱和压力:在油层原始条件下,天然气溶解在原油中。 当压力降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然气就从原油中 分离出来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的压力叫饱和压力。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某油藏地质储量120万吨,2000年12月综合含 水85%,2001年12月综合含水88%,2000年产油量 2.4万吨,计算油藏的含水上升率。 含水上升率=阶段含水上升值/阶段采出程度
=(88%-85%)/(2.4/120*100)
=1.5%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20、吸水指数:注水井在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 注水量,叫油层吸水指数,它的大小直接反应油层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某油藏地质储量120万吨,年产油2万吨,累积产油量 30万吨,当前标定可采储量45万吨,计算该油藏采油速度、 采出程度、采收率。
采油速度=年产油/地质储量=2/120*100=1.67%
采出程度=累积产油量/地质储量=30/120*100=25% 采收率=可采储量/地质储量=45/120*100=37.5%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9、地层总压降:油藏原始平均地层压力
与目前平均地层压力的差值。
某油藏原始地层压力25MPa,目前地层压
力20 MPa,饱和压力15MPa,则地层总压降为 25-20=5 Mpa。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10、采油速度:年产油量占油田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11、采出程度:油田累计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 12、采收率:油田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影响 油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有油田地质构造、储层物性、流体 性质、开发方式、工艺技术水平等。
21、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的日产
油量,叫做全井的采油指数,采油指数说 明油层的生产能力。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某采油井日产液量50吨,日产油量20吨,生产压 差4MPa,计算该井的采油指数。 采油指数=日产油/生产压差 =20/4
=5(吨/ Mpa)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24、自然递减率:没有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 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在扣除新井及各种增产
采出的油气总量。 对于一个油田来讲,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称为采收率。 采收率=可采储量/地质储量 采收率的高低除受油层条件、流体性质等客观条件 的影响之外,还与工艺技术水平及开发投入有关。
油田的储量
三、油层有效厚度 能够采出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的油层称为有
效油层,有效油层的厚度叫有效厚度。油层有效
措施产量之后的阶段产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
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
自然递减率=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阶段生产天数)
-阶段老井自然产量/(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阶段生产天数)。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25、综合递减率: 没有新井投产情况下的产 量递减率,即扣除新井产量后的阶段产油量与上 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
一、储油层的孔隙度
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的总体积之比叫岩石的孔隙
度,是表示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
埋在地下的岩石,虽然受压力的作用和胶结物的粘 结已经变得坚硬紧密。 但是组成岩石的颗粒与颗粒之间仍 有一定的孔隙,石油就是储存在这些 小孔隙里。岩石的孔隙度分为绝对孔
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1、绝对孔隙度
径大,孔道也大,孔隙度也就大。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3、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2) 胶结物对孔隙度的影响 砂岩主要胶结物是泥质和灰质。灰质中主要是 石灰质和白云质。通常用胶结物在岩石中的含量 来表示岩石的胶结程度。胶结物含量高,岩石比 较坚硬;胶结物较少,岩石就比较疏松。灰质胶 结比泥质胶结牢固。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吸水能力的强弱。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某 注 水 井 日 注 水 量 150m3, 井 口 注 入 压 力 为 15MPa,井底压力为35MPa,油层压力为20MPa,计 算该井的吸水指数。 吸水指数=日注水量/注水压差 =150/(35-20) =10 (m3/ Mpa)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8、地饱压差:原始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的差
值叫做地饱压差,对于饱和压力较高,地饱压差较
小的油藏应该合理保持地层压力,因为地层压力将
至饱和压力时油层中原油会脱气,一方面会降低泵 效,另外采收率会大大降低。 某油藏原始地层压力25MPa,目前地层压力20
MPa,饱和压力15MPa,则地饱压差为25-15=10 Mpa。
K* △ P μ* △ L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1、渗透率
是指液体流过岩石的难易程度,是表示储油 岩渗透性大小的指标。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渗透率单位是平方米, 以符号m2来表示;或二次方微米,以符号µ 2来表 m 示。
它们与达西、毫达西的关系为: 1µ 2=1.01325达西=1013.25毫达西。 m
在原始状况下,如果油层中没有游离的气体,
则油层孔隙中必然充满了油和水,也就是含油饱
和度与含水饱和度之和应该是100%。
油田的储量
石油储量是制定开发方案的物质基础,是
确定矿场规模和开发年限的依据。储量计算 不准就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油田的储量
一、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
1、地质储量
在地层原始状态下,油(气)藏中油气的总储藏
油藏开发基本知识
油田地质基础知识
1、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2、油田的储量 3、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4、注水开发过程中的三大矛盾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石油在较高的压力
和温度下,以流体状态
存在于岩石的孔隙之中,
因此原油的产量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储层的特
性,它主要包括储油层
岩石的孔隙性,渗透性
和含油性。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3、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
(3) 胶结方式对孔隙度的影响
胶结方式是指砂粒与胶结物之间的接触关系。 第一种为基底式胶结,胶 结物含量很多,碎屑都孤立
地分散在胶结物中,彼此不
相接触。此种胶结的储油物 性最差。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第二种为孔隙式胶结,
胶结物含量较基底胶结少, 胶结物多分布在碎屑颗粒 之间的孔隙中,碎屑大都 是互相接触的,但仍有孔 隙,故其储油物性较好。
综合递减率=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阶段生产天数)
-阶段老井累产油量/(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阶段生产天数)。
油藏开发方面的相关概念
27、注采对应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注采对应率是指在现有井网条件下,采油井生产层中与
注水井连通的有效厚度(层数)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 效厚度(层数)之比。 注采对应率又可分为层数对应率和厚度对应率。 层数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油层数/油井 总生产层数 厚度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有效厚度/油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2、绝对渗透率 当一种流体通过岩石,所测出来的渗透 率叫绝对渗透率。在岩心分析中,一般用气 体测定绝对渗透率,因为气体对岩石孔隙的 影响很小。
一种流体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3、有效渗透率
在开采的大部分油层或区域,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流体共存,如油—水,油—气或油—气—水等。有两种 或两种以上的流体通过岩石时,岩石对其中一种流体的渗 透率叫做对这种流体的有效渗透率或相渗透率。
成的,成岩之后在岩石孔隙中首先充满了水,石油是在生 油层中生成后运移到储集层中去的。因此储油层中除了含 有石油外,还有不同数量的残存水。我们把油层孔隙中含 有石油的多少叫做油层的含油性,用含油饱和度来表示。
含油饱和度是指油层孔隙中的石油
体积与油层有效孔隙体积的比值。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三、油层的含油性 含油饱和度=油层孔隙中的石油体积/油层有 效孔隙体积×100%
是指岩石全部孔隙的体积(包括不连通的孔隙在内) 与该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绝对孔隙度= (岩石全部孔隙体积 /岩石的总体积) ×100%
储油层的主要特性
2、有效孔隙度
是指岩石中互相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
积的比值。一般所指的孔隙度为有效孔隙度,用
百分数表示。
有效孔隙度=岩石互相连通的孔隙体积/岩石的
量。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
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工业开采 价值并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表外储量是指在 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 量,但当原油(气)价格提高、工艺技术改进后,某
些表外储量可以转为表内储量。
油田的储量
2、可采储量
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从储油层中可
井生产的总有效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