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旧城改建与文物保护

合集下载

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北京市是中国具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地区之一,为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首先,北京市实行严格的文物保护法规。

这些法规规定了文物保护的原则和措施,包括文物的分类、保护单位的划定、保护区域的设定等。

根据这些法规,北京市加强了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存和展示。

其次,北京市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工程。

为了保护悠久的历史文化,北京市进行了大量的文物修复工作,包括修复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和修复以及历史建筑群的整体保护等。

这些修复工作不仅使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得以保留,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好的参观和学习环境。

此外,北京市加强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遗
产展览、讲座和研讨会等活动,北京市向公众普及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同时,在学校教育中也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教育,培养了年轻一代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最后,北京市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开发。

通过将文化遗产与旅游业、文
化创意产业等结合起来,北京市将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北京市通过组织各种文化遗产展览、演出和活动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总而言之,北京市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涵盖了法规制定、修复保护、宣传教育
和利用开发等方面。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北京市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其得以传承和发展。

同时,这些政策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好的文化环境和经济机会。

古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

古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

古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古建筑是一座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宝库。

古建筑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历史遗产。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古建筑的面貌已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甚至有些古建筑已经被废弃。

但通过一些道路的尝试和努力,一些成功的例子就这样崛起了。

一、“北京胡同改造成功案例”——文化保护与市场需求的平衡北京是中国最古老、最具历史文化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胡同是北京最具代表性的镇居形式,是北京民居建筑的精品,也是北京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见证。

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北京的胡同区逐渐被拆除和改造。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保护历史文化和满足市场需求如何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近年来,北京城市规划部门积极推进北京古城保护和改造工作,并在改造过程中运用了一些科技手段。

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升级改造胡同,保护胡同文化、延续传统风貌,让胡同成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文化、旅游、商业、生活一体化”的街区。

比如如今知名的南锣鼓巷改造工程,保留了原有的胡同构架,修建了仿古建筑,植树造景,引进了多元化的文化场所、小吃、经营店铺等元素,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城市空间。

二、“黄山始信峰酒店”——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黄山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始信峰是黄山的一座著名名胜,山上因地势险峻无法建造房屋,但它独特的美景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

然而,在黄山规划建设过程中,如何打造旅游住宿区成为问题。

作为黄山旅游住宿区的重要项目,始信峰酒店所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高耸的山峰上。

在原有建筑基础上保留传统的民族建筑手法,结合现代化的建筑设计,采用灵活的构造体系,在山坡上建造了一个漂浮在云端的“鸟巢”般的酒店结构。

同时,设计师在酒店空间的规划中,采用悬挂与支撑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建筑可以借助山石、树木自然条件,营造出独具特色的空间氛围。

精心布置的环境和装饰元素与黄山山体的原始景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品味传统美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慢生活的气息。

北京市的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市的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市的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现代化的大都市中,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历史与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北京市的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

首先,北京市的历史遗产包括了众多古建筑和文物。

例如,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为了保护紫禁城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加强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等。

此外,北京还积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提升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和国际影响力。

其次,北京市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古建筑,还包括了传统的手工艺和民俗文化。

例如,北京的传统工艺品如景泰蓝、雕漆和剪纸等,代表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

为了保护这些手工艺品,北京市鼓励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并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些独特的文化艺术。

此外,北京市还注重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例如,北京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和习俗。

为了保护这些传统节日,北京市组织各种庆祝活动和民俗展览,让年轻一代能够了解和参与其中,传承和发展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除了古建筑、手工艺和民俗文化,北京市还有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化符号需要保护。

例如,圆明园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北京市仍然努力保护和修复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同时,北京还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名人的文化符号,如孔子庙、文庙和圆明园的文化遗存等,以激发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历史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北京市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压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资源紧张,古建筑的保护面临着困难。

因此,北京市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历史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

尽管北京市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漠视。

因此,北京市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历史与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重视,增强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知识讲解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知识讲解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来源:北京文博查看次数:4117 时间:2004-7-27 14:48:00【大中小】【打印】【关闭】根据北京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在北京市政府批准实施《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的基础上,自2000年7月起,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2家单位,共同编制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这项《规划》制定了统一的规划原则、标准和要求,对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行了详细的现状调查、评估分类和规划编制。

经过公众参与、两轮规划方案预审及专家审议,《保护规划》已正式获得北京市政府的批准。

1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分布与特色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为1038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17%。

其中重点保护区用地面积649ha,建设控制区用地面积389ha。

加上已由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旧城内200多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与控制地区总用地面积达2383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38%。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区内。

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街、地安门内大街现已演变为以传统居住形态为主的街区,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是旧城内重要的传统文化街;陟山门街是连接北海、景山的一条具有特色的小街。

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旧皇城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区内或街的两侧分布着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四合院住宅,成为故宫、中南海、北海、景山的重要“背景”。

另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是胡同系统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居住区;什刹海地区是融水面风光、王府、寺庙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地区;国子监地区是以重要文物和寺庙建筑为中心,以传统四合院为衬托的街区;阜成门内大街一直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沿街寺庙众多;东交民巷是190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使馆区。

以北京为例浅谈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以北京为例浅谈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更加详细 的古建筑保护法规 ,从 而依据法规惩 处破坏行 为。 ( 二 )文管部 门应 定期进 行文 物普 查。加 强普查 力度 , 及时发现有价值的古建筑并及时确立为文物保护单 位。 同时、 鼓励 民间和各级部 门申报文保单 位。在普 查过程中 ,对于濒 危 的古建筑进行重点修 复 ,并 消除其余古 建筑安全隐患。根 据不 同的建筑材质对其进行修缮 ,例 如 ,木质类建筑 ,在保 有原态 的基础上加 固,防虫 ,防火 。对 于高大建筑安装 避雷 设施 。对于缺水的古建筑景区 ,修建 蓄水 池等设施 。 ( 三 )加强对古 建筑修复 、保 护方面专业 人才 的招募 和 培养 。提高专业人才 的专业技能 和素 质。可以与当地高校或 教育部 门联合 ,培养专业人才从 事专业技 术工作。 ( 四 )古建 筑历史文 化的载体 ,最直观 的体现 了历史 风 貌 。正所谓 “ 为了明天 ,收藏今天 ” ,古建筑 作为不可 移动 文物 ,以其历 史价值 、科学价值 、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应受 到 国家和地方部 门的重视 。应根据现代城 市建设 的需要对当 地城市布局进行全 面统筹 、合理规划 ,立 足与长远 ,在保护 古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 。 ( 五 )合理 开发利用 。在古建筑原 址上或 附近设立博 物 馆 。既可 以有效 的保护不可 移动文物—— 古建筑本身 ,还可 以将可移动文物——古建筑所珍藏 的各类 藏品进行 展示 ,起 到宣传教育作用 ,例如北京故宫博物 院便是在 故宫原址 的基 础上设立 的。但在这类博物馆藏 品管理过程 中更应 注重藏品 的安全方面及古建保护方面的工作 。 ( 六 )国家和地方 财政部 门应 根据实 际需 要 ,给与 足够 的财政支持 。此外相关部 门还可利用 民间捐款 、赞 助 、企业 合作等方式筹集资金。例如 , 可 以考虑设立相关 的公益基金 , 拓宽集资渠道 。 ( 七) 大 力宣传 文物 保护 ,提高全 民保 护古 建筑 意识 。 虽然随着城市发展 , 基础设施 的建设 。北京 的不少老式建筑 , 例如 四合院 ,胡 同等逐渐被消失 ,只有部分建筑 由于旅 游及 相关经济利益的驱使资还在 利用 。 中华 五千年历史 ,各类各样 的建 筑凝 聚了劳动人民的智 慧与汗水 ,它作为一种载体 ,履行着记 录历史 ,传 承文 化的 使命 。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 ,是使其在原有基 础上 发挥最大 的效用 ,向人 们展示祖 先们一路 走来 的辛 路历程 。 北京作为历代古都 ,有许多古建筑遗存 ,因此要本着认 真负 责 、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好保护工作 ,合理治理 与开发 ,增强 的文物保 护意识 。时代在发展 ,高楼林立 的现代化建筑 中历 史存 留下来 的艺术瑰宝 绽放着它 的光辉 , 带给我们无 限深思 。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

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一、编制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的依据和目的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依据《国务院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1993〕144号)精神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编制《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为了进一步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有效地指导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整治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具体的保护措施和编制详细规划奠定基础。

二、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的原则(一)保护范围应包括历史街区的主要精华,体现街区特色的地段、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历史遗存较集中的成片地段。

(二)保护区应有较完整的历史风貌。

成片难以改造的、与古都风貌不协调的地段不划入保护范围。

(三)保护和控制范围的界线应尽量明确,一般以街道、胡同、围墙、河道等有明确标志的地物为界,以便于管理。

(四)考虑保护区所在区域和周围环境,区别对待。

(五)保护范围如与某些专业规划(如规划道路红线)有矛盾,先按现状划定保护范围。

三、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其主要特色(一)本次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共25个。

它们是:南长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池子、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文津街、景山前街、景山东街、景山西街、景山后街、地安门内大街、陟山门街、五四大街(以上14个街区位于旧皇城内);什刹海地区、南锣鼓巷、国子监地区、阜成门内大街、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东交民巷(以上7个街区位于旧皇城以外的内城);大棚栏、东琉璃厂街、西琉璃厂街、鲜鱼口地区(以上4个街区位于外城)。

此外,水系对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是城市历史面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水系的具体保护和控制范围按市政府关于市、区河道隔离带规定执行。

(二)25个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主要特色是:1.南长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池子、北池子、东华门大街等6个街区位于旧皇城内故宫的东西两侧,是皇城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一、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分布与特色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总用地面积为1038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17%。

其中重点保护区用地面积649ha,建设控制区用地面积389ha。

加上已由北京市政府批准的旧城内200多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其建设控制地带,保护与控制地区总用地面积达2383ha,约占旧城总用地面积的38%。

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有14片分布在旧皇城区内。

南北长街、西华门大街、南北池子、东华门大街、景山东、西、后街、地安门内大街现已演变为以传统居住形态为主的街区;文津街、景山前街、五四大街是旧城内重要的传统文化街;陟山门街是连接北海、景山的一条具有特色的小街。

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旧皇城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街区内或街的两侧分布着一些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留着大量的四合院住宅,成为故宫、中南海、北海、景山的重要“背景”。

另有7片分布在旧皇城外的内城。

西四北头条至八条、东四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地区建于元代,是胡同系统保留最为完整的传统居住区;什刹海地区是融水面风光、王府、寺庙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地区;国子监地区是以重要文物和寺庙建筑为中心,以传统四合院为衬托的街区;阜成门内大街一直为重要的交通干道,沿街寺庙众多;东交民巷是1900年以后西方列强的使馆区。

还有4片分布在外城。

大栅栏、鲜鱼口地区是北京著名的传统商业街区。

鲜鱼口街东的草厂三条至九条有北京旧城中密集的南北走向胡同,是传统居住区,东、西琉璃厂是传统商业文化街。

二、保护规划的原则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针对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分别制定了不同的保护原则。

1、重点保护区的保护规划原则(1) 要根据其性质与特点,保护该街区的整体风貌。

(2) 要保护街区的历史真实性,保存历史遗存和原貌。

历史遗存包括文物建筑、传统四合院和其他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及建筑构件。

(3) 其建设要采取“微循环式”的改造模式,循序渐进、逐步改善。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等关于加强危改中的“四合院”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市规发[2002]1104号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等关于加强危改中的“四合院”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市规发[2002]1104号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等关于加强危改中的“四合院”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正文:----------------------------------------------------------------------------------------------------------------------------------------------------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等关于加强危改中的“四合院”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市规发[2002]1104号)各区、县规划、建设、危改、文物、国土房管、设计等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危旧房改造,同时正确处理好危改与城市发展和旧城保护的关系的要求,为给四合院保护工作提供相应的依据和标准,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总则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为元、明、清三代政治、文化中心。

京师文化与地方文化、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使其具有其他任何城市不可比拟的独特风貌和历史氛围,旧城区基本格局和独具特色的传统四合院建筑是古都风貌唯一的、不可替代的载体。

四合院是构成京城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最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它是北京传统文化的写真,亦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之精华。

保存危改区内四合院精品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为保护古都风貌,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结合危改加强四合院的保护,强化旧城历史、社会环境,市规划委、市建委、市国土房管局和市文物局根据文物、城市规划与建设和房屋土地管理有关法规,特对我市危改中四合院的保护工作,制定以下若干意见。

城四区区政府及有关危改开发建设单位在危改工作中须按照本意见的要求,加强对危改中“四合院”的保护工作。

二、保护标准第一条本意见所定义的四合院为没有正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区县暂保单位及历次文物普查登记项目文物的传统建筑。

四合院建筑形式除四合院外,还包括三合院、二合院和单体的传统建筑以及一些近现代店铺、住宅等历史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旧城改建与文物保护内容摘要:北京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其在建国61年来的规划和发展以及对于旧城的保护和开发一直以来都是争论的焦点,关于历史古迹的开发和保护问题至今都存在争议。

本文将着重介绍北京城在旧城开发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关于北京城开发的争论,从而引发关于北京未来发展的更深思考。

关键词:北京旧城文物拆迁保护梁思成正文一梁思成的斗争在1949年建国之初,北京城作为两朝故都,却有许多的问题,如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供水供暖问题,居民区卫生条件差,交通道路系统混乱等一系列的问题。

这样的北京城是无法作为新中国的首都而发挥其文化政治经济中心的作用的,因此如何规划北京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到这一时期关于北京城市规划的争论,那么有一个人是必然被提及的,那就是梁思成。

梁思成先生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建筑,而北京城是他生活的地方,对于这座古城的感情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当解放北京前夕时,不少人劝过他离开,但为了保护他深爱的北京,他选择留下来了,而当时他是庆幸自己做了这个对的决定的。

梁思成先生在解放军攻城前受一名解放军将士的要求把把北京重点文物的位置准确地标在北平军事地图上,以便在攻城时避开这些建筑,当时的梁思成先生感到十分的欣慰,认为终于能够避免北京城在炮火的摧残下而毁于一旦的命运。

但新中国成立后,保卫下来的北京旧城。

却要在“保卫者”手中毁掉了。

它在即将落下炸弹之前得到了保护。

在功城的炮弹尚未发射时得到了关怀,但却要在和平时期里彻底消失。

梁思成与北京城墙当时的梁思成,不仅是著名的建筑学家,而且是北京市的副市长,但他无法主宰北京城墙的命运。

1924年,瑞典学者喜仁龙在其所著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中为我们留下了关于北京墙城门唯一详实的记录。

下面只是其中的两个“镜头”:“无论从哪个方向观看,西直门都显得气象不凡。

沿通往城门的宽阔街道接近城门时,远远就可以看到耸立于一片样式相同的低矮建筑之上的巍峨门楼……从城外接近此门时,但见方型瓮城和箭楼在四周赤裸的地面上拔地而起,颇具城堡气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乘着飞驰的饿汽车经由此门前往颐和园和西山参观的游人,到了这里会不由自主地降低车速,慢慢驶过这个脆弱易逝的古老门面,因为,这些城门比起颐和园和卧佛寺来,毕竟能够提供关于古老中国日常生活更为真切的印象。

”“从西侧,全部建筑一览无余,使你可以看到永定门最美丽、最完整的形象。

宽阔的护城河边,芦苇挺立,垂柳婆娑。

城楼和弧型瓮城带有雉堞的墙,突兀高耸,在晴空的映衬下显出黑色的轮廓。

城墙和瓮城的轮廓线一直延续到门楼。

在雄厚的城墙和城台之上,门楼那如翼的宽大飞檐,似乎使它直插云霄,凌空欲飞。

这些建筑在水中的侧影也象实物一样清晰。

每当清风从柔软的柳枝中梳过时,城楼的飞檐等开始颤动,垛墙就开始晃动并破碎……”多美的北京旧城!新中国成立初期,当梁思成知道旧城作为一个整体,无论如何保护不成的时候,仍然发出最后的呐喊。

他退而求其次,希望保住旧城的城墙和城楼。

在他的文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此动情的文字:“城墙上面,平均宽度约十米以上,可以砌花池,栽植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或铺些草地,种植草花,在安放些圆椅。

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的纳凉游息。

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

还有城楼角楼等可以辟为陈列馆,阅览室,茶点铺。

这样一带环城的文娱圈,环城的立体公园,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古老的城墙正在等候着负起新的任务,它很方便地在城的四周,等候着为人民服务,休息他们的疲劳筋骨,培养他们的优美情绪,以民族文物及自然景色来丰富他们的生活。

“它将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公园之一------一个全长达39.75公里的立体环城公园!”“是这样的北京城门,是这样的北京城墙,为什么要拆?”但这样的争辩很快就结束了。

急速前进的历史和匆忙的决策,彻底淹没了梁先生的建议和童话般的憧憬。

有一天,梁先生从城内开完会回到清华园,谈到了北京市负责人的话:“谁要是再反对拆城墙,是党员就开除他的党籍!”从此,反对的意见,美好的建议,都沉默了。

这一次,是科学和理性的败退。

梁陈方案关于城墙保护的斗争仅仅是梁思成先生对于北京城改建斗争的一个缩影,城墙的拆除如果只能用以可惜却不可行来凭吊梁思成先生的方案话,那么梁思成先生关于大北京的规划才更能体现其远见和卓识。

1950年2月,梁思成和居住在南京、曾流学英国的著名建筑家陈占祥一起交了《关于中华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即著名的“梁陈方案”,提出在旧城外的西侧另辟新区。

这样,旧城流下,新建一个新中国的政治心脏,而一条便捷的东西干道连接新旧二城,如扁担一样担起中国的政治心脏和中国的城市博物馆。

梁陈方案立刻被否定。

1957年,陈占祥被打成右派,而梁思成,幸亏彭真的“提前”保护,才免遭厄运。

让我们看一看梁思成要保卫的是怎样的“北京城”。

即使没有到过北京的人,也早已从香烟牌上见识了大前门。

今天,在人们看到孤独兀立在车水马龙中的前门箭楼和正阳门之间是一个由城墙围成的巨大瓮城;北京内城九门都是由箭楼和城门楼构成的双重城楼的巍峨建筑,门楼为三檐双层的巨大楼阁或殿堂,包括外城和皇城的城门城楼、箭楼、角楼等多达47个。

如此一说,您对北京城的毁城也不会那么无动于衷了吧。

(来自网络/3601/2004/07/01/342@216037_4.htm)“梁陈方案”的现实意义那场争论的中心焦点是如何确定城市中心区的位置。

争论的一方主张行政中心应当在旧城基础上予以发展。

主要理由是:旧城本来就是古都,行政中心放在旧城似乎顺理成章。

另一方面为梁思成和陈占祥等,主张在当时的西郊(现在公主坟一带)另立行政中心。

他们认为“现代行政机构所需要的面积至少要大于旧日的皇城”,“在城垣以内不可能寻出位置适当又具有足够面积的地区”。

另立新区“可以合乎布置原则”,如将新中心放在旧城,必然增加“全市性的问题”,“约需拆除房屋十三万间,极庞大可观”,“把大量新时代高楼建造在文物中心区域,必会改变整个北京街型,破坏其外貌,这同我们保护文物的原则是抵触的”。

梁先生反对将新的中心放在旧城内,但并不主张旧城一点也不许动。

他认为,如果按照文物保护原则与方法对旧城善为处理,旧城“仍然可以担负新的使命”,如居住,文化娱乐,旅游,博览等。

然而,由于当时的意识形态把旧城看做是“封建社会”的遗留,主张“革命,解放,改造”旧城,因此,这场争论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梁先生的主张因其“怀旧,保守,落伍”而横遭批判。

(《改造北京,还是毁掉北京》?方可,章岩)梁思成先生的无奈而今的北京城,已然反正成以紫禁城为中心的环状城市,交通繁乱,住房紧张,零零星星的古建筑被高楼大厦环绕,俨然既失去了作为古城特有的文化底蕴和魅力,又丧失了作为现代化城市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可以说现在的北京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城市过大,人口过多,规划不合理。

我们不得不感慨于梁陈方案的预见性,可是时间已经无法倒退了。

梁思成先生的无奈和悲剧归根到底是中国的意识形态和制度潜规则造成的,因为在中国没有办法脱离政治去谈论任何问题,往往受制于人。

规划师的无奈是必然的,尤其在中国,他们不被重视是必然的。

或许除了宋,没有哪个朝代在“行”的角度重视过文人。

尤其中国现有的国情,真正决定一个城市走向的是领导,领导的意志决定中国现有的国情,真正决定一个城市走向的是领导,领导的意志决定城市被重塑到什么程度。

大部分规划师在政府面前软弱无力,迫于压力,顺从领导指示,成了绘图工具。

(《危险的权利》景观学041879 陈扬)但这样的现实是悲剧的,是不合理的,因为像北京这样的城市是人类的遗产,不属于任何阶级和社会,规划她是一项人类的事业,不应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

我想现在的中国仍然做不到这一点,但这一点是需要被认知的,我们不希望再有北京这样的遗憾与悲剧重演。

二文物保护与旧城改造文物保护的六个阶段北京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古都,半个世纪来,文物保护工作历经曲折,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前夕,比较重视保护重要文物古迹。

即将解放北平的时候,毛主席专门发了保护名胜古迹的指示,并由解放军请清华大学建筑系编了一本《全国重点建筑文物目录》,并发到解放军手里,让他们在作战时注意保护。

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至1953年,也强调保护至上。

1953年8月20日,北京市政府出面召开了“关于首都文物建筑保护问题座谈会”,主持人是吴晗副市长,社会各界名流均与会,如郑振铎、梁思成、林徽因、叶恭绰、华南圭等。

会议旨在讨论如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将文物保护好,将古建筑保护好。

专家们提了很多中肯的建议,特别是林徽因的发言内容很是精彩。

她首先谈了保护文物古建筑与新的城市建设发展是统一的,不应该把它当成必然的矛盾来看。

即使出现了矛盾,我们应首先考虑如何想办法去保,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首先考虑拆。

在谈到古建筑的作用时,又强调了她在给《清式营造则例》所写《绪论》的观点,要学习和继承中国建筑的优良传统——“保护旧的是为新建筑保存优良的传统”。

同时,她强调,北京市保护旧文物建筑多半属于宫殿、庙宇,对民间建筑没有关注。

艺术从来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宫殿艺术,一个是民间艺术,后者包括一些住宅和店面,有些手法非常好,如何保存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阶段是1954年至“文化大革命”前。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业待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势必涉及一些古迹是否保留的问题。

记得梁思成先生非常欣赏帝王庙牌楼在夕阳中的景象,觉得很有诗意。

当时,亟待找到一种既能保护古代建筑,发展民族建筑艺术,同时又能适应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基本建设需要的两全其美的良策。

面对这个难题,周总理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提出要正确对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提倡辩证地看问题。

针对市政建设与保留古迹的关系问题,周总理1953年在一次政务会议上说:“我对文物问题很感兴趣,”“保存文物和民族文化遗产,就要使其发扬光大。

”“不加选择、不加分析地保存文物,不仅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

”他认为:“保存文物一定要跟我们的发展结合起来。

完全孤立地去看,不去看发展前途,至少是一种局部的、眼前的看法,不是全局的、长远的看法。

只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能使古代文物传之久远,对全人类的文化有所贡献。

”根据会议的精神,北京街道上严重妨碍交通的牌楼陆续拆除了,其中有一定艺术价值的迁移到陶然亭加以保存。

周总理向梁先生解释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经济发展面前,只有忍痛割爱了。

第四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期间。

首当其冲、破坏最严重的是文化部门,成为破除“四旧”的重灾区。

不过,这期间的破坏还不算是全面的破坏,周总理在千方百计维系国民经济运转、尽量减少运动造成的损失的同时,为在文博系统顶住运动的冲击,保护国家重点文物,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